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601~1620 of 2790)
一共收录了13839条微博,搜索到了2790条微博 >>导出微博>>
学佛,不是为了保佑自己,而是为了舍弃自己——不是让佛保佑自己多发财,而是保佑自己断除对财物的执著;不是让佛保佑自己长命百岁,而是保佑自己不要贪爱这个身体;不是让佛帮忙铲除自己遇到的鬼魔,而是加持自己对鬼魔不要起嗔心,要以大悲心对待他们。
一个人心量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大;一个人的心能容多少,成就会有多少。
如果为了突出自己,经常把长处挂在嘴边,不由自主地贬低别人,这无形之中,就会给自己设置许多障碍,增加与人交往的难度,到头来,终会因傲慢吃下苦头。
面对人生,修行人有另一种解读:念身不求无病,交友不求利己,环境不求舒适,处世不求无难,谋事不求易成,究心不求无障。这种心态源自什么,你知道吗?
身体健康的可贵,没病时不觉得,病了才知道;心理健康的难得,没烦恼时不觉得,生了烦恼才清楚。有些东西直到没了,才发现自己曾拥有过。套句俗话说,这叫“身在福中不知福”。
并不是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每一次坚持都有人看到,并不是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待遇,并不是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这就是人生。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点耐心、勇气。
遇到问题时,很多人常选择换个环境。但没有问题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另一个环境中,你仍会碰到其他问题。所以,与其回避,不如解决。很多事情当你去解决时,也许并没有那么难。你觉得很难,有时候,只是“你觉得”而已。
转发微博
明天是星期天(20日),晚上8-9点,我在网上用藏语跟藏族聊天 网页链接_id=2394;9-10点,用汉语跟汉族佛子聊天 网页链接。若有时间和兴趣,你也可以来分享。
下大雪了,我院子里的树,全换上了白衣服
有人说,杀动物跟杀人不同,因为它们不会说话,也没有人类这么高的心智。对此,英国哲学家边沁是这样回答的:问题不在动物是否有心智,或是有没有说话的能力,而在于它们是否有感受苦乐的能力。
有些人认为,追逐名牌是一种品味,以此可体现自己不凡。但在外表奢华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内心修养。各种名牌堆砌下的,不是高贵的灵魂,是一颗攀比之心。他们忘了香奈儿女士(香奈儿CHANEL创始人)的一句话 :真正的奢华,是内外兼修。
面对死亡,这些行为来自教育?还是人性?
心如果被烦恼缠缚,身处愉悦的环境中,也感受不到快乐;心若是清净柔和,人际关系极其恶劣,也依旧安之若素。所以,外在的一切没那么重要,调伏内心才是安乐的源泉。
有人抱怨生活压力大、感情不顺利、事业不成功,究其根源,这些痛苦多来自于强求。若能做到一切随缘,像达摩祖师说的“得失从缘,心无增减”,苦恼自会消于无形。就算没有这种境界,经常念这两句话,心境也会大不相同。
没有慈悲,纵然微笑也是恶;怀有慈悲,即使怒目也是善。
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总是得不到幸福?为什么我总是痛苦不堪?”原因非常简单:一是心里的欲望太大,二是所有的努力奋斗都是为了自己。如果能放弃过多的欲望,从为自己奋斗转变为利益他人,幸福就会随之而来。——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演讲网页链接
转发微博
明天是“国际素食日”,大家若方便的话,可否选择吃素?吃肉相当于吃生命,为了少许的口腹之欲而践踏其他生命,这种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一个人的性格如果咄咄逼人,就算才华再超群、智慧再尖锐,也难有一展抱负的余地,如同太硬的木头最容易折断。所以,我们要懂得谦和、忍让、与人为善。
我的大恩上师法王晋美彭措,在临终前留下教言“莫舍己道,勿扰他心”。今晚8点,我想给大家讲讲其中的涵义。(法音频道:网页链接
弘扬佛法,不是为了招揽信徒,希望更多的人都来皈依。而是想帮助普天下的每一个众生,即使他们不是佛教徒,也渴望他们全都离苦得乐,发掘人生的真相,得到眼前和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