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221~1240 of 1966)
一共收录了13829条微博,搜索到了1966条微博 >>导出微博>>
虽然佛陀不否定物质生活也可以带来一部分幸福,世上有少量表面的幸福也来自于外界。幸福与痛苦并不是与外界完全没有关系,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关系。幸福本身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要想获得幸福,只有往内心去寻找;要真正解决痛苦,也只有往内心寻找解决的方法。所以,我们不能迷迷糊糊地做着金钱能带来所有幸福的美梦,因为金钱不能带来所有的幸福。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
如果要学大乘佛法,就要从内心做起。大乘佛法强调,在身口意当中,意是很重要的,行为以及言谈等表面形式并不是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念咒、顶礼、供养等修行方式。当然,在有正知正见的基础上,做这些能更有意义。如果没有这些见解,做也总比不做好得多。但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讲,仅有修法的形象并没有太大意义。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菩萨的见、修、行、果]
在基督教等其他外道的教徒、社会上的很多团体以及普通人当中,许多人都很有慈悲心—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甚至为了别人而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的生命,这很了不起。看看这些根本没有学佛的人之所作所为,我们扪心自问,自己能否做到?如果做不到,还算什么大乘佛子?要知道,仅仅看看经文、念念咒语,并不一定是学佛。学佛就是佛陀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菩萨的见、修、行、果]
许多佛教徒虽然懂得不少佛教理论,甚至还学过五部大论——中观、因明、俱舍论等深奥的佛法精华论著,但因为修行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无法处理好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无法将学到的佛教理念落实、应用到生活当中,时常被生活中千奇百怪的难题弄得焦头烂额。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
佛经上也有记载:在末法时代,佛不会以佛的形象出现,而会以善知识或其他众生的身份来度化众生。在上师或其他人当中,很可能有佛菩萨的化身。但如果上师既没有给我们传过法,也没有任何佛法方面的恩德,那就不好说了,除非是有其他的加持让我们开悟、解脱,否则就不能说上师是佛。这样的上师,也不一定有佛一般的恩德。能用神通或其他方法转化、挽救弟子心里的恶念,这种上师才是真正的上师。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上师瑜伽的修法]
作为修行人,该不执著的时候就不能执著,该执著的时候就要执著。发菩提心的时候就要执著。释迦牟尼佛说,那个时候要有一个大于须弥山的我执——我要成佛,天下的众生我要去度,我要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等等。在刚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我执就不行,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取消不正确的我执,留下证悟空性、慈悲等好的因缘,最后才是消除所有的执著。所以,执著不执著的界线一定要分清楚。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七)]
释迦牟尼佛还规定,如果一个出家人在没有贪欲心的情况下,也可不费吹灰之力地获得一件价值10万嘎夏巴拉(嘎夏巴拉是古印度的货币单位,为重量约 8.8克的银币,目前1嘎夏巴拉约合人民币30元)的衣服,释迦牟尼佛也允许这个出家人可以使用这件衣服。你们可以想象,那是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也就是说,佛教徒不一定吃得很不好,穿得很不好,认为一定不能用好的东西,一定要用不好的东西,这也是执著。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贪恋这些东西。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七)]
虽然佛陀住世期间,每传一次法,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或非人发菩提心、成就阿罗汉的果位或者成佛,但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佛的身边,却连基本的禅定都没有修出来。佛帮助我们的唯一方法,就是给我们指一条解脱之路,然后让我们自己去修。正如佛经云:“吾为汝说解脱法,解脱依己当精进!”解不解脱,还是要靠自己。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上师瑜伽的修法]
前面我们也讲过,《普贤上师言教》在讲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等之后,马上讲到解脱的功德、解脱的利益。为什么要讲解脱的利益呢?因为,如果不了知解脱的利益,就会在通达无常等等之后,觉得人生没有什么目标,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当知道解脱才是永恒的安乐,解脱才是靠得住的之后,就不但不会悲观,反而会很乐观、很开心,因为我们终于发觉了生存的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那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寻求解脱上面来。这个时候就培养出了一个真正的出离心。修持无常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这样的结果。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七)]
上师瑜伽虽然是五加行中最后的修法,但上师瑜伽却是证悟大圆满最殊胜的途径。平时我们修任何一个法,都离不开上师瑜伽的修法。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上师瑜伽的修法]
释迦牟尼佛的戒律是最保守的,但戒律当中也开许,如果一个出家人在没有执著,并根本不需要花费什么精力的情况下,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五百间房间,释迦牟尼佛也允许这个出家人可以支配这些房间。这不是针对在家人,而是针对出家人而言的。如果是在家人的话,要求就更低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和修法(七)]
寂天菩萨在《集学论》中通过引用教证也阐述过一个观点:如果菩萨自己一个人到静处去修行,耽于减少烦恼的幸福、禅定的滋味,而不度化众生,这是菩萨的堕落。所以,如果有了菩提心,事情还是要照样去做,但做事情的目的就不一样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你们经常说,我去问了空行母,空行母跟我说什么什么;我去问了瑜伽士,瑜伽士跟我说什么什么。我也不否定空行母和瑜伽士的神通,但轮回的问题不是空行母和瑜伽士能够彻底了解的,唯有佛才知道轮回是什么样、因果是什么样,这个人的前因是什么样、后果是什么样。其他人就算知道,也只是一个局部,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去问谁,主要是自己去掌握。掌握什么呢?唯一的就是菩提心。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二)]
我经常听到很多居士对我说,希望佛菩萨能给他加持,让他的生意做得更好,能挣更多的钱去供养三宝。虽然这个发心不错,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用钱来供养三宝。真正的佛菩萨不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钱,他们更希望我们有出离心、菩提心。对佛菩萨来说,我们有钱没钱无所谓,他们希望我们的是,只要生存没有太大的困难,就一心一意去修行,竭尽全力地把握住自己的生死,这是我们目前的工作。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世间的科学理论永远无法抵达究竟,终将被新的观点所替代。我们都知道,虽然经典物理学家也曾宣布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达到了顶峰,但随着爱因斯坦等人的相继出现,经典物理学的观点就陷入了被推翻的尴尬境地。佛教中观的微观世界的境界却不是这样,在这种境界中,物质世界已经被分解到虚空的状态,所以没有再超越它的可能。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世界观]
仅就微观世界的论点而言,纵观全世界所有的学说,不论是宗教的、科学的还是哲学的,没有一个能比佛经讲得更为透彻。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佛教的微观世界观,已经远远超越了所有目前已知的其他学说。如果量子力学能不断发展进步,也有可能达到佛教微观世界的部分境界,但即便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发展,它也不会超越佛教的究竟境界。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世界观]
本来佛教就如同一个超市,针对不同人的需求,就可以分别提供出让他们各自称心如意的商品。如果这种观点不适合你的胃口,你就可以暂时将它弃置一旁,走其他的解脱道。但是你却永远不可能将它推翻,只是你自己不能接受而已。如同某种可以治愈很多痼疾的良药,有些人吃后不但不能见效,反而加重病情。如果不能接受这些观点,就可以降格以求,从因果入手,尽量地弃恶行善,发出离心、菩提心,脚踏实地地去做。万丈高楼平地起,佛给我们指出了八万四千条道路,每一条道路都可以直接和间接地通往解脱,做不做就看我们自己。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这几年我看了一些物理学方面的书,并多次向物理学专家请教,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对我来说却是了无新意,因为其中的许多观点与佛教是一致的,而且在经书中都已讲得非常透彻。只是他们的结论是靠仪器实验出来的,而我们的结论则是由推理或前辈的证悟而来,差别仅此而已。不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或是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我都不觉得特别新鲜,反倒认为这些理论还未达至巅峰,有必要继续发展。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世界观]
人的根机是各种各样的,所以人生的目的也是千差万别。有的人仅仅满足于温饱;有的人除了温饱以外,还要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而有的人却并不满足于感官的刺激,还要追究人生的究竟价值,探寻生死轮回的本原……如果仅仅将温饱作为人生目的,那就与普通的动物别无二致了。人应该有智慧,这是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也是人特殊的优点。要发挥这个优点,就要不满足于温饱,就要力图去看清这个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真正看清了,可能会对原有的观点失望,但这个失望与其他的失望迥然不同,这就是证悟空性,这是非常重要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再说时间,不论是一分钟或一小时,一个月或一年,都只不过是物质变化的过程而已,除此之外,并不存在所谓的时间。我们只能通过世上万物的变化来判定时间,譬如根据气候的变化过程而建立起春夏秋冬的时间概念等等。这种物质变化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时间。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太空中没有任何星球的话,我们能算定时间吗?不能。由此可知,时间只不过是以物质变化为基础,由人的意识而增上安立的法。虽然现代物理学对时间也有不同说法,到底时间存不存在,它的本体究竟为何,都是学术界激烈讨论的课题之一,但经部的论师们却认为,时间只是人的一种概念而已,除了物质的变化以外,实际上并不存在独立的时间本质。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