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俱舍 >> 俱舍论讲解 >> 俱舍论讲解076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七十六课

思考题:

1.什么是语有表业?为什么经部宗说身、语有表业都是在心上的?

2.我们经常说“心善地道也善,心恶地道也恶”,有没有不依心而造的善恶业,请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3.有部宗运用哪些教证来证明无表业存在,经部宗对此是如何解释的?

4.什么是七种实生福德和七种非实生福德?

前面讲了,业有无表业和有表业,有表业分身之有表业和语之有表业。昨天听有些金刚道友讲考,基本上了解了,但有些地方,可能当天比较吵,没有讲好。

讲身有表业的时候,大家应该明白,第一个问题,有部宗承认身有表业是透明的一种色法,属于显色和形色当中的形色。既然是形色,会出现两种过失,所谓的形色是有形状的,是身体所接触的对境,闭着眼睛去触摸时,这是长方形,这是椭圆形,有这种感受;眼睛也可以见到,也就是产生了两个处的果。所以颂词中说“成二所取”,给他们发太过的时候说:如果你们如此承认,则有成为二所取的过失。为什么是二所取呢?如果承认有表业为形色,则成为眼根所见的对境和身体接触的对境。

还有一个问题,犊子部认为,一切万法相续不是无常的,相续灭的时候是无常的,但是刹那刹那并不是无常的。这样一来,给他们发太过:既然如此,就永远不灭了。他们说没有永远不灭的过失,因为要观待未来毁坏的因,总有一天会无常的,比如瓶子遇到铁锤时,就出现了未来毁坏的因。对此,我们可以破斥:如果观待未来毁坏的因,火焰将成为瓷瓶未来毁坏的因,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刹那的时候,瓷瓶并不是很鲜艳,第二刹那通过火焰的燃烧令瓷瓶更加鲜艳,可以说,火焰既是第一刹那不鲜艳的毁坏因,又是第二刹那更加鲜艳的因,变成两个因的过失。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这里补充一下,当时可能讲得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对方有这两个过失呢?原因是这样的,如果真的要观待未来毁坏的因,火焰就会变成毁坏的因和瓷瓶更鲜艳的因。另外,如果有表业是形色,微尘也应该有形状,如此则无分微尘不成立。因为他们认为无分微尘是没有形状的,但现在无分微尘也应该有形状,既然有形状也就有方向了,这样一来,对方的无分微尘也不成立了。

以上是有部宗对犊子部发的太过,以及经部宗对有部宗发的太过。那经部宗自己如何承认呢?经部自宗承认身有表业是一种心法,需要依靠身体来完成,比如依靠身体顶礼的动作来完成想顶礼的善业。真正的业应该在心上。所以,经部宗以上把业安立为心上的习气,真正的身体不是业。但是《俱舍论大疏》里面也说:所谓的身体和语言,可以帮助完成这个业。比如身体作顶礼,真正的业是心里的善业,只是通过身体来完成而已,因此,叫做思作业。所谓的思作业,通过身体或者语言,完成心里所想的业。

所以,真正的业在心上面安立,包括《俱舍论注释》也承认经部宗的观点,所谓众生的业不会在外面成熟。《百业经》中也说,所有的善业和恶业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于众生的心相续上。为什么呢?心相续上真正会成熟所有的业,所以业的本质应该在心上安立,这是极为关键的,也是比较重要的。

己二、语之有表业:

所谓语之有表业,即指语言之声音。

通过思心所引发顶礼或杀生等身体的有表色,叫做身有表业。那什么叫做语有表业呢?我在这里念经时,心里面想念经所引发出来念经的声音,叫做语有表业的善业;如果说绮语、恶语,通过狡诈的心所引发出来的这种语言,就成为语有表业。

语之有表业是指文字之自性语言的声音。法相:通过自己发心而引出的任何语言,能使他者了知自己的等起。通过语言可以了知别人的发心或者说内心的状况。所以说,这里的不同点,所谓的身有表业,有部宗认为是形色,经部宗认为是心法;所谓的语有表业,没有分析在里面或者在外面,语言发出来的这种声音就叫做语有表业。那声音是不是业呢?可以说是业,但是真正的业,归根结底,正如前文所说,也是在心上的。比如念经的声音是一种善业,此善业出于他的内心。

所以,身体和语言的不善业,有时候可以开许,为什么呢?因为业的根本来自于心,身体和语言虽然起作用,但是没有直接的作用。有些论典当中也这样讲的,如格鲁派的有些论典中说,不依靠心,身语上也有个别的业,比如明明是好心好意,却损害了上师的身体,因为是严厉的对境而成为恶业,但是直接的行为对上师的身体有利的话也有功德。他们说:在所有的业当中,无论内心如何,依靠严厉对境也会出现极个别的善业和恶业。

一般来讲,心善一切都善,心不善一切都不善,这是有部宗以上都如此承认。也有比较特殊的情况,自认为自己心很善,但是损害了僧众,因为是严厉的对境,到底有利还是无利也不好说,如果真正损害了僧众,很有可能变成恶业,这是一些特殊的业。对于业的具体分析,只有佛陀才能知道。

戊二(无表业)分三:一、教证依据;二、因大种之差别;三、法之差别。

己一、教证依据:

经说三种无垢色,增上未作道等故。

身有表业和语有表业已经分析完了,下面讲无表业。大家都知道,所谓的无表色实际上是一种色法,见不到、摸不着的有些色法,叫做无表色,无表业也是同样。那么,无表业到底如何存在?如果存在,佛经中有没有教证?如果有人这样问,有部宗说佛经中有教证。颂词中说:经说三种、无垢色、增上、未作道。还有“等”字里包含很多的教证。

既然说“彼等有表无表业”,那么无表色存在有何依据呢?

这是有据可依的,如经中宣说了“有见有对色、无见有对色、无见无对色”三种,其中的无见无对色不外乎是指无表色。有部宗认为,佛经本来说三种色,一个是有见有对色,眼睛可以见到,也有阻碍的法,像柱子、瓶子等;还有无见有对色,见是见不到,但是有阻碍,如耳边的声音;第三种是无见无对的法,见也见不到,也无有阻碍,比如戒律就是无见无对的色法。以上是颂词所说的三种,还有第四种,即有见无对的法,可以见到但无有障碍,如镜中影像。颂词所讲三种中的无见无对色法,肯定是无表业。这是一个依据。

还有一个教证,经中所说的“无垢色”,就是指无漏戒律。

第三个教证,经中云:“实生福德恒时增上。”所谓的福德有实生福德和非实生福德两种,如果这里所说的实生福德是指有表色与心,比如供养经堂等,则处于睡眠状态等时根本无有供养,也就不会产生福德,但是因为无表业存在的缘故,即使睡眠时也可以增上福德,因而指的也是无表色。

所说的“自己未作之业道等”也同样是无表色,譬如唆使别人杀生等,当对方断命时,唆使者就造了不善业。因此它除了无表色外均不合理。比如我自己坐在这里念经,叫别人去杀生,我根本没有做不善业,其中如果没有无表业,我派人杀牦牛为什么会有罪业呢?之所以有罪业,就是有一个无表业的缘故,否则不应该有恶业。

颂词当中体现出来的四个教证,他们是这样解释的,还有“等”字包括的见道入定阶段具有八正道,因为正语、正业等均为语言和身体上的行为,如果不具有无表业,正语与正业也就不应理了。另外,佛经中说:比丘在心思散乱的时候也具戒,也证明无表业存在,否则绝对不可能。“戒如过河之桥梁”也意味着无表业不存在的这种说法不合理。“法处所摄色”也说明无有无表色则不应理这一点。

以上是有部宗的观点,他们认为无表色是一种色法的业,真实存在。颂词中只讲到了有部宗的观点,世亲论师的观点不明显。根据《自释》和他自己真正的观点,如前所说,经部的观点虽然承认有表业,但只是一种假立的法,并非实有,只是在色法的不同阶段安立为不同的名词,称为有表业。下面世亲论师站在经部观点,解释了前面佛经里面的内容,不需要像有部宗所解释的那样,按照经部宗的观点来解释是最合理、最恰当的。

阿阇黎世亲论师说:以上所说的这些教证作为无表业存在的依据是不恰当的。为什么呢?

实际上,所谓的“无见无对色”是指以等持力显现的色法,也即通过瑜伽士的禅定修持,在境界中显现的一种法,比如瑜伽士修白骨观时,所显现的白骨一样,其他任何人无法见到和摸到白骨,只是瑜伽士自己的一种幻觉显现;还有通过等持力显现各种各样的清净色法,只是一种显色,并不存在真实的形色。因此,并不存在真正色法的无表业。

第二个教证,他们认为“无垢色”不是无漏戒,实际它的真正含义是以无漏的等持力而显现的色法。比如阿罗汉的身体,小乘认为依靠此身体不会产生烦恼,由此称为无漏的身体、无漏的色法。当然有些声闻认为,阿罗汉的身体既具足有漏法也具足无漏法,从不能对治有漏法的角度来讲,叫做有漏法;从不会生起后刹那烦恼的角度,也可以称为无漏法。有关这方面,第一品也讲过。总的来讲,所谓的无垢色并不是指无垢戒律,也并非是无表色的一种实有色法,实际上,无垢色就是指瑜伽士无漏等持力所显现的一种色法,就像阿罗汉的身体一样,获得阿罗汉以后,在众生面前显现一种无漏的色法,依靠它不会生起有漏烦恼。

“七种实生福”与“七种非实生福”增上,也是指依靠缘殊胜对境的心,来世定生异熟果报的习气存于心相续中,使得相续改变的差别。有部认为增上也是一种无表业,实际并非如此,所谓的七种实生福,指给僧众供养经堂、坐垫、照顾病人等,依靠这些殊胜的对境,来世一定会产生果报,这个习气种子在自相续当中,也就是说,令自相续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改变,这叫做增上,并不是有一个真正实有的无表业存在。比如供养经堂,依靠这个殊胜的对境,在自己的心相续当中留下一个种子,染上一种习气,与原来的心相续完全不同,这样一种变化称为增上,并非真正的一个色法存在。

“自己未作圆满业”意为以前自己曾经差遣他人,对方真实造业,致使积累了定得报应的习气等。我唆使别人杀牦牛,因为这个原因,在我相续中也撒下一个种子或者习气,改变我的心相续,这就是自己的未作圆满业。

“法处所摄色”指的是以等持力而生显现色法。法处所摄色也并不是有真正的无表色存在,而是通过修行等持力所显现的一种色法。

所说的“八正道”,真正的含义是后得时不入邪语而获得趋入正语之因无漏法。获得八正道时,后得也不会说邪语、做邪行,因为他已经获得了一种力量,并不是真正的一种色法存在。

“心思他散时也具戒”是就先依仪轨受戒之心来守戒,心思外散时对治的正念也存在而言的。首先依靠仪轨受比丘戒,当心思散乱的时候,实际真正守护的正念,以比较隐藏的方式存在,并不是完全丧失正念。从这个角度来讲,并不是真正存在一个色法。

“戒如过河之桥梁”也仅指知惭而忆念承诺不造罪业从而不做破戒之事的意思。

所谓的七种实生福,如云:“供养经殿堂,坐垫生活资,护理骤病者,劣境时布施,即七实生福。”什么是七种实生福呢?第一个是供养经堂,第二个是供养殿堂。经堂和殿堂分开来讲,一般经堂是指讲经说法的处所,殿堂则是专门摆放佛像的地方,藏文中称为“喜乐园”。第三个是对十方僧众供养坐垫,讲经说法的时候,供养一点坐垫也有功德。以后我们讲经说法的时候,有些小经堂里面,坐垫稍微厚一点,不用每一个人拿着垫子,你们没办法的话,我想办法也可以。做这些供养时,即使当时没有发心,福德也是自然而然产生。所以,按照有部宗的观点,这是一种无表业;按照经部宗的观点,这个福德在相续中存在。第四个是供养资具,比如牙膏、牙刷或者内裙等。五、六、七是“护理骤病者,劣境时布施”,布施什么呢?布施照顾病人的护理者,布施病人,布施劣境,也就是在出现灾难时对众生做布施。因此,布施方面有三种,供养方面有四种,依靠这些钱财等上供下施会产生很大的福德。

一般来讲,遇到这些对境的时候非常重要,照顾病人、护理的人有很大的功德。有时候照顾病人也是很困难的,吃的也没有,穿的也没有……男众和女众当中,有些人病得确实非常严重,必须要有人照顾,有些人病得不是那么严重,但是稍微有点头痛的时候,就好像倒在地上一样,也有这种情况。希望你们病得不是太严重的时候,尽量坚强起来,不要麻烦特别多的金刚道友,如果病得实在没办法,不要说金刚道友,上师也可以来帮助,这在戒律中也是允许的。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经常到生病比丘的住处打扫不净粪、照顾他们,这在《白莲花论》中也有。

所以,我想照顾病人真的功德非常大。这几天,我对病人、医务室比较关心,因为以后进入正规化的话,就不用说很多了,任何事情开头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确实在这里的有些道友,到其他医院去看病的话,恐怕会花很多钱,五百块钱最多是打个针、输个液,除此以外也没有什么。在这里,特别严重的病可能没有办法,一般的病,我想医务室都能解决。因此,你们以后在这方面发心的话非常感谢。在发心的过程中,应该态度好一点,有些人说:男众那边态度很好。我听了之后心里也有一种温暖,觉得有这样好的印象的话,大家都会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自己辛苦一点也值得。如果你一边发心特别好,一边经常发脾气骂人,可能不一定有很大利益。所以,医德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在发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过有些医生也很可怜的,天天都生病,今天作为医生给你看病,明天她自己病得要命,这种现象也经常有,所以照顾医生也可以说吧……

关于七种非实生福,又如云:“于佛住预去,入途至见闻,听法与持教,欢喜生信心,即七非实福。”颂词中说的是佛陀,这里也可以包括声闻和缘觉,佛陀的住处、佛陀准备去别处的时候,前往的途中,“至”是指到达目的地,这四个时处见闻佛陀,还有听法以及受持教法,对此生起欢喜心和信心,会产生极大的功德。《俱舍论大疏》加了听法、皈依和持教,这样的话,前面的四个见闻加上听法、皈依、持教,对这些生起欢喜心和信心,可以获得七种非实生福。

佛经中讲到的七种实生福德和七种非实生福德,功德非常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见到上师和见到佛陀、听到佛陀的公案,听到佛陀所宣说的道理,生起欢喜心有很大功德。自己听法、受持教法,比如背诵、考试等都是持教法,真的有非常大的功德。

现在一方面大家没有怙主,心里非常悲伤,另一方面,自己还是持之以恒地精进,尤其新的一年当中,最少参加一门考试,尤其是五论班的道友,最少背一部论,有些人三部论都可以背,实在不行的话背一部,我觉得不是很困难的,对自己来讲也有非常大的功德。

前一段时间考试的时候,同样是十几岁,有些人得九十分,有些人得十几分、二十分,实际大家住在这里没有什么差别,都用同样的生活费,应该同样精进。有些人认为:这些背诵都不用,我好好修就行了。真正在修持上获得很大利益倒是可以,但我想:前一段时间,有些人把《入菩萨行论》、《俱舍论》全部背诵了,不背诵的这些人的心里面,你们自己比较比较,看看你不背诵的收获是不是超过了背诵的功德,如果超过的话当然也是可以的。如果没有超过,整天浑浑噩噩过去的话,没有多大意义。

因此,听法的功德相当大,持教的功德也相当大。现在在这里,希望大家不要虚度光阴,应该认认真真地闻思。这次考试可能对很多人会有一点启发,我问了一些道友:你感觉怎么样?也许他们在我面前说好听话,但是的确很多人,不管背诵、讲考还是笔考,都很不错。所以,我想方便的时候,三门笔考九十分以上的道友,也给他们表示一下,其他人虽然考得也非常不错,但是全部给的话有点困难,因为这次参加考试的人比较多。

新的一年当中,大家在闻思修行上应该拿出一种勇气来,《开启修心门扉》中说:如同人们牙齿啃不动的话,用牙龈来啃一啃。听说现在有些人,《四百论》已经背到第十品了,《入菩萨行论》也一直在背……还是很厉害的,整天背书、看书,特别精进。有些人一说看书、背书,心里就有一股气:这个很累,算了……。这样下去有没有意义,大家还是好好看一下。在这里闻思的时间到底有多长,谁也不好说,在有这个时间的时候,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