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601~620 of 2790)
一共收录了13839条微博,搜索到了2790条微博 >>导出微博>>
如果我们心中充满慈悲和信心,今生一定会安乐;而若以无漏的智慧摄持,还将达到圆满究竟的解脱。但假如经常生起恶念而造业,那么等待自己的,无疑就只有狰狞的恶趣、难忍的苦痛。
——法王晋美彭措
这些千奇百怪的痛苦和快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它并不是外境招致的,而是源于我们的心。
——法王晋美彭措
我们每个人业感不同,故从中幻化的苦乐有天壤之别。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起同吃同住,感受也不尽相同——一个人晚上做梦吉祥,身体也安康,而另一个人却可能噩梦连连,身体不适,心情糟糕得一塌糊涂。所以,不管是谁,哪怕关系再亲密,都不可能是同一个感受。
——法王晋美彭措
佛法的殊胜教言,就如天人的甘露能治愈一切病苦一样,有缘者听受并付诸实践后,可以清净自己的贪嗔痴烦恼。
——法王晋美彭措
这是我给自己布置的寒假作业:在假期内,完成汉译《显句论》《宝性论》的翻译、校对,写完《梦尘回忆录》的初稿,藏译《杂阿含经》翻译出来一部分。
虽然如期完成有点困难,但我在争分夺秒地拼命赶,请别打扰我啊[嘻嘻]
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中,掺杂了贪嗔痴的都是恶业,断除了贪嗔痴的才是善法。因此,想方设法断除贪嗔痴,对每个人来讲至关重要。
只有远离了这三毒,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安乐。
——法王晋美彭措
我们一切的痛苦和快乐,其实是各自业力造成的。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是贪嗔痴三毒。龙猛菩萨也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
——法王晋美彭措
一个人过年啦[挤眼]
新年吉祥!这个月是神变月,2月5日-19日是殊胜的日子,在此期间,喇荣历来都会念修观音九本尊,望大家多行善法,减少散乱,为自己、为他人带来一分圣能量。
作为居士和出家人,希望大家不要业际颠倒!
什么是业际颠倒呢?比如,不努力闻思修行,经常破坏戒律,失毁自己的誓言;又如,不愿好好学法,经常跑到各地化缘,营谋私利,或者返回故乡,协助家人搞世间法,这都属于业际颠倒。
——法王晋美彭措
如今,各种邪说层出不穷,希望大家在宣讲佛法时,不要离开佛的教证,更不要跟随自己的分别念去诠释佛法。否则,不管是造论著书还是给人传法,这一切都只与无明愚痴相应,不可能成为无明愚痴的对治!
——法王晋美彭措
不知取舍善恶因果,不知闻思修行,这是一种愚痴;对远离戏论的空性并无点滴了解,这又是一种愚痴;对无欺因果的缘起性也丝毫不了达,这还是一种愚痴。
所以,我们现在应断的,就是这种不知取舍的“愚痴”;而最终必须要根除的,则是不通达诸法本性的“无明”。
——法王晋美彭措
有了无明愚痴,必然会遮覆我们暂时和长远的快乐。
为什么呢?因为从无明中可以产生烦恼,烦恼又能引发恶业,恶业又会牵扯出形形色色的痛苦。由此可知,无明是烦恼与痛苦的来源,更是一切过患的根本。
——法王晋美彭措
若想消除嗔心,我们就要想方设法修持自他平等,要懂得:自己喜欢快乐,别人也是;自己不愿受苦,别人也是。如此推己及人,就会知道别人在伤害自己时,也是身不由己,有他的烦恼缠缚,如是便不至于斤斤计较,甚至还祝愿他尽早获得安乐。
——法王晋美彭措
嗔恨是烧毁自心的猛火,一刹那能将所有善根摧毁无余,在这个世上,再也找不到比嗔心更严重的过患了。
——法王晋美彭措
人如果怀有嗔心,则始终得不到自在,连一个快乐的机会也没有,别人更不会恭敬自己。
——法王晋美彭措
一切颠倒分别念都像纸糊的屠刀,认识了它的本性,这把假屠刀就无法再伤害我们。否则,始终随着分别念而转,哪怕我们拥有的东西再多,也始终拥有不了快乐。
——法王晋美彭措
佛教不承认一切是命中注定,努不努力结果都一样。佛教更推崇命自我立,一切成败靠的是自己。
正如《杂阿含经》中一则公案所说:
有一天,佛陀带着阿难去舍卫城化缘,路上看到一对老夫妇,形如乞丐,非常可怜。
佛陀问阿难:“你看到这对老夫妇没有?”
阿难回答:“看到了。”
佛陀说:“这两人在少年时,若非常努力地赚钱,会成为舍卫城第一大富翁;若选择出家学道,则会成就第一阿罗汉果。
在盛年时若非常努力地赚钱,会成为舍卫城第二大富翁;若选择出家学道,则会成就第二阿那含果。
在中年时若非常努力地赚钱,会成为舍卫城第三大富翁;若选择出家修道,则会成就第三斯陀含果。
在老年时若非常努力地赚钱,会成为舍卫城第四大富翁;若选择出家修道,则会成就第四须陀洹果。
只可惜,他们在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上都没努力过,现今才沦落成这个样子。”
世间一切的本性皆是无常、空性,没有一法是值得信赖的。然而,凡夫人以虚妄的分别念,把外境误以为实有,将不净视为清净、痛苦当作安乐、无常执为常有,就这样将自心捆缚了,并做出种种颠倒的行为。
——法王晋美彭措
对于污秽的不净粪,人见后定会恶心,但在猪狗看来,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因此,对于美丑、好坏的判别,全是众生一时的分别念所致。事实上,外境中并不存在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
——法王晋美彭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