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13 拯救“压力山大” >> 慧悟人生,荷担科学未来-演讲-山东理工大学 🎬 🎬 返回
字体: A- A A+

慧悟人生 荷担科学未来——山东理工大学演讲

『2012年10月27日』

主持人致辞:

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尊敬的索达吉堪布!下面,请允许我对堪布做个简单介绍。

索达吉堪布是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大法师,对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乃至传统文化,堪布都有深入研究。

除了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佛学大师,堪布还是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的心灵导师。近几年,堪布应邀在国内外多所高校演讲,与知识分子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他的开示充满智慧和幽默,像一股潺潺的清泉,净化了人们的心灵,开启了人们智慧的宝库。

能邀请到这样一位大师,对我们来说是个殊胜的机缘。机会来之不易,希望各位放下烦恼,放松身心,专心聆听。好,下面有请堪布给我们带来“慧悟人生 荷担科学未来”!


感谢主持人的热情推介!也感谢山东理工大学提供今天这个交流的机会!

淄博是齐文化发源地,历史上曾涌现过无数智者和高僧,来到淄博,我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想,置身于这种环境,各位对传统文化应该有着浓厚的兴趣。

接下来,我将和各位分享对人生和科学的一些想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下午。

一、慧悟人生

今天,人类正享受着物质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我们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不再像过去那样吃不饱、穿不暖。然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幸福的人生?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生活已有保障,可是许多人依然不满足,还在追求更奢华的生活——吃得更好、穿得更靓、住得更高档……换言之,人们的六根还在追求更大的刺激——眼追逐更好的美色、耳追逐更好的妙音、鼻追逐更好的香气、舌追逐更好的美味、身追逐更好的乐触、意追逐更多的信息。这一切,使得人们的生活异常忙碌。

我们看“忙”这个字,左边是“忄”,右边是“亡”,合起来意思就是“心亡则忙”。这就是现代人的真实写照。

在忙忙碌碌中,许多人已经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因此,我们不妨放慢奔波的脚步,让浮躁的心静下来,对人生作一番思考。

曾有人问我:“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回答说:“追求幸福。”我觉得这是个普适性的答案,的确,不管对什么人而言,幸福都应该是根本的需求。

可悲的是,虽然人人想拥有幸福,真正幸福的人却寥若晨星。更糟糕的是,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人们的幸福感反而越来越低,内心的空虚、忧伤和焦虑则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大家也要从佛学和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否则,在这个迷乱不堪的时代,不要说拥有幸福,恐怕连面对现实的勇气都不会有。

前几天我在上海交大讲学,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他学佛的因缘:“几年前的一天,当我步出一栋大楼时,见到一位美女从宝马车出来,匆匆走进大楼。几分钟后我回到大楼,刚到楼下就听到一阵惊呼:‘跳楼啦!’紧接着,‘砰’的一声,一个人落到坚硬的水泥地上。我定睛一看:不就是那位女士吗!我的脑海一阵轰鸣:怎么会这样?刚才还好好的,现在已成为血肉一滩!目击这场悲剧后,我不得不开始思考: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不久我遇到了佛法,佛法给了我问题的圆满答案。从那以后我的生活悄然改变,工作之余,我开始抽出时间学习佛法。”

各位或许没有这么血淋淋的经历,不过,死亡照样在我们身边不断发生着,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有意无意忽略了这个事实。因此,大家也应反躬自思: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二、荷担科学未来

(一)、重新审视科学

21世纪是科学昌明的时代,为了让科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我们首先应该对科学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1. 科学的负面效应

不可否认的是,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科学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

拿互联网来说,一方面它非常便利,许多事情上网就能完成;另一方面,它也戕害了不少年轻人。由于思想不成熟,缺乏抵制诱惑的能力,许多未成年人成天泡在网上,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色情网站,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鉴于此,不少有识之士甚至将网络比喻为“电子海洛因”。

通过上网,虽然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可是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也使得人们无法像老一辈人那样,从生活中直接感悟真理。

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作家莫言这样说:“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了出来。我牵着两头牛,一个人在田野里放牧。家太远,有时候中午也不回家吃饭,我就带一点干粮充饥。只有牛跟我在一起,我经常可以从牛的眼睛里看见自己的倒影……直到现在,我写作动用的依然是20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

我很赞同莫言的说法。不一定非要在大城市,不一定接受科班式的教育,不一定天天上网,才能培养出人才。有时候,到广阔的大自然中体验一番,或许更容易发现真理,这种直接源自生活的感悟是科学训练无法替代的。

在这里,我顺便引入一则故事。哈佛大学有一任校长,他向学校请了三个月假,之后告诉家人:“不要问我去了哪里,我会定期给你们报平安。”随后,他独自去往美国南方。

他在农场、餐厅打过短工。打工过程中,有时他背着老板偷懒,有时他和工友说说笑笑,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最有趣的是,他做过一份刷盘子的工作,干了四个小时后,老板对他说:“可怜的老头,你动作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三个月后,他重返哈佛。面对熟悉的环境,他开始以一种谦下平然的心态做事。此时,工作对他来说已经成了全新的享受。

客观地说,知识分子往往有根深蒂固的傲慢习气,遇到不如自己的人,会流露出强烈的优越感。各位可能也是如此。这种心态非常要不得。古人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人一旦有了傲慢,就既看不到别人的功德,也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再也不可能有进步的余地了。因此我建议:如果有机会,你们也像那位校长一样前往他方,过一段平凡甚至卑下的生活。这种经历或许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言归正传,既然科学存在种种不足,我们就要想办法补科学之不足。在前阵子的“世界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上,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从大乘佛教的视角剖析了科学的不足,并指出只有以佛法引导科学,才会给人类带来真正的进步。我很赞同这种观点。

由此我也想到,老师应该发展出开阔的眼界,既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的心灵塑造,方能培养出有用之才,忽略了任何一者,都不能算成功的教育。

总之,我们应当谨记:作为运用科学者,首先必须是个好人,要怀揣一颗善良之心,具备这个前提,自己掌握的科学方能造益自他。

2. 科学不应被迷信

科学的职责在于探索真理,但科学并不等于真理,面对科学家的观点,我们不能轻易交出自己的思考权,否则很可能被误导。

试举一例。现代人深受“进化论”的影响,这就是科学对人类的一大误导。1831年,达尔文进行了一次环球考察,根据沿途的观察,他推测:地球上的生物遵循着一条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规律,最早地球上只有海洋动物,这些动物逐渐进化为爬行动物,之后进化为哺乳动物,最终进化出人类。1859年,他出版了《物种起源》,正式提出了“进化论”。

“进化论”问世后,恩格斯对其大为推崇,将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受恩格斯影响,“进化论”一路东传,从西方到苏联,从苏联又到中国。短短一百多年,“进化论”已牢牢统治了中国人的大脑。

事实上,“进化论”只是达尔文的猜测,从一开始,它就缺乏充分的化石依据。时至今日,以科学的最新成果衡量,进化论更是立不住脚了。

根据“进化论”,人类的祖先是猿猴,猿猴进化为原始人,原始人再进化为现代人,因此现代人比古代的人聪明。但实际上,这种观点很难成立。从心灵到外境,在许多方面,古人都有不输于现代人的出色表现。

以心灵的智慧来说。孔子生活于公元前500年,直到如今,他的学说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释迦牟尼佛活动于2500多年前,佛陀一生的说教被集结为《大藏经》,直至如今,也没有任何智者能指出《大藏经》存在错误。

建筑方面,古人也有远超现代人之作。埃及金字塔建于4000年前,在没有现代工程设计学和大型建筑工具的古代,埃及人就能建造如此宏大的建筑,这不得不令我们惊讶。

西藏的布达拉宫也是个奇迹。这座石木结构宫殿始建于公元7世纪,历经1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傲然屹立于青藏高原。

另外,佛经中记载,早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就有个名叫耆婆的医师做过开颅手术,他打开一个少女的头颅,取出颅内的寄生虫,最终令病人恢复健康。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许多。所以有些人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肯定比老祖宗有智慧。事实上,古人绝非如某些人认为的那么落后。我看过《人类曾经被毁灭》一书,书中记载了大量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古代奇迹。大家也可以看看这类书籍,试着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

由于“文革”的遗毒,中国人染上了蔑视古人的大病,直到今天,许多人还没有痊愈。各位应当反思,要避免这种心态。今后,大家要虚心向古人学习,肩负起振兴传统文化的重任,切莫让传承数千年的文明在我们手中断掉。

(二)、科学工作者应注重内在的成长

我相信,在座各位对专业都应该很重视,知识时代的今天,这当然是理所应当的。不过我要提醒的是,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心灵的成长,倘若缺乏健全的心智,纵然你学富五车、满腹经论,在现实中也难有用武之地。

如果各位有志于提升内在的境界,以下建议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1. 有一个正确的信仰

信仰是内在成长的重要基础,所以各位应该试着去了解宗教,发展出对宗教的兴趣。

当然,信仰是每个人的自由,你们有没有信仰或者信仰哪种宗教,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的选择。

佛教的特点是随顺众生,佛陀在世时,信仰佛者固然多,但不信佛者更多,佛陀并没有试图把所有人都变成佛教徒。在传授佛法时,佛陀也随顺众生。相应众生的根机,佛陀开演了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密乘等无量法门。

顺带说一句,我甚至相信,对于暂时不具佛缘者,只要对他们有利益,佛陀也会鼓励他们信仰其他宗教。

所以,信不信佛教,完全是你们自己的事,对我来说无利无害。不过,站在对各位负责的角度,我要提醒你们:在人心极度迷乱的今天,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信仰,想获得幸福是相当困难的!

法国文豪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信仰,是人们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有一位智者也说过:“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信,很可能变成什么都不怕。无所顾忌的人生往往会偏离正轨。”

听说你们学校有传统文化课程,我非常赞同这种做法。事实上,许多世界名校都有宗教课程。美国的哈佛大学有一所400年历史的神学院,这所学院最初只从事基督教的教学和研究,后来扩大到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该院面向全世界招生,只要达到录取标准,任何人都可以就读。

在国外,许多年轻人都有宗教信仰,无信仰者仅占少数。我在香港时,一个就读于哈佛的香港女生曾说:“在班上,无信仰者只有我,其他人都有信仰。虽然老师和同学不排斥我,可是从表情和语气上,我能感觉到他们对我的不解。”

而在国内,情况则大不相同。如果某学生信佛,其他人都会在背后指指点点,好像信佛跟信鬼一样。

其实信佛没那么可怕。以我本人而言,潜心研究佛法至今已30年,在此过程中,自己越来越觉得佛法是宇宙万法的究竟真理。

我这么说,绝非自赞毁他。佛教有个原则:即便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能以虚伪之辞赞叹,即便对怨敌,也不能无中生有加以诋毁。我很清楚这个原则,如果佛法不能以正理说服我,我绝不会违心地替佛法打广告。

现在人们口口声声谈发展,但很不幸,上至领导层,下至基层工作者,人们关注的往往是物质的发展,精神的提升却有意无意被忽略了。其实,与物质发展相比,精神的提升更为重要。如果人的精神得以提升,纵然物质条件一般,内心也会充满幸福,如果精神没有提升,经济再发展,也不可能幸福。

今天的中国,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自杀率节节攀升。调查结果显示,许多人自杀,并非因为物质匮乏,而是思想出了问题。他们错误地将幸福建立在物质、感情或者其他事物上,忽略了对内心的调伏,遇到挫折往往无法面对现实,结果做出轻生之举。

大家应当审慎思考,尽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否则,将来走上社会后,面对复杂甚至残酷的现实,很难说会不会重蹈某些人的覆辙。

在引导学生树立人生观方面,老师负有重要责任。今天早些时候,我和贵校的老师进行了交流,结果令我倍感欣慰,我发现他们很关心学生,很想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今天,这样的老师还是很难得的。

不过,你们也不能完全依赖老师,大学生活比较自由,不像中小学的时候,老师天天拿着教鞭盯着你。如果没有自觉性,四年一混就过了,不仅专业知识欠缺,人格更欠缺,到社会上根本无法立足。所以大家不能懈怠度日,学好专业之余,也要汲取一些佛法的营养。

我要提醒一点:作为知识分子,在接触佛教过程中,应该着重从智慧趣入。佛教不是迷信,而是智信,如果学佛之人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弄不好信心会沦为迷信。

其实佛教的殊胜性,就在于她是究竟的真理。这不仅为佛教徒认可,甚至为外教徒所认可。在香港讲学期间,有一个信基督的教授曾对我坦言:“我对各宗教都有涉猎。我个人觉得,在所有的宗教中,当属佛教的理论最为严密,我最佩服的就是佛教。”

说一千道一万,人必须有正确的信仰,只有这样,内心才会有归属感,遇到不幸才会有思考的余地。否则,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不仅难以从痛苦中自拔,甚至会做出极不理智的行为。

2. 培养慈悲心

佛教常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不管在任何团体,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慈悲心。缺乏慈悲心的人无视其他生命的感受,甚至对自己的父母、家人都漠不关心,这样的人相当可怕。

科学工作者尤其需要慈悲心,否则,科学不仅不会给人类带来利益,甚至会成为毁坏人类的利刃。

回顾过去,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如此悲剧,我认为原因有二:1. 科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不可能夺去如此多生命;2. 运用科技的人没有慈悲心。

在座各位反躬自思,看自己有没有慈悲心。或许有人认为自己慈悲心不错,其实不然。人的相续非常隐蔽,只有真正遇到境界时,才会暴露你的真实面目。

慈悲心是衡量人的首要标准。如果一个人没有慈悲心,其他方面再优秀,也不值得称道。为了维护一己私利,他们不惮于损害他人。相反,如果有慈悲心,即便不太能干,也是值得信赖的好人。

在大乘佛教中,上师的法相有许多条件,所有条件均可包含于是否具足慈悲心。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老师如果有慈悲心,他肯定会为学生负责,他会很努力地工作;如果老师没有慈悲心,那他只会考虑自己,即使水平再高,对学生也起不到作用。

现在的人找对象只看相貌、财产、地位、文凭,很少有考察人品的。这种择偶标准显然是错误的。有些人虽然外在条件优秀,内心却惨不忍睹,连基本的善心都没有,到了关键时刻,连最亲密的人也会抛弃。如果和这种人成了家,不后悔是不可能的。

从我们自身来讲,如果想获得快乐,也要有慈悲心。斯坦福大学一位博士在《慈悲与科学》一书中说:“虽然美国掌握了全球25%的资源,许多美国人依然孤独、焦虑、抑郁……因此美国人的痛苦不在于物质匮乏,而在于缺乏慈悲和爱。”

此外,熟悉大乘佛教的人知道,大乘的心要是菩提心,而菩提心有三种因——无二慧、大悲心和大慈心,因此,如果我们有了慈悲心,就具足了大乘的根本。

既然慈悲心如此重要,我们就应想方设法推广慈悲的理念,最好是从娃娃开始抓起。孩子的心随大人而转,有些孩子之所以没有信仰,就是因为父母师长没有信仰。所以,如果家庭和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孩子们肯定能生起慈悲心。

在这方面,藏区的学校做得比较不错。我去过不少藏区学校,在我的感觉中,藏族学生慈悲心普遍较重,看见病人、乞丐,他们会为之恻然,看到遭杀的动物,他们会立即设法营救。

而在别的地方,由于教育理念的偏颇,遑论慈悲一切众生了,学生们甚至认为动物生来就该被人类利用——肉可吃、皮可穿……

这种杀气腾腾的观念实在可怕,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也许将来除了人类,地球上再不会有其他生命了。那个时候,甚至可能上演人吃人的惨剧!

不管站在哪个角度,教育的基本方向都应该是培养慈悲心。2009年佛诞日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学习佛陀的大悲精神,他的永恒教言可以帮助我们驾驭许多当今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他说到了问题的关键。慈悲心不是奢侈品,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不是古人需要慈悲,现代人不需要,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人需要慈悲,其他地方的人不需要,人人都需要这种善心。

回顾人类历史,为什么一再上演互相残害的悲剧?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缺乏慈悲心。如果有了慈悲心的滋润,人的内心自然会调柔平和,如此一来,大到国家、民族间的战争,小到家庭、团体内部的争斗,都会从根本上平息。

3. 注重道德修养

道德是个很大的话题,限于时间,在此我只提一点具体要求——心存感恩。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存在这种毛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从来不知感恩他人。这种心态非常不好。

我在向他人提供帮助时,经常会要求受助者说声“谢谢”。如果说得不好,我会要求再次说。我并不需要“谢谢”这两个字,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感恩。

更糟糕的是,不仅没有感恩心,许多年轻人还时常怨天尤人。这种心态的产生,很大程度源自网络。我们知道,网络是个缺乏约束的虚拟世界,在网络上,平时不能说的话可以随便说,不敢做的事可以随便做,在这种环境下,好东西很难学到,学到的往往是毛病。

有时候看起来,在网上泡大的年轻人和以前的人差别太大了。过去,人人有做人的准则,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会轻易违越正轨。现在的人则无所顾忌,什么恶俗之事都做得出,甚至在街上裸奔也不以为耻。

但愿大家不要这样,你们应当保持头脑清晰,要用道德约束自己。否则,如果无视一切准则,认为红灯绿灯都一样,什么都可以乱来,只会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话说回来。之所以要常存感恩心,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生活在他人的恩泽中,只是自己不知而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走得太疲惫,躺在路边睡着了。一条毒蛇从草丛中钻出,昂头吐着毒信子,爬向沉睡中的人。这时另一个人经过这里,他赶走了毒蛇,却没有惊醒沉睡中的人,随后悄悄走开了。

和故事中的熟睡者一样,生活当中,我们也蒙受过许多帮助。可惜我们往往不知感恩。你们想想:为了自己,老师付出了多少,自己感谢过老师吗?也许直到毕业,你们都不会对老师说声“谢谢”。明知于己有恩的老师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

这样的忘恩负义不能再继续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有一个大转变,要时常反思:我拥有的一切源自于谁?今后,我该如何对待为自己付出过的人?

三、结语

心理学家发现,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仅起到30%的作用,情商(心理素质以及人际关系能力)和逆商(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则起到70%的作用。现在大多数人只关心智商,却忽略了更关键的情商和逆商,这是极大的错误。

具体到今天的话题,要荷担科学未来,除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健全的心智,信仰、慈悲心和道德底线都是不可缺少的。希望大家今后于此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