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堪布微博 (961~980 of 1966)
一共收录了13829条微博,搜索到了1966条微博 >>导出微博>>
虽然《普贤上师言教》里讲,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本来就是相违,本来就是矛盾的,因为在家人想完全放下世间的事情去修行,这种机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但是如果能将菩提心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修大乘的佛法跟处理一些家务事或其他世间的事也不是水火不容的。如果不用处理这些事,当然很好,但往往在家居士难以做到。释迦牟尼佛对在家人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可是,在家人里面同样也有很多成就者。不仅以前有,现在也有。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做呢?比如说,虽然平时要上班、要工作,但是同时你可以发慈悲心、出离心,这两个是一点儿都不矛盾的。平时做一些世间的事情,虽然不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我们也有办法将它变成是利益众生的事。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三个差别]
常见又是怎么来的呢?有些人虽然有神通,但看得不是很远。他们用神通看到自己来自于色界,在做天人的时候,梵天、帝释就存在了,现在自己死了,但回头看去,帝释、梵天还没有死。他继续观察帝释、梵天是什么时候生的,什么时候会死,但往前看了几千年、几万年,发现他们都不会死,于是便认为他们是永远不死的;然后又往后推到几万年、几百万年,但仍然没有看到他们是哪一天生的。这时他就认为,梵天、帝释以下的众生才会有生死,而梵天、帝释是常住不灭的。他们把这个观点写进书里,于是很多人跟着他学,就又形成了一个教派。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浅谈因果关系]
在胜义谛或空性方面,显宗和密宗的见解没有太多的区别。也就是说,龙树菩萨、月称菩萨在《中论》、《入中论》等显宗中观论著里面所讲的诸法空性、远离一切戏论等观点,与密宗所讲的空性是完全一致的。此处所谓的戏论,是指众生的执著,也即分别念范围中的所有概念,包括好坏、长短、高低等一切对立与不对立的东西。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五:显密异同]
我们也许常有这样的念头:虽然实际上我不太愿意发菩提心,只想利益自己,但我不得不发心。因为如果不发菩提心,所做的一切就不能成为大乘法。这就是造作的菩提心。如果这一世没有真实的菩提心,只有造作的菩提心,那就如阿底峡尊者所说,这一世发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世就可以度化南瞻部洲那么大世界的众生,他就可以变成这样的一位大菩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发菩提心本身是非常殊胜的修法,因果从来都是不错乱的,所以,在他的下一世也会有这样殊胜的果报。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三个差别]
所以,不要说一点正知正见都没有的人,就连修证比较不错的那些外道仙人,他们在因果知见上都是迷惑的。这是因为因果循环错综复杂,贯穿三世,唯有佛彻底知道前后的一切来龙去脉,而其他人只能知道中间的一部分。这些外道仙人通常很有学问,也有一些世间神通,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看到的某些情形,如某人前世行善,后世堕落,便轻下结论,说因果是不存在的,并因此著书立说,迷惑了很多人,从而渐渐形成一个教派,断见便由此产生了。网页链接[慧灯之光一:浅谈因果关系]
法王如意宝讲了:在具备四对治力的情况下,念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则即使犯密乘根本戒这么严重的罪业,都能够清净。其实,关于这一点,在密宗经典里面也有记载,只是密宗续部不是说的四十万遍,而是说的十万遍。那为什么这里要求要念四十万遍呢?因为,在过去,人们的烦恼不像现在这么严重,那时修行人的观想能力、智慧、信心等各方面都比现在好,所以只需要十万遍,但现在是末法时代,所以数量上要乘以四,这个也是在佛经上面有记载的,所以要念四十万遍。每年我们学院召开金刚萨埵法会,都要求每一个人念四十万遍心咒,其原因也是如此。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金刚萨埵修法]
不同的众生去看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物体,其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是佛教的重要观点。没有色盲的人看这个世界是有颜色的,而色盲看这个世界却是没有颜色的。如果60多亿人当中只有1亿人不是色盲,而另外60多亿人是色盲,则肯定会得出这个世界是没有颜色的结论,如果有人胆敢说这个世界有颜色的话,那肯定会受到嘲笑,因为多数人的观点与其不一致,所以极少数人的所见是不正常的。另外,人类肉眼能够辨别的一些光和波长,其他一些动物却不能辨别,如果人类和这些动物同时去看相同的物体,就会得出相对而言“正常”与“非正常”的结论。一般而言,界定正常和不正常的界限,是以大多数人为依据的,若是少数人在特殊的空间与时间看到的,都叫做不正常。但这种分析方法是错误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内地的学佛人很多都不是从小就开始学佛的,除了一些小孩子以外,都是半路学佛的。虽然在此之前,我们不是什么屠夫、妓女,但现代人的生活,却总是跟“杀生”等残忍字眼连在一起。即使现在我们也学佛了,听了很多法,学了很多大乘知识,但我们现在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证悟呢?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我们不是最差的又是什么呢?我们不能认为,因为我有钱、有权、有名,所以不是最差的!现代人就是这样,有了一点儿钱、一点儿权、一点儿学问,连走路的方式都不一样了—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大乘佛法最反感的就是这些做法,有了这样的心态,就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修行人。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释迦牟尼佛在显密经典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世界。显宗《俱舍论》所讲的宇宙结构,与密宗《时轮金刚》所讲的宇宙世界截然不同,都是佛宣说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时轮金刚释》中讲得很清楚:其原因有两个,一是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无论《时轮金刚》里面讲的宇宙,还是《俱舍论》里面讲的宇宙,都是不成立的;二是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两个世界本来就是心的显现,随时有可能发生改变。有些众生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中,有可能看到的世界像《俱舍论》里面所讲的一样;而另外一些众生在另外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又有可能看到的是《时轮金刚》里面讲的样子。为了让众生断除对宇宙世界的执著,所以佛陀才随顺当时的学者和外道宣讲了不同的世界。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所谓“真实的无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禅定中的回向,这是薄地凡夫所无法做到的。我们现在只能做相似的无毒回向,这种回向不是指以中观的逻辑来抉择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忏悔文》里所讲的方法,真心诚意地进行观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这种回向,就是相似的无毒回向。很多经书上说过,这虽然不是真实的无毒回向,却可以代替无毒回向。例如,在放生过程中所造的善业该如何回向呢?我们应一心一意地想: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如何回向他们的善业,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业。这就是无毒的回向。当然,我们也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胜的回向。如果不会念或没有时间念其全文,就可以念诵从“文殊师利勇猛智”至“为得普贤殊胜行”的八句两个偈颂。龙树菩萨说过,这八句两偈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以,仅念这八句就等于念诵了全部的《普贤行愿品》。这种回向不但简单易行,同时又是相似的、清净的无毒回向。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显密公认的《维摩诘经》中讲得很清楚,八地及八地以上的菩萨看到的,都是清净的显现。如果物质的本体不是清净的,那不是成了八地菩萨看到的都不是物质的本性,而是一种幻觉了?!这显然是不成立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回向有两种:一是有毒的回向,二是无毒的回向。所谓“有毒的回向”,就是有执著的回向。《般若波罗蜜多经》里讲过,凡是有执著的善根,就像有毒的食品。虽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时候,也许还会感觉味道鲜美可口,但当毒发之时,就会痛苦异常。同样,有执著的、不是三轮体空的善根,虽然也会带来一些临时性的善报,但因为是有漏之法,所以不但不能最终脱离轮回的痛苦,反而会引发众多苦受。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著的回向、无缘的回向,也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在旧噶当派当中,涌现了很多著名的修行人,直至现在,他们都是藏传佛教中举足轻重的传承上师,是所有修行人的模范与榜样。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不少非常珍贵并具有巨大加持力的修心论典,《修心八颂》和《修心七要》都属于其中之一,且都是以菩提心为主题的论典。《修心八颂》虽然字面上不是那么广,只有八个偈子,却是非常重要的修法,在藏传佛教当中也享有很高的地位。它由非常有名的成就者朗日塘巴尊者根据自己的修法精华归纳而成,是一部具有窍诀性的论典,藏传佛教的每个修行人都很重视。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其他小乘经典中也记载:一位圣者到饿鬼道去救度众生,他举步进入一座无量宫殿,发现里面有一位美女饿鬼,其椅子的四条腿上拴着四个饿鬼。美女饿鬼供养尊者一些食品,并且再三嘱咐:“如果这些饿鬼向您要食物,你千万不要给它们!”说完她就出去了。之后,四个饿鬼果然向他讨要食物。尊者顺手给了一个饿鬼一点食物,没想到食品却变成糠秕,当给另一个饿鬼的时候,食物变成了铁锤,尊者接着抛给剩下的两个饿鬼,食品到了它们的手中,分别变成了它们自己的肉与脓血。圣者手里的食品,却在饿鬼众生的手里变成了另外的东西,这都是业力的显现。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回向和发愿有何差别呢?在行善(如放生)时造了善业,以此善业为前提,于行善后所发之愿即是回向。平时,不以所造善业为依托的发愿,即是普通的发愿。如看到佛像、佛塔时,于其前发愿“祝愿我生生世世……”这就不是回向而是发愿。回向和发愿的差别在于有无行善,有无所回向的善业。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任何人都会承认,没有业障的时候,或证悟之后的所见是真实的,有业障之际的所见是不真实的。如果证悟以后所看到的,竟然比没有证悟时候所看到的还不准确,越证悟越颠倒,那是说不过去的。总而言之,相对下层众生来说,上层众生的境界更为准确,但除了佛的境界以外,其他所有的显现都不是绝对准确的,只有佛的境界才是真正绝对准确的。这就足以证明,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显现,这不仅是大乘显宗和密宗公认的,而且也是小乘佛教的观点。譬如,小乘佛教经典中有这样的记载:目犍连的母亲堕地狱的时候,目犍连通过神通和佛的加持,把她从地狱里面救了出来。但当她来到人间以后,却看到恒河的水仍然是她在地狱里面看到的景象。虽然她已经脱离了地狱,但她的业力仍然会呈现出地狱的显现,即使救出来了也没有用。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七:《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赞普朗达玛毁灭佛教之后,佛法再次弘扬的时期,称为后弘期。后弘期刚刚开始的时候,以阿底峡尊者为代表的很多名震四方的大成就者、班智达纷纷到西藏弘扬佛法。在他们弘扬的佛教当中,有一个噶当派。噶当派分新旧两种。所谓旧噶当派,是指宗喀巴大师尚未创立格鲁巴之前,在几百年间流传甚广的,由阿底峡尊者传下来的法脉。旧噶当派也分为两派:经论派主要强调大乘佛法的理论;窍诀派着重于修法。新噶当派也叫格鲁派,是由宗喀巴大师创立的。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五:《修心八颂》详解]
回向时,如果想简单,就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中的那八句二偈;如果想广繁,也可以选择其他较长的回向文,如《入菩萨行论》的最后一品是回向品,其中的内容都是大乘菩萨的回向,念诵这一品的颂词也很殊胜。但值得注意的是,发愿文、回向文有无加持力,与其作者有极大关系。像我们这样的凡夫能否写回向文呢?如果自己发心清净,此清净心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我们写的回向文本身却没有任何加持,即使念上一千遍、一万遍,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回向文的作者最好是登地菩萨,至少也应该是加行道高层次的证悟者,只有他们的语言才会有加持力,平时我们也应念诵这种回向发愿文。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出离,就是离三界苦,证涅槃乐。修外加行的目的,就是修持、培养出离心。很多人经常问:什么时候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外加行算是修完了?检测外加行是否达标的尺度,是观察自己是否仍然贪爱三界。所谓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即六道轮回。对三界中欲界的饿鬼、地狱、旁生三恶趣,应该没有人会贪爱,但还是有人会贪爱人、天两道的人天福报。真正的出离心,是对三界六道非但没有丝毫的留恋,甚至还有强烈的厌烦心。即使修行不是为了现世利益,但只要还存有来世享受人天福报的心,不想成佛,不想解脱,就不是出离心。如果贪爱之心还存在,纵然修外加行花费了两年、三年、五年,都是徒劳,因为自己还贪爱三界轮回,哪怕尚存丝毫的贪念,就表明没有修好出离心。没有出离心,这就是外加行没有修好的表现。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八:离四贪浅释]
回向可以比喻为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钱一样。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越有可能减少。善根在此方面的特点,是与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回向。网页链接 [慧灯之光一:三殊胜--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