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28 穿越千年的智慧 >> 藏密宇宙观-问答-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 返回
字体: A- A A+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宗教系问答

『2014年10月29日』

(一)问:佛教中提到的须弥山、四大洲,是怎样一种世界观呢?

答:按照小乘《俱舍论》的观点,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须弥山周围有七大海洋与七重金山,再往外是咸水海,海中有南瞻部洲等四大洲,须弥山上方是欲界空居天,往上是色界十七层天,再上面是无色界四层天。这种世界观存在于早期佛教,在曼茶罗观修中可以看到。

对于这种世界观,我们可以去了解,但是不能认为它是唯一的,也不能认为它是究竟的。佛教的世界观还有很多,比如《时轮金刚》对宇宙的描述,以及《大乘阿毗达磨》的观点。

之所以出现须弥山为中心的世界观,主要原因是:在当时的印度民间,很多人认为世界就是这种模样,佛陀于是随顺他们宣说了这种观点。佛陀曾说:“世间与我诤,我不与世诤。”世间人承认的有些事,佛陀也会随顺他们而认可,比如很多人认为“我”存在,佛陀虽然深知没有“我”,但是为了调化他们,也会暂时说“我”是存在的。

所以,佛陀的有些教言是度化众生的方便说,是一种应机说法。好比在学校里,东方的教科书为了适应东方人的习俗,跟西方的教科书会有所不同。对于佛陀的方便说,我们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认作佛陀的究竟观点。

(二)问:佛教讲一个微尘中有很多世界,这怎么理解?

答:佛教《华严经》中讲“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个微尘中有微尘数那么多的刹土。一般人对此很难接受,其实这没什么不可能,因为世界是空性的,每个法都没有实质,所以一个尘与无数尘的本体没有丝毫质碍,能够相互含摄。如果世界不是空性的,那么一个微尘中,不要说容下无数世界,即使第二个微尘也无法立足。

因此,一旦明白空性的道理,就会知道确实如佛经所说:一就是多、多就是一,显即是空、空即是显。

(三)问:如何证明现实就是梦?

答:汉地古代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庄周梦蝶”:庄子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突然间醒过来,他不知是庄子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子。这个故事寓意很深。

其实,现实世界就是一场梦,为什么呢?

一方面,梦中的一切,到了醒时就荡然无存,而现实中的一切,到了明天也杳无踪迹。所以,昨天之前的事跟昨晚的梦没有差别,明天以后的事跟明晚的梦并无二致。在这方面,藏传佛教里有非常细致的剖析。

我自己有一个习惯:每次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在心里想“它跟昨晚的梦一样,不要太在意”,这种思维确实对调整内心很有帮助。

另一方面,很多佛经中都说:世界以及我们自身都不实有——没有详细观察时,似乎存在;一旦进行观察,跟梦境、幻化、泡影毫无差别。

如果明白了现实与梦无别的道理,生活中就不会有很强烈的执著。

(四)问:我曾读到一篇文章,里面说罗马天主教教皇证实了大爆炸理论。一位如此重要的宗教领袖公开支持这种理论,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其实对于大爆炸理论,科学家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

支持大爆炸理论的证据之一就是宇宙在不断膨胀,但是目前有科学家发现宇宙可能正在收缩。关于大爆炸的发生时间,也众说纷纭,有些说是137亿年前,有些说120亿年前,有些说130多亿年前。因此,大爆炸理论也并非一种定论。

我觉得,科学界在探索宇宙时,借鉴宗教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大家都知道,世上的很多宗教都有着久远的历史,有些接近四千年,有些是三千多年,有些是一千多年,这些宗教的古老典籍中很可能找得到宇宙学方面的珍贵资料。即使研究者本人没有信仰,也完全可以借鉴这些资料,因为凡是真理都值得追求,不必要因为“宗教”的外表就拒之千里。

其实人生在世,需要有一种探求真理的精神。能否找到真理是另一回事,但不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宗教人士,在这样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中,都应该运用智慧挖掘人类文明中的珍宝,寻觅宇宙人生的真相,这非常有意义。

(五)问:您演讲中提到的那位天文学家,他对太阳系的研究远远早于哥白尼和伽利略,能再讲讲他的相关情况吗?还有您提及的佛教文献,能再说一下名称吗?

答:那位天文学家叫阿亚巴札,藏文中有《阿亚巴札覃》这么一个论典。

刚才讲的“恒河沙数世界”,出自《华严经》,还提到的经典有《时轮金刚》《花鬘续》。这几个现在都有藏文版本。

(六)问:生活在世俗的世界中,该如何对待执著?

答:该执著时可以执著,但是不能过分,因为过分的执著会引发痛苦。

大概六百多年前,藏地有一位尊者叫龙钦巴,他说:“执著越大,痛苦越多。”当然,作为世间人,对事业的适当希求、对真善美的追求等等,暂时无法舍弃,也不用舍弃。但是如果对感情、财富等过分贪执,就会带来很多负面作用——自己的心情会越来越糟,身体会越来越差,所做的事情也常常无法成功。

(七)问:我们学习的课本中说“佛陀在定中获得阿罗汉果”,为什么佛陀获得的不是佛果?

答:按照声闻乘的有些说法,佛陀获得的是大阿罗汉果,因为他们不承认断除一切障垢的佛果,但认为大阿罗汉果存在,佛陀是大阿罗汉。不过,从大乘的角度看,佛陀并没有经历阿罗汉的阶位,而是经由大乘五道十地直接取证了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