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501~520 of 2790)
2025 (69)
索达吉堪布 (2790)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4)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0)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39条微博,搜索到了2790条微博
>>导出微博>>
上师托嘎如意宝曾讲过,有一次,多闻天子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不可一世地去拜访贡嘎天子,结果发现,贡嘎天子的财富远远超过了自己。于是,他的傲慢当下就荡然无存了。
既然多闻天子的财富都没什么了不起,我们的财富又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因此,我们应当观察万法无常,以如幻如梦来对待一切,看世间法就如同看荧屏上的影像,如是久而久之,对人事物的强烈执著会慢慢褪尽,一切功德也就自然具足了。
——法王晋美彭措
既然多闻天子的财富都没什么了不起,我们的财富又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因此,我们应当观察万法无常,以如幻如梦来对待一切,看世间法就如同看荧屏上的影像,如是久而久之,对人事物的强烈执著会慢慢褪尽,一切功德也就自然具足了。
——法王晋美彭措
有些人对世间的一切非常执著,尽管自己腰缠万贯,但对需要帮助的众生,却丝毫也不愿伸出援手。其实,世间的有漏财富,品格卑劣的人也能得到,所以当我们拥有一点点钱财时,千万不要有傲慢心。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今天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也是母亲节。
这个日子,是一个让我们感恩的日子。在世间,母亲的恩德最大;在出世间,佛陀的恩德最深。
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心中的这颗感恩之心。
这个日子,是一个让我们感恩的日子。在世间,母亲的恩德最大;在出世间,佛陀的恩德最深。
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心中的这颗感恩之心。
ཨོཾ་མ་ཎི་པདྨེ་ཧཱུཾ 嗡玛尼贝美吽~
父 母 经
(索达吉堪布 译)
梵语:布哲玛哲色札
藏语:帕蜜多
汉语:父母经
顶礼一切佛菩萨!
如是我闻,一时佛与声闻僧众住于舍卫城给孤独苑精舍。
世尊告言: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梵天。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梵天故。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阿阇黎,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阿阇黎。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善加供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应供处。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是应供处故。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善加供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人君,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人君。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善加供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天神。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天神。
佛说此言已复说偈曰:
父母即梵天,第一阿阇黎,
是子应供处,人君亦是天,
故是应礼处。按摩及沐浴,
涂抹其诸足,或以诸饮食,
衣服卧具垫,智者当承待。
是故诸智者,恭敬事父母,
现世无诋毁,死后转善趣。
佛说此言已,彼等比丘随喜称叹世尊所言。
父母经竟
父 母 经
(索达吉堪布 译)
梵语:布哲玛哲色札
藏语:帕蜜多
汉语:父母经
顶礼一切佛菩萨!
如是我闻,一时佛与声闻僧众住于舍卫城给孤独苑精舍。
世尊告言: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梵天。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梵天故。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阿阇黎,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阿阇黎。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善加供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应供处。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是应供处故。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善加供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人君,何以故?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人君。
诸比丘,居家于父母双亲恭敬孝养、善加供养、精心事奉之彼等在家人具足天神。诸比丘,善男子之父母依理而言犹如天神。
佛说此言已复说偈曰:
父母即梵天,第一阿阇黎,
是子应供处,人君亦是天,
故是应礼处。按摩及沐浴,
涂抹其诸足,或以诸饮食,
衣服卧具垫,智者当承待。
是故诸智者,恭敬事父母,
现世无诋毁,死后转善趣。
佛说此言已,彼等比丘随喜称叹世尊所言。
父母经竟
世间法犹如闪电般刹那无常,希求这些始终不会有一个结局。正如无垢光尊者所说:“世间上的琐事,若去希求,就没有一个完结之时。何时放下,何时才会了。”
无始以来,我们在世间法方面花费了无数精力,结果却是徒劳无益。所以,现在该是让心好好休息的时候了。
——法王晋美彭措
无始以来,我们在世间法方面花费了无数精力,结果却是徒劳无益。所以,现在该是让心好好休息的时候了。
——法王晋美彭措
或许有人问:“佛陀在世时,许多人修行能立即证果,善恶也是现世现报。而如今,众生修行不能如此,业报也不会很快成熟,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佛陀住世时是果法期,众生的根基比较利,修行后马上就会证果,尤其是证小乘圣果非常快;而现在是末法期,众生的根基明显大不如前,业报成熟也没有那么快了。
但即便如此,业力的本性也不会改变,正所谓“纵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只要我们现在好好修行,迟早有一天,定会证得相应的果位。
——法王晋美彭措
原因很简单。因为佛陀住世时是果法期,众生的根基比较利,修行后马上就会证果,尤其是证小乘圣果非常快;而现在是末法期,众生的根基明显大不如前,业报成熟也没有那么快了。
但即便如此,业力的本性也不会改变,正所谓“纵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只要我们现在好好修行,迟早有一天,定会证得相应的果位。
——法王晋美彭措
有些人说:“我一生念佛、参禅,造了许多布施等善业,但心里仍是烦恼不断,家庭不和顺,生意又不好,不知三宝的加持哪里去了?因果是虚妄的吧!”
这是很大的邪见。要知道,就算是释迦牟尼佛,也从没讲过造业是即造即成熟,而是说“百劫不毁灭”——就算经过了一百个大劫,业果也不会消失毁灭。
——法王晋美彭措
这是很大的邪见。要知道,就算是释迦牟尼佛,也从没讲过造业是即造即成熟,而是说“百劫不毁灭”——就算经过了一百个大劫,业果也不会消失毁灭。
——法王晋美彭措
现在有些人认为:“我今天造一个善业,马上就要成熟善报;今天造一个恶业,很快就会受到恶报。”
这是不了解因果的缘故,若真正了解的话,当知“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法王晋美彭措
这是不了解因果的缘故,若真正了解的话,当知“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
——法王晋美彭措
大家首先应明白,果报是众生的业所感召的。而业又有善、有恶,有定业、有不定业,有今生受的、有来世受的,来世中又有下一世受的、有好多世之后受的。所以,众生的业感,在时间、果报上各不相同。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我们的心居住在身体中,就像小鸟暂停在大树上一样,相聚的时间非常短暂。尤其是作为老年人,头发正在一根根被风霜染白,走路也不能像往昔一样挺直,这说明小鸟就要离开大树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趁现在心识的小鸟和身体这棵大树正聚合在一起的难得因缘,好好精进修持。
——法王晋美彭措
所以,大家一定要趁现在心识的小鸟和身体这棵大树正聚合在一起的难得因缘,好好精进修持。
——法王晋美彭措
我再三讲过,哪怕造一个小小的善业,将来也可获得无量安乐。比如每日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花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依此功德,未来定能断除恶趣的根本,获得无量胜妙的安乐。
又比如,佛经中讲,就算听到讲法之前的海螺声,也不会堕入三恶趣,更何况是亲自听闻佛法了?
因此,我们不要以为一些小善微不足道。假如一味地贪执闪电般的今生享乐,对将来从来不做任何准备,年老时一定后悔莫及。
——法王晋美彭措
又比如,佛经中讲,就算听到讲法之前的海螺声,也不会堕入三恶趣,更何况是亲自听闻佛法了?
因此,我们不要以为一些小善微不足道。假如一味地贪执闪电般的今生享乐,对将来从来不做任何准备,年老时一定后悔莫及。
——法王晋美彭措
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谁都希望得到快乐,而不愿意感受痛苦。因此,为了日后的长久安乐,在今生短暂的时光里,趁选择权还掌握在自己手中时,我们应该修持正法。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不管国王还是乞丐,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众生死亡之后,均会随自己所造的善恶业而流转,因此,为了今生利益而造诸多恶业,是相当不明智的行为。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我们的生命,犹如黎明时的星星般眨眼即逝。作为一个老人,我比较容易有这种感悟,而年轻人,也别以为未来还很长,不要盲目地有这种自信。今后应该有什么打算,每个人都需要想一想。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