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22 一切并不神秘 >> 神秘的修心之路-问答-台湾大学 🎬 🎬 返回
字体: A- A A+

台湾大学问答

『2013年11月25日』

(一)问:我曾经跟上面提过,希望他们重视台湾的贫富差距问题,对这种贫富差距现象,您怎么看?

答:贫富差距是正常现象,人和人的业不同嘛。比如一家里有三个兄弟,父母给每人留一份同样的财产,几年以后,因为福报不同,兄弟之间也会呈现贫富差距。这是没办法的。不过,如果能在这样的社会中对贫穷的人做点帮助,于社会可以尽一份责任,而于自己,则可以完成一份修行。

(二)问:请问佛教是宗教还是教育?

答:佛教既是宗教,也是教育。

人类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智慧,以便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而要提升智慧,单单依靠科学式的教育能不能完成呢?不能。你们都看到了,在西方,科学那么发达,还是离不开信仰的支撑,所以,完整的教育里需要有宗教,当然也包括佛教。我认为,佛教是相当完美的教育,因为佛教的思想中既充满理性思辨,其逻辑无悖于科学,又饱含人文关怀,其慈悲观深化延伸了儒家的仁爱理念。

刚才路上我问他们:“台湾最近在关心什么?”

“食品安全,”他们说,“比大陆吵得还厉害。”

这就是道德教育问题,也是信仰问题。如果人人讲仁爱讲慈悲,谁会做那种事呢?不会的,有符合道德的经营和治理就不会。现在大家都明白了,今日社会最需要的是传统教育,而佛教的因果和慈悲理念,与这样的教育一致。

所以,佛教是教育;当然,在某些层面又超越了教育。

(三)问:您翻译时,对待古典跟现代有什么原则?

答:古典跟现代有点不好平衡。对那些古老作品,如果完全按照古典的方式去译,很难契合现代人的思维习惯;但如果太迎合现代人的想法,又会对它原来的意思多少有些违背。所以,我的原则是:意义上,尽量做到精确把握;而文字上,则随顺现代人的心态、价值取向和阅读要求。

通俗一些,人们就容易接受。

(四)问:您从您老师那里得到最受用的教言是什么?

答:我和“国际藏传佛教研究会”的很多法师,当年都一起依止过我们的老师法王如意宝,我们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很多教言,这些教言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人和人看着差不多,但的确不一样。藏族有种说法:人与人不同,否则,为什么一个做了君主,一个成了奴仆?树与树不同,否则,为什么一个做了梁,一个成了柱?

我的老师就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人。他有不可思议的威德,他的有些话,你听着很普通,好像谁都会说,但它有力量,有加持。他一生讲过的许多教言让我受益无穷,但我每天都会再再忆念的,是他常说的四个字:观心,利他。

“观心,利他”,这就是我最受用的教言。

观心,是内观自己的心,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面目,要认识心的本质;利他,是利益一切众生。

人活着,往外面看可以,但有时候也得往里面看,了解了解自己;为自己活可以,但有时候也得为旁边乃至更大范围的人群活一活,为他们做点事,否则,活了一辈子,走的时候想想,明明是个有能力的人,但到头来自己没活明白不说,对他人也没什么帮助,是不是很遗憾呢?

(五)问:目前台湾岛内经济低迷,人心浮动,请问在这种时候,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

答:经济时起时落是正常的,不仅台湾,全世界都一样,也不仅是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尤其是心情,时好时坏,起伏不定。所以,我深信万法无常的道理。

无常是避不开的,既然避不开,不如修一修,从心里对无常有个深刻的了解。修了无常以后,你的心就开阔了,心开阔了,什么样的生活都能过,有钱有权的时候,快乐淡定,无钱无权的时候,悠闲从容。怎么样都可以。

昨天我遇到一位智者,他说:“我来岛上六十年了,六十年里什么都见识过,经历过,但怎么样呢?不过如此。”用无常的智慧看世间就是这样,再怎么样的波动,再怎么样的什么什么,也都是一样的——过眼云烟而已,不过如此。

(六)问:我看到很多非佛教徒、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在面对死亡时非常绝望,请问这时候应该怎样帮助他们?

答:试着讲讲来世,讲讲极乐世界的功德,看他能不能接受,能接受,那就和他一起念念佛,帮他走出绝望的心境。等他死了,为他助念,做点佛事超度一下。

不接受的话,只能用别的办法了。特别是去世以后,如果他的家人不接受佛教的做法,那也只好从旁边为他念些阿弥陀佛名号和观音心咒。我有时候在医院或什么地方见到有人去世,就在心里默默念几句观音心咒,不敢让他的家人或旁边的人听到,怕人家反感。只能这样了,先种个善根。

说到这里,我倒想劝劝在座的诸位,想学佛法的话,最好趁早,不要等到七八十岁,那时候可能来不及了。客观地说,佛法还是挺难的,人老了记也记不住,想也想不清楚,连个简单的知识都学不好,更何况佛法?

我见过很多走到人生边缘才开始学佛的人,他们的心情都差不多——既难过又懊悔,“唉,年轻时净执著这样那样的事了,如今死亡就在眼前,佛法这么好却学不懂,修不了……”

我不是在劝你们信,而是学,学了以后,信不信由你。

(七)问:我一直在听您的课程,看您的书,那里面您总是提醒我们要发菩提心,利益众生,但在我们利益众生的过程中,把佛法的好处告诉他们,他们好像不感兴趣,只想要些世间的利益,但给世间利益的时候,又好像助长了他们的贪嗔痴,请问,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利益众生?

答:利益众生有暂时和究竟两种。给点吃的穿的以及其他的生活资具,让他活下去,活好一点,这是暂时的方式,佛陀在过去世的修行中,也常常做这样的布施。究竟的利益众生是讲法,用佛法将他们从轮回苦海中救度出来。

当然,讲法要看时机,做布施也要掌握好分寸。什么分寸呢?不要因为吝啬,而不肯施,障碍了自己的修行;也不要因为一时兴起,就随便给,助长了对方的贪婪。

简单讲就是,既要修自己,又要护他人。

(八)问:请问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有什么异同?

答:从究竟的意义上看,两大派系的佛教是一致的。比如,在修行方面,汉传佛教的教导是,首先发菩提心,中间积资粮,最后得佛果,藏传佛教也一样。在教主方面,藏传佛教承认释迦牟尼佛是整个佛法的教主,曾经转过三次F轮,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利益了无量众生,汉传佛教也这么承认。

至于不同,主要体现在细微的地方,比如,汉传佛教的禅宗、净土、华严,各自都有自己所尊崇的经典或教义,以及修行方式,而藏传佛教的萨迦、宁玛、格鲁也一样。

总之,两大派系在根本问题上一致,不同的只是支分。这就好像两所大学,建制一样,每个大学都下设了好多学院,每个学院又设有不同的系,每个系有自己的主任和老师;教育方向也差不多。主要的东西都一样,所不同的只是某些理念、方法和课程的设置而已。

既然差不多,各展所长是最好的,不需要互相排斥。有个学净土的老菩萨跟我说,他以前特别讨厌藏传佛教,见了穿喇嘛装的就受不了。有一次在火车上,他看到一个蓄着短发穿着红衣服的女士,以为是喇嘛,就骂……

他一边讲一边笑;笑完,就哭起来了。

(九)问:我是堪布的fans,台湾的大学生。我想请问,在这有限的一生中,如何才能积累起广大的福报?

答:一般人所谓的福报,“我福报大”“我没有福报”,指的就是钱,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健康平安、智慧敏锐、明辨是非、羞恶乐善、心胸开阔、心态平和等等,都是。

福报是修来的。前世善法修得少,今生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如愿,很难得到想要的东西;前世修得多,今世里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常常心想事成。很奇妙。但福报会用尽,所以要不断地修,为今生,为来世,就像充电一样。

要想迅速积累起广大的福报——世间的福报也好,修行的福报也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发菩提心,修六度。

(十)问:能否请您就依止上师问题开示一个要诀?

答:依止前多观察,依止后观清净心。

先好好观察。现在有人是先依止,然后观察,最后诽谤,这样不好,会给后续的修行带来不好的缘起。要先观察,善巧而有智慧的观察,可以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善知识。

观察完,开始依止了,就要学会观清净心。心不清净的人,对谁都能挑出一堆毛病,即便是上师:他白天怎么怎么,晚上怎么怎么,做事怎么怎么,说话怎么怎么……但这不是在修行啊。修行人看谁都是清净的,更何况上师?

真正的上师具有无量的功德,无穷的加持,就像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一直以来,我始终觉得他就是佛。

我常常提醒修行人,一定要记着你是来修行的,修行和其他的世间行为不同。你要恭敬上师的所有教授,把上师的微笑甚至玩笑,都要当作具有深意的修行指导。当你有了这种清净心以后,就可以修学上师的意趣和行为了。

(十一)问:我是韩国大韩佛教曹溪宗佛教协会的职员,佛陀最重要的教法三法印中说“诸法无我”,“我”不能永远存在,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理解藏传佛教的转世者呢?

答:无我跟转世是不矛盾的。

三法印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其中的“诸法无我”,不是说证悟时“我”消失了,而是说,在究竟的实相层面,本来就是“无我”的。证悟者和未证悟者的区别是,证悟者认识“无我”,未证悟者不认识。

“无我”有“人无我”和“法无我”两种。

对人而言,叫“人无我”。不管是活佛的“我”、平凡人的“我”,韩国人的“我”、藏族人的“我”,都不存在。

对法而言,叫“法无我”。这个“我”指的是自性、本体,在实相中,台湾大学的自性不存在,演讲大厅的自性不存在。你们看这个麦克风,不管它的材质是什么,只要用智慧分析就会看到,它实际上是由分子、原子乃至更细微的粒子组成的,而分析到最后就是空,了无一物。

任何法都是如此,也包括人,所以叫“诸法无我”。

既然“我”不存在,活佛是怎么转世的呢?

这就要讲到实相和显现的问题了。“无我”是从实相或说本体上讲的,在究竟的真理层面,一切法无我。而在显现的世俗生活层面,“我”是存在的,活佛存在,你和我也存在,台湾大学存在,韩国佛教协会也存在。既然“我”在世俗中存在,众生的生死连续就存在,活佛的转世也存在。

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分清显现和实相。

所谓显现和实相,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现象和本质。本质是空的,但现象存在,否则我们怎么会在这里探讨佛法?

(十二)问:晋美彭措仁波切已经圆寂很久了,为什么还没见到他的转世,请问法王圆寂时有没有遗言,说何时再来?

答: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法王如意宝圆寂十周年的日子。作为弟子,上师离开后,我感觉自己就像失去父母的孤儿,心里时不时会有一种独留世上的凄凉和悲伤。

我也希望上师乘愿再来,但上师在临圆寂前两个月的一个法会上说:“如果我走的话,就去极乐世界,那时候,你们不必寻找我的转世,不要49天还没过就认定我的转世活佛。”不过上师也没说永远不来。所以,等机缘成熟了,我想上师还是会来的,只是不知道这个机缘何时成熟。

我依止上师如意宝近二十年,做了十八年翻译,为了表达内心的怀念,今年我把上师讲过的一些深刻却也容易被现代人接受的教言,编辑成书出版了,叫做《不离》。

我觉得这个名字很贴切——“不离”,只要你祈祷上师,上师就在面前,从未离开。正如《妙法莲华经》所说,佛陀会示现涅槃,但佛陀从未离开世间,佛法也不会真正隐没。

其实上师的教言就是上师。

(十三)问:如果我们邀请您去韩国讲法,您会去吗?

答:因缘成熟的话,我会去的,但是因缘能不能成熟,什么时候成熟,就不知道了。感谢你的邀请。

(十四)问:现在有人认为,不必修五十万加行,因为佛陀时代并没有这种传统,还有些上师因应不同的文化跟环境,用其他方法代替五十万加行,请问您对此怎么看?

答:任何法脉都是以佛陀的教法作为依据,由祖师大德结合了相应的修法和口诀,开创并传承下来的。藏地各教派都有修加行的传统,尤其是宁玛巴华智仁波切——你们称巴楚仁波切这一支,所有传承弟子都非常重视加行,有的修了三遍,有的修了十遍,还有的修了二十五遍。

我们重视加行,一个原因是,这是我们的传统,是由历代的本传上师们传承下来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五十万”这个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考验,如果修不到,说明你在信心和毅力上还有欠缺,修到了,意味着你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资粮,这对未来的修行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

再说,你们也知道,其实汉传佛教中也有这种佛经里没讲但与教法相合的独特修法,而且关键是,自这些修法被开创以来,后代修行者运用它也确实获得了成就。

所以,五十万加行本身没有问题。

说到不愿意修,因为工作忙也好,喜欢简单也好,而有的上师为了随顺这种心态,便用其他方法代替,这个我理解。但我还是遵循传统的,今年在佛学院传《大幻化网》,我就要求他们说,没有修完加行的一律不准听。

我的经验告诉我,修完加行的人,心态都比较稳定,气质也不一样,听密法容易受益。而没有修完的话,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很多见解对他来说不过是空中楼阁,即使听了,也够不着,相应不了;虽然他们自己说,已经得到什么什么灌顶,获得什么什么境界,但没有加行的保证,过段时间退得也快,说不定还会影响到信心和誓言。

所以,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建议修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