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2081~2100 of 2790)
一共收录了13839条微博,搜索到了2790条微博 >>导出微博>>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
人生本来苦多乐少,对此用不着逃避、抗拒,若用佛法的智慧去面对苦、认识苦、接受苦,快乐便会不求自得。这方面在佛教中有许多秘诀,所以最近我写了一本书,叫《苦才是人生》,希望在这个纷繁的时代中,为你炙热难耐的心送去一丝清凉!O网页链接O网页链接O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
昨天,我在北大进行了一场讲座,叫“禅与财富管理”。主要讲了红尘中浮躁烦杂的心,如何通过“禅”来调伏?并提醒大家:只有管理好了自己的心,才是最高层的管理。通过此次的交流,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北大包容、开放的学风。 ​​​​
财富,犹如雨后的彩虹,绚丽无比,却越追越远;名声,好似空谷的回声,乍听响亮,却迅速消失;地位,如同空中的白云,遥不可及,却并不稳固。所以,静静观察,众人耗尽一生追求的东西,又有什么实质可言?只有认识内心的光明,才是别人夺不去的。 ​​​​
我们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要刷牙洗脸;晚上入睡前,也是要洗漱沐浴,洗掉一天的尘垢。既然身体都需要如此洁净,那我们的心在一天忙碌中,受到的染污更多,为什么偏偏忘了给它也洗个澡呢?若能在晨起、入眠前,打坐一会儿,念几句佛咒,心的垃圾就不会越积越厚了。 ​​​​
很多时候,事情刚发生时,我们并不是太生气,但因为没能及时制止,才使得怒火不断蔓延。实际上,有时候我们的嗔心,正是自己在煽风点火。 ​​​​
一个人信不信佛教,这个一点也不勉强。佛陀也曾说过:“对于不信佛的人,如果非要给他讲法,这大可不必。”然而,每个人都难免生老病死,而佛教中,正好有面对这些问题的最好秘诀。你如果用了其他方法都无济于事,那么试一试佛法,又有什么损失呢? ​​​​
当一个人没有责任时,就算身处在这个位置上,也觉得很多事情与自己无关,常以种种借口逃避,去做其他的事;当一个人有了责任时,就会自动自发,最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甚至主动争取做得更多,让满腔热情成为一种习惯。所以,长远来说,有责任的人,远远胜过有能力的人。家庭、工作、其他,都是如此。 ​​​​
有钱人的生活衣食无缺,却容易让人心思散乱,精神空虚;修行人的生活十分简单,但确实法喜充满,快乐无比。 ​​​​
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
现在不少人喜欢到处求灌顶,似乎得了一个大法的灌顶,自己什么都不用做,也能很快成就。但实际上,灌顶只是赐予你修这个法的资格,只是把你引入这个门而已,至于能不能到达目的地,就要看你以后的修行了。 ​​​​
他们是我学校的六年级毕业生,每个都面带微笑。 ​​​​
分享图片 ​​​​
许多人都在追求成功。其实成功,不一定非要迎合世俗的判断标准。一个人对眼前拥有的一切,感到快乐、满足,并从中能获得成就感,这就是成功;反之,一个人纵有亿万家财,几辈子都用之不尽,可内心仍然贪婪无比,欲望的大坑难以填平,这又岂能叫做成功? ​​​​
我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果没有弄清善恶的界限,有些人自以为是在行善,但实际上,却可能恰恰相反。 ​​​​
恶人胆大,善人福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
马克思曾说“宗教是鸦片”,这一度成了很多人打击宗教的有力武器。后来钱钟书找到了它的原话:“宗教乃人民对实际困苦之抗议,不啻为人民之鸦片。”原来,在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鸦片是一种镇痛剂,可以解忧止痛,息灭人们的痛苦。用它来比喻宗教,是就宗教功能而言的,并非指宗教的本质是一种毒品。 ​​​​
死亡,可以抹杀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辛勤积累的财富、最为执著的身体、亲密无比的爱人,甚至是自己享受其中的阳光雨露。在那种恐怖无依的情况下,唯有前世今生的善业,才是最明亮的指路明灯。 ​​​​
昨天发生的一切,已经成了今天的梦。所以,对身边的人何必太计较?对依赖自己的人何必太抱怨? ​​​​
生活是一场电影,心就是导演,我们这个角色是苦是乐,完全取决于这一颗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