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19 走近藏传佛教 >> 藏传佛教对现代文明的重要性-演讲-国际藏研会 🎬 🎬 返回
字体: A- A A+

藏传佛教对现代文明的重要性——国际藏传佛教研究会演讲

『2013年11月29日』

各位法师、学者、同修,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参加国际藏传佛教研究会举办的这次活动。见到这么多藏传、汉传和南传佛教的高僧大德,非常欢喜。因为所谓的佛教徒,都是把清净戒律、闻思修行和利益众生当作自己的人生准则,而高僧大德们正是其中的典范。今天因缘特别殊胜,台湾各个教派的上师和弟子,还有不信仰宗教的人,大家欢聚一堂,以一种包容、开放、和睦的心态来共同追求真理,这是比较难得的。

呼唤利美精神

宗派融合是时代要求

按照过去的传统,每个上师都有自己的宗派和道场,像藏传佛教,就有宁玛、萨迦、格鲁、噶举、觉囊等很多宗派。每一个宗派又分出许多支派,比如宁玛派中有噶托、白玉、佐钦、明朗、多扎等多个支派。白玉派当中,也有这个寺院的传承,那个仁波切的道场,分得比较细。当然分得细很有必要,因为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为了适应他们,佛教在入世的时候,的确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法门。不仅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中也有天台、净土、禅宗、华严、密宗等八大宗派;同样,南传佛教也有很多教派。佛在《楞伽经》中也说:“乃至有心起,诸乘未究竟,彼心转灭已,无乘及乘者。”只要众生的心存在,就需要不同乘的佛法。宗乘的划分是合理的。

然而以前,各宗派之间团结的心态比较少,虽然不是没有。汉传佛教的认为,我们是学汉传佛教的,不应该学习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的认为,我们是南传佛教,不应该学北传和藏传;藏传的也认为,我们是藏传佛教,不用学其他教派。藏传佛教内部,各个教派的上师和弟子,不但不互相学习,有时还互相批评,说自己的教法是最好的,自己的上师是最好的,除此以外,其他的教法都不那么殊胜,不那么容易成就。这样的理念和行为,实际上对大家都不利。

当今时代,各种文化正在融合为一体,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地球村。在此时空缩短、多元理念盛行的环境下,无论学习大乘佛教还是南传佛教,我们都应该明白,现在到底该做什么。

有些汉传佛教的法师能高瞻远瞩,在学习汉传佛教的同时,也经常借鉴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教义。这一点我特别随喜,因为自古以来这都是非常必要的。藏传佛教中也有许多来自印度、尼泊尔等地的高僧大德,他们并没有把自己束缚在藏传佛教的范围里,而是很广泛地顺应汉地及欧美等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需求,弘扬自己的理念。有了这样的见识和行为,佛教也有希望继续生存和发展。

如果静心观察就会知道,佛教的融合和团结完全符合佛陀的精神。假设每个人都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那各自都没办法发展,修行也会有一定障碍。很容易争执不息,肆意诽谤,说人过失,甚至会造下谤法罪。这样非常可惜。

藏研会的意义

因此,当我听到国际藏传佛教研究会成立的消息时,心里极为欢喜,因为这代表着各大教派的团结和融合。藏研会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却引人瞩目。前天我到这里时,与藏研会的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的高僧大德见了面。我们在一个圆桌上吃饭,共同探讨各自传承的教义,心里非常欢喜。这里的每一位仁波切各自代表一个教派,可以说是这个时代佛教的一个象征。相应教派的无数弟子,自然都会跟随这些上师。有了这样的眼光和态度,他们的行为也一定会发生更加明显的转变。

因此,我希望,台湾的在家和出家佛教徒、学者和修行人,对这件事情不但要心里随喜,行为上还要去参与,真正以实际行动来一起弘扬佛法。因为我们皈依的时候,并没有只皈依藏传佛教,或者只皈依汉传或南传佛教,更没有只皈依某某上师,除了他以外,其他所有上师都不承认。我们皈依的是佛、法、僧。所谓皈依佛,你只要恭敬,所有的佛都是一样的;从皈依法来说,无论大乘、小乘、南传、藏传,都是佛法。这个道理,大家皈依的时候,应该都明白。

利美运动

17世纪,华智仁波切在藏地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利美运动,直译过来,就是无偏袒运动。当时包括蒋贡贡智仁波切,还有格鲁、萨迦、噶举等四大教派的众多高僧大德,全都参与了这场运动。从那以后,藏地各教派之间大的分歧与不和基本就消失了。

如今欧美很多国家也在提倡利美运动。台湾有些创始人也一直在推动利美运动,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这是历史性的超越。

现在康区、卫藏以及安多等地方,各个教派的堪布、格西,还有活佛、上师们,也在共同努力,经常开一些圆桌会议,在一个平台上共同探讨如何弘扬佛法,如何利益众生,如何修行。大家不是为个人目的,因为真正合格的善知识根本不需要考虑个人的名声、财产、地位等,真正的佛教徒,也不会去耽著个人利益。在藏地,像藏研会这样的组织在不断地扩大,类似的活动也在不断地开展。这些组织与其他各种大大小小的所谓中心、学会相比,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们参与利美运动,是不是自己的宗派就不需要了,全部融为一体就好了?不是的。你自己学哪一个宗派,跟随哪一位上师,不需要改变。就像现在各个大学,虽然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世界上所有优秀的知识和理念都可以传播。有不同,也有相同。从相同的侧面来讲,我们应该有一个融合的佛教团体,这非常重要。

执著越小 空间越大

我的老师堪布晋美彭措,创建了喇荣五明佛学院。上世纪90年代时,他曾经来过这里。你们有些人认识,有些人可能不认识。堪布经常说,他本人是白玉派的,但是喇荣佛学院没有任何派系,只是一个佛教的学院。任何一个佛教徒都可以在这里学习,甚至非佛教徒也可以来这里学习、交流。

同样,有人曾经问星云大师:“你是哪个宗派的?”

他说:“按出家的寺院来说,我是临济宗的。但是佛光山是佛教的,没有什么宗派的区别。如果你们非要让我说一个宗派,那就是释迦宗派。我不愿意分割佛法。”

可见,不管任何上师,越没有宗派的偏执和斗争,他自己的事业反而愈加增长广大。

相反,据说有些地方也发生过一些不太好的情况。在显现上,上师与上师之间,存在一些互相不太恭敬,甚至互相攻击的现象;弟子与弟子之间则更是矛盾重重,互相诽谤。这样的话,不要说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连自己的生存都会成问题。佛教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团结和合。世间没有皈依的人尚可做到和睦相处,而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人反而不断地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那佛教的前途恐怕会在我们这一代佛教徒手里毁掉。本来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机会,也许佛教会从此兴盛。但这种因缘,很可能因个别佛教徒行为不利而逐渐消亡。

见解无偏 容纳百川

有一次,华智仁波切去一个寺院。寺院里的铁棒喇嘛问他:“你是什么宗派的?”

他说:“我是佛教宗派的。”

喇嘛说:“知道你是佛教的。你是戴黄帽子的,还是戴红帽子的?”这是问他是黄教的还是红教的。

华智仁波切回答:“我没有红帽子、黄帽子,只有一顶灰帽子。”这象征说,他是无偏袒的,在见解上可以容纳百川。

因此,我们在不失自己宗派见解的基础上,一定要广泛学习其他教派的知识。比如,喇荣佛学院既传授宁玛派的经论,又传授萨迦派的《量理宝藏论》和《入中论注释》等,也传授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论》《入中论善解密意疏》等,还要传授噶举派的《修心七要》《修行次第》、觉囊派的《山法》等。包括汉传佛教的,比如禅宗和净土宗的很多经论,也都在学习。我今年正在讲的,就有《六祖坛经》等汉传经典。这些法门只是为适应不同根基的众生而安立的,在本质上并非各自独立。

我特别希望,除了原来的成员,台湾的其他学者和高僧大德也能一起参加藏研会,今后共同弘扬佛法。大家都没有什么私人的目的,私人目的不是大乘佛教的宗旨。我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天下所有众生离苦得乐,让佛法传遍世界。如果能以这样的心态,无条件地加入藏研会,一直坚持下去,对未来佛法兴盛于世将有极大的利益。

藏传佛教的不共特色

今天主办方让我讲一下“藏传佛教跟现代文明”,这非常有必要。藏传佛教如今可以说是世界上很多人的奢侈品。有些奢侈品用完就过期了,内在品质也暴露了,人们都不喜欢了,但藏传佛教是不是这样呢?我在不同国家、不同学校里都讲过,藏传佛教不是这样。因为它与真理已经变成无二无别。

从我个人而言,近30年来,几乎用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在跟藏传佛教打交道。越研究,越是随时随地想,这个藏传佛教,有缘人如果都能了解该有多好。当然,我的理解和想法不一定堪为证明。但是大家都是有智慧的人,可以从历史和教义上观察,藏传佛教到底是什么样的。

三乘教法圆满于密乘

从教义上看,南传佛教主要宣讲的是四谛法门等第一转F轮的内容,以戒为主的教理讲得比较清楚;除此之外,空性和光明讲得不多。汉传佛教则主要讲到第二转F轮的空性,以及禅宗等理念;在学习这些教法同时,也可以明白第一转F轮的意义。到了藏传佛教,进一步着重宣讲了光明以及如来藏的本体,这在第二转F轮中并没有详细宣说。虽然《维摩诘经》《楞伽经》和《楞严经》等经典中,在空性的基础上也讲到了光明,但是如果没有涉及藏传密法,想通达这种光明的道理,确实比较困难。藏传佛教的密乘,实际上圆满具足了所有三乘佛法。因此,如果你想懂得释迦牟尼佛三转F轮的全部教义,最好学习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不排斥任何宗派,但如果你去学,的确很容易了解世尊三转F轮有关光明空性的所有道理。

完整的菩提心学修体系

藏传佛教所呈现的以菩提心理念入世的精神,跟其他宗派有一定差别。它有一个特别系统、次第分明的修法和理论体系。千百年来,印度那烂陀等寺院的所有传承和教法,至今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于藏地雪域高原。其殊胜性,全世界有那么多佛教徒和修行人可以作证。他们在修行和生活中,各自得到的利益是什么?在座的人应该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很多人经过多年的修行,非常感恩传承祖师,非常感恩这些教法,因为这种次第分明的修行理论和仪轨,的确给大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美味佳肴”。

系统闻思修

还有一点更值得我们深思,藏传佛教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传播一种教条,而是用尽自己的一切智慧,通过讲、辩、著的途径和闻、思、修的次第,力求通达内在的智慧奥义。这在其他教派中已经很难见到了。这种修学模式从古至今一直传递下来,到现在,藏传佛教的各个寺院已相当于不同的学校。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他们不仅传播藏传佛教的显密教义,而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括戏剧学、诗学、医学等等,以及其他与现代科技完全相应的包罗万象的知识,也全都在传授。如果有人觉得这可能吗?到底有没有这种事啊?那不妨去藏地正规的佛学院或寺院认真考察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

培养人才

藏传佛教非常重视培养人才。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育,任何一个知识,想要让它与时俱进地弘扬于世,如果没有人才则无法实现。这种智慧就会断层,无论再怎么殊胜,也难以弘扬开来。现在有些宗教和教派,就是因为没有人才,已经无法传下去了。藏传佛教并没有陷入这种困境。即使是在“文革”期间,表面上看个别耆宿大德,有的以此而离开了人间,有的去了国外,有的当时并没有展开自己的事业,好像藏传佛教已经凋零了。但实际上有非常多的高僧大德,并没有中断其个人修行及对人才的培养。目前来看,当时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佛教的教义都非常精通。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在汉地和西方,藏传佛教那么受欢迎?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并不是藏人长得更好看,只不过他们学得确实多一点。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觉得:“他是藏族人,所以自己夸自己的民族,很讨厌。”我从来没这么想过。我只是觉得,有些特点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无论是谁,他的优点应该继承和发扬,他的缺点应该避免和改正。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如果我在这里吹嘘肯定没什么用,也没有必要。以前我经常引用一个教言:即使对自己的根本上师,也不能用妄语来夸赞。这是一个原则,所以我不会那么做。现在是以事论事,而不是因人而厚薄。

事实上,藏传佛教的这些继承者,在藏地的佛学院和寺院里,闻思修行的时间比较长,内心积累了一定的慈悲和智慧。在不同环境中,他们很愿意把自己的所得奉献给大家。其他人从他们的行为中也多多少少能得到一些利益。虽然有些仁波切不会说汉语,但在日常生活中,他的慈悲理念也经常会显露出来。比如非常慈悲地帮助你,当你遇到任何困难时支持你等等,有各种体现。

传承严谨

除了完整有效的修行和理论体系,藏传佛教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非常重视传承。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如果你没有真实得过某个法的传承,就不能向别人传授。这种传统保证了藏传佛教流传一千多年仍然可以保持意义纯正不变,不会因为某个时代个别凡夫的臆造而失去其本来面目。

依靠这些理念,藏传佛教连绵不断地培养出众多具备高深境界的佛教大师。而且它的方法跟现代人的生活很贴近,修行起来没有一点困难,非常实用。这也是藏传佛教的一个重要特色。

藏传佛教的发展

藏传佛教研究会在这里努力给大家提供一个无偏袒的环境,这非常有必要。我听说,以此为基础,藏传佛教还要同时迎请汉传和南传佛教的大德一起弘法。他们有什么新的理念,我们学习;我们有什么新的理念,大家一起学习。比如,汉传佛教的素食观,以及一些禅修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汉传佛教的网络和电视台的弘扬方法,藏传佛教的很多大德也非常随喜和渴望;刚才有的法师还说,以后因缘成熟的时候,要共同创办显密佛学院。这都是很好的计划。

但另一方面,显宗和密宗,不同的传承还要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跟汉传佛教比起来,现在很多藏传佛教的弟子比较羸弱,因为他们没有自信心。也许是因为不懂网络和现代方法,以前藏传佛教的上师们,在各种国际会议中,基本没有以集体名义代表藏传佛教参加的;而汉传和南传佛教就比较多。作为一个体系,藏传佛教应如何发展,这一点更加需要思考。三大体系的佛教,既有一体的一面,也要有他体的一面,因此,弘扬佛法也需要有一体和他体两种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藏传佛教的修行非常管用。不管是哪一个教派,都有各自传承的理念和加持,修行后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境界。所以藏传佛教的修行人一方面要跟其他教派一起学习,另一方面也应该好好修行自宗。

物质时代更要修行

在这个科技非常发达的时代,大家更要关注佛教的理念,长期修持。很多人认为,所谓科学才能解决人生的最大问题,其实科学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梁启超曾说,道德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的,当科学越来越发达的时候,人的道德会越来越衰退。我比较认可这个观点。为什么呢?因为科技越来越发达,可能会使我们迷失方向,丧失良知。我们不能一味迷失在时代的洪流里,而应该用清净的慧眼,去发现和争取一种不同的理念,这在任何时代都是极为必要的。

现在来看,我们尤其要思考的就是要修行佛法。无论修哪一个本尊,依止哪一个宗派都可以,有缘就很好。重要的是,自己在短暂的人生当中一定要修行。如果没有修,仅仅是在词句上辩论,或者在形象上度日,那到死的时候,恐怕什么境界都没有,那就太遗憾了。

要知道,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和财物,而是认识自己的心灵。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个云游僧,旅途中得到了一个非常珍贵的珠宝。他把珠宝放到包里,一直赶路。路上遇到了一个人,贫困交加,又渴又饿,看起来非常可怜。修行人想给他一些饮食,就去自己的包里面找,结果发现里面还有珠宝,心里非常欢喜,立即把珠宝给了这个可怜人。那人高兴极了,欢天喜地地离开了。过了一会儿,他又返回来,把珠宝还给了这个修行人。他说:“我虽然特别喜欢这个珠宝,但是我还是决定还给你,因为我现在想要的不是它。这么好的珠宝你都舍得给我,说明你的这颗心更加珍贵。它是哪里来的?这个心态,对我来讲更加重要。我要修行。”

是法平等 无有高下

今天,大家在如此和睦的气氛中,非常快乐开心。此时,我们需要得到什么呢?首先是各教派不相违的理念,大家一定要用清净心来完成自己的修行。在藏传佛教中,按照第四世班禅罗桑秋吉的教言,宗喀巴大师、阿底峡尊者和莲花生大士实际上是同一个本体。还有萨迦班智达、克主杰等,所有这些传承上师,也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有无数的教理可以证明这一点。包括在座的很多仁波切、法师,我昨天看了一下,有这么多高僧大德。我很吃惊。这个格西,那个堪布,还有各位仁波切,而且确实都是有德行的。我倒不是刻意赞叹。听过我课的人都知道,我一般很少夸奖别人,经常都是批评别人。虽然我个人并没有得罪过谁,但是有些不如法的行为,我经常在讲课时说出来,所以很多上师不喜欢我。但昨天看到有这么多高僧大德在台湾,我的确很吃惊。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人,大老远跑过来给大家讲一堂课,非常有限。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你们在短短的几分钟当中,也得不到什么。但这些上师们,都曾在不同的学校学习过,相续里确实有很多佛教的真理,极其令人欢喜。你们一定要争取这个机会,尽量在上师面前得法,其他并不重要。比如各种随喜功德,很多人心里的功德的概念都不相同,这些我不破也不立,怎么样都可以。

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最需要什么?就是心里的智慧和悲心。上师们留在这里,主要目的也应该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大家秉持一个共同的目标,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心,一心一意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对每一个大乘佛子来讲,是义不容辞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了利他心,缺少了对佛法的责任心,那我们学法其实也不过成了自私自利。因此,特别希望大家共同弘法利生,每一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这个责任是什么?就是要维护正法,同时认认真真地修行。怎么才能做到呢?首先需要一种和合,因为和合才是“僧”。和合以后,心态能平和,心态平和以后,法能融入心,当法融入心的时候,每个人的开悟实际上就不远了。

我想,这种理念,科学再发达,时间再改变,东西方各种文化背景的任何层次的人,都没必要舍弃。《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自性妙力,在佛法中奉献自己的一切。如果能这样做,佛教的未来会有希望,各位的解脱也会有更加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