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微博 (1081~1100 of 2214)
2025 (74)
索达吉堪布 (2792)
索达吉藏文化 (1530)
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2214)
希阿荣博堪布 (1920)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 (1966)
慈诚罗珠堪布 (1276)
慈诚罗珠藏文微博 (281)
达真堪布 (1865)
一共收录了13844条微博,搜索到了2214条微博
>>导出微博>>
明空不二的法界就是三世诸佛的本源,也是众生和佛本来平等的本体。对于它,“迷即众生,悟即是佛”,众生和佛只是迷和悟的差别,就像喝醉了酒和酒醒的差别。也就是把由妄心现起的一切迷乱消除。这里没有实法可消除,不过是一转一觉而已。总之,“还净”就是净除错乱,还归清净的意思。
如果修了正法,那将永远与大恩上师不离,永远与菩提道上的道友不离;如果不修正法,终将是要离去,因为在现相上不可能建立永久相聚的意义,所以应当时时刻刻放在正法上来寻求真实的意义。也就是应当在法上努力,努力求到法,心要依止法。
总之,慈悲是与乐拔苦的心,智慧是拣择事、理的心,两种心要并运。没有智慧的抉择而使用慈悲,往往是错用慈悲、滥用慈悲,遭来自他俱损。有智慧的抉择,使用慈悲,就是善用慈悲,能真正做到与乐拔苦。所以,慈悲是动力,智慧是导航者。法王上师也说:修行者首先求生西方净土,成就无生法忍,正是以智慧抉择之后的选择。也就是要抉择:我有度众生的悲愿。这分慈悲怎么使用?是现在就入苦海救众生呢?还是首先往生净土成就了无生忍力之后再来?先入苦海,连自己都救不了,怎么救他人?往生净土成就了无生忍力,再回入娑婆,就具有极广大的智慧、辩才、神通、方便、陀罗尼、三摩地,能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选择首先求生西方净土,正是善用慈悲。南无阿弥陀佛!
有智慧的人为了度众生,首先求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果然能做到一心不乱,念佛往生,就成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就永超生死,无病无恼,有无限的力量。这之后进入三界,就所向无碍,不会被业缘所牵,不会被外物所惑,就能真正履行随顺众生的根机、意乐等,善巧地救度的悲愿。比如,营救落水的人,必须自己乘着船筏,才能把人从水里拉出。如果没有船筏,直接就跳进水里救人,没有不一起沉溺的。这不是缺少慈悲,反而是善用慈悲。也就是说,他不直接跳入水中,而首先去找船,这不是缺少慈悲。慈悲也要由智慧抉择,正确地使用。智慧就像眼目,他能起到的作用是抉择清楚该怎么做。慈悲这个拔苦与乐的心,到底怎么使用,就要由智慧来决定、来指挥。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被烦恼和业系缚的凡夫,说他自己有大悲心,发愿生在浊世救苦众生,不求往生西方净土这是没有道理的。道理如下:在五浊炽盛的浊恶之世,时时处在声、色、财、利的缠绕中,内心有无数的烦恼怨敌重重密布,随时等候现行,稍微不谨慎,生起了非理作意,就造下堕恶趣的业因而随之堕落。纵然不堕落而能生在人中,也难以遇到有佛出世的时代;纵然有佛出世,也难以对佛生起信心和趣向的心;即使万幸能信向佛道,修行出家,转世之后如果遇到大富大贵,免不了又耽著世间五欲的尘缘,造大量的恶业。从此一失人身,不知道何时再能解脱?所以这叫做难行道。
净土法门属于世间极难信的法门,所以大悲世尊每当宣说阿弥陀佛的法门时,就有东、西、南、北、上、下、四隅这十方当中的恒河沙数诸佛,共同从口中吐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来证成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乘佛大悲本愿之力,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可见这是不可不信的。
《华严经》中说:信心是佛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的母亲,信心能长养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善根。所以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以信心趣入。人没有信心就不会生长种种白法,犹如烧焦了的苗芽或种子,不能开花结果。
所谓认识生命的状况,说到底就是认识“蕴”,认识自身这一堆的色、受、想、行、识内容到底是什么状况,是常、乐、我、净,还是无常、无乐、无我、不净。如果能观察自己当下五取蕴的状况,看清蕴的真相,就会开始遮止认为它是常、是乐、是我、是净的非理作意。然后安住在无我的定解中,就开始能够对治烦恼,能从以往长期陷在惑、业、苦循环的状况中脱离出来,这以后就真正走上了解脱正道。
对这个身体,色法上一定要分得出地水火风四类不同的法:坚固性的、湿润性的、暖热性的、动转性的;同样心法上,有受想行识四类不同的法:苦乐舍的受、缘取各种相的想、发起各种心上造作的行、对种种相都能明了分别的识。当你心前现出八种不同的相时,就认为这不是一个“我”。如果是我,那应成有八个不同的“我”,这样问题就大了。
仔细找、用心看,眼睛是“我”吗?耳朵是“我”吗?鼻子是“我”吗?这上面有“我”吗?然后还要辨别,眼睛和耳朵的相不一样,肝、肺、肠等的相也不一样。当在观察慧前,身心的内容成了一个个体性不同的法,这时你会开始认识到,里面没有独一的“我”。
身体、心、心所各部分结合得太紧密,让你发觉不到,它只是各种不同零配件的组合,结果误以为是实有一体的“我”。比如一间房屋,如果是一大堆零零散散的木头、砖瓦等堆在那,你也不会认为是“一”;因为组合得非常紧密,就感觉是一整间房子,其实不还是那些建筑材料,各住各位,互不混淆,哪里有什么“一”呢?
问:怎么说这个蕴身不是“我”呢?答:这个蕴身本来是以色心和合为相,它只是一堆的色法和心法,合在一起作为相状。就像电脑没有独一的体,它本身是由各种配件组合在一起为相状一样。但是,我们却对此熟视无睹,视而不见,非常愚昧,竟然执著这是一体的“我”。
以业力现出的整个世界都在给我们演说幻生幻灭的无常法。大的宇宙、星球都有成住坏空,在一年当中也有春夏秋冬的变异,每天都有日夜交替等等,你会发现它不断在变。微观上,各种粒子瞬间现起又湮灭,身体也在不断地新陈代谢。既然它不断在变,还傻傻地执它为恒常干什么?
一切心里的念头都跟阳焰一样,观察时得不到实体,不观察时似乎有一个心。所以要住在观察里,否则会发生迷惑。而观察就是要认识到,凡是心里起的念头,全都跟梦和幻一样。
所有耳闻的声音,全部都跟谷响一样。这里首先要仔细观察,如果不观察,就会认为只有谷响等少数声音是假的,其他耳闻的是那么真实,就会在上面动分别。透过如理思维观察,一切都只是因缘合和的幻相,就会了知声音正现的时候就得不到。这才知道,原来一切声音一概是空谷回响。
明天是清明节,希望大家在祭奠亡者的同时,能为其念诵108遍的观音心咒(唵嘛呢叭咪吽)。观音心咒的殊胜功德能令法界众生见闻接触皆得不思议利益,能清净业障、往生净土等等。如此定能给亡者带来真实的利益。阿弥陀佛!
对于一切显现的色法,都要住在如梦如幻的观照里,时刻保持这个观照安住不动。第六意识必须冷静地知道:现在我入梦幻相了,在这里不能迷失。这就是关键。只要记得是梦幻,正现的当处一无所有,很快就会觉醒来。
修行能不能切到要害,就看你当下面对境的时候,是迷惑而不断分别造作,还是一念觉悟,知道境是假的而放下,不再分别取舍?这就是我们时时面临的考验,只要自心放下了,境对你来说是无利无害的。如同水中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