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现观 >> 现观庄严论讲解 >> 现观庄严论讲解33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三十三课

思考题:

1.请以灭谛四种智慧为例,分析说明大乘智慧何以超越小乘。

2.基智加行的作用相有哪三种?

现在正在讲加行性相。前面讲了正等加行共有一百七十三相,现在我们讲九十一种法相。其中有五类(基智智相、道智智相、遍智智相、殊胜相、自性相)各有十六相,一类(作用相)有十一相。前面宣讲了基智、道智、遍智的总共四十八种智相,今天讲殊胜相和作用相。

丑二(彼之差别自性——殊胜相)分三:一、略说本体;二、广说自性;三、彼要点之摄义。

寅一、略说本体:

由难思等别,胜进谛行境,

十六刹那心,说名殊胜相。

由具足难以思维、难以比喻、难以衡量、难以计量等差别法的十六种殊胜智慧缘取胜进之所缘境四谛的行相,以忍智等十六刹那心来表示大乘加行,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十六种殊胜相。

这十六种殊胜的智慧,是在缘取三界苦集灭道四谛的行相——法忍、法智、类忍、类智时而得到的十六种不同的智慧相。虽然法无高下,但由于根基不同,大乘所抉择的无我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胜过小乘,所以从缘取四谛的角度来讲,菩萨最终证悟的境界也远远超越声闻缘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安立了殊胜相。

寅二(广说自性)分四:一、现见苦谛智慧四种殊胜相;二、现见集谛智慧四种殊胜相;三、现见灭谛智慧四种殊胜相;四、现见道谛智慧四种殊胜相。

卯一、现见苦谛智慧四种殊胜相:

不思议无等,超越诸量数。

菩萨缘于器情世间所摄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痛苦而现见其真谛的智慧有四种:

1、苦谛法忍智慧以分别心不可思议。法忍智慧在胜义中了不可得,世俗中无法用寻伺衡量;或者说因为它成为佛陀智慧的根源,世间凡夫以分别念无法对其进行思维,因此称为不可思议。这是缘苦谛法忍智慧的殊胜相。

2、法智智慧无可比拟。颂词中说的是“无等”,虽然佛经中也常用虚空等来比喻圣者的智慧,但实际上这也无法真正说明它的本体。因为这种智慧无法衡量,所以用比喻来说明是非常难的。这是缘苦谛法智智慧的殊胜相。

3、类忍智慧超越以量权衡。虽然在名言中,我们对圣者的智慧可以用对境、本体等方式进行说明,但实际上就像虚空无法衡量一样,圣者的智慧也无法以我们的一种表述来进行衡量,这是缘苦谛类忍智慧的一个殊胜相。

4、类智智慧不可胜数。超越诸量和超越诸数的侧面有些不同,这里是说无法以数目计算。虽然在名言中,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对圣者的智慧用不同的名词和数目来计算、衡量,但实际上圣者的智慧不可思议,无法以数目,或者确定性的定数来抉择。

卯二、现见集谛智慧四种殊胜相:

摄圣智者了,证知诸不共,

通疾…

苦谛的来源是集谛,当圣者完全见到苦谛的时候,其智慧从反体上具有前面所说的四种相,圣者现见集谛的智慧也有四种殊胜相:

5、集谛法忍的智慧涵盖圣者的一切断证。这种智慧涵盖了声闻、缘觉所有的断障和证悟,好比国王虽然没有亲自做事,但手下的大臣会自愿帮他处理好国务,同样,修持般若法门的时候,虽然没有对其他法特意地一一修学,但通达之后,会以圆融的方式圆满具足所有的功德。因此,当菩萨圣者通达集谛法忍的智慧时,会自然而然圆满其他小乘圣者的智慧,这叫做“摄圣”。

6、法智的本体是由智者菩萨所了知。唯有菩萨才能如理如实地通达集谛,而其他的声闻缘觉、凡夫以及外道徒都无法了知,有时候世间人很想通达佛菩萨的境界,但如果没有学习、没有努力,这是非常难的,就好像从未接受过教育的牧民难以学懂大学课程一样。

今天早些时候,我正在书房里看书,有一个汉族人带着几个小喇嘛敲门进来了。他说自己有一些佛学方面的问题,但这些喇嘛年龄都比较小,他们的回答无法让他满意,于是就跑来问我了。因为我比较忙,就给他留了十分钟的时间。他第一句话就说:“你们佛教在智慧方面似乎有些缺陷。现在还有那么多众生没有得度,如果佛陀是万能的,那他为什么不显现神通度化所有的众生呢?”我答道:“佛教在智慧方面是否存在缺陷,这一点恐怕你和我都没有能力判定。谁说佛陀是万能的?我们只说佛陀是遍知,没有说佛陀是万能的。”

然后我还是跟他辩了几句。后来我说:“你看过佛经论典吗?对里面的道理懂不懂?”“不懂。”“如果不懂的话,你可能没有权利指责别人,最好还是不要说。”这个人还算正直,后来也认可了我说的话。然后他又问:“您是不是觉得我在佛教面前连幼儿园的水平都没有?”我说:“对对对,就是这样的(众笑)。”后来我说:“我这个小屋子里,也从来没有到访过一点佛法都不懂的人。如果你想了解佛法的话,”我指了指《大藏经》,“至少要看一两本书,如果什么都没看过,反而还要特别高调地评论佛教有无缺陷,我觉得这是非常可笑的。”他也承认自己比较可笑,后来就走了。

(这场“辩论”不能我自己说我胜利了,不过当时跟他一起的也有四五个人可以作证。我这边倒是没有人,我就一直坐在小屋子里,他们特意敲门就进来了,我也就不得不跟他们说。这种突然袭击没办法提前防备的,对吧。现在汉地有些寺院为了防止恐怖分子,也是白天念经、晚上提防,天天训练。今天这些人虽然不是什么恐怖分子,他们也没有敌意,还是比较虔诚的,但是行为有点唐突,态度和语气上可能还是要注意。)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也是这样,明明对佛教不懂,但他很想做判断、评价。他可能只看过一两本书,就以佛教中的个别行为、或者断章取义的方式认为自己已经懂了。(我今天碰到的这些人,他们也说自己看过几本书,我说如果对里面的内容根本都没懂,看了也没用。我当时也很直接,没有跟他们客气。)如果你明白了佛教的教义,认为佛教和高僧大德真的有缺陷、有过失,那你再做评价也为时不晚。但如果只是道听途说,就觉得自己好像特别了解佛教,那这样不是很好的。当然如果自己真的有怀疑,在不同场合当中也可以说,但这种怀疑实际上也可能只是显露自己的一种无知。

这里也讲了,这种智慧,前面说胜义当中一切都是了不可得的,这种境界只有智者菩萨、圣者才能了知,而凡夫人恐怕没办法。这是否是佛教徒自吹自擂,把自宗的很多境界说成是不可思议呢?实际上不是的。如果你有一个真诚的态度,有时间、有机会、有这方面的因缘,你也可以通过不断的修行去验证。我们这里也有很多知识分子,但学到最后,能够穷尽佛法、辩赢所有佛教徒后扬长而去的人却一个都没有。不管世间的学问多么高深,最后都发现是自己的智慧有限。国内外的很多世间的智者,他们学习《般若经》、因明论,最后也不得不承认佛教中有甚深的道理。

所以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真理,并不是佛教徒自己觉得殊胜,也并不是像个别的宗教那样完全依靠一种信仰:“我们的教主这样说的,你也必须这样说,否则会受到惩罚!”我们并不是这样威胁别人,而是用自己的智慧真正去了解。虽然我们还没有得到一地菩萨、声闻缘觉的圣者境界,但对于走这条路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一无所知到现在少许了知,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非常顺利的,而且每一步都有一些收获。而并非是自己原来就有境界,后来因为智慧增上,连佛教的境界跟不上自己的智慧;人类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如果因为我是佛教徒,就必须遵循佛教,那这不是最公正的态度,而完全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贪心,根本不符合真理。

我特别希望,修学佛教的人,至少能看完佛教基本道理的十几、二十几本书,那时你再回顾,就知道自己的人生智慧与前辈高僧大德和诸佛菩萨他们所抉择的道路,究竟何者为正确,从而对自己有一个衡量。

7、类忍智慧与声闻缘觉不共。圣者所通达的集谛类忍智慧,圣者声闻缘觉、世间人根本没办法了知,所以这是他的一个不共的特法。佛经中有一个“仗剑逼佛”的公案——为度化五百菩萨,文殊高举金刚宝剑向释迦牟尼佛冲过去,佛陀说:你放下来,我已经死了,已经完全死了。对于这句话,我们世间人一般很难通达,但是在圣者的游舞境界中,它有不可思议的智慧。

8、类智智慧与小乘相比,现观的通达更为速疾。菩萨的集谛类智智慧,与小乘声闻缘觉不同。“通疾”即迅速通达,声闻缘觉需要很长时间积累资粮才能慢慢证悟,而大乘菩萨依善巧积集福慧二资,此因缘具足之时,很快便能通达、证悟。

卯三、现见灭谛智慧四种殊胜相:

…无增减,修行及正行,

所缘…

9、灭谛法忍智慧证悟真如无增无减。菩萨的灭谛法忍智慧证悟了没有什么胜义中的功德增上,也没有什么世俗中的过失减少,也就是不增不减。我们表面上看,好像胜义中通达等的功德需要增上,而世俗中贪嗔痴的过失需要减少,但实际上这些也是没有的。

10、法智智慧修行六度不住之涅槃。菩萨的灭谛法智智慧,修持六度万行时,对于胜义如虚空般的空性,以及世俗中布施持戒安忍等,以不堕两边的方式如实修持,这也是菩萨超胜其他乘的法智智慧的殊胜相。

11、类忍智慧通过行持二种资粮而真实成就大菩提果位。菩萨于无量劫中精进修行,不断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最终将成就大菩提果位,这是灭类忍的殊胜相。

12、类智智慧无分别而缘取一切所缘法。所谓无分别而缘取一切,也就是不舍弃般若而在世俗中不断精进修行。比如说,大海里的船只已经毁坏,那么落水之人抓到的任何东西都不可靠,同样的道理,在般若佛母的境界中,对于所有的一切法,虽然在世俗中、在显现上,可以去缘取、执著,但实际上都是不可靠、无所得的。

这是灭谛智慧现前的时候,有四种这样的殊胜相。下面是现见道谛智慧的时候,也是有四种殊胜相。

卯四、现见道谛智慧四种殊胜相:

…与所依,一切并摄受,

及无味当知,十六殊胜性。

13、道谛法忍智慧的殊胜所依就是法界体性。道谛法忍智慧的所依是与小乘不共的菩提心,其本体与法界空性无二无别。任何人在行持善法时,都需要如来藏或菩提心,需要心的所依,如果没有的话,就无法修行了。这是讲道谛法忍的殊胜相,与法界无二无别的所依。

14、法智智慧具全波罗蜜多等一切道相。这里有“一切道相”,说明圣者菩萨并没有舍弃六度等。某些学过一点《金刚经》的人总会用一句“万法皆空”抹杀掉世俗善法,以为守戒、安忍、精进、禅定等都是多余的,实际上其见解、行为根本不符合般若经典的宗旨,因为这里讲了,现见道谛的圣者对胜义空性的了解虽然完全超越我们,但六波罗蜜多等一切道相他都不会舍弃。

在藏传佛教中,有些学中观的人也是这样,自己不想行持善法时就拿“空性”来当借口。在汉传佛教中,禅宗、天台的个别学人也是只重禅修,而忽略了烧香、拜佛等世俗善根,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而教内的很多大德,却是境界越高越重视福德资粮,他们天天拿着念珠,一辈子念几亿咒语,以至于指甲上都留下了念珠线的痕迹。

颂词中的“一切”,是说菩萨对于六度的布施、持戒等这一切道相都在行持,超胜于声闻缘觉。因此,无论是我们行持善法还是弘扬佛法时,不能只依靠一些“空性”、“离戏”、“虚妄”、“如幻”等玄妙的词句,否则,拿佛教的只言片语来断章取义,说什么“佛陀是万能的”等等,这样还是会毁坏很多人的善根。

15、类忍智慧以内外摄持一并摄受。我们前面讲过内外摄持,意即内外的善知识,所谓内善知识是指自己相续中的空性见、大悲心、菩提心、正知正念等。

初学者不能离开具相上师,没有外善知识的引导便容易误入歧途;但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后,我们也应学会自强自立了,上师不可能永远盯着你的。我上小学的时候,成绩不好的人是要留级的,但现在新的教育法规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能留级,所以不论你成绩好坏、意愿如何,学业完成就得毕业。同样,善知识也不可能一直监督着弟子的,以前法王如意宝在江玛求学只有六年,但这六年中从上师那里学到的教言却令他终生受用不尽,遇到任何事都能忆念起来上师曾经讲过什么教言,每天都有新的,这就是依止了内善知识。

上师引导弟子的方式主要是开示佛法——只有极少数的情况例外,比如像米拉日巴那样,依靠上师的一些特殊行为成熟相续,然而玛尔巴罗扎最后也告诉他:“像你这样的弟子今后会很少见,而像我这样的上师也难值难遇,将来你摄受弟子的时候,千万不要效仿我的方式。”因此,上师与弟子之间最根本的缘起纽带是佛法,而不是供养或承侍(以前有人对我说:“我跟上师的缘分很好,我给上师熬了六年的中药。”我问:“上师给你传过法吗?给你开示过因果取舍之类的道理吗?”“这倒没有,但上师特别慈悲……”以中药为缘起,不知道算不算一种摄受)。

16、类智智慧无有享受、耽著道味之想。无有享受自私自利的声闻缘觉的心态,或无有实有的执著,没有这些世俗的味道,完全是通达了空性无我的智慧,所以叫无味。

我们应当了知,殊胜法相共有以上十六种体性。

寅三、彼要点之摄义:

由此胜余道,故名殊胜道。

由于以上述十六种差别法修行差别基大乘之正等加行的道,远远胜过其余声闻缘觉之道,故而成立大乘道是殊胜的加行。声闻缘觉之道虽然也有十六种相,但是上述十六种性相,已经完全超越了声闻缘觉,因此,称其为是大乘不共的十六种殊胜相。

前面讲的智相,是以境和有境的方式来说明,而这里的殊胜相,是从正等加行自己的本体来说明的。比如说,以大腹的法相来说明瓶子,因为瓶子里面可以装水;同样,三智加行完全超越了声闻缘觉的道,这是用它自己特有的智慧性相来说明自己,也就是以它自己本体的法相来说明自己,就像以瓶子本体的大腹的特点来说明瓶子本身一样。因此,殊胜相以超越声闻缘觉的这个特点作为它的法相。

个别印度论师对此问题也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只有道智和遍智才有殊胜相,基智不具备殊胜相,因为基智是声闻缘觉的智慧。但是我们自宗的传承上师却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基智分所舍基智与所取基智,菩萨现证的所取基智也符合超胜声闻缘觉智慧这一法相,所以说三智都具足殊胜相。

丑三(方便作用之自性——作用相)分四:一、基智加行之作用相;二、道智加行之作用相;三、遍智加行之作用相;四、如是宣说之摄义。

作用相共有十一种,其中基智加行的作用相有三种,道智加行的作用相有七种,遍智加行的作用相有一种。我们前面讲过智相、胜相、作用相三者的差别:智相从智慧本体上安立,胜相从大乘加行超越小乘的侧面安立,作用相从大乘加行作用的侧面安立,主要讲菩萨的方便和智慧,侧重于讲方便。

寅一、基智加行之作用相:

作利乐济拔,

蕴界处都属于基智所要证悟的法,要获得声闻缘觉菩萨的果位,对基法方面的一切相必须通达证悟。因此,修行基无我的加行作用有以下三种:

1、对于即生无法作饶益的众生,要在来世令他们暂时获得人天福报,究竟成就如舍利子、目犍连一般的声闻果位(主要是声闻果位)。

2、从今生而言,要使有缘众生暂时远离身心的痛苦,继而依靠修持十二缘起获得缘觉果位。(我们经常说“利乐有情”,在不同的地方对“利乐”的解释不同,这里是用“利”对应来世的利益,“乐”对应现世的利益。)

3、令众生在究竟果位上不住轮涅二边,从一切痛苦中救拔出来,获得了菩萨的果位。

寅二(道智加行之作用相)分二:一、智慧之作用;二、方便之作用。

卯一、智慧之作用:

诸人皈依处,住处及友军

洲渚…

这个总共有四个作用相。虽然作用相主要是以大悲为主,但其中也有智慧的作用相,也就是依靠智慧的力量断除该断的一切障碍,现前该证的一切智慧,这个是作用相的基本要求。

4、通过无我智慧可以断除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因此需要以究竟获得无我境界、现前圣者的智慧作为皈依处。世间的芸芸众生暂时也会皈依三宝等以求得安慰,但究竟上,只有让他们断除一切痛苦的无我智慧,才堪为众生的真正皈依处。

5、断除痛苦的因——业和烦恼而成为众生的住处(给予众生安慰之处)。众生的痛苦要断除,只能从苦因上下手,除此之外要找一个直接断苦的方法,连佛也办不到。

有时候,众生痛苦现前的时候,根本无法断除,以前造的一些无法逆转的业已经成熟了,比如前世杀生的果报成熟,寿命已经尽了,这时候就算药师佛出现也没有办法。那是不是三宝没有力量呢?并非如此,如果是一些暂时的,或者其他外缘导致的,比如邪魔外道的危害等,依靠三宝的加持也可以遣除。因此,三宝的力量和药的力量,可以对应理解。

现在有些佛教徒说话太绝对了——“有上师的加持,你一定会发财的!”“上师加持,你的病一定会好的!”这就是不通佛理的表现。如果众生的业报已真实呈现,那么即使这个上师再厉害,也很难令他免于痛苦;那是不是永远都没有能力呢?也不是。因此,我们佛教徒以后对别人说话的时候,应该有善巧方便。如果学过因明,了解辩论,就不会不加观察,要么说什么都可以治好,要么说加持也没用、磕头也没用。哪怕我们看病,遇到任何一个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的时候,他也会说,按理来讲没问题,但不敢百分之百保证,还是需要签字。这虽然是一种世间规则,但也值得我们学习。

现前证悟的作用有两种:

6、由于证悟轮涅等性而起到友军的作用。当我们真正证悟了等性或者空性,拥有了这样的境界,这就是轮回中最好的朋友。世间人经常会改变,但这种“朋友”,无论你到哪里,都会一直饶益你。这种境界,按密法说是等净无二,现观中叫做等性。

7、由于证悟万法自性空性义而成为众生之洲岛。轮回大海中的疲劳众生,一踏上道智的洲岛就可以安心休憩了。

卯二、方便之作用:

…及导师,并任运所作,

不证三乘果。

方便之作用相有三种:

8、依靠大悲的力量,起到全面引导总体一切所化众生之导师的作用。依靠悲心的力量,菩萨会度化众生,而且度化众生是无条件的,不在乎你给不给供养,只要众生的因缘成熟,他就一定会用无我智慧或人天乘理念予以引导。他是用方便大悲去度化众生,如此起到引导的作用。

其实这个世间特别需要佛法的引导。我们周围的很多人,对佛教的很多基本道理都不懂。虽然对有些人说了也不一定能起作用,但对有些人如果不说,就一定不会有作用,而说了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们很多人,包括出家法师,最初也是因为很有悲心的人的引导:“你能学佛的话,肯定会非常好,你看我学了之后,改变还是很不错的,你去尝一尝吧!”结果真的已经“上瘾”了,最后获得了真正的快乐、成就,因此也应该非常感恩这样的引导者。

9、方式是无勤任运成办他利的作用。我们凡夫人利益众生是需要勤作的,每天拖着这个笨重的肉体东奔西跑,常常累得满头大汗,一会儿开心,一会儿痛苦……如果是菩萨的话,只要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很多事业就可以任运成办,根本不需要那么辛苦。菩萨到一定的时候,利益众生的事业在任运当无勤当中就能成办。

10、不为自利而证得三乘果位的作用。菩萨完全舍弃了如毒药般的自私自利心,如果是因为自利,那声闻缘觉菩萨的果位也不愿意现证,这个叫做完全是利他的作用相。

寅三、遍智加行之作用相:

最后作所依。

11、究竟任运成办二利的事业就是能成就转F轮之所依的法身。佛陀主要通过转F轮来利益有缘众生,其事业具有任运、周遍、恒常三种特点(这在“法身品”会讲),相比之下,菩萨的事业还是有少许勤作。

利益众生的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其中最殊胜、最究竟的还是为愚痴众生打开智慧的眼目,令其懂得取舍之道,这对他们生生世世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我们主要应以转F轮的方式来利益众生。

当然,转F轮也需要具备很多外缘,大到建立一个佛学院,小到听一堂课,任何一件事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促成的。因此,在修学过程当中,我们自己要发愿:为了听受佛法可以付出一切!无论是自己听受,还是让别人也进入这样的境界,都是我们大家非常值得努力的事。即使我们对于所学的法义听得不是特别懂,说不懂好像有点懂,说懂,讲完以后也就跟着忘完了,基本上都还给了讲者,如同法称论师所说,就像河流汇入大海一样,智慧融入智慧(因为法称论师的因明非常甚深的,很多听者的智慧还是融入上师的智慧中,自己无法获得),即使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即生当中还是要跟大乘佛法结上善缘,尤其是对般若法门,哪怕是听一堂课的功德,都是在乃至生生世世的所有行为中最有意义的。我是发自内心的觉得,每天能有因缘讲一堂课,我还是很有福报的;每天听一堂课,或者没有课可听,哪怕能看上师以前的一些光盘,能看一些法本,让这一个小时在般若智慧当中度过,在现在人群这么复杂的思想中,这是最有意义的。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有些人觉得这个没有意义,一边吃瓜子,一边看电视,这才最有意义!那这样想的话,你就吃你的瓜子吧。

寅四、如是宣说之摄义:

此即作用相。

以上所讲的十一种作用,就是三智加行作用方便的本体,这些表示三智加行的法相由三智加行所摄。比如以支撑房梁的作用来表示柱子,那柱子的法相是什么呢?从作用来讲,支撑房梁的事物就是柱子。这十一种相,也是以智慧与大悲的作用来说明正等加行的本体。前面所讲的内容,有些是从对境和有境之间的法相来安立,有些是本体方面安立,有些是作用方面安立,按照因明来说,以上对事物的法相和名相的表示,都是非常合理的。通过以上这些方式,能够说明菩萨修行正等加行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