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19 走近藏传佛教 >> 藏传佛教对现代文明的重要性-问答-国际藏研会 🎬 🎬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国际藏传佛教研究会问答

『2013年11月29日』

主持人:

谢谢堪钦索达吉仁波切为我们作了这么精彩的开示。接下来邀请郑振煌教授代表大众向仁波切提问。

(一)问:说到现代文明,不得不提起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亨廷顿是世界著名的传播学家、文化理论学家。1993年,他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文明的冲突》,后来扩展出版为一本书,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依照亨廷顿教授的理论,未来世界的冲突是文明的冲突。由于资讯的普及,不同文明之间互相接触就产生了冲突。有人把美国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也解释为文明的冲突。我要请示堪钦仁波切的是:如何以藏传佛教来解决文明的冲突?除了利美运动之外,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思想理论基础?

答:关于亨廷顿讲的文明冲突,我也曾了解过。所谓文明冲突,说的是西方文明、各种宗教以及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

藏传佛教不仅可以面对这种冲突,而且还可以顺利地化解。

大概前年的时候,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跟藏传佛教的个别仁波切进行过一场对话。他提到世界上有三大文明:古希腊文明、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中国文明主要指孔孟老庄思想;印度文明主要指佛教,现在分为南传、北传和藏传佛教三大体系。他认为这三种文明,可以分别对应现在科学的三大分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心智科学。

前一段时间,我跟他有过一次交流。我特意问他,为什么这样讲三种文明?难道与西方科学的有些理念不冲突吗?他说,自己曾长年研究自然科学,但他发现佛陀的证悟是依靠内证而来的,而科学发明是通过仪器不断探测得到的,证悟跟探测有一定的差别。对于佛教,他还认为,在藏传佛教中,印度直接传下来的佛法保存得非常完整。

另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罗素也曾说过:“在真理发掘方面,科学需要佛教;在物质文明方面,科学更需要佛教。”

按照这些智者的观点,佛教与现代文明不仅不冲突,而且现代文明还非常需要佛教。

在佛教的三大传承中,藏传佛教无论教理体系还是修行体系,教证二法等任何一个层面都非常完整。因此,它面对冲突没有任何问题。

(二)问:在这个科学非常发达的时代,流行一些所谓的现代文明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各种各样的传染病: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甚至还有电视肥胖症、电冰箱病等。

所有这些现代文明病,三传的佛法都有对治之道。现在要请示堪钦仁波切的是,藏传佛教在对治现代文明病方面,与南传、汉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答:如果广泛地观察,的确如郑教授所说,现代文明带来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每个众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不论藏传、汉传还是南传佛教,根本的观点都认为,这是不同时期众生的共业所形成的。文明病也好,病毒也好,各种痛苦烦恼,以及种种不良现象,都是众生不同业感的体现。面对这些现象时,佛教的基本原则是以沙门四法来对待。

而不共的方面,我经常发现,藏传佛教有部分修行比较好的人,处处都体现了圆满的菩提心。当然其他教派也提倡菩提心,但是在实地修习的理念、次第和仪轨等方面,藏传佛教确有许多不共的特点。依靠这些方法,有些人完全把无著菩萨和龙猛菩萨的菩提心理念,真正落实到内心,付之于行动。不论疾病还是损害,他们都以全然无私的心来面对。这种行为方式可以作为藏传佛教的代表。

(三)问:历史一直向前进步,人类没有办法后退。请问,佛教如果还一直强调内心的修证,与现代文明的推进能够相融吗?或者是可以自外于现代文明,仍然过着雪山上的闭关生活?

答:现代文明愈进步,我觉得内心的修持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内心的修持,就像古人所说,会“玩物丧志”。

众所周知,现代文明的发展,主要是物质和科技的发展。但物质的发展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宁静吗?很难。

原来我们以为,每个人有一部手机,可以成办很多事情,节省很多时间,也可以更好地休息。现在手机已经有了,人却得了手机焦虑症。如果10分钟看不到手机,心好像都没有了一样。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时代更加需要修行。

随着时间之轮的运转,科学越来越发展,大厦越来越高,高级轿车越来越多,我们内心的恐慌、不安和焦虑也越来越严重。此时,内心的宁静变得多么重要!也许我们这才发现,2500多年前,佛陀给我们留下来的宁静的禅法智慧,是这个时代唯一的甘露妙药。

我们每个人,大多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高速路上正在奔驰的一员,追逐着所谓的现代文明,未曾稍息。但何时才是它的终点?恐怕我只能猜得到开头,但猜不到结果。而佛教既能猜得到它的开始,又能猜得到它的结果。

随着社会如此不断发展,我们的内心也许越来越后退。如果没有佛教的内观,痛苦将越来越严重。因此,现代文明不仅不能自外于内心,相反,它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内在智慧。

(四)问:宗教信徒很容易将自己的信仰无限上纲,强调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绝对是对的。尤其是强调绝对信仰上师、佛菩萨、护法神和咒语加持力的藏传佛教,如何能跟强调客观实验的现代文明相应?

答:的确,不管任何佛教徒,都对自己的上师是诸佛菩萨的化身,或者是诸佛菩萨所加持的这种理念,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表面看,这似乎跟现代文明重视客观现实的理念有所冲突。但若详加观察则并非如此。

首先,大乘佛教强调视师如佛:到一定境界的时候,要把上师看作是佛菩萨。这种理念,并不是所有的阶段都要强调的。最初时,一定要观察上师,而且要把上师当作自己的朋友、亲人,甚至当作一个坏人来观察,这在佛教当中是开许的。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如果确确实实觉得这个上师,即便不说是诸佛菩萨的化现,至少在道德、行为和知识等各方面都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当自己的老师时,才可以在他面前求法、受灌顶、求加持等,真正把他当作自己的师父。

不仅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也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旦你将某个人认作师父以后,就要把他当父亲那样来对待。这样到最后,将其当作诸佛菩萨也是可以的。《华严经》中也说:“于善知识生如来想。”

依止上师后,如果某位上师确实对你的人生赐予了转变,赐予了解脱,赐予了真正的智慧和慈悲,那这位上师比任何一个人的恩德都重,比父母还重要。因此你把他当作佛菩萨或者本尊护法,都没有任何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过很多非常了不起的上师。在我心目中,确实把他们看作与佛没有什么差别。因为他们给予我的,世间任何人都没办法给予。我相信很多人应该用这种方式来依止,这非常符合佛教的教义。

这种思想与现代文明有没有冲突呢?实际没有。为什么?因为现在是一个非常敬重知识的时代。知识的来源就是老师,老师教给你知识,你需不需要有一种感恩心?我想只要是承认孝顺、承认尊上爱幼理念的人,都会认可这是一种客观事实。

现在,有人认为一切都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上师和弟子是平等的,父母和儿子也是平等的。当然,在某些理念下可以说是平等的。但是在有些理念下,却不能视为平等;否则,在平等的领域里,你得不到真正平等的本事。如果学生自以为跟老师完全可以平起平坐,那老师心里的知识,学生能得到多少?因此,所谓的客观,在不同的层面应该有不同的理解。

包括孔子也有类似的思想,在《论语》里,从他对弟子的教言中可以一目了然。

总之,藏传佛教非常强调依止善知识,但并不是刚开始就把上师当作佛。刚开始应该把上师当作普通凡夫人。慢慢地,他给你的知识,真正跟佛给你的没有什么差别时,你把他当作佛也完全可以。

(五)问:佛法常说,心生法生。如果这个法是心内的法,那就是自内证的个人经验,与现代文明无关;如果是心外的法,那么就是心所投射的世界,与现代文明的理念完全不同。这样,又如何能说藏传佛教对现代文明相当重要?心生法生,如何跟现代文明划上等号?

答:很多人用一种可怜的眼神看着我,担心我答不上来,对我有一种同情心。(众笑)

佛教讲“万法唯心造”“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有这样一种因果关系。这种观点与现代文明能不能划等号?我觉得完全可以。为什么?

因为现代文明最推崇的是科学,而人们常说,科学来自于心。大家都知道,现代文明中形形色色的一切,各种琳琅满目的产品,全部来自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是他们反反复复思维得到的成果,可以说是他们的一种幻想。这正好符合佛教中所说的,万法由心生。

为什么万法都是心生呢?当我们心没有任何分别,真正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至少也是在我面前的一切现象,隐没于法界当中。因此,包括现代文明的所有一切现象,全都是由心生的。

有些人可能认为,佛教跟不上时代,否则,为什么这些发明创造,在佛教当中没有体现呢?其实,即便在世间,也有一些不注重发明创造的情况。比如诸葛亮曾发明过木牛流马等许多非常先进的工具。但他觉得,这些东西如果流传下去,有可能会毁坏人类,所以就没有传下来。我记得郑振煌教授翻译的《西藏生死书》中也举过一个例子:19世纪末,被称为喜马拉雅发明家的麦彭仁波切,曾经发明了一些加农炮、飞机等。但制造出来后又马上毁掉了。因为他觉得这样的发明只能给人类带来危害。这是这本名著中最深的理念之一。

我相信,古人发现他们所发明的很多事物,对未来的人类没有意义,所以就没有继续下去。而现代一些科学家,包括发明核武器、潜艇等对人类有毁灭作用的武器的人,并没有考虑未来人类将面临什么样的危险,会生活在怎样的危机之中,因此轻易把这些发明留存于世。在如今这个文明社会之中,人们常常有一种恐惧感,这与我们的发明创造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我特别希望,现代文明能够像藏传佛教那样,在强调慈悲的大乘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弘扬。这样,自他的今生来世都会获得快乐和幸福。

(六)问: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人,要如何真正证得大手印、大圆满的果位?

答:在藏传佛教中,噶举派有非常殊胜的大手印教法,宁玛派有大圆满教法。这里有很多噶举派大德,他们会给大家讲一些大手印的传统和具体修法。我对大圆满的法脉比较了解,但是今天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可能说得很全面。而且大圆满法有一层一层的要求,有些道理也不能在这里公开讲。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喜欢大圆满、大手印。大圆满、大手印也的确特别适合末法时代的众生,因为它特别简单,获得成就也非常迅速。但也许是快餐时代的原因,许多人以为大圆满也像快餐一样,得了法一修就可以成就。但实际上,修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下功夫而获得成就毕竟不可能。

修学大圆满其实需要很长时间。首先,一定要修前行,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知道。前行分“共同前行”和“不共前行”。“共同前行”要思维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业果不虚;“不共前行”有皈依、发心、积累资粮、忏悔业障等。如果这些没有修,基础没打好,后面的修行很难圆满。因此一定要按照传承,次第地去修持。

前行修圆满之后,还要接受灌顶。现在很多人特别喜欢灌顶,但灌完之后,自己并没有好好地守持密乘戒律,这是不合理的。灌完顶以后,一定要了解和守持密法的戒律,如果犯了密乘戒,密法的修行很难成办。

比如,灌大圆满的顶,至少要守持基本的密宗十四条根本戒为主的戒律和大圆满的不共戒律;如果得到一个“大幻化网”的灌顶,要守持五条戒:不舍无上、不舍弃上师、慈悲金刚道友、不泄露秘密、不间断修行。这些我们一定要去修,否则,即便得到灌顶也不一定有多大意义。

很多佛学爱好者、修行人特别喜欢求灌顶。当然求灌顶很好,它确实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加持。当你获得灌顶之后,很多贪嗔痴自然而然就消失了。但得灌顶并不那么容易,一般来讲,需要具足二因四缘,这在相关的资料当中有详细说明。而最重要的是,得灌顶后一定要守持戒律。

在灌顶的基础上,真正要认识心的本性的话,首先前面要经过一定的积累资粮,然后次第地去修行,最后可以实现大圆满的妙果。

同样,我相信大手印也有很多要求。

这些修法,前面的次第圆满之后,可以进一步求得甚深的法要。依靠这些深法,具有信心的人在短暂的人生当中,也可以获得不同的果位,如同禅宗的明心见性,或者净土宗在刹那之间往生极乐世界一样。

(七)问:陈那论师是唯识宗的论师,有人认为,采用陈那论师的因明观,去解读中观应成派龙树菩萨《中观根本慧论》的思想会有问题。请问仁波切,您的见解如何?

答:无论是按照陈那论师的《集量论》,还是法称论师的《释量论》,以量果、量理、所量这三方面来观察的时候,因明观点最高只能上到唯识宗,基本没有涉及到中观的意义。

如果用陈那论师的因明来解读中观,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实际上中观有两种承认:第一种,在抉择名言的时候,无论中观应成派还是中观自续派,完全可以按陈那论师的因明观来解读。即使龙猛菩萨在后得抉择世俗法的时候,也会承认一切万法是唯心的。暂时抉择所量境时,会依靠小乘经部宗的观点;而在抉择名言实相,或者说抉择心识或能取的时候,要依照唯识宗。这个道理在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释》当中讲得非常清楚。

第二种,如果想用陈那论师的观点来解读中观应成派的不共观点,那就没办法了。为什么?因为《中观根本慧论》主要抉择的是一切万法最究竟的胜义谛。此时,不论是涅槃,还是如来藏、佛陀,以及所有的对境、时空和一切万法,都是空性。这些在《中观根本慧论》的二十多品当中,一丝一毫都没有保留。这样的道理,能不能依靠陈那论师因明中的某种推理方式推出来呢?没办法。只有依靠中观的不共推理才能进入。因明的三相推理,到这里就无有施展之地了。

所以我觉得,刚才教授所提出来的问题,一定要去分析。如果没有分析,只用一个笼统的概念,比如说不能衡量的话,会有一个过失:陈那也不能解读龙猛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如果说能衡量,又会有一个过失:《中观根本慧论》就成了一种名言量的对境。我不喜欢有这种过失,所以多加了一些文字进行解释。

教授:

非常感恩堪钦仁波切今天晚上精彩绝伦的开示,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位藏传佛教上师的风采:一方面可以自由自在、幽默风趣地从他的自性中流露出对佛法的信心和解释;一方面又能够很严谨地引用各种经论,对所有的问题给予圆满的解答。非常感恩我们的仁波切!希望您在台湾过得愉快、健康、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