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六祖坛经讲解 >> 六祖坛经讲解10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十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请解释原文中“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意思。

2、在禅修的过程中,安住在空无所有的状态有哪些过患?

【修行类】

1、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听闻佛法当作听闻世间的课程?

2、请结合公案加以说明,遇到明师的功德和遭遇恶师的过患。

【生活类】

1、听课时,身口意要安住于什么状态?听课时坐禅是否正确?

2、终日里口说空性,而未行持空性,有哪些过失?

学习《坛经》的必要

我在去年讲了第一品,从今天开始继续往下讲。讲任何法最好要有传承,但是《坛经》我没有传承,所以只能算是辅导,并不算真实传讲。这次大家共同学习,目的是什么呢?在汉传佛教中,《六祖坛经》非常受重视,而且这其中的语言确实是成就者的语言,学习以后,可以认识心的本性,可以开悟,有很多必要。

新年愿望

之前都已经和大家说好了,今年我要主讲《现观庄严论》。本来在弥勒五论中,《现观庄严论》是很深的法,不知道会讲多久,只要没有特殊违缘,应该会讲圆满。以前只要发了愿,很多法都善始善终,也希望诸佛菩萨和护法神加持我满此心愿。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讲《六祖坛经》的第二品——智慧品,主要是要大家明白,以汉传佛教开悟的智慧来抉择般若空性的道理。印度大德中,如寂天论师、龙猛菩萨、月称论师、圣天论师,他们开悟的中观思想、般若智慧,我们曾经学过,差别之处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

这次讲《坛经》,我想给大家强调,我们每一次听课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现在汉地个别人对听课和修行不重视,特别重视民间的各种打卦算命、求神问卜,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些全都不合理,但我们最好要深入地了解佛法,这很重要。

你们从小接受世间老师讲课,现在听佛法课,表面上看,听法好像与老师讲的政治课、物理课的价值相同,其实完全不同。佛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加持和力量,这一点我们的确不难发现。世间中有那么多人通过学习佛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转化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我个人来讲,这么多年中,修行倒是很差,但是比起个别喜新厌旧的人,确实没有舍弃过闻思。如果舍弃,一堂课都不讲,谁也不会惩罚我,但是我对此有欢喜心和信心,哪怕一天中听了一堂课,或者为别人讲了一堂课,心里也觉得很踏实,觉得人生有意义;如果哪一天没有听课,或者没有为别人讲课,我觉得很浪费生命,有这种感觉。

所以,我也希望你们不要仅在听法之初有两三天的热情。好多人都是这样,现在我对很多修行人最大的失望就是这方面。刚开始信得不得了,为了听法什么都愿意舍弃,但是逐渐从他们的态度上、行为上可以感觉到,他们对佛法特别冷漠,没有信心了。如果对听法和修法没有兴趣,那他背后所有的行为,不用说就可以完全推知。我想,我们作为凡夫人,自己的心真正融入智慧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的行为上要听课,这对即生有意义,对来世,闻法的功德也的确不可思议。

闻思佛法之人的头骨都价值连城

我以前看过《付法藏因缘传》里的一个公案,我觉得很多人都值得铭记。这个公案是怎么讲的呢?有一个婆罗门,以卖人的骷髅头为生,他去了一座城市,四处叫卖,但是无人问津,他就威胁城里的人(现在很多人也爱威胁别人,有时候效果好,有时候效果不好,对谁都这样),说:“如果你们不买我的骷髅,我以后会到各个城市中说你们的坏话,我要说你们这座城市里的所有人都特别愚笨。”他的威胁起到了作用,有一个男居士听到这些话,心想:哎呦,虽然他没有根据,但是如果他四处宣说还是会对这座城市不利,干脆我为了我们城市的名声不受诽谤,去买他的骷髅吧。

他去谈价的时候,看到好多好多的骷髅,有些特别贵,有些很便宜。就问:“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那个卖主就拿一根细细的铜丝贯穿骷髅的耳孔,能穿透两边耳孔的骷髅特别贵,只能穿一个孔的为中等,穿不进去的最便宜。这个人觉得有点奇妙,问他以何区分贵贱之别,他说:“如果此人在生前听闻并思维过佛法,两个耳孔都可以穿透,这样的最昂贵;如果只穿进去一边,说明此人虽然听过,但是没有思维过;如果一个孔都穿不进去,则他从来没有听过佛法。以此原因,它们的价值不同。”

于是这个男居士买了一个最好的骷髅。他觉得毕竟这个人生前闻过佛法,应该很了不起。他把这个头盖骨拿到一个地方修了一座塔进行供养,以此果报,死后转生到了天界。

佛陀在这部经中说,这个人为听法者的头骨做遗塔并供养,都有这么大的功德,转生到善趣天界了,如果我们自己乐意听法,恭敬说法者,这个功德就更加难以尽述、不可思议。

莫将佛法当学术

《弥勒请问经》等经典中也记载过,说法者、听法者两者的功德不可思议。比如我们对普通人诽谤,当然有过失,但是如果对说法法师进行诽谤,过失则更加可怕。听过佛法的人,他的衣服、头发、指甲,甚至脚踩的微尘,都有万千天人和非人顶礼和供养。

因此,我们千万不能把闻法当作世间的课程。我去有些学校讲课,学生们都把佛法当作一种学术,这个也理解,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所受的教育也是如此,他们只有这个见解,我觉得也算不错了。但受过专业佛法教育的我们,应当知道听闻佛法该当如何。

上师如意宝也常讲,在任何一个地方,如果有一个以利他心讲经说法的法师居住,他可以称为当地的教主,也可以称为人天的应供处。

所以,在座的各位当知,说法者很重要,但是因为说法者是那么重要,故而每个人都想讲法也不可以。现在有些人胆大包天,自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但是所说的法既不符合经义也不符合传承。我昨天听法师们说,他们要求辅导员们按照上师的教言去讲,说实在,我觉得这很有必要。山下的学员,有个别人不听光盘,也不思维,就把自己的迷乱分别念给大家讲,这个没有任何价值。所以,我们现在对各个地方的“教研组”成员进行考试,考试的过程中发现,以前他们的学习完全是表面化。

莫退初心

我也碰到过很多居士,有些人觉得收获很大,有些人觉得压力很大,好多人都退了。我那天看了一下报名表,最初很多人不经观察,有什么课程马上激动地报名,过一段时间稍微有一点压力就退下来了。有一个企业家说,现在人在想什么,多看电影就知道。我觉得不需要看电影,看他们做什么,就可以推知其心态。我们听闻佛法,有一个比较稳重的人格,才能学下去。如果你不稳重,刚开始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有点收获,但是自己前世的善缘并不足够,再加上相续中的邪知邪见数不胜数。

个别在家人,好像学习佛法并没有成为他的助缘,反而增加他的分别念——看出家人的过失,整天都在说过失,特别可怕。其实别人有过错,如果你自己修行很好,不会对你产生障碍。华智仁波切在《前行引导文》中也讲了,即使别人有过失,如果自己修行很好,别人的过失不会沾染你的相续。如果你心眼不清净,即使释迦牟尼佛亲临,也会看到许许多多的毛病,就像提婆达多一样。

我经常读无垢光尊者的《厌离道歌》,里面确实说得很对,完全真实地描写了现在有些佛教徒的心态。无垢光尊者住世时离现在六百多年,那时会不会如此不得而知,但确实现在很多人烦恼、痛苦的心态,在这些教言中全部描述得淋漓尽致。

然而,因为他们有过失,我们就不说法,遇到这种情况就全部要放弃也不可能。我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度多少人就度多少人。只不过应该以一种合理的方式给大家传授。

正文讲授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善知识,请你们谛听:世间中迷乱的人只是口头上说,而内心中并没有认识,也没有觉悟和证悟;真正的智者,不但在口里说,心里对所说的也会一一做到。

比如说世间迷乱的愚者,只是口头上说利益众生、万法皆空之类,说得很漂亮,自己却连一件利益众生的事情都没做过,空性连一刹那间也不曾安住过,完全是夸夸其谈。而智者,对佛法的任何道理,都会一个一个地实地行持。

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还有些迷乱而没有智慧的人,经常苦苦闭关、安住、坐禅。他在坐禅的过程中,有、无都不思维,什么都不执著,他认为这是一种大境界。其实这不是大境界,不应该对他宣说般若空性,他已经落入邪见了。

学禅宗的人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我以前讲过,但这个问题仍然很严重。因为有些修禅的师父喜欢安住,一说安住可能心里比较舒服,他安住在阿赖耶上面,什么都不执著。他的师父们给他指点的时候也让他什么都不要执著,天天这样参禅就好了,其实这样修行特别可怕。

《杂譬喻经》中有个公案很好。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城乞食的时候,看见一只特别可怜的老母猪,身边围绕着很多小猪,它们都在无比肮脏的坑里受苦,佛陀看后生起悲悯之心,示现身体发光。阿难问:“以何原因佛身发光?”(当然,没有必要佛陀不会微笑,也不会身体发光,佛身发光有各种原因,我在此不作广说。)众弟子也再三于佛陀面前请求开示,佛陀就开始宣说这只母猪的因缘始末。

这只老母猪很可怜,它以前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女儿,面容生得庄严美妙,体态也相当端庄秀丽,从小就对法义有特别强烈的信心。她曾提出一个偈颂:“一切驶水流,世间苦乐事,本从何处出?何时当休息?”其实这主要是讲,世间的一切万法都像河流一般无常迁变,那么一切痛苦和快乐是从何处产生?又当在何时止息?主要是讲空性的道理,但并非指单空。

她自己无法解答,便向父母询问,她的父母也没办法回答女儿的问题。她就对外宣称,谁能回答她的问题,就会以七宝财物做酬谢。有一个婆罗门贪图财物,便说:“我能回答。”他是怎么回答的呢?“这个偈颂的意义很简单,什么都不要去执著,一无所住地安住就可以了。”此女听后很是认可,觉得这个大师讲得很对,就按照他的教言在一无所住中安住,什么都不执著。这样修持以后,她就转生到无色界中第三处——无所有处,四十个劫中于此安住,再转生到欲界时,就变成了这只老母猪。

佛陀说:因为她没有遇到明师,只遇到了贪图钱财的婆罗门,以他的点化,此女耽误了那么长的时间,而且现在也堕成了旁生,如果她当时遇到了真正的开悟者,或者是具相的法师,她早已获得解脱了。

所以,遇到明师确实非常重要,至少明师会为弟子讲解脱道。用现在的话讲,他受过系统的教育。否则,就像这个婆罗门,他在指点她时,根本不知道这个偈颂是既讲空性、又讲无常之理。如果她遇到的是明师,早已经解脱了。

有些人认为是否遇到上师都一样,其实不然,你遇到一位好上师,会得到解脱。《百业经》中也讲过一个人变成狗的公案,佛陀说是因为它当时没有遇到好上师而变成旁生的,这个人的根基很好,如果它当时遇到一个好上师,早就有解脱的机会了,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从这个公案看,有些修法讲什么都不执著,上师让你观空性,就那样呆坐,弟子也经常处于这种状态,但这并不合理。

我曾讲过上师如意宝的《直指心性注疏》,里面讲了阿赖耶和法身之间的差别,不管是在阿赖耶还是在阿赖耶识中安住都很舒服,就像刚才那个公案中的女人,可能也是很舒服地安住,但是这并不是层次较高的禅定。

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讲:“盲修无念和尚宗,未察直直而安住,无有胜观之明分,如石沉海平庸住。”和尚宗什么都不念、不察,平庸而住。没有智慧的明分,单是安住寂止,就像把石头扔在海里一样,不会有一点进步。这种境界并不可信。

因此,在修行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耽误很长时间。自认为修得很好,觉得自己一直在修禅定,其实一直在修无色界的因。就像刚举的《杂譬喻经》里的公案,是变成老母猪的因。这是相当可怕的!

所以,在座的人在修行中需要取舍。有些人最初没有学习基础课程,在修行过程中经常自以为是。比如说有些人在听课的时候都在闭目静坐,本来在听课时,耳根一定要听受法语,心里要一字一字地领受,语言上连念诵都不允许,以身口意三门全部专注的方式听受。而有些人自诩学过一点禅宗,往往在听课时都在坐禅。我是有点讨厌那种听课时坐禅的人,没必要到课堂上去闭关。

当然,我们要取舍,是不是所有的安住都不合理呢?并不是。《定解宝灯论》中也讲了,虽然最初破“我”的执著时会抉择为单空,一切万法皆抉择为空性,但是不能把万法空无所有的状态,当作最究竟的实相而持续修持,否则最后会形成禅定,这种禅定会成为将来转生的因,这是不允许的。在修密法中的生起次第时,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在空性中稍许安住,然后观想生出种子咒,发光,变为本尊,这些修法都有,但是这二者并不矛盾。总之,长久的安住一定要有胜观的明分。麦彭仁波切的《定解宝灯论》里所讲,要止观双运的原因也是如此。

这方面大家应该熟知,不然,我比较担心我们这里修禅的人,包括修密法的人。很多人早上起来都习惯性坐坐禅,但没有上师的指点,到底坐什么样的禅?自己没有认识过心的本性,也没有懂得这方面的窍诀,整个一生都在修,能不能得到解脱也不好说。令心安住,修这种寂止虽然也有必要,但只安住不行,还需要认识它的本性。这已经涉及到密法了,我在这里给大家稍加提醒,你们修持的时候要注意。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来去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在禅宗中,经常从“体”和“用”方面来讲心。“用”相当于中观世俗谛的妙用、妙力等等;“体”是从本体不可言说的层面来说的。

善知识,众生的心量,像虚空和大海一样广大。虚空和大海只能遍及一部分,而心能遍及所有法界。从用方面来讲,它的显现分,了了分明,应用能了知一切。从体方面来讲,世俗的一切法在本体中是一体,一切变成一,一变成一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候,来去自由,心体无有任何滞碍,这叫做“般若”。

稍微认识自心本性的人会明白,从心的光明方面来讲,它是了了分明,一切的一切,不像空空洞洞的虚空,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讲得特别清楚。

从它的本体上讲,正在显现的部分,一无所证,微尘许也没有,一点滞碍都没有,这个我们可以在实相中讲。比如世俗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者东南西北上下等等,一切都有分别,但它的本体上,完全融入一体,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像《华严经》等很多经论里也经常讲。

《宝藏论》里说:“譬如海涌千波千波即海。故一切皆一无有异也”。意思是说,大海和它的波浪一味一体。同样,世间的一和一切也是一味一体。

我以前有一本书叫做《一百个教证》,我记得有一句是“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当时我们学院的人不多,汉族大概二十来个人。有一个居士,他觉得这句话特别矛盾,就专门来问我,那个时候我院子也没有门。我给他讲了一遍,他不服,过一会儿又来,他说:“不可能,一就是一,一切就是很多的意思,多不可能是一,一不可能是多。”

我们从事物的本体上看,比如说瓶子,在分别念中瓶子是“一”,但是所谓的“一”也并不是“一”,因为瓶子的“一”是由无数的微尘组成。所以,所谓的“一”,实际上是一种假立,瓶子的一是一切,一切也是一。多就是一,一就是多,这完全没有不合理。在禅宗中专门讲认识真我,真正的我,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实有的我,那时可以完全明白真正的如来藏。

禅宗中也有这样的故事,有一位无根禅师经常入定安住,有一次,他又入定,三天都没有出定,别人误认为他死了,就把他的身体处理了,法师起定回来的时候,身体已经没有了。他特别伤心,开始如同世间的鬼神一般游荡,尤其到了晚上,整个寺院都回荡着“我在哪儿,我在哪儿”的声音,大家都很害怕。有一位妙空禅师知道后说:“今天我就到无根法师的禅房里等他。”于是他晚上住在那里,半夜三更又听到“我在哪里,我在哪里”的声音。

当时妙空法师说:“你在泥土中。”他的心识就钻进泥土里寻找,并说:“我在泥土中没有找到。”然后妙空禅师说:“你在虚空中”,他又去虚空中找,也没有找到;又说:“你在水里”,他又去水里,还是没有找到;再说:“你在火里”,他又去熊熊烈火中,仍然遍寻不得。后来禅师说:“找不到的你才是真正的你。”这个时候,无根禅师通过这种意识状态说:“原来,色身不是我,真正的我,现在才找到,法身我才是真我。”

禅宗里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也用类似的理论观察过自己。不知道昨天我是高山反应还是什么原因,怎样都睡不着。后来我就想:到底我在哪里?能不能安住?确实这样安住的效果很好,很快就睡着了。

尽量先把所有的分别念全部息灭,之后安住在一种光明和空性无二无别的状态,又出现分别念时,再逐步重新观想,觉得很舒服的样子,就慢慢睡着了。这是我个人的窍诀——睡不着的窍诀,但也可以从其他方面来推。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善知识,一切般若智慧,都是从自性出生。

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真如、法性不是从外面进入,所以不必往外求。不要用错意,这就是“真性自用”。

我讲过《大幻化网》,其实《大幻化网》与禅宗的法可以互相参考,如果完全明白了《大幻化网》,禅宗的有些道理便更好解释。

也就是说,所谓的般若智慧,不在外在的事物中,而是认识自心本性,心的本性就是佛的智慧,佛智遍于每一个众生。

《华严经》中也讲:“佛智亦如是,遍在众生心,妄想之所缠,不觉亦不知。”虽然佛智遍于每一个众生的心,但是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妄念分别束缚,因此一直向外攀求。而真正的修行人,应当往内求,什么是往内求呢?就是要观察自己。

我在课前也讲了,有很多修行人,对他人的过失指指点点,说这个人不如法,那个人不如法,其实经常找别人过失的人,自己内心的修行确实很差。这一点,我们在长期的修行过程中不难看出。自古以来,修行人的证悟全是对内心的认知,在对自心反思的过程中破除迷雾。

一真一切真:如果已经了达心的本来面目,那么一切的一切完全可以通达。就像中观里讲,知道一个洞是空,所有的洞也当以此推知;如果已经明白自己的心是现空无二的话,那么心以外的柱子、瓶子等世间万法,也全部是现空无二。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那个时候,我们的心会衡量大事,不会再行小道。很多凡夫人的心不够宽、不够大,经常为一件小事烦恼。

前两天我在坐车时反思:比如说一件事情被我看得很重,恐惧于是否成功和圆满;或者我遇到痛苦时,特别纠结、执著于这个痛苦。可是圣者如果用他心通来观察我的心,他会觉得可笑。就像一个小孩子,为了他的玩具伤心痛哭时,有一个老年人在旁边观看,表示非常理解,知道这个小孩子对玩具的执著是如是的强烈。

同样,比如说我的父亲死了,我悲伤至极;有一个圣者,他的父亲死了,他会不会这样?发生同样的事情,心量有云泥之别。

我们衡量自心时,从空性方面讲,远离一切戏论,不要执著单空;从显现上面讲,我们的心应该放在利益一切众生上,尽量地扩展、扩大范围。包括大家在闲聊时,有些人经常讲白菜多少钱?麻花多少钱?盐巴多少钱?特别特别地执著于三五毛钱的小事,经常谈论和思维的也是这些事。有些人心里只考虑修行,只考虑利益众生,其他比如个人的资具、穿着、饮食,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就可以,并不是特别在意。

所以,圣者和凡夫之间有天壤之别,作为圣者,有价值的东西会特别关注,不会去关注没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凡夫人,没有价值的东西特别关注,有价值的东西经常忽略。

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六祖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要口里经常说空性,而心里却没有修。单是口说空性并不合理,这种人就像一个世间的平民自称国王,不能称为真正的佛弟子,或者说我的弟子。”

我们要懂得,口说空性时,也要去修持现空无二的道理。有个佛教术语叫“说食数宝”,根本没去实践,只是口头上说没有用。尤其在行持善法上,有些人经常讲:“哎,这是空性的,不要去执著。供养有什么意义?磕头有什么用?五加行有什么,都是空性的,难道不知道要观空性吗?”这样的语言最可怕。

胜义和世俗,或者空性和现象,名言中积累资粮的道理都不懂,是入于邪道。龙猛菩萨在《中论》中也说过:“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如果不知道胜义谛和世俗谛,这种人根本不知道甚深佛法的真实意义。

所以说,空口说白话没有用,如果你真的去修持了,哪怕一刹那间安住于空性,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力量。因为空性确实是摧毁轮回根本的唯一甘露妙法,我们在末法时代遇到这么甚深的佛法,对自他来讲非常荣幸,也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却很容易犯这类错误,包括我今天坐在这里给大家讲,但我反观自己时也确实很惭愧,为什么呢?因为给别人讲的时候我虽然深有感触,觉得空性法门的确殊胜,但接下来我却以忙碌等借口,修得很少。如果没有修,只是口头上说,有没有功德呢?有功德。但是这种功德,有没有完全铲除轮回根本的功效呢?很难。

在晋译的《华严经》中有多种比喻:“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对佛法没有修行,就与这个如出一辙。一个贫穷的人,整天都在数别人的财宝,就像现在银行里的有些工作人员,每天“唰唰唰”地数很多钱,但到了年底,自己也没有很多钱。我也是在口头上讲《中观根本慧论》《四百论》《定解宝灯论》等等,很多道友也整天把空性、无执,挂在嘴边,但我们却一刹那也没有安住在那样的空性境界,最终有没有种下善根呢?确实会有。我以前讲过,听闻佛法的功德不可思议。但是要根除轮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不要变成自称的国王,没有实在的意义。

其实《六祖坛经》很深,我们需要知道的许多窍诀都讲了,但是讲完以后,大家能不能长期地应用?并不是今天听了,就像今天吃了止痛片一样,但明天就忘了,明天又要重新听一个,恐怕这样修行很难进步。

上等者,听一次课终生受用。我那天在文殊学校给学生们讲了上师如意宝的故事。上师如意宝去石渠的时候是18岁,24岁时上师就已经从江玛佛学院回来了,依止托嘎如意宝时,年龄那么小,而且只有六年的时间,但在这六年中,不仅得到了诸多显密教言,而且认识了心的本性。从此之后,即使老人家已经七十来岁了,一提及上师的尊名,仍然泪流满面。这是什么原因呢——真正得到了上师的意传加持。

我们这里很多道友,在上师如意宝或其他上师面前听佛法,可能六年、七年、八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都有,但是如果自己没有思维和修持空性,恐怕我们相续中根深蒂固的烦恼很难消除。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我们在座的人都要像上师如意宝一样。他老人家在显现上是普通人,实际上前世有很深厚的修行资粮,这一辈子在显现上被稍加指点就可以。这样的话,可能六年也显得长了。

如果从《米拉日巴传》来看,我们虽然是凡夫人,但是倘若自己在依止的过程中特别专注,而且,把得到的佛法当作黄金一样,当作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那般对待,一生持续修持下去,从佛法上讲,绝对不会欺惑我们,这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