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22 一切并不神秘 >> 神秘的修心之路-演讲-台湾大学 🎬 🎬 返回
字体: A- A A+
« 上一课 下一课 »

神秘的修心之路——台湾大学演讲

『2013年11月25日』

主持人致辞:

各位下午好!今天我们很有福气地恭请到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为我们做一场演讲。堪布十八年前来过台湾,十八年后再来宝岛,台大是他此次佛法与文化之旅的第一站。

堪布演讲的题目是“神秘的修心之路”。

很明显,堪布本人践行的就是一条修心之路。堪布从小具有仁爱心、慈悲心,没有杀过生,没有伤害过生命;堪布简朴,一条腰带用了几十年;堪布精进,出家后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日日夜夜闻思修行;堪布证悟高深,不可思议的境界已经彰显在他的事业中:著作等身,传法不辍,不仅为修行人传讲五部大论和甚深密法,引导实修,还走进世界各地的大学,用现代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们交流佛法;同时还做慈善,创建智悲小学,开设慈慧基金……

我们要知道,堪布的视野和见地是跨宗教的,他不仅关怀生命,关怀弱势群体,也关注环保、和平、自然……总之,堪布的一切都非常殊胜,非常圆满。

刚才我提醒堪布,问答环节要不要把问题写下来,先选一选,堪布说:“不用吧,直接问就可以,什么问题都可以。”这是最让我羡慕的地方——自在,堪布做什么都很自在。

有请堪布仁波切——

如主持人所说,十八年前,我曾跟随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来过台湾,逗留了一周。时间虽短,但对我而言那是一段美好的日子,不仅当时流连忘返,后来也时常忆起、说起。故地重游,又走了走,心里都是对上师的怀念。

我知道,和那时候比,今日的台湾与世界各地一样,随着外部世界越来越繁杂,人心也越来越浮躁了。不过,好在有佛法,一直以来,深厚的信仰气氛以其特别的力量加持着这块土地,人们相信,即使在今天,修行佛法仍是消弭焦虑和痛苦、回归宁静的最好方法。因为你们有这个基础,所以我在这里想跟大家谈一谈大乘佛教的修行方法。

这个方法并不神秘,归纳起来就六个字:施、戒、忍、勤、定、慧。对,就是六度: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度”也叫波罗蜜多,是度越轮回、到达彼岸的意思,一共有六种,所以叫六度。

大乘修行要求我们,首先必须发起利益一切众生、求证无上正觉的心,这叫愿菩提心;发了愿菩提心以后,就要修行六度,这叫行菩提心。有愿有行,才是大乘的修行。

在座的有些发了菩提心,有些没有,还有些既不信佛教,也不信任何其他宗教,这都没关系,等我讲完六度以后你们就会知道,对想要实践利他、实现生命价值的人而言,六度可以涵盖你的所有行持。而且,不论你生活在东方或西方,也不论你属于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如果能把六度贯穿到生活和工作中,你的人生便有了非凡意义,并丰富起来。

布施度:慷慨给予

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法布施三种。

法布施就是传法,把佛教典籍中所讲的道理,以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传给大家。宽泛一点看,所有传递知识的行为,老师们在校园里教书育人,学者们走进社会普及科学常识和为人之道,都是法布施。我一向认为,这样的布施——对各层面真理的传递,是知识拥有者生存于世的重要意义。

无畏布施的意思是施以无畏,也就是保护生命,将人或动物从伤害及杀戮中解放出来,让其脱离怖畏,比如放生。现在有人反对放生,但放生有没有意义,只要从所放生命的角度想想就知道了。在它正要被杀,瞪着恐惧的双眼哀号、挣扎、流泪却求告无门之际,你把它放了,让它重拾尊严,重回自己的天地自由生活,这是何等的善举?

动物的生命也是生命啊,和人的生命一样宝贵。

所以,偶尔听到有人反对放生时,我就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希望——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他们好好考察一下,护生人士基于平等理念爱护生命的慈悲态度。

下面说说财布施。财布施是指送财物给需要者的行为,例如济困、扶贫、赈灾,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做慈善。

很多人一听到做慈善,觉得那是有钱人的事,“你看他们那么有钱,他们不捐谁捐啊?”说得也是,生活在今天,人们从网络上可以直接看到富人的生活:豪宅、豪车、花天酒地。也可以直接看到穷人的生活,即使是遥远的非洲,也知道那里正有几百万人连生存都难以为继,前两天我去了柬埔寨,顺便到难民所、孤儿院看了看——太可怜了。

有钱人是应该做点什么,为这个世界。要知道,布施既是财物的施与受,更是温情的流动,从这种流动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世间的光明面、生活的希望,当他们拿你做榜样时,还可以从你的善良和慷慨中学习做人。

不过话说回来,布施并不只是有钱人的事,而是每个人都要学习的修行。这个修行的重点,是锻炼你的舍心,让你远离吝啬,并渐渐形成泛爱世人的胸怀和能力。

罗斯·佩罗小的时候,与家人一起住在美国和墨西哥交界的一个地方,每天都有流浪者跑到他家里讨吃的,家人从不拒绝。后来家人见来得越来越多,就问:“你们怎么知道直接到我们家里来呢?”来人回答:“我们互相留记号,你们家慷慨,我们就在门口打上记号,所以大家都来了。”

这时候,小佩罗对妈妈说:“要不把那个记号擦掉吧,不然的话,我们家很快就成了流浪者基地了。”

“不行啊,孩子,”妈妈说,“这些人和我们是一样的,只不过暂时运气不好,我们有能力就帮他们一点。”

妈妈的话影响了佩罗一生。佩罗后来成为亿万富翁,两度以第三党候选人身份参加美国总统竞选,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支持率。他总结自己的成功时说到,从母亲那里继承的慷慨,是他日后获得财富和声望的原因。

他说得对。不过,可能更关键的是,一次次布施过程中,满足他人需要时的欢喜与受施者的感激交织起来,养成了他乐善好施的习惯,这个习惯加深了他的爱和慈悲,进而形成了平等开阔的生命格局。这是成大事的格局。而这个格局,他在母亲的教导以及家风式的施舍中自然形成了。

“我们有能力就帮他们一点”,在我看来,母亲朴实的话语中别有一番修行式的督促。佛教很多修行窍诀中说,趁我们得到了难得的人身,还有自由的时候,一定要修行。而把这放在布施度中就是,趁我们有钱、有能力的时候,尽量做布施。请记住,我们很可能不总是有能力的,因为无常就在身边,今天多少亿、明天身无分文的情况很多。

所以,趁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力所能及地做点布施,或者放放生,多好。也不用多,一个月一次两次就可以。

持戒度:以利他为最高原则

一说戒,很多人觉得麻烦,“条条框框,约束。”其实哪里没有戒呢?国家有国家的法律,企业有企业的规章,开飞机轮船要走航道,行车徒步要看红绿灯,这都是戒。戒是约束,也是防护,不管你是做老师、公务员还是经商,原则总要守的,守好原则才能免入歧途,并有所成就。

而所谓持戒,就是守护原则。

大乘佛教的修行有三类必须守护的戒律:禁止恶行戒,摄集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所谓禁止恶行,就是“诸恶莫作”,例如断除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害心、贪欲等一切罪业;摄集善法是“众善奉行”,念经、诵咒、打坐,一切该行的善都要行;最后是饶益有情——你要利他。

大乘修行以利他为最高原则。

本来校方给我的题目是“有一种饰品叫利他”,后来换成了现在这个,其实那个也不错。人人喜欢装饰身体,以展示自己的美和独特,比如戴耳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印度那边有戴鼻环的传统。穿衣戴帽也能显示很多东西。还有头发,往前梳,往后梳,往上梳,红色的,黄色的,褐色的……只要自己喜欢,怎么样都好。不过,如果你想要寻找一种饰品,以庄严心灵,我建议你选择“利他”。

利他是最美的饰品。而禁恶行、摄善法、饶益有情这些大乘戒律的设置,就是为了让我们顺利生起利他心,进而守护此心并让它变得越来越清净,直至圆满。

在利他心不断增上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确实有清净的利他动机,也确实有智慧和善巧方便,为了利益他人,做些在小乘戒律中严格禁止的行为,比如说妄语、说绮语,是可以的。为谋求他人利益,甘愿自己在轻微戒律上受损,是一种承当,不是罪业。相反,如果伤害众生,就破戒了。

再进一步,随着整体修行的成熟,利他心与空性见并行增上,直至证悟。从那之后,守戒便成了自然的事情。在三轮体空的观照中,了知护戒者、戒以及由戒所护的众生全然是空性的,了无一念执著,不刻意守护却又丝毫不犯。

总之,戒是约束,也是防护,不仅是修行,任何形式的生命成长都需要与之相应的戒律。守好戒律,会给我们的身心以及周遭环境带来和谐,相反,离开了戒律,离开了道德约束,心就成了流浪汉,生命也就失去了力度。

有位研究法律的台湾学者告诉我,他很欣慰,对今天的台湾社会,戒律日益展现出不可思议的匡扶功能和救护效果,凡是听到戒律的人都心存敬畏。他认为,持戒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进步,对社会秩序也是一种贡献;他甚至断言,如果人人守护一分戒律,便可阻止我们的家庭和社会陷入难堪乃至无法挽回的失控境地。“我终于知道,”他说,“一个人没有约束,就没有道德;没有道德,就没有自由和尊严。”

他的话让我坚信,持戒是世间最庄严的美德。

安忍度:坚强忍耐

安忍就是坚强地承受和忍耐,也分三种。

第一是苦忍。修行中籍由痛苦的敲打,我们的心会变得堪能有力,这样后面就好修了。吃不得苦怎么修行?不说修行,活着都困难。现在很多大学生一点点苦都受不了,还动不动自杀,这样怎么行呢?磨练一下也好。

刚才我问他们:“台湾大学生自杀的多吗?”回答说:“没有,至少台大这几年没听说。”这就好,可能我们的挫折教育做得比较到位。这一块对年轻人很重要。

第二是害忍。害就是伤害,侮辱、谩骂、攻击,所有伤害都要忍。就我从新闻里看到的场面判断,台湾的政要必须多修安忍,不忍不行。可能也是一路修上来的,大家看他修得不错,就选了。但上来以后,还要继续修。

“难行莫胜忍”——最难的修行就是安忍。

但有时候不得不忍。文革期间,有位女士被剃了个阴阳头,接受批斗。虽然已经学佛多年,但还是气不过,羞辱、愤怒、痛苦,想骂人,想一死了之。这时候,有位禅门大德让人给她递了张纸条,上面写着:“此时正当修行时。”看完纸条,她的心豁然了,挺了过来。

想想看,在那一刻,还有什么比安忍更有面对和挽救的力量?没有吧。其实我们需要忍耐的时刻很多:生活不顺了,要忍;事业陷入危机了,要忍;生病了,治疗过程中要忍;不论怨敌还是亲人骂你、伤害你,都要忍……不然怎么办?愤怒、争吵、报复——但这些做法有用吗?除了加重仇恨、延长痛苦之外,解决过什么问题吗?所以,不如修安忍,用短暂的克制化解掉往昔的业和重重怨结,回归宁静。

请记住那位大德的话——“此时正当修行时。”

还有一个叫法忍,就是对空性、如来藏、密法境界等甚深义理的承认和接受。这种忍挑战的是智慧。要接受真理,不论是科学的、宗教的,小乘的、大乘的,都需要智慧。

藏传佛教推崇辩论,认为辩论是探寻真理并形成究竟见地的捷径,所以,如果有谁对佛教的哪个观点不承认,可以到藏地寺院找人辩论。台湾这边也有堪布、格西,萨迦、格鲁、噶举、宁玛、觉囊的都有,找他们也可以。

辩论是个好事,可以遣除疑惑、认识真理。如果你以辩论的方式说出理由,你对,我们接受。否则,毫无理由地指责、讥讽、谩骂,就不是学者、智者的态度了。

佛陀是这么教导我们的:以真理为皈依处,而不是你的我的之类的臆造说法。当藏传佛教用讲、辩、著将这一传统完整继承下来以后,不论听闻还是讲解,都以真理为准。很明显,如今这种公正客观的态度,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你们从科学家与藏地智者之间的对话中可以看到。

我并不担心藏传佛教的教理被推翻,但我确实担心,人们因为毫无根据、人云亦云的说法而排斥真理,失去大利。我希望人人接受这些美好的教义,并从中获益。

精进度:乐于行善

精进就是勤奋努力。学习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学问、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需要精进,老是懈怠、懒散、自我轻凌——“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行呢”,是很难成事的。

精进有三种:披甲、正行、不退。

所谓披甲精进,从出世间修行上讲,当我们看到佛菩萨以及历代大德经由精进修行实现了伟大证悟,便在心中立誓,我也要获得如他们一般的成就;从世俗功业上讲,当我们看到有人为社会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便发愿学习他们的坚韧、笃定和非凡智慧,取得与他们一样的成功,这样立誓,就是披甲精进,在内心里披上无畏铠甲。

正行精进是指实地去做。想得好、说得好,始终“明日复明日”,什么都不做,谈起来颇有气势,做起来既无章法又无力度,是没有意义的。在世间,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先想好目标,安排好计划,然后脚踏实地、有头有尾地去做。我非常钦佩这边有些大德的行事作风,他们从发愿开始,十多年如一日地写书、办中心、传播佛法,这就是正行精进。

不退精进,在没有获得圆满之前始终不满足,一直努力。比如求知,活到老学到老,对知识永远充满渴求;比如做事,一件事没有做成之前,一直做一直做;再比如修行,开始之后毕生精进,乃至一世接一世绝不退转,直至成佛。

做什么都要有这么股劲儿。昨天那位导游六十岁了,但不管讲什么,历史、人文、经济,滔滔不绝,幽默风趣;那天我在新加坡也遇着一位老人,七十岁了还在工作,很有活力。人就是这样,年龄不是问题,主要是心力,动不动“我老了,我不行了”,那可能真的不行了。我们看古往今来的那些大德,一百岁了还在利益众生。这就是不退精进。

精进的本义不只是勤奋,而是乐于行善。

世人从早到晚忙碌,有压力有快乐,为自己为家人,这种积极性值得肯定,不这样努力打拼就无法生存,也体现不出生命的意义。不过,如果能把这种积极性,也用到服务社会和广大人群以及修行佛法上,就更好了。

禅定度:静心的喜悦

禅定分世间禅定和出世间禅定两种。

现代人喜爱禅修,并希望籍由禅修,在这个躁动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祥和与宁静。有人专程到尼泊尔、藏地等世界各地的道场禅修,有人就近在企业或大学的禅修中心里静坐,但据我了解,他们修的多数都是世间禅定。

世间禅定的作用是静心,方法是一缘专注,让心专注于某个对境,持续安住。这里面的层次很多,但归结起来,一般会落在明、乐、无念三种觉受上。安住明的境界时,人的感觉是明明亮亮,有如证悟一般;生起乐的觉受时,整个身心融在一种周遍的喜悦中;处在无念的境界中,则没有任何心念,可以住很久。在这三种觉受之上,还有一种空的觉受,空可以破掉明乐无念的耽执,但也还没有脱离耽执。

能够脱离耽执的是出世间禅定,也就是缘真如禅定。安住在这样的禅定中,便远离了四边八戏的所有执著,真正通达了一切万法的真如本性。出世间禅定的目标是解脱。

我经常鼓励大家修禅定。因为我看到,现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了压力,无一不是负担前行。躲又躲不掉,怎么办?修修禅定。修了禅定,你的心就放松了,也能专注,应付什么都是绰绰有余,说不定还会有意外收获。

以前有个卖豆腐的,天天给寺院送豆腐,每次经过禅堂时都看见里面有很多出家人坐着不动,心里很纳闷。有一次他忍不住了,问方丈:“你们天天这么坐着,搞什么呀?”

方丈说:“这是打坐,来,你也坐一会儿吧。”

卖豆腐的觉得有趣,于是学着出家人的样子,双腿盘好,双手结定印,坐好,一动不动。约莫过了半个小时,他突然站起身来,冲出了禅堂,大声地喊着:“太妙了,太妙了,想不到打坐还真是有好处呢。”

方丈笑着问他:“你有什么心得,说说看。”

他说:“平时我脑子乱,糊里糊涂,但刚才坐着坐着心里就亮堂了,脑子也好使了。我一下子想起来,三十年前邻居王小二欠我两毛五豆腐钱,到现在还没还呢!”

这是一则趣谈,但并不荒诞。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心静下来以后,确实能想起好多事情;而且,有些平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坐着坐着,方法就出来了。我听说有个人跟家里吵架以后,跑去打禅七,结果禅七打完,气儿也消了。

很值得尝试啊。我建议大家每天早晚打打坐,每次十五、二十分钟就够了,养成习惯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心开始呈现轻松、喜悦的状态,那些通常让你感觉烦乱的事情,已经不容易干扰你了,即使遇到非常严重的问题,心态也能很快调整过来。这就是禅修对生活的价值吧。

智慧度:洞察真理

智慧是一种力,辨别、拣择和决断的力。以上五度的修行,都是为了生起、增上和圆满智慧度。而我们到大学求知,也不是单纯地为了积累知识,更是为了萃取智慧。

如果分两种,智慧也有世间和出世间之分。

世间智慧很重要,因为我们就生活在世间里。有了世间智慧,经商可以发财,研究学问可以得到学问,求功名可以得到功名。然而,考虑到此生短暂,生死长远,我们还应该学习一些指向解脱的出世间智慧。否则,不相信来世没有办法,一个既有智慧又相信来世的人,最终却把所有智慧用在今生的生存上,甚至为此造下恶业,没有为来世和解脱准备一点点资粮,那还能不能算得上智者,是很难说的。

出世间智慧中,最重要的是无我空性:“我”不存在,我所拥有的一切不存在,乃至一切万法的自性不存在。为什么呢?因为“我”是假象,是我们缘着五蕴产生的虚假认同;“法”也是假象,如果你一步步分析“法”的构成,就会发现,不论是心外心内的任何一个法,都没有实质性存在。

这种终极智慧的作用,就是洞察真理。

一直以来,科学把最重要的智慧都用在探索真理上了。科学在各个领域里的成就,以及人们对它的相信和依赖,让它成为揭示万法真相的唯一期待。然而,当科学尤其是量子力学、心智科学等前沿科学的研究者们,一次次给出令人振奋的突破性成果时,翻开古老的佛经却发现,很多道理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已经讲过了,特别是这个无我空性。

科学家们也在研究空性。不过,和他们的方法不同,佛学家们为了引导后学者认识这一真理,早已留下了严谨而简洁的推导逻辑——中观理论。中观理论是求证实相的利器,它超越了宗教。这不是我们自说自话,你们研究研究中观,再对照量子理论及其所得出的结论,就知道了。

如果把智慧分成三种,就是闻思修。在善知识面前听闻佛法和修行的道理,可以生起闻慧;对所听闻的法义进行思考、辨析和探讨,可以生起思慧;对深入思辨后形成的见解不断修习,便可生起真正的智慧,也就是修慧。

要说明这三种智慧,藏地有一个很好的比喻,牦牛吃草:首先是牦牛吃到草,这是闻慧;吃到草以后开始咀嚼,直至嚼烂,这是思慧;嚼烂后吞到肚子里,这是修慧。

我们可以用自己吃饭的情形作对照。比如观修无常。什么是无常?一切法刹那刹那迁变流转,就是无常。当你听到这个观点,以及推出这一观点的理论和根据时,相当于获取食物,并把它放进嘴里,这时候有了闻慧;当你用思考和辩论方式,分析根据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剔除所有妨害这一观点的理由和疑惑,最终建立起“一切法绝对是无常”的定解时,相当于咀嚼和品味食物,有了思慧;串习这一定解,相当于把食物咽下去,进入消化阶段,于是有了修慧。

其实学任何知识都一样,闻和思有了,才能修,让它成为自己的东西,不学不思考,就谈不上实践。

闻思修要结合起来。有闻思修的人,不管是自己修行,还是利益别人,都会有种力量。相反,闻思修不到位,影响自己倒在其次,如果去传法,会感受到明显的局限性,严重的,给人开示的道都有缺陷。而当人们走进来,跟着学习以后,不但形不成真正的修行,说不定还会误入歧途。

台湾有些佛教徒坦言,自己以前比较形象化,信佛,但没有智慧,佛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轮回为什么成立,不知道,敬佛是敬佛,总归有点盲目,是迷信。但现在不同了,闻思以后有了智慧摄持,信起来修起来都很踏实,是智信。不管是大学的老师同学,还是社会各界的信佛人士,都感觉自己的信心明显提升了,也很有一种修行的乐趣。

这就是由思辨生起了智慧。而有了智慧以后,便不会人云亦云,别人赞叹,也跟着赞叹,别人诽谤,也跟着诽谤,不会这样。这才是学佛,有智慧,自有主张。

心变了,世界也会变

以上讲了六度,既神秘,又不神秘。修行六度就是修行一切善法,就是修心。我们是高智商的人类,和动物比有很多优势,如果我们把智慧拿来修心,心会改变。

据说澳大利亚有一种苍蝇,因为那边人少,卫生搞得又好,苍蝇们找不到粪便和垃圾吃,转而去吸食花的汁液,于是身体慢慢改变了,没有病菌,呈金黄色,甚至连以前那种令人讨厌的“嗡嗡”声都没了——有点可爱了。

你们看,小虫在清洁环境的逼迫下,都可以获得净化,而我们是人,有智慧,懂因果明是非,为什么不能在清净智慧的引领下,走上自我净化的修心之路呢?

心是改变一切的主导和原动力。一块铁,你可以把它做成盒子,也可以做成针;一块地,你可以用它修花园,也可以建粪坑。同样的,我们这颗心可以行善,也可以造恶。如果你去造恶,自然感受苦果,严重的,即生进监狱,来世入地狱,痛苦无量。如果你去行善,即生快乐相随,健康成功,一切圆满,来世往生极乐世界,享受解脱大乐。

这就是我的心境观:心变了,世界也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