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现观 >> 现观庄严论讲解 >> 现观庄严论讲解13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十三课

思考题:

1.六度中何者属于智慧资粮,何者属于福德资粮?本论又是如何对二种资粮进行分类的?

2.请分析四种陀罗尼的意义。

3.概述一地菩萨修治的本体和分类。

今天网络上听课的人数稍微增加了一点,但我想可能只是暂时的,过两天肯定还会减少。学院经堂里的人数好像一直不增不减,大家从开始到现在都比较精进。

我一开始也说过,智慧比较不错的人学习《现观庄严论》一定会有收获,而以前从未闻思过般若法门的初学者则不一定有很明显的感觉,但只要能从头到尾听完这个传承,也算跟弥勒菩萨的教法结上了非常殊胜的缘。

现在我们还在讲八事的第一个——遍智。表示遍智的十法中,前面已经介绍了从发心到趋入修行这八种。今天开始讲第九法——资粮修行,在这之后还有一个定生修行,这样第一品遍智就全部讲完了。

这次传讲并没有介绍各教派间的不同说法和辩论,只是按照哦巴活佛的解释对颂词做一个字面上的简明阐述。我个人曾见过本论的很多注疏,并从中选了两部宁玛派大德的注疏做了翻译:一部是麦彭仁波切讲解,由堪布根华、协庆嘉察整理成文的,我自己以前学现观的时候也是主要参考这个;另一部是哦巴活佛(多昂丹毕尼玛)所著,应该算是所有《现观庄严论》注释当中最简明扼要的了,我们这次的科判和主要思路都采用这一部。

我为什么特意在讲义上保留活佛这个称号呢?因为现在批判活佛的语言比较多,但我们也不能认为所有活佛都是假的。从藏传佛教历代高僧的传记来看,确实有不少活佛在修证和造论方面都非常了不起。

当然,现在所谓的假活佛、假上师已经给藏传佛教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这一点也是不可否认的。前段时间,学院有位法师在讲课时说,现在所谓的活佛有百分之七十都是很危险的。他的意思是有很多人依靠各种各样的方式当了“活佛”:有的是自己认的;有的是父母认的;有的是某某上师认的;有的是靠贿赂——今天就有一个政府领导告诉我,经常有人找他们办活佛证,出多少钱办都愿意……以前,活佛在藏传佛教中是非常尊贵的称号,可是现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活佛已经不是那么有威信了,我感觉这种对活佛的观察和非议还会在汉地持续下去。

我跟任何活佛、堪布、上师之间都没有个人恩怨,他们怎么样对我无利无害。之所以讲这些话是因为我非常希望佛教徒都能依法修行,弘扬佛法的人都能依法弘扬。我并没有说自己讲的法多么合理合法,我只是很客观地评价:无论是谁,只要他以正当的方式弘法,那么我们都认可;反之,如果他对佛教的形象有所损害,那么我们都不得不批评。

造成今天这种局面,也跟汉地一些佛教徒特别盲目是分不开的。那天有一个比较胖的世间领导跟我说,有个居士问他是谁,他就故意开玩笑说自己是某某寺院的一个活佛。那个佛教徒听了马上生起信心:“我一看你的耳朵、你的眼睛,就觉得你真的像活佛!”(也不知道活佛的耳朵、眼睛是什么样的?)

去年有一段时间,学院公认的一位活佛的弟子在马尔康医院照顾病人。后来去了一些居士,这些居士说来说去都是在谈有关活佛的事情。这个人就对他们说:“你们知不知道,我也是个活佛。”那些人一听“活佛”的名字,立刻就很激动:“你真是活佛?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不可以皈依你?我可不可以供养你?……”现在都已经成了这样了。

重申一下,我个人对活佛没有任何偏见,只是想提醒汉地的部分居士:依止善知识需要头脑清醒,不管对方是什么名头——堪布、活佛、金刚上师或者空行母,我们都应该如理如法地做观察。

前一段时间,学院里面来了一个人,自称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要到这里给我们灌顶。我们商量以后,决定把这种故意损害佛教的人举报上去。她的照片我在网上也看到了,特别可笑,一个女的站在莲花上面,还用电脑在周围做出佛菩萨一样的光环……即便如此,还是有大量佛教徒上当。所以这种人的所缘对境是什么呢?就是愚痴众生。能缘行相是什么呢?就是想要这些众生的钱财,求地位的都很少。所以,我们按照《现观庄严论》的方式一分析就能知道,任何一件事的成办都需要具足多方面的因缘。骗子之所以得逞,不仅仅是由于她的狡诈之心和欺诳行为,还有被骗者太愚痴的因素在里面。

以上这些算是今天讲课的一种加行吧,下面进入正题。

前面讲了披甲修行和趋入修行,披甲修行就是发愿修持六度,趋入修行就是真实趋入世出世间道果。现在要讲的资粮修行,是指通过积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而断除违品,就像一个人真正在战场上跟怨敌作战一样。最后真正战胜敌人,凯旋而归,那就是定生修行。

辛三(加行二资双运之资粮修行)分二:一、总说;二、别说难以通达之理。

壬一(总说)分三:一、本体;二、分类;三、摄义。

癸一、本体:

资粮修行的本体,就是加行二种资粮双运道的修行。大乘道的任何一种修行,都是以福慧双运为核心的。

癸二(分类)分三:一、总说意乐加行之资粮;二、别说二资粮之本体;三、特殊二资粮道。

子一、总说意乐加行之资粮:

悲及施等六。

资粮修行共有十七法,首先是总说部分的七个——大悲以及布施等六波罗蜜多。

1、意乐就是大慈大悲的资粮。大乘的基础就是大悲心,它是大乘一切修行的根本。《入中论》中就以比喻说明过修行初、中、后三个阶段皆不离大悲心的道理。

要获得大慈大悲心,就要以天下所有可怜众生为所缘对境,生起愿他们离苦得乐的心,然后次第修持四无量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一谈到积资粮,每个人都知道要福慧双运,但福慧双运的基础是大悲心,没有大悲心的修行跟外道没有多大差别。

以上是第一法——意乐圆满的大悲心资粮,下面讲加行圆满的六波罗蜜多。

2、布施资粮。在相关注疏中说,修持六波罗蜜多可使自他得到四种快乐。第一种就是依靠布施令自他得到当下的快乐——首先自己慷慨好施、意乐强烈;将自己的财产、身体等给予可怜众生时,对方也一定会生起满足、欢喜之心。在这个过程中自他都能得到当下的快乐。

很多人在布施时都有类似的感觉,比如你做法布施,当别人真正懂得法义时,就遣除了思想上的贫乏而当下获得快乐,而你心里也会感觉快乐。又如,当你把愿意舍弃的东西布施出去,令他人当下得到满足时,你自己心里也会很舒服。

3、持戒资粮。自己安住于戒律,同时也劝别人修持清净戒律,如此可令自他获得未来之快乐。

当然守持清净戒律也能获得今生的快乐,这是不可否认的。有戒律的人心里会很放松、很安乐,因为戒律并不是一种约束,而是对人格的一种高质量教育。不同层次的人需要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当层次越来越高的时候,相应的人格教育也会越来越严格。一般来讲,佛教徒的层次大体可分为居士、沙弥、比丘这几等,层次越高所受的戒律也就越严格。可以说比丘的整个思想和行为准则代表了对人类品德的极高要求。

很多人没受戒时比较散乱,贪嗔痴粗重。一旦受完戒,相续就会变得清净平和,这是持戒暂时可见的作用。而在不可见的将来,我们也会因受持戒律而获得善趣之身等安乐。

4、安忍资粮;5精进资粮;6、禅定资粮。通过修持此三者,可以获得决定性的快乐。意思是说,任何人只要修持安忍、精进和禅定,当时身心就感受不同程度的快乐,以因法就是快乐的缘故,将来成就波罗蜜多之果也决定是快乐的,不会有任何其它的情况,因此说这三者能带来决定性的快乐。

修习安忍的效果:修持达到一定程度后,对非常难以忍受的对境也能安之若素,即使别人用利刃来砍割自己的身体,也不会有任何痛苦。

修习精进的效果:别人看来很难的事,在精进者的眼里都不成问题。比如,对于懒惰的人,发心、背诵、听课等是一种负担,而对于精进人,这些就是非常简单和快乐的事,做再多都不会感觉痛苦。

修习禅定的效果:心散乱时,似乎外在的一切都会带来痛苦;而一旦心静下来,进入禅定,就会享受到任何世间财物无法带来的安乐。

7、智慧资粮。以智慧可断除相续中的障碍,从而获得解脱的永久安乐。所以说,只有真正得到出世间道的人才算获得了永久性的快乐。

以上讲了修行六度可获得的四种快乐:当下的快乐、将来的快乐、决定性的快乐、永久的快乐。学了这个科判就知道,修集两种资粮不能离开大悲心的意乐和六波罗蜜多的加行。

子二(别说二资粮之本体)分二:一、智慧资粮;二、福德资粮。

丑一、智慧资粮:

并修止观道,及以双运道,

诸善权方便。智…

一般来讲,六波罗蜜多之中,布施、持戒、安忍三者被共许为福德资粮所摄,禅定和智慧属于智慧资粮,精进度既有智慧资粮的部分,也有福德资粮的部分。《入中论》当中也是这样分的(二十年前我讲过《入中论》的颂词,也讲过宗喀巴大师的《入中论善解密意疏》汉译本,之后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再讲,看来以后有机会还是要讲。《入中论》关于六度、十地和空性方面的教言是很殊胜的)。

此处又把智慧资粮所摄的两度分成了四个法:寂止、胜观、止观双运、善巧方便。

我觉得哦巴活佛的科判还是分得非常准确的。《现观庄严论》的颂词本来很难解释,如果能把这个科判掌握好,那便事半功倍了。

我原先在做翻译和校对时,就感觉哦巴活佛很了不起。他是拉萨那边的人,十五岁时父亲去世。他想去德格求学,但母亲不同意。到十八岁那一年,他跟母亲说要去朝礼拉萨的神山和佛塔,以此为借口离开了故土。后来,他在石渠和德格一带依止了很多善知识,并被某些高僧大德认定为活佛。大概五十年之后,他回到了家乡,那时母亲已经去世,因此母子俩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这与宗喀巴大师的经历很相似,大师离家求学时母亲还很年轻,后来母亲念子心切,就把她的一根白头发寄给宗喀巴大师,但大师为了求学没能回去。我们很多道友偶尔都会抽出两三天或者几个月的时间回去看父母,但有时父母也会成为修行的一种障碍,以前特别成功的修行人报父母恩,不一定是用天天陪在身边给予照顾的方式,而主要是靠修学的成就)。据哦巴活佛的略传记载,由于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讲经说法的事业无法展开,活佛于是示现圆寂。

哦巴活佛的求学生活非常艰苦,好不容易靠化缘得来一点糌粑粉,他嫌烧开水、烧茶太花时间,就干脆往糌粑粉里加一点冷水,草草果腹,是这样精进修学的。因此,我对哦巴活佛有关《现观庄严论》的研究很有信心,因为藏传佛教的历代大德是把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修学上面,绝不像现在的某些大学教授那样徒有虚名,稍稍看几本书,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些乱七八糟的资料,就开始写论文,绝不是这样的。我前一段时间在大学里也讲:藏传佛教的辩论传统和求学精神,是现在很多高等院校都无法相比的。

下面分开来看四种智慧资粮:

8、所依静虑等持——寂止资粮。这是智慧资粮的第一种,资粮修行十七法中的第八个。不管修什么法,心一定要静下来,远离一切分别妄念,这是别说静虑的重要性。所谓寂止就是心一缘专注,如《宝云经》中云:“止者心一境,观者伺观察。”

9、超胜世间道证悟空性无我的智慧——胜观资粮。心静下来的同时,还要以胜观来通达本性,这是出世间道的特点。

10、超胜小乘的方便大悲双运资粮之道。寂止和胜观不是脱离的、分开的,而是完全双运,或者说智慧和方便完全双运,这是大乘超胜小乘之处。

11、超胜不善巧方便之菩萨的善巧方便资粮。善巧方便菩萨依靠三殊胜、回向、随喜等特别简单的方法也能很快圆满智慧资粮,这是不共于其余菩萨的地方。

不但大乘菩萨是这样,在上师、弟子乃至世间的老师、领导当中,也存在具不具善巧方便的差别。我以前认识一个人,他智慧非常不错,可是因为不善巧而得罪了无数人。他自己也特别苦恼:“我不说话也不行,可一说话就把上上下下的人都得罪了,可惜了我的智慧!”

善巧方便可能也需要观待前世今生的各种因缘,我看到很多人既有智慧,也有大悲心,但就是不具足善巧方便。以一些发心、管理人员为例,他们本身人很精进、很努力,别人也知道这个人从早到晚都很辛苦,但是由于他的语言、行为不善巧,所以谁都不认可他,非常讨厌他……其实,如果有善巧,即便智慧并不是很高,做事情也很容易成功,尤其现在的弘法利生是很需要善巧方便的。

现在的学校教育基本上都不太成功,毕业的人进入任何一个团体,都经常感觉跟周围的人处不来——如果一个人对你不好,那可能是别人的过失,但如果有很多人对你不好,那恐怕就是自己有问题了。因此,我希望道友们能好好学一下《二规教言论》、《君规教言论》、《格言宝藏论》等,同时也要经常观察自己。

如上所述的寂止、胜观、双运、善巧方便,即是本论所安立的四种智慧资粮。当然智慧资粮在本质上是指证悟空性的现观,就像《入中论》里面所讲的一样,按照对境来分,可将万法包括在四空当中,广分就有十六空,还有十八空、二十空等多种分法。那么根据对境的不同,有境智慧也可以分为多种:比如证悟人无我、法无我的两种智慧,或者四种智慧、十六种智慧、二十种智慧,或者由断除三十二种增益而安立三十二种智慧等等。

丑二、福德资粮:

…福…

这个科判的颂词只有一个“福”字,所以说哦巴活佛把颂词切得很细。

按照《入中论》中所说:“如是施等三种法,善逝多为在家说,彼等亦即福资粮,复是诸佛色身因。”

十七法当中,属于福德资粮的有两个:

12、精进既属于智慧资粮也属于福德资粮。当然,仅仅从颂词这一个“福”字来看,也看不出非要将精进放到福德资粮中的意思,可能作者是觉得仅有布施等前三度这一法不太够,所以就把精进度也安立进来,跟它们作伴,其实精进也属于智慧资粮。

13、布施等前三种是福德资粮。布施、安忍、持戒从来都属于福德资粮,这没有什么可辩论的。

子三、特殊二资粮道:

…与诸道,陀罗尼十地,

能对治…

这部分颂词说明了十七法当中的最后四个法。

14、本体二资粮修行的所依是见道修道之资粮。我们经常说要修解脱道,真正的解脱道至少也要安立在见道以上,见道和修道完全离开了轮回的束缚。所以说资粮修行的本体是二资的修行,二资的修行完全依靠见道和修道。因为无学道已经圆满资粮,资粮道和加行道还不算真正的道,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修集福慧二资要从一地菩萨开始安立,此时已经现前空性的智慧,修福德也是以三轮体空来摄持,所以两种资粮都是清净的。

15、能使因的二资粮不穷尽即是道功德总持资粮。总持又叫陀罗尼,是指与正念和智慧相应而将词句和意义牢记不忘,因此我们通常都说为不忘陀罗尼,主要分为四种:(1)忍陀罗尼:以“阿(A)”字等而通达从无生空性中出生无量无边的一切法界显现之理。(2)词陀罗尼:对诸佛所说圣教的文字、词句不会忘失。(3)义陀罗尼:对诸佛所说经教的意义不会忘失。(4)咒陀罗尼:通达空性的瑜伽士所说的语言称为金刚语,是一种自然性的咒语。

所谓咒语,有些是获得一地以上菩萨果位的成就者说出来的,有些是十方诸佛说出来的,比如观音心咒、金刚萨埵心咒等并不是谁都可以造的,只有真正证悟无生忍的圣者才有资格说。

有些道友经常自己造一个仪轨让别人修,但也不知道他的语言有没有加持。写个歌让别人唱一唱,倒是可以的,但是仪轨不一样,造出来就一定要起到作用,你的迎请文要能请到诸佛菩萨,你的布施文要能通过布施令可怜众生得利。只有一地菩萨以上才有这样的语成就,其陀罗尼资粮能令我们的善根无穷无尽,终至圆满。

16、从断除障碍道的实修后得之染污法的角度来说,修行资粮即是十地之资粮。通过修行而能在后得境界断除各自地的染污法,这叫做地资粮,比如一地菩萨依靠入定的能力,就能在后得位断除一地的违品,每一地也都可以如此对应。

17、从断除障碍入定之种子的角度而言,修行智慧资粮是对治资粮修行。通过入定修行,能断除每一地的微细障碍种子,比如依靠一地菩萨的入定智慧能将一地的见惑连同种子一起断掉,这叫做对治资粮。

资粮修行总共分以上十七种法,而全部归纳起来,就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正因如此,《六十正理论》以及很多前辈的回向文中经常会讲:依靠二种资粮断除二种障碍,现前色身和法身的果位。地资粮和对治资粮在后文还会广说。

癸三、摄义:

…当知,资粮行次第。

我们应当知道,资粮修行十七种法的数目和次第完全是固定的。如果从地界来分,前十五种法属于加行道到十地末尾之间,地资粮安立在十地的所有后得位,对治资粮在十地的所有入定位具有。

我们学《现观庄严论》有时候会很有失落感,因为自己连小资粮道都没有得,而《现观庄严论》一直讲加行道以上的境界,感觉就像幼儿园的学生在学初中以上的课程一样。不过,尽管现在无法真实体会诸法菩萨的现观,但能提前有所了解也还是非常荣幸的,这对大家内在智慧和信心的提升肯定有不可思议的加持。

壬二(别说难以通达之理)分二:一、后得资粮之修治——地之资粮;二、入定智慧清净对治资粮修行。

癸一(后得资粮之修治——地之资粮)分二:一、以修治而宣说九地;二、以果而宣说第十地。

子一(以修治而宣说九地)分二:一、分析说明一地之修治;二、说明其余地之修治。

科判里说修治难以通达,但我觉得对于学过《入中论》、《显句论》等中观论典的人,以及学过《般若摄颂》、《大圆满心性休息》的人来说,这些也不是很难。

丑一(分析说明一地之修治)分三:一、宣说依修治力得地之理;二、解说实修本体法;三、以能修甚深智慧修行之理。

寅一、宣说依修治力得地之理:

所谓修治,是指菩萨相续中能圆满后得福德的方便和智慧,它既具足断除障碍的功德,也具足增长智慧的功德,所以说为断证殊胜。

由十种修治,当能得初地。

依靠能净化后得染污法之一地的十种修治能获得一地(后得即出定后的行住坐卧等阶段)。

从颂词的意思来看,是说先要在资粮道和加行道过程中圆满十种修治,然后才能得第一地菩萨。而《般若经》中却说:“住一地菩萨大菩萨十种修治即如此……”这好像是说,在得到一地菩萨之后,十种修治才会圆满。那么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呢?藏地某些大德对此也有争论。

哦巴活佛认为:这两种说法是不相违的,弥勒菩萨说的是在未得地时开始获得十种修治,而《般若经》说的是已得地者能圆满十种修治。就好像我们发心仪轨中所说的一样——未生起菩提心的人发心可以生起,已经生起菩提心的人依此可以不断增上。

有个别人总以为,只要两个观点稍有不吻合,就非得有一个合理、一个不合理,这样的见解当然是很片面的,我想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

寅二(解说实修本体法)分二:一、本体;二、分类。

卯一、本体:

一地菩萨修治的本体,是能圆满一地后得福德的断证殊胜的方便智慧。

卯二(分类)分三:一、财施之修治;二、法施之修治;三、无畏施之修治。

辰一、财施之修治:

意乐饶益事,有情平等心,

能舍…

一地修治总共有十个法,其中财布施占了四个,虽然我们还不是一地菩萨,但在以后做财布施时也一定要具足这四法。

1、意乐的特征:对众生没有任何的狡诈心、虚伪心,而是以无私利他的清净心态来行布施。很多人在布施时就盘算着将来要得到别人的赞叹、回报,这都是心不清净。

2、财物的特征:饶益对方所需之利的清净事物。所布施的财物一定是对方很需要的,比如说没有药费给他药费,缺饮食给他饮食。一定要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别人本来不缺,你再给他是没有必要的。所谓饶益,就是让对方切实得到利益。

去年有一条新闻:某市只有一家养老院。过节的时候政府官员照例要慰问老人,结果所有领导都去了,买了很多吃的堆在老人身上,都已经放不下了。老人根本不需要这些,需要的是钱,但他们就是不愿意给钱……这种布施就算不上什么饶益事。

3、境的特征:对亲怨有情具有平等心的清净境。不管对境是什么身份——怨恨的敌人或者亲朋好友,我们在布施时都要一视同仁。

现在很多人的布施都有一种片面性——跟自己关系好的就愿意布施,关系不太好的就不布施。居士中的一些负责人就是这样,比如发一个法本,先给自己私下里交情好的人,最具足条件的那些人反而得不到,这就说明缺乏基本的平等心。身为佛教徒,还带着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这是不合理的。

4、行为的特征:通过三种布施而能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慷慨博施的清净施舍。行为上一定要能够舍弃,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修证来行持三种不同程度的财施——布施财物为普通布施、布施儿女等为大布施、布施身体为极大布施。

辰二、法施之修治:

…近善友,求正法所缘,

常发出家心,爱乐求佛身。

开阐正法教。

法施的修治有五种:

5、亲近依止讲经说法的增上缘——善知识(法尊法师翻译成“善友”,其实也就是指善师)。

从来没有依止过善知识、什么都不懂的人想要做法布施,就像一个非常贫穷的人想做财布施一样,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先依止善知识,这是法布施的增上缘。依止善知识的方式,也一定是像前辈大德们一样如理如实地以三喜来依止,而不是像个别人那样,今天依止这个法师,惹得他生气了,在这个班待不住了,就跑到另外一个班去,结果跟新法师关系也处不好,只好跑到另一个佛学院去……这样不叫依止善友。真正的依止是以法为主,不是以私人关系为主,否则就会掺杂进很多自我的执著;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法恩上,那么不管是谁,只要对你有恩德,你都完全可以接受。

6、近取因是寻求三乘的正法所缘。如果没有求到法,想做法布施也是没办法的,所以一定要把大小乘的佛法作为所缘对境,而且求法的时间越长越好。

现在很多人连从头到尾听一部《现观庄严论》都做不到,怎么能算是求法的人呢?像《现观庄严论》这么甚深的法,听一两节课是不可能有收获的。我昨天看了一下晋美朗巴(智悲光尊者)的闻法录,在哪一位上师面前听了哪些法都有记录,这些前辈大德广闻博学的风范真是太令我们后代人惭愧了!

7、俱有缘是具足出家戒。并不是说在家人没有行法布施的资格,但从自古以来的情况看,确实以出家身份做法布施更有优势,因为出家身份更容易令人起信,弘法事业会非常广大。如果是在家身份,那除非像印度个别大成就者那样修行极好的,否则别人不会很认可的。

8、欢喜渴求获得所缘境究竟所修的佛陀法身。法布施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为了身体健康之类,而是为了让自他获得佛陀的色身和法身。

9、加行的差别:通过这种方式而开示、阐明正法教。具备了前面所有条件——依止过善知识、求过法、自己的身份也非常如法、目标已经清楚,之后就一定要给有缘众生阐释甚深的佛法,这很重要。

不管男女众,我希望大家经过十年八年的学习,有了一些佛教基础之后,要出去弘法。只要能保证自己意乐清净,就可以去弘扬佛法,否则对身边那么多不懂佛法的可怜众生坐视不理,是违犯菩萨戒的。虽然我们不一定具足一地菩萨的法布施,但也应以趋向于一地的因缘去做法布施。

辰三、无畏施之修治:

谛语为第十。

10、通过说谛实语能救脱火灾水灾等畏惧,经中说这是一地的第十种修治法。所谓谛实语,就是能依靠语言治愈他人的病或制止地水火风的灾难,是一地以上所取得的成就。

恩扎布德国王和拉瓦巴尊者两大印度成就者之间有一个公案,就是关于谛实语的。恩扎布德有一个王妃,她邪见比较重,但是非常听话。有一次,恩扎布德就要求她去送一些粮食给恒河对岸的大成就者拉瓦巴。王妃问:“恒河那么宽,我怎么才能过去呢?”国王说:“用我的一句谛实语可以把河断开。”她问:“什么样的谛实语?”国王回答:“你只要说‘依靠恩扎布德无有贪欲的谛实语之力,把江河断开’,河水就会断开了。”她心里想:如果没有贪欲,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女人(恩扎布德有很多明妃)?虽然心里产生了邪见,但她还是很听国王的话,到河边说道:“依靠恩扎布德无有贪欲的谛实语之力,把河水立即断开!”此时河水果然断开了,她顺利到了对岸。

王妃找到拉瓦巴尊者的时候,他正在河边睡觉。她喊了很长时间,尊者才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王妃呈上粮食说:“这是恩扎布德给您的供养,请您接受。”尊者很高兴地接受了。这时王妃看见河水又像原先一样在流,就问:“刚才是依靠恩扎布德的谛实语才来到这里,我现在要怎么回去啊?”拉瓦巴尊者说:“依靠我无有愚痴的谛实语之力,你可以过河。”她心里想:什么无有愚痴?刚才睡了那么长时间,我喊了半天都叫不醒,这不是愚痴是什么?虽然又产生一个邪见,但她还是依样说:“依靠拉瓦巴无有愚痴的谛实语之力,把河水马上断开!”河水同样也断开了,于是她返回了王宫。

最后王妃由于对两位上师产生邪见而没有即生成就,但因为依教奉行的缘故,当时的事情确实成功了,据说后来也现前了一些共同的功德。

据《莲花生大士传》记载,贝若扎纳从印度返藏的时候,藏地的一些恶神恶鬼故意降下大雪,给他制造违缘。贝若扎纳说道:“以我赴印度求法且得成就的谛实语之力,让大雪马上停止!”结果连正在降落的雪花都停在空中了。此后这些世间地神再也不敢对佛法作危害了。

希望大家听了这些公案也不要生邪见,否则对成就也会有影响。凡夫人听到一些上师的不可思议事迹时,经常不从正面去想,而从反面凭着自己的邪分别念去评价,这是不合理的。

以上是一地的十种修治。因为每一地的修行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第一地以布施波罗蜜多为主,第二地以持戒波罗蜜多为主,因此按照印度的大经大论以及藏地诸高僧大德的意趣,第一地的修治着重宣说布施度,这是从主要功德的角度来安立的,并不是说一地不修持其他波罗蜜多。

寅三、以能修甚深智慧修行之理:

彼性不可得,当知名修治。

对于以上在后得位安立的一地十种修治,如果还有三轮的执著,那就只是世间波罗蜜多,并不能成为出世间波罗蜜多。以一地菩萨入定位三轮不可得的智慧摄持,就能在出定时断除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中所有的相执,这就是能完全净化那一地染污法违品的修治。也就是说,只有了达这十种法在胜义中一无所得,才符合修治的本体——断证殊胜的方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