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2721~2740 of 2782)
2025 (58)
索达吉堪布 (2782)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1)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0)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28条微博,搜索到了2782条微博
>>导出微博>>
每当过年过节、聚餐宴会时,人们在酒足饭饱之后,餐桌上常一片狼藉,剩的食物堆积如山,让人看了非常心痛。虽然很多人会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要知道,一粥一饭皆来之不易,吃不完应该“兜着走”,每个人当惜福啊!
每个人都有本俱的佛性,但因被无明烦恼所遮障,故无法现见。若能通过上师的窍诀遣除障碍,当下就会通达佛性在凡夫时不减、在成佛时不增之理。就像宋代的宁茶陵郁禅师开悟时所说:“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那么,你的“明珠”呢?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件事,无论祸福,都不是绝对的。表面上看似不如意的坏事,可能是激发潜力、让自己一鸣惊人的因缘;表面上顺风顺水的好事,也许会让自己玩物丧志,最终身败名裂、一败涂地。因此,祸与福可以互相转化,诚如《老子》所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人问,佛教大德为何不以神通度化众生?《长阿含经》中就有现成的答案,佛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可见,若无特殊必要,高僧大德除了开显佛理引导众生外,一般不会轻易示现神通
今天看《大藏经》时,发现了个特别喜欢的教证—《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云:“世间财宝聚还散,王官水火贼盗分,诸佛多闻妙法财,多俱胝劫不坏失。”意思是说,世间的财富辛苦赚了,也会离散,终被国王、水灾、火灾、盗贼瓜分;而听闻佛法的圣财,多生累劫也不失坏,这才是每个人应追求的!
我们的心若被嗔火焚烧,即使身处优雅的环境,周围充满美丽的花朵、动听的歌声、可爱的微笑,也不可能感到快乐;而一个内心柔和清净的人,纵然所处的环境极其恶劣,自己也是充满愉悦的。所以,外在的环境并没那么重要,调伏自心才是一切快乐的源泉
假如遭遇疾病、痛苦、挫折等一切不顺,应当如何面对?理当一心一意地祈请三宝:“如果我生病对众生有利,请加持我生病;如果我病愈对众生有利,请加持我病愈!”面对痛苦和死亡等也是同样如此.这即是大乘窍诀的精要所在
我不羡慕任何有钱财、有权势、有名声、有相貌的人,毕竟水泡再美也不堪一击,在这个世间上,我唯一羡慕心地善良、很有修行的人,因为他这种善根可以伴随生生世世,形影不离.同时,我对自己从小就遇到佛法,并能享用真理的美味甘露感到万分幸运
命运虽然是存在的,但也并非一成不变。好命的人若肆无忌惮造恶,就算本该享受安乐,最终也会大打折扣,人生变得坎坷多舛;歹命的人若尽量行善积德,就算命中本该受苦,也会减少乃至消弭,命运会往好的方向转变。故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至于如何才能改变,却要遵循它的“游戏规则”。
现在有些人不承认因果,原因是看不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其实,因果报应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农民播下了种子,尚且不会立即发芽结果,种子与果实之间还需要一段时间,那你又怎能要求造了善业或恶业后,很快就现前报应?但不管你是否承认因果,它的存在都真实不虚,大家万万不要“以身试法”
莲花生大士说:身语所做的善事里,没有比转经轮功德更大的了。故藏地很多人常使用转经轮。其实汉地也有转经轮的传承,早期的转经轮称为“轮藏”,相传是南朝梁代傅大士发明的,《神僧传》云:“有发于菩提心者,能推轮藏,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所以凡欲求解脱者,望能经常使用转经轮
我经常想:我们每个人虽然只是全球六十多亿人口的一员,但行为却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周围很多人,倘若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内心慈悲,宽容,平和的光芒去照亮周围,就会给人类带来一份宁静,温暖与祥和.请记住!
假如把自己的希望与幸福,完全寄托在金钱、感情等上,那么这些一旦出现问题,人生就会像垮了墙基的墙壁一样,陷入崩溃。所以,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务必要有个正确定位。倘若心胸十分宽广,将短暂的一生用来利他,那无论出现什么荣辱得失,都不会对自己有太大损害。
不少人让我推荐佛教的书,我个人觉得,对自己利益最大的就是《大圆满前行》。这本书深入浅出介绍了从开始学佛到最终成就的修行次第,不仅涵盖了藏传四大教派的修法引导文,汉传净土宗、华严宗、禅宗、天台宗的教义也包含于此。法王如意宝曾说:“依靠它,今生不修其他法也能成就。”
逢年过节,电视上、报纸上的广告,多是与酒有关。古往今来,芸芸众生借助于酒,演出了林林总总的醉生梦死。大家都高唱着“无酒不成席”,却忽略了酒是“穿肠毒药”。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酒中含有60种有害物质,中国每年死于酒精中毒的人数超过11万。故大家在对待酒这一问题上,但愿能有个正确态度!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男女之间的感情,历来为人们争相传颂。由于教育和媒体的引导,现在许多人对感情极为执著,因情而痛苦的比比皆是。其实,你若能了解一些佛教道理,比如万法皆为无常,缘合则聚、缘灭则散,以及一切都是空性之理,就会明白“情”也不过如此
联合国报告指出:2007年十大自然灾害,九件是因全球暖化而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其实就是肉食。2009年欧洲议会气候委员会也承认这一点,瑞典议员扬斯.荷姆说:“你所能做的最有影响力的事,就是减少肉食,或完全停止吃肉。”倘若大家都吃素,就可以减少80%的全球暖化,我们的地球家园就能因此得救
西方学者经研究发现:一个人在社会生存,真正起作用的,思想和行为的态度占了85%,智慧只占15%。可现在的教育有点颠倒,老师、家长只重视分数、文凭,至于孩子的德行操守,根本不在考虑之列。所以,家长在教育下一代时,希望应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要注重子女的“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
现在许多人常陷入一种误区: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就认为不科学,包括前世后世、因果轮回…其实科学的定义,是"暂时可被知而还没有被推翻的知识",所以科学不一定就是真理.假如一味地用科学衡量一切,此举本身也是种迷信.因此,我们对不了知的事物,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不能轻易接受一切,也不要轻易否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