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33 重建“心”家园 >> 佛教如何面对灾难-演讲-澳门大学 🎬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佛教如何面对灾难

——澳门大学演讲

『2015年6月9日』

主持人:

各位尊敬的教授、来宾吉祥!欢迎大家前来参加由澳门大学学生会佛教学会与何鸿燊东亚书院合办的本次讲座。

学生会佛教学会是由澳大各级学生组成的学术团体,希望通过定期举办多样化的佛教相关活动,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接触、认识、理解佛教的平台。

何鸿燊东亚书院则建立于2010年,其前身东亚书院是澳大最早的两座书院之一。

接下来简要介绍讲座的主题:

从近日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时常能看到灾难的发生,譬如四月份尼泊尔的7.9级强震,六月份的长江船难……这些以往偶尔见诸报端的灾难,如今频频发生在身边,我们不得不预先思考,灾难当前,该如何应对?

进入夏天,天气变得异常闷热,能有幸听闻索达吉堪布开示“佛教如何面对灾难”,无疑将为燥热难耐的我们带来一剂清凉灵药。

首先有请澳门大学哲学与宗教研究课程助理教授,为大家介绍一下堪布——

郑教授致辞:

大家下午好!

喇荣五明佛学院自创立以来,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在佛教弘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让正信的佛教得以在内地传扬。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请到其中一位对佛教的哲理和修行非常有心得的老师——索达吉堪布,来为各位开示。

相信大家对堪布的背景都很清楚。其实他的影响不纯粹是在教理方面,在弘法上也更贴近时代,是用现代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生命实相。

他还是唯一曾在哈佛、耶鲁、斯坦福、哥廷根、清华、北大等高校留下大量讲座、开示的佛教学者,由此启发了很多年轻学子对佛教的兴趣。

出家三十年来,他身体力行,引导大众实践佛法,并维护着佛教的本来传统。他花费了很多时间翻译汉藏佛典,同时也关心社会上的慈善事业。

他认为时代在变迁,但佛教的宗旨始终没变。我们可以从佛教的观点和哲理中,找到解决种种现代问题的答案。这是他在讲座、开示中时常提到的。

他还出版了很多书,比如《苦才是人生》《残酷才是青春》《有求》等。在这些书里,堪布经常提醒人们,不管眼下的生活是富裕还是清贫,苦恼其实一直相随,我们不要把这些看成痛苦,而应该转化成认识世界实相的动力。

主持人:

谢谢郑教授。下面有请索达吉堪布进场,讲座“佛教如何面对灾难”正式开始!

感谢郑教授的介绍,也特别感谢澳门大学的邀请。这是我第一次来澳大,看到学校的建筑、风格,感觉确实像个花园,对我这个藏地普通出家人来讲,你们有如此舒适、安逸的环境,很值得随喜。

“我不是来赌博的”

昨天过海关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你来赌博还是旅游?”我说“都不是”。听说澳门有赌场,有“威尼斯人”“金光大道”等很多出名景点,但我不是来赌博的,也不是来观光旅游的,而是真心想跟这里的老师同学交流探讨、相互学习。

于我本人而言,不管去哪里,遇到什么人,接触什么样的思想——宗教、非宗教……都是一种学习、成长的机缘。因此我愿意前往不同的地方,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包括一些小学,只要他们需要,我也去。

前段时间,我刚去过几所学校,其中就有两所小学、一所中学,也有北京的高校。不管怎样,我想听到不同的声音,也想把自己认为有必要让大家知道的人生哲理,通过语言奉献出来。

灾难并不突然,你只是缺乏警觉

这次来到澳大,跟大家交流、探讨的话题是“佛教如何面对灾难”。

这个话题,我想大家都比较关心。虽然我们平安活到了今天,但未来还会有很多灾难,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死。当灾难发生时,该以什么方式应对?这一点,其实生而为人,都应该了解。

地球上生存着七十多亿人口,有些人遇到的灾难是轰动性、爆发性的,全世界都为之关注;有些虽然没有见诸媒体,不为大众所知,但对个人来讲关系重大,可能从此就离开了人间。

当你快乐地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又怎么能想到,某天会有一场天大的灾难,毫无预兆地降临在自己头顶?但这正是人类的一种愚痴。在人们想象中,灾难总是来得突然,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其实很自然。

2015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原本是孩子们非常欢喜的节日,但在那一天,重庆船难让442人葬身长江,只有12人幸存。这场事故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因为四百多条生命的消失,仅仅只在一瞬间,其中有八十来岁的老人,也有七八岁的孩童。

这是天灾,此外还有人祸。像2001年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整座大楼倒塌只用了几秒钟时间,四千多个生命就此离开人间(也有统计说是三千多)。

我看过一个幸存者的讲述,当时他所在的楼层有三百多人被困,全靠他的同伴和另外两人一起,用血肉之躯奋力撞开变形的金属门,才带着大家在坍塌前三分钟跑出大楼,成为最后获救的一批。再晚三分钟,这三百多人都不可能逃脱。

死亡就是这么来势汹汹,往往几秒钟、几分钟、几个小时,就已经夺去无数生命。

包括马航的失踪、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日本海啸、东南亚海啸……当这些灾难发生时,人们一方面会恐惧,“哇,今天死了那么多人!”一方面也庆幸自己不在其中。但如果你去观察,会发现生活原本就充满无常,在平时的每一天,遭受灾祸的人其实更多。

相比一场四百人丧生的灾难,因疾病、自杀、车祸等丧生的人数量更大。2013年有个统计数据说,地球上平均每天死亡约十七万人,仅中国就有两万多人。

从新闻里看到四百多人同时死去,大家会感到震惊,但实际上,每天都有两万多个生命离世,有的在医院、有的在家里、有的在路上……我们无从得知,也毫无察觉,更不会由此想到自己的死亡。

而这些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有人认为死不吉祥,干脆不去想,但不想也没用,因为迟早,它都会落在我们的头上。

这个时代,为什么灾难频发?

在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里,总能听到死亡的消息,其中一些属于自然规律,时候到了,谁都会死。今天地球上的所有人,再过一百年,还有多少能活着?大家推理一下就知道,我们的生命并不长久。

而另一些,则有它特殊的原因。为什么近十几年,天灾人祸那么多?当然,有些属于人为破坏,是坏人、恐怖分子造成的;但还有一部分,可能要归咎于人类自身,因为我们贪婪、嗔恨、愚痴,做了很多不合天理的事。

曾经有个思想叫“人定胜天”,它来自宋朝文人的诗句“人定兮胜天”。这位文人认为,人心如果安定,就能幸运地存活于自然中。后来的人们却理解成:依靠人类的智慧、勇敢和奋斗,一定能战胜自然。于是拼命开发宝藏、攫取资源,尤其当人心的贪婪日益膨胀时,更是不择手段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这个时代的人们崇尚科学。在某种意义上,我也赞叹科学带来的诸多便利,这一点不可否认。如果能让人类获得快乐、幸福,让大自然得到保护,这可以说是真科学、有用的科学;但如果毁坏了道德人心、自然环境,还能否称为“科学”,则很值得观察。

与此同时,不管是道教、儒教、基督教、佛教……不同的宗教里,其实都有维护物质世界的种种方法,也有维护心灵世界的种种道德。

可是进入新时代,很多人一味地赞叹科学,抛弃古老的传统文化。在对科技的追逐中,那些极具价值的道德观念等被抛诸脑后,甚至踩在脚下,这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后果,相信大家都明白。造成这些后果的主要根源,就是贪婪和欲望,在膨胀的欲望下,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利是动乱祸害的根源,人人言利,天下危矣。如果人们一味地谈钱、谈利、谈经济,这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世界将变得危险,成为斗争的世界、报怨的世界、恐惧的世界,充满烦恼和痛苦。

反观我们周围,反观自己的心,今天的各类群体中,大家都在谈论什么?可能更多的还是金钱、利益、地位、感情。

当然,人活在世上离不开这些。包括我作为出家人,对世间生活的基本需求、价值观等,也从来没有否认过。有人认为佛教看破一切,什么都不需要——这种思想的确存在于佛教的某些戒条中,但它需要比较高的修证境界,并非针对初学者或普通人。

但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贪婪和欲望达到一定程度,人们会无恶不作,由此将导致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世间灾难频发。

人心有多少险恶,世间就有多少灾难

很多人不知道,天灾人祸的发生其实有一种因缘。在佛教的《楼炭经》中说:“行十恶事故,天雨不时节。”意思就是,如果过分行持十不善业,这世界不会风调雨顺,人们也不会平安快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灾难。

没有信仰和道德观念的人,对此不一定认同,但如果你对天人合一的道理有所了解,用自己的智慧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它是无法反驳的事实。

因此,为了自己的家园也好,为了整个地球也好,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思考,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如果过于贪求那些不需要的东西,不考虑子孙后代,不考虑其他人,更不用说世界上的所有生灵,我们可能会做出许许多多恶行。

比如战争,每一次的死亡数字都触目惊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了七千多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了两千多万人,当然具体数字也有不同说法。相比之下,东南亚海啸的死亡人数是五十万,日本海啸是两万,汶川地震则是七万左右,远远不及。

在此之前,还有很多的战争,比如蒙古西征,历史上记载死了三千万到六千万人;太平天国时期死的人也特别多;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死了两千多万人,整个日本侵华的历史,后人回忆起来,都觉得非常可怕。

还有更可怕的战争被我们忽略了——人类对动物的征伐,日日夜夜都在进行。动物惨败,人类胜利,在这个过程中,每天有无数众生被杀害。屠宰场里,牛、羊、猪、鸡、鸭、鱼……各种肉堆积成山。它们被装进火车、卡车,源源不断地送往世界各地,肉挂在架子上,像森林;血流淌在地上,像洪水。

我去过一些屠宰场、卖场,亲眼见过这种景象。其实动物都有灵性,它们爱自己的生命,有苦乐的感受。可人类习惯性地、理所当然地觉得它们该杀、该吃。民间也有这种说法:“杀杀吃吃,不杀不吃。”尤其在沿海地区,对不杀动物更是难以接受,“不杀,我吃什么呢?”风俗习惯如此,我也理解,因为从来到人间开始,很多人的生长环境就是这样。但这种行为是否合理,很有必要问问别人,问问自己。

如何断定,不会“果报还自受”?

遵照生命平等的价值观,难道我们来到地球,因为拥有武器、会说话、各方面能力强大,就可以掠夺其他生命的生存空间吗?这样做到底应不应该、值不值得?

甚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海洋、陆地到天空,很多没有实用价值的物种也被一一灭绝。而到了这种时候,人类仍然缺少真正的反思。

印度文学家、诗人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曾在一篇诗歌中写道:“当人是兽时,他比兽还坏。”

我们是人,我们都认为那些动物是畜生、禽兽,它们又坏又愚笨。但它们只是在享受自己的生活,除了豹子、老虎等肉食动物外,大部分动物都不会大肆残害其他生命。而我们呢?表面看比动物高级很多,是万物灵长,在地球上最有智慧、最有发言权,可很多人的行为,如果客观公正地衡量,可以说在短短一生中,已经夺走了身边无数生命的生存权、生活权、资源享用权。在夺走生命的同时,也把它们的生存环境毁坏殆尽。而正是这种行为,导致世间出现地震、海啸、瘟疫、疾病……

也许有人觉得不是这样,“动物就该被杀,人类就该生存,这是上帝、老天、祖先赐予我们的”,但在几十年的人生中,假如有那么一刻,你能站在动物的角度想一想“我成了它会怎样?”恐怕心中就有不同的答案。

我们会不会变成动物?如果懂得生命的奥秘,你会知道今生的很多习气,有一些来自人类,有一些就来自动物。这些习气流转于一期期的生命载体,最终让我们呈现为人的样子。但在下一世,你有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绝对不再变成其他众生,不会变成你眼前的这头猪、这只羊、这条鱼、这只小虾?你有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死后就像唯物论说的那样,身体灭了,心也灭了?我想你可能很难下定论。

而我的心中是有答案的,因为几十年来,确实在这些方面以极其严谨的逻辑推敲过,也了解过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我可以肯定地说:不承认前生后世,是一种无知。也许有人不爱听这样的话,但不管大家怎么想,我还是这个结论,如果你觉得不服,完全可以跟我面对面、直言不讳地辩论,谁能驳倒我,我一定接受,而在此之前,我也不得不坚持这个观点。但话说回来,假如前生后世真的存在,而你仍然不承认,这会不会成为人生的巨大损失?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今天世界的各种灾难,也许跟人类集体的贪欲、恶行有密切关系;今生自己的身体疾病、家庭变故等灾难,也许跟前世或者今生早期的行为有密切关系。信与不信,选择权在你。

面对灾难,你需要“求生秘技”

那在灾难、痛苦面前,佛教如何应对?我也给大家讲一点常用的办法:

(一)南传佛教:念“南无佛”

南传佛教中是念“南无佛”,称念释迦牟尼等佛陀的名号。有关经典里讲,如果以至诚心念诵佛号,灾难会化为乌有。因为佛陀的加持力非常大,不可思议。

对此,佛教徒自然相信,而在非佛教徒中,有些人即便平时不信,关键时刻也会祈祷。我认识一个无神论者,他说:“我从来不信这些,但有一次遭受车祸,实在没辙了,只能不停地祈祷佛。”确实,再坚强的人,遇到紧要、痛苦的关头也会仰望天空,看看有没有佛祖或者其他什么保佑。

包括前段时间高考,很多平时不信宗教的人,为了孩子能考好,跑去寺庙拼命烧香。我跟他们开玩笑:“你们平时反对佛教,怎么现在临时抱佛脚,跑去庙里烧香了?”他们说:“可能会有用吧,没别的办法了。”(笑)

这样也可以,哪怕用一种半信半疑的心做善法,也比不做或者造恶业好。

(二)汉传佛教: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汉传佛教中,遇到灾难通常念“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这非常灵验。

印光大师曾说,无论遇到地水火风的自然灾害、自身四大不调的疾病,或者家庭暴力等痛苦,如果一心祈祷观世音菩萨,就能感应道交,有各种奇妙的力量帮你从中解脱。

包括东南沿海信奉的妈祖,也有说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有求必应。我看过相关历史,她是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人物,逐渐演变成了民间信仰,庙宇遍布全球。她有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精神,当人们真诚祈祷她,海上的种种灾难、困苦都会平息。

重庆沉船事故中就有一个幸存者,之前经历了汶川地震,没有死,这次遇上船难,也没有死,在江上漂流七个多小时后获救。网上有人说他很倒霉,每次灾难都撞上,也有人说他很幸运,每次都大难不死,还有人说他之所以走运,是因为祈祷了观世音菩萨。事实如何我也不清楚,但不管怎样,人在危难关头的确要多祈祷。

1990年,广州白云机场的空难事件中,一架被劫持的飞机与另两架飞机相撞,死了一百多人。其中有三个幸存者曾在出事前去普陀山祈福,劫机发生时,他们也心无旁骛地至诚祈祷观世音菩萨,以这些因缘,最后的确幸免于难,随身携带的佛法书籍也完好无损。这个真实事件被新闻媒体报道后,曾经轰动一时。

还有很多事例,都让人不得不相信,当危机到来时,诸佛菩萨的加持确实非常灵验。

(三)藏传佛教:念“喇嘛钦”

而藏传佛教会祈祷莲花生大士、宗喀巴大师等传承上师。

我自己从小有这种习惯,皈依、祈祷佛法僧三宝,经常念“喇嘛钦”——这是请上师三宝护念的意思,就像念“南无佛”一样。

祈祷已经融入藏族人的生活,一旦遇到危险,比如开车、走路稍微出一点意外,大家都会大喊“喇嘛钦”,有这样的传统。

没有信仰的人,不一定懂得其中的道理,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但实际上,它背后有甚深的意义。

总之,人生万一遇到灾难,祈祷诸佛菩萨格外重要。如果不信佛,你也可以祈祷上帝等其他怙主,只要自己有信心,都可以,我相信他们都有无形的加持和力量。

这世上的很多宗教,是从古老年代延续至今的。包括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它们植根于人类的血液、骨髓、脑海中,一代代传承下来。这些价值观对我们的生存肯定有利益。先人们并不愚笨,如果经过一段时期,发现某个宗教让身心感觉不妙、对健康没有帮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早已将它淘汰。

事实上,宗教的无形力量超出我们的想象,它不仅仅作用于肉体,更是一种精神的药,有些在生病时能用上,有些在危难时能用上。

(四)藏传佛教:刹那往生法

藏传佛教有一个“刹那往生法”,遇到突发、可怕的事件,连念经都来不及的时候,马上观想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或其他佛在你的头顶上方,“我要把心融入他”,一刹那的忆念就能帮你解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去拉萨的路上出过一次车祸,乘坐的车翻进了雅鲁藏布江,车子坏了,所幸人都活着。

记得翻下去的时候,车里人全在祈祷自己有信心的本尊,有的喊着“喇嘛钦”,也有人只是“哇”地叫一声……有个老喇嘛是祈祷得最好的,一直没有间断。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好像祈祷过,但在撞击的瞬间就晕过去了,醒来时江水正迅速灌进车里,我们就想办法逃了出去,没有人伤亡。

翻车是因为爆胎导致的突然失控,当时眼前的最后画面是前方一棵树,心里想着:如果撞到这棵树,就完蛋了。那一瞬间脑海中闪过“喇嘛钦”的念头,刚想用手抱头时,车就翻了出去。

遇到这种情况,可能谁都会害怕,但如果平时经常念佛,乃至做噩梦也有祈祷的习惯,危急关头就能发挥作用。按照佛经论典的教证,在祈祷状态下死去是不会堕落的,也很可能不会死,因为有护法神的加持,就像《灌顶经》中所说,每个皈依三宝的人都有36位护法神恒时护佑。懂得这些道理,对自己来说很重要。

客观的心态,才能接受真理

作为一个人,能否只承认科学和物质层面,不承认宗教和精神层面?

当然,承认什么是你的自由,这个世界是包容的。但我看到一些没有信仰的人,特别排斥、忌恨有信仰的人,这种思想其实很愚痴。不管自己的信仰如何,对别人最好都有接纳的能力,比如我信仰佛教,但对其他宗教徒或没有信仰的人也同等尊重,因为任何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就现阶段来讲,都是适合对方、能令其欢喜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应妄加否定。

最可怕的,是对自己喜欢的,即便没有功德也拼命赞叹,用夸张的语言歌颂;而对自己不喜欢的,即便没有过失也拼命诋毁,想方设法抹黑。这不是一种客观、科学的态度。

真诚、公正、尊重事实,是人的基本法相之一,尤其在科研、教学等领域,更不能仅凭想象添枝加叶、妄加评论。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对很多宗教不满,于是罗列了大量与他的研究范畴完全无关的宗教现象,以所谓“科学立场”进行批判。在我们的人生中,要谨防这种行为。

应该尽量“真实”。活在这个世间,你很难十全十美,总有违背道德、良心的时候,所以要经常反思、忏悔,如果不方便公开道歉,也要心存惭愧,向诸佛菩萨、相关众生乞求宽恕,这很有必要。

也要公正、客观地判断。在座各位可以说学识渊博,有科学的底蕴,还同时研究宗教。包括澳门大学佛学会的好几个年轻人,我在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的现场都见过,他们曾在众多年轻人当中分享自己的见解、思想和观点。我从藏传佛教的角度,也能看出澳大有很多普世的、饱含科学态度和哲学思辨的智慧。

还要有一种责任感。人活一世,很难说是多久,但在有生之年,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有些是对家庭的责任,有些是身为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有些是身为企业家对员工、产品的责任,哪怕是清洁工,也有对这个城市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在各自的人生里,不一定能做特别伟大的事,但应该做到力所能及的一分。

此时,很需要借助一些机缘来提升人格、净化心灵,需要责任感、愿力和意志。这些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可或缺。

给学生知识,不如给一盏精神的明灯

在座的学子们正当年轻,学生时代往往满腔热忱、斗志昂扬,“等我走上社会,一定要改变世界,造福人类,营造美满生活!”很多人有这样的勇气,但当你真正进入社会,稍微遇到一点违缘、困难,也许就变得脆弱无比、苦不堪言。

经常看到一些年轻人,身强体壮,外在的各种条件非常好,内心状况却极其糟糕,一丁点小事就能让他垂头丧气、无法面对,甚至有人因此而自杀。

昨天刚到这里时,我就问身边的人:“澳大有没有跳楼自杀的?”那人说:“没有没有!”前段时间在其他高校,我也问起这个,那边的老师说:“跳楼自杀的学生太多了,学校实在没办法,只能把楼顶用铁栏杆围起来。”但这样也不是办法,不知道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可能这边的情况好一点。我看到澳大很多建筑都保留着独特的历史风貌,或许多年以来,人们内心也留存了独特的精神传统。而对老师来讲,教育的重点就是保护好这些精神传承,保护好学生内心的文化遗产。

其实,一个成功的老师,不一定要教多么先进的知识,与之相比,完善学生的人格更为重要。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只教知识恐怕是不行的。

现在的人并不缺少知识,打开手机、iPad、电脑……全球资讯可以瞬间来到眼前。和古人相比,我们似乎“广闻博学”,什么都懂,但这些知识是否都对生命有益?我们周围充满了碎片文化,它们短小也短暂,比懂得这些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学会做一个善良的人,是在人格上能过关。

比如在家里,就不要为了一点小事闹矛盾;对老人不恭敬、不孝顺;对孩子没耐心,动辄家暴、殴打。(堪布问台下听众:“澳门打孩子犯法吗?像美国那样不能打?还是跟内地一样?打了会不会报警?是不会打还是不敢打、不准打?”台下纷纷互动。)

不同地方肯定有不同的习俗。总而言之,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有时候的确需要忿怒相来调伏,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关注他们的内心。

这个时代,从社会到家庭,矛盾都越来越多。很多人的物质生活并不匮乏,但随着财富增加、信息发达、交通顺畅,人们却变得思想复杂,情感淡薄、欲望膨胀……心灵跟物质的矛盾日益激化——这是前所未有的状况。人们穿得多姿多彩、争奇斗艳,却很难觉得美好;吃遍天下美食,享尽酸甜苦辣,却很难尝出滋味。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偶尔吃到一颗糖就特别欢喜,不知道你们过去是不是也这样,过年了,小孩子得到一颗糖,会好长时间舍不得吃。但现在的人,包括我自己,对糖也没感觉,对辣椒也没感觉,先是舌头对味觉麻木,后来是心对生活麻木,人在麻木中,为人处世也变得凉薄,甚至不断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

其实来到世间,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和梦想,而与此同时,就像在漆黑的夜晚摸索一般,也会常常感觉迷茫、困惑、痴昧。所以需要精神的指路明灯——翻开历史,你可以在古老的传统、宗教、文化中找到它,借此照亮心灵之路。

希望大家面对个人或集体的灾难时,能用上这些妙药。依靠外在的精神力量,人们会迎来富含价值、辉煌灿烂的前程。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