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俱舍 >> 俱舍论讲解 >> 俱舍论讲解084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八十四课

思考题

1.禅定戒和无漏戒是怎样舍的?

2.舍恶戒的因有哪几种?受持恶戒者,若受一日斋戒,之后还具有恶戒吗?

3.怎样舍弃中戒?非色善法和非色烦恼是怎样舍弃的?

4.哪些众生可以具足戒律和恶戒?

5.经说隔半月龙王受八关斋戒,此戒是真实别解脱戒吗?为什么?

6.任何众生可以具多少戒?中定和无想天的众生为何不能具有无漏戒?

7.黄门可以受居士戒吗?若能受为什么不能叫居士?

《俱舍论》主要讲释迦牟尼佛第一转F轮的究竟宗旨,实际这部论应该是南传佛教和一些小乘国家加以弘扬,但是现在像泰国、缅甸等很多国家,虽然行持小乘的观点,真正通达其中道理的人相当少。所以,我有时候想:学好《俱舍论》以后,不管是到南传的道场还是北传的道场,在弘扬佛法的角度来讲,很多人可能会有很大信心。现在很多佛学院都会讲《俱舍论》、中观、唯识等,个别法师肯定会讲的,但能不能讲出里面真实的意义,也不好说。我以前在其他地方问过一些专门讲《俱舍论》的法师,据说已经讲过两次了,我问有表色和无表色的差别,还有有表色是怎样的,无表色是怎样的,这位法师确实有点说不上来。

我有时候想:你们以后在弘扬佛法方面,不要到了一个地方就要讲《前行》,他们都认为这是藏密,不一定学,如果讲《俱舍论》、唯识,可能很多人愿意听,因为现在很多人是这样的。以后弘扬佛法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方便法。那天有些道友也说了以后弘扬佛法的一些想法,我觉得也是很好的。比如到哪一个寺院里面去,一开始就说“我是学藏密的”,然后身上穿着红色的衣服,不管你境界多么高、长得多么好,别人不一定接受。因此,首先要观察,这个寺院是净土宗的寺院还是禅宗的寺院,如果是净土宗的寺院,你应该说“我是学净土的”,先在寺院里呆下来,所作所为也应该随顺,到了一定的时候,有关净土方面的,不论汉传还是藏传的很多经论,慢慢弘扬;如果他们是禅宗也同样的。但是个别道友,刚开始就把别人吓跑了,他要念降伏法、要修金刚橛、大威德法,大家都觉得他特别怪,这样的话,弘扬佛法可能也很困难。实际上学密宗的人的头上没有长角,外面看不出来,只要把衣服换了,内心大圆满本来清净的见解保持不变,行为上不管是禅宗还是净土宗,一定要随顺他们,这时候弘扬佛法的机会自然而然会出现。麦彭仁波切在《君规教言论》中也说:说话的时候,首先要看对境是什么人,如果他喜欢政治,先通过政治方面的道理来沟通;如果喜欢美术,就通过这方面来沟通……与人交流的时候要有一点方式方法。

学院的有些道友回去以后,见到一个人就“嗡玛尼贝美吽”、“嗡班匝萨埵吽 嘿嘿 迪叉 迪叉 班匝 班匝”,这样的话,大家都不能接受。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有些道友比较笨,应该有一种方便法是很重要的。接触有些人的时候,先看一下这个人写过什么书、研究什么、在什么地方毕业的,大概有个了解,之后要赞叹他的上师、学校,这样一来就有共同语言了。这方面要随顺世间的人,我觉得很重要。

另外,你们以后可能会弘扬《俱舍论》,现在这个译本比较易懂,如果用其他的唐译颂词或者《自释》的话,恐怕有点点困难。

壬二、禅定无漏戒之舍法:

禅定所摄之善法,由从转生退失舍,

无色所摄亦复然,得果修退舍圣戒。

对禅定所摄的一切无表色和有表色的有色善法戒,在转生或从等持中退失时,将舍彼地所摄之戒。比如第一禅到四禅之间所有的戒律,全部属于随心戒,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转生到他地,如从第一禅转生到二禅时,会舍弃一禅的禅定戒,转移到二禅的戒律,或者第四禅到无色界等等;或者退失时,比如色界天人相续中生起欲界的心,从第一禅中退失,原来一禅的禅定戒律会舍弃,或者第四禅的禅定戒相续中生起分别念的时候,四禅退到三禅,三禅退到二禅,二禅退到一禅,也有这种情况。这是从色界来讲的。

此外,属于无色界的善法戒也是在转生或退失时舍。当然,一方面无色界没有有表色和无表色的戒律,但是可以安立得绳。讲《俱舍论》的时候,无色界本来不该有的法,在说的时候可以从得绳上安立。小乘的得绳有时候用处特别大,如果没有得绳,在很多地方会有困难,因此,不能否认得绳,否则很多法无法安立,比如无色界没有身体,有表色肯定没有,那有没有无表色呢?如果有人这样问,对此回答,得绳形象的无表色可以存在。有些注疏里也这样讲的,比如最后转生而获得无色界无表色禅定戒时,戒的本体应该以得绳形象的方式来理解。

圣者在得四果时舍四向所摄的无漏戒,修炼根时舍钝根所摄之戒,从果中退失时舍殊胜所摄之戒。这里讲到了有关无漏戒的几种情况,圣者得四果时,预流果、一来果、无来果、阿罗汉果,每一个果都有向和果,这方面在第六品中讲得比较细致,获得每一个果的时候,都会舍弃向。也就是说,获得预流果的时候,会舍弃预流向;得一来果的时候会舍弃一来向;获得无来果的时候会舍弃无来向;得阿罗汉果的时候,会舍弃阿罗汉向,而四向所摄的无漏戒,在得果时也会同时舍掉,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修炼时舍钝根所摄的戒,第六品会讲到,有些众生本来就是利根,有些众生是钝根,钝根者通过慢慢修炼以后会变成利根……就像这里有些人刚来的时候,非常聪明,背诵等各方面都很不错;有些人刚来的时候特别特别笨,但是看到其他人特别精进,自己也开始精进,对根不断修炼,到一定的时候,可以超越很多人。下面讲到六种阿罗汉的时候,有退法阿罗汉、思法阿罗汉等,还有有学道的一来果和无来果,都是需要修炼根的,成为利根时,将原来钝根部分的无漏戒舍弃,重新获得利根部分的无漏戒。

还有从果中退失的情况,如有学道渐次者之一来果、无来果等,除预流果、离贪一来果与不来果以外都有退失的情况,无学道阿罗汉也有退失的情况,比如获得阿罗汉果位之后又退失,但是这一生中会恢复,不会出现堕入轮回的现象。在如此退失的时候,比如原来是阿罗汉果位,退失到无来果的时候,原来的阿罗汉无漏戒已经舍弃了,这叫做从果中退失,会舍弃原来殊胜所摄之戒,重新获得比较低劣的无漏戒。

辛二、恶戒之舍法:

恶戒乃由得戒死,出现两性而舍弃。

若问:如何才能舍恶戒呢?恶戒在得戒时会舍弃,因为当时生起了与之相违的强有力对治;死亡时也会舍,因为死时所依已灭之故;顿时出现两性也将舍,原因是彼时已失去了恶戒的所依。

在三种情况下会舍弃恶戒:第一种情况,比如原来是终生杀生的屠夫,具有杀生的恶戒,后来受持居士戒,这时原来的恶戒一定会舍弃。《俱舍论大疏》中说:想要舍恶戒,必须守戒律,否则即使没作恶也会增长罪过。屠夫想真正舍弃相续中的恶戒,仅仅是不杀生或者没有兴趣杀,这样还是不行的,必须从此以后守持戒律,并且发愿从现在开始不做杀生之事,这样会有很大的功德。因此,从未杀过任何众生,和受不杀生戒的人相比,哪个功德更大呢?受不杀生戒的功德相当大。如果只是不杀生,石头也不杀生,因为心处于无记法当中,虽然不会产生过失,但也不会有功德。

有些人说: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受戒是多余的事情,根本没必要去受戒。尤其有些对佛法一无所知的人认为: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我从来都不杀生,从来不会损害任何众生。如果真的不损害任何众生,最起码受持一个戒律是非常好的。有些出家人到外面去的时候,在家人如果愿意受不杀生这种戒,可以给他们传。一般像居士戒,按照有部宗的观点都可以给在家人传,只要让他在佛像面前或者在自己面前念一点简单的仪轨,最少是不杀生,从此以后他相续中就有戒律了,之后功德会逐渐增上。

戒律是一切功德之根本,自相续当中一定要发愿,不仅不杀生,而且在有生之年不杀生,这样发愿以后,自相续中就有了戒律作为所依,一切功德依靠它可以增长。因此,平时在有些守恶戒的人面前,让他发愿从此以后再不做这种恶事,一定要给他传一个戒,如要求他从此以后再不杀生,受戒后他相续中就有了善根功德的所依。确实有些人以前是屠夫、妓女,到四五十岁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作恶,在晚年的时候根本不会做这些恶事,但是他的相续也不会有善法,如果发愿:从此以后再不做这些恶事。如此好好忏悔,以后再也不去做,依靠这一条戒,很多功德会依此增长和产生。

《自释》和《俱舍论大疏》中也讲到,像屠夫、妓女等,以前受恶戒的这些人,中间受八关斋戒,比如一日当中守八关斋戒,明天以后已经过了八关斋戒的时间,戒律的相续已经没有了,这时他的相续会变成什么样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明天以后会恢复原来的恶戒相续,《自释》中举了一个比喻,铁在火里面燃烧时会变成红色,拿出来放在冷的地方,又会变成原来的青色。还有一种说法,这时如果继续做原来的坏事,恶戒也会恢复,没有继续做坏事的话,恶戒不会恢复,因为从受斋戒时起,恶戒相续已经被斩断了,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恢复。《俱舍论自释》中对这两个观点没有评价,也就是没有说哪个对、哪个不对。我个人认为第二种说法可能比较合理,后面没有继续作恶的话,恶戒从此以后已经斩断了,如果继续作恶,原来的恶戒还是会恢复,可能有这种情况。

所以,以前受恶戒的这些人,有办法的话,最好是让他们受一些居士戒,这是相当重要的。去年慈诚罗珠堪布到石渠去,当时有几个杀牦牛的屠夫,堪布专门给他们钱,叫他们受居士戒。后来堪布回来的时候,我开玩笑:可能你的钱用完了以后,他们又开始杀生。但是这些人受了居士戒以后,确实从此以后他们的相续守戒没有再犯的话,就已经有了善法戒。

大家遇到这些人的时候,不但让他不要杀生,如果真能守善戒是最好的。我之前说过吧,县上有一位老板,好几年当中一直在杀牦牛,后来我们跟他说了很长时间,他可能也想通了,现在不杀生而且受了一分不杀生的戒,在甘孜开小商店。这样做是非常有功德的。

我特别讨厌那些愚痴的人,那些人经常认为:自己是很善良的人,心中有佛就行了,什么戒都不用守,跟你们佛教徒也是一样的。受戒是多余的事,受戒有什么用,皈依有什么用……这些都是多余的事情。确实那些人不懂佛法,受戒不是多余的事情,皈依不是多余的事情,发心不是多余的事情,发心、受戒、皈依有很大的功德,依靠这些,从此以后,就真正成为了盛载功德的法器。以前有些道友也说过:皈依不皈依是一回事,皈依没有什么用。后来我们也开玩笑说过:入党不入党是一回事情,不入党也可以,只要做好事就可以。这样的话,他可能不承认,他认为入党还是很有必要,同样的道理,佛教徒皈依还是很重要的,有它的一种作用。

第三种情况,如果顿时出现两性,彼时已失去了恶戒的所依,因为他的心不定,无表色没有依靠处。两性者,有时候对男人生起贪心,有时候对女人生起贪心,心态不定的缘故,因此相续中的恶戒也会舍弃。

辛三、中戒之舍法:

中戒则由力所受,事寿根本中断舍,

欲界所摄非色善,由断善根转上舍,

失诸非色烦恼性,则依生起对治法。

大家现在应该知道什么叫中戒,一开始的时候可能对很多名词不太懂,但是《俱舍论》有这种特点,学到最后,很多名词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比如无表色、有表色,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非常陌生,现在已经是很多道友的“好朋友”了,很简单。《俱舍论》的分析方法特别细致,戒等如何获得,本体怎么样,有多少分类,最后怎么舍弃,舍弃的时候有哪几种情况……讲得非常细致。因此,很多智慧比较善妙、喜欢观察的人,对《俱舍论》的理念特别有兴趣。

清净、烦恼的力量中断。在守持中戒的过程中,比如之前对顶礼很有信心,但是这种强烈的信心中断时,中戒会舍弃;或者暂时守杀生的恶戒,本来对这个很有信心,后来对这方面的烦恼中断了,之前的中戒也会舍弃。这就是力量中断,如同射箭的时候,箭的力量失去的时候,箭自然而然会落到地上,同样,最初的强烈清净心或者烦恼心的力量失去的时候,中戒也会舍弃。这是一种情况。

承诺如是做的时间已过而中断。比如承诺在一百天当中磕头,一百天过后,中戒自然舍弃;或者在明日之前受戒,到了明日,中戒已经舍弃。有些人闻思修行或者行持善法的想法,就是为了即生获得长寿或者快乐,这也属于一种中戒,这个时间过后就没有了。讲《开启修心门扉》时也说过,为了今生闻思修行,虽然即生能获得一些利益,但来世还是会感受恶趣的果报。

虽然时间未过,但未按照诺言去做而中断。比如最初发心一百天当中为僧众供斋,时间虽然没有过,但是中间不想供斋了,由于事情已经中断了,中戒也会同时舍弃。

所依赖的佛塔或鱼网已毁而中断。做善事或者恶事的所依事物已经毁坏。比如一百天当中想供养经堂、佛塔或者上师,在这个过程中,上师圆寂或者佛堂毁坏、被火烧毁,或者佛塔被水淹没等,这时虽然承诺还在,但是殊胜的对境已经失坏,中戒会舍弃。或者想一百天当中打鱼,发心和行为没有舍弃,可是鱼网被毁坏了,中戒自然舍弃。或者想一百天当中杀牦牛,结果牦牛全部自然死亡,中戒也会舍弃。原来石渠下大雪,很多牦牛都死了,县委书记在电视里面一直哭:“牧民的牦牛都没有了。”那个人真的跟菩萨一样,当时以为他是假装的,后来看他的所作所为的确是真的,“共产党就是为了百姓的利益,为人民服务就是我们的事情,这不是口头上的事情”,“我们哪有什么资格摆架子,我们应该一心一意地帮助牧民,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我想很多发心人和出家人,应该学一学这些在家人。颂词中的“事”就是指渔网、佛塔等事,实际“等”字当中可以包括很多很多,做善事和恶事的所依事物都可以包括其中,但藏文里面没有等字。

因死亡而中断。颂词里面说是“寿”,大家都清楚,寿命已经中断,则中戒自然舍弃。断绝善根是从善法方面来讲的,如果断的是恶中戒,则要断不善根,重新生起善根。以上这些情况都会舍中戒。

属于欲界的非色善法,也即有表色、无表色以外的心心所方面的善法,在断绝善根或转生上界时舍。《俱舍论大疏》里面,讲到心和心所的善法,比如欲界天人相续中的信心、恭敬心等,这些都属于非色善法。这些非色善法,在断善根的时候也会舍弃。还有转生到上界的时候,比如从欲界转生到色界的时候,原来欲界心和心所的非色善法已经舍弃。有这两种情况会舍弃。

三界的非色烦恼性——不是色法、烦恼性的法,如心所里面讲到的一些烦恼心,依靠生起各自无间道对治而失去。无间道、解脱道、胜进道等四道,在六七品中讲得比较广。所以,如果对《俱舍论》的全部内容都有所了解的时候,可能学习会稍微容易一点,因为这里面主要是名词很多,如果都能够记住的话,学习的时候不会很困难。这里说三界的非色烦恼性法,依靠各自无间道的对治,也就是上品智慧的对治力产生时,自相续中的烦恼心会舍弃。但是无色界的有顶,只有出世间的无间道,而其他地既有世间的无间道也有出世间的无间道,比如三界的无间道分八十一个,欲界有九个无间道,色界四禅有三十六个无间道,无色界有三十六个无间道,总共八十一个无间道。在欲界的无间道生起来的时候,欲界中的烦恼可以断掉;第一禅的无间道生起来时,一禅的烦恼可以断掉……有顶的烦恼只有出世间的无间道可以断掉,依靠世间无间道不能断,下文也有这方面的阐述。这是《俱舍论》的观点,大乘观点可能不是这样的,下面还会再讲。

己四、具戒之补特伽罗:

北俱卢洲二黄门,两性除外一切人,

可具恶戒戒亦尔,天亦具戒人三种,

转生欲色诸天人,具有禅定所生戒,

无漏戒除殊胜禅,无想众生无色具。

若问:什么样的补特伽罗具有恶戒呢?除刚出生就无有两性的黄门、失去性根的黄门、北俱卢洲(北俱卢洲善恶固定的缘故)、两性以外的所有人,均可以有恶戒。

黄门等是没有恶戒的,因为这些人的善恶之心不稳固,黄门有五种,《三戒论》中讲过。为什么说两性不能成为所依呢?戒律当中是这样讲的:具有两性的人,住在比丘尼僧团中也不行,住在比丘僧团中也不行,因为有时候对比丘生贪心,有时候对比丘尼生贪心,他们的心不定,行为也不定。无著菩萨说:黄门虽然不能守持真正的别解脱戒,但可以给他传戒,也可以得戒,具有功德,但不能成为居士。为什么呢?所谓的居士就是给僧众做事情的,但黄门无论为比丘尼做事还是为比丘做事,都不方便。因此,不能称其为居士,但他相续中可以得居士戒和皈依戒,并且如理守持也具有很大的功德。

所以,除黄门和北俱卢洲众生、两性以外,其他人都具有恶戒和善戒。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当时佛告诉诸比丘,龙王每月十五号来受八关斋戒的时候,应该给它们传授。这样一来,是不是除人以外的旁生也可以受别解脱戒呢?对此回答:龙王所受的只是中戒而已,并未受真正的别解脱戒。

欲天也可具戒。像兜率天的弥勒菩萨等,他们的相续中应该具有无表色的戒体。

那么,任何补特伽罗能具有几戒呢?所有的人可具有别解脱戒、禅定戒与无漏戒三戒。这是从身体的角度来讲的,如果从心的角度来讲,没有获得上界功德时,不能获得禅定戒和无漏戒。我们讲发心的时候,讲到身依和心依,从身依的角度,所有人都可以受别解脱戒,也可以受禅定戒、无漏戒,因为依靠人的身体,如修禅定现前四禅或者得到阿罗汉果,依靠人身都可以获得禅定戒、无漏戒,但从心的角度来讲,欲界心特别粗大的缘故,欲界的心上不可能现前无漏戒和禅定戒。

转生于欲界与色界的诸天人具有禅定所生戒,原因是欲界可以具有禅定所生戒,虽然他一开始不一定有,但是通过精进修行,可以产生禅定戒,只是需要一个途径;转生色界的天人,则必定具有禅定所生戒。

无漏戒,除了中定与无想天的众生以外,色界与无色界天人均可具有。所谓的中定,《俱舍论》的其他讲义以及《自释》里面,都不是很明显,但是《俱舍论大疏》里面明确说了,中定的众生就是指大梵天。《俱舍论大疏》特别好,不过要翻译的话,起码两三年,还是有一点困难的。大梵天相续中具有邪见,他认为:万物都是我造的。无想天,大家都知道,即八无暇里的无想天。除中定的众生——大梵天和无想天的众生以外,其他色界和无色界的天人都具足无漏戒,因为无想天的众生和大梵天不是无漏戒的所依。无色界的天人也可以具有无漏戒,比如以无色界身份获得阿罗汉果位,这种情况比较多,所以,无色界天人也具有无漏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