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2521~2540 of 2782)
2025 (58)
索达吉堪布 (2782)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1)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0)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28条微博,搜索到了2782条微博
>>导出微博>>
若想改变社会的风气,就要从改变孩子的教育抓起。不要从小就灌输他们找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开更贵的车……而应该告诉他们尽量舍己为人,为大众服务。这样的话,未来才有希望,人们才会更快乐!
我们要习惯于做对他人有益的事,而不是损人利己的事;口中要多赞美他人的功德,而不能口如利刃,处处伤人;心里要与人为善,宽厚包容,而不要刻薄、尖锐,总寻找别人的过失。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世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心已经死了。心若没有死,即使自己身体残疾、命运坎坷,人生也能柳暗花明,总有走出低谷的一天,就像美国盲聋女作家、慈善家海伦.凯勒一样。那么,心要怎么才能活过来呢?就是要尽量利益众生,多想别人,少想自己。
近来,我参加了首届世界关爱论坛,它的主题是“关爱环境、关爱生命”。此论坛倡议,将每年的7月17日设立为“世界关爱日”。我当时在发言时说:关爱的对象不仅仅是人类的弱势群体,还应该包括那些被残杀的动物,希望大家也能在每年的“7.17”尽量多放生。
对一位清华学子来说,读了这么多年书,学历好歹也是个博士了,为什么还要信佛呢?学识渊博+教授职称+足够的钱+清闲的日子+贤慧的妻子=生命价值,这样的人生能让自己满意吗?活着,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请看:一位清华学子学佛感悟O网页链接
现在不少人对出家人不满,其实佛陀在《宝积经》中说:“在家处忧,出家欢喜;在家系缚,出家解脱;在家多患,出家无患。” 《本缘经》亦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道。”所以,真正的出家,确实具有无比功德。即使你暂时做不到,最好也应尽量随喜!
什么叫修行呢?修行分为观察修、安住修。观察修是先听经闻法,再进行思维,以自己的智慧观察这些法义;安住修,是在寂静的环境中,断除粗大的分别念去观修。所以,不仅仅打坐是修行,听法也是一种修行。
不少人认为,只要找到个好上师,就像买了永久保险,以上师的大悲加持,自己肯定解脱无疑。其实,佛陀亲口说过:“吾为汝说解脱法,解脱依赖于自己。”所以,佛陀或上师的大悲,是通过开示真理,给你指出解脱的方向,至于去不去,关键还是靠你自己。
雅奈兹.德尔诺夫舍克博士,是一位素食总统,他严格奉行素食主义,深信动物和人类一样,拥有生存和享受生命的权利。关于吃素、打猎、动物实验、穿皮草等一系列问题,他都有自己独到且精彩的见解,大家不妨一阅:O一位素食总统的故事 -智悲佛网
现在的社会,人们对生活标准定得太高,不论是房子、车子、手机、穿戴,都喜欢追求心目中的最好。这样一来,由于欲望是无有止境的,不管你是否达到了目标,内心也不会感到真正满足。其实,生活的轻松快乐,要从充实内心做起,而不是盲目地攀比、追求~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种心力。古人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别人一次就能行的,我可以花上百次功夫;别人十次就能行的,我可以花上千次功夫。若真能如此,再笨的人也会变得聪明,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这是我们学校在进行德育考试——考《弟子规》。通过学习,孩子们一个个变化很大,尊老爱幼、知书达礼、进退有度……令老师、家长都赞不绝口。而如今,很多大人对此却置若罔闻,从来没有学习过,这是相当遗憾的。其实,这本书真的特别好,如果你有时间能学一下,对为人处世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