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2101~2120 of 2792)
2025 (74)
索达吉堪布 (2792)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6)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1)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44条微博,搜索到了2792条微博
>>导出微博>>
慈悲的心,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的。它不像很多时髦的东西那样吸人眼球,但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淡得让人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在任何一个环境中,离开它都不会活很久。
伟大的顶果钦哲法王,即便在70多岁高龄,每天也会读几页《大圆满前行》,此习惯多年从未改变。同样,我们不管是什么地位、拥有何等学识,对于真正有用的知识,每天也应不断地学习,如此才能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
人生就像夏天的天气,瞬息万变。当你痛苦的时候,不必灰心丧气,因为它迟早会雨过天晴;当你快乐的时候,也不必得意忘形,因为它随时可能乌云密布。所以,不管碰到什么境遇,都应淡然处之,没必要大悲大喜。
现在寺院修得越来越庄严,烧香拜佛的人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出家人被大众关注,似乎学佛的队伍在日益庞大。但实际上,如果你没有系统学习佛法的真谛——博爱一切的慈悲、无我空性的智慧,这些虽然值得随喜,却无法一窥佛教中最精彩的风景。可是,这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伯恩.玛丽,多次对她的学生说:“少躺在被窝里,多学习和做事,不要埋葬自己青春的时光。如果你现在懒惰,将来就一无所获!”对此,我们每个人也应引以为鉴,假如自己现在懒惰,就会错过人生中改变命运的很多机会,所以,希望大家珍惜分分秒秒,尽量控制自己的睡眠!
今天5点就出发了,去藏地一个地方讲课。虽然路途遥远,非常难行,身体也极为疲累,可是只要能用佛法,对偏僻的地方稍微有点利益,自己也愿意略尽绵薄之力。
一位大学生登上火车,见一老人手执念珠念念有词。学生:你还信这过时的东西?老人:我信。学生:去了解了解科学对此的解释吧。老人:我不懂这方面的科学。学生:请留下地址,我寄些书给你看。老人递上一张名片,学生接过一看,脸一下子就红了。名片上写着——路易士.巴斯德,巴黎科学研究院院长。
如今家庭不和的主因,大多是源于怀疑、误解、猜忌、抱怨……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来自于对“我”的爱执,说白了,是一种自私。若能放下自我的角度,经常体谅对方、理解对方,为对方而默默付出,那一切冲突就化为零了。所以,放下“我”,不会没有,而会得到。
上师饶益弟子,不是和颜悦色、经常问候就可以了,最殊胜的饶益是引导他们趋入正法,懂得取舍。弟子最大的受益,也不是得些加持物或上师的认可就够了,而是让自己的心真正入于正法。伟大的阿底峡尊者也说过:“殊胜饶益乃令入正法,殊胜受益是心入正法。”
全知麦彭仁波切,是藏地最伟大的成就者之一,明天是他圆寂100周年的纪念日,并恰逢藏文智悲佛网推出,其中收录了藏地高僧大德讲法的视频、音频、著作,以及环保、慈善等方面的许多文章,希望能给懂藏文的人带来暂时和究竟利益。(届时请详见智悲佛网公告O网页链接)
昨天讲完了《二十一度母赞》。汉地许多人对度母不太熟悉,度母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在当今这个时代,祈祷度母的感应最快速。尤其是女人最关心的婚姻,男人最关心的事业,老人最关心的无病,孩子最关心的学业,除非是前世的定业不可转,否则都能通过祈祷度母而圆满。望大家能经常念此《度母赞》!
我们寺院有位老法师,今年80多岁了,多年来一直坚持早上4点起床修行,从不间断。我们纵然做不到像他这样,也可以每天早上或晚上稍微抽一点时间,训练自己的心,如此很多痛苦就会迎刃而解。毕竟,痛苦是从心而生,故也可从心而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