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俱舍 >> 俱舍论讲解 >> 俱舍论讲解052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五十二课

思考题:

1.有学心、无学心分别生几心,并由几心生?

2.十二心如何分为二十心?

3.何界何心现前有几心新得?

现在正在讲广说等无间缘,前面已经讲了,在八时当中,有十种心是以何种方式产生的,也即欲界四心和色界、无色界各三心。下面讲有学道和无学道的无漏心作为等无间缘,可以产生多少心?然后有多少心作为等无间缘,可以产生有学道、无学道的无漏心?

有学之心四心生,彼中产生五种心,

无学五心中产生,彼中产生四种心。

有学道的心可以由四心中产生,以有学道心作为等无间缘,从中可以产生五心。无学道的心从五种心中产生,它自己作为等无间缘可以产生四种心。

有学心由四心产生,即入定时三界的三种加行善。大家都知道,从预流果、一来果到不来果都是有学道,这些无漏心在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中都有。比如欲界众生入定以后,现前预流果或者一来果、不来果,这就是依靠欲界的加行善产生有学道的无漏心;色界和无色界也是同样,因此说有学道的心可以从三界的三种加行善心中产生。还有相续时有学心本身,也就是它自己产生第二刹那有学道的心。

这里没有同地时,因为同地时的心全部包括在三界当中。比如欲界的心产生无漏心,后面产生的心如果属于有学道无漏心,就不属于三界。还有出化心时、入化心时等,在这些阶段不能现前有学道的心。因此,整个三界的心当中,只有四心可以现前有学道的无漏心。

反过来讲,有学道的心作为等无间缘可以产生五种心,即出定时欲界的二善心,有学道的无来果、一来果在出定时,可以现前欲界的俱生善和加行善,也可以现前上二界的加行善心;相续时,以有学道心本身作为因,第二刹那可以现前有学心;入定时于有学金刚定末际无间生起无学灭尽智,也即无来果最后入于金刚定以后,依等无间缘生起无学道的灭尽智——无学道阿罗汉的心。因此,有学道的心作为因可以产生五种心。

一般来讲,有部宗认为:佛陀的无二智也就是灭尽智,需要依靠因缘产生。不管阿罗汉还是佛陀,他的灭尽智实际是金刚定末尾产生的。因此,有部宗为什么认为依靠因缘可以现前无为法呢?灭尽智本来是抉择灭无为法,但是通过有学道等因缘可以现前。

大乘的说法有点不同,他说并不是真正的因和果,而是能遣和所遣。《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也讲了,大乘认为将障碍遣除以后,佛陀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自然现前。但小乘认为,佛陀的无二智慧也好,阿罗汉的无二智慧也好,前面的因就是有学道的智慧,这里也说了,以有学道心作为等无间缘现前无漏智慧。

按照有部宗的观点,金刚定属于有学道,昨前天法王如意宝也讲了,现在各教派当中对金刚定的说法不太相同,有些认为属于有学道,有些认为是无学道。一般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所谓的金刚定应该属于有学道,依靠金刚定摧毁有学道的所有细微烦恼。当然小乘没有所知障的名词,只有烦恼障和非烦恼障,其中的非烦恼障由金刚定来摧毁,最后现前无学道灭尽智。

无学道阿罗汉的心,通过五种心可以产生。不管欲界、色界、无色界,入定以后可以现前阿罗汉果位,因此入定时三界的加行善心可以产生无学心。有学金刚定心作为等无间缘,也可以现前无学道的心。相续时,第一刹那获得无学道的无漏智慧以后,第二刹那继续产生无学道的智慧。通过这五种心可以产生无学道的无漏心。

无学心中产生四心,一位阿罗汉在出定的时候,欲界的加行善和俱生善可以现前,上二界的加行善心可以现前,这是出定时的三心;相续时无学心本身。

《现观庄严论》和密宗当中对心和智慧都有区分,但在这里,所谓无学道的智慧与无学道的心,实际没有什么差别。当然一般来说,智慧是无漏清净的法,不过凡夫心也可以叫智慧,所以只是名词在不同分位的不同用法,不能认为所谓的心全部不清净。比如大圆满讲到菩提心时有两种解释方法,大乘发无上菩提心时,利益众生的心叫做菩提心;《实相宝藏论》或者荣索班智达讲《入大乘论》的时候说,所谓的菩提心是真正认识本心时出现的一种智慧。大家如果以后学习《七宝藏》中的《法界宝藏论》、《实相宝藏论》,或者学习荣索班智达有关密法方面的教言,经常会出现菩提心这个名词,这时,所谓的心并不是具有能取所取的凡夫心,应该是远离二边的觉性。因此,有时候有学道的心、无学道的心是指无漏智慧,对于这些名词一定要正确理解其含义,首先依靠文字了知名称,再依靠名称了知词句,这一点至关重要。

这以上十二心的等无间缘已宣说完毕。

戊二、分析二十心:

十二心亦分二十,生于三界分二心,

俱生加行之善心,许异熟生威仪心,

工巧化心四无记,色界之中除工巧。

三界中的善心可以继续分,也就是加行善和俱生善。这样一来,所谓的十二心可以再加上三种心,即十五心。欲界的无覆无记法有四种心,哪四种呢?异熟生、威仪心、工巧心和化心。将欲界中原先的无覆无记心分为四个,总共十八种心。另外,色界中不存在欲界一样的工巧,因为所有的无量宫殿、衣物等都是自然而成,所以色界无覆无记心中除去工巧心,共有三种。因此总共有二十种心。

上述的十二心也可以广分为二十心,那么是如何分的呢?

三界中有或以前转生到何处与生俱来的俱生善心,不论欲界还是色界、无色界,当你转生到那里的时候,你的俱生善心中有时会出现。比如欲界众生转生到色界时,色界的俱生善在中阴阶段就会出现。观待现前得绳本体的加行善心。三界各有两种,十二加三,就有十五心了。

若想:只有这十五心吗?

不是,还有不观待士夫勤作而由异熟因自然而生的心(即异熟生心),也就是说六识聚任何一者均可,它的所缘是六境。

注释当中不是很明显,意思就是说,无覆无记心单独拿出来又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异熟生心,就是前世自己做善业或者恶业的异熟果报,比如性格良善或恶劣等,这是他的性格特点。若对异熟心再作分析,眼识、耳识等六识聚中的任一者,都可以属于异熟生心,实际上,它缘于外境的色声香味触等六境产生,因此叫做六识聚的心,或者异熟性的心。

第二种无覆无记心,是指缘外界之坐垫等与自己之肢体的香、味、触与威仪的威仪心,也就是依靠自己的身体等产生的触觉、受觉等。大家都知道,平时的行住坐卧既不是善心也不是恶心,比如很多人在一种既没有生起善心也没生起嗔恨心的状态当中,喝着茶,一下午迷迷糊糊地过去了,这就是威仪心。

第三种是缘色等对境的工巧心,它有四种,也即缘色香味触四境,包括缘声学工巧而分的心,因为世间工巧学都是为了外面的五境。

第四种是缘色等四对境而幻化出的化心。一般欲界众生依靠色界心显示神变,幻化出各种各样的色香味触而去享用等。所谓的化心不是善不是恶,是一种无记的状态。

前面已经讲了,无覆无记心对解脱不起障碍,所以叫无覆;因为不是善也不是恶,叫做无记。从欲界角度来讲,无覆无记法有上述四种——异熟生、工巧心、威仪心、化心,如此便有十八心。色界当中没有工巧心,其他的异熟生、威仪心和化心是有的,之所以无有工巧,是由于色界的住所与资具等远离勤作,如此一来共有二十心。无色界只有异熟生一个无覆无记心。

为什么善心要分为俱生善和加行善两种呢?一般来讲,如果死心是善心,则必定是在俱生善上死。入定时,不能在俱生善上入定,应该是在加行善上入定。死亡时可以在异熟生心或威仪心上死,不会在工巧心、化心中死亡。

因此在二十心中详细区分这些心的原因就是如此,四种无覆无记法有时只有其中的三种或者一种。比如以无覆无记心死亡的时候,只有异熟生或威仪心中死。

戊三、观察十二心中何者新得:

下面讲一下十二心中哪些心是新得的。

三界烦恼性之心,六心六心二心得,

转色界善三心得,有学四心余本身。

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烦恼心得到的时候,六心、六心、二心得。欲界的一个烦恼心现前时,有六心重新获得;色界现前的烦恼心即有覆无记心,这时会有六心重新获得;无色界烦恼心现前的时候,有两种心重新获得。转生到色界的善心现前时,有三心重新获得;有学心通过四心获得。除上述几种心以外的其他心,只有通过本身得绳获得,没有其他新得的得绳。

前面所说十二心互为等无间缘的概念,有部宗、经部宗乃至中观宗以上都可以承认,但这里有关十二心的新得,只有有部宗承认。前面也讲过,得绳是有部宗的一种特殊观点,蒋扬洛德旺波尊者也说,对于这种观点,大阿阇黎是不承认的。

当然,对于新得这个概念,一般经部宗以上的宗派可能不好理解。但是按照有部的观点,若问:现前十二心任何一种时,有几心新得呢?

分析十二心的时候讲过,三界都有烦恼心,但只有欲界才有不善心,而色界、无色界只有有覆无记心。三界的烦恼心当中,欲界烦恼性心现前时可有六心重新获得,哪六种心呢?即从无色界与色界转生到欲界时,欲界的二烦恼性心、俱生善心,这三心的得绳可以得到;欲界身份的阿罗汉,生起欲界烦恼心而使阿罗汉果退失时,无色界和色界的两个有覆无记心重新获得,原先是无学阿罗汉的心,现在变成有学心。

这六种心,有部宗并不承认为同时产生。比如阿罗汉退失的时候,色界无色界的二烦恼心和有学心可以同时产生,转生到欲界时,可以得到两种烦恼心和俱生善,应该有两种情况

这里讲的内容,主要从得绳方面理解,不然真正用义理观察的时候不一定成立,像前面所讲的烦恼心产生的时候,到底产生俱生善还是产生二烦恼心,通过等无间缘真正去观察的时候根本靠不住。所以,此处的内容不能与有部宗的观点分开,一旦分开,想以理成立恐怕有点困难。

同样的道理,色界烦恼性心现前时有六心重新获得,即从无色界转生到色界时,色界的烦恼性心与俱生善心、二化心——色界化心和欲界化心;色界的烦恼性心使阿罗汉果退失时,无色界的烦恼性心与有学心。这也不是同时获得,而是指会有这两种情况。

无色界的烦恼性心现前时,可有二心重新获得,即无色界的烦恼心使阿罗汉果退失时,无色界自己的烦恼性心和有学心可以现前。

阿罗汉退失的道理,也是有部宗的观点,经部以上没有阿罗汉退转的概念。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中也说:圣者退转以后在很快时间当中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比如一位身体很好的勇士,在路上绊倒的时候马上可以站起来。不像有些脆弱的人一样,在泥水里面绊倒以后,水桶也是咚咚咚……开始滚下去了,自己也哭起来:“我绊倒了,有没有人救我?”勇士不会这样的,马上就会恢复原来的状态。

这里讲到,在退失的情况下,无色界的阿罗汉马上现前有覆无记心以及原来有学道的无来果,之后很快会恢复。

以上是三界中烦恼心产生的情况。

转生色界的善心现前时,有三心新得,哪三种心呢?即以一禅未至定远离对欲界贪欲时色界的善心,依靠一禅未至定可以断除欲界中的九品烦恼,这是以出世间道获得。还有以世间道远离欲界贪欲时的二化心,这种情况不一定是圣者,有些凡夫人通过世间道也可以断除欲界所有的烦恼。修持这种禅定未证悟无我。修道分两种,真正的修道就像大乘的修道一样,证悟预流果以后继续修持;还有世间修道,依靠世间学问断除欲界的烦恼,这时出现欲界化心和色界化心。

有学心现前时,可重新得四心,即第一无漏时的有学心,原来是加行道,之后获得见道第一刹那无漏心;以无漏道远离欲界贪欲时的二化心——欲界和色界的化心,这是出世间道;以无漏道远离对色界贪欲时无色界的善心。

一般转生到色界的善心可以现前三种心,也即三种心重新获得。与有学心应该分开,有学心有四种心的新得。

剩余的六心,即欲界、无色界的善心、无学心、三界的无覆无记心现前时,除了它们本身以外,没有其他重新获得。

〖俱舍论第二分别根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