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481~500 of 2790)
2025 (69)
索达吉堪布 (2790)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4)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0)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39条微博,搜索到了2790条微博
>>导出微博>>
某些人往昔与大圆满的缘分很深,因此,今生看到一些相关教言时,心中自然就生起智慧——当然,这种现象比较罕见。不过,即便他们已经由此获得了证悟,显现上还是要依止上师。就像莲花生大士,本来他已现见了法身,但一生中的上师仍不乏其数。
因此,无论是名声如何显赫的高僧大德,都必须要依止上师,然后接受清净的传承。
——法王晋美彭措
因此,无论是名声如何显赫的高僧大德,都必须要依止上师,然后接受清净的传承。
——法王晋美彭措
我们必须在具有清净传承的上师面前领受教言。
有些人对传承不太重视,甚至依靠没有传承的教言,就自认为已经证悟了。但对具有智慧的人而言,遇到这种所谓的“开悟者”,肯定只会敬而远之。
——法王晋美彭措
有些人对传承不太重视,甚至依靠没有传承的教言,就自认为已经证悟了。但对具有智慧的人而言,遇到这种所谓的“开悟者”,肯定只会敬而远之。
——法王晋美彭措
作为一位传承上师,除了亲自领受过灌顶、闻受过教言,还要对甚深窍诀有一定的体悟。在这个传承体系中,若从未出现过诽谤上师、毁坏誓言之人,这就是清净的传承。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就是大圆满。而大圆满的传承,是从法身普贤王如来,一直到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扎等,直至现在的根本上师。
这一代代的上师,以赐予灌顶、传授教言的方式,使黄金般纯净无染的传承,连续不断地继承了下来。
——法王晋美彭措
这一代代的上师,以赐予灌顶、传授教言的方式,使黄金般纯净无染的传承,连续不断地继承了下来。
——法王晋美彭措
当今时代,很多人遇到一个上师,立刻就跑去恭敬供养,但过不了多久,又觉得上师有诸多毛病,于是将其舍弃,甚至还到处诽谤;还有些人经常试探上师,本来想着这一件事,口头却说另一件,这样依止的上师再多,对自己也没有任何益处。
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一生中只依止少数几位上师即可,不要总是喜新厌旧,到处寻找“新鲜”的上师!
——法王晋美彭措
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一生中只依止少数几位上师即可,不要总是喜新厌旧,到处寻找“新鲜”的上师!
——法王晋美彭措
昔日,阿底峡尊者一生依止过很多上师。在这些上师中,有的功德超过他,有的则与他平等,有的还不如他。但不管怎样,他对每一位上师都心怀感恩,非常恭敬。
而仲敦巴,一生只有两位上师:一位是居士身份的上师,一位是阿底峡尊者。
后来,博多瓦问上师:“像仲敦巴那样依止的上师少好,还是像阿底峡尊者那样依止的上师多好呢?”
上师告诉他:“如果你清净心修得好,那依止的上师越多越好;但若清净心不足,总喜欢观察上师的过失,依止的上师越少越好。”
——法王晋美彭措
而仲敦巴,一生只有两位上师:一位是居士身份的上师,一位是阿底峡尊者。
后来,博多瓦问上师:“像仲敦巴那样依止的上师少好,还是像阿底峡尊者那样依止的上师多好呢?”
上师告诉他:“如果你清净心修得好,那依止的上师越多越好;但若清净心不足,总喜欢观察上师的过失,依止的上师越少越好。”
——法王晋美彭措
愚人交朋结友,往往会观察对方的财产、地位、相貌,而如今寻找上师好像也是如此,若其父母有一定地位,人也长得比较庄严,很多人就喜欢当他的弟子。
在古代,活佛长相并不一定端庄妙好。像大名鼎鼎的布顿大师,是夏鲁派的创始人,他生下来时嘴巴、鼻子都很大,异常难看。他的母亲特别伤心:“我只有这一个孩子,却长得如此丑陋,谁愿意见到他呢?”没想到,这个婴儿竟然开口说道:“布顿巴(藏文音译,意为这个孩子谁都可见),我并不计较这些!”结果,他长大之后成了一代高僧。
在格鲁派的历史中,其貌不扬的高僧大德也为数不少。
其实,若是娶媳妇,选个美貌一点的也可以,但依止大德就不一定非要如此了。以貌取人,这是愚人的观察方法,作为有智慧的人,理应注重内在胜于外在——只有详细观察了上师的悲心、智慧后,再决定是否去依止,这样才会比较可靠。
——法王晋美彭措
在古代,活佛长相并不一定端庄妙好。像大名鼎鼎的布顿大师,是夏鲁派的创始人,他生下来时嘴巴、鼻子都很大,异常难看。他的母亲特别伤心:“我只有这一个孩子,却长得如此丑陋,谁愿意见到他呢?”没想到,这个婴儿竟然开口说道:“布顿巴(藏文音译,意为这个孩子谁都可见),我并不计较这些!”结果,他长大之后成了一代高僧。
在格鲁派的历史中,其貌不扬的高僧大德也为数不少。
其实,若是娶媳妇,选个美貌一点的也可以,但依止大德就不一定非要如此了。以貌取人,这是愚人的观察方法,作为有智慧的人,理应注重内在胜于外在——只有详细观察了上师的悲心、智慧后,再决定是否去依止,这样才会比较可靠。
——法王晋美彭措
对上师的恭敬,不在于外面的行为,而在于内心。
比如,麦彭仁波切曾有一个侍者,叫涅内俄萨。本来他是个愚笨的人,脾气比较暴躁,甚至在上师面前也显得非常无礼,态度极不调柔恭顺。
有时上师亲自开许的弟子前来拜见,他却将其挡在外面,说上师病得特别严重,就是不让他们进门。
麦彭仁波切本人,似乎也害怕这个侍者。有一次,拥嘎堪布为撰著《功德藏》的讲义而前来请教,麦彭仁波切有许多甚深教言正想解说,结果这个俄萨来了,麦彭仁波切就很紧张,赶忙对拥嘎说:“你快回去吧!俄萨来了,我现在不敢给你讲。”
从表面上看,俄萨对上师特别不恭敬,但实际上,他是对上师极度关心,担心上师抱病利益众生太辛苦。以此虔诚的信心,最终上师的智慧也全部传给了他。
后来,麦彭仁波切圆寂之前,对俄萨说:“你以后遇到困难,就去找华木钦哲。”并告诉其他人:“以后他生病的话,你们一定要关照他!”
所以,表面上的花言巧语不重要,弟子对上师到底怎么样,关键看他是否真正有信心、恭敬心和欢喜心。
——法王晋美彭措
比如,麦彭仁波切曾有一个侍者,叫涅内俄萨。本来他是个愚笨的人,脾气比较暴躁,甚至在上师面前也显得非常无礼,态度极不调柔恭顺。
有时上师亲自开许的弟子前来拜见,他却将其挡在外面,说上师病得特别严重,就是不让他们进门。
麦彭仁波切本人,似乎也害怕这个侍者。有一次,拥嘎堪布为撰著《功德藏》的讲义而前来请教,麦彭仁波切有许多甚深教言正想解说,结果这个俄萨来了,麦彭仁波切就很紧张,赶忙对拥嘎说:“你快回去吧!俄萨来了,我现在不敢给你讲。”
从表面上看,俄萨对上师特别不恭敬,但实际上,他是对上师极度关心,担心上师抱病利益众生太辛苦。以此虔诚的信心,最终上师的智慧也全部传给了他。
后来,麦彭仁波切圆寂之前,对俄萨说:“你以后遇到困难,就去找华木钦哲。”并告诉其他人:“以后他生病的话,你们一定要关照他!”
所以,表面上的花言巧语不重要,弟子对上师到底怎么样,关键看他是否真正有信心、恭敬心和欢喜心。
——法王晋美彭措
一些品行低劣的人,见到声名远播、财富丰足的上师,才把他认成自己的上师;而那些知足少欲、具足法相的上师,就算从他那儿得过很多法,自己也不愿意说出口。如此对小上师保密、大上师宣扬,实在是一种可笑的行为。
这种人得到一些殊胜教言,从不认为是上师的恩德,反而觉得是自己智慧和福报过人,跟上师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最初对上师毕恭毕敬,但得到教言后就舍弃了上师,如同有些病人,病好后就一走了之,再也不理睬医生了。
这不是真正的法器!这种愚笨的人自高自满,不知道上师的殊胜,将证悟的缘分已经完全断送了。他就算悟性再高、闻思再广,也根本得不到任何成就。
——法王晋美彭措
这种人得到一些殊胜教言,从不认为是上师的恩德,反而觉得是自己智慧和福报过人,跟上师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最初对上师毕恭毕敬,但得到教言后就舍弃了上师,如同有些病人,病好后就一走了之,再也不理睬医生了。
这不是真正的法器!这种愚笨的人自高自满,不知道上师的殊胜,将证悟的缘分已经完全断送了。他就算悟性再高、闻思再广,也根本得不到任何成就。
——法王晋美彭措
从前,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位菩萨尊者,在五比丘之一的大德比丘座下发起了出离心。后来,当他见到大德比丘和佛陀在一起时,首先顶礼了自己的上师,再顶礼释迦牟尼佛。佛陀见后连声赞叹:“你做得很对!在哪一位上师面前受过法恩,就应该先对他顶礼。”
按理来说,大德比丘的智慧和功德,肯定不及佛陀,但佛陀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能忘记上师的恩德。
——法王晋美彭措
按理来说,大德比丘的智慧和功德,肯定不及佛陀,但佛陀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能忘记上师的恩德。
——法王晋美彭措
从历史上看,许多众生的惨烈痛苦,有时就是一两个人的恶行造成的。所以,对于这种恶人,尤其是十恶不赦的人,必须要立即舍弃,不然就会毁坏国家和团体。
包括在佛教中,对于性情极其恶劣的众生,若以柔和的方式无法度化,那在慈悲心的前提下,佛菩萨必须示现威猛的行为加以降伏,这也符合世间的正规。
——法王晋美彭措
包括在佛教中,对于性情极其恶劣的众生,若以柔和的方式无法度化,那在慈悲心的前提下,佛菩萨必须示现威猛的行为加以降伏,这也符合世间的正规。
——法王晋美彭措
如今,值得信赖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当我们做重大事情时,不要随便宣扬,应以秘密的方式去做,这样就不容易遇到违缘。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具备猛厉的行为和怀柔的能力,对自方慈悲,对敌人勇敢,并能辨别他人的行为是好是坏。
——法王晋美彭措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具备猛厉的行为和怀柔的能力,对自方慈悲,对敌人勇敢,并能辨别他人的行为是好是坏。
——法王晋美彭措
当然,我们若想在短时间内成就,这也不太可能。但缘起的真理是不会欺惑的,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地精进,依靠无欺的缘起力,一定会得到某种相应的功德,今生来世的一切都吉祥,不会出现任何违缘。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
有些人本来有许许多多的修行机会,但他却经常找一些借口延误,从而把绝好的缘分都断绝了。
还有些人虽然修行多年,但内心整天在烦恼中虚度时光,烦恼贼已将他的善法全部偷走了。他们始终得不到修行的验相,这并不是三宝没有加持,而是自己的业力深重,或是精进不够。
因此,散乱心和烦恼恶念,我们最好不要去依止,而应将其彻底舍弃,否则永远不会安宁。
——法王晋美彭措
还有些人虽然修行多年,但内心整天在烦恼中虚度时光,烦恼贼已将他的善法全部偷走了。他们始终得不到修行的验相,这并不是三宝没有加持,而是自己的业力深重,或是精进不够。
因此,散乱心和烦恼恶念,我们最好不要去依止,而应将其彻底舍弃,否则永远不会安宁。
——法王晋美彭措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当舍弃无意义的事情,修持具有无量功德并能调伏自心的佛法。假如依靠善知识的窍诀,真正精进地修行,哪怕是仅修一个月,也会得到明显的受用。
——法王晋美彭措
——法王晋美彭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