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28 穿越千年的智慧 >> 前世今生——佛教人生观-演讲-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 返回
字体: A- A A+

前世今生——佛教人生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演讲

『2014年10月30日』

主持人:

大家好!今晚实在让人惊叹,座无虚席,看来很多人都对演讲嘉宾和主题充满兴趣。

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索达吉堪布——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藏传佛教学者。如今的时代充斥着困惑、虚伪,以及发达的娱乐影视和频繁的颓废堕落,而堪布却会让您领略什么是真诚、慈悲与智慧。

上周我听受了堪布在约克大学的演讲“禅定——心性休息”,真是一次十分美好的经历。今晚我站在这里,完全是因为那个讲座带给我的感受如此深刻、超乎想象。听堪布演讲的那一刹那,我就意识到有机会遇见这样一个人,自己是多么幸运!他没有任何掩饰,完全践行纯正的教法,实事求是且极具幽默。

今晚的主题是“前世今生——佛教人生观”。这个主题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无论您相信或不相信,来世都等着您,所以每时每刻我们都可以审观自心,看看自己为来世播下了怎样的种子,同时也可以观察前世和今生又如何造就了当下的我们。

经过上周在约克的体会,今晚我对于聆听堪布将科学融会于佛法的别具一格教授更加向往。

能够聆听堪布的演讲,我们真的很幸运。有请堪布——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多伦多,前两天在约克大学就禅修方面进行了交流,昨天在多伦多大学宗教系,跟一些师生探讨了藏密宇宙观。从中我发现,这里的很多老师和学生非常关心周围的世界,关注人的内心以及生命的价值,这是很好的。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话题是“前世今生——佛教人生观”。

一、生与死的思考

前世今生的理念,对每个人都有重大的意义。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如今的芸芸众生很少关心这个话题。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现在的主流文化,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不是内在精神,而是外在物质,大多数人唯一在意的就是钱财、住处、衣食等。另一方面,在如今的时代里,各种资讯、学说空前繁盛,这虽然有其益处,但是眼花缭乱的信息也让人变得浮躁、散乱,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思考生命,比如想一下“我从何处来,最后到何处去”。

我记得一位科学家曾说:人的出生和死亡,对我们来说依然是无知的。这句话值得很多人思考。

不过,人的生与死,真的深奥到无从了知吗?也不是这样,任何人通过认真研究,都可以找到答案——人从前世而来,死后去往后世,这一点并不难。

大家都知道,人的身体最初从母胎中形成,到了死亡时,就化为乌有,通过水葬、火葬或天葬而消失于世间。但人的心识也是这样吗?在座的是否思考过?如果思考过,你的答案是什么?

前段时间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演讲中说:“如果来世存在,我希望……”我听了这个话也非常感慨:他的来世只存在于“如果”中。

我出生于一个宗教家庭,从小就相信前后世的存在,后来读书时学了无神论、唯物论,也产生一些疑问:“也许人死就像灯灭一样,彻底没有了吧。”所以对于前后世,在一段时间中我也处于模棱两可、犹疑不决的状态。再后来我出了家,首先想到,佛教里是否有关于前后世的答案呢?于是翻阅了印度、藏地的许多论著以及古今中外的众多资料,同时跟很多有智慧的人辩论,不管在冬天的雪地里,还是夏天的雨水中,都不断探索着。(辩论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把自己的困惑与质疑抛给对方,让对方回答;同时对方发出问难时,自己进行解答。)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我心中的疑团彻底消失,树立起前后世的正信。后来我也翻译了藏传佛教中有关前后世的一些论典,并且在不同场合中跟人们交流这方面的道理。

在谈及前后世,尤其说到后世时,有些人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死亡,从而心生忌讳,不愿去讨论和探索。我认为这是消极、脆弱的表现。

虽然现代医学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人的寿命得到一定保障,但是每个人在将来的某一天,依旧不可避免要面对死亡。死亡之后怎么办?如果后世不存在,死了就一了百了,当然无需多虑什么,但是万一有后世,那时该怎么办?这些值得去思考。

其实万一有后世,提前做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退一万步讲,假如后世并不存在,而你却认为有后世,由此常常守护自己的言行与内心,令其清净无染,这对你的人生会不会造成危害与痛苦呢?不会。反而只会带来饶益。

二、前世不虚,后世不灭

前世存在的依据

如何证明前世存在呢?下面我以科学与佛教相结合的方式,做一些介绍。我本身是佛教徒,但是在希求真理方面,始终觉得不用分别宗教、国家、民族、身份等,重要的是找到真理。

要证实前世,实际就是寻找心识的来处。有些人也许觉得这非常困难,其实也并非这样。

首先我们要知道,心识肯定是存在的。那么,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念心识,有没有因呢?

如果没有因肯定不合理,因为如果无因而生,就应随时随地出现心识,但这与事实相违。如果不是无因,就肯定有因,接着观察:这个因是常有还是无常的?如果常有,不论它是造物主、万能神,还是大自在天等等,都不可能产生果法。

这一点,大家可以在生活中观察,任何事物的因能否是常有的。如果是常有的法,怎么有能力生果呢?如果它可以生果,那生果前和生果后是一体还是他体?如果是一体,应成生果后也没生果;如果是他体,应成它有两个阶段,如此一来就不是常法了。这样一观察就知道常法确实不能生果。

因此,如果认为有一个恒常的主宰者创造所有众生,就可以用上述的方法破斥。同时,也可以这样分析,如果存在这样的主宰者,那么他创造众生的心识,无外乎两种方式——同时产生所有心识、次第产生这些心识。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显然和事实相违,因为世上的所有生命——人类以及其他动物,都是次第出生的,并非一时顿现。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可以继续观察,他是有心而造还是无心而造?如果有心而造,那产生众生时他会想“我要造这个坏人,我要造那个好人……”,但是这种情况,任何宗教或学说都不承认;如果是无心而造,这样的主宰者目前为止也无法找到。

我今天并不是要破斥哪个宗教,而是因为在理证分析时,不论什么人,都应该运用公正、细致的智慧观察。如果无法运用理证证实,就要寻找可靠的圣教。一个观点,如果既没有理证依据,又没有圣教支撑,就说明它还有待观察。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心识的因只能是无常法。

说到这里,有些人也许觉得:“心识的因就是自己的大脑,或者父精母血。”这种观点也不合理。

对此,可以这样驳斥:心识是明知的体性,跟无情法截然不同,所以它的近取因不可能是无情法。也就是说,心识只能由心识产生,而不可能从无情的物质中产生,物质性的身体只能给与心识辅助作用,好比苗芽的近取因只能是种子,阳光、水土等只是对它起助缘作用。

关于这个问题,印度的法称论师在其著作中,罗列了大量有说服力的依据。

通过上面的观察,我们可以了知:人来到世间的第一念心识是有因的,这个因是无常法,而且必定是自己前面的同类心识。由此就可证实,前世的心识是存在的。

有些人可能会想:“如果前世真的存在,为什么很多人不信呢?”这其实就如那句名言所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情形比比皆是,比如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日心说”一直不被认可,很多人认为“如果地球下方有人居住,肯定会掉下去”,以致支持“日心说”的科学家还受到了迫害。所以,很多人不相信前世也不足为奇,但这无法说明前世不存在。

生命的去向

从前,藏王赤松德赞的女儿白玛赛,刚到17岁时,忽然得急病去世了,藏王心痛不已。莲花生大士对藏王说:“死亡是残酷的,但死亡又不是一切的结束,只是灵魂离开了肉体……肉体注定会消失,但灵魂必定会继续,而一旦超越了生死,生命就有了意义。”

我觉得莲花生大士的话,非常值得大家思考。人生中,有时一位老师的一句话或一堂课,会让我们得到很多启发,一生乃至很多生的命运都得以转变。

关于心识会永远存在,在科学界也可以找到很多依据。

有一位著名科学家叫约翰·艾克尔斯,曾于1963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他一辈子探索大脑神经学,在此期间撰写了很多本书,比如《自我与它的大脑》《面对现实》等等。大家不妨看一看这些书,都是很好的著作。约翰·艾克尔斯认为:人体内蕴藏着一个思想与识力的“我”,它控制着大脑,如同人脑指挥电脑。这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死亡后,仍然存在,并可以永生不灭。

所以,人除了身体,还有一个心识独立存在,它不会随着身体的消失而灭亡。

另外,美国生物学家罗伯特·兰扎在《生物中心主义》一书中,运用五种依据论证了生命的永恒存在,指出“生命不因身体的死亡而结束”。

罗伯特·兰扎还举了一个例子,当爱因斯坦得知老朋友贝索去世时,写信给贝索的家人:“现在贝索比我先行一步,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笃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尽管这种幻觉有时还很顽固。”对此,兰扎评论说:“新的证据不断表明,爱因斯坦是正确的——死亡只是一场幻觉。”

既然如此,生命也就不会因死亡而结束。对我们而言,这其实是个好消息。

现在很多人非常害怕死亡,认为人死了就灰飞烟灭,所以在世时拼命地存钱。不知道加拿大人怎么样,中国的很多人喜欢存钱,结果死亡来临时,钱没有花光,生命已经花光了,只能在无比伤心、遗憾的状态中离开。而他们存在银行的钱,却无法取出来,因为家人都不知道密码,也找不到银行卡,最后可能银行最高兴吧。

总之,人确实是存在后世的,这方面的证据很多。

为什么我记不起前世?

有人问:“如果前世存在,为什么我记不起呢?”一方面,记不起不代表不存在,另一方面,记不起也有其原因。

比如,对于世界上的很多暗物质,人们尚处于未知状态,但不代表它们不存在;地下的宝藏,人们并未看到它,也不代表它不存在;再比如每个人的内在潜能——音乐、画画、数理化等能力,很多人目前并不了知,但是它依然在那里。所以,记不起来前世、不知道前世,不代表前世不存在。

另一方面,记不起前世也是有原因的,这一点佛经里有讲述:人的心识进入母胎后就昏厥了,形成一种胎障,导致了记忆的断失,就如同进入地下室很多信息无法传递一样。

不过也有些人能回忆前世,尤其他们处于孩童时,这种记忆非常清晰。这样的事例,不论古今中外,有或没有信仰的人群中,都时有出现。我也接触过许许多多能回忆前世的人。

所以,如果不承认前世,那么首先就要推翻回忆前世的大量案例,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谁也无法颠覆事实。

三、生命的奥秘,值得探究

大家如果想深入了解前后世,可以阅读佛教的相关经论,里面对生命如何延续至今、现在的种种状态,进行了详细剖析,并且对生命的去向做了细致介绍——人死之后,意识脱离身体,不再受制于身体,可以自在飞行,可能投胎成其他地方的人或动物,也可能进入天堂,或堕入地狱。

除了佛教,世间也有其他宗教承认天堂和地狱。我曾询问这些宗教的有些教徒:“人升到天堂后,是永远住在天堂吗?堕入地狱后,是永远待在地狱吗?”回答说:“这不是凡夫的境界,不能揣测。”当然,一方面我也相信是这样的,但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方面佛教的观点就比较明确——即使升到天堂,一旦善业穷尽,还是会下堕,变成人或旁生,乃至地狱众生;即便堕入地狱,一旦恶业消尽,也会从中出离,获得人身,乃至上升天道。

因此,我觉得不同宗教之间如果能常常交流、讨论,取长补短,那么对人类生命的研究可能会更加完善。

总之,人的生命,从无始延续至今,在没有获得解脱之前,还会不断流转,这一点毫无疑问。希望很多老师和同学运用智慧去探索这方面的奥秘,这非常有必要。

包括佛教徒自己,也需要不断学习前后世的道理。虽然对于前后世,佛教里有丰富的教理,但是如果没有认真学习,还是难以生起定解。比如个别佛教徒,别人问他有没有前后世,他回答“有”,再问为什么,就无言以对了,因为他从没仔细思维过,内心也模糊不清。像这样不通过学习引生定解,而只是鹦鹉学舌,并不是科学的态度。

四、让人生变一番风景

前后世的道理,不应当只是宗教的观点,而应当成为全人类的人生观。

不过,如今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道理,因此对于前后世,不需要以宗教的外衣去包装,需要的是每个人去发现。

当然,如果有人不认同前后世的存在,也可以用确凿的依据驳斥,这是佛教认可的,因为佛教非常包容。不过从古至今都没有人能推翻这一观点。

因此,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分别你的宗教、我的宗教,或者你有信仰、我没有信仰,而是要知道:一种基本的人生观一直在那里,但是很多很多人都茫然不知,这是人类的巨大损失。如果前后世不存在,我们盲目地认为存在,这不合理;而如果前后世存在,我们却一无所知,那就是一种悲哀。

所以,大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智慧去探索、去发现。

如果有了正确的人生观,还要进一步寻找正确的价值观。

世间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愿望——远离痛苦、获得幸福。如何实现这个愿望呢?佛教中讲,行善能获得快乐、造恶会感召痛苦,这就是一个基本价值观。

如果摆正了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你的人生会变成另一番风景,你的家庭也会变得幸福,乃至这个世界也会增添一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