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 >> 第六 修行品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六 修行品

丁四(修行)分三:一、总说圆满二利之修行;二、别说他利修行之理;三、以说修行殊胜性而摄义。

戊一、总说圆满二利之修行:

处行生果大,许佛子修行,

恒诺大忍大,大义真修行。

如此具足处大、行大、生果大之本性的缘故,承许是佛子的超胜修行。处大是指由“最初为救度一切有情至无上菩提”的发殊胜菩提心中产生修行,为此修行之依处是发菩提心,所以称为处大,它是恒常承诺大,为一切众生利益而行事的缘故为初善。行大是指信解行地至十地之间,自己为圆满佛陀之法与成熟有情,以无量欢喜而行持,无有厌倦的缘故为安忍大,即是中善。获得无上大菩提果后自利圆满乃至轮回存在间真实成办一切众生大利而行,为末善。此三大声闻不具有。

戊二(别说修行他利之理)分六:一、行他利方法;二、行他利之分类;三、行他利第一;四、菩萨之修行超胜;五、修行不间断;六、不以邪行厌烦。

己一、行他利方法:

自他平等心,或爱他胜己,

他利胜己想,自利即他利。

菩萨获得其他众生与自己平等之心或者爱他胜己之心,与为自利断除烦恼痛苦、成办世间出世间安乐相比,更主要成办他利,或者具殊胜行想,自利即是他利,平等无别。信解行地,以大悲与抉择的信解修自他平等相换,对自己与众生获得平等心,得一地时,证悟法界遍行之义,获得自他平等,想到我虽证悟此理,但没有如是证悟的众生长期漂泊于迷乱显现的难忍剧苦中,现前爱他胜己之心。

悲尊为利他,自愿遭剧苦,

世人损恼事,他敌亦极悯。

为此,大悲尊者为利其他有情布施王位与身体等,自愿遭受难忍痛苦逼迫。如此对于敌人刽子手等世间人作杀害等损恼事成为自己敌人的他方,也是极度慈悯而行。

己二、行他利之分类:

下中上法性,善说令悦入,

解义成熟善,授住慧解脱,

成就胜功德,生种授记灌,

佛智无上果,利他十三性。

若问:如何行他利?

1、对有情三类种姓中下等声闻种姓者、中等缘觉种姓者、上等安住法性的菩萨种姓者,以记说示导了知他们的心,以说法神变对贪欲者善加宣说不净观等各自对治法。2、对不信佛教的外道等示现神变令起信趋入真实教而令愉悦。3、令平凡众生皈依三宝而趋入持五戒。4、遣除不知三乘种姓之义的怀疑,对各自法心生定解。5、对善根没有成熟者,令行六度,使之成熟六度善根。6、对想禅修但无有其窍诀者,授予传承,赐予教言。7、令得受禅定教言者得以一缘安住等持。8、对不具胜观者,令生起智慧后获得各乘果之智慧,或者心从怀疑等障中解脱。9、令重新成就以前没有获得的止观双运、神通、菩提分法、遍处等殊胜功德。这以上是行持共同乘众生利益的方法。就不共大乘而言,10、一地能生于佛陀种姓中。11、八地获得无生法忍的缘故,彼时以法性蒙受如来授记“善男子,汝将于如此刹土如此时间成佛,佛号是此”。12、十地十方诸佛光明授予法王佛陀补处灌顶。13、佛地普光地获得四智,安立为如来无上智果位。如是这十三种差别的本体就是行他利的方法。

己三、行他利第一:

随众无倒说,无傲我所通,

忍调远无尽,佛子胜修行。

行他利——成为利他并不唐捐故为第一之理:1、宣说随顺三种姓众生各自之法,利益他们。如《宝积经》云:“于声闻缘觉乘者说深广法,即是菩萨之错。”若宣说不符各自界性之法,则不能利益他们,并不是殊胜成办彼等利益。2、无倒说是指,三种姓者贪心等有大有小,因此对贪欲者宣讲不净观、对嗔恨者宣讲慈心、对愚痴者宣讲缘起义等,无误宣说对治法。3、虽然没有获得神变等功德,但以其途径身语意无有认为“我善妙”的骄傲,是殊胜成办他利,而身体表面美观、口中自赞、心有傲慢,不能成办广大他利。以神变说法等调化众生后将他们安置于道,但也无有“这是我调化的弟子”偏袒我所的我慢。4、精通三乘之义能证悟别人未证悟的一切,能遣除一切邪分别,能断除怀疑。5、为利他能安忍寒热、饥渴、邪行等痛苦。6、防护自己身语意,具足调柔也能令他人调柔,如经中云:“自己未解脱不能令他解脱,如是自己未寂静不能令他寂静,自己未调柔不能令他调柔。”极远行、无尽是指入菩萨地者的修行。7、得地的菩萨将他众也安置于地而行众生利,趋入一地至佛地之间,称为远。除菩萨外凡夫与声闻缘觉不能入于那些地,故称远行。如上所述,一地安住于生种姓中而能行令他众也生于佛陀种姓中之利。因为获得授记,如自己成熟无分别智慧般也能将他众安置于彼。再者,由得灌顶,自己安住于彼后也将他众安置于彼地。成佛时,获得遍知智慧能将其他众生也安置于彼。8、所谓无尽,是指以四种理由说明菩萨的修行永不穷尽,所救度的众生无尽,为利众生所发的菩提心无尽;菩提心无尽,意乐无尽;意乐无尽,意乐所生的悲心无尽;悲心无尽,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无尽。为此,佛子的修行因为行他利而成为最殊胜。随众生修行等这八种是能成办十三种他利差别,以“随众无倒说”说明善说,以“无傲”令悦,以“无我所”而趋入,以“精通”而解义,以“安忍”能成熟善法,以“调柔”说明教授等四种。以“远行”说明长久投生等四种,“无尽”功德是总说。

己四、菩萨之修行超胜:

欲夫入大怖,喜有倒动乐,

喜寂灭自取,悲尊恒灭取。

具五欲妙有欲望的欲界士夫,取受五欲妙,由此因而于今生或他世感受大怖畏,所以是入大怖中。上界色界无色界,修成心内收的等持,彼地与世间的欢喜不超越行苦,因此由贪爱轮回颠倒自性不稳固动摇的安乐而成就这样的禅定。欢喜寂灭轮回苦的声闻缘觉们,仅是趋入或修成完全寂灭了自相续后有近取。大悲尊者菩萨的修行,以智慧恒时寂灭自他所有痛苦近取,以悲心不舍有情恒常为他利而住,因此超过前者世间与出世间声闻缘觉的修行。

愚人勤自乐,常苦不得彼,

坚稳恒利他,行二利涅槃。

世间愚昧的异生凡夫从没想过利他,为各自的安乐而疲惫勤劳于务农经商娶妻等种种事,但并没有获得心中所求恒常无罪极其善妙圆满自利的安乐,今生中也是饱尝寒热饥渴等痛苦,由前所未得而寻觅之因与得而复失等之因使身心倍苦,他世中还会得到恶趣等众多痛苦。坚稳的菩萨恒常勤于利他,暂时行持自他二者今生来世享受众多安乐之利,究竟获得不住有寂之涅槃,即生自利圆满的大乐永远不可能失去,为利他利乐所有众生的事业永不穷尽。

己五、修行不间断:

佛子行持时,入根异行境,

如是随理词,利生彼现行。

别人在不精进时离开了修行,但菩萨不是这样,以愿行发心的威力,纵使处于睡眠等放逸时善根也不间断增长,不仅仅是身语意直接布施等修行六度利益众生的阶段,而且行住坐卧一切威仪中也以心引发的愿力利益有情。佛子不管行持任何威仪,当时趋入六根种种行境。随顺应理时的发愿词利益众生而现行宏愿,具足一切无记威仪也成为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依照《华严经净行品》中所说:菩萨入城时,愿一切有情入殊胜解脱城;上路时愿一切有情入大乘之道;攀梯时愿一切有情攀解脱梯;沐浴时愿一切有情业惑清净;燃火时愿以智慧火焚毁一切有情妄念之薪等。随同它的清净法以缘一切有情获得安乐解脱之愿普皆回向的他利不间断。

己六、不以邪行厌烦:

恒罪无自在,具慧不执过,

不欲倒行者,于彼反增悲。

菩萨具足无误证悟诸法之自性的智慧与慈悯众生的大悲,因此对于恒时以本来无有而执为我之根本的贪嗔痴罪而不由自主的众生,具慧菩萨不把那些众生殴打恶语邪见等执为那些有情的罪过,知晓他们就像疯子伤害别人、自尽身亡一样是不情愿中随着烦恼心所转才导致这样的邪行,从而对那些邪行众生无有嗔恨厌烦,反而使此众生从罪过中解脱的悲心更增长。

戊三、以说修行殊胜性而摄义:

此修胜有众,具足最寂灭,

种种德资增,慈心恒摄生。

菩萨的此修行,胜伏三界世间五趣众生;具足最寂灭的不住有寂之涅槃;(十)地、(十)波罗蜜多、(十)力、(四)无畏等种种功德资粮越来越增上;以慈心意乐恒时摄受不舍众生。具足胜伏众生、获得不住之涅槃、功德增上、不舍众生四种殊胜性,如前所述的意义。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六修行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