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大乘宝性论释•善说日光 >> 第二菩提品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二 菩提品

现在是就法界远离所有垢染无余转依为佛陀出有坏无漏界的果而言:

戊二(证悟本体菩提之义)分三:一、略说所说义之分类;二、归纳讲法总纲;三、彼等对应而广说。

己一、略说所说义之分类:

净得离二利,所依深与广,

以及大本性,有际如所性。

应当了知,从所知之法无垢真如究竟果大菩提八种所知义入手来讲有以下八种意义:

1、前述的法界自性清净,解脱所有客尘而转依为具二清净就是菩提的体性。

2、能获得具二清净的方便入定无分别出世间智慧与后得世间智慧二者圆融而修,即是因之义。

3、修习那些智慧达到究竟而远离烦恼障所知障及习气的所有垢染,就是果义。

4、由远离烦恼障而超离一切有漏衰败,获得无量无漏财富而成就自利圆满;由远离所知障而成就无碍趋入一切的他利圆满,即是事业之义。

5、能成就二利圆满的所依具足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即是具之义。

6、具足功德的菩提深不可测,因此是甚深法身;拥有力等众多功德,因此是广大受用圆满身;唯一随缘利益他众,因此是大本性化身,以这三身来分即是趋入之义。

7、三身也是乃至虚空存在、有情存在间等同趋入、安住,即是恒常之义。

8、他们的如所有性之理也不是佛陀以外他众的行境,难以证悟,即是不可思议之义。

这般以八种意义解说。

己二、归纳讲法总纲:

以本体因果,事业具趋入,

恒常不可思,安立为佛地。

法界自性清净,以远离所断客尘具二清净——本性之义、实修能获得它的入定及后得道——因之义,由修道而远离二障垢——果之义,由断除障碍而能成办自他二利——事业之义,它们具足所依不可思议的功德——具之义,它也是以本性身、圆满受用身及化身三身的类别而趋入——趋入之义,那些也是直至众生存在、虚空存在间——恒常之义,究竟如所有之理是普通人不可思议之义。是以这八种意义安立究竟果佛地。

己三(彼等对应而广说)分七:一、得清净中本体因之义;二、离垢果之义;三、自他二利事业之义;四、所依具功德之义;五、以三身类别趋入之义;六、彼等恒常之义;七、如实不可思议之义。

虽然广说有八种,但前两种一起讲,就有七种。

庚一(得清净中本体因之义)分二:一、略说得清净之理;二、广说。

辛一、略说得清净之理:

自性光明说,如日与虚空,

客烦恼所知,密云障碍遮。

离垢具佛德,常稳恒佛陀,

依法无分别,辨别智慧得。

了义经中宣说“心之自性原本光明”具足如日轮般所知真如光明的证以及如虚空般自性清净的断,具体来说,先前众生位被客尘烦恼障与所知障如密布云层般的障碍遮覆,最终以真实道断除所有垢染,不可分割具足力等佛陀的一切功德,解脱生、老、死,而获得恒常稳固永恒之本体的佛果,即是具二清净本体之义,这样的菩提是依靠菩萨入定中缘于如所有法性之义的无分别智慧及后得缘尽所有有法之义而辨别的智慧实修道而次第获得的,即是因之义。

辛二(广说)分二:一、具二清净本体之义;二、能得智慧因之义。

壬一(具二清净本体之义)分二:一、真实;二、差别。

癸一、真实:

佛陀以无别,净法而安立,

如日与虚空,智断二法相。

胜义的佛陀就是以安住于与自性清净本体一切无别中,究竟远离客尘而具二清净的法而安立的,它也是如同日轮自性光明与虚空自性清净般,具足智慧光明的证与清净二障的断——断证圆满二者的法相。

癸二(差别)分二:一、自性光明之差别;二、远离客尘之差别。

子一、自性光明之差别:

光明非造作,无别而趋入,

具超恒河沙,佛陀一切法。

无漏法界自性光明的法身,它虽然不是以因缘造作,但是于一切众生的自性中无别而趋入,它也是原本任运自成具足超越恒河沙数无量的佛陀的(十)力等一切功德法。

子二、远离客尘之差别:

自性不成立,周遍客性故,

烦恼所知障,是说犹如云。

由于垢染自性原本不成立真实的缘故,能周遍于一切不清净阶段的缘故,是可断除之客性的缘故,以这三种理由说明解脱之障——烦恼障与遍知之障——所知障二者于众生位如云遮障日轮与虚空般遮障自性光明。断除那些障碍而成为具二清净。

壬二、能得智慧因之义:

远离二障因,即是二种智,

无分别及彼,后得许为智。

以远离烦恼障所知障二障而能现前解脱与法身的因是圆融修行证悟如所有与尽所有的二种智慧,也就是说,菩萨于入定中修三界的对治无分别智慧,主要净治烦恼障,其后得修行辨别深广所有所知义的智慧,主要净治所知障,彼等承许是二智,应当精进行持与其相关的事业。

庚二(离垢果之义)分二:一、以比喻略说无垢;二、广说理由。

辛一、以比喻略说无垢:

净水渐茂莲覆湖,离罗睺口之望月,

离烦恼云之日轮,无垢具德故具光。

因为如同无有混浊之垢、具有大量的水、次第繁茂的莲花遍布覆盖的美丽湖泊一般解脱了贪烦恼,如同脱离罗睺之口的圆满望月一般解脱了嗔烦恼,解脱了如密云般痴烦恼、如日轮光芒明了般,就是具足照见如所有与尽所有光明的佛陀,因为佛陀无有客尘垢染,具足断证圆满的究竟功德。

能仁蜜果实,宝金宝藏树,

无垢宝佛身,王金像如佛。

再者,如同脱离莲花苞的能仁之尊佛陀身,是指解脱客尘的如来。如是类推,如同离开蜜蜂的蜂蜜、如同糠秕中生出的果实、如同离开了不净粪的珍宝纯金、如同地下出现的大宝藏、如同种子中生树果的树、如同离开破衣无垢珍宝所成的佛像、犹如胎生的君主转轮王、如同离开了黑泥模的金像,解脱所有客尘就是克胜违品的圆满佛陀。

辛二(广说理由)分三:一、智慧生二身之理;二、断除三毒而成办二利之理;三、清净垢染而得如来藏之理。

壬一、智慧生二身之理:

犹如湖泊等,净贪等客惑,

摄略说彼者,无分别智果。

具诸殊胜相,佛身定随得,

如是说彼者,后得智慧果。

法界自性清净如同湖泊清净了混浊,“等”字包括月亮离开了罗睺,日解脱了云,清净了贪可爱对境及“等”字包括的嗔恨不可爱对境、于中等对境愚痴三毒客尘烦恼而获得具足断圆满的解脱身虽然有许多因,但归纳来说,它就是修入定出世间无分别智慧而现前远离烦恼障的果,如此具足证圆满的功德所依空性光明具一切殊胜相的佛陀身决定是随应各别自证智慧的行境获得,如是宣说它是依靠后得世间智慧听闻深广法等加以修习而现前远离所知障的果。

壬二、断除三毒而成办二利之理:

断除贪等尘,于所化莲花,

降静虑水故,佛如净水池。

由于无余断除自相续中如同令混浊的尘埃般爱恋三界的贪心,于其他许多所化如莲花般的相续宣说正法,而降下以静虑等持的水,以寂止胜观能滋润的缘故,究竟二利的佛陀如同盈满净水、由许多莲花覆盖的悦意池。

解脱嗔罗睺,大悲大慈光,

周遍众生故,佛如净满月。

如是对应,解脱如同罗睺般不悦意猛烈嗔心逼迫自相续之障而欲求他相续离苦的大悲及欲求他相续值遇利益的大慈心如同光芒般周遍摄受所有所化众生的缘故,究竟二利的佛陀如同解脱了罗睺的无垢满月。

解脱愚痴云,以智光遣除,

众生黑暗故,佛如无垢日。

自相续解脱如密云般的三界无明愚痴障,而随顺芸芸所化众生的相续说法,以智慧光遣除所有无明黑暗的缘故,究竟二利的佛陀宛如无垢光明的日轮离云般。

壬三、清净垢染而得如来藏之理:

不等等法故,施予妙法味,

远离皮壳故,如佛蜜果实。

由于具足与其他众生不等同、唯一与佛陀等同功德法的缘故,为所化众生施予甚深妙法之丰富美味的缘故,远离了二障及习气之皮壳的缘故,究竟的佛陀依次如莲花中出现的善逝、离开蜜蜂的蜂蜜、由糠秕中生出的果实一般。

净以功德物,能除贫穷故,

赐解脱果故,如金宝藏树。

如是对应,由于自性无垢、清净客尘的缘故,以无尽功德宝物能遣除所化众生的所有贫穷乏少的缘故,能施予所化众生解脱痛苦之大乐果的缘故,解脱障碍的佛陀犹如清净不净物的纯金、地壳中出现的大宝藏、有果的妙树一般。

珍宝法身故,二足尊胜故,

珍宝色相故,佛如宝王金。

由于现前如同满愿的珍宝般具有无量功德的法身的缘故,获得堪为所化之主二足尊或殊胜导师之受用圆满身的缘故,如同珍宝金子所造的色相般示现种种幻变之化身的缘故,圆满三身的佛陀犹如离开破衣的珍宝佛像、离开胎包的转轮王、离开淤泥的金像一般。

庚三(自他二利事业之义)分二:一、略说成办二利之理;二、广说。

辛一、略说成办二利之理:

无漏周遍无灭法,稳寂恒常无迁处,

佛如虚空诸正士,六根领受真义因。

具足少许也不存在有漏习气的断究竟、周遍如所有尽所有一切所知的证究竟——断证圆满的胜义佛陀是永无毁灭的无为法,原因是,因无老而坚稳、因无病而寂灭、因无生而常有、因无死而无迁变的缘故。获得这样的佛果,能究竟自利,因为他是一切白法之依处而能究竟他利,逝于法性真如性中的佛陀如同无为法的虚空为见色法等提供空间一样,作为具有缘分圣贤领受并证悟堪为最胜六根各自相应威仪之真义的因。

见非大种色,听闻纯妙语,

嗅佛净戒香,品大圣法味,

受定所触乐,证体深理因。

细思胜义乐,佛如空离相。

也就是说,如此所化的殊胜眼根见到不是由四大所成极微尘积聚的、富有自在的佛陀之种种色相,以殊胜耳根恒常听闻无相、真实妙法不杂世间法的纯净妙语,以殊胜鼻根嗅到善逝的悦意永不染罪垢纯净戒香,以殊胜舌根品味大圣者们所受用如甘露般的妙法最上味,以殊胜身根领受等持轻安所生的真实所触无漏大乐,以殊胜意根成为对诸法实相原本自体性甚深难证之理无我之义生起殊胜证悟的因,也就是依靠法尔理详细思维分析,究竟他利也就是令领受胜义无漏大乐,因为胜义的如来是无为法如虚空般,远离生住灭等有为法的一切相,无变任运自成。

辛二(广说)分三:一、总说成办二利之理及分类;二、别说自利圆满;三、别说他利圆满。

壬一、总说成办二利之理及分类:

略摄当了知,二智作用此,

解脱身圆满,法身即净化。

虽然有许多作用,但归纳而言,应当了知学道中圆融修行证悟如所有尽所有的两种智慧的作用是成就此二身,也就是入定中修习于法性如所有义无分别的智慧,由此圆满获得解脱客尘之断究竟的身,后得修习通达深广等尽所有法的智慧,从而净化垢染、现量获得堪为十力等功德所依的证究竟法身。

解脱与法身,当知二一相,

无漏周遍故,无为依处故。

应当了知,其中解脱障碍之身与成为智慧所依的法身每一个都具有无漏周遍两种行相,共同具足无为法的一相。由此解脱身具足毫无漏法之断除、法身具足周遍一切所知之证悟的缘故,两者都是不以因缘造作的自性。这些说明自利圆满。由于是一切真实性白法之依处的缘故,也使他利圆满。

壬二、别说自利圆满:

灭烦恼习气,是故为无漏,

无著无碍故,许智是周遍。

终究无灭性,故是无为法。

无灭是略说,坚等解说彼。

由于无余从根本上灭尽断除客性的烦恼及习气的缘故,解脱身具足无漏的行相。由于如所有智灭尽颠倒、对对境无有贪著,尽所有智现前一切行相而于对境通彻无碍的缘故,承许法身是以智慧的证悟具足周遍一切所知的行相。由于这两者也具备永不坏灭或变化之自性的缘故,具足非以因缘造作的行相。无灭是略说了无为法的相,坚固及等字包括的寂灭、恒常及无迁移是广说无灭。

当知四种灭,与坚等反故,

衰败变中断,不可思变迁,

无彼故可知,坚寂常不迁。

应当从认清反方面讲来了知,有为法坏灭的四理,与坚固相反的不坚固,等字包括与寂灭相反的不寂灭、与常有相反的无常、与无迁相反有迁变的缘故。四种灭是指什么呢?诸行成熟而腐朽、衰败的老,身体变化痛苦的病、前世相续中断形成后世的生、不可思议变为种种相的死迁四种。解脱身与法身无有那四种毁灭的缘故依次可知因无老而坚固、因无病而寂灭,因无生而常有、因无死而无迁移。

壬三、别说他利圆满:

无垢智彼是,白法依故处,

如非因虚空,见色闻声等,

香味触法因,二身无障行,

坚稳根境生,无漏功德因。

如是无垢的断与现前智慧的证它们是相应所化缘分殊胜白法功德的来源所依或基础,因此也是他利圆满之依处。也就是说,如同不是能生之因、无有色等相的虚空,从能为根眼见色、耳闻声、及等字包括的鼻嗅香、舌品味、身触所触、意认知法提供空间的角度安立为因,同样,成为实修无障碍见佛陀之二身之加行道的坚稳有缘佛子殊胜六根的行境,在世俗中因见色身等根而成为无漏相好功德的因,胜义中因见法身等而现量产生(十)力、(四)无畏等所有无漏功德的因。

庚四(所依具功德之义)分二:一、略说名称差别;二、广说理由。

辛一、略说名称差别:

无思常坚寂永恒,灭遍离念如虚空。

无著无碍断粗触,无见取善无垢佛。

以听闻无可思维性、因无生而常有、因无老而坚固、因无病而寂静、因无死而永恒、因无苦而寂灭、以尽所有智周遍所知,以如所有智远离分别断除我与烦恼障,如虚空般无著,断除所知障而于一切时于对境通彻无碍,因断除等至障而断除粗糙所触、因无碍而无见,因离相而无有执取,因自性清净而善妙,因清净客尘而无垢,具足十五胜义功德,那就是证得大菩提的佛陀。

辛二(广说理由)分二:一、具彼等功德之理;二、决定具足之功德。

壬一、具彼等功德之理:

以解脱法身,宣说自他利,

二利所依具,不可思等德。

以断证本性的解脱身与法身二者说明成办自利圆满与他利圆满,解脱所断的所有束缚成就自利,依靠证悟法身功德的事业成办他利。由此可知,成为成办自利与他利之所依的二身,具足以心识不可思议等十五种功德法。

壬二(决定具足之功德)分二:一、广说甚深之理由;二、解说后面理由。

癸一(广说甚深之理由)分三:一、总说不可思议之理;二、别说差别;三、理由对应比喻。

子一、总说不可思议之理:

遍知智慧境,佛非三慧境,

故当了悟智,有情不可思。

圆满法身,唯一是遍知之智的行境,由于胜义的佛陀不是闻慧等三慧之行境的缘故,应当了悟究竟的智慧具足佛陀以外其他有情不可如实思议是此是彼的功德。

子二、别说差别:

细故非闻境,胜义非思境,

法性甚深故,非世修等境。

若问:为何不是三慧之行境呢?胜义的佛陀是极其细微难以证悟的缘故不是闻慧的行境。由于胜义谛各别自证智慧所了悟的缘故不是思所生慧的是行境,法性真如甚深难测而是究竟的缘故,不是世间修所生慧等一切心识的行境。

子三、理由对应比喻:

如天盲于色,凡夫未曾见,

圣亦如初生,室内婴光色。

若想:佛陀是普通人难以证悟的理由是什么呢?就像天盲于色形等种种色法以前少许也不曾见过一样,凡夫异生无余都是以前少许也不曾现量见过无垢真如;刚出生的室内婴儿虽然稍稍看看太阳的光色,但无法正视多的光色,同样,住十地的圣者佛子尚且也仅是现量见到少许法身,而不能圆满现量见到。

癸二(解说后面理由)分三:一、不变之功德;二、断证之功德;三、清净之功德。

子一、不变之功德:

离生故常有,无灭故坚稳,

无二故寂灭,法性住故恒。

无垢的佛陀,因为原本远离因缘所生的缘故具常有的功德;因为任何法无生它就无灭的缘故具足坚稳的功德;因为无有以生灭二者未寂灭的缘故具足寂灭的功德;因为法性自性涅槃原本安住无变的缘故具足永恒的功德。

子二、断证之功德:

灭谛故善灭,普证故周遍,

无住故无念,断惑故无著。

净所知障故,无碍于一切,

无二堪能故,是离粗所触。

佛陀因为现前了无余灭尽所断的究竟灭谛的缘故具足善灭一切痛苦的大乐功德;由于现量证悟一切所知相的缘故具足周遍所有所知尽所有智的功德;由于无有住任何所缘相状的缘故具足无分别如所有智的功德。这些是安乐与证悟的差别。再者,由于断除了障碍解脱的烦恼障及习气的缘故具足于如所有义无著的功德;由于清净了障碍一切智之所知障的缘故具足于尽所有义一切通彻无碍的功德;由于无有沉掉二者等等至障而使身心柔和堪能等持的缘故具足远离粗糙所触的功德。这些是断的差别。

子三、清净之功德:

无色故无见,无相故无取,

清净故善性,除垢故无垢。

胜义的佛陀无有极微尘聚积的色,超越有为法的缘故以平常根无可见,即是具足力;由于无有因等相并清净心识法的缘故具足平凡心无可执取的功德;因为具足法界自性清净的缘故具足胜义善的功德;因为无余断除了客尘及习气而清净的缘故具足极其无垢的功德。

庚五(以三身类别趋入之义)分二:一、略说法相之差别;二、广说其义。

辛一(略说法相之差别)分三:一、本性身具五相;二、报身具五差别;三、化身具三法。

壬一、本性身具五相:

无初中后无分割,无二三垢无分别,

法界自性证悟彼,入定瑜伽行者见。

也就是说,无有初生、中住、后灭——有为法的三种法相而具有无为的法相;具足无漏的法界、究竟的智慧一切合一不可分割的法相;解脱有无二者而不堕增损之边的法相;远离烦恼障、所知障、等至障三障的法相;无有烦恼垢、不成为分别行境的法相。法界自性清净,证悟它恒时于法性入定的瑜伽行者现量见到如来——光明的法相。

如是应当了知法身具有五种功德:

无量超恒沙,无思无等德,

如来无垢界,断诸习气过。

具足本体广大,以因无可量的功德;无法定量超越恒河沙数的功德;不是寻思行境以心识无可思维的功德;与他不共最究竟无等的功德——证圆满的功德。现前如来的极其无垢法界,无余断除所有二障及习气的过失——具足断圆满的功德。

壬二、报身具五差别:

种种妙法光明身,勤成众生解脱利,

行持如摩尼宝王,种种事物非彼性。

1、放射大乘种种深广妙法的光芒,因此语言不间断。

2、拥有妙法的光芒或相好庄严的无量光明的身体不间断示现种种相。

3、精进为殊胜的所化成办解脱之利的事业不间断。

4、如是行持也如同如意宝王满愿一般无有分别、勤作现行而任运自成趋入。

5、由所化众生的意乐而示现种种颜色、量度等的事物,但其自性并非真实。

壬三、化身具三法:

世间入寂道,成熟与授记,

因色此常住,如虚空色法。

也就是,使入于世间普通道者对三有生起厌离而趋入寂灭涅槃道,将入解脱道者安置于深广大乘而令他们成熟,将以大乘成熟者次第安置于清净地而授记他们解脱。如此成为事业圆满的因,以所化而显现种种的色化身也不仅是在先前,而是于此法身无变法界中乃至有轮回期间恒常不间断安住,如无为法虚空界中有为法色的生灭不间断一样。

辛二(广说其义)分三:一、共同分类;二、各自安立;三、彼等摄义。

壬一、共同分类:

自生一切智,是名谓佛陀,

胜涅槃无思,摧敌各别性。

析彼以深广,大本性功德,

所立自性等,三身而行持。

从不依赖他缘而具足了知自生的一切所知的智慧,究竟断证的角度称为佛陀,因不住有寂二边而是殊胜涅槃,因超越寻思行境而无可思维,因战胜轮回而是摧敌者各别自证本性的大菩提。如果加以分析,则由于具足难证甚深的功德、具足威力广大功德、随缘大本性功德的三法所安立的缘故,依次是甚深自性或本性身,“等”字包括广大受用圆满身、大本性化身,即以三身而任运自成不间断行持自利他利。

壬二(各自安立)分三:一、本性身之安立;二、受用圆满身之安立;三、化身之安立。

癸一(本性身之安立)分二:一、略说法相与功德;二、广说彼等本体。

子一、略说法相与功德:

佛陀本性身,具足五法相,

略摄当了知,具足五功德。

如是分析究竟的菩提,三身中,佛陀自利圆满的本性身具足无为法等五种法相或特点,功德虽然极多,但归纳起来,应当了知无别具足不可衡量等五种功德。

子二(广说彼等本体)分二:一、广说法相;二、广说功德。

丑一、广说法相:

无为无分割,断除二种边,

解脱烦恼障,所知等至障。

无垢无分别,是瑜伽境故,

法界本体性,清净故光明。

胜义的本性身具足以下五种法性:1、由于远离有为法生住灭,因此具有无为法无变的法相。2、由于无漏法界究竟智慧一切合一而具足不可分割的法相。3、具足断除世俗本体中无有、胜义本体中有的增益及损减二边的法相。4、具足必定解脱贪等烦恼障与不是烦恼但成为了知所知之障的所知障及其所属的不知如愿入定于等持的等至障三障——无障的法相。5、无有烦恼之垢,无有可分割成分别念行境、是方便智慧双运恒常入定的究竟瑜伽师各别自证智慧之行境的缘故,甚深法界原本体性清净的缘故,是自性光明的法相。

丑二、广说功德:

真实本性身,具无量无数,

无思无伦比,清净究竟德。

真实中本性身无别具足以因无法衡量的功德;以数无法计数的功德;以心无法思维的功德;无与伦比的功德;清净究竟的功德。

无量等依次,广大无数故,

非寻思境故,尽断习气故。

无量等功德依次对应广大等五种理由,也就是,本体如虚空般广大的缘故,无法肯定是此数目的缘故,一切时处不是寻思行境的缘故,是唯一佛陀所具之功德的缘故,无余断除二障及习气的缘故。由此可知,无量等的所有功德依次对应广大等五种理由。

癸二(受用圆满身之安立)分三:一、广说安立;二、总结宣说;三、依缘显现差别之理。

子一、广说安立:

受用种种法,自性法现故,

净悲之等流,利生不断故。

任运无分别,如求满愿故,

以摩尼神变,安住圆受用。

圆满受用并具有大乘深广种种法之财富的缘故宣说教言不间断;具足色身自性相好等法,于具缘者前恒常显现的缘故示现身相不间断;欲求救护一切众生离苦的清净大悲的等流果利益有缘众生不间断的缘故以大悲行事业不间断;那些也是无有分别念及勤作自然任运随所化众生之欲求而满愿的缘故;如同以现行及底色摩尼宝珠虽然现种种但并非它的本体,同样随无量所化的界性、意乐、信解而显现形形色色的神变相但并不是它的本体。以具足以上五种差别的方式安住于圆满受用大乘法之身。

子二、总结宣说:

说示事不断,无有诸现行,

示非彼本体,此示种种五。

如此讲说语教言不间断、示现身相不间断、以大悲行事业不间断、彼等无有勤作现行任运自成、示现随缘显现种种但并非它的本体,这五种法是在讲受用圆满身的此时说为示现种种等的五种差别。

子三、依缘显现差别之理:

如依种种色,非真宝珠现,

众生种种缘,遍主非真现。

犹如依靠种种底色布的外缘,上面的宝珠映现种种色彩,并不是它的真实性,但因澄清透明而显现种种,同样,以所化众生的界性、意乐、信解等种种缘的大悲心周遍众生的尊主圆满佛陀显现种种也不是他的真实性,但显现形形色色等幻化。

癸三(化身之安立)分二:一、殊胜化身示现十二相之理;二、彼之作用次第引导所化之理。

子一、殊胜化身示现十二相之理:

大悲知世间,照见诸世间,

法身不动中,以异化身性,

示现真投生,从兜率天降,

入胎及诞生,精通工巧明。

游戏享妃眷,出家与苦行,

至菩提迦耶,降魔圆正觉,

转大妙F轮,趣入涅槃相,

于诸不净刹,示现有际间。

颂词中的“示现”,十二相每一相后面都需要加。以何因示现:想以不可思议的大悲摄受无量众生的因等如理示现,以了知尽所有世间界的智慧,善加照见一切所化无余一切世间而于如所有智法身无变境界中入定如如不动。示现什么?以种种化身的自性真实示现稀有十二相:以释迦王为例,作为大尊主的他,示现真实投生于兜率天的白顶天子将极多天众安置于成熟、解脱中,从兜率天降到洲部洲;入于母胎;从胎中降生;精通工巧明;游戏享受王妃眷属;从王宫中出家;苦行;前往至菩提迦叶金刚座;以慈心力摧毁魔军;现证圆满大菩提;三转F轮;趣入涅槃。于何处示现?于不清净的娑婆世界等无边刹土。何时示现?乃至所化流转轮回的诸有没有空无存在期间不间断任运自成示现。

子二(彼之作用次第引导所化之理)分三:一、普通人入小乘之理;二、小乘者以大乘成熟之理;三、大乘者行解脱之理。

丑一、普通人入小乘之理:

知无常苦空,寂音之方便,

令众厌三有,趋入于涅槃。

了知宣说“诸有为法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最寂乐”大法印之法音调化所化之方便的佛陀为贪恋轮回的所化众生宣说三有的诸多过患,令他们生起厌离而首先趋入仅以寂灭轮回过患而涅槃的声闻缘觉道。

丑二、小乘者以大乘成熟之理:

入于寂道者,具得涅槃想,

宣说法华等,法之真实性。

彼等除前执,方便智慧摄,

成熟于胜乘。

对于入于能灭轮回苦之方便声闻缘觉道而获得阿罗汉及辟支佛果、具有虽然没有获得究竟果位但也证得了涅槃之想者,宣说《妙法白莲花经》、《大涅槃经》等讲诸法真实性空性大悲双运之乘是唯一的,依它行至的涅槃也是唯一的,使那些声闻缘觉去除先前没有获得究竟涅槃以为已获得的执著,依靠想救护一切有情大悲方便与证悟诸法空性的智慧摄持福慧二资粮,而使他们安置、成熟于三乘中最殊胜的大乘正道中。

丑三、大乘者行于解脱之理:

授记大菩提。

如是以大乘道逐渐令成熟而获得八地等行者得授记,于某刹土,名号为某,于某时某劫成佛,眷属有这么多,正法住世这么久……获得三解脱菩提中最殊胜的无上法王授记。如云“承许以刹土,名眷属法住世。”

壬三(彼等摄义)分二:一、对应理由摄为三;二、对应实相摄为二。

癸一、对应理由摄为三:

甚深圆满力,随凡义引故,

依如此等数,深广大本性。

细微难证而甚深的缘故、具足成办他利的圆满威力的缘故,随顺凡夫异生心想之义宣说而将他们从轮回中引导出来的缘故,应当了知依如三这些数目的身对应甚深本性身、广大受用圆满身、大本性化身。

癸二、对应实相摄为二:

于此初法身,后者即色身,

如色住虚空,色身住法身。

在讲佛身的此时,要了知第一甚深身即法身,因为是诸法的自性,不是他证的行境。后面的受用圆满身与化身是色身,因为随缘显现于所化前的缘故。它们也如同种种有为的色法住于无为法虚空界中一样,后面的色身种种显现住于第一法身无变界中。

庚六(彼等恒常之义)分二:一、略说恒常之理由;二、广说彼义。

辛一、略说恒常之理由:

无量因与众无尽,悲神变智具圆满,

法之自在摧死魔,无体世怙故恒常。

1、由于是由一无所贪而受持妙法等无量因所形成之果的缘故,色身行持他利恒常不间。

2、由于亲口承诺调化无余众生、所化众生无尽的缘故,色身利他恒常不间断。

3、由于成办他利的动机悲悯一切有情的大悲不间断的缘故,色身行持他利恒常不间断。

4、由于成办他利的方便神境通神足通获得自在的缘故,色身行持他利恒常不间断。

5、由于具有了知轮涅自性无二的智慧而永无厌烦的缘故,色身行持他他利恒常不间断。

6、由于具足无漏等持圆满安乐而不为痛苦所害的缘故,色身行持他利恒常不间断。

7、由于以诸法之自在入于世间界也永不为其过患所染的缘故色身行持他利恒常不间断。

8、由于证得无死果位摧毁死主魔的缘故,法身无变恒常。

9、由于原本无为而无有有为之本体的缘故,法身无变恒常。

10、由于直至后际成为一切世间之依怙的缘故,法身无变恒常,总之,以上十种理由说明如来的此三身恒常。

辛二(广说彼义)分三:一、色身恒常之理由;二、法身恒常之理由;三、彼等总摄义。

壬一、色身常有之理由:

舍身命受用,受持妙法故,

普利众生故,初誓究竟故。

1、佛陀,由于曾在因地学道阶段无有贪执完全施舍头颅等身体寿命、及珍宝等受用而受持妙法无量因所成就的缘故,色身恒常不间断。

2、由于成办广大普利尽所有众生的缘故,色身恒常不间断。

3、依于自己初始所立下“要救度众生无余脱离轮回”誓言之义究竟、所化无尽的缘故,色身恒常不间断。

佛陀即清净,大悲趋入故,

神通足示现,彼住行持故。

4、由于圆满佛陀以清净烦恼障、净除所知障的大悲不间断趋入所有众生的缘故,色身恒常不间断。

5、由于转成一、幻化多等神境通及神足等持自在而应机示现色身相,即是佛陀乃至轮回存在间安住,能不间断行持的缘故,色身恒常不间断。

依智而解脱,轮涅执二故,

恒具无量定,圆满安乐故。

行于世间中,不染世法故。

6、以清净智慧解脱诸有轮回与寂灭涅槃自性执二、证悟无二而对他利无有厌倦的缘故,色身恒常不间断。

7、由于恒时具足不可思议无量等持的无漏圆满安乐而无有苦行痛苦所害的缘故,色身恒常不间断。

8、由于为利他安住世间,随他们的缘分而行持不染烦恼业痛苦等世间法的缘故,色身恒常不间断。

两种色身恒常不间断利益众生。

壬二、法身恒常之理由:

无死得住寂,无死魔行故,

无为之自性,能仁本灭故。

恒成无依者,依怙等之故。

如来的法身现前从究竟对治的角度是不变恒常,因为无有以业与烦恼死迁,获得安住于无余寂灭生灭之殊胜涅槃处的果位永远无有死主魔出没的缘故。自性也是恒常,因为具有不是以因缘现行造作之自性的能仁法身原本是善灭一切有为法相的本性的缘故。无欺也是恒常,因为恒常不间断成为无量无依众生之究竟依怙、友军等的缘故。

壬三、彼等总摄义:

以初七种因,色身恒常性,

后三是本师,法身恒常性。

以“无量因……”最初的七种原因,是说色身恒常不间断利他,“摧死魔……”后面三种原因是说本师佛陀的法身无变恒常。

庚七(如实不可思议之义)分二:一、略说不可思议之理;二、广说原因。

辛一、略说不可思议之理:

因非语境胜义摄,非分别境离喻故,

无上有寂不摄故,佛境圣亦不可思。

以无余转依而安立的无垢真如大菩提超越名言所诠,不是语言行境的缘故;以各别自证具二清净胜义谛所摄的缘故;不是分别念所思择之处或对境的缘故;真实超越一切能衡量的比喻与因等的缘故;是出世间最究竟无上的缘故;不是诸有轮回与寂灭涅槃二边所摄的缘故,是唯一圆满佛陀的遍知智慧行境,住大地的圣者们尚且也不能如实思维,普通人不可思议也就不言而喻。

辛二(广说原因)分三:一、依次说原因;二、对应二身总结;三、功德事业不可思议之理。

壬一、依次说原因:

无诠故无思,胜义故无诠,

非择故胜义,非量故非择。

无上故非量,非摄故无上,

无住故非摄,功过无别故。

三身圆满的菩提,佛陀以外的他者不可如实思维是此是彼,因为不是语言的对境,以言词无可言说的缘故。以言词无可言说,因为胜义谛是各别自证的缘故。它是胜义谛,因为不是分别念所思择之处的缘故。它不是分别念所思择,因为不是世间的比喻与因等所比量的缘故。它不是所比量,因为超世间最无上的缘故,它是无上,因为不是诸有轮回与寂灭涅槃所摄的缘故,它不是有寂所摄,因为不住有寂二边的缘故。它也是不住,因为无有寂灭边为功德、三有自性为过患之分别的缘故。

壬二、对应二身总结:

五因细微故,法身不可思,

六非彼性故,色身不可思。

“因非语境……”五种因说明了极其细微甚深难测的缘故法身是普通人不可思维是此的理由,“非有寂摄故”的第六种因说明了虽显现为生灭等有寂法但并不是它的真实性的缘故色身无量幻变不可思议的理由。

壬三、功德事业不可思议之理:

无上智悲等功德,功德竟佛不可思,

自生末者之此理,仙大自在亦未觉。

现量证悟一切如所有、尽所有的所知义的无上智智与想救度一切有情离轮回苦的无量大悲事业等功德无有限量,功德究竟的波罗蜜多的缘故,佛陀证得大菩提,这是佛以外者均不能如实思维,因此,不依赖他而是自己修行所生,佛陀也是八种安立最后的不可思议之理,或者观待初发心等真实圆满证觉之理,这是仙人、住清净地大菩萨、获十自在者也没有现量觉悟,更何况说一般众生?想要觉悟者应当获得佛果。

大乘无上续宝性论中第二菩提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