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781~1800 of 2790)
一共收录了13839条微博,搜索到了2790条微博 >>导出微博>>
所有的历史,当其外壳被除去之后,都是属于心灵的历史。——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Toynbee)
若有人问佛陀:“应当如何对待爱情?”佛陀不会劝所有人出家,也不会让所有人学佛。佛陀会说:对感情不要太执著了,否则一定会带来痛苦,这些痛苦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完全是自作自受、作茧自缚。————厦门大学演讲《问佛陀情为何物》网页链接
从来没有实地修持过空性,只是口头上会说“一切皆空,什么都不要执著”,这就像平民自称为国王一样,只是逞口头之利,终究没有什么益处。诚如禅宗六祖所言:“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罪业不是实有不变的,它依因缘而生,故也可依因缘而灭。但灭罪的因缘,并不是我们想得那么简单,后悔、求饶就可以了。它需要对以往的过错真心忏悔,并发誓永不再犯,然后修持专门的灭罪法门,比如观修金刚萨埵,念一定数量的佛号或心咒……如此,未来的苦果才会减至最小,乃至不会出现。
“人如果做了坏事,向神祈祷,就可以得到幸福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许多人。那么,身为佛教教主的佛陀,到底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看看《中阿含经》的精彩小故事吧——
研究证明:80%的人体免疫力,受情绪的影响。恐惧、忧郁、压力、悲观等负面情绪,会造成免疫力紊乱;而快乐的情绪,能使大脑分泌一些有益健康的物质,激活人体免疫功能。所以,哪怕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学会调心也非常重要!
淡定的心,让她不再浮躁;自在的心,让她不再寂寞;轻松的心,让她不再忙碌;解脱的心,让她不再苦恼……祝普天下的女人节日快乐!
照相机的镜头干净了,才能拍出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样,我们的心清净了,才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好。
“钱”字,从字形来看,一边是金,一边是二“戈”。双方拿着兵器,为了金子争得你死我活,这应该就是钱的本意。所以,有了钱不一定就真的幸福,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现在的有钱人。对他们来讲,或许内心的平静才是最大的奢侈品。
老子、孔子,年轻时都当过图书馆的管理员。因寄身于浩瀚的书海中,整日与书香为伴,久而久之,造就了自己的广闻博学。谁都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是圣贤,所以,我们应当多看书,看好书,把学到的知识为我所用!
我们总会遇到痛苦,但痛过了,有些人就故意淡忘了,不愿正视它,更不愿提起它。其实,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种“维他命”,认真反思它的人,可以找出苦的根源,痛过一次就够了;而不愿正视它的人,会接二连三犯同样的错误,遭受同样的“痛”与“苦”。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老年痴呆”这一疾病日益突显,有专家称:未来几十年,中国将成为“痴呆大国”。其实,佛法所传输的圣能量,能够开智慧、安心神,对预防此病极有帮助。我身边有许多七八十岁的学佛老人,头脑非常清晰,思维非常敏捷,也足以证明这一点。附:日本研究——抄佛经可防老年痴呆
“心情愉快法”——双目直视虚空,不执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尽量放大,在这样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后念诵“达雅他 嗡 措姆迷勒那 德卡踏母索哈”,这个咒语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观修,有助于我们天天好心情,人际关系趋于改善,许多不顺迎刃而解。
若想选择一位佛法的老师,之前务必要长期、再三地观察,而不能不加辨别就草率依止。在观察的时候,最主要是看他有没有真正的大悲心。有了这颗心,就算其他法相不具足,也可以依止;但若没有大悲心,哪怕具足百般功德,也不算是大乘的善知识。
如果你把追女人或赚钱这类让你分心的时间,抽出十分之一用来修行,几年内包管你开悟!——印度圣者拉玛克里胥那
用石头打狗,狗不追人而反咬石头;用石头打狮子,狮子不追石头而直接攻击人。同样,在遇到痛苦、打击时,愚者只知一味怨恨外境,从来不往内观察,看自己有何不足;智者却明白痛苦并非来自怨敌,而是源于自己的烦恼,若没有烦恼,怨敌再厉害也无济于事。所以,不一样的智慧,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十分见效的美容秘笈——佛陀告诉我们:喜欢发脾气的人,今生会长得越来越难看,来世还会投生为丑陋者。所以,若想长得漂亮,光用昂贵化妆品是不够的,还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乱发脾气,也不能动不动就口不择言地伤人。
在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愿你的智慧、善心、福德,如今晚的月亮一样圆满!元宵节快乐!
风水对我们有没有影响?确实有,但并非一成不变。据说范仲淹曾因一念善心,死时要求儿子将其葬于凶地,结果当晚雷电交加、地动山摇,凶地变成吉地。古来最能拥有风水宝地者,莫过于皇帝,但也并非每一位皇帝都福厚、命长。所以,风水的根本在于人心,心善,坏风水也能变好;心恶,好风水也会变差。
许多人在学佛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很多问题和疑惑,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其实,佛陀是真实语者,他的智慧无与伦比,在给我们留下的《大藏经》中,对各类问题也几乎都有答案。所以,我们在遇到问题时,若按照佛经中的佛陀教言来作取舍,远比凡夫人的想象臆造更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