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2521~2540 of 2790)
2025 (69)
索达吉堪布 (2790)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4)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0)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39条微博,搜索到了2790条微博
>>导出微博>>
今天是藏历六月初四——佛陀初转法轮日,我们佛学院也正在举办地藏法会,此日行持任何善法,功德都不可思议。最近阿秋法王示现了圆寂,不管是哪位大德前往什么刹土,他的遗愿都是希望我们利益众生。所以望大家多多放生,尽量行持善法!
我回来了!明天正好是我的生日,尽管我本人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若有人对我有一点点好感,我不需要其他什么,只要你们能作些放生,哪怕只是一条生命,这也是给我最好的礼物!
近来,发生了挪威袭击血案、温州动车追尾特大事故,很多人瞬间就与我们阴阳相隔,幸存的人心存梦魇、极其哀痛。索马里等非洲国家也出现了罕见大旱,超过1100万人受灾。除了人类以外,每天还有大量动物遭杀。他(它)们真的很可怜!为了减轻其痛苦,望大家多念观音心咒:嗡玛尼贝美哄~
有些人学佛之后,出现一些感应、梦境,就自以为得。其实,这些都没什么了不起,不必太过执著。若想知道你的修行有没有增上,关键不是看这些外相,而要看你看破一切的出离心、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有没有增长。如果没有,这些感应就会成为你傲慢的因,反而是解脱的大障。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慈善”开始予以关注,甚至不少明星以自己的影响力,纷纷宣传慈善,救济弱势群体,“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其中,李连杰、姚明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姚明说:“在国外做慈善,习惯成自然,就像喝水一样平常。”这种“习惯”实在令人羡慕。但愿我们也能早日养成~
什么是慈善呢?佛陀在《涅槃经》中说:“若于一众生,不生嗔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为慈善。”如果对于一个生命,不生起害他(它)的嗔心,希望他(它)得到快乐,这即是慈善。所以,做慈善不一定是有钱人的专利,只要有利他的善心,人人都可以参与。
若想改变社会的风气,就要从改变孩子的教育抓起。不要从小就灌输他们找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开更贵的车……而应该告诉他们尽量舍己为人,为大众服务。这样的话,未来才有希望,人们才会更快乐!
我们要习惯于做对他人有益的事,而不是损人利己的事;口中要多赞美他人的功德,而不能口如利刃,处处伤人;心里要与人为善,宽厚包容,而不要刻薄、尖锐,总寻找别人的过失。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世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心已经死了。心若没有死,即使自己身体残疾、命运坎坷,人生也能柳暗花明,总有走出低谷的一天,就像美国盲聋女作家、慈善家海伦.凯勒一样。那么,心要怎么才能活过来呢?就是要尽量利益众生,多想别人,少想自己。
近来,我参加了首届世界关爱论坛,它的主题是“关爱环境、关爱生命”。此论坛倡议,将每年的7月17日设立为“世界关爱日”。我当时在发言时说:关爱的对象不仅仅是人类的弱势群体,还应该包括那些被残杀的动物,希望大家也能在每年的“7.17”尽量多放生。
对一位清华学子来说,读了这么多年书,学历好歹也是个博士了,为什么还要信佛呢?学识渊博+教授职称+足够的钱+清闲的日子+贤慧的妻子=生命价值,这样的人生能让自己满意吗?活着,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请看:一位清华学子学佛感悟O网页链接
现在不少人对出家人不满,其实佛陀在《宝积经》中说:“在家处忧,出家欢喜;在家系缚,出家解脱;在家多患,出家无患。” 《本缘经》亦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所以,真正的出家,确实具有无比功德。即使你暂时做不到,最好也应尽量随喜!
什么叫修行呢?修行分为观察修、安住修。观察修是先听经闻法,再进行思维,以自己的智慧观察这些法义;安住修,是在寂静的环境中,断除粗大的分别念去观修。所以,不仅仅打坐是修行,听法也是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