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 >> 第七 真如品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七 真如品

如此宣说了以修行趋入不住之涅槃,而不住之涅槃,没有证悟真如无法获得,因此继修行品之后宣说真如品。

丙三(所思维)分三:一、思维所证真如;二、思维所修六通威力;三、思维得诸功德之因成熟自相续。

丁一(思维所证真如)分三:一、真如之法相;二、抉择真如之二无我;三、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戊一、真如之法相: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各别自证的真如法相是远离有、无、一、异四边,指什么呢?胜义真如不是像遍计所执性与依他起性一样有,圆满成性并非无有,所谓一切法除甚深内缘起依他起法以外不存在,耽著它似现所取能取般成立是遍计所执性。如是显现,如显现般,异生凡愚耽著如是成立,但实际所取能取二法本来不成立的圆成实,是实相或胜义,名言中某法无有某法,以彼而空,空性是肯定成立的,因此有。所谓遍计所执性、依他起与圆成实它们不是一体,因此并非同性或无别,不是他体,故非异。对此,如《解深密经》中云:“诸行胜义相,远离一异相”等。遍计法是颠倒的,实际无有,依他起是显现遍计二法之基,圆成实无有颠倒,以二法而空,因此它们不是一体,它们是有法与法性。

若问:那么是他体吗?不是,依他起自性中远离所取能取遍计法,就是圆成实,此外无有任何所谓的圆成实,因为有法是依他起,它的法性是圆成实。假设这两者是他体,那么依他起需要以所取能取不空,但那是不合理的。因此,要了知就如同有为法与无常或者火与热性无有他体一样。胜义圆成实原本无生无灭,自本体本来不是因缘所生,岂能有灭?轮回与涅槃位前后无有差别,因此永远不减不增安住真如中,如虚空有云无云时无增无减一样,真如不是以染品减、净品增而减增,或者说自本体自性清净,也无有重新清净的,如同虚空、纯金、水、水晶自性清净一样。从自性侧面,无有所遣垢染,也如虚空离开骤起之云、纯金离锈、水无浊、水晶离垢般,圆成实依靠遣除客尘二障的力量得以清净垢染,那就是胜义的法相。以五义宣说胜义无二,即非有非无、不一不异、无生无灭、无增无减、非净不净。按照中观宗的观点,缘起显现的一切法在世俗名言中非无,胜义中非有,也不是有无二俱,是胜义中无、名言中有的诸法法尔,因此这两者仅以名称分类,实际上不成立异体二法,如同火的热性与糖的甜味。

若问:那么,不是世俗中有、胜义中无这二者的第三品物体就是真如吗?

并不是,不是有法与法性空性二者的第三品物体无有能立的量,这样的第三品物体在名言诸法的自性或法性中也不可能有。因此,远离有、无、是二、非二四边就是离一切戏论,法与法性无别的无别二谛,承许是各别自证。

这样的法性离戏,它远离生灭盈亏,恒常平等,无有尘许净不净等二法之相。

此唯识宗说诸法只是心的显现,除此之外无有,承许现基依他起心识自明自知实有。下面探究其观点的意旨所在:若承许识是显现一切名言的基,实有,而不承许胜义成实的实有,则与中观宗无有任何相违。如若承许胜义中成实,则与中观宗相违,虽然显现上仅以这一点就可分析与中观相不相违,但实际上弥勒的法类与大祖师无著的诸论意趣一致,任何行者于信解行地最初了知诸法唯心,之后领受它也无所取,其后,因无所取也就无有能取,加行道胜法位时证悟即刻,获得现量证悟远离所取能取之法性谛的一地。唯识宗,虽然承许显现处、境、身这二取的因阿赖耶识在名言中实有,也是这两者不成立的同时显现种种,如同幻术等。所以,此宗理应完全证悟了二空之识无有成实的实法与相状,因此应当认定中观、唯识大祖师究竟意趣一致。

若问:那么,中观的论师们为何遮破唯识宗呢?

那是声称唯识宗的增上慢者,说唯识宗里无有外境的心实有,如同绳子以蛇而空但绳子不空一样,就名言来说,没有懂得此宗承许的法理,耽著二空之识在胜义中成实,是破这样的宗派,并不是遮破如实证悟佛陀所说唯识道的圣者无著的意趣。

如此来说无有不合理,雪域的智者们有承许声闻见谛也证悟了二无我,与中观无有差别,那么大祖师无著证悟中观密意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他是圣者的缘故。一般,中观宗抉择缘起的诸法无生即可,而唯识宗并不是非得承认,但缘起也有辨别本性的缘起及辨别净不净的缘起两种。辨别本性的缘起,是讲阿赖耶中起现一切现相之理,因此是细微内缘起,这是精通细微甚深之义的菩萨所证悟的。辨别净不净是粗大外缘起十二相,所说深意在圣者无著的《摄乘论》等中有宣说。与之相同,了义经与甚深密续中也说不属于心的法无有,轮涅二者归根到底是心,由心主宰产生轮涅之法,如果无有心,那么它们都成无有之理:由心主宰以烦恼而造业,形成染污的轮回法,以心生起证悟无我的智慧与悲心修行大乘道,成就八识连同阿赖耶转依五智自性的佛果。声闻缘觉们也以证悟人无我的心而成就近取有的涅槃。因此染法净法根本依赖于心,这是内道佛教徒谁都必然承认的。而且,如果抉择了心无自性,那么不费力就将现证大乘道,是道之大要点,这是《普明现前菩提续》中宣说的。印度众所周知的大智者巴夏论师在摄集一切中观要点的《中观宝灯论》中明确说:“瑜伽行中观称为细微内中观,承许外境的中观称为粗大外中观。实修时,瑜伽行中观甚深,因此具德月称菩萨也是如此实修。”为此,唯识宗所承许的这个“二空之识自明”,如果理解成具二取之识究竟不可言说其所取能取是此的识自本体不空成实存在,那绝对是所破;如果理解成真如本来无生的自性自证现量领受无有二取之智慧自明,则绝对是所立。这一点中观与密宗都需要承认,如果各别自证智慧或光明心不存在,那么学道证悟法性谛的心存在就不合理,如果无学无余涅槃时,佛陀遍知智慧不存在,则小乘涅槃与灯火熄灭无有差别,由此如何承许佛陀的身智与事业无尽呢?为此,中观与唯识的大祖师们开创深广法道轨方式的安立虽然表面现似不同,但究竟意趣同一趋入智慧界,可见了知此要点,极其善妙。总之,诸法的实相真如是现空无任何偏颇之方双运各别自证所了悟的,如果证悟了它在基道果位无有变异,则解脱一切边执恶见险地。

戊二(抉择真如之二无我)分二:一、建立人无我:二、建立法无我:

己一、建立人无我: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所谓人我,只是在未经观察分析的情况下颠倒执取,实际不成立,我见、蕴以及它以外的任何法均不是我的缘故,萨迦耶见或我见并不是我,我见是心之法,因此是有为法、无常、不遍一切、造作善不善无记三种业,与外道们所假立的我具有无为法、常有、周遍、不造业的法相不同。宣说成为萨迦耶见之所依五蕴也不是我的法相或自性,安慧论师的《注释》中说:所谓恶处,恶是指一切烦恼根本的坏见,它成为见之依处,或者由取烦恼之习气所生故名恶处,称为蕴。按照有些翻译中说“恶住”,是烦恼与痛苦之处,所以恶住称为蕴。不管怎样,五蕴不是我,因为按照刚刚所讲,无常、有为、不遍、造业、众多,与承许我以本性产生不是因缘重新造作,周遍、常有、不造业、唯一的法相不同。有境坏聚见、对境五蕴这两者以外所谓的我不存在,因为这两者以外另行有我以现量比量都不可得。于此,遮破了外道遍计的我,依此也遮破了俱生我执的耽著境,众生执著我是唯一,不是众多,它从无始以来至尽头始终是一个,这样的我,以刚刚所讲的三种分析可通达仅是增益。

若问:假设我不存在,那么一切有情为何认为有我呢?

那个我并不是因有而分别它的,是由本来无有而迷乱或错误认为有的颠倒心产生分别为有的,比如,执著绳子为蛇或见到梦中的少女等。

若说:如果有我,就会以烦恼束缚在轮回中,如果斩断束缚,则解脱,这才合理。如果无我,那谁解脱?因此为了我而精勤就不合理。

并不是为了存在的我解脱而精进,比如,若将绳子误认为蛇而害怕,见到无蛇会心安。同样,虽然我不存在,但因分别为我而以烦恼积业接连感受轮回痛苦;以真实的智慧证悟无我后灭尽业惑而得解脱。为此,所谓解脱仅是自相续的错误或迷乱心灭尽,并不是有我才解脱,如果有我,则永远不能去除我执,如果没有断除我执,就不会灭尽业与烦恼,会因贪爱我而连续入轮回。

己二、建立法无我: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痴明苦无苦,法性非彼性。

所谓有我有法,只是依颠倒心迷乱的众生,由迷乱因中连续处于生老等种种痛苦自性中,那也仅是自心处于迷乱中,不得证悟,按照下文所讲,被不见有实法有而颠倒见无的大黑暗所遮蔽的缘故。因为不具备通达如此轮回的这些法是痛苦与迷乱的无漏智慧,所以称为无明或不知真实。以颠倒执著有漏之识领受乐苦舍受之理有明觉。如此感受三受任何一种也不超出痛苦,苦受是自性苦,乐受是变苦,舍受是行苦。真实中,无有感受痛苦,因为感受者我不存在、所感受的法在真实中也不成立。如何不成立呢?蕴界处所摄的法自性或本体虽然有如是显现许,但也是如梦如幻如阳焰,胜义中法的自性或本体并不存在,不管如何显现实际都并非如是成立,安住于无我空空中。

为什么呢?

现入缘生法,众生依他作,

是因不见有,见无黑暗相。

因为外在的一切法是由四大种与种子等因缘所生,内在有法有情之蕴是由无明、行等因缘聚合产生,因此内外的法是依各自因缘聚合而产生一切法的,明明是现量之行境趋入或显现,可愚昧的众生却执著这一切法依靠自在天、我等他者所造而产生。是因为没有见到诸法自有缘起之义,却见明明不存在的我、自在天等其他作者,这种黑暗并不是世间共称的黑暗不见有的遮障而见无有,众生心相续中存在的无明黑暗不见法存在于自法性中明显的缘起生,而见不存在的他生,因此称谓前所未有稀奇的黑暗相。所谓我也说为补特伽罗的异名,我、众生、命、补特伽罗、人、劫初之人等。法的自性也运用其名,所谓法我的本体与自性,运用它的名称。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外道耽著人我而承许束缚解脱,成为颠倒;声闻耽著法我而承许法本体束缚解脱,也没了知法之自性,因此也是颠倒的;大乘法理中宣说诸法无二故是平等,轮涅与缚解具有合理性,如此显现为轮回之法,就胜义本性或实相而言,无明灭至老死灭之间的寂灭涅槃,无明之缘产生行等至老死之间的轮回,这两者无有任何差别,因为轮涅一切法自本体平等无生无灭,因此轮回自性涅槃。

若问:异生凡夫住于轮回、圣者获得涅槃的差别是如何呢?

那是说轮涅二者并不是我与法的实性在胜义中存在而成为异体,而是由有没有如实证悟我与法的本体不存在成为如此的,虽然胜义中轮涅是平等的,但依靠修习证悟有实法实相无常、苦、空、人无我的善法究竟而灭尽轮回投生,为声闻缘的寂灭,行持无分别智慧摄持的六度善业道究竟时,连意性身之生也灭尽,因此也寂灭轮回的习气,获得不住之涅槃。

戊三、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

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

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大乘菩萨以证悟诸法无我的无分别智慧由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中得果之理:菩萨于一大阿僧祇劫供养如来、闻思修正法,圆满一阿僧祇之间善加积累六度所摄的无量福慧资粮自性,或者,善加积累能至圣地彼岸的资粮,对经等佛典之诸法的教义无常、苦、空、无我之义,如理思维,以寂止之等持与无有怀疑抉择的胜观完全决定。这以上三句讲解了资粮道。如此积累资粮及思维决定正法的缘故,了悟色声等、瓶子柱子等以名称诠表的所有具行相的外境,只是以意分别认定为所取,除此之外义本体无说离名,就称为暖位明得之智。菩萨了知仅是以名称诠说或仅是分别某某法,尤其觉悟意义,现见由心显现外境,即称顶位明增等持。了知显现为所取分的诸法于心前显现,犹如梦境,心以外的外境并不存在,心真正安住于唯心自性中,即称为忍位一向真如等持,因为证悟了真如远离所取能取一方所取自性不存在。之后现量证悟法界远离所取能取二相,获得见道。

是怎样呢?

慧知心外无,复证心亦无,

具慧知无二,住无彼法界。

忍位时,以分别心认知心以外的所取或外境不存在后,证悟若无所取则能取它的心也不存在,所取能取相互观待的缘故无有所取则能取也不存在,即是世第一法无间等持。其后,具智慧者了悟所取能取二者无有自性后现前无分别智慧,以现量各别自证安住于无有所取能取二法之相的法界中,断除了见断烦恼与所知障。

具慧无念智,恒成普平等,

依彼重罪净,如剧毒除毒。

之后在修道,具慧者依靠无分别智慧的力量,从二地至十地间,恒常于内外诸法或一切的一切趋于平等,不分别所取能取法,成为无二平等,依存于菩萨相续或阿赖耶识依他起性从无始时以来积累难知难断如莽莽密林般的烦恼障及所知障、所取能取的习气重重罪过得以清净。比如,剧毒的药只是几滴注入毒瓶里,所有毒都变成药,只要闻味、品尝就能消除所有毒,就像大毒药攻毒一样,以无分别智能从根本上遣除修道所断如毒般的细微障,现前佛地无分别大智慧。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能永久防护三门所有罪行的佛陀所说妙法十二契经等初中末均善妙的缘故,智慧安住于一切善妙安立所说义的根本究竟法界中,这是所有经义合一而作为所缘,为此也称根本心。如此入定中,思维法界的正念相续越来越上进,后得,了知仅仅是自心分别念外无有他法存在——唯心,并且心也无有自性,这样的坚稳菩萨不久迅速趋至力、无畏等果法功德大海彼岸而成佛,称为无学者。此处“念相续”,多数版本中说“正念因”是不正确的,因为安慧论师的《大疏》及《摄乘论》中引用教证也说是正念相续。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七真如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