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1001~1020 of 1966)
一共收录了13829条微博,搜索到了1966条微博 >>导出微博>>
法王如意宝的传记中有记载:在我们还没有去学院的时候,就在十几个人做会供的当下,法王从空中取出一个宝箧。这不是神话故事,是一件真实发生的事情。以目前的物理学常识来解释空中出现一个宝箧的现象,恐怕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从量子物理最深的高度来探讨这一现象,就是有可能的。量子力学认为,世上所有的物质都是从纯能量当中产生的。既然如此,那么,宝箧完全有可能在空中产生。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五:藏传佛教简介]
同样的,经书里讲因的成熟有四种情况:一是很快显现的果,即今生报应。比如年轻的时候造业,中老年时得报,有时甚至更快,当下就可以看到果报。这是什么原因呢?某些特殊因缘可以使果迅速出现,这个很快成熟的业,来自于它的对境和动机,《百业经》中就汇集了很多这样的公案。比如说,僧众和普通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对境,如果偷僧众的东西或毁谤僧众的情形很严重的话,就有可能在当下或今生见到报应;如果对境是一般人,果报肯定是有,但不一定马上或在这一生显现。这种差别是由对境不同而产生的。另外是动机的差异,如果杀生的念头非常强烈或蓄谋已久,以这样的动机去杀生,它的报应就会很快成熟,若杀生动机不那么强烈,则虽然有果,但不会很快显现。二是下一世一定会成熟的果,比如造五无间罪之类的大恶业或大善业,在下一世一定会报应。三是虽然肯定有果报,但成熟期不定,或许三四代以后,或许更长时间。四是也许有果报,也许没有果报。从因果不虚的角度来看,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如果这个因(或业)的能力很微弱,当它遇到强大的对治力时,它的果就不一定发生。前面三种称为定业,第四种叫做不定业。业的这四种不同的能力唯有佛是全知的,其他的普通人乃至具有神通的外道和小乘阿罗汉也不能彻底了解。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浅谈因果关系]
宁玛派最神奇、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伏藏品。虽然其他教派也有伏藏品,而且在那些教派的上师当中,也有很多人可以取伏藏品,但伏藏的源头却是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所处的时期是前弘期,那个时候只有宁玛派,所以绝大多数伏藏经文是宁玛派的。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五:藏传佛教简介]
佛教认为,轮回的起源用一句话就可以准确地加以概括,那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为什么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轮回中经历过无数次生死,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统计出我们转生轮回的次数,正因为轮回的漫长遥远,所以说是“远在天边”;又因为每个众生在每一次生死、每一天的深度睡眠、每一个念头的产生与消失之际,都经历了轮回的开始与结束,所以,又可以说轮回的开始是“近在眼前”。 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必须注意的是,我们千万不能为了个人的解脱,甚至为了今生的安乐去修行。因为,虽然这一生我们获得了学佛、走解脱道的机会,但下一世究竟我们能处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之下,抑或能获得什么样的身体,这是谁也说不清楚的。倘若今生没有作好充足的准备,要想将希望寄托在未来,妄想在下一世取得修行的机遇,那是难上加难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为将来作准备。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三主要道论》详解]
无论显宗或密宗,所有修法可以归纳为两种:寂止的修法与胜观的修法。寂止就是把粗大的杂念停止下来,让内心安住于平静而无杂念的的境界当中,并尽量停留很长时间,就是寂止的修法。胜观就是修空性或证悟空性的智慧。这二者是不能分开的,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称为真正的禅定。譬如说,虽然有了证悟空性的智慧,但却不能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安住一分钟,则修行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反之,仅仅是心能静下来,甚至保持一两天没有任何杂念,但假如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也不能断除烦恼,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所以,标准的禅定必须二者兼备。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寂止的修法]
大家也知道,很多前辈在修行之初的表面显现,比我们现在的业障还显得更为深重,既然成千上万的先辈能够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到。我们应当有这样的信心和勇气。无论做什么事情,信心和勇气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信心和勇气,最终将一无所成,学佛修行也是一样。从高僧大德的事迹当中,我们已经找到了必要的信心和勇气,接下来就是模仿效法他们的阶段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三主要道论》详解]
听闻空性,千载难逢,可以在每个人的心田里播下空性的种子,这粒种子不但永远不会毁坏,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成熟。《中观四百论》中说:“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许多众生福德浅薄,没有机会听闻缘起性空的妙法,即使听闻,大部分众生也因根器福德低劣,以及教育成长环境 ...全文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初发心时,尚是身处地狱饱受苦痛折磨的众生,他就是在被铁轮旋头的悲惨境遇下,第一次发出了拯救其他众生的菩提心。释迦牟尼佛发愿所度的众生,不是阿弥陀佛发愿所度的净土众生,而是像我们这样的,末法时期刚强难化的娑婆世界众生,这与他当初发愿的恶劣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今,释迦牟尼佛将自己的见闻告知了我们——他如何从艰难困苦的地狱,走向涅槃寂静之光明——只要我们能遵循佛陀的教诲,仿效佛陀的行为,就一定能获得与佛陀同等的成就。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三主要道论》详解]
有些人对佛教抱有极大的成见,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教条,并大张旗鼓地对其加以贬斥。当然,有些宗教里面会有教条,但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是教条。无论是唯心者还是唯物者,如果自己的提法拿不出证据,却要让别人全盘接受,这就是教条。企图用教条来推翻自他的观点,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推翻任何一个观念,就只能用每个人都能接受的、理性的、符合逻辑思维的一种推理方法。佛教有各种各样的推理方法,如中观的、唯识的等等。但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推翻我们自己原有的错误观点。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所谓“心的执著”只有两种:“人我执”和“法我执”。所有的执著都包含于其中,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执著。所以,轮回的根源就是“人我执”和“法我执”。从无始至今,正是这两种因缘将每一个人束缚在轮回当中。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也好,还是功绩卓著的伟人也好,所有的人都受制于它们,都被它们所统治。它们是统治者,我们就像它们的奴隶一样。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无我的修法(上)]
唯识宗有两派:实相派和假相派。实相派有共同见解和不共同的见解,共同见解不否认物质的存在。普通人很难理解的是不共观点,即你所看到的物体,本身就只有你所看到的外表,而没有内在的东西。例如,当看到一个穿了衣服的人,那么,在他衣服以内的皮肤、肌肉、骨骼,对看见者来说,当时都是不存在的。很多人都会认为这种说法是胡说八道,明明扒开衣服下面就是肌肤,通过解剖还能看到肌肉、骨骼、内脏等,怎么会说这些都不存在呢?这些都是我们普通人的共同看法,但是这种看法在唯识宗里已经被推翻了。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我们往往认为,“我”与“肉体和精神”是一体,“肉体和精神”就是“我”,除了“肉体和精神”以外,不会有一个单独的“我”。这时,我们可以依次分解观察。首先分解肉体。人的身体至少可以分成五个部分:头、两只手、两只脚。那么,这五个当中谁是“我”呢?若头是“我”,当然不对!因为如果只有一个大脑,其他什么也没有的话,谁会说这是“我”呢?这只是一个头颅而已,不叫人。如果手、脚是“我”,也是错的。因为截肢的时候,可以不要左手或右手甚至双手,也可以不要双脚,但截肢者还是活下来了,还是认为有“我”的存在。在人体的每一个器官上,作同样的观察,也都找不到一个“我”。 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无我的修法(上)]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外境怎么会是我们的意识或心呢?比如这束鲜花,明明是种花人种好以后,再由花贩卖给我们的,怎么会是我们的心呢?如果是我们的心,我们为什么需要付钱呢?卖花人、钱又是什么呢?其实,所有这些与梦没有区别,都是心的现象。梦里的楼梯也要一阶一阶地上,梦里乘飞机也同样需要买票。梦里买花也是要付钱的,除非是抢和偷,才可以不付钱,这和白天是一样的。在做梦的时候,梦里的感觉也是实实在在的,只要梦继续做下去,一切都跟白天没有两样。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也没有一种外在之物在束缚我们。人们总是以为,是外在的事物约束了我,为了生活我必须去工作挣钱,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就没法生存。之所以这样认为,其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大家都在这样做,所以我也要这样做。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世事是必须要做的,放下了也就放下了,只是我们认为这些事是肯定要做的,才会始终放不下。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无我的修法(上)]
按照《大涅槃经》的顺序,“四依法”具体包括: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义不依语。不论经典还是论典,只能依靠意义,而不能依靠语言。第三,依智不依识。只有佛所证悟的智慧,才是可以依靠、相信、依止的。除了佛的境界以外,凡夫与登地菩萨的“识”(八识、六识等)都不可靠,都不能相信。因为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它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全都是错误的;第四,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四依法]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又似乎都在经历不幸。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即使拥有更多的物质与金钱,并不能保证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幸福。这些道理在佛经里讲得非常清楚,但西方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现在才发现。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六: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很多西藏的修行人将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修行当中,经过了千锤百炼,修行境界也日臻圆满,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际,他们深知:虽然在其他时候也存在解脱的空间,但只有在死亡之时,这种空间才是最明显的。在这种境界来临之际,如果能好好把握,就有可能于这种境界中获得成就。因此,他们一直在迫切地等待着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死亡对于这些修行人而言,非但不是不愿接受的可怕灾难,反倒是个稀有难得的突破口。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三:佛教的物种起源说]
很多佛经中提到过“四依法”,所谓“依”,即可靠、相信的意思。它告诉我们,在众多佛经中,我们可以相信什么、依靠什么。对每个修行人来说,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修行方面,四依法的四个标准,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时常会发现,佛陀第一转法-轮、第二转法-轮与第三转法-轮的佛经内容有所不同,甚至有表面上看似矛盾、冲突的地方。该怎样去理解,如何辨别佛经的终极思想和暂时的方便说法,如何取舍了义和不了义佛经,这就是四依法所要诠释的内容。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四依法]
中观修法和其他一些密宗的修法,只是在方法和过程上面才有区别,最终的证悟体会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所以,通过中观的修法而证悟,已经是很好的境界了;以后我们修一些密宗修法的时候就会知道,结果其实是一回事,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只是方法不一样而已。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个修法。当初我们讲过,听这样的法,除了真正的修行人以外,其他人不合适。为什么呢?因为我要讲这些具体的修法。这些空性修法本身就不允许对所有人讲,讲有要求,听也有要求,要听具体的修法,特别是空性的修法,最起码必须是一个诚心诚意的修行人。讲和听最终的结果,是一定要修行。最关键的,是要自己去体会,讲和听的目的都是这样。除了这些修法以外,如果只是讲普通的佛教常识,谁都可以听,甚至没有皈依的人都可以听。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四:四法印的见解与修法(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