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35 人生洞然明白 >> 藏传佛教的本来面目-演讲-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清迈校区 🎬 返回
字体: A- A A+

藏传佛教的本来面目——摩诃朱拉隆功大学清迈校区演讲

『2015年8月5日』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长老、朋友们,大家好!感谢摩诃朱拉隆功大学的真挚邀请与大力支持,才能让我们有缘相聚在此,也让第五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在这美丽的海外佛国隆重召开。昨天晚上,第五届世青会已顺利、圆满地拉下了帷幕,但我们开放、包容、利他、求真的心,毫无减退。今天,我们又来到了摩诃朱拉隆功大学的大经堂,继续交流。下面,请孙通桑卡毗尼长老致欢迎辞。

孙通桑卡毗尼长老:

尊敬的索达吉堪布、各位大德、法师,早上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松德寺,这里也是摩诃朱拉隆功大学的清迈分校。我要再次感谢索达吉堪布来到清迈,举行第五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我们泰国的很多出家众,都不是非常了解大乘佛教和藏传佛教,所以,今天很荣幸能够请到堪布,为大家介绍大乘佛法和藏传佛教的本来面目。

索达吉堪布来自喇荣五明佛学院,在世界各地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以前在哈佛、耶鲁、斯坦福、哥廷根、清华、北大等高校作过非常精彩的演讲。三十多年以来,堪布身体力行地引导大众实践佛教修行方法,同时也利用一切闲余时间,互译汉藏经典,从事慈善事业。

喇荣五明佛学院非常大,有四万多僧众,但在今天这个殊胜的日子里,我就暂不多作介绍了。现在礼请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为大家开示——

首先,向本师释迦牟尼佛作恭敬的敬礼!

今天很高兴与各位长老、高僧大德,还有各位老师、同学一起作这样的心灵分享,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藏传佛教的本来面目”。

经过四天时间,第五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在摩诃朱拉隆功大学落下了帷幕。本届世青会可以算是佛教界开放、包容、求真、利他思想的一个开端。虽然这已经是第五届了,但我却有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感受,因为在这届研讨会上,南传、汉传、藏传佛教的思想,在佛教极其兴盛的泰国清迈开始了交流、学习、互相了解。这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件非常开心、欢喜的大事。

有智慧的人,在不同中见到相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人类在文化、宗教等方面,既发展出种种不同,又产生了各种相同之处。我很喜欢国际上常用的一个词——“求同存异”,也就是说,我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存方式、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但又有着共同的理想,比如离苦得乐。所以,在这个地球上,人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却又有着共同的目标。

有智慧的人,虽然能看到不同的观点、见解和修行方式,却又可将它们归于同样的观点、见解、修行方式和结果当中去。

例如,在佛教三大体系当中,我们都能见到大鹏的形象。泰国人将它作为国徽,代表着智慧、光明、力量。在汉传佛教中,大鹏被看作天龙八部中的智慧神,同时也是力量神,可以祛除邪魔和毒龙的各种危害。同样,藏传佛教也把它看作智慧的象征,依靠它可以祛除世间当中毒龙等许多障碍。

此外,在南传佛教的佛殿里可以看到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像,而阿罗汉、菩萨的像则比较少。在汉传佛教的佛殿里,不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还经常会有三十五佛、八十八佛、八大菩萨,以及四大天王等护法神。而藏传佛教的佛殿中,还有十六阿罗汉、文武百尊以及许多护法神等。没有系统学过佛的人可能会产生疑惑:“为什么都是佛教,却有这样的差别?”实际上,如果真正懂得这三大体系的教义,不但不会认为这里有矛盾,而且还会觉得,这样的显现非常有必要。

我十年前翻译过一部《释迦牟尼佛广传》,大概有三十多万字,在接近结尾的部分有一句话,说到释迦牟尼佛实际上是诸佛、菩萨化现的根本,就像太阳会放射出无量的光芒,而这些光芒都源自同一个太阳。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将佛教看作太阳,把南传、汉传、藏传佛教看作不同的光芒,就能理解其实这三者没有任何矛盾。此外,这部《广传》当中也说,世间的忿怒相和寂静相的护法神、阿罗汉以及菩萨,都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不同众生所示现的幻化,我个人对这个道理深信不疑。

从戒律传承看佛教异同

从修行人的层面讲,佛教三大体系之间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就拿佛教中的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和优婆夷(包括出家众中的沙弥和沙弥尼)来说,藏传佛教中只有沙弥、沙弥尼、比丘、优婆塞和优婆夷。由于历史和传统等原因,如今藏传佛教中没有比丘尼戒的传承,也没有比丘尼。在南传佛教尤其是泰国的佛教中,有比丘、沙弥、优婆塞和优婆夷,但没有比丘尼和沙弥尼,只有八戒女,这也与历史、传统以及佛教的本土化有关。而在汉传佛教当中,则是四众弟子齐全。刚才长老在介绍中说,我所在的佛学院有四万多出家人,其实没那么多,只有接近一万人。在这近一万人当中,大概有六千左右是藏传的沙弥尼和汉传的比丘尼,其他三千多人是藏传和汉传的比丘和沙弥,目前没有南传出家人。

现在有很多人,包括很多高僧大德都认为,藏传佛教有必要恢复比丘尼戒的传承。但历史上所形成的传统仪轨很难改变,这也是为什么藏地一直没有恢复比丘尼戒传承的原因之一。南传佛教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我听说,在1998年,斯里兰卡已经有南传僧人传授比丘尼戒,而且在摩诃朱拉隆功大学,也有南传的沙弥尼在学习。这些应该是在一定的历史基础上,结合现代的思想和文化所发展起来的。

其实,我认为佛教的教义和戒律不需要改革,但弘扬佛法的方式、方法,则需要随着时代而改变。无论是南传、汉传还是藏传佛教,将来都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从佛陀的《毗奈耶经》《阿含经》以及相关的律藏来看,佛陀的眷属当中,有圆满的四众弟子,既有比丘、比丘尼,也有优婆塞和优婆夷。因此,我也想过,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很有必要在藏地恢复比丘尼戒的传承,但目前来讲,要突破传统的仪轨、观念,的确还有一定的困难。

如果佛教三大体系的高僧大德们能够团结合作,应该能做许多事情。比如,我们佛学院有很多藏传的沙弥尼,她们很想受比丘尼戒,而我主管的汉族出家众中,就有很多汉传的比丘尼。其实,如果让汉传比丘尼直接给藏传沙弥尼传比丘尼戒的话,按理来讲也很简单,所以我跟她们讲,她们可以自愿地接受汉传比丘尼戒,但因为历史上没有先例,所以我不敢违越这个传统。

我曾在美国哈佛大学见到一位专门研究世界宗教的教授,叫珍妮·嘉措。她跟我讲了好几个小时的比丘尼戒律,并建议我想办法恢复藏地比丘尼戒的传承。我当时回答:“你想得太简单了。你是用学术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但是佛教的仪轨和传统,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我们作为修行人,不能随意改变戒律、传统。

看似不同,实则大同

看似不同的地方,不一定有矛盾,而不同之处,也有它的意义和价值。年轻人在面对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时,要有能力解释佛教内的不同之处,这非常关键。当然,有些不同点是很容易解释的。比如,南传、汉传以及藏传佛教的出家人,在根本戒方面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支分戒方面就略有不同:南传佛教比丘戒有227条,比丘尼戒有311条;汉传佛教比丘戒有250条,比丘尼戒有348条;而藏传佛教比丘戒有253条,比丘尼戒是364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细微差别呢?因为佛陀的教义传播至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后,在融入当地文化的过程中,高僧大德们为了弘扬佛法,就会因地制宜,制定一些不同的地方。

有这样一则公案:在迦叶佛时代,有一位哲哲国王梦到十八个人争扯一块布。迦叶佛对此解释道,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会分成十八部,但每一部都是清净的教法,都有真实的解脱道。后来声闻十八部传至南传、汉传和藏传佛教,虽然有些地方不同,但实际上都是释迦牟尼佛纯正、清净的教法。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两条戒律的不同,就说某个传承不合理。

本届世青会的每一位参会者都得到了一尊佛像,这是藏传佛教的释迦牟尼佛像,其法衣的花纹、褶皱以及顶髻,与南传佛教的佛像稍有不同,但在根本上没有任何差别。既然本师是一样的,那他所传下来的教义也不会有两样。

我不论在佛学院上课,还是去外面大学讲座,只要看到有人在记笔记,就非常欢喜。今天有很多摩诃朱拉隆功大学的出家人在记笔记,这说明大家都有一种求真的心态。不管记下来多少,大家都在认真地记着,我很开心。

藏传佛教的三主要道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藏传佛教中三个最主要的道。

首先,出家人要受持清净的出家戒律。就像刚才讲的,藏传佛教在大的戒条方面,与南传佛教没什么差别,在家人也主要受持三皈五戒。受持戒律是为了从三界轮回中获得解脱,所以要以出离心来受持,这在藏传佛教中特别重要。

然后,藏传佛教非常重视菩提心。如果我们的修行仅仅是为了自己解脱,就会带有一种自私的心,而藏传佛教特别强调为了利益所有众生,令他们从三界轮回当中解脱而发心。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将他的大象、王妃、儿女,全部布施给婆罗门,甚至曾舍身喂虎。这些故事,在南传佛教的寺院壁画中也能看到。这种以布施等六波罗蜜多来利益一切众生的发心,就叫菩提心。

最后一个关键教义叫无二慧,也就是无我的智慧。无二慧指通过禅修,证悟一切万法都是空性,是一种非常宁静、清净、无有任何执著、任何事物都可以放下的状态。也就是说,五蕴上的“我”不存在,这叫人无我。然后再把这种智慧推广,我们会发现,原来不论是外面的一切事物,还是内在的一切感受,就连自己的心识,都远离一切边,这种证悟的境界叫做法无我。藏传佛教一般都很强调这种最终的空性境界,它是远离一切执著、最究竟的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智慧到彼岸。

古印度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行论·智慧品》在藏地非常有名,其中就讲到了最深刻的法无我的道理,也讲到了四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痛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我相信南传佛教的修行人,也希望最后达到这样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各个传承体系之间不但没有矛盾,还能融为一体。

面对未来,每个人都应挑起重担

今天,你们很多参加世青会的年轻人也来到这里,这次在泰国能见到这么多出家人,是大家的一个福报。也许你们现在还不明白这其中的意义,但这在我们心里种下的善根、功德,的确是难以想象的。

到了南传佛教兴盛的国家,我们经常看见很多出家人,就像黄色的海洋一样,而到了藏传佛教兴盛的地方,则会经常看到像红色海洋一样的藏传出家人。虽然地理和传承不同,僧衣的颜色也有差别,但我们内心所了悟的佛陀智慧没有差别,因为我们所观的都是四念处,所受的戒律也都是佛陀所制定的戒律。

所以,我很希望在家人,尤其是在家的年轻人,参加过此次世青会之后,也能对南传佛教的三宝生起信心,在南传出家人的面前恭敬地领受加持。此外,在座学习南传佛教的年轻人,也应该包容佛教的其他宗派,乃至于其他宗教,这一点非常重要。佛教的未来,主要还是靠你们年轻人,像我这样年龄比较高的人,可能再过几十年就不在世间了,所以你们一定要努力。

在藏传佛教中,有很多高僧大德不仅弘扬藏传佛教,同时也为了所有的佛教宗派能长久住世而做了很多事情。今天现场有两位来自台湾国际藏传佛教研究会的堪布,他们召集过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高僧大德们开“利美运动”的合作会议,也就是不分教派的合作会议。希望南传佛教的高僧大德们,也能主动地与其他教派对谈、商讨。

同样,在家人对佛教和众生也有一定的责任,也应该在这方面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只要我们能够团结,即使是即将没落的文化和宗教,也有恢复的机会,但如果我们各执己见,那很有可能在几十年、几百年之后,佛教就会衰落。佛教跟其他宗教不同,它经得起智慧的观察,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因此,只要我们团结努力,科学越发达,佛教就越有机会更加兴盛。

最后我将我的师父——晋美彭措法王圆寂时留下的珍贵教言送给大家:“莫舍己道,勿扰他心。”莫舍己道,指不要放弃自己宝贵的传承、戒律和修行;勿扰他心,指不损害任何众生,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尽心尽力地帮助所有众生,为了让他们离苦得乐而奋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