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俱舍 >> 俱舍论讲解 >> 俱舍论讲解083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八十三课

思考题

1.别解脱戒和禅定戒、无漏戒依什么而获得?

2.依众生而得之戒,是否观待众生数目、受戒功德,而戒体亦有变化?若发愿戒杀不能杀的众生呢?为什么?

3.戒律和恶戒依什么有情、支分、因缘而获得?

4.《自释》中所宣说的受恶戒众生有哪几类?

5.恶戒、中戒依何而获得?

6.详细说明舍别解脱戒有几种情况?对此西方论师、红衣部、克什米尔论师有何不同观点?

《俱舍论》当中,前面已经讲了别解脱戒中的居士戒和斋戒,同时又讲了皈依的对境以及居士戒的支分。大家都知道,无表色的戒律分别解脱戒、禅定戒、无漏戒三个方面,那么,这些戒律依靠哪些法在自相续中获得呢?今天主要阐述这个问题。

壬二、从何获得:

欲界所摄一切戒,依二者与现众得,

禅定戒与无漏戒,依靠正行诸时得。

欲界所摄的别解脱戒,依靠一切而得,一切是指加行、正行、后行,还有二者即断除自性罪和佛制罪,以及现在的众生而获得。禅定戒和无漏戒依靠加行、正行、后行当中的正行,时间则是过去、现在、未来均可获得。

若问:这所有的戒从何而得呢?属于欲界的别解脱戒由所有加行、正行、后行断除不善业的所有加行、正行、后行获得,也就是说,依靠戒律的加行断除不善业的加行,依靠戒律的正行断除不善业的正行,依靠戒律的后行断除不善业的后行。反过来讲,断除不善业的加行、正行、后行,就会获得戒律的加行、正行、后行,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

简单来说,依靠断除自性罪与佛制罪二者之基众生与非众生而获得。首先分析依靠自性罪而得,依靠自性罪之基众生,诸如杀生,依靠自性罪非众生,诸如盗金。无论居士戒、比丘戒等哪一种戒律,都有不杀生这条戒律,从自性罪和佛制罪来分,十不善业都属于自性罪。自性罪当中,有依靠众生和不依靠众生两种,杀生是依靠众生的,而非众生如金子,比丘受戒时承诺不偷盗,偷金属于自性罪。依靠佛制罪基众生,诸如接触女人,像受比丘戒不能接触女人,这是佛陀制定的戒律,不是自性罪;依靠佛制罪非众生,如割草,比丘一般不能割草。

因此,获得戒律有几种情况,一是在断除前行、正行、后行不善业的过程中,获得自己戒律的前行、正行、后行。还有断除佛制罪中依靠众生和非众生,以及自性罪依靠基众生和非众生的不如法行为而获得的戒律,颂词中说“依二者”的意思就是这个。

是依靠什么样的众生而得呢?依靠现在的众生而得,并非依赖过去与未来的众生获得。依靠众生获得的戒律必须是现在的众生,比如现在的女人、现在的牦牛能不能杀,通过现在的众生来衡量。原因是过去与未来不能作为现在杀生之基的众生。杀生只是一个举例,不管杀生也好,邪淫也好,妄语也好,任何现在的别解脱戒,都需要依靠现在的众生,不存在依靠过去众生断除妄语而获得戒律的说法。

当然,通过其他间接的途径来推,可能也有个别的情况存在,但有部宗自己是不会承认的。还有些讲义里说:现在的众生虽然不是自己的对境,但是观待现在的众生来发愿也有功德,比如现在的众生中有能杀和不能杀两种,能杀的指离我很近的牦牛、小虫等;不能杀的如雪山的狮子、地狱众生、无色界众生等,想杀也杀不了,但是在发愿过程中,现在的所有众生我都不杀。有些注释里说是有功德的。

那么,从不杀众生的角度,是不是根据众生的多少,自己所获得戒律的功德也有大小不同呢?有些注疏里有这种疑问:释迦牟尼佛时期的所有众生,我都不杀,未来弥勒佛出世时的众生都不杀,那时候获得的戒体和现在获得的戒体有没有大小区别呢?有部宗是这样回答的,未来弥勒菩萨出世的时候发愿不杀众生,和现在释迦牟尼佛出世时发愿不杀众生,从所得戒体方面可以说没有差别,功德方面没有差别。为什么呢?发愿时我并没有想有多少众生,而是所有的众生,也许众生有多少的差别,但在得戒功德方面没有差别。

一般来讲,在心里发愿: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的众生在内,哪怕是自己不能杀的众生,从现在开始都不杀。这样的话有很大功德。有些人想:不杀牦牛可以,至于不能杀的,没必要去发这种多余的愿。实际从大乘角度来讲,要有广大的心,一定要有这样的发愿,也是非常有功德的。因此,所谓的别解脱戒是通过现在的众生而获得的。这也是有部宗不共的观点,根据佛经也可以这样承认。

与别解脱戒不同,禅定戒与无漏戒依靠断除不善业之正行而获得,并非是依于断除加行与后行而得到,因为它们不观待断除加行与后行,因为此二戒是随心戒,在获得禅定的时候就获得戒律,其原因是于此等中入定正行能生起断除下地之本体,而加行与后行大多数属于下地的本体。加行和后行当中,后行属于出定阶段,而加行还未正式入定,这些都属于欲界下地的境界。这也是指依靠断自性罪而获得,并非是依赖断佛制罪而获得。第三品中也讲了,禅定戒有些通过修行获得,有些自然而获得,尤其在最后坏劫的时候,很多众生相续中,即使不修也会自然而然生起上地的境界。因为尚未承诺断佛制罪之故,一般别解脱戒需要承诺:从此以后守持二百五十条戒律等,但是禅定戒和无漏戒没有真实受戒的仪轨,也无须承诺。自性罪还是有的,为什么呢?入于禅定的时候,自然而然防止十种不善的自性罪。

它们依靠三时一切时间而获得,因为既依赖现在的众生也依赖过去与未来的众生而获得。这是因为禅定戒与无漏戒是随心戒,过去的心和未来的心都有一种得绳,而无情法没有未来和过去的得绳。

昨天有些道友也提出一个问题,我想用得绳来解释也是可以的,意思就是说,前面讲到有表色不存在、无表色存在的戒律,比如圣者死亡时,有表色已经舍弃了,无表色的戒律依然存在,由于他当时不一定处于入定状态,因为当时属于入胎期间,怎么会有无表色存在呢?这时应该承认有得绳。有关随心戒的问题,很多可以用得绳来解释。这是小乘有部宗一种独特的观点,明显的法不存在的时候,不管未来还是过去,都可以用得绳来代替。如果是唯识宗,虽然没有明显的心,隐藏的习气可以存在,有部宗则承许为得绳。

以上已经讲了欲界别解脱戒,还有禅定戒、无漏戒通过什么样的因缘而获得,下面讲戒和恶戒。当然前面也属于戒,但是属于戒和恶戒的一种特殊分类。

戒依一切有情得,支分与因有差别,

恶戒则依诸众生,及诸支得非诸因。

戒律依赖一切众生而获得,这是由于对一切众生均断除罪业的缘故。不管任何戒律,不杀生也好、不邪淫也好……,不分场地、不分未来过去,不杀生是指不杀任何众生,居士戒中的不邪淫指除自己的妻子以外的任何人,如果是梵净行则是指所有众生。因此,真正的戒律需要断除对一切众生的罪行而得到。在戒条方面,所缘众生当然是一切众生,但在分支和因方面,根据自己所受戒律不同也有一些差别,所有其他戒从身语四所断中获得。其他戒是指沙弥戒、沙弥尼戒和居士戒,这些是不是身语的七种罪业全部断除呢?并不是,比如语言方面的戒条,绮语、恶语等并未要求断除,只要求断妄语。其中的居士戒在所属支分当中,有守持个别戒条也可以圆满戒的。而比丘戒是从所有身语七所断中获得,因此叫做近圆戒,需要断除身体和语言方面的所有不善业。

一般正知正念比较好的修行人和守戒律的人,如果以无贪、无嗔、无痴三根本善作为因,三者可以同时并存而获得;若下、中、上品等起三者作为因,则此三因不可能共存,这时是从其中任意一等起中获得。

那么,恶戒也依靠一切众生而得吗?恶戒依靠一切众生,并且分支也是由杀生等所有业道中获得,所不同的是,它并非从所有因中获得,因为三根本不善不会同时产生,比如生嗔恨心的时候不会同时生贪心,生贪心的时候不会同时起嗔恨心,这三种等起不会共生。这里主要是有部宗的观点来分析的,经部的观点,在众生方面可能有一些差别,比如根据发心的不同,不一定对所有众生断除恶心,有些人发愿只杀猪等的戒条,也是获得了一种恶戒。这是经部宗其他的分析方法。希望你们看一看《自释》,其中也有这方面的论述。

辛二、恶戒之得法:

恶戒则由行彼事,或由承诺而获得。

若想:恶戒是从什么中获得的呢?恶戒在两种情况下可以获得,以屠夫为例,如果最初就转生到屠夫种姓中,那么开始从事其杀业即获得恶戒。以前印度就有这种传统,转生到屠夫家里,孩子长大以后,认为:父亲就是这个种姓,我应该做这件事情。从此以后也以杀生为业,这时就会获得恶戒。还有一种情况,他自己最初并未转生到屠夫的种姓中,但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来到主人面前发誓说“我要以此维生”,由此生起颠倒意乐,并真正着手做此事,则获得恶戒。《自释》里面讲得较多,比如杀猪、杀羊、杀鸡等,全部是受恶戒的众生,虽然没有单独的仪轨来受恶戒,可能传恶戒的上师也不会有……不过现在的人特别特别可怜,真的有一个受恶戒的场合的话,可能会有很多人参加。

我想在座很多人的家人可能也造过这方面的恶业,尤其南方一带或者其他地方,受恶戒的人肯定比较多,虽然没有仪轨来受,但是他自己发了这种愿,比如养猪、养鸡甚至养吐丝的蚕以上,全部属于受恶戒者。这些众生一方面很可怜,一方面对有些出家人有意无意中也有过世间方面的帮助,所以我希望在座的人,为了能让这些受恶戒众生相续中的罪业获得清净,大家一起念个心咒:“嗡班匝萨埵吽,嗡班匝萨埵吽……”

这里所讲的恶戒,也就是说,从开始做这件事情,虽然没有恒时发这种心,但他相续中也如生起菩提心和戒律一样,在睡眠或者无记状态的时候,罪业都会一直自然增长。在《自释》以及有关的注疏中都讲了,在自己的恶心未遮止之前,也即没有生起“从此以后再不做这种事情”的心之前,相续中原来的恶戒一直都在增长,就像生起菩提心以后,睡眠当中也会增长功德一样,具足恶戒的众生,甚至在其他地方散乱的时候,相续中的恶戒也一直在增长。

所以,自己家里如果真的有些亲戚朋友等守恶戒的众生,在你有能力、有因缘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发愿,尤其有些老年人晚年的时候,比如不能杀众生的时候,也可以告诉他:你心里面发愿,从此以后再也不杀众生了。如果临死之前有这样一个断恶的心,能够行持一点善法也有很大功德。在我们以后接触的人当中,可能会有很多守恶戒的人,能不能尽量让他断恶戒?如果实在不行,在他老年的时候,再也不能真正去杀生的时候,让他断杀,这种功德也是非常大的。

有关这方面,以前昼辛吉的传记中也有:哪怕守持白天不杀生的短期戒律也是合理的。有些注释里面说:不仅是一日的戒律,也有短期的戒律。昼辛吉的传记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三天当中不杀生,暂时也可以获得三天的戒律。总的来讲,断除相续中的恶戒很重要。

辛三、中戒之得法:

剩余无表则依田,承诺恭敬而获得。

剩余无表是指戒和恶戒以外的中戒,通过福田、承诺、恭敬心三种途径可以获得。由田中获得,诸如七种实生福,比如只是想供养僧众三天,三天当中自然而然会通过福田获得中戒,或者中断他人传承,伤害上师、道友等,都是通过严厉的福田获得短期恶戒。还有由承诺而获得,如发誓未顶礼佛就不用餐;恶方面的中戒也是同样,比如杀生之前不吃饭,也是通过承诺而获得的中戒。由恭敬心中获得,诸如由猛烈发心而得,善的方面,比如认为上师的教言特别殊胜,在一个月中认真背诵,这是对善法方面的恭敬心;或者对恶法有强烈信心,如发愿一个月当中看电视,依靠对电视的强烈贪心,从中获得一个月的短期恶戒。

庚二(舍法)分三:一、戒之舍法;二、恶戒之舍法;三、中戒之舍法。

辛一(戒之舍法)分二:一、别解脱戒之舍法;二、禅定无漏戒之舍法。

壬一、别解脱戒之舍法:

还戒以及死亡时,出现两性断善根,

抑或已经过一夜,则已舍别解脱戒。

有说犯罪亦舍戒,余说正法隐没舍,

克什米尔论师许,犯罪具二如债财。

舍戒有几种情况:一是还戒,二是死亡,三是出现两性,四是生邪见而断善根,五是过时间如斋戒过一夜等。有的宗派认为犯了一条戒则所有的戒都已经舍了。也有人说,正法隐没的时候也会舍戒。克什米尔的班智达和论师们说,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有具戒和破戒两者同时存在,就像富裕的人需要还债一样。

如果在知言解义之人面前诚心还戒,则舍别解脱戒,因为已生起与受真实学处相违之有表色的缘故。还戒,也经常被称为舍戒。舍戒时一定要在知言解义、精神正常的人面前说:我现在不能守持别解脱戒,要舍弃。这类语言与真实的学处相违,由此而舍戒。按理来讲,作为出家人一定要守持清净的戒律,这是一切功德之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实在不能守,在其他人面前舍戒,一方面不犯破戒的过患,另外可以体现出对世尊戒律的尊重心,以后重新受也有恢复的机会等等。《毗奈耶经》也讲过很多舍戒的功德。

死亡时也已舍别解脱戒,原因是它的所依已不存在。别解脱戒是有生之年的戒律,这在《三戒论》的最后也讲过,这里不用广说。再者,顿时出现两性也会舍别解脱戒,因为已失去所依之故。男根、女根同时出现,无法作为戒律的所依。异根出现属于变性,在变三次之前,戒律的所依可以存在,但顿时出现两性,同时也会舍弃戒律,如果最后又变成男人或者女人,需要依靠新的仪轨重新受持戒律。

断了善根也会舍别解脱戒,由于断绝了戒之根本的缘故。如相续中生起无有因果、无有前世后世的邪见,而且这种想法极为强烈,就会舍别解脱戒。有时候有点怀疑不一定断除善根,因为现在有些人受唯物论的教育特别深,一直在犹豫:到底是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时不一定会断善根,但是相续中真的生起“因果肯定不存在、前世后世肯定不存在”的想法时,善根已经断了,原先所受的戒律也同时舍弃了。这时依靠其他善知识的引导,相续中又生起正见的时候,善根可以接上,但戒律已经舍完了,必须依靠新的仪轨重新受。

在这些基础上,过一夜则舍斋戒,因为承诺受戒的时间已圆满。

《俱舍论》对有些聪明人或者前世有些福报的人来讲,可能很多道理会记得比较清楚,但还是要下功夫。有时候遇到一些学问的时候,认为这个对我没有什么用,另一个地方有更殊胜的法。这实际是最大的一种障碍。对任何一门学问都要有信心是很重要的。

有些西方论师说:四根本戒当中,犯任何一条,所有的戒律均已舍弃。红衣部的其他论师则说:正法隐没会舍别解脱戒,原因是当时学处的界限与羯磨仪轨已经无有。阿阇黎世亲论师对此是这样说的:正法隐没时由于戒律的羯磨已不存在,因此不会重新得戒,而并不是说以前已得之戒重新舍弃。克什米尔的论师们则认为,犯根本罪也有具戒与破戒两者,《三戒论》中也讲过,就像现在的大多数老板一样,既负债累累,在银行贷了很多款,同时又具有财产,享受得非常好。所以,听到他贷款的数额,觉得这个人真的很可怜;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人生活得很好,真的很羡慕。忏悔堕罪而获得阿罗汉只是对具戒而言的,例如,欠债者只有将欠款还清,才会成为真正的富裕者。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

世亲论师在《自释》中说,克什米尔有些论师认为:所受戒律的仪轨有所不同,所得的戒体也不相同,因此一条戒破了,不一定全部都会破。比如头已经砍断了,脚不一定会砍断,所以,四根本戒或者其他任何戒条中犯了一条,其他戒体应该还在。对于克什米尔有些论师的观点,世亲论师则说,你所说的观点,世尊已经作过回答,比如多罗树被断头,其他全部会枯干一样,犯一条根本戒,其他根本戒都会同时犯。

有些佛经中说:犯戒比丘也犯堕罪。这是什么意思呢?世亲论师对此解释,这里所谓的堕罪并不是指比丘戒里的堕罪,而是从堕入恶趣来讲的。因此,不管其他论师如何承认,自宗按照世亲论师《自释》的观点来讲比较合理。只是功德光和释迦光对有些戒律的说法也不太相同,有些认为:犯一条戒,其他戒律还在。小乘方面这种观点比较多,有关这方面的辩论也比较强烈。但一般来讲,世亲论师和无著菩萨都认为,犯一个根本堕罪,其他也会犯。这里面并没有安立自宗,只不过说明了一下他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