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 >> 第十六 方便品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十六 方便品

丁二(宣说正行——宣说菩提分法真正体性)分六:一、能摄方便品;二、所摄六度四摄品;三、供养依师无量心品;四、菩提分品;五、功德品;六、行地究竟地品。

第十六 方便品

戊一(方便品)分二:一、所摄之业;二、能摄之三方便。

己一、所摄之业:

林众生山河,所依终是地,

智者三种业,是施等善依。

就像森林、众生、山河的所依何时何处都是大地,静止的外界山川、森林、河流等及运动的内在有情均依赖大地,同样,智者菩萨的身语意三业一切时分也是布施等、三十七菩提分法等尽所有一切三门等的善法无不依靠的所依。

己二(能摄之三方便)分三:一、不厌倦;二、断除作意劣道;三、无分别智慧。

庚一、不厌倦:

极难业众体,累劫竟勤尊,

佛子身语意,性业净无厌。

极难行之事布施身体受用、成办众生利、安忍邪行等业的本体种种无量,它也是要历经多劫完成,需要在三大阿僧祇劫行持,长久披上精进大铠甲的尊主佛子们身语意自性业清净而对此轮回无有厌离,以种姓及串习善法之因永无退缩与厌倦,而且如火上加薪般三门自然趋入福慧善资粮,无有厌足。由此说明不厌倦。

庚二、断除作意劣道:

如欲利己身,离毒刃雳敌,

佛子三业性,能遮二下乘。

想利益自己的众生,身体会摆脱剧毒、兵刃、天降霹雳及敌军,不与它们接触而逃离。同样,佛子身语意三业的本性能遮止声闻、缘觉二种下乘,三门的任何业都不是为了下乘果而行持。为什么呢?由于小乘作意自利力量强大而对众生舍弃悲心,没有圆满证悟所知真如二无我的智慧,因此是下劣道,与大菩提道相违,入小乘是大乘的险地。

庚三、无分别智慧:

恒时不分别,作者业所作,

此真方便摄,业净至彼岸。

菩萨恒时以证悟二无我的智慧了知真如而对任何法均不分别,也不分别善业作者、其业布施、精进成办所作业布施等的所为,对这三种都不视为相状,因为不缘三轮的智慧自然串习的缘故。如果具备这样的无分别智慧,那么永远不会因为众生的痛苦、邪行与时间漫长等生起厌烦。证悟平等性后,永远不会产生有寂为过功之相、自他平庸之想世间人那样的心相续。不为将善根执相的愚痴所蒙蔽而获得清净,为此,无分别智慧是大乘道无量善巧方便中最为主要殊胜的。此菩萨由于修行布施等尽所有道法以其方便无分别智慧真实摄持,因此三门行布施等任何善业均成清净,趋至无量无边功德彼岸而得成佛。布施等做到无量、广大、甚深、清净,就是无分别智般若波罗蜜多。为此,以它摄持的布施等获得出世间波罗蜜多之名,不用说世间人,就是声闻、缘觉也不具有这种。

以窍诀归纳方便品的意义,可总集为龙钦巴尊者所说“一切善根若以三殊胜摄持而行则成大乘道”,如果具足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那么就总集了不厌烦大乘道、断除作意下乘道、以无分别智慧摄持这三者之义。因此,菩萨的布施等三门一切善道以此要点摄持而行,就成了大乘道。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十六方便业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