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现观 >> 现观庄严论讲解 >> 现观庄严论讲解16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十六课

思考题:

1.七地菩萨以哪两种修治断除对补特伽罗的常断两种执著?其中道理何在?

2.请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对大乘佛法“一理”的理解。

3.八地菩萨的清净、圆满、成熟三种功德各是什么意思?

每一堂课开讲之前,大家都应该发无上菩提心,同时要观想自己获得人身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在末法时代遇到了大乘佛法,尤其是空性法门,即使没有懂得其中的意义,但只要听到了这种法音,就决定对今生来世断除轮回的根本有意义。对于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正因如此,不管再累,自己始终对学习佛法有很强烈的意乐。有个别人的强烈意乐类似发高烧,暂时会经常流眼泪,过段时间烧退了眼泪就没了。我本人不是这样的,还是有一种长期的信心。

我们每次学习大乘佛法时,都要想到:我身边有这么多人连前生后世的道理都不懂,连自己将来要随业漂泊都不知道,真的非常可怜!在对这些众生生起悲心的同时,也会为自己感到幸福,因为我们依靠听闻佛法能减少烦恼,在阿赖耶上种下非常殊胜的善根。

下面紧接着讲《现观庄严论》中第七地菩萨的修治。前面已经讲了七地所断除的二十种烦恼,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能断除的智慧之分类。

辰二(断彼之修治法)分二:一、证悟本体无我之修治;二、彼之作用方便波罗蜜多。

巳一(证悟本体无我之修治)分二:一、人无我之修治;二、法无我之修治。

午一(人无我之修治)分二:一、本体补特伽罗人我之智慧;二、差别法离二边之修治。

未一、本体补特伽罗人我之智慧:

知三解脱门,三轮皆清净。

前面讲菩萨得七地时要断除人我方面的四种相执——我相、众生相、命相、补特伽罗相,《金刚经》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这四种相执是每个凡夫人都具足的,只有断除了它们,才能够成就三解脱门(三解脱门是证悟空性的三种智慧,即体空性、因无相、果无愿)。

1、了知断除执著我的本体,因此是体空性解脱。第六地时已经证悟了般若波罗蜜多,那么七地菩萨当然不会再执著我相——常有的我也不存在、无常的我也不存在、心识的我也不存在、心识以外的我也不存在……

现在我们通过学习中观,也能依靠分别念推出无我,但这种无我跟七地的无我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的无我只是理论,而七地的无我是完全证悟。当完全证悟时,就再也不会为了自己而痛苦流泪了。

2、不执著有情之相,故而是因无相解脱。既然就每一个个体而言,并不存在所谓的我,那么这所有个体的聚合——众生的相也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作为因的众生不存在,因当中个别本体的我更不可能存在。

3、不希求命的本性,因而是果无愿解脱。既然众生和我都不存在,那么我们通过分别念在同类相续上所安立的不相应行法——命也是不存在的,以此就不会有任何果方面的愿求了。

4、不执著作者的补特伽罗,所以三轮普皆清净。既然我不存在、众生不存在、命也不存在,那么这一切的根本——心也无法存在,故而说能作、所作、作业此三轮皆为清净。

七地菩萨人无我的智慧依靠所断四种相执而分出以上四种反体,但本体还是同一个。

未二、差别法离二边之修治:

大悲无执著。

5、不执著有情为断灭,由此方便大悲油然而生。在世俗中,菩萨了知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流转于轮回,因此不断地生起愿拔众苦的大悲心。如果众生是石头、木头一样的无情法,或者只是今生短暂受苦,死了以后不再转生,那就不需要对他们生悲心了;然而众生因为无明愚痴未灭,必定会一直不断地漂流,所以是很可怜的。

6、不执著有情是常有的事物,因此智慧空性无有执著。菩萨以缘起性空的智慧照见世间无有任何一法常有,这个道理在中观论典中反复讲过。

以上所说的就是要离二边:因为有“大悲”的缘故,远离了断灭的边;因为“无执著”的缘故,远离了执著补特伽罗常有不变存在的边。

归根结底,大乘佛法的精要就是大悲与无执的智慧,也就是常说的智悲双运。以智慧来观察时,胜义中一切都不存在,连现在如梦如幻的显现也不存在,而由于众生不懂这样的道理,所以一定要对他们生起悲心。

七地菩萨的修治从人无我的侧面共分以上六种,大家应该清楚。

午二(法无我之修治)分二:一、本体法无我平等智慧;二、彼差别法之修治。

未一、本体法无我平等智慧:

法平等…

7、不执著法为有相,由此通达诸法是无我平等性。菩萨对一切法断除相执,现证万事万物本体上究竟平等、无从分别,显现与空性平等、轮回与涅槃平等、我与无我平等、世俗与胜义平等……这就是佛陀所发现的一切万法的本性。这并不是本来不是这样,佛陀把它创造出来,而是万法的本来实相。

要了解法无我,就首先要通达万事万物皆为平等,这是法无我的根本。我们平时常说“轮涅平等、无有高下”,这其中的道理其实非常深奥。

未二(彼差别法之修治)分三:一、因无相之差别;二、体无生之差别;三、果断证之差别。

申一、因无相之差别:

…一理。

8、不执著因之相,由此了知因大乘之一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最后究竟归于一乘,这就是所谓大乘一乘法门。或者“一理”也可以解释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形形色色不同的因,但这些因在空性中全部是一味一体、不可分割的。

《妙法莲华经》和《宝性论》为什么都要安立究竟一乘呢?因为佛陀虽然相应众生根基而暂时宣说了不同的法门,但从最究竟的层面来看,万法的因唯一是空性的。《大幻化网》当中也通过“一因”等理来抉择诸法空性。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教中就诞生了如此崇高的思想,这确实令现代人惊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就物理学来说,二十世纪之前都属于经典物理学时期,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进入现代物理学时期。尤其是从普朗克(他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死于1947年)创建量子力学起,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才有了一点进步,但如果在东方文化中追溯,会发现比量子力学更细致的性空缘起之理早就于佛教中宣说了。这并不是佛教徒自夸,有智慧的人只要用心去观察就会明白。

申二、体无生之差别:

知无生知忍,说诸法一相。

9、由于不执著有为法的蕴,由此了知本体无生。

我们前面讲过,对蕴界处的执著都是所断,那么这里首先就讲,证得七地的时候,了知一切万法的本体根本无有任何产生,以此可以断除对五蕴的执著。因为色受想行识等蕴都是聚合的本体,如果了解到其中每一个法的本体都不存在,那么对五蕴的执著是不会有的。

10、因为不执著法的界,所以了知无生深义的法忍。

什么叫通达法忍呢?就是在证悟了甚深的空性境界之后,对无生之义再也不会生起畏惧,依靠了知十八界一切法的本体无有任何产生的智慧,便能断除对十八界的执著。

11、由于不执著所知的处,因而说所取能取的一切法是无二的一相。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不二法门了。所谓十二处,内六处是六根,外六处是六境,六境是所取,六根是能取。因为完全通达了空性,所以不会执著能取所取这一类的差别法。

当然,七地菩萨所断除的蕴界处执著是从比较细微的层面来讲的,实际上之前的菩萨都会断除类似的执著,包括声闻阿罗汉也对人我相关的五蕴空性有所证悟。

申三(果断证之差别)分二:一、断所断障碍之修治;二、对治法止观之修治。

酉一、断所断障碍之修治:

灭除诸分别,离想见烦恼。

这是对应前面的一句颂词——“住三界贪著”来讲的。

12、不执著苦谛的三界,由此彻底摧毁因非理作意的分别。得到七地的时候,已经断除了三界相关的所有分别执著,所以根本不会执著住于三界中。

13、不执著贪心等的因,由此远离有相之想的所知障和见、烦恼障。所谓想,是指常、乐、我、净四颠倒想;见,就是《俱舍论》中所讲的萨迦耶见、边见等五见;烦恼,是指贪心、嗔心、痴心、傲慢等。这里已经归纳了烦恼障和所知障所摄的七地菩萨的所断法。

如果专门研究《现观庄严论》,就会发现这个科判立得相当好,表明哦巴活佛具有非常深邃的智慧。

酉二(对治法止观之修治)分二:一、本体;二、作用。

戌一、本体:

奢摩他定思,善毗钵舍那。

这里讲的是寂止和胜观。奢摩他即寂止,有时也翻译成三摩地、三昧、静虑、禅定等很多不同名词;毗钵舍那是胜观之义。

14、由于心里毫不怯懦,故而决定思维所依寂止的修行。第七地菩萨成就了一种完全专注的寂止,名为一切智定,也就是在对佛陀智慧的作意中进行一缘的禅定;因为依靠这种寂静的禅定能引发与遍智相似的智慧,所以他不会产生“佛果遥不可及”这一类分别念。

很多人都会在参禅过程中对佛教的甚深境界有所感悟。前一段时间我们举办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及夏令营的时候,大概有六百多个大学生、老师一起坐禅,其中有些人之前从没有享受过一刹那的安住,当天一安住都舍不得出定,觉得很舒服。

从来没有安住过的人,就像前面所断部分颂词讲的一样——“其心遍怯退”,对道法会产生一定的怯懦心:“我可能没办法修吧。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得到佛菩萨的果位呢?不如还是做世俗法吧!”而一旦心得以安住,他才发现:“原来我的心里还有这样的一个状态!”这样通过寂止得到了一点境界,感觉自己有机会找到佛陀的智慧,就遣除了心里的很多怯懦。

有些人总是对修道心存畏惧,昨天就有一个人打电话给我,说特别害怕因明,学得很痛苦,一边哭一边说。我想,并不是因明可怕而是善根太过薄弱。我们不应该为了因明、现观法门而哭,而应该为了三界轮回的无量痛苦、自相续的深重烦恼而哭,这是值得流泪的地方。我们从无始以来漂泊了那么长时间,一直没有遇到善知识和大乘空性法门,如果佛陀出世时我们有幸值遇,恐怕现在早已断除了不少障碍。

15、由于对佛果也不执著,因此精通证悟无我的胜观义。七地菩萨所修的寂止并不是单空,而是在安住的同时究竟证悟空性,通达了万法的本体,这叫做胜观智慧。

此处对应的所断是对佛宝的执著。因为在以智慧做观察时,了知到自己的心就像虚空一样无有所缘,如同无上大圆满中所说,我的心与三世诸佛及所有众生的智慧一味一体,这样一来,就会断除对佛果的实执。

戌二、作用:

内心善调伏,一切无碍智。

16、由于对因法也不执著,因而所依寂止的作用就是善于调伏分别心。因为一切诸法在本体上没有任何自性,完全是空性的,当心静下来安住于这样的万法空性时,不会执著任何的分别相状,以此可断除对法宝的执著。究竟而言,一切教法、证法都是为了证悟空性,空性才是真正的法。因此,对法宝的实有执著到最后也是障碍,所有执实的心态都要通过修行加以调伏。

17、由于对所依僧伽也不执著,因而能依胜观的作用就是无碍照见色等一切现相。依靠胜观认识了事物的本体,就可以消除对色等一切法的耽著。我们所执著的僧宝,不管是文殊、观音等大乘得地菩萨,还是小乘的阿罗汉、比丘僧众等,都属于色身所摄。如果我们依胜观完全通达一切万法无有阻碍、一味空性的实相,那所有色法也都无法立足了,对僧宝的执著便由此得以遣除。

巳二、彼之作用方便波罗蜜多:

非贪地随欲,等游诸佛土,

一切普现身,共为二十种。

18、由于无有视为戒律的耽著,故而善巧通达非是贪执二边之地的方便。为什么对于菩萨的三种律仪等也要断除执著呢?因为在七地菩萨的智慧境界中,根本无有可贪的对境。一般来讲,世间人在受持清净菩萨戒时是非常欢喜的,但这只是暂时的一种心态。当到达最高境界时,就像过河弃舟般,根本不需要对戒律有什么贪执。之所以说“非贪地”,是因为菩萨见戒律就像石女的儿子,既然知道石女儿子的本体不存在,就不会对他的相貌、身姿有执著。

19、其作用特点:由于不诤论智慧空性而自己随心所欲同时与诸位菩萨同等缘分而畅游佛净土。前面讲过,没有广泛听闻空性法门的人往往对空性有所怀疑,而七地菩萨已经完全通达了《般若经》的甚深内容,此时对空性无须再作任何诤论、辩难,可依靠自己的智慧、力量自由自在周游十方一切刹土,今天到西方极乐国土听阿弥陀佛说法,明天到东方净琉璃世界听药师佛说法,也可以在同一时间中化现不同身相去亲近诸佛菩萨……这些功德也是从缘起性空中来,如果不是缘起性空,是不可能有这样不可思议的行住的。

20、断除与此方便相违的行为,为了利他而在一切所化世间中同时普皆示现自身的本体。在凡夫人面前,空性和显现是相违的,但在七地菩萨的证悟境界中,空与显毫无矛盾,因而他可以普现各种身相度化众生,在地狱众生面前示现地狱众生相、在旁生面前显现旁生相、在人类面前显现人类相……就好像魔术虽然并无实质,但魔术师依靠缘起还是能让它呈现出来一样。

有些人对空性法门充满疑惑,这我也能理解,因为连七地菩萨都还有一些对空性的诤论等需要遣除,那更何况说我们呢?但关键是,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应该通过辩论予以澄清。在佛教中,对于很多问题,大家都有必要进行探讨,越探讨越能产生坚固的定解。

远离了二十种所断的意义引出的法总共有以上二十种殊胜方便智慧,这些就是七地的修治。

在一般的世间群体中,大家整天都讲一些是是非非,我希望学会和学院当中的道友不要这样,我们是正规的佛教道场,应该多谈一些有意义的佛教话题。当然,作为凡夫人,要你除了法本上的内容以外一句闲话都不说是有困难的,比如炒菜的时候,也不能一直谈论这是胜义谛的菜还是世俗谛的菜……但我们不要把烦恼、自私自利相关的世俗法讲得太多,毕竟我们从无始以来已经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了。平时应该多念一些咒语,多谈谈摧毁轮回根本的空性法门,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真的关心这些道理,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比如说,我们已经讲了七地的二十种所断和二十种修治,如果你对此很感兴趣,要把它背下来也并不困难,比学一些高端科技知识要简单得多。总之,希望大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人生有永久利益的知识上。

寅七(八地之修治)分二:一、本体;二、分类。

卯一、本体:

八地修治的本体就是能圆满八地后得福德之断证的殊胜方便智慧。

卯二(分类)分三:一、本体特有波罗蜜多之差别;二、实修圆满成熟清净之差别;三、自在圆满相之差别。

辰一、本体特有波罗蜜多之差别:

知诸有情意,游戏诸神通。

1、依靠知所化相续之力知晓一切有情的心意。获得第一地菩萨时就能通达很多众生的心,那八地菩萨就更不用说了,他依靠非常清净的智慧,可以在同一时间中知道无数众生的心——这个众生产生了嗔恨心、那个众生正在打妄想、那个众生正在打瞌睡、那个众生正专注于法义、那个众生进入了禅定、那个众生正处于极大的痛苦中……八地菩萨完全是在无勤中知晓这一切,类似于《俱舍论》中讲的他心通,但又超越了他心通。

心理学里有通过推理来了解别人心态的方法,师范学校一般都会教这个课程,因为当老师的必须能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过,我发现现在师范学校的有些老师自己都没有学过心理课,所以说这个社会已经乱了,根本不懂这个专业的人都可以去讲专业课,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但八地菩萨了知他心的方式与此完全不同,他是现量见到别人的心态是什么样。我们讲净土时,说阿弥陀佛昼夜六时之中都能照见每个众生的起心动念,八地菩萨也相去不远。

2、以能调伏的神变力尽情游戏神境通。八地菩萨能在众生面前示现一变成多、多变成一、瞬间跨越无量山河大地等种种游戏神通。

第八地菩萨是力波罗蜜多圆满,因此这两种功德是依靠他的智慧力而现前的。

辰二、实修圆满成熟清净之差别:

修微妙佛刹,观故亲近佛,

知根…

3、通过净除不清净的途径修行清净微妙的佛刹。我们现在要修行佛刹只能靠发愿,将来往生极乐世界获得佛陀授记以后,才能开始创造自己的清净刹土。而证得八地菩萨时,好比已经通过所有考试,马上就可以工作了,所发的成就微妙刹土之愿开始得以实现,好像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因地时那样。

4、在彼刹土全面观察正法的缘故,通过亲近佛陀的途径来圆满资粮。麦彭仁波切注释中说,为了观察摧伏外道并宣讲清净佛法的缘故,所以需要长期地依止善知识。

既然八地菩萨的修行还需要佛陀、九地、十地菩萨等善知识的印证,那像有些人只听了一两堂课就觉得已经毕业了,这显然不合理。相对而言,出家人还稍微好一点,世间很多学生毕业以后,见了老师根本连招呼都不打。现在整个社会对感恩意识的培养都特别差,即便学校的某些课程讲到感恩,也尽是空洞的话,比如说“感恩国家”——国家是一个总相,到底指的是什么?很难说清楚。谈感恩,还是应该具体点,比如老师,比如社会某一个层次的人,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要一个一个地了解清楚,这是很重要的。

我想,老年人和中年人可能稍微好一点,身上至少有一点点传统的味道,80后、90后因为从小受的教育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恐怕心中很少有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社会的概念。其实身边的一切都值得我们感恩:走路的时候,要想想这个路要多少人的努力才能建起来;吃饭的时候,要想想这个饭凝聚了多少农民的汗水;过桥的时候,要想想造桥的工人付出了多少辛劳……哪怕是一张纸、一滴水,也都是来之不易的。

前面讲过,三地菩萨也对闻法无有厌足,现在讲八地菩萨也要为观察正法而亲近佛陀,那像我们这样的人有什么理由忽视闻法呢?学院有的人听课,是一部法的头一节课要听,中间一百多堂课从来不来,最后再听一节课,这可能也是一种特殊的“善始善终”吧。

我觉得求知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听课的当下所有烦恼和痛苦都会抛诸脑后。无论听什么课,我心里都感觉很舒服,包括这两年跟很多学生交流、研讨,也都很有收获。

何况我们从小受了那么多颠倒的教育,如果现在还不懂得抓紧时间学习正法,那就太可惜了。至少每天要听一两堂课,这个习惯能保持住,一定会有所收益。我认识的某些道友,十多二十年以来都把闻法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从来没有断过传承,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5、通过了知所化众生的根性次第来成熟有情。“清净”是清净刹土,“圆满”是圆满资粮,“成熟”就是成熟有情。八地菩萨完全了解所化众生的根器,所以知道应以何种善巧方便令他们相续成熟。

密法当中也讲能解脱的教言和能成熟的灌顶。成熟众生相续是很要紧的,好比要让种子发芽,就要先给它灌水,而令众生相续成熟的方法也不一定局限于传佛法,有时候通过灌顶、加持等也可以。有些从来不信佛教的人,一听到僧众念经、一看到佛塔就开始流眼泪,也有人见到某某上师、活佛、和尚觉得很亲切,这些都是成熟的因缘。

辰三、自在圆满相之差别:

…净佛土,安住如幻事,

故思受三有,说此八种业。

6、由于净土获得自在而完全清净佛陀刹土。之前是观修清净佛刹,这里是观修清净佛刹中的众生,比如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就要通过修持令将来极乐世界的眷属以及飞禽等众生相续得以清净。

7、由于无分别获得自在而照见一切诸法安住于无相如幻中。八地菩萨的智慧一切自在,不但在入定位没有任何执著,出定时也一直安住在如梦如幻的境界中,不像我们,遇到一点点事情也会心里一直纠结。藏族有一句俗语说“胸前有一块石头压着”,汉地好像也有这种说法,世间人看不开的时候确实是这种感觉。若能通达万法如梦如幻的境界,那在幻化的游舞中哪里还会有什么痛苦呢?

8、由于投生获得自在而故意受生三有。《入中论》里面讲,八地菩萨具有类似于佛陀的十种自在,其中就包括投生自在——能够随心所欲地投生为各种形象。比如说,他如果想以大自在天的形象利益众生,就可以马上投生到那一道去。凡夫人不是这样,而是生死不得自在——有的人是想死死不了,吃很多安眠药,最后还是活过来了;有的人很想活下去,一直拼命抓着身边的活人,但一边抓着一边还是死去了……

八地共有以上八种修治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