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601~1620 of 1966)
一共收录了13829条微博,搜索到了1966条微博 >>导出微博>>
现代文明所衍生的浮躁与虚荣,激活了人的物欲。快速的生活节奏,高度的工作压力,已经把人心逼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此时此刻,禅定,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危机的最佳选择。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禅修与现代生活]
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讲过:同样的一碗水,在人以及旁生看来就是一碗水;对于地狱众生而言,却是极其炽热的铜汁、铁汁;对于饿鬼道的众生而言,却是脓血;对于天界的众生而言,却是美妙的甘露;如果请八地菩萨去看,就是极为清净的境界;于佛而言,却是不可思议的法界。如果现在请这五道的众生以及佛菩萨同时去看一碗水,必将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果让不同的众生去作裁判,就会作出不同的裁定。这七个层次究竟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当然是佛,因为佛将所有的污垢都遣除了,他的智慧是最究竟、最没有污染的。由此,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所谓外面的一切都是虚幻的。荣森班智达等宁玛巴的很多高僧大德特别强调这一观点,他们在宣说大圆满本来清净的观点时,也是应用这种方法进行阐述的。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佛经上就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次,释迦牟尼佛示现生病,然后去找医生给他配药。那个医生自恃医术高明,所以非常傲慢。他告诉释迦牟尼佛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可以解决人的痛苦,一个是你释迦牟尼佛,你可以解决人类精神上的痛苦;另外一个就是我,我可以解决人类肉体上的痛苦。 
佛陀为了断除他的慢心,就把他带到喜玛拉雅山的一个地方,让他指认出那里的每一种草药的作用、味道等等,但他却只能辨认出其中的几种草药,其他都一概不知。于是,释迦牟尼佛就从头到尾,把那儿所有的草药的作用、副作用、味道,以及配制的方法等等一一跟他说明。医生听后,深感自愧不如,从此再也不敢说这种大话了。 
释迦牟尼佛生病、吃药等等,当然是一种示现,是做给后人看的。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已经圆满了一切功德,早就脱离了生老病死;不用说释迦牟尼佛,就是一地以上的菩萨,也不会真正生病。 
佛陀为什么要这样示现呢?就是为了令以后的佛弟子在生病的时候,不要拒绝看病、治疗、吃药等等。
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Sun Dec 27 来源:慧灯之光四 [慧灯之光四:如何将病苦转为道用]
佛经中讲,由于中阴身没有固定的身体,所以表现极不稳定,想坐坐不住,想站站不稳,坐立不安,游弋漂泊,就像梦中的身体一样。因为非常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体,所以很多亡灵都试图回到自己原来的身体里面。但因为身体与神识已经分开,原来的身体已成为过去式,上一世的身体与意识的关系已经结束,所以无论如何也回不去了。这时,失去归属的亡灵会感到非常伤心、沮丧。之后,便进入到六中阴当中的法性中阴阶段。进入到法性中阴时,很多人会遇到强光和像打雷一样的恐怖声,同时还会出现很多佛像、佛的坛城等等。这种情况,西方很多有过濒死经验的人也遇到过。不过,科学家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幻觉。其实,这种现象根本不是幻觉,而属于脑外记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如何面对投生]
一般说来,没有学佛、没有修行的人在生病的时候,哪怕肉体还没有太大问题,精神就已经先崩溃了;由于精神上的崩溃,才导致了很多身体上的疾病。此外,作为不学佛的普通人,在生病的时候,就只能白白生病,除了一心一意盼望自己能早日康复以外,在其他方面完全束手无策,从来没有想过把疾病当作修行的法门,从来不知道可以利用病来积累资粮、清净罪业,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治疗当前的病,但就算是能治愈,也只是解决了一次的病痛,却不能彻底解决病痛之苦作者:堪布慈诚罗珠 发布时间:Sun Dec 27 来源:慧灯之光四 [慧灯之光四:如何将病苦转为道用]
每个商业界、企业界、娱乐界的名人,都有两个空间。一个是大众看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充斥着钱财、地位、荣誉、辉煌,大家都很羡慕、很渴望。但这些人同时还有一个更小的、属于自己的空间。除了成功者自己与身边极少数的人以外,没有人知道这个空间里面是什么样。或许,在这个小空间当中,陈列着旁人所难以相信的压力、痛苦、彷徨、狂躁、焦虑、抑郁,很多高层人士在小空间故障过多的时候,就会在无形当中,把自己不好的能量,传递到下属每个员工的身上。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传递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不开心,严重的结果,甚至会导致某些人走上绝路。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九:佛教与商业•企业文化必备的六种准则]
刚开始禅修的时候,会感到比较枯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就会越来越好。当禅悦出现以后,我们不但不会觉得枯燥,而且会上瘾。如果在禅修的上面加上了佛教的信仰,那就是佛教的解脱方法。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禅修与现代生活]
我们是怎么得出外境确实存在的结论的呢?有很多的人都会这样简单的认为:外境的颜色形状是看得见的,声音是听得见的,软硬粗细是手触摸得到的,这不是实实在在的吗?
 
这种逻辑不仅仅是几个人的,而是整个人类普遍的逻辑。况且,通过粒子加速器、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还能帮助我们看见更多的我们认为实有的粒子,从而进一步帮助我们证实外境实有的结论。
 
但我们是否想过,测量用的粒子加速器或显微镜等各式各样的仪器都是通过眼睛来观察的,只不过是在眼睛的外面再加一个显微镜,最终还是要通过眼睛来确定。如果眼睛看到的都不是外在物质,那这个显微镜又能确定什么呢?耳朵所听见的声音也是同样的道理,包括有和无、是和非、好和坏的概念,都是通过我们的器官来确定的,但是,眼睛之类的器官有多大的可靠性呢?
 
佛早就宣说过,我们的五根是不可靠的,理由是:虽然从表面上看,它们能感受到某种物品的存在,但这种感受并不正确,而是幻觉。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有精神的思维活动,就有意识的波动。意识波动的幅度越大,人的脾气就越容易暴躁。当我们生起嗔恨心,强烈地抱怨或非常不开心的时候,意识波动的频率与幅度都相当大。这种波动,会让当事人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语言与行为,而出现骂人、打人的举动。在这个时候,禅的功能就显现出来了。通过修禅,就可以控制意识的波动。这里面没有任何信仰与玄虚的成分,完全像吃饭可以填饱肚子一样真实可行。只要加以训练,人人都可以亲身体验到这种效果。哪怕最普通的禅,也完全可以把人的思维归零。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禅修与现代生活]
内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它的诞生、毁灭、本质以及发展过程,都有一个特定的规律。除了佛以外,谁都没有掌握这种规律。很多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但就不懂自己是什么?我的本体是什么?我是怎么来的?当现代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许能够证明这些规律的存在,但目前的科学技术还不行。只有佛教的方法,可以证明这一切。通过修行,就可以了知这一切,因为心是自知自明的。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换句话来讲,就叫做自知自明,自己明白自己的本性。慧灯之光-痛苦,其实只是纸老虎 [慧灯之光九:痛苦,其实只是纸老虎]
如果发自内心地相信因果,对因果有敬畏感,则无论如何也不敢做这些违背因果的事情。因为因果与是否被人发现没有任何关系,只要做了,种子一定会贮存下来,总有一天它会成熟。成熟的时候,谁都跑不掉。有因,就一定会有果,这是客观事实。如果没有因果的自我约束,则伦理道德会越来越下降、衰退,甚至沦丧到没有底线的程度,这只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很多社会问题也会应运而生。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因果,行持十善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九:现代人的精神装备]
大乘佛教徒最起码的前提条件,不是出家,不是吃素,不是戒酒,更不是放弃家庭、工作,而是爱天下所有的众生。无论对方是无神论者、伊斯兰教徒或者基督教徒等等,都是爱心的对象。佛教从来都不说,我只爱学佛的人,除了学佛的人以外我都不爱。不但要爱所有的人,还要爱所有的生命。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你可以更幸福]
我们也许常有这样的念头:虽然实际上我不太愿意发菩提心,只想利益自己,但我不得不发心。因为如果不发菩提心,所做的一切就不能成为大乘法。这就是造作的菩提心。 
如果这一世没有真实的菩提心,只有造作的菩提心,那就如阿底峡尊者所说,这一世发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世就可以度化南瞻部洲那么大世界的众生,他就可以变成这样的一位大菩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发菩提心本身是非常殊胜的修法,因果从来都是不错乱的,所以,在他的下一世也会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个差别]
佛教有很多观点,其中有些观点已经超越了普通人所能想象的范围,但总体而言,也可以归纳为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比如说:因为不了解金钱、感情、婚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真相或实质,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痛苦、烦恼与负面的影响。若能对世界有一个客观、公正、科学的认识,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人生,就能减少烦恼,活得也不会这么辛苦、这么累、这么没有意义。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梦幻世界]
“如汲地中泉”,地下的泉水虽然藏在泥土、石头或沙子里面,却仍然纯洁、清澈、通透、甘醇。同样,无论我们的心再纷乱,烦恼杂念层出不穷,如来藏也如如不动、通彻无碍,一直在我们心里清净地存在着,只是我们没有去开发,所以它发挥不了作用。我们应该像汲取地下的泉水一样去开采如来藏。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赞法界颂》略释]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相对而言,不同的观点,有可能在某种层次上是对的。但最终极的真理,却只会有一个。我们应该去探知更深层次的人生观。要知道,我们内在的世界,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世界。探索这个世界的方法,不是通过数据测量,也不是依靠仪器检测,而是通过佛教独有的训练方式。这绝对不是迷信,而是像吃饭能够填饱肚子,透明的、液态的水可以在零度以下变成不透明的、固体的冰一样真实。慧灯之光-痛苦,其实只是纸老虎 [慧灯之光九:痛苦,其实只是纸老虎]
轮回本来就是无明的产物。要推翻无明,既不能靠信仰,也不能靠慈悲,烧香、拜佛、念经都没有直接的作用,而是要靠智慧。此处所指的“智慧”,不是世间人所说的智慧,而是超越所有世间观念的一种超凡智慧。
《入菩萨行论·智慧品》的最开始也讲到:“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从布施度到慧度之间的六度当中,最根本的是慧度,其它的只是一些分支,若想息灭生老病死的轮回之苦,应当开启空性之智,点燃智慧之火。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赞法界颂》略释]
做任何事情,无论杀生、偷盗,还是放生、布施等等,虽然在事过之后,我们的肉眼再也看不到它的存在,但却有一种能量,会贮存到我们最低层次的意识——阿赖耶识当中。阿赖耶是梵文音译,意即贮存东西的地方。它就像电脑硬盘一样,可以贮存很多的信息。不仅如此,包括上一世所学的东西、人的性格、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差别等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阿赖耶识这个载体,带到下一世。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九:现代人的精神装备]
绝大多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凡夫,也即普通人。在所有普通人心中,都有着类似的三种烦恼——贪图心、嗔恨心与无明。用佛教的语言来讲,这叫“三毒”。有了三毒烦恼以后,我们的心会变得失去自由、毫无自在,当烦恼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大动肝火、怒不可遏,从而伤害自己与周边的亲朋好友,甚至还会给社会造成危害。怎么样去控制、断除这些烦恼呢?佛教有很多方法,其中的一部分,来源于佛教的世界观。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梦幻世界]
人的精神就像大海,在没有风的时候,海面平静安宁,没有一丝波纹,这好比是我们的藏识,也即禅定要达到的境界;当稍稍有一点风的时候,海面有了波纹,就好像意识开始从昏迷、深度睡眠或禅定当中苏醒,有了梦境与细微的意识与感受;当波纹变成海浪的时候,就好像从梦中醒来,回到了现实生活的平常状态;如果风浪再大一点,而变成了滔天巨浪的时候,就像烦恼纠结、焦虑不安、心烦意乱的状态;在此之后,就是海啸、灾难,同样,生起烦恼以后,如果不加控制,就会演变为骂人、打人、杀人、犯法乱纪等情况。情绪的负面发展规律,就是这样不断演化升级的。 
防止情绪灾难的最佳良方,就是禅定。为了过上幸福愉快的生活,为了保持健康、正面的身心,所以要修禅定。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十:禅修与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