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佛经讲解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解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解11 返回
字体: A- A A+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第11课(临时版)

仁波切传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正式宣讲

这次讲《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我是同时对照了藏译本和隋译本的。这次的课程传讲时间,虽然比平时的略长,但是机会难得。听了这次传讲以后,大家对经典的内容都能明白。如果没有讲,大家不一定懂,幸好有隋译本和藏译本作对照,便于各位加深理解。

这部经还有几堂课,在听法的过程中大家都很认真,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因缘。如果下面的人都不愿意听,这种态度会让我没有讲的兴趣。但大家在整个过程中,还是很认真地听着,很有珍惜感,尤其是今年。

接下来我们讲《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众务中过。若观察时。令诸菩萨不营众务勤修佛道。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什么是众务的过失?”众务指贪执世间琐事,不是指为僧众和众生做事。无论按照小乘还是大乘的理念,大家都应该要为僧众和众生做事。如果什么事都不做,度众生很难。你闭关,让众生自己证悟,这有困难。你要到城市里随顺他们,开始度化他们,需要这样的过程。但一般而言,初学者需要远离世间的琐事,所以现在讲众务的二十种过失。此处,隋译本说是下劣、低贱的事。所谓低贱的事,是从大乘修行人的角度来讲的。世间没完没了的琐事,与修行相比较而言,是下等的。众务一般是指没有实在意义,乱七八糟的事情,这里讲到它的很多过失。

如果观察,菩萨不沉迷于琐事,便可以求佛法、修持正道。通过观察,初业菩萨如何才能远离这些琐事?正如全知无垢光尊者所说,世间琐事没完没了,什么时候放弃就算完结。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一直没完没了地忙于世间琐事。最后离开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忙完,很多事情做到一半就离开了。所以对于世间琐事,我们没有必要追求。既然如此,怎样令菩萨不做琐事而修道圆满呢?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乐营众务二十种过。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不营众务勤修佛道。

佛告诉弥勒菩萨:“初业菩萨,应该观察乐于营众务的二十种过失。”喜欢做世间琐事共有二十种过失,实际上这过失可能超过二十种。概略而言,乐营众务的过失有二十种。如果真正知道这二十种过失,初发心菩萨不会每天为自己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并且能精勤地修学佛道。此处,藏译本说的是求法,勤修佛道跟勤求佛法,两者意思差不多。

弥勒。云何名为二十种过。一者耽著世间下劣之业。二者为诸读诵修行比丘之所轻贱。三者亦为勤修禅定比丘之所呵责。四者心常发起无始生死流转之业。五者虚食居士及婆罗门净心信施。六者于诸财物心怀取著。七者常乐广营世间事务。八者念其家业常怀忧叹。九者其性狠戾发言粗犷。十者心常怀念勤修家业。十一者爱著诸味增长贪欲。十二者无利养处不生欢喜。十三者多生恼害障碍之业。十四者常乐亲近诸优婆塞及优婆夷。十五者但念衣食而度昼夜。十六者数问世间所作事业。十七者常乐发起非法语言。十八者恃营众务而起憍慢。十九者但求人过不自观察。二十者于说法者心怀轻贱。弥勒。是为菩萨乐营众务二十种过。

弥勒,喜欢忙于世间琐事有哪二十种过失呢?下面佛陀逐一宣讲。

1、一者耽著世间下劣之业。耽著世间下劣之事。尤其是在闻思修行时,整天装饰自己的身体,装修自己的家室,这没有意义。生活肯定要过,做饭、洗衣服这些家务,肯定要做。但是如果整天一直忙于很小的事情,这不值得。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云: ནང་དུ་སྡོད་ཚེ་ཁང་པའི་བཀོད་སོགས་དང༌། །དབེན་པའི་ཁོང་ནས་ཕུན་ཚོགས་སྒྲུབ་པ་ཡང༌། །དོན་ཆུང་ངང་ལ་མི་ཚེ་འཛད་པའི་རྒྱུ། །བྱ་བྱེད་བཤོལ་བ་ཁོ་བོའི་སྙིང་གཏམ་ཡིན། །住家之时致力严饰屋,寂静山间寻求圆满福,琐事令自人生虚耗因,断尽诸事即是吾忠告。我刚来学院的时候就背诵《三十忠告论》,并且想把自己的草皮房子装修一下,那时没有现在的装修材料。但学了《三十忠告论》以后,我觉得这不值得。现在的人搞装修,爱在墙上贴桑拿板。以前我刚来学院时,最好的装修材料是报纸,用面粉和好,贴上就行。在街上看见不同花纹的报纸,我觉得这肯定可以贴到墙上。因为在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很好看的装饰材料。现在人们认为好看的装修材料,再过一段时间看来也就那样,只不过当时觉得庄严、好看。住在寂静山里,若追求世间名闻利养的圆满福德,这是通过琐事让自己人身虚耗的因,没有意义。无垢光尊者说,断尽诸事即是吾忠告。真正的求学者,刚开始时应该放弃一切,一心一意闻思修行,一心一意求学。

2、二者为诸读诵修行比丘之所轻贱。如果整天做琐事,喜欢闻思、读诵、修行的比丘会看不起他,因为这个人整天处于琐事中。你在寂静的地方,不好好求法,每天为自己的事情忙碌,会让其他修行好的人都看不惯:“你看,这个人整天忙于自己的琐事,浪费时间。”

米拉日巴尊者修行很长时间回来后,玛尔巴上师告诉他:“你要出去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断除世间琐事,断除世间的闲言碎语。如果你呆在家乡,最多只能呆七天,否则世俗的行为会对你有影响。”尊者依教奉行。上师如意宝去美国科罗拉多州时,在那边的道场里,对玛尔巴罗扎、米拉日巴等几位大德的修行故事,讲得比较多。像玛尔巴罗扎直接修显密双运,米拉日巴按照初学者的次第修行等。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米拉日巴尊者是取舍因果和次第修行方面的模范。法王当时讲了很多噶举派大德的事迹。在香巴拉道场时,法王讲了时轮金刚的军队将来会如何摧毁边地的野蛮人。由此可见,法王如意宝不管到哪里,都入乡随俗,先赞叹这个道场的高僧大德,当地山清水秀的风景,再讲他们宗派的优点,这是很重要的传法方式。那年法王出去了三个多月,我想今年如果可以,就把法王当年去各道场的演讲,立成文字。那年法王讲法的时候,没有备课,全部内容都是从他智慧当中流露出来的。这些智慧法音如果在人世间消失,我认为是很可惜的。

去年依靠一本破日历,我把以前去印度的过程记录下来了,印度朝圣的内容比较多,还算可以。今年和明年,我想把法王当年去美国的行程以及演讲内容整理一下。因为当时我随同法王一起出去,所以对相关行程比较清楚。去美国前有个神秘的电话,我在这里也讲一下。其实法王1990年去印度时,就秘密地计划去美国的行程,一直没有公开。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用手机。当时是1993年,学院里有没有电话?我不记得。洛若乡政府倒是有个座机。那一年,法王如意宝在洛若开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极乐法会。第一天法王刚讲完课,还没念完《普贤行愿品》,有人来喊,说有外面的一个电话需要法王亲自去接。地点在洛若乡政府旧址,比现在的远。法王在喇叭里面喊我,让我也去,于是我马上去准备吉普车。法王说:“你们念《普贤行愿品》,我这边有点事。”说完马上从法座上下来,直接到洛若乡政府。当时的洛若乡政府办公室,是个普通的房子,里面有个破电话。那神秘的电话,是南卓堪布从外面打来的,声音很小很小。法王接过电话,大声地说:“我是འཇིགས་ཕུན།,我是འཇིགས་ཕུན།!” 晋彭འཇིགས་ཕུན།,是法王名字晋美彭措འཇིགས་མེད་ཕུན་ཚོགས།的略写。其时,对方一直很难听到我们这边的声音。后来我接电话,听到对方的声音也是很低。南卓堪布在电话那头问:“您能不能把出去的四个人的身份证和护照全部拿下来?我们需要去办签证,外面出行的日程,我这边已经安排好了。”这个时候,我们听到了,法王说:“我现在开法会,没办法出去。”于是法王就让我去成都。第二天我把法王和他妹妹(美珠空行母)、门措上师,还有我自己,共四人的护照和身份证都带上,在色达找车。用了两天时间换了几趟车,我顺利到了成都。

南卓堪布也到了成都,于是我们就去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办签证,即今年取消了的那个领事馆,建立于1985年。我印象中的那个领事馆,院子不是很大,房间也不是很大。办签证的时候,我看到有个中国的女大学生被拒签了,当场昏倒在地上。我想:我会不会昏倒在地?心里很忐忑。(众笑)因为那个时候,去美国就好像往生极乐世界一样,大家很向往。我把材料递给一个洋人签证官,他刚刚把前面的人拒签了,还盖了章。南卓堪布很担心,如果盖了那个章,就证明这人有问题,不仅这次不能签,以后很长时间都没法再申请签证。现在好像没有那种盖章了,幸好当时签证官给我们盖的是另一个章。签证官看到我穿这种衣服,竖起拇指说:“Very good!很好。”并问:“你们几个人过去?”我说:“四个人。”他听罢,很快就签了。

签证办好了,大家都很开心,就回到南卓堪布那里。堪布当时住的宾馆,现在看来不很高级,里面有地毯,但在当时,人们都觉得比较好。我们俩聊了一下,他问:“你们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呢?“我答:“不是你打过来的吗?”堪布说:“我没有打过来,是你们给我打过来的。”我说:“不可能。这是怎么回事?”南卓堪布解释,他当时刚好到了四川。他只有色达县上两个人的办公室电话,一个是水利局局长的电话,另一个是工商局局长的电话。工商局的局长现在已经圆寂了,他们俩是法王很好的两个朋友。南卓堪布只知道这两个办公室的电话。他是到达的第二天早上,给这两人打电话,但都没有人接。后来南卓堪布才知道,那天所有人都去开极乐法会。堪布心里想:要是今天电话打不通,就浪费了一天时间。他中午吃了点东西,下午有点困,就打个盹。就在那时,堪布房间里的电话响起来了。他一接电话,就听到对方说:“我是晋彭,我是晋彭。”(师笑,众笑。)我们后来打听到,堪布知道的那两个办公室,他们当时也没有往外打过电话。而且很稀有的是,那个时候电话费很贵,堪布南卓没有给电话费,我们这边也没有。堪布认为是护法神加持,因为时间很紧迫。我办完签证就回来了,那时极乐法会即将结束,法王当场宣布:“我们法会过后马上就走了。”当时由于时间太仓促,南卓堪布以为来了色达也没办法。就在他特别着急的时候,电话就打过来了,他心里想:我的电话跟谁都没有说,而且我是昨天晚上刚刚住进这个宾馆,那他们怎么知道我房间的电话呢?呵呵。而我们这边,一直认为电话是堪布想办法打过来的,但是堪布说:“我根本不知道洛若乡有这个电话,我绝对不可能知道号码。”

这件事情过去已经快三十年了,至今还是一个谜。去年丹增活佛写《法王广传》的时候,堪布南卓应该是向活佛提供了这故事的素材。不知道《法王广传》里面有没有记载这事?办好签证后,我们在南卓堪布房间聊天,(师模仿)堪布一直说:“ཁེ་མཚ། ཁེ་མཚ།”即很奇怪的意思,因为这确实很稀有。后来我给法王讲了这事情,法王也觉得很稀有,认为是护法神的加持。因为当年的通讯工具,很差的。今天的课,我讲了一部电话的故事。(众笑)刚才讲到米拉日巴尊者,而经典的此处说,如果整天做琐事,喜欢修行的比丘会看不起他。

3、三者亦为勤修禅定比丘之所呵责。勤修禅定的出家人也呵斥爱忙于琐事的人。喜欢修行的人,邻居很喜欢他。不喜欢修行、天天散乱的人,邻居觉得有点吵。我们这里有个别道友给周围带来很好的印象。有些人说:“我隔壁是降魔洲的好一点,他们还是精进修行的。如果不是降魔洲的,就有点吵。”有这种说法。经常忙于琐事、爱散乱的人,身边的人不太看得惯。

4、四者心常发起无始生死流转之业。此处,藏译本说的是经常造作,造作无始以来流转在生死轮回的恶业。流转生死的业,肯定是杀盗淫妄等,或做各种世间琐事。如《别译杂阿含经》云:若不舍诸务,常处于生死。如果不舍弃世间的琐事,我们会经常处在轮回,不能获得解脱。

5、五者虚食居士及婆罗门净心信施。意思就是,他白白浪费了居士、婆罗门以清净心的供养、布施。因为你经常做琐事,不会给他们念经、回向、观修、念咒语。如此一来,他们对你的供养,你很难消化的,滴水难消。汉地的说法是,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欠他们的帐,自己来世是需要来偿还的。像居士、出家人,别人对你的供养,你经常要念经回向。学院现在有道友在接受念经钱,只要有戒律和闻思,大家都可以接受。但是经文肯定要念,因为信众不是让你光坐在那里就给你供养。信众打卦有念经的要求,亡人有亡人的要求,活人有活人的要求。接受念经钱的人,如果该念的经没有念,光拿了钱,坐在那里干琐事,这比较可怕。除了为僧众发心有开许之外,不念经肯定是不允许的。有些人特别害怕,什么也不接受。但作为没有经济来源的修行人,不接受这些,生活也有困难,所以你接受是可以的。但你要接受念经钱的话,该念的经要念,该回向的要回向。

6、六者于诸财物心怀取著。对金钱、房屋,或者其他任何东西一直心怀执着,这样会让我们很难得到解脱。如龙猛菩萨的《菩提行经》云:世间虚幻财,愚人忙忙贪,轮回往来苦,解脱于何时?对世间虚幻不实的财物,愚笨的人一直忙忙碌碌地贪执、追求,这样在轮回的苦海里面,很难解脱。如果真正懂得世间万物的本相,对名声也好,财物也好,没有什么可贪的。有名声、财产,没有什么可傲慢的。因为万法无常,对现有的财物,我们贪什么?短暂几十年的人生,这些财物只是让你暂时借用一下,实际上你不是它的主人。所以对世间琐事的贪执,真的不值得,大家应该要明白这个道理。

7、七者常乐广营世间事务。经常一直忙忙碌碌,很想做世间的事务。完全要放弃这一点,对有些人来讲,有点困难。《醒世歌》也讲到: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如果真正去观察,明白一切都是无常的,明白每个人最后都只有死路一条,但是以很多原因,例如贪执这些琐事,万万千千不肯修。

8、八者念其家业常怀忧叹。爱琐事的人贪执自己的家业,常怀忧愁感叹。只要不放弃琐事、世间的家务,这种患得患失是没完没了的。尤其是生活在今天的人,压力越来越大。像今年,人们的生活秩序全部被扰乱了。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今年发生的,是人类在近代以来特别可怕的灾难。以前在家人的生活是有规律的,像“我在这里上班,5年当中把房贷、车贷慢慢还上。孩子读书。”各人有自己的规律。但今年整个规律都被打破了,很多人走投无路。以前特别成功的人,所拥有的一下子说没就没了,人也没有了,钱也没有了。疫情令人类明白无常如何让人措手不及,像你的家庭等一切想变就变,不管你来不来得及面对。这件事情对全球来讲,是一个警钟。家业让人不得不贪,但即使贪执,它的本性也是虚幻不实的。

9、九者其性狠戾发言粗犷。爱世间琐事的人,性格越来越凶狠暴戾,性格不温柔,说话不讲道理,没有文明的语言,粗诳、说恶语,一直谩骂别人。有些人一开口,大家就知道这个人的心很粗糙、很糟糕。有些人虽然心里有烦恼痛苦,但是至少能控制得住,说话一直比较文明。爱琐事的人,尤其是经常交往那些人,他的生活就变成那样。有些修行人在修行的圈子里面,心比较清净,但如果接触世间人,例如接触一群所谓的警察,这些经常惩罚别人的群体,这还是有差别的。昨天有个堪布跟我说,他当管家很多年,现在经常看不到别人好的地方。别人不好的地方,他却第一眼就看出来了。可见当管家以后,很难产生清净心,呵呵。我这领子有点高了,(众笑)好看啊?以前秋恰堪布说他的上师哦巴活佛个子很小,骑马很难看,有些弟子故意跟他说:“你骑马很好看。”(众笑)所以我不会上当的。明天不穿这件衣服,领子有点高了。我们寺院以前有个维那师,在开法会的时候穿得特别好看,念经的时候具足威仪,但我没时间学他。

10、十者心常怀念勤修家业。心里经常忆念如何做家业,一直想着这些,做的也是这些。尤其是作为修行人,如果经常耽著他的家庭,修行是不会成功的。这里面的道理,受众是以出家人为主。而对在家的修行人,同样适用。真正的修行人,如果长期勤修家业,这肯定不合理。世间人需要安家立业,要经常思考这些,这是没办法的。

11、十一者爱著诸味增长贪欲。耽著各种各样食物的美味,或者世间妙欲的美味。色声香味触,从广义上讲都有不同的感受,耽著这些,增长贪心。

12、十二者无利养处不生欢喜。有利养就欢喜,没有利养就不开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间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利养而来往。作为修行人,有利养可以适当地处理,没有利养也不应该不欢喜。去年佛学院安排一些堪布出去讲经说法。当时对刚升任堪布的人,要求三年当中要出去弘法。我认识的一个堪布,他就要求:“你们看哪个地方偏僻,没有利养,很多人不想去的,我就去,请你们给我安排。”后来他们也安排了,那地方确实比较偏僻。去没有利养的地方弘法,确实很好。像非洲,应该没有利养,我去过两次。如果疫情不严重,今年我也很想去。今天我跟他们联系了,他们说:“这个国家的总理刚刚因为疫情而离开,所以我们担心会不会有些事情。”去这些地方,心会很清净,尽管从个人角度而言,有些风险。但没有传染病的时候,去这些地方也有风险。作为发菩提心的人,弘法不是为了利养。

13、十三者多生恼害障碍之业。经常生起自他伤害、自他障碍的业,因为爱做琐事,其修行的事业都不成功,发生障碍,或自他发生各种苦恼、伤害。

14、十四者常乐亲近诸优婆塞及优婆夷。经常喜欢亲近男居士和女居士。此处讲到的修行人,以出家人为主。有些出家人为了获得供养,经常找居士。如果为了弘法利生,你可以找居士。但是如果为了利养,就不合理,跟同行道友之间关系不太好,却跟居士经常联系。有时候居士烦了,不敢接出家人的电话,也有这种情况。常乐亲近优婆塞和优婆夷,这也是贪执琐事的一种过失。

15、十五者但念衣食而度昼夜。经常想着吃的、穿的、住的。白天晚上都特别关心,一直想着,有些为了赚钱,有些为了买房买车。这一点,学院做得很好,如果一个人房子好,大家对他没什么好评价:“这个是不是什么什么。”对开好车,大家都没啥好评价,可能有反方面的评价。现在藏传佛教的有些寺院里面,比较哪个车最好,哪个房子最好。以前是在衣食方面进行比较,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在车、房等其他财物方面进行比较,这样很不好。如《大宝积经》云:常念利养不休息,谄曲诈现精进相。经常想名闻利养而不停息,会变得谄曲、诈现威仪。不精进的人装着精进,不清净的人装着清净,不如法的人装着如法。昼夜六时,心一直耽著在给自己供养这些方面,不会在修道方面努力,这是修行最大的障碍。如我前面所讲的,其实修行人,自己过平平淡淡的生活,我认为没有钱是最好的。除了极个别的人,有钱以后会产生傲慢心,做很多事情,不得不放弃闻思修。贫穷的时候,有些人是好修行人,富裕以后心不自在、行为不自在,其傲慢心、嫉妒心全部增上。这个时代,如果想利益众生,有金钱确实方便。如果不能利益众生,光是自己享用信财,这样不太好。如佛陀所说,不堕两边,不堕于富裕的边,也不堕于贫穷的边,这样很好。以前佛学院的金刚降魔洲,好多年中大家的生活费都是八十块钱。刚开始是五十块钱,现在不知道怎么样?真正的修行人,生活应该平淡一点,这样才好。

16、十六者数问世间所作事业。爱琐事的人,经常打听世间各种事情,像世间的新闻、股票。现在不用问,有了手机、IPAD,看这些很方便。其实现在这个时代,是很不好的时代,依靠网络弘法利生的,不知道有百分之多少?大多数人依靠网络来散乱。关心世界的各种事,让自己相续中的信心、悲心日益下降。修行没有进步,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看得太多了。网络上的很多资讯,都是产生邪见的因,产生恐怖、贪嗔痴的因,对你的修行没有好处。

17、十七者常乐发起非法语言。心经常耽执于世间,说话时只聊非法之事。我听说现在喇嘛和觉姆的手机一个月只下发一两次,上网的机会比较少。那天我们去开会,发现有些喇嘛、觉姆说话会用一些电影里面的词语。像韩国电影里的词语,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都听不懂,他们翻译成藏语、汉语,这说明他们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在这方面熏习得比较多一点。爱琐事的人,说话经常是非法的语言,与三宝有关的语言却很少。所以经常说世间的语言还是很可怕的。如《十住毘婆沙论》云:弊人乐事务,乐多诵外经,痴人乐睡眠,乐共聚众语。智慧浅薄的人,喜欢世间的琐事,喜欢佛经以外的经典。还有一些愚痴的人一方面喜欢睡眠,另一方面喜欢世间琐碎的、没有意义的语言。从此中可以看到,大家平时说话是以什么动机和发心下,跟别人沟通的。

18、十八者恃营众务而起憍慢。依靠做各种世间琐事而产生傲慢心。有些道友在世间有他自己的专业,但是因为这个专业特长,你就对僧众傲慢、对道友起傲慢心,是不好的。有些服务人员态度很不好、很凶,这些我还是听到很多。你在这里,只是一个发心人员,没有必要对僧众说不恭敬的语言。如果发心好,为僧众发心,功德很大。发心不好,做这样的琐事时,具足傲慢心,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佛经中说,有一个人在母胎住了六十年,出生的时候头发都白了,变成驼背,特别可怜。原因是在迦叶佛的时候,有一个维那师,当时为僧众发心做了很多事情。结夏安居结束后,自恣的羯磨仪式是得果的、修证好的人可以参加,其他人不可以。维那师听到后,特别不高兴,心想:我为僧众发了这么多心,你们的成就有我的一份功劳,你们还不知道。希望你们以后都在黑暗当中度过。回到自己家里,他闭着门发恶愿,自杀了。因此他堕入地狱,后在母胎当中六十年感受果报。我们这里的维那师应该没事的。我以前问他:“要不要两个人一起念?”但他坚持一个人念。其实,一个人咳嗽的时候,念诵断了一点,这时如果没有人护持,这样不太好。维那师的念诵跟心情有关系,他不太开心的时候,一直只敲木鱼,自己声音都没有了,我们就念得很累。他兴致高昂的时候,念诵效果还行。

为僧众发心做任何事情,大家都不应该傲慢。发心人员当中,比如你为僧众炒菜,其他人不会,你会;你是电工,其他人不会,你会;水也好电也好、为僧众扫地、或者打电脑,这些别人不会,你会。如果你发心好,为众生、为佛法做事情,很好;发心不对的时候,别人不会,我会,由此产生傲慢心,那你造恶业、发恶愿,这样非常不好。发心人员为僧众发心是非常好的,如《别译杂阿含经》云:虽处众缘务,亦能获得法。依靠这样的因缘发心,能获得殊胜的果。

《阿育王传》里面讲,优婆鞠多是很不了起的成就者。同期另外有一个出家人为僧众做事,不管到哪个道场,大家都特别喜欢他。他为僧众做了很多事情。后来有一次他心里想,与其做事,不如还是求法好一点,于是他到优婆鞠多那里,说他想得到开悟。优婆鞠多观察他的因缘以后,觉得他还需要依靠僧众积累资粮,于是对他说:“你现在还要为僧众做事情、供养僧众。”这位出家人回答:“那我不认识信众,自己也没有供养,怎么办呢?”优婆鞠多说:“你应该有这个机会,好好发心吧。”后来他到城市里化缘的时候,遇到一位优婆塞要给他供养。他说:“我不知道该相信,还是不该相信。”优婆塞说:“没事,放心,你有什么事情就告诉我。”出家人说:“我想供养僧众--供斋,可以吗?”他说:“没问题。”优婆塞供养这位出家人,由这位出家人供养僧众。以此因缘,他马上获得阿罗汉果位。所以为僧众做事情,是积累资粮的殊胜因缘。他原本想在优婆鞠多那里听个窍诀开悟,但是优婆鞠多觉得他积累资粮会更好。所以为僧众做事情,是修行上很好的一种因缘。

汉地的《摩诃僧祇律》讲到:佛陀在世时,有人看到佛陀身边有侍者,给佛陀供养的物品都有人安排。而目犍连舍利子的供养却没人处理,好多食物都臭了,于是他发愿为圣者们做事。发这个愿以后,他得到一定果位,就不想做了,想去一个寂静的地方修寂灭法,因为小乘行者喜欢寂灭的行为和果位。佛陀问他:“你刚开始是怎么发愿的?”他说:“我刚开始发愿为僧众做事。”佛陀说:“既然如此,你得果以后,还要一如既往,继续依教奉行。”他又答应了。可见我们为僧众发心是很重要的,否则这么大的摊子,谁都认为这些是琐事,这样不太好。如果以菩提心而做,这不是琐事。如果没有发菩提心,也没有为僧众做事,天天忙于自己的事情,对修行人来讲,这就是琐事。

19、十九者但求人过不自观察。对别人吹毛求疵,不观察自己的过失。

20、二十者于说法者心怀轻贱。于讲经说法的法师诽谤,生轻慢心。

上述内容,就是二十种贪执世间琐事的过失。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下面佛陀以偈颂的方式来宣说以上的道理,我们从字面上过一下。

安住下劣业 远离殊胜行 退失大利益 是名众务过

安住于下劣的事情,整天吃喝玩乐的这种人远离殊胜的行为——利益众生、精进修行,此人会退失今生来世的大利益,这是贪执世间琐事的过失。

乐读诵比丘 及修禅定者 一切皆呵责 是名众务过

喜欢读诵的比丘、喜欢禅修的瑜伽者,经常呵责爱做世间琐事的人,因为他们修行不好、读诵不好,这是贪执世间琐事的过失。

电脑的页面跑上去了,跑到前面“诸虫生机关”那儿,指贪执睡眠的人,身上的虫子生长于关节里面。藏地也有这种说法,不要天天睡懒觉,不然身上会长虱子。这样补充一下也可以,可能是护法神加持吧。

常行生死业 舍离解脱因 虚受于信施 是名众务过

经常行持生死轮回的因,造恶业,舍离了解脱的因,而且虚受信施,接受信众的布施和供养,这是耽执世间琐事的过失。

乐受诸财宝 不得生忧恼 住于下劣行 是名众务过

喜欢接受各种金银财宝,得不到财物的时候,心里产生极大的痛苦,经常住于下劣的行为,这是贪执世间琐事的过失。

是人多爱染 往来淫女家 如鸟入樊笼 是名众务过

爱琐事的人贪著各种世间的染污,经常往来淫女的家。此处,藏译本里面没有“淫女”二字,隋译本里面也没有。这种人就像是飞禽入于樊笼一样,这是因为贪执世间的过失。

常忧叹家业 恒怀热恼心 出言人不信 是名众务过

贪执世间琐事的人,常常担忧世间的家业,恒常怀着热恼心,今天不开心明天也不开心。他说什么话都没有份量。有些人说一句,谁都会信;有些人说话,谁都不信,这是贪执世间琐事的过失。

不受尊者教 违矩而轻贱 毁犯清净戒 是名众务过

藏译本此处的“尊者”,说的是上师,不尊敬并违背上师的言教,受到轻贱,犯了清净的戒律。爱琐事的人,到一定的时候不听上师的话、不听道友的话,别人说他也无所谓,最后犯戒、造各种恶业,是名众务过。

其心多忆想 勤营于世业 不能修智断 是名众务过

心经常胡思乱想,对非法方面,想得特别多,有各种各样的幻想。对善法方面没什么可想的,勤营于世间的琐事,不能修智断。智断,隋译本里说的是智慧和寂静,寂静是修行的意思。藏译本指的是不能禅修也不能闻思。这里的“断”,藏译本说的是སྤོང་བ།,里有不同的意思。即经常胡思乱想,忙于世间法,没有闻思和修行的时间。这是贪执世间琐事的过失。

贪心恒炽盛 乐著于诸味 曾无知足心 是名众务过

贪心恒常炽燃,乐著于一切味道,无有知足的心,整天贪得无厌,是名众务过。

得利生欢喜 无利便忧恼 贪吝无仁心 是名众务过

得到利养时无比欢喜,没有得到利养时非常忧恼,具有贪心和吝心,没有仁心。这句话在隋译本里面,是“爱乐猥浊犹如驴”;藏译本也有驴子那样贪著的比喻。此译本没有这个比喻。

恼害无慈愍 增长诸恶业 爱蔓相缠缚 是名众务过

有损害别人的心,没有慈悲心,增长恶业,爱乐的执着像藤蔓一样互相缠扰,这种执着把自己捆得紧紧的。是名众务过。

远离于师长 亲近恶知识 摈斥持戒人 是名众务过

远离师长,亲近恶知识,藏译本和隋译本均是指亲近俗家人,摈斥持戒人,诽谤嫉妒持戒的人,是名众务过。

昼夜无余想 唯念求衣食 不乐诸功德 是名众务过

日日夜夜没什么想的,就想赚钱,吃好吃的,做梦的时候也天天在吃火锅。有些爱吃的人,今天做梦也是吃的,明天也是。他唯一的忆念是衣食,对闻思修行、解脱、考试都没有兴趣。好多增上智慧的行为,他都没有什么兴趣,不想参与,是名众务过。

常问世间智 不乐出世言 耽爱于邪说 是名众务过

常问世间的贪嗔痴,不乐出世间上师、佛菩萨的语言,贪爱于世间无有因果、邪知邪见的道理,是名众务过。

自恃知众务 轻慢诸比丘 犹如狂醉人 是名众务过

自己依靠这样的因缘,重视世间的各种事物,轻慢诸比丘,相当于是喝酒以后醉狂的人。这个比喻,藏译本和隋译本也有点不同。

常伺求他短 不自见其过 轻毁有德人 是名众务过

常求他人的短处,不观察自己的过失,轻毁有功德的人,这也是贪著世间琐事的过失。

如是愚痴者 无有善方便 轻慢说法者 是名众务过

这样的愚痴人,不管是自己修行,还是利益他人,没有善巧方便,经常轻慢说法者,是名众务过。别人辅导时,不管讲得好、讲得不好,要知道每个上师和法师、道友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们没有必要对此吹毛求疵,说别人的过失。你来讲的话,不见得讲得很好。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对说法者不是能轻易诽谤的对境,我也是非常注意的。学过这两部经典后,不管别人讲得好,还是讲得不好,都请大家管好分别念,不要轻慢说法者。

如是下劣业 具足诸过失 何有智慧人 爱乐而修习

这样下劣的业,具足各种各样的过失,有智慧的人谁不喜欢修行?应该要修行断除琐事的好事业。

清净殊胜业 具足诸功德 是故有智人 爱乐常修习

如果大家远离琐事,清净的闻思修行。学院从各方面来讲,在末法时代算是行持清净的事业,大家从早到晚都在拼命努力。有些结果很好,有些并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大多数的人都特别努力,一直在闻思修行,这一点很难得。大家一边发心一边看书,一边发心一边念咒语,一边发心一边观想、发清净心,可能没有发心的事情的人很少。这一点,我觉得相比很多地方,大家这样都是很难得的。

我个人也是如此,上午某程度上全是琐事:水的事情、电的事情、路的事情、宾馆的事情、厕所的事情。开会的时候,要么是管委会这边的事情,要么跟很多世间人--这个老板、那个老板谈事情。作为穿着僧衣的人,我还是有不同的感受。但另一方面,器世界、有情世界,我们这个僧团并不是依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发愿力而形成的,是依靠大家的创造和努力才有现在的成果。像上课的地方、辅导的地方、吃饭的地方,我们毕竟是欲界众生,没有这些是不行的。连上课的经堂都没有,是不行的,道友没有住处也不行。刚开始学院很不容易,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大家法本也没有,经堂也没有,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在座的每一个人也不容易,从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对佛法一点感觉都没有,逐渐到现在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定解,这也很不容易。看起来这是琐事,但大家共同努力,到一定的时候,会有成果的。

这样具足功德的殊胜行为,有智慧的人爱乐常修习。有智慧的人,要不断地努力。我希望,这个冬天,还有明年,自己该做的事情要做,修行也不要放弃,要有综合性的考虑。一个学者只是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知识很关心,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关心,这样不好。如果综合性地考虑,在座的人需要不同的方式来生存,大家对此不要生厌烦心,在修行方面也要努力和重视。

若乐下劣业 智者当呵责 如人舍多财 贪求于少分

如果喜欢下劣的事业,智者一定会呵斥的。如人舍多财,贪求于少分。此处的比喻有三种不同的解释方式:此译本说,如果一个人舍了很多财产,贪求于少分,很不合理。意思是,明明可以闻思修行,却要做下劣的事,这样很不好。此偈颂,隋译本翻译为“舍于千钱取一钱。”即舍一千块钱,自己却拿了一块钱。藏译本则翻译为说一千句只记住一句,即我说了一千遍,他只能记住一句。除此以外,今天的内容其余的三个译本都比较相同。

是故明智人 当舍下劣业 应求胜上法 诸佛常称叹

所以明智的人应该舍弃下劣的事业,求上上法,闻思修行、清净戒律、团结和合、利益众生等,这样诸佛会经常赞叹。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彼诸菩萨舍离殊胜精进之业。而乃发起下劣之事。当知是人。甚为少智觉慧微浅。

此时弥勒菩萨白佛言:“稀有世尊,这些菩萨如果舍弃殊胜精进之业,而发下劣的愿、做下劣的事,这些菩萨肯定是智慧浅薄的人,是很奇怪的。”

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