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佛经讲解 >> 佛遗教经讲解 >> 佛遗教经讲解4 返回
字体: A- A A+

第4课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仁波切 讲

【课前发愿】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证悟意传求加持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继续讲《遗教经》。

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

昨天讲到睡眠的过失。我昨天说,从明天开始,不睡懒觉。今天早上,我也把近两天睡眠时间比较长的这个不太好的习惯改了,只是改的时候有点费劲。不过,我想这两天应该就能改过来,没什么问题。

每个人不要太懒惰了,否则人生白白浪费了,确实没有必要。我们很多人来到这里,并不是来睡觉,而是来求学的,不能说“这里很安逸”,只要睡得好,白天晚上都在睡觉,这样可能脱离了自己最初的目标,不是很好。

所以昨天也讲到,不要一直睡眠。同时,还讲到无常的火能烧毁一切世间,这句话我觉得很重要,应该“当念无常之火,烧毁诸世间”。有些道友,包括堪布、堪姆,无常的观念修得不是很好,平时住在一起,对春夏秋冬、人事的变化,以及亲朋好友的死亡,心里没有特别强烈的感受,“一切都是无常的,去年怎么样、今年又变成怎么样”——没有这样的叹息,似乎“人死了、就死了,没有了、就没有了”,这跟自己曾经接受的教育理念、自己的修行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内心当中应常思维:无常的火确实能烧毁一切世间,包括我们在内,再过几年将死去多少人非常难说。包括个人,明年现在还在不在,或者明天这个时候是否决定会存在,谁都没有把握。无常的火烧毁我们特别容易,非常可怕——平时在相续当中生起这样的定解很重要。

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也。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愧,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警惕睡在心里的毒蛇

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这里的烦恼,一方面是指随眠烦恼,它偷偷躲在我们身旁,如果天天睡觉,那它什么时候把我们的智慧和福德全部夺走了,我们是无法知道的;还有一种解释方法,贪嗔痴的烦恼贼,也悄悄躲在我们相续当中,我们很难发现。它甚于怨家,甚于我们怨恨的敌人,那我们为什么不提醒自己而醒悟,还安详地睡着呢?烦恼贼什么时候让我们离开世间,谁都说不准。怨家最多害我们的财产,害我们这一期的生命,但是烦恼贼不仅让我今生造了很多恶业,甚至在我不知不觉离开世间后还让我继续感受痛苦,特别可怕。所以,自己不观察自己、不提醒自己,还是这样执迷不悟,真的很可怜、很可悲。应该经常用这些教言提醒自己。

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烦恼有两个方面,随眠烦恼或者一般总的烦恼,它相当于毒蛇一样经常睡在我们的心当中。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就相当于黑色的蚖蛇,一种特别大、具有毒性、像蟒蛇一样的毒蛇。如果有一条黑色的、特别可怕的蛇,它睡在你屋里的床上,那可不可怕?自己没发觉,躺下去的时候才发现被窝里有一条特别可怕的、黑色的毒蛇!那你会不会跟它一起睡?“哦,你好,毒蛇。”亲亲它,敢不敢?肯定是不敢的。

以前这里蛇特别多。我还没有来这里时,有一次去炉霍帝察活佛家,他有一位侍者叫嘎巴喇嘛,现在已经圆寂了,他1986年时来过这里听上师四心滴的灌顶。他说,堪布如意宝所在的地方,蛇特别多,阳山、阴山,到处都是蛇。当时我好奇到底是什么样啊。现在可能房子太多了,蛇基本上没有了。

有一年,我借了一个板皮房。那个时候也没有地板,有一次,从地里出来一条蛇,吓我一跳,之后它又慢慢进去了,最后只能看到尾巴。有一天,法王如意宝正在给我们讲经。有一个老堪布,他脚不是很方便,经堂两边都有门,他坐在经堂一侧的门边,突然站起来大声吼,把我们大家都吓一跳。堪布说:“这里有个比丘!这里有个比丘!”按我们藏地的习惯,看到蛇、不能说蛇,因为它嗔恨心很严重,如果叫它蛇、它的嗔恨心更加严重;如果我们称呼这里有个“比丘”,它就比较开心。所以那个堪布说,这里有个“比丘”。我们当时还在想:是什么意思?那个时候经堂比较破,地板到处有洞,结果出来一个“比丘”。法王暂停了一会,过一会那个“比丘”也钻进洞里了。

那个时候学院的“比丘”确实密密麻麻的,以前我们在桑耶佛塔那里上课的时候经常有蛇,好多道友都看到过。一般来讲看到蛇是好事,说明与龙王关系很好,如果惹怒了龙王,或者龙王不高兴,一般看不到蛇和青蛙。所以有些人看到蛇,说明跟龙王的关系还可以,因为蛇代表龙。现在好像没有蛇了。但也许可能有,你们等会回去看看自己的被窝里面有没有毒蛇。(众笑)

如果发现烦恼毒蛇的时候,应该用持戒的钩摒除它。这里的“持戒”,是昨天讲的初夜和末夜,上下夜中精进修行的戒律的铁钩。发现蛇以后,不可能跟它一起睡,可以用铁钩、棍棒轻轻拨它,让它慢慢离开。

睡蛇既出,乃可安眠:如果睡蛇离开了,那你可以安详地睡眠。这里“安详地睡眠”也只是相对的,并不是没有烦恼就可以天天睡觉,不是这个意思。此处是说,如果烦恼的黑蛇离开了,那你中夜时可以适当地休息,不然身体也没办法坚持下去。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睡眠比较重要,一定要足够,但所谓的“足够”并不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是满足身体的需求。

我的想法是,刚来的初学者、出家人,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已经学了很多年的道友,还是要精进一点,不然过了一段时间人慢慢懒惰起来了,自己也想:我刚开始来这里的时候特别精进,现在不行了,没事,我该睡就睡吧……一直睡觉不太好。确实人生很短暂,如果这辈子没有很好地修行,下辈子变成什么样很难说;如果好好地努力行持善法,至少有不堕恶趣的把握。所以,大家应当有一种精勤的心,有时候要稍微强迫自己行持善法。

各个道友的情况都不同,有些人很精进,早上很早起来背书,中间上课、修加行、磕头……很有规律;有些人越来越懒惰,不知道什么原因。你们自己也互相打听一下,周围道友怎么样?你怎么样?别人修加行是怎么样的?磕大头是怎么样的?有些人磕头完全没什么问题,有些人却根本不行,加行修了多少年、到现在还没有修完。本来修加行这么重要,却修不完;背书,也是只背几个颂词就不行了。男众那边也许发心稍微忙一点,但确实希望你们观察一下,看一下大经堂里喇嘛这边是怎么样的,看一下早上5点时已经有多少人在那里背书了。现在不冷,如果一直等到太阳出来的时候,你才擦下眼屎、伸个懒腰、准备起床(师模仿),这样很不好。应该要有一种精进心,对吧?你们别看我一直打呵欠,我是学你们的。

惭愧心最为庄严

不出而眠,是无惭人也:如果不出睡眠,这个人叫无惭之人。天天睡觉,那这是没有惭愧的人。

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这很重要,人要有一种惭愧心,惭愧心是世间当中最好的服饰,是所有的庄严当中最好的庄严。有些人以金子、银子、耳环、手镯、各种璎珞作为装饰,认为“我今天穿得特别好看”,其实这不一定是很庄严的,最庄严的是一个人知惭有愧,这是最庄严的。

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惭如铁钩,能制止一个人的非法。不管在家人、出家人,知惭有愧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惭愧心,那对他讲课也好、开示教言也好,什么都没有用。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说:“若人具足惭愧心,能除颠倒散漫行。设使无惭无愧者,教言于彼有何用?”如果真正是知惭有愧的人,那他很多颠倒、散漫、非法、懒惰的行为就没有了;如果这个人无惭无愧,上师对他有什么用?听课对他有什么用?戒律对他有什么用?穿好看的衣服有什么用?无惭无愧的人比裸体还可怕,裸体有了衣服以后可以遮自己的身体,如果无惭无愧,在世间是最可怕的。所以,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当中专门用一品讲惭愧,还讲了无愧者是哪些人。

有些人会在心里衡量:我不能这么做,不然道友会说我什么、法师会说我什么、隔壁会说我什么……表面上看是执著,但实际上真的很需要,一旦没有惭愧心,闻思修行也没办法,守戒律也没办法,做人也没办法,什么事都不可能成功。

是故常当惭愧,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惭愧心连一刻都不能丢失,或者片刻短短的时间当中都不能放弃,如果离开了惭愧心,那所有的功德全部都消失殆尽。确实一个人没有惭愧心其它的根本说不上。《增一阿含经》当中专门有一个惭愧品,这里面讲了很多道理,不管是老的出家人还是最年轻的出家人,不能放弃惭愧心,如果放弃惭愧心如何如何,讲了很多道理。所以,每个人最好变成一个具有惭愧心的人,有些人说“不执着,无所谓”,尤其有些年轻人,真的不知惭愧,比如当地哪些是可耻的事情,哪些是害羞的事情,对他来讲无所谓。出家人也一样,如果在别人面前没有羞愧的话,那你所谓的戒律、行为、道德全部没有约束了,这特别可怕,学佛的人千万不能放弃惭愧之心。

有愧之人,则有善法:有惭愧心作为基础,善法都能成功。《法句集要经》中讲到:“若人有惭愧,智慧可成就。”我们的戒定慧、闻思修的智慧,有惭愧的人才有机会成就,因为自己觉得“我在这里要闻思修行,在我的同事面前、法师面前行为要如法”。惭愧心特别重要,如果有了惭愧,善法会成就。

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如果没有惭愧心,那与禽兽没有什么差别。《涅槃经》当中也讲到惭愧:惭愧能救自己、能救他法;惭是自己不造作罪,愧是不教他人造作罪;惭是自己内在的羞耻,愧是向人发露忏悔;惭是羞人,在人面前不好意思,愧是羞天,在天神面前不好意思。我们经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叫做惭愧。所以没有惭愧者,不名为人,与畜生无二。

《涅槃经》: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

惭和愧的差别,我以前在《大乘阿毗达磨》里讲过,但是今天在《涅槃经》中有更细致的关于惭和愧之间差别的分析,你们自己好好对比看看。《遗教经》的有些注释里,有个别大德也引用了《涅槃经》后面两句,大概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惭愧心就不叫人,跟旁生没有差别。而前面的内容,蕅益大师、世亲论师以及后来的大德们都没有引用。但是我想,大家应该要知道惭、愧确实是很重要的两个白法,要知道惭是什么意思、愧是什么意思。这在《涅槃经》当中有特别详细的分析。

《别译阿含经》当中说,有一次佛陀到城市里,看到一个沙门身心不太如法。此时那个沙门突然看到了佛陀,示现惭愧、低头,非常不好意思。佛陀说:“善哉善哉,看到我的时候有一点惭愧心,以后看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果也有这样的惭愧心,能在长夜当中得到利益和快乐。”当然,一个人行为不如法时,看到佛陀肯定会吓一跳,但那个时候看到佛陀还是恭敬、低头、惭愧,很好。同样的,如果那时候你看到了别人,也能这样,那非常好。有些人自己行为不如法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的法师、负责人,马上有一种惭愧心,比如说穿得不如法的时候,自己马上会注意;或者自己的行为有点不如法,马上有一种惭愧心。佛陀并没有说“你为什么做非法的事情?”当你自己知惭有愧,那“善哉善哉”,佛陀也是这样说的。作为初学者,每个人的行为不一定如法,但至少自己懂得惭愧,这是智者的一种行为,真的很重要。

我们学的这部经是佛陀接近圆寂时留下的特别重要的教言。做人要有惭愧心。没有惭愧心的人,不孝顺父母、做任何世出世间违规的事,对他来讲都无所谓、不在乎。但如果有惭愧心的话,他会时时用一种正知正念观察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段是在讲睡眠和惭愧,因为经常爱睡的人是无有惭愧者,所以从睡眠引出后面的内容。

下面讲嗔恨心。其实这里已经讲到了我们平时生活当中该注意的种种行为。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应该没有任何理由地制止自己的嗔恨心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诸位比丘,如果有人以害心和嗔恨心、拿着武器将你的身体一节一节全部割下来,就像以前歌利王与忍辱仙人的故事一样,身体被一块一块割下来的话,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应该依靠正知正念来摄持自己的心,不但不对此人产生嗔恨心,而且要护持自己的口业,不说粗语和恶语。如果没有很好地修持忍辱,产生了嗔恨心,那将会妨碍自己的道,也失去了大乘修行人所有的功德。

这里讲的境界比较高。不管对方用语言来谩骂你、用肢体来伤害你,或者用其它方式来对你进行加害,我们学习大乘佛教的人,不能以牙还牙,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你给我打一个棍棒、我给你一刀。就像现在很多国家一样,你说一句、我顶一句,你对我刁难、我也对你刁难,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这是世间的做法,我们没办法制止他们的嗔恨心。但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遇到任何不悦意、不快乐的事情,自己应该没有任何理由地制止自己的嗔恨心,否则,确实会妨害我们的道心,会毁坏我们所有的功德。

最严重的烦恼就是嗔恨心

《大智度论》云:“诸烦恼中,瞋为最重,不善报中,瞋报最大。”所有八万四千烦恼当中,最严重的烦恼就是嗔恨心;所有不善业的果报当中,最严重的就是嗔恨的果报。嗔恨确实非常可怕,《华严经》当中讲了很多因产生嗔恨心而带来百千的障碍,比如多病、不闻正法、暗钝、修行不成功等等,特别多。产生嗔恨心,所有的罪业都会出现,所有的恶事也会出现。以前一位大德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的嗔恨心起时,百万障碍的门就打开了,特别可怕。

佛在《华严经》当中也说:“我不见有一恶法出过菩萨一瞋恚心。”所有的恶法当中,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一个恶法超过于菩萨的嗔恨心。在大乘佛教中,嗔恨心真的特别可怕。所以,在道友当中也好,在世间人当中也好,包括在自己的修行过程当中,能不能尽量制伏嗔恨心?如果没办法控制嗔恨心,那再怎么样精进其它善行,再怎么样清净戒律,再怎么样禅修……哪怕各方面的功德样样具足,嗔恨心在短短的时间当中,就能将你所有的福德资粮一刹那间毁坏无余。

其实修行人最难以控制的就是嗔恨心。没有遇到逆境、违缘的时候,心平气和、不生嗔恨心的时候,心态也很好,好像觉得对治烦恼很容易,好像相续当中没有什么嗔恨心,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不是开悟了?但嗔恨心依靠一种因缘,当这种因缘具足的时候,你就没办法忍受,开始产生嗔恨心,这是非常可怕的。一旦放纵自己,生起嗔恨心,那对自己的修道有特别大的障碍,自己以前所积累的功德、利益、福德也全部会失坏,《入中论》和《入行论》里面都已经讲得很清楚。所以道友之间,人与人之间,要尽量安忍。确实很难忍,所有的修行当中,安忍是最困难的,但是安忍也非常重要。

前面讲了嗔恨心的过患,下面讲安忍的功德。

安忍的功德

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安忍的功德利益,是我们布施、持戒、苦行等所有功德的千万分都没办法比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功德。一般修安忍是一种福德资粮,修空性的时候有谛察法忍,对甚深法能安忍是智慧资粮。所以,修安忍能圆满二资,非常有功德。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如果能行持安忍,别人谩骂你的时候,如如不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完全可以调伏自己的心态,那这个人叫有力量的大丈夫、有力量的伟大的人物,可以这样讲。

《遗教经》的有些注释当中也引用了古德的教言:凡夫以胜人为力。菩萨以让人为力。按凡夫人的说法,“我一定要胜你,这是我的力量,不管打架、互相谩骂,只要我得到胜利的话,这是我的力量,我的原则如此,从来没有失败过”“只要遇到对方,我一定要战胜他”,这是凡夫人、愚痴人,以胜人为力;菩萨不会这样,菩萨的价值观与凡夫完全不同,不以胜人为力,以让人为力,比如跟有些愚痴的人,没办法讲道理,“那让给你吧” 。可能对方认为自己已经胜利了,“我很不了起,你看对方很脆弱”。或者两个人打架,一个是菩萨一个是凡夫,那菩萨就修安忍,“他打就打吧,我不打他”;那个凡夫愚痴人,“我用棍棒打他,他都不敢还手,我以后经常这样,一定会胜利”,他用这种方式。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菩萨获得的是永恒的胜利,因为他让人有功德,他相续当中不断出现好的力量、好的种子,而凡夫人这样的傲慢心、愚痴心不断蔓延增长,到时候一定会感受相应的果报。所以,真正了不起的人还是会修安忍。

以前法国作家雨果也说过,最伟大的人最能修安忍。最伟大的人最包容、最让人。世间人也会这样讲,这种宽容和让人,也就是谦让、谦虚,这非常重要。

若不能忍则非入道者、非智慧人

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如果对方对你进行谩骂、殴打,像这样有毒的水,若不能像甘露一样欢喜地接受,这不叫入道的智慧者。意思是说,别人对你泼洒恶毒谩骂、诽谤这样的毒水时,你就甘之如饴,用欢喜心来接受。就像有些大德,别人骂你、打你,别人像毒水一样的恶气,把它当成甘露一样,非常欢喜地接受,那个时候你就是真正的入道人;如果你不能这样,别人说你、你就顶一句,别人打你、你就还手,那这样冤冤相报不叫入道者,不叫智慧人。

你们可以看看新闻,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的贪嗔痴特别可怕。每一个凡夫人其实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经常给别人泼洒毒害的水,如果对方是菩萨,会欢喜接受;如果不是,那两个凡夫人就看谁的力量大、谁最终获胜。自古以来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的,但大乘菩萨的行为不是这样。

爱发脾气的人,人人都不喜欢你

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嗔恚之害,破坏所有的善法。嗔恚没什么好的后果,一定会破坏你所有的善法,毁坏你所有的名声,今生后世人人都不喜欢你。有嗔恨心的人,不可能有人喜欢,哪怕你长得再好、钱再多、地位再高。嗔恨心非常严重的话,别人不可能欢喜你,你的名声不可能很好,善法功德也不可能具足。所以前行里讲:有人说,这个比丘特别好,但是嗔恨心很大;但华智仁波切说,在整个世间当中没有一个比嗔恨更严重的恶业,嗔恨心大的同时,还有成为好修行人的机会吗?不可能的。

《中阿含经》中云:“亲亲善朋友,远离瞋恚人,数数习瞋恚,恶名流诸方。”我们要亲近善良的人,远离嗔恨心重的人,如果没有远离,数数串习他的嗔恨心,最后自己的名声也会很臭。即使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当中,比如说选部门的发心人员,如果这个人的嗔恨心很大,“我不要、我不要”。如果是出了名的嗔恨心严重的人,纵然这个人是堪布、堪姆、法师,或是博士、博士后,只要嗔恨心严重,大家都很害怕,“不要不要,我没有人也可以,哪怕是一个特别愚痴的、听话的、脆弱的人也可以,但那个人不行,我害怕、我受不了、我不要!”

安忍的果报——生生世世相貌庄严

每个人最好用正知正念观察自己,即使内心有像毒蛇般的嗔恨心,也最好不要暴露,“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暴露了,可能一次的影响会让很多人终身难忘。嗔恨心确实比盗贼还严重,而且毁坏今生来世。为什么有些人今生很难看?因为他前世以嗔恨心威胁别人、谩骂别人。为什么有些人今生当中长得很庄严?因为他生生世世修安忍。如果即生当中安忍修得很好,生生世世都会相貌庄严。确实,我们要非常注意嗔恨心。

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嗔恨心像猛烈的火一样,我们要常常防护,不让其进入。有些人经常说:我要发火了!有些工程队的人说,你要注意,不然我要开始发火啦!真的发火还是比较危险的。工程队的人很辛苦,但也没必要有那么大的嗔恨心。有一次会议上,有一个人发出很大的声音骂对方。有个堪布说,一听就能听出来、一看就能看出来这个人在这里待了多少年,也许他技术很好,但是修行特别差。虽然发心人员为了僧众,有时候不得不有点生气,但你的说话、你的行为,不要跟世间人一样,指指点点,声音也特别大。尤其出家人如果这样,更是可怕,不应该这样。

世亲论师的注释当中说,护自己的善法应当像防火一样,护持利他的善法应当像防盗贼一样。盗贼一来可能抢劫一空,就没办法利他了。

嗔恨心就像猛火一样,毁坏自相续的所有善根。现在为了防火,每个人买打火机要实名制登记,一家人只有家长可以买一个打火机,如果一个人在露天抽一根烟,拘留十五天。所以火是很严重的。

劫功德贼,无过嗔恚:而且嗔恨心像盗贼一样,会抢劫所有的功德。抢劫功德的盗贼中,没有一个超过嗔恨心的。

出家人更应修持安忍

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在家人受色声香味触五种欲妙的束缚,要养家糊口、做事业,不是修道人,所以无法制止自己的嗔恨心,情有可原。毕竟是在家人,头发还有、事业还有、工作还有、家庭还有,如果他有时候真的不能控制自己的嗔恨心,那还有理由,还说得过去。

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但如果是出家人,身披袈裟,抛弃了一切、无欲无求,却一直怀着特别严重的嗔恨心,没办法控制,这是万万不可的。确实出了家的人真的要注意,我觉得个别出家人比在家人还差,有些有修养的、有道德的、有修行的在家人特别包容,他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很如法、很得体。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像有些电影所说的那样,但也确实不能避免这种情况,有些人不是因为出离心而出家,不是真正看破今生而出家,而是因为种种原因而出家,有些是为社会所逼迫而出家,有些是因为遭遇感情挫折而出家……出家之后,原来恶劣的人格依然顽固,那这种人剃头发、穿僧衣有什么用?确实有些出家人比在家人还差。

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出家人生嗔恨心、谩骂别人,就像晴空万里的白云突然闪电、打雷、下冰雹,如此则不可容有,无有是处。现在很多人都说:你们出家人怎么这样做啊?那肯定不行的。我们以前说,我们出家人也还有烦恼,为什么不能做?我们也是人。但是现在佛陀说,出家人跟在家人不同,在家人有爱欲,各种生活的束缚没有解开。

2017年,有些事情需要跟个别领导对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边有道理,他们没有道理,一个堪布就说得比较厉害。后来那个领导说,你是穿红色袈裟的,我没有穿袈裟,但我今天修的忍辱是可以的,你今天忍辱没有成功啊。虽然道理上可能出家人有道理,对方可能不讲道理,但听说有些在家人真的很宽容。前段时间我跟一个领导接触,因为有些事情接受不了比较激动,但是对方一点感觉没有,“没事没事”,一直安慰我一样,我有时候也不太好意思。所以,出家人在嗔恨心方面还是要注意,尤其我们穿着这个袈裟,如果在别人面前发脾气、谩骂,不合理。当然打人不可能,如果打人的话,在寺院里也没办法安住。但有些人素质很低,把原来在家时的习气带到僧团,开口闭口说一些脏话,不太会说文明的语言,很可怕。出家人应该知惭有愧,要知道“我是出家人”。

下面主要讲傲慢,与前面的内容也有关联。

汝等比丘!当自摩头,已舍饰好,著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自见如是。若起憍慢,当疾灭之。增长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况出家入道之人,为解脱故,自降其身而行乞耶。

汝当一日三摸其头

汝等比丘!当自摩头,已舍饰好,著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自见如是:佛陀告诉比丘们,你们应该经常摸一摸自己的头,一天摸三次,自己想想“我为什么剃光头?我为什么没有头发?是因为看书时间太长,自己掉了?还是自己特意让上师剪的?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现在有些领导是不得不剃光头,但你是自己主动要求剃发须的。

作为一个出家人,已经舍弃了耳环、鼻环、项链、头饰、手镯、名牌衣服等。好多人出家的时候,“这是我的戒指,很舍不得,但是我供养你们的寺院了,我原来买的时候花了好多钱,如果没有它,我的手指也有点孤独,但是也没办法。”(众笑)有些人把戒指、项链等全部供养给僧众,所有的装饰都没有了,头发也没有了,而且穿的是坏色衣,要么是红色的袈裟,要么是黄色、青色的粪扫衣。

同时受持应器,应量器,钵盂。虽然现在我们没有持钵,但都是靠僧众的供养,自己生活也是依靠乞讨、供斋等,自己要知道现在整个生活和以前在家时不一样了。

在家人可以以牙还牙,互相争斗。但作为出家人,出家的时候已经放下了所有一切的一切,也没有人强迫你出家,是你自愿的,那这样的话,现在连最重要的嗔恨心都控制不了,最重要的傲慢心都控制不了,那还算个什么出家人?

若起憍慢,当疾灭之。增长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况出家入道之人,为解脱故,自降其身而行乞耶:若起傲慢心,应该立即斩断,如果增长骄慢,连一个世间白衣、在家人,对他来讲都是不太适宜的。在家人当中,有修养、有道德的人都不会放纵自己的傲慢心、嗔恨心、嫉妒心,那作为出家人怎么会有呢?即使有,也应该立即断除,否则你的出家行为不成功。何况是出家入道之人?入道之人是为解脱,你当时出家并不是为了自己活得快乐,是为了在生死轮回长夜当中获得解脱,才将地位、财富等自己所有的一切全部抛弃,降低自己的身份,行持出家的行为,那我们相续当中不应该怀有傲慢心、嗔恨心、嫉妒心,以及以前的各种分别念。

确实,这里讲的教言很殊胜。尤其对于出家人,佛陀说的很对,确实是这样,谁都没有强迫我们剃光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愿的,如果我们的行为和嗔恨心方面连一个在家人都不如,那确实很惭愧。尤其是今天讲的睡眠的问题、嗔恨心的问题、傲慢的问题,自己好好地思维这三个问题,大家接下来也可以互相探讨、互相辅导。

今天的很多教言主要是跟出家人有关,在家人、有些居士也要注意,如果不学佛的人能安忍、没有傲慢,那作为佛的追随者、大乘佛教徒,我们为什么不能修安忍?为什么不能修谦卑、谦虚?如果每个佛教徒都拿这些教言来衡量自己,那佛陀的遗教对相续的改变一定有帮助。

特别希望,讲一部法并不是单单种下善根,自相续也应该有所改变,比如以前你的嗔恨心比较严重,有百分之五十,讲了以后至少降低一点,百分之四十五。像这样,嗔恨心降低一点,傲慢心降低一点,睡眠减少一点,以前每天睡八个小时,从明天开始七个半小时,或者七个小时五十九分钟,哪怕减少一分钟,也是很成功的。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