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现观 >> 现观庄严论讲解 >> 现观庄严论讲解26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二十六课

思考题:

1.依弥勒菩萨的观点,应如何解释道谛四智?

2.对于前三品的结颂:“如是此及此,又此三段文,当知即显示,此三品圆满。”狮子贤和圣解脱部的阐释有所不同,请试着分析两者的意趣所在。

首先澄清一件事,最近网上出现一封标题为“最好的供养”的公开信,署名“色达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以我的口吻说“如果要供养我钱,不如供养给父母、公婆”。我在此声明,这封信我从来没有写过——稍有点智慧的人也应当能看得出来,那根本不像我的文笔。现在网上有很多人以我的名义写文章,其实这些既不是我撰写的,也不是我认可的,也不是我委派的。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很难说。有些人仅仅是跟我一起拍个照,就说很多不合理的话,这种现象也比较多。遇到这类情况,不管对方是谁,希望大家都要用智慧好好观察。

如果是真正对自他有益之事,我也会有明确的表态。比如前几年开始修甘多拉经堂时,虽然并不缺少建设资金,但是当时我想毕竟关联着这么多僧众,如果居士们想结上缘也可以的,因此就提供了一个账号。后来多芒寺佛学院经堂的账号也在网上提供过,今年我又发愿建一个中学。除此之外,我想以后可能也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建筑了。我并不是在化缘,我在佛学院近三十年了,一直坚持不化缘的原则,但是外面很多人都关心学院,总是问我有什么功德可以做,所以有时也算满他们的愿吧。

现在确实有太多人为了达到各种目标而不择手段,比如会把我们给其他人的签字拷贝过来用在自己身上,这种事也发生过。按理来讲,跟某个人拍一张照片,或者跟某个人说过话,这些应该不容易被利用,但是现在极个别愚笨者偏偏会被这种方式所骗。甚至前段时间香港也有人打着“喇荣居士林大法会”、“五明佛学院医院”的牌子化缘。对于这些事情我们一律予以否认,佛学院从来没有困难到僧众没吃没住、缺乏基础医疗条件的程度。学院只公开过少量的建筑随喜、念经供斋等账号,工程一结束相关账号就作废,这都是学院理事会商讨通过的。希望大家参照我说的原则,掌握好这些事情的分寸。

甘多拉经堂后天就会全部竣工,到时就可以交付于学院男众教务科管理,极乐法会时会由僧众进行加持。不过我们不像其他寺院那样办开光大典、请施主过来拍照等,没有这个规矩。虽然这个经堂最初是以我的名义倡修的,但实际上资金主要都是汉族四众弟子为主的信众供养的,我自己除了把写几本书的稿费加在里面之外,一分钱也没有,所以,我对此也没有什么傲慢心,自己只是创造了一个缘起而已。两年前我也提过,从我1985年来到这里,法王如意宝就在甘多拉经堂讲经,可以说这个经堂是法王讲经最多、加持最大的地方,如果能把它修好,就已经实现了我的一个梦想。现在依靠很多发心人员的辛劳付出,马上就要竣工了,所以我今天很开心,也要特别感谢学院内外的所有参与者。我们喇荣的尼众大经堂、居士林经堂、男众经堂和甘多拉经堂不像其他地方的闲置建筑,白天晚上都有很多很多的僧众在其中闻思修行,稍稍结上缘或只是心里随喜,都有功德。学院不需要金碧辉煌的建筑,但供僧众使用的经堂也不可缺少,因为出家人毕竟也是人,不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天人,显现上五蕴假合的身体还是要安住在一个地方。这次经堂的圆满完成,也是法王如意宝为主的三大传承三根本的不可思议加持。

按照我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什么事情都不管,每天看看书、念念咒、安住一下,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种享受。可是现在事情一个接着一个,经常要和工程人员、世间老板等接触沟通,有时候确实很累,但是这可能是一种更好的修行方式,也许比闭关力量还大。闭关时对境没有现前,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修得很不错,但实际上,只有当面对各种人时,才有机会发现心中的很多习气。

下面讲《现观庄严论》。现在讲到基智见道的十六行相。一般来讲,苦谛有苦、空、无我、无常四个相,集谛有因、集、生、缘四个相,灭谛有灭、寂、妙、离四个相,道谛有道、如、行、出四个相,总称十六行相。这些相只是名言中存在,胜义中都不成立,比如前面讲苦,苦也不存在、非苦也不存在;讲无常,常不存在、无常也不存在;讲无我,我不存在、无我也不存在……每一个智就都离开了两边,十六种智共离开了三十二种增益。前面已经讲了苦谛和集谛的八种智,下面讲灭谛的四智。

丑三、灭谛之四智:

由宣说此义,不能惠施他,

皆悉不可得,毕竟净无病。

《大乘阿毗达摩》和《小乘阿毗达摩》共许灭谛的四种相是灭、寂、妙、离。首先讲“灭”,表面上灭就是断尽所有的痛苦和烦恼,实际上灭相是对于灭和非灭都已经远离,对此想用语言文字来宣说,根本无法讲说清楚,这就是灭谛的法忍;“皆悉不可得”是讲“寂”,表面看来,寂就是熄灭了痛苦,但这里则是远离了寂与非寂的分别、如空中鸟迹般了不可得的状态,这是灭谛的法智;“毕竟净”是讲“妙”,表面上妙是得到了殊胜的大乐清净、趋向于安乐界之义,但实际上它是远离了妙与非妙的极为清净之相,这是灭谛的类忍;“无病”是讲“离”,显现上是离开了眼根到意根所摄的身心疾病,但实际上是离开了离与非离的不患疾病之相,这叫做灭谛的类智。

现在很多人都是病痛缠身,刚才我还跟一位堪布探讨这个问题的原因。记得以前法王出国时,早上经常问他的妹妹阿里美珠:“昨晚睡得好不好?”他妹妹总是说:“没有睡好,病了。”我当时心里想:没有睡好多好啊,多看书啊。但现在看来,睡不好时往往书也不想看,整个晚上翻来覆去,盼着天亮……。所以说,没有得灭谛的人,还是要经常面对各种身心疾病。有些道友也是这样吧,有时候身体很好,心里却无缘无故想发脾气,眼神里都是痛苦和伤心,旁人都不敢亲近。尤其性格凶悍的人周围好像有火焰一样,别人都不敢靠近;性格温和的人虽然也发脾气,但不太可怕,旁边的人可能都只会笑他。

丑四、道谛之四智:

断除诸恶趣,证果无分别,

不系属诸相,于义名二种,

其识无有生。

先讲一般意义上道谛的四相:对治一切苦集、令入寂灭的方便法叫做道,契合真理叫做如,趋向涅槃叫做行,出离生死叫做出。

此处“断除诸恶趣”是讲“道”,显现上需要依靠道谛现前灭谛,但实际上道是远离道与非道之相的。如果证得这种境界,就已经断除了转生地狱、饿鬼、旁生的习气和种子(获得加行道忍位后,就再不会堕入恶趣,只会转生在人天善趣),这是道谛的法忍;第二句“证果无分别”讲“如”,显现上有证果、获得成就,但实际上那时已经远离了契合真理的如和相反的非如,而现前证果无分别之相,这是道谛的法智;第三句“不系属诸相”指的是“行”,显现上趋向涅槃的修行是存在的,但实际上则远离了行与非行等一切相,这叫做道谛的类忍;下面两句讲“出”,显现上有出离三界轮回、趋入清净灭谛,但实际上出和非出都不存在,因此就不会对般若的名和义产生任何分别(“名”指能诠的词语和文字,“义”指所诠的意义),这叫做道谛的类智。

以上即为基智见道的十六刹那,每一个都从破除两边来安立的。所谓十六刹那,实际上是在一刹那间圆满的,为了使我们能够通达四谛的意义,才从十六个侧面来描述它。以大乘的见道智慧来观察,这十六刹那的智慧一定是远离三十二种增益的。这种非空非不空、非我非无我的境界,凡夫人很难想象,所以才说般若波罗蜜多超离言思。

大家还是应该通达佛教中一些比较甚深的道理,这样才不会未证言证或被人误导。现在有些人假装是佛,拿着法器站在一个莲花上,拍了照片到处散发,而一些特别愚笨之人居然也相信。这些假装的人,连什么是佛都不懂,可能连一天的佛法课也没有上过,做出来的行为也十分可怕。

壬三、如是宣说之摄义:

一切智刹那。

三智的一切证悟种类归纳起来,就是远离三十二种增益之行相的智慧,也即上述的基智十六刹那。直接宣说的是菩萨见道,间接也说明了修道道智,因此后面也就没有另外讲修道。声闻的见道和修道并没有宣说,也不必宣说,因为通达了菩萨见道自然就能了知声闻的见道和修道。关于见道十六刹那的安立,《大乘阿毗达摩》跟《俱舍论》的观点稍有不同,其究竟密意应按照《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的观点来了解,宁玛巴大德普遍以此为依据建立自宗。

下面,弥勒菩萨用一个偈颂来为前三品做结尾。《现观庄严论》共有八品,分讲三智、四加行、法身果位,为什么讲完三智后加一个总结偈,而其他地方没有呢?因为三智已经圆满含摄了所有的道,具足四加行等其他品的意义,故而此处作以总结。很多大德都是这样解释的。

己二、宣说三品圆满之结尾:

如是此及此,又此三段文,

当知即显示,此三品圆满。

对于颂词里的四个“此”,狮子贤论师和解脱部论师的解释稍有不同。

狮子贤论师是对照《般若八千颂》来解释的,此经中的三智次第与本论相同——第一个“此”指遍智、第二个“此”指道智、第三个“此”指基智。因此,以上所讲的第一品用十种法来表示遍智,第二品用十一种法来表示道智,第三品用九种法来表示基智,应当知道这三段文字即是明示《般若八千颂》的意义。华智仁波切在《现观庄严论总义——修行次第略说》中结合三种发心来讲三智:之所以先讲遍智,是因为这是要获得的究竟之果,是愿菩提心的对境;中间讲道智,是因为要行持六波罗蜜多;最后讲基智,是为了说明胜义菩提心,避免误入歧途。

圣解脱部是对照《般若二万颂》来解释的,彼经云:“须菩提,此般若非能得任何法……”,这些是讲基智;然后说:“须菩提,此般若非能超离三界……”,这讲到了道智;最后是:“须菩提,此般若非能赐予佛陀之诸法至缘觉之诸法……”,这是讲遍智。按照这种解释,第一个“此”指基智,第二个“此”指道智,第三个“此”指遍智。应当知道这三段文字依次往前推,基智依靠道智,道智依靠遍智,如此明示了以上三品所讲的内容。如此讲解,也可以承接后面的四加行。

实际上两位论师的解释没有什么矛盾:一者是先说目标,再讲如何修持和远离歧路,一者是按照基道果的次序讲。现观的传轨,广现观要讲七十义,中现观要讲八事,略现观只讲三智,也是因为三智可以涵盖全部。

大家最好能看一下华智仁波切的《现观庄严论总义》,这其实是现观的一个修法。如果先学一遍《现观庄严论》颂词再看《总义》,会很容易了达二者之间的明晰关系。格鲁派学现观,一学就是五年十年,我们这里要求至少学一年以上,如果愿意选现观专业,也可以在不同法师面前连续听两三年,这非常有必要。我本人虽然学得不好,但从小就对《现观庄严论》有非常大的信心,因为知道中观和现观直接间接解释了佛陀的真正密意。今年学会的课程中,我特意在中观部分安排了《般若摄颂》,因为这个课视频、音频齐全,且划入中观或现观都可以。考虑到现在城市里的很多人不一定看得懂中观的推理,如果能耐心听一遍《般若摄颂》和《缘起赞》也很好,因此课程中安排了这两门。

如果没有什么违缘,明年应该能讲完《现观庄严论》的颂词,希望大家要有一种热情。听课的时候,如果听者非常专注,那么讲者也会有一点力气;如果你们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或者一直吃东西、喝东西,那么讲的人也不会有兴致。有些人一到聊天、看电视、看电影时,就眼睛睁得大大的,贯注了全身所有的力量,而一到听佛法时,显现上就成了奄奄一息,这种现象不是很好。任何一门课,比如这部《现观庄严论》,只要开始了,就要把它听圆满,而且不仅是听,还要从中得到一些真正的利益。《现观庄严论》是佛陀的密意,是将来要到人间转F轮的弥勒菩萨亲口所说的教言,听闻如是论典的机会在我们的一生中能有几次?

我最近在整理法王如意宝的一些教言,包括了上师以前在很多地方讲的内容,准备在法王涅槃法会的时候奉献给大家,与此同时,我再三地想过,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最美好、最有意义的就是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听闻佛法的那段时光,它散发出的力量直到我生命的尽头也不会消失,那是来自佛陀、传承上师的智慧与慈悲的力量。这种心情,可能你们正在听法的当下感觉不到,就好像世间的学生在念书时不感觉学生时代的美好,而一旦到了社会上,遇到各种问题时,才发觉以前无忧无虑的时光是多么美好。所以,希望每个人都能充分认识闻思的重要性。

今天刚好把《现观庄严论》的前三品讲述圆满,余下的部分还会继续讲,希望学院里和网上听受的道友都能圆满,争取做到善始善终。《现观庄严论》可能要讲五六十堂课,现在讲了二十六堂,后面还会讲二十五六堂。后面部分不是很难懂,最难的就是三智。如果我们能够共同圆满八品的全部内容,应该会是一个很好的缘起。

我经常在想,如果哪一天学院的因缘不具了,大家应该通过网络来听受佛法。网上讲堂真的非常方便,只是靠个别发心人员做一下维护就能运转。只要电和网络保持正常,全世界无数人一起来听都没问题。现在有些聊天室动辄都有几万人,但他们都是很无聊的,每天尽做一些不利于身心的事,没有任何意义;而我们利用网络传递佛法,是真正给大家带来正能量的。

我昨前天跟一些藏汉道友交流时也发现,如今利用网络来学习佛法还是很方便的,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和金钱。比如你如果到佛学院来开一个法会,要花很多时间、金钱,要跟家人和领导请假,甚至有时还要说方便妄语。而只要有心,就可以很轻松地在网上学到法,这是一种很好的方便。《上师心滴》中引用《大宝积经》的一个教证说:方便法对智者而言,是解脱;对愚者而言,则是束缚。这个道理我在《旅途脚印》中也讲过,以此来观察网络,成为智者还是愚者,就看各位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