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戒律 >> 赞戒论讲解 >> 赞戒论讲解15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十五课

乙二(劝修一切二障垢染之真实对治法)分二:丙一、修禅定之诸因;丙二、观修正行。

丙一(修禅定之诸因)分二:丁一、主要思维静处功德而舍弃俗世;丁二、思维闲暇人身难得易灭故舍分别念。

丁一(主要思维静处功德而舍弃俗世)分二:戊一、总说静处功德;戊二、分说功德殊胜。

清净戒律以后应修持禅定,而修持禅定唯一的条件,就是前往一个寂静的地方。寂静处有很多功德,《入菩萨行论·静虑品》、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讲静虑度的时候,对这方面讲得非常广。此处只是简单叙述一下,修学人一定要依止寂静处,才能获得真正的修行利益。

戊一、总说静处功德:

阿吙忠诚可爱友请听,上有无人寂静之神山,

前辈祖师大德修习处,向往独自喜处常修行。

一般藏传佛教的大德,经常用“呜呼、阿吙”等语气感叹词,以一种诗学方式造颂词。

阿吙!忠诚可爱的亲友们,希望你们好好听我说:上方有无人扰乱的寂静神山,它是前辈高僧大德尤其噶当派的高僧大德们,终生依止最后获得成就之处。在汉传佛教中,也有很多禅宗祖师居住并获得成就的寂静神山。对于这些前辈祖师大德们修行、加持过的地方,我们应生起向往之心,独自前往这种令人生喜之处,终生修持正法。

作为修行人,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住在城市里,想完成自己的修行,除了真正大菩萨化现以外,其他凡夫人很难做得到。很多人可能首先想“我在城市里也要好好修行”,实际每天都被数不清的琐事缠绕,自己的修行根本无法成办。甚至有些特别忙碌的寺院,每天卖门票或者接待各种各样的人,在这种散乱的地方,就连一天的讲经说法也没有,与在家人只是形象不同,其他没有很大差别,想获得成就或者修持圣法非常困难。

因此这里说:忠诚的亲友们请认真谛听,上方有无人的寂静之地,我们要不要前往那里修行呢?可能当时革玛旺波所在的寺院上方有一个寂静的地方,所以尊者运用了这样一种语气。

很多前世依止过寂静处的人,到了此处自然而然会生起欢喜心;前世一直在闹市的话,到了城市里,也会对城市生起欢喜心。有些修行人到了喇荣,无论如何都不想离开。就像菩提心的生起有两种,一种是依靠助缘使菩提心得以增长,一种是俱生的智慧苏醒。很多人长时间依靠烦恼习气迷惑自相续,现在依靠寂静处等外缘,菩提心的善根开始苏醒。所以,对寂静的地方生起欢喜心,也可以说是菩提心苏醒的一种象征。

因为作者对如海学处源泉的寂静圣地生起了极大欢喜心,在见到如此寂静的地方时,心中生起“此处特别殊胜、特别寂静”的感叹,所以,用语气词“阿吙”来抒发这种欢喜雀悦之情。

“忠诚可爱友”,即从忠诚、可爱、道友三方面来讲。“外”即乃至菩提果之间,所有金刚道友永远不分开,此为忠诚;从“内”而言,一同获得佛果而称为可爱;“秘密”而言,在佛的密意界中,所有众生在本性上无有高低贫贱等差别,叫做道友。平时从字面理解,也可以浅显地认为:忠诚就是忠厚可爱的人。忠诚可爱、关系特别好的道友们哪,我们是不是应该前往寂静之处修行?

实际上,这是革玛旺波对未来我们的一种称呼,尤其沉溺在轮回当中喧哗大城市里的这些人,你们应该苏醒过来,上方有高僧大德诸佛菩萨加持过的寂静地方,你们应该去那里求学。托嘎如意宝就内外密三个方面来解释,字面上也看不出来,但意思应该这样解释。

我们应该离开难以摆脱轮回之大家庭小家庭,前往上方寂静神山,在那里唯以鸟兽为伴、无有世人、外离愦闹、内离分别念,是真正的寂静处。

但有些人到了寂静地方,分别念非常多。你们很多人说:“我的分别念特别多,怎么办哪?”分别念多其实没什么大的危害。在分别念未消于法界之前称为凡夫地,正因为分别念多才需要修学。没有一点分别念,要么变成石头一样的无情法,要么已经成就了。有些人对佛法的道理可能不太懂,稍微起一点分别念就认为:我现在修行不好,怎么办哪?他自认为佛教徒不应该起任何分别念,整天在一种如如不动的境界中度过……但这不一定是真正的修行人。有些人性格就是这样,很喜欢什么都不想地坐下来,舒舒服服打两个小时坐,出定以后,觉得“我修行很好,你看我打坐怎么样啊”,在别人面前显摆一番。实际上,这到底是不是修行也不好说,真正有上师的窍诀,能断除烦恼的根本,是修行;只是什么都不想地坐着,那无色界众生可以 安住五千劫,这不一定是很好的修行。所以说,有些人修行以后一定要断除分别念,不然就是修行不好,没有必要这样痛苦。有分别念也没什么,分别念生起时认识它的本性,经常观察自己的分别念到底是什么样?真正认识到贪嗔痴等分别念的本体,依此可以产生很多的智慧和善根。

这些岩洞、空谷森林等,是我等怙主前辈祖师佛、佛子持明上师高僧大德们居住修习的地方。现在这个喇荣山沟,是法王如意宝以及诸多僧众加持过,以前敦珠法王等很多高僧大德也亲自加持过的地方。这些寂静处,诸上师、空行、护法神,在有形无形中全部作过加持,加持力非常大。莲花生大士在《密咒宝鬘论》中说:以前高僧大德修持过的地方,不容易遭受违缘,有一种特别的加持。在这种地方很容易生起证悟验相功德,也可以迅速获得前辈传承上师的加持,不会被失毁戒律之障碍以及争论等杂染。

因此,有时候人可以加持神山,比如某地以前不是很殊胜,但某高僧大德前往此处,通过高僧大德的加持力变成吉祥;有时候神山可以加持人的相续,比如我到了这个寂静地方,寂静处的加持力融入我的相续,从此以后,对佛法生起信心。我想我们这个喇荣山谷,一方面是上师的威力和加持,另一方面,这座神山的确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不管什么身份的人,甚至野蛮的人、从来不信仰佛教的人,到了这里以后,好像家庭、生活等全部都忘记了,不想离开。这就是神山加持补特伽罗相续而撑起佛法,自己也可以撑起专心致志修行之胜幢。而且在这里,不会有边地外道的危害,全部是同行道友、修持佛法者,也没有其他见行不同的人。所有金刚道友都拿着念珠,自己一个人不拿念珠也会不好意思,以其他见修行果根本无法在这里居住下去。

听到有如此善妙的寂静之处,必定会十分向往,并发愿:自己的亲朋好友、饮食、受用,以及建筑、财物等,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愿意舍弃,唯一行持后世安乐的永久大计,恒常护持自然本智无改之实相,深入思维、精进修行法义。如同少女的手镯只有一个般,无有其他人,只是独自一人精进修持。但一般女众出家人,释迦牟尼佛规定,一定要与其他同行道友共同修行。

经中云:“众人成争论,二人将闲聊,如少女手镯,独自住静处。”很多人自不用说,会成为争论之因,两个人也是经常谈笑风生,这对修行有一定的障碍,一般来说,一个人最好。有些教证说:两个人可以成为修行的善缘,三个人成为散乱之因。又《月灯经》云:“舍弃欢喜之城邑,恒时依止静林中,犹如犀牛常独处,不久将获胜禅定。”应像犀牛一样,独自安住在山林之中,以此将来会获得禅定等殊胜境界。

其实很多初学者有很多问题、矛盾,尤其看书少的修行人,问题特别特别多。希望问题多的这些人一定要看书,你翻阅二十多本书以后,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可以解决。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这样修可不可以?这样做可不可以?有很多的矛盾和问题出现在你面前。希望你们多翻阅前辈高僧大德的教言、传记,这样以后,原来的问题和心里面的怀疑会消除的。因为在诸佛菩萨、高僧大德们的论典当中,针对众生的分别念和疑惑,全部作出了回答,只不过很多人不喜欢看。尤其刚学佛、刚出家、刚开始修持藏传佛教的这些人,问题可多了。其实这些问题,在很多书里面已经反反复复讲过,所以自己平时经常看一看这些书还是非常重要的。

戊二、分说功德殊胜:

此处无诸恶人之骚扰,何况强烈贪嗔之劣境,

禅定自增胜境森林中,发愿何时能住此静处。

在寂静处无有野蛮人的骚扰,更何况贪心、嗔心的对境。在大城市等其他地方,不仅有盗窃等很多野蛮人的危害,也有很多生贪心、生嗔恨心的对境,造恶业的方法也是非常多。但在寂静的地方,确实没有这方面的恶缘,自己的修行和禅定自然而然会增上,因此我们应该发愿何时能安住于如此寂静之处。

抢劫偷盗、违法乱纪、制造噪音等,以及各种恶人来来往往攀谈闲聊等骚扰,在寂静处根本无有,更何况怨敌、女人等强烈贪嗔之恶缘劣境呢?真正的寂静地方,不会像世间一样混乱。在世间上,如果像学院一样住着这么多人,那整天都有解决不完的事情,但在寂静的地方不会有这些。虽然一开始会生起诸多分别念,但也像船上乌鸦飞起一般,由于无有散乱之缘,这种禅定境界自然而然会日日增上。在这种舒心悦意的环境中,白天无人往来,夜晚无有怨敌的伺机损恼。因此,我们应该发愿:义无反顾地抛弃家庭、未来生计等,什么时候能安住于如此寂静之处,该多好啊!

《入行论》云:“林中鸟兽树,不出刺耳声,伴彼心常乐,何时共安居?”在这种寂静地方非常快乐,不会有痛苦的、刺耳的叫声,何时若能安住于如此寂静的地方,心专注于法,其他任何事情都不重要。

丁二、思维闲暇人身难得易灭故舍分别念:

应思维人身非常难得且不会长久。

虽获暇满难得珍宝身,刹那无常死主来迎接,

当断种种散乱财束缚,何时住于悦意寂静处。

虽然已经获得了非常难得的暇满人身,但刹那都是无常的,人也会在特别快的时间中死去。比如正在坐车,没三分钟就离开人间,也有这种现象。人间随时随地都有很多死缘,不仅瘟疫,只要死缘具足,死亡非常简单——突然得一个病,或者晚上睡觉时早上醒不过来,刹那无常的死主不知何时便会前来迎接。所以,现在应该断除各种各样修行中的散乱,以及积累财产等束缚之因,何时能住于寂静处该多好!我想,在座的所有金刚道友现在已经住在这种寂静地方,真的应该心生欢喜。

以前上师如意宝讲《弥勒请问经》时讲过,讲《赞戒论》时也讲过,使修行遭受违缘就是不寂静的地方;若修行不遭受违缘,自己的智慧越来越增上,虽然人很多,也是寂静的地方。《札嘎山法》当中也有这种象征性的语言。

现在很多大城市里的人,一直想:我什么时候能到寂静的地方安住?却一直无法脱离家庭、单位、工作等,事情特别多,想要抛开这一切非常困难。在座的道友已经来到这里,大多数人完全舍弃了世间一切琐事,尤其出家以后一定会舍弃,因为形象改变了以后,再回到城市里面不太受欢迎,自己也不得不住在寂静地方。但是有了头发的话,回去以后还是很难说的,所以出家是最好的。不然,两三天可能比较注意,过几天就与世间人的行为完全相同了,这样能不能修行圆满也不知道。

虽然已经获得了八闲暇十圆满之人身,但从因缘、比喻、数目方面来思维,均可了知其极为难得。法王如意宝在《文殊静修大圆满》最开头也是这样讲的。从因缘方面,想要得一个人身,需要积累资粮、布施、广行六波罗蜜多等;从数目方面,人的数目就像白天的星星,恶趣众生就像晚上的星星;从比喻方面,就像墙壁上撒豌豆一样难以存留等,《涅槃经》当中讲了很多类似的比喻。《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也有“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等说法。

总的来说,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之自性,尤其人生寿命空而无实,如同闪电及陡坡水流般,刹那难以住留,都是无常毁灭之法。比如夏天的蚊子,最多存活两三个月,到了秋天,一只蚊子也不会有,就好像梵天看见现在活在世间的人们,也是寿命非常短暂。但很多人根本没有生起无常之心,这样的话修法不可能成功。

我前段时间也讲了,《札嘎山法》和《大圆满前行》里有关无常的道理,你们能不能再三地看一看?因为相续中未生起无常观之前,肯定修不好,只有生起无常心才会真正看破世间。

所以,保养身体无有任何实义。死主阎罗王于呼吸间便会前来迎接你,对此应当反反复复思维,以四种厌世心等对治力,断除魔障恶友等种种外缘,及散乱自性的财富受用等束缚之绳,应时时刻刻发愿,若能住于如此舒心悦意的寂静神山、空谷岩洞处该多好!

如《无常语》说:“如断源水池,无增唯减少,众亦入死道,谁信骤然寿?”如同切断水源之水池,每天唯有减少而不会增加,同样,众生已经趋入死亡之路,谁能相信现在骤然的生命?就像闪电或水泡一样,丝毫实质也无有。

我昨前天写《藏密素食观》,写到最后,心里想:现在我活在人间依靠这种肉体来写,但这个肉体不会存留很长时间。一旦肉体不存在了以后,这本书还会留在人间。依靠这本书,可能会让很多人不去杀害众生,在吃素方面应该可以作一点劝请……在后面也发了一个愿,方便的时候你们可以看一看。

《解忧书》云:“地上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这个教证在《大圆满前行》里也引用过。在这个世间上,生而不死的事情你听说过吗?对此你会有什么怀疑呢?不必怀疑。有生必定会死,所谓的死亡也会在很快时间当中来临。所以,有瘟疫病、没有瘟疫病,对个人来讲无有任何差别,反正在很快的时间中就会死亡。这没有什么可怕的,怕也是无可奈何。在死亡来临之前,自己应该修一点法尤其要修一点菩提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律根本颂》中说:在临终时,若不能以身语作忏悔,心中也一定要观想:我所造的一切罪业全部忏悔。如果有这个念头,也能忏净自己一辈子所造的罪业。上师如意宝1986年讲《律根本颂》的时候,要求我们背诵这句话。也就是说,对即生所造的恶业,在临死之前应尽量忏悔;假设未来得及忏悔,在临死时,虽然以身体和语言实在无法去忏悔,心里也应该观想:我要忏悔即生所造的一切罪业。因为临死的意念非常强烈,依靠这种观想,自己一生所造的所有罪业全部得以清净。堪布云丹嘉措造的《三戒论释》中也引用过这段话。

《入行论》亦云:“迨及众亲友,伤痛及哀泣,四人掮吾体,届时赴寒林。”在我未被四人抬往尸陀林之前,自己前往喇荣去离开人世就可以了,不然,亲人朋友们在我临死时将我抬走也很困难……现在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规矩,死的时候很困难,干脆先到喇荣去,有疾病无疾病都无所谓,反正人都会死。

丙二(观修正行)分三:丁一、生起一切解脱道之首出离心;丁二、对佛子共同之圣道菩提心生起欢喜;丁三、宣说修持捷径果乘密道之理。

丁一、生起一切解脱道之首出离心:

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出离心非常重要,在临死之前,一定要在相续中生起来,大家要反反复复观想。这方面与自己前世的因缘有一定关系,但释迦牟尼佛的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要修自己的心。对于修心,上师如意宝说:有些人认为根本修不来。其实没什么修不来的,守护别解脱的一分清净戒律,随时随地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这些都是修行。如果一直见到别人缺点,菩提心肯定修不好。无论如何,见到他人痛苦,希望他能远离这种痛苦;见到他人快乐,发自内心随喜。让自己的心尽量改变,多念一些咒语,多做一些善事,这就是修行。白天晚上都是以这种方式度过,活得也会很有意义。

有些人认为:修行的时候,明点不会观怎么办?与菩提心相比,观明点是非常小的事情,不会观风脉明点也不要紧,最主要是出离心、菩提心,以前在相续中未生起的话,一定要生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说:大圆满修不来……。尤其刚初学的人,特别想修所谓的大圆满。大圆满的确很重要,自相续若能真正生起大圆满的自然觉性当然很好,但最主要的是菩提心和出离心,每个人都应该想尽办法,在自相续中生起来,这一点非常重要。

世间散漫显现暂时乐,黑白因果乃为无欺理,

见此三有六城皆痛苦,何时能生无伪出离心。

整个世间散漫的显现,暂时似乎有一点乐受,实际不会长久,一切黑白因果无有欺惑,必定是善有善果、恶有恶果。这种三世因果,在轮回未空之前不会灭尽,应该见到此三界轮回皆是痛苦的。

大家应该思维:现在世间的亲友、房屋、经商、饮食等一切琐事,全部是散漫放逸的显现,幼稚无知的凡夫人心前,一切暂时的安乐只是刹那存在而已,若以执著心去享受,就如同食用毒药一般,了知此理后不应再去贪执。我们应该明白,后世的痛苦与安乐,依靠何种因缘才能产生呢?即十不善黑业、十善白业。对于轮回存在、因果存在这一道理应生起诚信,这就是所谓的世间正见。造作恶业的所有众生,不论生于三有六道任何一处,所感受的都是痛苦,见到这一情景,但愿有朝一日在自相续中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

每一位出家人和修行人皆应观察自相续,是否真实生起了“从整个轮回中一定要获得解脱”的心态?如果没有,那只是名相上的出家人和修行人。学习密宗的人也是如此,必须在菩提心和出离心的基础上修持,尤其《大圆满前行》当中,华智仁波切对有关菩提心的道理讲得非常深,希望大家应该经常看一看。

《三摩地王经》云:“谁舍犹如火炭坑,亦弃所爱子与妻,以恐怖心而出家,不难获得胜菩提。”谁能真正舍弃如同火坑般的妻子、儿子等,以恐怖心而出家,这种人获得菩提不会困难。又云:“何人数俱胝劫中,承侍恒河沙数佛,不如生起出离心,真正出家更殊胜。”若有谁于恒河沙劫承侍恒河沙数佛,其功德也不如生起出离心而真正出家的功德殊胜,因此,生起出离心很重要。

确确实实,大圆满的甚深教言观不来也没关系,主要是能不能观出离心和菩提心?你在一天当中,哪怕只是一刹那观想菩提心和出离心,也可以称为一个好修行人。大持明者班玛班扎说:“见由无明业惑所产生,三界犹如炽燃之火坑,以出离心持一解脱戒,功德之本乃第一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