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现观 >> 现观庄严论讲解 >> 现观庄严论讲解04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四课

思考题:

1.能表示渐次加行的十三法是哪些?

2.请解释能表示刹那加行的四法。

3.请解释能表示法身的四法。

4.请分析说明圣解脱部和狮子贤论师对“法身四法”的解释有何不同。

今天讲《现观庄严论》第四堂课,我看经堂里面的人没有明显减少,但是网上听课的人已经一天比一天少了,不知讲到五六十堂课的时候还能剩下多少人。每次讲一部法都是这样,第一天大家都有好奇心,听的人最多。看来以后要每天传一个新法门,一天传完,这样可能感觉更好吧?

略说七十义中,已经讲完了表示遍智、道智、基智、正等加行、顶加行的总共四十九种法。下面是四加行的第三个——渐次加行。

第六、能表示渐次加行的十三法:

渐次现观中,有十三种法。

所谓渐次加行,是从资粮道直至成佛之间整个三大阿僧祇劫次第修行的过程,能表示它的法有六波罗蜜多、六随念、无实性智加行这十三种。渐次加行的修法也可概括为入定、出定两种,入定时安住于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即是无实性智加行,六波罗蜜多和六随念则属于出定位的行持,这十二种当然也要以无实性智摄持才能圆满。

六波罗蜜多是中观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是现观的基本思想;至于六随念,为《毗奈耶经》乃至金刚密乘之间所共许,是佛教徒日常不可缺少的一种殊胜修行。下面就先简单介绍一下六波罗蜜多,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只不过因为是讲渐次加行,所以每一个波罗蜜多都用“加行”来称呼。

(五十)布施加行:具有四法的殊胜舍心,即是布施加行。这四种特法是每一个波罗蜜多都必须具足的,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详细宣说了此四法:以布施为例,所遣除的违品是吝啬;布施时具足无缘的智慧;暂时能够满众生愿,令他们获得财富、佛法等;究竟能够成熟众生的相续。如果布施不能成熟众生,反而更加助长了众生的贪欲,那么意义就不是很大,所以菩萨一般都是先作财布施,而究竟是要令众生获得成熟相续的真正利益。

(五十一)持戒加行:具足四法的殊胜断心,即是持戒加行。《入行论》中讲持戒即是断除恶心,比如杀生戒即是断除杀生的心,偷盗戒即是断除偷盗的心。持戒度同样要具足四法:远离恶心、恶行等违品;具足无缘的智慧;暂时满足众生(比如别人看到戒律清净者的如法行为会由衷赞叹,通过顶礼供养而生起欢喜、满足之心);感化他人,令其相续成熟。

(五十二)安忍加行:具足四法的殊胜不乱之心,即是安忍加行。不乱之心,一般指不为外缘所乱,无论别人如何扰乱、诽谤,心始终如如不动,不会有痛苦之类的念头。

(五十三)精进加行:具足四法的殊胜乐善之心,即是精进加行。精进一定是乐于善法的心,比如早起修行等,若是专注于恶法等其他方面,比如天天偷东西,就不能称为精进。

(五十四)静虑加行:具足四法的殊胜寂止等持,即是静虑加行。

(五十五)智慧加行:具足四法的殊胜胜观证悟,即是智慧加行。

此六波罗蜜多,就入定部分而言都是唯一的入定无实性智,无有差别,由于出定行持的不同才有如此的分类。我们都知道,菩萨的一切行为都可摄于六波罗蜜多之中,从凡夫一直到十地末尾,六波罗蜜多的修持是不可缺少的,境界再高的人都不能忽视。

下面讲六种随念。

(五十六)随念佛加行:忆念道之最胜导师的因——佛陀,即是随念佛加行。

(五十七)随念法加行:忆念道之圆满本体的因——善法,即是随念法加行。作为一个修行人,要做的事就是了解法、修行法。

(五十八)随念僧加行:忆念道之清净助伴的因——圣众,即是随念僧加行。清净圣众是我们修道不可缺少的助缘,经常忆念文殊、观音、大势至等大乘菩萨及小乘诸圣者的威力,且不离同行道友,可保证我们的修行有始有终,功德圆满。

(五十九)随念戒加行:忆念道之清净身体所依的根本——戒律,即是随念戒加行。如果没有清净的戒律,一切功德都无法生存,就如同没有大地,万物便不能生长一样,所以戒律是一切修行的依处,只有时时保持戒的清净,修行才能成功。

(六十)随念施加行:忆念道之圆满顺缘的因——布施,即是随念施加行。修行的圆满要依靠布施来实现,这是道的一大顺缘。

六波罗蜜多中讲布施和持戒,是从行为的侧面来讲的,而此处是从忆念的侧面来讲的。

(六十一)随念天加行:忆念道之最胜助缘——天尊,即是随念天加行。修道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太够的,修道也需要“上保险”。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看到有些修道人没有“保险”,一旦出了问题,没有谁替他承担,自己也“赔不起”,最后自己修行的“公司”只有垮台。我们要经常祈祷本尊、护法神,比如四大天王等,因为他们曾在佛陀面前承诺护持佛法,所以如今每座寺院一进门就看见四大天王的像。我们的道场不但需要人的护持,也需要天尊的护持,所以不管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都有修建护法殿的传统。就个人修持而言,除了自己主要修持的本尊以外,也要经常忆念莲花生大士等除障本尊,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现在末法时代的有些修行人,随念的并不是佛法僧三宝、布施、持戒、本尊,而是整天想着刷手机、聊天,做一些无聊的事情。在这个信息时代,随处见到的都是这种现象,就像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里所讲的:看到世人也很悲哀,看到自己的行为也很悲哀,都比不上前辈的真正修行人。

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理应尽量行持六度万行,经常念一念《随念三宝经》,每天要求自己持戒、布施、祈祷本尊,如果这都做不到,那是很遗憾的。次第加行是从资粮道一直到十地末尾之前都要行持的,某些人不要认为:“我现在修禅宗、修密宗,境界很高,不需要什么六随念!”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那些诸佛菩萨化现的活生生的大修行人,显现上也从来不舍弃布施、持戒等善法。

般若法门讲万法空性,但是在讲空性的同时,道还是有次第的,这是此处宣讲次第加行的原因所在。

(六十二)无实性智次第加行:入定当中证悟无戏本体,即是无实性智渐次加行。

最后这一法表示渐次现观的本体——入定智慧,而前面的六波罗蜜多、六随念则是从出定的侧面描述其支分——修道的依处、修道的心态等。这十三种法的次第、数目都是固定的。

四加行的最后一个叫刹那加行,即是将之前所有加行修习圆满的十地末尾的一刹那。此刹那过后便成就佛果,就像一粒种子,马上就要舍弃种子的身份而变成苗芽。

第七、能表示刹那加行的四法:

刹那证菩提,由相分四种。

如同证一地菩萨的见道一般,刹那加行也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以下四法的本体都是这一刹那的无分别智慧,只是从反体的侧面分为四种。

(六十三)非异熟刹那加行:广大方便的福德资粮达到究竟的现观,即是非异熟刹那加行。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不断修行,此时福德资粮虽已达到究竟,但并不像智慧那样彻底圆满,比如身体还不是佛身,显现上还有一点过程,所以叫做非异熟刹那加行。

(六十四)异熟刹那加行:甚深智慧的智慧资粮达到究竟的现观,即是异熟刹那加行。智慧资粮如果没有达到圆满,是不可能下一刹那就马上成佛的,所以智慧刹那已经圆满的过程,叫做异熟刹那加行。

(六十五)无相刹那加行:修行对境等性双运达到究竟的现观,即是无相刹那加行。本来一地菩萨以上就证悟了对境和有境无二无别,但此处是专从对境的层面来认识十地末尾等性双运的智慧。

(六十六)无二刹那加行:有境无二取的加行达到究竟的现观,即是无二刹那加行。当把境和有境分开的时候,单从有境这一方面来看,就可以说能取所取已完全变成无二无别。

通过以上由反体法相所分的四法,我们大概可以对即将成佛的这一刹那的微妙有所认识。此能表示顿然修行三智究竟行相的刹那现观本体及分支的四种法,其数目与顺序是固定的。

这次讲解主要是以哦巴活佛多昂丹毕尼玛的讲义为标准。哦巴活佛用的语言虽然很少,但确实真正抓住了要点,特别容易记,这是我选择这本讲义的原因。

第八、能表示法身的四法:

自性受用身,如是余化身,

法身并事业,四相正宣说。

对于这一颂词有不同的解释方法,我们采取印度圣解脱部论师的观点:以自性身、受用身、化身、法身事业此四法,可以表示八事的最后一事——法身。

若按狮子贤菩萨的观点,则应解释为:以自性身、受用身、化身、法身(包含“事业”)四种法可表示法身。但哦巴活佛讲义中并不认为颂词字面可以这样对应,而视之为密意。

密宗中也有特别的四身、五身的解释方法,此处是按照第二转F轮的观点来阐释四身:

(六十七)本性身:具足究竟自利断证三种特征的法性,即是本性身。何谓三种特性?即自性清净、离垢清净,以及一切有漏得以清净。这主要是从自利来讲的。

(六十八)报身:具五决定他利究竟的色身,即是圆满受用身。五决定又名五圆满,即:本师决定,断证功德圆满的三身无别之佛陀;眷属决定,均为得地之菩萨;法决定,无有间断地广转大乘F轮;时间决定,无有三时分别之一时;环境决定,清净刹土。具足此五种决定的圆满受用身,只在登地以上的菩萨面前显现,凡夫众生是看不见的。

(六十九)化身:具五种特点的种种调众幻化,即是化身。五种特点即:色身特点,显现各种清净、不清净的身相;对境特点,十方所有众生;时间特点,乃至轮回未空之间从不间断;果位特点,将众生安置于暂时的增上生和究竟的决定胜果位;事业特点,以无有勤作、任运自成的方式度化众生。

(七十)法身:以方便调伏所化众生的事业不间断,即是果位法身事业。哦巴活佛把这一法解释为“法身之事业”,按照圣解脱部的观点,也是侧重指事业。如果广讲,法身果位会显现二十七种度化众生的事业。

虽然印度的狮子贤论师认为:按照颂词,第四法应是“包括事业的法身”之义。但这样就成了“以法身表示法身”,字面上有重复的感觉,似乎不妥。所以,我们还是随从哦巴活佛,采取圣解脱部的观点,而把狮子贤论师等其他印藏大德的观点理解为一种暗示或者说间接表达。

在麦彭仁波切、华智仁波切的讲解中,只是说“法身事业”,意思并不明显。但是颂词中明明是“法身并事业”,这应如何理解呢?我想全颂可以这样解释:自性身、受用身、化身,并且还要加一个事业,以此可以表示法身。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圣解脱部(另译“圣解脱军”)和狮子贤都是印度非常了不起的论师,他们所作的《现观庄严论》注释是前辈大德们一致推崇的,就好像讲到中观,大家都非常重视龙猛菩萨、月称论师、圣天论师的观点一样。

首先说圣解脱部,他是世亲论师四大弟子之一。先是在小乘犊子部中出家,持戒清净。稍年长时,对般若法门产生很大兴趣,便到世亲论师处听闻般若经典,闻思得到究竟,同时也学习了弥勒菩萨的相关法门。他很想将现观从发心到事业之间所有七十义的道理与《般若经》的意义进行对应,然而当时的印度经历过多次灭佛运动,只剩下《般若十万颂》和《般若八千颂》这两部般若经典,其他的都找不到了。由于依据不足,他只有祈祷弥勒菩萨,后来弥勒菩萨现身,授记他前往婆罗尼斯寺。他依言而行,结果在那里遇到一位名为寂铠的居士。这位居士最先也是发心求取般若法门,后来依靠观音菩萨的加持,从印度南方的米积塔到了普陀洛迦山(印度有些大德认为这就是中国普陀山),从观音菩萨那里得到了《般若二万五千颂》(整个过程翻山越海,十分漫长险恶,他是依靠度母、一髻佛母等本尊护法的帮助才到达目的地的),返回印度后,他就住在了婆罗尼斯寺。于是,解脱部便依止寂铠居士,求到了这个法门。

之后,圣解脱部便用《现观庄严论》的内容来对应《般若二万五千颂》,发现完全对得上(麦彭仁波切也做过类似的工作),接着他便造了《二万五千般若光明论》,这可以说是整个南瞻部洲第一部把《现观庄严论》与《般若经》进行对应的重要论典,目前还保留有藏文译本。后来的狮子贤论师等,也是以解脱部的观点为基础对现观展开研究的。

现在很多人喜欢讲《金刚经》,我原先也提过,如果没有借鉴前辈大德的智慧,我们凭自力很难解释佛的密意。圣解脱部之所以能开显这样的法门,备受历代印藏大德推崇,是因为他得受了弥勒菩萨的亲自加持。汉文中似乎没有《般若二万五千颂》的注疏;若有,希望你们提供给我,我很想详详细细对照一下。

再介绍一下狮子贤论师。据说,他母亲怀他的时候遭遇违缘,被狮子吃掉,可肚子里的孩子却没有死,平安活了下来,人们觉得很稀有,于是给他取名叫“狮子贤”。他也是从小出家,由于宿世熏习,对般若法门尤具信心,后来依止当时的佛教教主寂护论师,听受了解脱部的《现观庄严论注疏》以及龙猛菩萨等其他大德的教言。因为一时不能通达现观的意义,他便向上师求了一个弥勒菩萨的修法,励力修持后,忽有一日梦见一个黄衣人,让他到一座名为喀萨巴呢的寺院去。醒来后,他认为这应该是弥勒菩萨的授记,便立即动身。

到了喀萨巴呢寺后,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只见到正有人传授大乘八关斋戒,他便受了三天。之后的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非常稀有的梦,梦见自己身在一座山顶上,虚空中有很多天人在陈设供品,似乎准备迎接一位大德。他就问:“你们迎接的是谁?”天人告诉他:“我们要迎接弥勒菩萨。”过了片刻,果然见到弥勒菩萨从天而降,右手作说法手印,头顶菩提宝塔,身色金黄,无比庄严(后来流传的弥勒菩萨法相便有依这种形象画的,我们也曾经印过)。弥勒菩萨给他们传授了《现观庄严论》为主的法,之后,狮子贤论师问道:“现在世间弥勒五论的注疏很多,不过众说纷纭,观点各异,不知道您最究竟的观点是什么?”弥勒菩萨答曰:“你先阅读所有这些注疏,然后以自己的智慧来造一部释论,应该可以开显我的究竟密意。”梦醒后,他十分欢喜,便想着手造论。不过,当时造一部论需要具足很多因缘,为了寻找施主,他从印度东方去到西方。此时,有一位名叫达玛巴拉的国王前来拜见,请求论师传授弥勒法门,于是造论的顺缘也具足了。狮子贤这部著作,名为《现观庄严论释•明显义论》,另外他还随顺圣解脱部造了《般若八千颂广释》以及摄《二万五千般若》要义的《八品论》等诸多论典。

在如今的藏传佛教中,学现观主要是学《明显义论》,我们五明佛学院也不例外,我以前也学过。这部论非常难懂,因为它的译文保留了印度论师的语言风格,与一般藏文著作明显不同,但因为具有传承的加持,所以极为重要。能海上师曾将此论译为汉文,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上海出版过,我读的时候汉文水平不太够,不是很读得懂。

藏地对这本论十分重视,学院有一位堪布正在作释论,已经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目前还未圆满。听说,前些天学院考试,有一位藏族觉姆也写了一本大概七百多页的《现观庄严论》注释,也不知道是颂词的注释,还是《明显义论》的注释。

学院很多法师都有自己精通的专业,比如就五部大论来说,日达堪布写的戒律方面的注疏是很不错的,也有一些堪布在作《释量论•成量品》的分析论文,还有人正在写《俱舍论》的注疏(不过,这位法师现在被安排到财务科发心了,我那天对他说:“可能你的论典要拖延好多年了。”)。学五部大论,有所著述还是很重要的,我希望汉族四众弟子,不论僧俗,都要在这方面努力,尤其是有一定水平的人。在国际上做学术研究,都强调要有一定的专业性,那么,我们若想把某一部论学好,也要至少花上几年时间。比如上师如意宝去石渠求学时,当地的格鲁派寺院就要求学僧花四到八年的时间专学《现观庄严论》。

我们现在是刚开始学现观,但有些道友已经讲得很好很细致了,私底下看了很多资料,把我忽略的内容都讲了出来。我想,如果能专门学上几年,对整个现观的理解肯定会更加精到。

这次去欧美国家,我很有感触。因为我们这里很多知识分子已经学藏传佛教这么多年了,但连一部论文、注疏、讲义都没写过,只是天天念金刚萨埵心咒。而西方大学里开展的专项研究特别多,比如藏传佛教的环保、伏藏、中观、密法生起次第,乃至前辈大德的传记、地狱游记等,这些都有专业人士在学习。我们这里很多人都是这个学一点、那个学一点,可要说真正通达,似乎都谈不上。

如果部分道友能发愿花五到十年的时间专门研究一个课题,不管是伏藏、中观还是因明,我都会非常赞同。期间,每一到三年应写一篇论文。论文内容不要断章取义,像现在很多大学生写文章都是抄别人的,自己一点创意也没有,这样是不行的。当然,我所谓的“创意”,也不是要你们造一个跟狮子贤论师、解脱部论师、哦巴活佛注释完全不同的论典,而是说你的理解要有自己的特点,多少有点新意。

说实话,很多佛教徒都对开演正法缺乏兴趣,没有把这当成自己的分内事,包括我现在所讲的课,有的人肯定也是怀着一种敷衍应付的态度在听,其实这种方式是不对的。应该把每一堂课都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一堂来珍惜。我去外面学校里听课,不管老师讲得好不好,我一律都很重视。我的想法是:这是我在这个学校的第一堂课,很可能也是最后一堂课,哪怕老师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我也要认真地记下来。

我看讲考班的道友每次听课态度都很认真,可能害怕第二天被抽讲考,所以要拼命记;而其他个别道友就不是这样了,尤其是通过网络听课的,打坐的打坐,聊天的聊天,吃面包的吃面包……尽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本来佛法就是极为深奥的,依靠很专注的心、很细致的智慧都不一定能通达,更何况说以散乱的心态来接受了。所以,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佛教强调信心、闻法规律的原因所在。

今天只是对圣解脱部、狮子贤的生平稍作介绍,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还要对他们的教言详加研究,你们先看看能否找到两位尊者论著的汉译本或英译本,比如能海上师的翻译就可以参考。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些前贤的著作。现代人普遍对钱财、地位等很重视,而对法宝却不看重,这就是金钱时代的特色吧。但如果学现观还带着这样的心态,就不一定能通达诸佛菩萨的究竟密意了。

以上已经讲完了略说,下一堂课开始讲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