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33 重建“心”家园 >> 佛教如何面对灾难-问答-澳门大学 🎬 返回
字体: A- A A+

澳门大学问答

『2015年6月9日』

主持人:

非常感谢索达吉堪布关于灾难的精彩开示!灾难肇始于人的三毒心,面对灾难,我们首先要具备正知正见,才可能转识成智、遇难成祥、化险为夷。

下面是提问环节。

(一)问:我是澳门大学法学院的老师,有两个问题想请教。

第一个问题是,物理学家已经证明,世界不是由物质组成的,而是由它的振动态组成,它的最小单位里是能量。有个物理学家说,能量就是愿望,跟意念有关,而意念是可以选择的。既然如此,像您刚才讲到,世界上有佛、有上帝、有动物……这些都是能量,当你选择善,选择佛、上帝,下一世可能就是人,或者佛、天人;当你选择贪、嗔、痴,下一世的能量组成可能就成了动物。这种愿望的选择很难察觉,但在我们死亡的时候,它会感召相应的能量,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第二个问题是,我正在学习打坐,但我有个心理障碍:二零零几年,我在德国读书,那时候还不会打坐,就只是静坐。有次静坐的时候,我突然感觉自己没了,接着看见椅子上有个苹果大小、像蓝色水晶的东西,然后一下子人又回来,感觉手也有了、脚也有了。所以我有点担心,如果现在学打坐,万一再变成这样,回不来了怎么办?那是不是就坐化了?可我又没成佛。(笑)这个问题想请教一下,谢谢!

答:这位老师的问题非常好。

首先第一个问题,多年以来,我也研究过一些物理学,包括量子力学等微观世界的科学理论,的确发现在这个领域,笛卡尔也好、布朗也好,他们的学说跟佛教对极微尘的分析非常相似。

这些道理,我在不同文章里剖析过,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分析到物质的最小单位时,物理学家承认它是一种量——能量或磁场,是物质间的吸引力;但按照佛教观点,这种力量可以抉择为心,心的本质也是能量,并且有现相和实相上的差别:现相上的量,可以用分别念进行剖析,实相上的量,则是万法的真实面目,从微观世界继续往下抉择,最后就成了语言无法描述、分别念无法涉及的微妙不可思议境界。这种境界,要通过禅修才能认识。它并不只是一种说法,依靠传承上师的窍诀去真正修持,你能感受得到。

至于你说的,如果一直起善念,就成了上帝、佛陀;起恶念,在贪嗔痴的驱使下,就会感召恶趣——这正是从现相层面来讲的,在没有达到胜义谛或者最微量之前,心的确有这个可能;但从实相层面来讲,真正的心就是佛,是善的。

传统文化中,像诸子百家,对心的本源是善是恶也有各种辩论,但按照佛教观点,心的本初就是如来藏,是清净的法;而贪嗔痴则像空中的云雾,是偶然、可分离的法。你也许会因为贪嗔痴堕入三恶趣,但你的心并不是三恶趣的本体,乃至最后成佛,也没有一个佛的本体可得,如此抵达最究竟处,万法的实相才会呈现。

这些道理,如果深入学习佛教二转中观和三转如来藏的法门,应该可以通达。

关于第二个问题,坐禅过程中,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现象,这些叫“验相”。不过禅修之后“坐化”了,这种情况是没有的。

藏地有这样的谚语:禅修境界中,什么验相都可能发生;就像夏天草地上,什么植物都可能生长。意思是当心处于一种宁静状态时,心上本有的各种习气可能会呈现出来,但你不会因此就成了另外一种样子。包括现在的催眠,也可以让心处于特别清净的状态,此时你的前世,或者过去生活中的某个片段会展现在眼前,自己也好像沉浸其中,但实际上,这种状态并不会持续太久。

所以在禅修过程中,应该做一些心理准备,知道有可能出现各种境界:乃至显现佛菩萨的形象,也不能过于高兴;乃至显现魔鬼的形象,也不能过于恐惧,这些都只是暂时的验相。

其实,验相对于修行,谈不上有害或有利,它只不过是阶段性的现象,我们还是要不断地修,到了一定时候,心的真实境界会越来越高。

总之,任何一个禅修者,修得比较静、比较深入的时候,都可能出现一些境界、验相,但这并不是证悟。对于验相,就像我们常说的,不要特别执著,过度的欢喜和害怕,都没有必要。

(二)问:今天的题目是“佛教如何面对灾难”,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想做的事情很多,遇到做不了的,又会不开心,就像您说的那样,由此成了内心的灾难。那在佛教中,除了念佛,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自己,摆脱不开心的状态?

答:确实,现在的人想做的太多,能做成的却不多,这样下来,可能会特别忙、特别累、特别困惑、特别不开心、特别烦恼……有很多的“特别”。其实这种时候,应该有所取舍,我的看法是,如果能对社会和他人有利,多做一点也可以,如果只是为自己,有一种满足感比较好,否则,事情是做不完的。

尤其这个时代不像从前,信息很多、瞬息万变,做什么都有机会,很多朋友也来找你,“这个项目很好”“这个投资不错”,但如果每个都做,自己的精力顾不过来,身体也撑不住。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用智慧观察,选几件真正有意义的事去完成。

做的过程中,就像俗话说的那样:“说话开头难,做事中间难。”说话的时候,开头是比较难的,好比去演讲,刚开始往往不知道怎么讲;但做事的话,难在坚持下来、善始善终。所以,既然承诺了要做,除非实在做不下去,不得不放下,在此之前,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努力完成。

此时需要让心静下来,其实念佛、念咒,都是很好的方法。我总觉得,这些是对心灵的一种按摩,好比身体特别累的时候,别人帮你敲一敲、按一按,就会轻松很多;同样,心特别累的时候,关掉手机、关上门,打个坐、念念佛,你会觉得世间也没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切都能平息下来。心静了,再去面对这些问题,就有强大的力量,一个人可以做很多事,即便身体会累,心不会。

其实做事情,有没有意乐很重要。没意乐的事,哪怕做一个小时也觉得痛苦;而如果兴致盎然,做九个小时也觉得开心,遇到再大的困难、阻挠,都心甘情愿。

所以,首先要有明智的选择,中间要有坚持的精神,最后要有完成的信念:无论如何,这是应当履行的责任。每件事都像这样依靠智慧来筹划,很有必要。

(三)问:顶礼上师三宝!我有两个问题想问。

第一个问题是,对于“寿命无常”,我很难去观修,因为总觉得离自己的体验比较远,哪怕发生再多灾难,也觉得是别人的事,好像跟自己无关。这可能是我的习气吧,所以想请教如何生起无常观?

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教小朋友的老师,小朋友犯错时,我会批评他,当时是真的有一种嗔心,表情也很愤怒。曾经有师兄建议,让我就把自己观成忿怒金刚去教育小朋友,但我不知道对不对,想问问到底该怎样对治?

答:你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修无常,刚开始可能比较难,但以后就会知道它的重要性。因为在学习佛法中,如果生起了无常观,就会像前辈大德所讲的那样,起初能趋入修行,中间不会间断,最后仍会精进、努力。所以要再三阅读书中的相关内容,懂得无常的意义。

至于第二个问题,老师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可能需要一些“忿怒相”,至少也要装作比较厉害的样子,否则管起来会比较吃力。

但老师对学生不能太高高在上了,如果完全放弃和学生的沟通,不进入他们的世界,那无论是小学老师、中学老师还是大学老师,都不会特别成功,因为你不知道他们的喜好,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一个成功的老师,会了解学生有什么困难、爱好、兴趣、烦恼、追求……这是老师应该做的。

当然,就像前面说的,也不能跟学生太打成一片。有些老师很慈悲,跟学生同吃同住,完全生活在一起,到了一定时候,可能会缺乏老师应有的威严。

我读书时候的有些老师,他的威严形象到现在想起来还会害怕。因为当时特别调皮,老师虽然批评得不多,但会睁着大大的眼睛,从窗户里一直盯着,即便到了晚上,还觉得那双眼睛透过明亮的窗户看着我。所以老师应该有他的威严,包括穿着、语言、行为,都要像一个老师的样子,这样自然而然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庄严的形象。

像你说的这种情况,我想该批评的还是要批评。批评学生的时候,作为凡夫人确实很难假装,有时候会真的生气,“你太不听话了,我说了那么多次,你为什么屡教不改?!”做老师的,难免会生烦恼,有了烦恼,去对治就好。

但也要看情况,温和的语言对大多数学生或许有用,对一些特别顽劣的学生则不一定。就像我们也会说,对低劣的修行人,不要跟他讲佛的功德,应该用棍棒打一顿,修行才能进步。所以遇到坏学生,可能需要一点猛厉手段。只是不能太过分了,不然老师也很容易进监狱。(笑)

(四)问:我是个爱旅行的人,很多年前就去了拉萨。在那里,我比较深入地接触到寺庙,接触到藏传佛教。今天听您的讲座,我有两个问题想拿出来探讨,在此之前先说明一下,我对宗教没有任何冒犯之心,虽然自己不信,但我是把宗教作为一种知识去了解的。

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您刚才提到现世跟来世的概念,说现在很多人的生活可能离不开吃鸡、鸭、鱼肉,由此会带来杀生,问大家有没有考虑过,来世可能会变成那些鸡、鸭、鱼。而我的这个问题,要从很多年前的一部电影讲起。那部电影叫《可可西里》,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讲一群志愿者为了保护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做出了许多奉献。其中有一个镜头,我到现在都难以忘怀:当志愿者抓到一个剥羚羊皮的农民时,问他为什么要帮盗猎者做这些坏事,农民说,家里闹饥荒,连饭都没得吃了,实在没有其他谋生的办法,只能干这个,因为剥一张羚羊皮可以挣五块钱。这引起了我的深刻思考,当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是考虑现世重要,还是考虑来世重要?

第二个问题,源于我在藏地的亲身经历。当年我去了很多寺庙,在布达拉宫,我看到一个虔诚的喇嘛在窗前诵经,遗憾的是布达拉宫不准拍照,我没能拍下这个美好的侧面;去大昭寺的路上,我看到很多磕长头的信众,他们非常虔诚,不远万里、三步一拜地到大昭寺朝圣,这些场景都令我动容。

但同样是在寺庙,我也看到另外一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当时大昭寺正在举办十二岁释迦牟尼佛等身像的贴金仪式,洞窟里站了一排人,准备给香油点灯,外面围着铁网,门口守着一个喇嘛。我也想进去看一看,可是喇嘛拦住我问:“你捐钱了吗?”我说:“要捐多少?”他说:“如果想进去,至少要捐5000。”我放弃了,没有进去。

然后是罗布林卡,在寺庙里,我看到非常精美的藏传佛教壁画,很想拍照,但这时走出来一个喇嘛跟我说:“你要拍照吗?”我说:“可以吗?”他说:“那你先给我20块钱。”

再后来是在哲蚌寺,我看到了精彩的辩经,喇嘛们分成两组,一边辩论一边拍手,那个场面太棒了,我也想拍照,但就在准备按快门的那一刻,同样也是个喇嘛指着我说:“你要拍照吗?拿钱来。”

这是我看到的现象,所以大师,您作为一个仁波切,是藏传佛教中如此德高望重的上师,我真的很想跟您探讨,听听您会怎样解释佛教中的这些现象。谢谢您!

答:你提到的这部纪录片,我也看过,有段时间它很出名。这里面引出的问题,像你说的,当一个人已经遇到生存危机的时候,他要不要杀生?其实不同的人对此可能有不同的选择。过去,在藏地闹饥荒的年代,有些人刚开始坚持不杀生,等到实在没办法了,也会杀生维持生活。包括我的父亲,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后来为了养活全家,让这么多孩子不饿死,也亲自杀过牛,造过一些恶业。而除此之外,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他仍然非常重视信仰,这是我从小到大的印象。

但我也听过另外的故事,比如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就觉得“用其他生命换自己的存活,我不愿意”。当时是自然灾害非常严重的时候,到处闹饥荒,连野菜都很难找,原本附近有羊,有一些小动物,如果把这些打来吃,他是不会饿死的,但他坚决不杀生,宁肯吃野草,后来就离开了人间。

所以在那样的年代,的确不同的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路。而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其实很多时候,不杀生也完全可以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敢劝大家以后绝对不吃肉,但起码在吃肉的时候,应该避免无意义、不必要的残杀。对此我们的确需要思考。

然后第二个问题,你讲的那些也是事实,可能你遇到的多了点,每次去不同寺院,都有要钱的人出现,遇到的好人只有一个,坏人却有三个……开个玩笑。(笑)

不过,以事论事的话,藏传佛教中确实有一部分修行人,他们非常虔诚。我家乡就有个修行人,在拉萨的一个山洞里住了二十多年。前段时间因为老上师圆寂,他回来看望,给我们讲了这些年的生活。虽然我天天给人讲课,但跟他相比就觉得很惭愧。二十多年当中,他一直住在山洞里,好像整个生活除了他的信仰,除了念经、修行,再没有其他。缺少粮食的时候,他会出去化缘,吃的用的都很简单,就这样过下来,听起来非常让人景仰。

其实在这个时代,佛教也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一些佛教徒特别虔诚,极其了不起,但他们内在的修证和外在的行为鲜为人知,也许是想韬光养晦,不愿意在人前炫耀,甚至有人会选择最幽深的寺院、最寂静的洞窟、最偏远的山谷,外人不一定见得到。而人们经常见到的,像你刚才提到的这几个,基本上都在对外开放的寺院里,虽然他们身上穿着僧袍,但心里可能有各种目的。我也看过很多这样的现象,甚至有人穿着这身衣服当乞丐,对此我们也很反感,一方面觉得他们玷污了佛教真正的形象,一方面也替自己担心,走在成都的街上时就想着,这些人会不会把我当乞丐?

昨天来澳门的时候,有个人问:“你是不是去赌场?”我就很害怕,跟身边的人说,住的宾馆一定要离赌场远一点,否则来来去去,看到的人可能会认为我从赌场出来。还有个人说:“你穿着这样的红衣服,是不是在赌场表演?”我跟他开玩笑:“我不在赌场表演,我的演出在其他地方。”

你见到的是一种事实,但我们要知道,它不能代表藏传、汉传或者其他佛教。佛教徒中确实有个别人,利用佛教的形象和品牌做自己的事,谋求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私心,但真正的藏传佛教、真正的佛教修行人,不能用他们来代表。

就像高等学府也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大学生特别了不起,有些则没有好好学习。前段时间的新闻里说,去年有八千多个中国留学生被美国高校退学,原因是什么?因为这些留学生开豪车、花天酒地,每天都在混日子。尤其让美国人看不惯的是,他们作弊,花钱请人代考。这些现象,大家都不愿意看到,但我们也知道,它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国留学生。

每年有两万多赴美留学生,这其中大部分人是好的、单纯的、清净的,只是我们看不到,却看到了很多“复杂”。其实人的群体原本就复杂,不管是出家人、高等学府还是其他人群中都避免不了,现在更是越来越复杂。面对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用单一的眼光来看待。

(五)问:想请您开示一下修行的方法。平常如果有时间,我会修准提法门,如果没时间,就在早上念十遍佛号,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合适?

答:很多人在学习佛法时会有各种顾虑,害怕念错了、修错了或者时间错了,其实不用这样,你什么时候想起来去做,都可以。包括你说的准提法门,非常有加持力,任何时候都可以修。

只不过修行和念诵,最好能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内容,这样不容易忘。因为佛法融入生活很重要,否则等需要的时候临时去找,也有点困难。平时自己的心在这方面经常串习,以后就能运用自如,比如早上起来、坐车、走路,都可以念佛、念咒。这些不像禅修,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当然,禅修到了一定阶段,也可以这样。

(六)问:我想问两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第一个是,我中学读的是天主教学校,但家里又是拜观音的,因为受到中学的洗礼,每当压力大,或者面对一些困难不懂解决的时候,我就会在睡觉前祈祷,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但因为家里供着观音,妈妈也要我拜观音,每次祈祷到一半又会觉得心虚。所以我很困惑,这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该怎么解决?

第二个问题是,我大二的时候曾经和教授聊天,他跟我说,做一个认真的人最美。后来我就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因为未来想做中文老师,对自身的要求就更高。但走到大四时,我突然觉得,做事太过认真的人,可能会慢慢偏向固执,比如你倾尽全力去做,如果达不到想要的目标,就会变得沮丧,比平常心做事来得更沮丧。所以我想知道,在认真和固执之间,该怎样取得平衡?

答:拜观音和祈祷天主,应该是不相违的。我记得藏传佛教有个大德,他去西方的时候就拜过圣母玛利亚,并在拜的过程中获得了她的加持,泪流满面,他觉得圣母就是观音的化身。当然别人不一定这么承认,但他自己的确这么认为。

其实,当一个人融入宗教的最高境界时,观音也好、上帝也好,包括其他各个宗教的教主,他们都属于超越世间、超越凡夫的不同境界,这些境界并不是用世俗语言可以描述的。

所以佛教会说,不能诽谤外道。像密乘十四条根本戒的第六条,就是讲这个。既然不能诽谤,我们就可以修持,把他们当作一种超胜的对境,是不会有危害的。

诸佛菩萨的化现不可思议。就像世界上那么多教主,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度化众生,虽然看起来各种各样,甚至有些显现得并不如法,但从究竟来讲,其实都对众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

这方面我可以现身说法。刚开始学习佛法时,我也比较固执,除了自己的宗派以外不太承认别的。后来在各个国家云游,越来越融入这个世界,我发自内心地觉得,宗教徒应该团结,互相学习。我们可以有共同的语言,求同存异;可以有共同的目标,担负起弘扬善法的责任;当然也可以有各自的修行,像藏传、汉传佛教里,都分了很多教派,其他宗教也是如此。人类应该有各自的兴趣,也有共同的努力,这才是合理的。

第二个问题,做人太认真了,可能会让周围的人感觉死板,自己也特别累,但还是要尽量做一个认真的人。

也许你的认真缺少一点善巧方便。现在这个社会,有时候要懂得变通,否则做起事来,不一定被别人认可,甚至会受到歧视。但出于良知、道德,还是要认真对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具足两个条件:一是智慧,一是善巧方便。有了这两者,你的认真就是值得的。无论如何,我们的行为不应该违背良心和准则。

(七)问:现在有很多“New Age”——新时代的信仰,会把很多宗教的东西混在一起,把修行的过程讲得非常简单。比如“是心是佛”,它解释成“只要你的心想做佛,马上就能成佛”,诸如此类,都是“新宗教”里常常主张的。但实际上,在成佛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事情是修行人需要注意的,知道“是心是佛”只是个开端,下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想请堪布就这个现象为我们开示一下。

答:法师提醒得对。现在很多人不懂佛教,有的认为自己已经成佛了,穿得像佛一样,坐在莲花上;一些千奇百怪的“宗教”也在不断滋生,这些都是非常可笑的事。我也经常跟大家讲,作为佛教徒要懂佛教,否则有人说他是佛,就有愚痴的人信以为真,去护持、供养,实际上连什么是佛都没搞懂。

真正的成佛,是要在三个阿僧祇劫当中修行,断除业障、烦恼障、所知障等种种障碍,证得一地到十地的菩萨果位……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成佛之后,也不会再有世间的任何烦恼。

可是有些人,把自己假装成新的佛,创立新的宗教,实则利用佛教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这时候,如果佛教徒什么都不懂,就没办法去破斥;而如果经过系统学习,有自己的智慧,明白佛到底是什么样、菩萨到底是什么样,你就有资格反驳他们。

澳门怎样,我不是很清楚,但在香港等地,这种情况比较严重。一些连佛教徒都不算的人,会装成高僧大德,包括装成藏传佛教的大成就者,戴着莲花生大士、宗喀巴大师、菩提萨埵的帽子,扮成各种形象,下面就有很多人开始信仰他、拥护他、赞叹他,到最后达成的完全是一种利益关系。

对真正的修行人,我们应当赞叹,他们对众生非常有利益;而对那些人,佛教徒有资格、有责任去斥责,把他们排除在佛教团体之外。就像一个连中学都教不好的人,想装作博导骗人,很多大学生也有资格、有责任揭穿他。

否则现在的乱象太多了。有些是在小的方面骗,像刚才那位女士讲的一样,穿着出家人的衣服,收你20块钱、5000块钱;有些是在大的方面骗,像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有人从书里断章取义地抄点内容编在一起,就成了“我的宗教”“我的伏藏品”。藏传佛教是有伏藏品,但哪有那么容易得到,这非常可笑!还有人把自己乱写的东西当成佛经、金刚歌……有各种现象。这时候,佛教徒如果有智慧,就有批判的权利和能力;如果自己都迷迷糊糊地被蒙骗,这个世界就完了。

(八)问:大师您好!刚才的演讲当中提到,您特别笃信前世和今生,我就想问一个跟感情有关的问题:感情世界中,一对恋人喜结连理,步入婚姻;大龄剩男剩女寻寻觅觅,遍寻不着心中那个对的人;曾经相爱的夫妻,最后分道扬镳……今生的这些因缘,跟前世有关吗?如果有的话,我们应该如何修行,才能得到、保有心中所期待的真爱?

答:嘿嘿。(笑)

按照佛经论典的说法,即生的家庭关系,的确跟前世有关。很可能前世相互怨恨的仇人,今生成了恋人;或者前世曾经发愿一起做善事,今生再次聚到一起;或者因为前世的个别因缘,相聚之后又不得不分开……有各种情况。

世间的因缘非常复杂。佛经当中有一个比喻:业力如网。就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人们在业力这张网中,因为种种的因缘相聚,也因为种种的因缘分开。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前世今生的一些道理,我也只能用理论来推敲。至于你所问的,今后有没有共同享乐的机会,这很难说,因为人生中发生的具体事情,有它具体的因缘,一般来讲,完全如愿很困难,但有时候因缘具足,今生和前世的习气也有重合的时候。

(九)问:感恩堪布的演讲,我是大学老师,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我的学生们问的:大学生学习任务繁忙,又有对前途的忧虑,还要面临很多诱惑,在这种状况下,内心很难平静。您刚才也讲到,灾难是因为贪欲膨胀,不知道抉择善恶而引生,大环境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所以想请问,如果大学生有兴趣修持佛法,了解善恶取舍,他在学业繁重的情况下,应该从哪里入手?

第二个问题是,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对无常的感受可能比年轻人更强烈,因为身体出现了各种不适,身边也有很多人生病、去世。如果我想修持佛法,了解生命的真相,将来好有能力面对无常,可以跟您学习吗?还是说先读哪本书?

答:我觉得作为老师,为学生的前途考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们刚刚踏上人生之路,对很多事情都比较迷茫。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在《活着》这本书里,讲过他对人生的规划:20岁之前以学习为主;20岁到60岁之间的四十年里,要为社会造福,做一些贡献;60岁到80岁——他把人生规划到80岁——要开始对来世做准备,他认为人不能一直忙着,最后的二十年应该修行了。

但如果是我来规划,不会到了60岁才安排修行,因为人老了,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修上,学起来都有一定的困难。我的建议是从小就学一点,如果学生感兴趣,读中学、大学的时候,老师也可以传授一点宗教方面的知识和道理。

在美国,相对科学知识而言,很多学校更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些在学生的人生中更加重要。他们将来要面对的,并非只有知识、技术层面,还有感情的无常、家庭的责任、种种痛苦遭遇……如果对此茫然无措,从学校出来后,很可能会有一种恐惧感,害怕面对生活,甚至得抑郁症。其实这种时候,老师应该提供帮助,不需要他们放下功课专门学佛,但宗教的有些思想,平时稍微提醒一下,对他们的人生或许有很大利益。

当然,没有信仰的人不学也可以,但如果从老师这里接触过宗教,以后真正遇到问题时,他们会表现得更加坚强。我遇到过这样的大学老师,他培养出来的很多学生,到了社会上,即使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也能好好生存,内心非常强大。因为大学四年,老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内心的成长产生了极大作用。

但有些老师的心思并不在学生身上,而是放在赚钱上、感情上、自己的各种痛苦上,甚至天天拿学生发泄情绪,结果学生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这些。

其实学生会从老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等学生当了老师,又会把这些“传承”给他的学生。所以真正成功的老师,除了教授知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这是现在的课程中比较缺少的。

不知道澳门这边的教学体系怎样,在很多学校,多年的教学体系里,都只重视传授技术,人文方面的培养太少了,这一点很需要补足。如果学生有兴趣,应该讲讲这方面的道理,这对他们可能是最有用的。

真正要学的话,我看过哈佛大学的课程安排,一个学期要看将近四五十本书,但那里的学生都很努力,也学得很开心,可能是老师的心理引导上有差别,不像我们这边,课程没有那么多,学起来还觉得很累、很痛苦。

至于第二个问题,其实作为老师,能学佛是很好的,尤其要系统地学习,因为佛教的道理非常深奥,只是看一两本书,想通达并不容易。

我在广州、珠海有一些学佛团体,在澳门只有网络共修,你可以去参加。书籍方面,我推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网上可以买到,里面从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皈依、发菩提心、忏悔、积累资粮到最后往生,所有修行的道都圆满阐述了,如果反反复复看,相信你会变成一个强大的修行人。

(十)问:大师您好!我的问题可能比较天真。现在很多人学佛,会选择静坐或者去寺庙修行,那是否只有通过这种形式才能趣入佛门?假如不去寺庙,只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处处留一分善心,是否也是入佛门呢?也就是说,在入世的生活中,能否也有修习佛法的态度?

答:刚进入佛教的人,有两种层次。一种会做些比较简单的形式,比如去寺院拜佛,烧烧香、磕磕头、做点供养,这样也可以;深一点的会去打坐,或者皈依、办个证。澳门不知道有没有办皈依证的,我看这里有很多寺庙,但好像规模不是很大。

这些形式也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应该是好好学习佛教的慈悲与智慧之道,这是比较难的。最好能看一些书,网上也有很多精通佛教的法师在讲法,你可以去学。学习佛教的道理,才是真正进入佛门;仅仅办个皈依证、静坐,只能算形式上的佛教徒。真正的佛教徒会知道,佛是什么、法是什么、僧是什么,什么叫解脱,什么叫因果不虚,什么叫轮回痛苦,不仅是口头上会讲、理论上明白,而是首先通过听闻来了解,然后通过辩论、提问等再三思维,接下来实际去修持,这就是佛教中讲的“闻思修”,用这种方式,即便你要上班、学习,也可以在额外的时间里学佛。

总之,真正的进入佛门,是对佛教见解有所了解,并能在行为上得以体现。除此之外,办多少次皈依、去多少次寺院,也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因为内心还没有生起真实的信心。

(十一)问:谢谢您今天的分享,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前面好几位提问者都谈到怎么看待无常,我也想问这个问题,包括佛教怎样看待中国人沿袭千年的孝道,比如作为年轻人,得知父母病重,该怎么去接纳、面对这种大的无常,它可能不算什么灾难,但对一个家庭来讲,也相当于是灾难了。

同样的道理,假如我将来有孩子,又该怎样做一个懂得“旁观”的父母,不对他过于干预。就像最近有个新闻,讲内地这两天高考,有个母亲和儿子发生争吵,结果儿子放弃了考试,这位母亲拿着儿子的准考证,始终等不到儿子进场,只能在考场外特别悲惨地哭泣。

当然,用佛家的智慧来说,我们应该觉察自己的贪嗔痴,应该破除这种执著,但在华人群体里,家庭已经是一种如此被看重的关系,所以希望您多分享一点,关于佛家如何看待中国人的家庭关系,包括孝道以及我们的各种情非得已。谢谢您!

答:你说得很对,有时候家里发生的事情,对家庭来讲的确是大的灾难,虽然它不是全球新闻,没有头条报道,但对个人来讲特别严重。而且灾难往往不止一个,像人们常说的“祸不单行”,可能母亲生病之后,父亲也病了,孩子也病了,这个人就束手无策,非常可怜。

所以我认为,首先应该时时有一种警觉:“家里发生无常的时候,我该怎么办?”这种时候,心不能太脆弱了,否则会很难面对。

前段时间有个人告诉我,她妈妈病了,与此同时,丈夫在外面出车祸,孩子又在学校里出事,三天之内,接连三个变故发生在她一个人身上。遇到这种情况,人如果不坚强,的确很难扛过去。

我比较关心新闻。有时候在外面讲学,行程特别忙,但即便演讲的话题不看,我也要看新闻,感觉对自己观无常很有帮助。这几天我也看过类似的新闻,讲一个考生得了自闭症,早上不肯起床,不肯去学校,让母亲特别着急。高考期间,很多家庭都格外烦躁,格外操心,但也没办法,有时候父母越想疼爱孩子,孩子越不配合,可能这些孩子长大之后,跟他们自己的孩子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第一,不能太执著了,对任何事情太执著,都反而会搞砸。第二,无常随时可能发生在家庭和个人身上,要保持警觉,“明天我可能会离开人间”“明天家里可能会有大难”,要有这样的无常观,一旦灾难真的出现,对我们会有帮助。第三,我看过汉地的一些传统,包括对家人的孝顺、礼仪等,这些不要轻易舍弃,否则,你对父母、老人、长辈失去恭敬和理解,有朝一日,你的孩子也会这样对你。

这是我的想法,一方面要有无常观,一方面不要舍弃孝道等传统文化。最近有一些这方面的政策,可能传统文化、佛教文化的复兴有了一些机遇。

(十二)问:堪布您好!今天非常高兴,看到很多人都想去了解、学习佛法,但就像您说的,学佛并不容易,里面的道理很深,不可能单看一两本书,就能解决所有疑惑,所以一定要有善知识的引导。希望堪布能教一下,怎样选择佛法老师,让我们可以按照他的方法学佛,从而得到切实的利益?

答:无论你在大学,还是其他知识分子的群体中,也无论你想学习佛法、其他宗教还是世间的任何知识,我的建议都是:一定要寻找真理。人生有很多真理,大学课本里的也许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真理需要通过不同的因缘来挖掘。而在世间那么多的知识里,有些对今生来世都有帮助,希望你能用智慧去抉择。

至于佛法老师,佛教对此有很多资格上的要求,比如具有清净戒律、智慧、悲心、人格,还要精通世间知识等,所以寻找佛法老师的时候,不能盲目,“这个老师长得好看,我要依止他”“这个老师非常有钱,我要依止他”“这个老师一见面就有说不清楚的感觉,跟我特别相应,我要依止他”……现在的人有各种依止佛法老师的“标准”,但这些并不完全合理,你要从多方面来了解,通过智慧来观察。

在没有找到老师之前,可以看看佛教的书籍。藏传佛教中有很多,像《大圆满前行》《入菩萨行论》;汉传佛教里有《六祖坛经》《金刚经》。如果你没有很多时间,也可以看《心经》,只有两百多个字,不到一分钟就念完了,每天念一念,对净化内心很有帮助。

最后希望在座的大学生、老师,一定要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灵上的,要依靠出世间的智慧,经常启发自己,就像对心灵进行洗涤和沐浴,这非常有意义。身心清净了,你想服务社会、帮助身边的人,包括关爱家人,都更容易,甚至当一些重大的灾难降临时,你也能勇敢地直面。

我看到有些人非常强大,什么样的压力都扛得住,这一点我很想学习。坚强的人,身体再累也要对别人有所饶益,哪怕只有一字一句的帮助,也乐此不疲。

总之,有生之年,不管你遇到怎样的障碍、违缘,都不要低头,要坚持下去。可能会有一些阴影,但它不是永恒的,明天总会到来,要为了灿烂的明天而努力,这样的话,你会有光明的前途。

主持人:

感谢堪布幽默、智慧的解答!接下来还有一个简单的赠送纪念品仪式,有请澳门大学何鸿燊东亚书院姚院长,和堪布互赠纪念品。

时间飞逝,本次讲座即将结束,想必大家也都获益匪浅,让我们再次感谢索达吉堪布所作的精彩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