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入大乘论讲解 >> 入大乘论讲解6 返回
字体: A- A A+

第6课

荣素班智达·造论

仁波切·翻译

下面我们讲《入大乘论》。

闻法要求

如果正在修加行,要有密法的灌顶,最好有四灌顶;要护持誓言;听闻圆满,善始善终,就允许听闻这部法。

下面大家发菩提心,先念传承。

《入大乘论》第一品主要讲烦恼的自相不成立,以上有部的观点、经部的观点、唯识宗的观点、中观自续派的观点,这四种观点统称为有实宗,有实宗的观点已经予以遮破。今天开始建立自己的宗派,自宗主要是中观应成派和密宗大圆满的教派,也就是说我们自宗如何承许,烦恼是怎么断?烦恼的实体是否成立?下面讲:

由此可见,中观与无上密的观点,诸法在真实性中不建立任何所立,均是就无量所化众的根基而宣说的。因此,世间共称的一切别法也仅是以各自的显现为标准,这一法相是等同的,就如同梦中的瓶子能起到装水的作用,瓶子的影像不能起到装水的作用。然而,只是梦中的显现,除此之外,自本体并没有能起作用与不能起作用的不同法相。所以说“诸法如幻、如阳焰、如梦、如影像、如幻化”。

建立自宗

由此可见,中观与无上密的观点,诸法在真实性中不建立任何所立,均是就无量所化众的根基而宣说的:自宗最主要的观点是这个,这个很重要。中观应成派和密法在真实义当中,不仅是胜义的真实,甚至世俗名言的真实当中不建立任何一个法,不承认任何一个实有的法,这是我们最究竟的观点。正因为如此,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云:印度具德月称师,藏地荣索秋桑尊,异口同声一密意,建立本净大空性。意思也是如此,印度具德月称论师在中观的《入中论》《显句论》等论典当中,藏地的荣索班智达——却吉桑波、荣索秋桑,他们两位异口同声地、同一密意建立了大圆满的本来清净和中观的大空性,这两者不谋而合。

因为在藏地前译派时,实际上也没有中观应成派的说法,但是荣索班智达主要在《入大乘论》中建立一切万法在胜义当中是空性的,在世俗当中是如梦如幻的,这样的道理跟印度的月称论师非常相近。《定解宝灯论》的很多注释当中其实没有引用《入大乘论》的观点——我们以前看过不同的注释,但这些注释当中,经常用这个、用那个;但是荣索班智达主要是在《入大乘论》当中用的,以前有一个叫楚西江多,他的注释当中用了一段,但用的不是《入大乘论》的观点。所以,荣索班智达主要在《入大乘论》当中建立本来清净的观点,月称论师就比较多了,《入中论自释》《显句论》《四百论大疏》和《六十正理论注释》当中都已经建立了大空性的内容。

所以,在这里要知道,最究竟的意义上不承认任何的法,所说的所有的这些,实际上都是佛陀针对无量众生的不同根基而宣说。有些说微尘存在,有些说刹那的心识存在,有些说自明自知的心识存在,有些说名言当中自相的法存在。其实各教派也有一些经典的依据,但这些依据,只不过是佛陀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宣说了不同法门而已。

因此,世间共称的一切别法也仅是以各自的显现为标准:所以,我们世间当中共称的各种各样不同的法,其实是每个众生、每个宗派以各自的显现为标准。有实宗以有实宗最究竟的观点为标准,唯识宗以唯识宗最究竟的观点为标准;或者说,人类以人类的所见为标准,天人以天人的所见为标准;人类当中,东方人有东方人的审美观,西方人有西方人的审美观。所以,每一个众生也好,每一个宗派也好,他们都以自己的所见为标准。这一法相是等同的。实际上,如果真正去观察,所有的法如同刚才前面所讲的一样,不成立任何法相是等同的。

就如同梦中的瓶子能起到装水的作用,瓶子的影像不能起到装水的作用。梦中也是一样的,梦中的瓶子有装水的作用,而梦中瓶子的影像因为习气的原因不能起到装水的作用。然而,只是梦中的显现,除此之外,自本体并没有能起作用与不能起作用的不同法相。在梦里面瓶子也不成立,瓶子的影像和色法也不成立。如果这两者都不能成立,那梦里面瓶子的作用分两个方面是不是合理的?肯定不合理。

同样的道理,所以说“诸法如幻、如阳焰、如梦、如影像、如幻化”。诸法如梦如幻的道理在这里已经开始讲。佛经当中也讲,龙猛菩萨也好,前辈的大德们经常讲“诸法如梦如幻”,也是讲了很多。但是光讲了不行,我们自己应该能通达诸法如梦如幻的道理。这个道理其实并不是很难的,如果你完全开悟、完全证悟确实是有难度的;但是通过闻思来真正通达诸法如梦如幻应该不是特别难的,尤其是对中观有很好的闻思。如果对中观实在没有机会闻思,就像《入大乘论》的这些道理如果很好地思维,思维以后明白,那基本上中观所说的推理归根结底以窍诀的方式来讲的,这里以密法的非常简单的窍诀和推理相结合的方式宣说的。

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中观,或者学习《虚幻休息》,也是用幻化八喻、幻化十喻、幻化十二喻、幻化六喻这些来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以这种方式来观比较容易。

这五个比喻在下面一个一个宣说,宣说的时候好多地方有相同的格式,但这种格式很重要。因为不同的幻相实际上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在本质上完全是同样的,所以先用五个幻化的现而无实的比喻来说明幻术、阳焰、梦,包括影像和幻化都不成立。如果比喻上面完全明白,那意义上也很容易明白。《宝性论》当中经常先用比喻说明,后用意义说明,然后把比喻和意义结合起来进行对应。其实这里也是一样的,建立自宗时先说幻化五喻,在《入大乘论》当中有幻化五喻来宣说。

五个比喻告诉你“如梦如幻”

若问:其中幻术的法相是什么?

首先第一个:幻术的法相是什么呢?

诸如,幻师用小石子、小木块、瓦砾等作成相似的形相,对着碎片施咒进行一番操作,就会显现出男人、女人、马、象等种种色相,当它开始产生时,也不是由何处产生,正当显现时也是虚幻的,因此无有任何法相,当收回幻术以后就灭了,不显现了,那时也未去往何处,只是以收回幻术之缘而不成为根的行境不显现了而已,谁也无法安立“它的刹那相续没有中断、没有灭除”。虽然如此显现与不显现二者均是“不存在法相”这一个法相,但乃至外缘存在期间显现也是可得的,只是显现许就完全圆满了它的法相,对此没有任何所立外境的其他部分,因此称为“幻术幻术”。

诸如,幻师用小石子、小木块、瓦砾等作成相似的形相,对着碎片施咒进行一番操作,就会显现出男人、女人、马、象等种种色相。比如,幻化师用小石子、小木块,瓦砾等做成相似的形相,马啊,牛啊,人啊等等,对着这些碎片,幻化师开始施咒语,进行一些操作,然后会显现男人、女人、马、象等种种色相。以前想要变成各种各样的形象的话,依靠石子、木块等因缘显现,可能现在的幻术跟原来的幻术还是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差不多吧。如果古代没有看过幻术的人会认为:到底会不会这样,可能有点怀疑。但现在世间当中,经常看到的电影、电视,各种包括动画的一些形象,应该能够让人知道,原来有一个现而无实的显现。但这个显现,你正在看现场的时候好像确实随着对境的起伏波浪,我们的心也随之此起彼伏,但最终一切都从来没有产生过,中间没有留住过,最后也没有消失过。这样的道理很容易知道。

当它开始产生时,也不是由何处产生,正当显现时也是虚幻的,因此无有任何法相,当收回幻术以后就灭了,不显现了,那时也未去往何处,只是以收回幻术之缘而不成为根的行境不显现了而已。下面开始分析生住灭。不说幻化出来的吧,屏幕上显现的帅哥美女的显相,产生的时候也不是从何处产生的,正当显现时也是虚幻,因此无有任何法相。最后幻术没有了、不现了,那个时候没有任何去处,只不过因为收回的缘故,不成为根的行境、不成为显现法。大家应该清楚,在屏幕上现前一个很好看的美人,这个时候我们去观察,她如果真正是一个人,那她有父母、亲人,是胎生还是化生,从生处来看也不可能有的;中间正在显现的时候,她的本体因为幻化的缘故,没有法相、没有心识、没有骨肉,没有真正的衣服,不可能产生;最后收回时——把电视机关了,或者屏幕上面不放了,只不过显现的因缘撤消而已。实际上刚才显现的这个人最后死了,扔到尸陀林,或者火葬,或者水葬,最后意识跑到哪里去了,这些根本没有。也许我们看过无数次电视和电影,但是从来没有通过这些原理让自己知道一切是如梦如幻的道理。

以前确实有一些幻术,包括菩提流支——北魏翻译《宝性论》的大师,他说过。在他的传记还是《续高僧传》里面说,他当时宿舍里面有特别多的、上万卷的书,梵文的书。当时另外还有一个译师,他们两个很出名、很有智慧,但菩提流志有一些幻术,什么样的幻术呢?他需要洗澡的时候,直接把柳枝扔在缸子里面,喷泉就自然而然拥有。他说这样的幻术不教给你们,在印度来讲这不算什么,大家都有这样幻术、法术,能显现很多事情。包括现在的一些魔术师,跟幻术有差别,魔术师可能隐蔽一些真相,通过其他方式在众人面前现前。所以,通过这样的幻术可以知道,最后消失的时候并不是因为死了,就像魔术师的两个人,一个躲进去了,最后还存在,不是这样的。

谁也无法安立“它的刹那相续没有中断、没有灭除”。谁也没办法安立它的相续,它的刹那相续没有中断、没有灭除。我们任何人不能说最后幻化师死了,幻化当中的那个美人,最后她的相续还没有中断,她在某个地方藏着,还在某个地方活着,好像还没有灭除,没有这样的。

虽然如此显现与不显现二者均是“不存在法相”这一个法相,虽然当时的显现不显现二者均是在“不存在法相”的这一法相上都是等同的,这个很重要。这一个格式,下面的五个比喻和意义都是用这句话来推。只是有个别字不同,比如说这里是“二者均是”,下面很多是“二者无别”,除此之外都是相同的。意思就是说,刚才正在显现的幻化,最后因缘不具足,在我们根识面前不显现,显现和不显现这两者是在“不存在的法相”上具有同一个法相,它们有个共同的法相,是什么呢?就是显现的法相和不显现的法相完全是一样的。石女的儿子在名言当中没有产生,你说石女的儿子产生了,产生和不产生这两者在“不存在的法相”上完全是一样的。

但乃至外缘存在期间显现也是可得的,只要外缘——刚才魔术师所有的这些东西存在,那幻化不可能消失。只是显现许就完全圆满了它的法相,这个很重要。中观派或者其他宗派,密法《如意宝藏论》当中讲得很具体,不管幻化也好,或者幻化死了,凡是显现许,幻化当中“显现许”很重要,只有显现许已经完全圆满了它的法相。在幻化八喻上“显现许已经圆满了它的法相”,比如说电视里的人,只要显现就已经可以了,除显现以外还有这个人的内脏、他的心识、他背后的——比如从我们现在实执的角度来讲,前面是一个显现许,但是背后没有看到的好多东西隐藏着,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法,其实“显现许”不管真也好,假也好,有也好,无也好,一切除了显现许外就没有。只要显现许具足,它的法相都已经圆满了,再没有什么可追究的。最究竟的意义上看,不管烦恼也好,智慧也好,有一种显现许,除了这个……这种显现许,就像幻术和彩虹一样,也没有什么实质。

对此没有任何所立外境的其他部分,除了这个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实质性的、自相的、有实体的、外境的自相部分还存在。刚才幻化的人除了显现没有一个自体的存在,因此称为“幻术呀幻术”,可能是不是“是幻术,是幻术”,或者我们经常说“这真的是幻术,是幻术”,人们经常口口声声说“是幻术,太奇怪了,完全幻变一样的,幻术啊……”,什么样的人都会说,我们也经常说“如梦如幻”。

希望很多人把这些道理不是在文字上明白,文字上我相信大家都比较简单,尤其是今天的内容,基本上以前学过《中观根本慧论》和《虚幻休息》不难;但内心当中,真正一切万法来的时候是这样,住的时候也是这样,最后去的时候真的跟幻化没有什么差别,这是我们真正的获得。

最关键的是,相续当中的实执要把它斩断。即使不能完全斩断,以前绑得很紧,那就让它放松下来。我们藏地有些修行人经常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听了《入菩萨行论》和《入大乘论》,不同修行人可能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同吧,但听完了以后实执会放松下来。以前什么都绑得特别紧,一直觉得一切万法真正实有存在,但《入大乘论》听完以后,内心当中知道,原来世间当中特别执著的这些,其实是真正和电影里的幻相没有差别,自己的心完全可以放松下来。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把这个世界看得特别实有、坚固、稳固,像钢铁一般特别刚强,整个世界观特别坚实,但实际上用这样的智慧观察时,全部都可以破碎,这很重要。

幻化实际上没有任何实相,这个很重要。刚才讲得很清楚,幻化没有来去,《中观宝鬘论》中有云:譬如虚幻象,无来亦无去,愚心所致已,真实无安住。也有一个其他的译本,汉文的《大藏经》当中也有,但是我对照了一下,意思基本相同。《中观宝鬘论》是说:幻化的相刚开始没有来,中间没有住,最后没有去,只不过愚者的心认为存在,真实义当中不存在,没有安住过。正因为这样,人们都说是幻术、幻相。这是第一个比喻。

若问:阳焰的法相是什么?

第二个比喻:阳焰的法相是什么?

诸如,在荒无人烟、尘土飞扬的地方,烈日炎炎,微风徐徐朝一个方向吹,看者位于远处,依靠这些外缘,显现似乎是充满了河水,它开始产生时也不是由任何处产生,正当显现时也没有所依的大种,因此也不具有任何法相。太阳落山后它就消失不见了,那时它也未去往何处,只是以太阳消失之缘而不成为根的行境不显现了而已,谁也无法安立“它的刹那相续没有中断、没有灭除”。虽然显现与不显现二者也无别是“不存在法相”这一个法相,但乃至外缘存在期间显现也是可得的,只是显现许就完全圆满了它的法相,对此没有任何所立外境的其他部分,因此称为“阳焰阳焰”。

阳焰的法相,在荒无人烟、尘土飞扬的地方,烈日炎炎,微风徐徐朝一个方向吹,看者位于远处,依靠这些外缘,显现似乎是充满了河水,在沙漠等地方,好像在自己的前方确实有水,现在有些说法,依靠空中的浮尘、阳光,加上光线的折射,依靠这样的因缘认为有水,其实阳焰不可能有水。有时候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时候也能看到,周围山的倒影在阳焰里面也可以显现,还有一些远方沙漠地方能看得到。以前朝印度的人,有时候看着阳焰,然后去很远的地方结果没有得到水;尤其有一些野兽,比如鹿特别干渴的时候经常追阳焰。《楞伽经》中云: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鹿群特别渴,见到春天的阳焰认为是水,结果去看、去追逐的时候根本得不到,因为它不知道原来是非水、原来不是水,刚才讲的一样,依靠阳光和空气当中的浮尘等因缘聚合的时候看上去像水一样,但不可能有水。

下面分析阳焰。

它开始产生时也不是由任何处产生,开始产生的时候没有任何处产生,因为如果是水肯定是来源于大海、来源于泉水、来源于河流,但刚开始来的时候不会有。正当显现时也没有所依的大种,正在显现时如果是水,肯定有四大的本体,或者尤其是有水大的本体;但因为是阳焰的原因、没有水的原因,因此也不具有任何法相。

太阳落山后它就消失不见了,那时它也未去往何处,最后太阳落山以后,它就会消失不见,在那个时候,它也没有去往何处。如果是水,最后往东边流、往西边流,或者归入大海、归入江河,应该是有,但是没有。只是以太阳消失之缘而不成为根的行境,主要是眼根,但是藏文当中是根识的行境,不显现了而已,谁也无法安立“它的刹那相续没有中断、没有灭除”。如果任何人说“阳焰还存在”,最后太阳落山了但阳焰还是存在,晚上用电筒去照,可能在阳焰中真的能找到水,没有这样的说法,因为它的相续如果存在我们去找一找也可以,但确实找不到。

虽然显现与不显现二者也无别是“不存在法相”这一个法相,显现的时候和不显现二者无别是“不存在的法相”这一个法相。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法相,显现、不显现都有一个“不存在的法相”,这就是它们的法相。荣索班智达的提法是比较特殊啊,可能在其他论典当中这样的提法不一定能见到,但是它很有意思。而且,让人们了解的话慢慢思维,不思维没办法理解,只是听一下而已,听课的时候也是边打瞌睡边胡思乱想,那可能很难的。如果每一个道理好好思维,所谓的阳焰也是骗人的、没有什么的;一旦看到阳焰水,也是知道它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道理。

但乃至外缘存在期间显现也是可得的,确实无欺而得到,不要说人类,像野兽,包括沙漠中的大象,它们也误认为是水,经常追逐。只是显现许就完全圆满了它的法相,对此没有任何所立外境的其他部分,因此称为“阳焰阳焰”。大家都说“一切法都不成立,如阳焰,如阳焰”,原因是因为它是不生不灭的。

若问:梦的法相是什么?

下面讲第三个比喻——梦,梦的法相是什么呢?

诸如,两个人在梦中,也可见到显现花园、乐园等享受的地方,也可见到显现牢狱、监狱等痛苦的地方。它最初产生时,也不是由何处产生,正当显现时也是梦,因此无有任何法相,睡醒以后就会消失不见了,当时它也未去往何处,只是以醒来之缘而不成为根的行境不显现了而已,谁也无法安立“它的刹那相续没有中断、没有灭除。”虽然显现与不显现二者也无别是“不存在法相”这一个法相,但乃至外缘存在期间显现也是可得的,只是显现许就完全圆满了它的法相,对此没有任何所立外境的其他部分,因此称为“梦梦”。

诸如,有人在梦中,也可见到显现花园、乐园等享受的地方,也可见到显现牢狱、监狱等痛苦的地方。藏文当中有两个同义词,监狱和牢狱应该是一个意思,但藏文当中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意思是一样的;花园和乐园也是一个意思,用两个词来表达。所以,你们觉得一个“杀掉”,就不要了,有些改一些字的人凭自己的想象,其实有些原文当中真正有的不能随意改。意思是,一个人做梦,有时候看到花园,有时候看到监狱。

它最初产生时,也不是由何处产生,监狱和花园最初产生时也不是由何处而产生的,因为梦中的监狱和花园从来没有产生过,如果有监狱,那是哪个地方的监狱?《净土教言》后面的部分、《极乐愿文》中说,极乐世界有珍宝的监狱,这是诽谤大乘法,诽谤极乐世界,虽然是珍宝所成,但却是监狱。不管是墙壁的监狱,还是珍宝的监狱,没有自由的话差不多吧。所以,不管是什么监狱,或者什么乐园,最初是没有产生的。

正当显现时也是梦,因此无有任何法相,睡醒以后就会消失不见了,当时它也未去往何处,正当显现监狱和花园的时候,因为是梦的缘故没有任何的法相,睡醒以后会消失不见,当时也未去往何处。如果真有监狱是不是后来搬到什么地方去了?原来是在这里,后来监狱里面的人一起搭上车,然后监狱也是搬到别的地方,现在世间当中经常有这样的“搬监狱”,但是没有这样的。因此,只是以醒来之缘而不成为根的行境不显现了而已,谁也无法安立“它的刹那相续没有中断、没有灭除。”不会这样说。

虽然显现与不显现二者也无别是“不存在法相”这一个法相,什么法相呢?显现监狱和不显现监狱二者,实际上“不存在的法相”是同一个,有一个同样的特点就是不存在,不管你显现也好,不显现也好。这个大家一定要想好,等一会现实生活当中的显现和不显现要同等这样推。我们可能认为现在正在显现、不显现这两个,梦的方面容易懂,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差别。因此,但乃至外缘存在期间显现也是可得的,只是显现许就完全圆满了它的法相,对此没有任何所立外境的其他部分,因此称为“梦梦”。人们经常说一切都“是梦,是梦。”确实自性是不存在的,世间万法也是如此,《华严经》中云:彼能解世间,一切法如梦,梦性无方处,世间亦如是。如果我们了解世间,其实跟梦没有差别,梦的本性无生无灭,没有方向,没有处所,世间也是如此。刚开始确实有一点不明白,觉得存在,但实际上如果真的去观察,跟梦没有差别。《入中论》和《显句论》当中剖析梦的时候讲得很清楚,只不过梦中的显现当时存在,后来的确不可能存在,口头上人人都说“黄梁美梦”、“人生是一场梦”,但真正了解道理很少。其实连名言当中也是梦,不但“如梦”,还要“是梦”。

月称论师在《显句论》还是《四百论》的注释里面讲过,一个有眼翳的人在盘子里看到毛发,他拼命地把盘子倒下来,把毛发扔出去;旁边没有眼翳的人看来是多余的事情。用这个比喻说明,现实生活当中看到的这些法,实际上就像刚才有眼翳的人面前显现毛发一样,连名言当中也不存在的话,不会对名言有诽谤的过失。月称论师用这个比喻说明:我们连名言当中说这些法是“不存在”的话,不会有诽谤的过失。如果名言当中真正存在一个法,我们说“不存在”,肯定有诽谤的过失。所谓的诽谤,本来存在,非议谤它不存在。但是真实义当中如果去观察,不用胜义谛,用名言理观察,其实名言当中所见到的、所闻到的、所品尝的,所有的一切的一切法跟梦里面或者眼翳者面前的毛发没有差别。正在显现的时候它的法相不存在,最后去处也不存在,没有任何过失。

我最近在重新翻译法王如意宝的《直指心性注疏》,主要是直接直指我们心的本性,特别特别殊胜。以前也给大家讲过,最早期的时候,大概20年前。这里面也是通过各种中观的理论来剖析,包括心的来源、住处,最后去处不存在,以这种中观的分析方法来抉择心的本性。其实大圆满当中也需要有一种中观的剖析,对分别念比较重的人来讲很有必要。

深入修学,产生定解,不为他转

有些人从小跟文字打交道,尤其是学过一些西方哲学的人,一直在分析,一直找别人的过失,一直批判,以批判思想来成长。这样你完全以批判思想驳斥万法的本性,最后不得不承认一切是空性的。

这里主要以比喻和故事进行分析。中观是以自己的智慧来进行剖析,还是很重要的。建议大家学好中观,学完以后,不是“我已经学了,得了多少分”,不是这个意思,最主要的是,中观和大圆满的理,不但自己通达,而且在自己心里经常存留。佛法的境界,在有些人心里的“分”比较重,可以说是有重量的,可以在心相续当中有颜色;有些没有重量,随时可以扔掉,轻飘飘的,就像原来学的课文《愚公移山》里所讲的一样,有些非常轻飘。对上师、对法、对佛法的境界,在有些人心里确实占有非常大的位置,遇到一些生活上要不要抛弃、要不要舍弃的奋战时,他完全选择法的境界。有些人,这些法在自己心里没有颜色,是浅色或是灰色;有些确实是在自己的心里面有特别明显的、很浓厚的色彩。每个人的学习得到的收获应该是不一样的。

我希望,不管你学多长时间,最后离开法堂的时候,不仅是口头上收获满满,实际上也收获满满,遇到任何事情不容易被他人所转,这样的境界很重要。包括我个人,我经常在想,人生中遇到的事也多、人也多,确实佛法和上师们在我心里的位置,占的“分”应该还是很重的。遇到世间上任何选择的时候,虽然我可能没有遇到像以前那样的特殊时期,但自己至少在学的时候比较有深度——也许是自吹自擂,非常不好,但也许我也可能会真实地宣说。自己在生活当中看得也多、见得也多,但很多对境不会吸引我,不会让我那么感兴趣,唯一像中观的境界、大圆满的境界,虽然证悟得不多,但是在自己的信心、在自己的时间上面,还是很有兴趣的。

我想:每个人在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要学得比较扎实。当然,途径是通过考试、辩论、讲考等各种方式来深入,但最后到达的结果应该是比较正面的,有一种力量,这个还是很重要的。否则,学学学,学了以后,学了十年,最后有一个外道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药,如果你吃这个药,身体就会健康、长生不老,我有很多案例。前提是你把以前学过的所有的——不管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全部要抛之脑后……因为自己心里也没什么感受,“对对对,健康很重要,你说得特别对,我把以前的全部都是……哪怕是法也扔掉,没有问题,只要我健康就可以,看我的气色会不会变得好一点、年轻一点”,会有这种情况。如果你心里真的有深度,遇到任何世间当中的违缘和违品,可能只不过变一个方式而已,不会完全舍弃,这是每个人要值得注意的。

今天可能会讲到十点钟,没事,不着急,不然太着急的话,我可能讲得走马观花。

这是第三个比喻,现在讲第四个比喻:

若问:影像的法相是什么?

诸如,镜子等清晰的色法与面容等明显的色法近在眼前时,就会显现影像,它最初产生时也不是由何处产生,正当显现时也是无有所依的大种,因此无有任何法相,一个外缘不齐全后就会消失不见了,那时它也未去往何处,只是外缘不齐全而不成为根的行境不显现了而已,谁也无法安立”它的刹那相续没有中断、没有灭除。”虽然显现与不显现二者也无别是“不存在法相”这一个法相,但乃至外缘存在期间显现也是可得的,只是显现许就完全圆满了它的法相,对此没有任何所立外境的其他部分,因此称为“影像影像”。

诸如,镜子等清晰的色法与面容等明显的色法近在眼前时,就会显现影像,有一部《父子合集经》,汉文版是日称翻译的;但以前我们翻译的是《父子相会经》。父子合集,好像是父子两个一起造一个经——我不是特别清楚汉文的意思。但意思是,记录当时净饭王和释迦牟尼佛相会时造的经典,藏文当中也有。最近我看到我家里有一个藏文单行本,大概翻了一下,内容特别好。《父子合集经》云:“如诸影像现镜中,毕竟寻之本非有。”就像在镜中寻找影像时,在镜中寻找得不到它的本体。显现时可以显现,但所谓的显现,下面从生住灭三个方面,按照《父子合集经》或是《父子相会经》中的这个观点来进行分析。怎么分析呢?

它最初产生时也不是由何处产生,镜子里面,看你的面容,显现时确实有皮肤、有肉、有毛,但是镜子里面有没有它的来源?不可能真正具有,只不过因缘具足外面才显现而已。正当显现时也是无有所依的大种,镜子里的相貌不管庄严与否,地水火风的四大种都没有,因此无有任何法相,一个外缘不齐全后就会消失不见了,或者自己没有照镜子,或者镜子坏了,或者中间用布隔开,如此外缘不齐全后就消失不见了。那时它也未去往何处,只是外缘不齐全而不成为根的行境不显现了而已,谁也无法安立”它的刹那相续没有中断、没有灭除。”这样的说法,大家都不会有怀疑。镜中的影像没有了,还认为“它存在,它躲在镜子的外面,它躲在人脸的什么部位”,不会有这样的。这个大家应该知道。在那个时候,虽然显现与不显现二者也无别是“不存在法相”这一个法相,但乃至外缘存在期间显现也是可得的,只是显现许就完全圆满了它的法相,对此没有任何所立外境的其他部分,因此称为“影像影像”。这是影像的比喻。

若问:幻化的法相是什么?

幻化有智慧的幻化、等持的幻化,还有明咒成就者的幻化,这里是成就明咒者的幻化。成就明咒者,如果对白色花施咒抛散到空中,那么就会显现千尊如来安住在虚空中;对黄花施咒抛散,就会显现众多阿罗汉;对红花施咒抛散,就会显现许多天人相;对蓝花施咒抛散,就会显现众多夜叉罗刹。它最初产生时也不是由何处产生,正当显现时也是幻化,因此无有任何法相。收回幻化以后就消失不见了,那时它也未去往何处,只是以收回幻化的缘而不成为根的行境不显现了而已,谁也无法安立说“它的刹那相续没有中断、没有灭除。”虽然显现与不显现二者也无别是“不存在法相”这一个法相,但乃至外缘存在期间显现也是可得的,只是显现许就完全圆满了它的法相,对此没有任何所立外境的其他部分,因此称为“幻化幻化”。

幻化有智慧的幻化、等持的幻化,还有明咒成就者的幻化,这里是成就明咒者的幻化。明咒成就的幻化,这里可能主要按照印度的说法。藏地没有听说过,但应该有吧。有一些幻化师,像热洛匝瓦——热译师的传记里讲到,跟其他大师比试神通时,七天七夜在天上下冰雹、打雷;像米拉日巴传中也有——有些依靠等持、禅定力显现,有些依靠咒力显现,有些依靠智慧显现,佛菩萨的传记里经常有这样的记载等等,各种各样的。这个明咒成就是什么样呢?

成就明咒者,如果对白色花施咒抛散到空中,那么就会显现千尊如来安住在虚空中;对黄花施咒抛散,就会显现众多阿罗汉;声闻阿罗汉出现,像五百阿罗汉出现。对红花施咒抛散,就会显现许多天人相;像帝释天、梵天、四大天王、其他欲界天等显相。对蓝花施咒抛散,就会显现众多夜叉罗刹。这个最好还是不要念,不然前面显现夜叉、罗刹,很可怕的。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咒语。有些人可能很感兴趣,“是什么咒语?我能不能试一下?”那你念金刚萨埵心咒“嗡班匝萨埵吽、嗡班匝萨埵吽……”吹一下试试,你看这里什么颜色的花都有。但可能不行吧。

它最初产生时也不是由何处产生,比如千尊如来前面显现,刚开始来的时候只是幻化。正当显现时也是幻化,因此无有任何法相。收回幻化以后就消失不见了,那时它也未去往何处,只是以收回幻化的缘而不成为根的行境不显现了而已,谁也无法安立说“它的刹那相续没有中断、没有灭除。”虽然显现与不显现二者也无别是“不存在法相”这一个法相,但乃至外缘存在期间显现也是可得的,前面基本上讲过,大家也知道。只是显现许就完全圆满了它的法相,对此没有任何所立外境的其他部分,因此称为“幻化幻化”。只是幻化,但实际上也没有真正的本体。

现在世间当中虽然没有咒语等这些幻化变成空中千佛,但我想现在的很多网络也确实是一种幻化吧。前面是有一些因缘,包括电脑、手机,依靠这些因缘可以变出各种各样的现象。刚才念咒语、等持,只是一种程序,只是前面操作的技术。依靠这种技术,幻化也是各种各样的显现,现在很多的——像3D,甚至也有触觉。以前很难想象音频聊天、视频聊天,但现在我在这里放一个大电视机,在西方,比如加拿大、西班牙或是哪个国家,放一个大电视,我们就可以在大电视里互相聊天——要找原理确实很难找到。虽然有一个外缘,但真正的相,确实很难想象。以前古人很难说有这些,但现在实际生活中,存在是存在,如果让你理论上进行解释,包括我看很多科学家在内也很难。佛教还好一点,现在你们不是正在学《缘起赞》吗?因缘具足的时候可以现前,而且我们承认没有一个实有的东西,这样的话,可以显现;如果承认一个实有,确实很难的。

以上把五个比喻讲完了,现在是真正意义上的宣讲。

这所有外内种种有实法的显现也是同样,乃至所取能取的分别习气存在期间,就会显现种种有实法,它最初产生时也不是由何处产生,正当显现时也是以习气而显现,因此无有任何法相。如果所取能取之习气断尽,就会消失不见,那时也未去往何处,只是不成为远离所取能取分别之无分别智慧的行境不显现而已,谁也无法安立“这些显现的刹那相续没有中断、没有灭除”,虽然显现与不显现二者无别是“不存在法相”这一个法相,但乃至外缘存在期间显现也是可得的,只是显现许就完全圆满了它的法相,它无有任何所立外境的其他部分,因此说,诸法如幻、如阳焰、如梦、如影像、如幻化。

这所有外内种种有实法的显现也是同样,包括内心、外面的山河大地,和前面所说显现的五种法是一样的。乃至所取能取的分别习气存在期间,就会显现种种有实法,只要你的能取所取存在,就会显现里里外外各种各样的法。因为无始以来的习气,在我们面前显现亲人、怨敌、房屋、瓶子、树林、花园、监狱等,各种各样的都可以显现。

下面用前面的推理法来讲。但正在显现,它最初产生时也不是由何处产生,正当显现时也是以习气而显现,因此无有任何法相。这个道理,跟前面比较起来,可能稍微难一点,大家要好好思维一下。因为我们知道这五个幻化,大家都承认名言当中不存在,但现实生活当中,所有的这些法,如果说“最开始没有存在,现在也不存在,最后也不存在”,那可能有点难,但实际上好好观察时也很容易。

首先从教理来讲,《入楞伽经》云:“由种种习气,生诸波浪心,若彼习断时,心浪不复起。”外境也好、心也好,是种种习气产生的波浪心,如果断了习气,那心浪不会产生,外境也不会产生。这句话,刚开始很难想得出来。首先是心,比如产生一个很严重的嗔恨心,来源是什么呢?你用“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从三时来观察心也可以:过去心不可得,那心的来源不存在;现在心不可得,那心的住处不存在;未来心不可得,心的去处不存在——也可以这样观察。

对于外境,虽然我们可以说前面放着一朵花,表面上看就像幻化一样有显现,但真正观察这朵花的来源时,也根本得不到。《中论》里刚开始讲:“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显句论》当中,我们经常说遮破,通过应成理来遮破,自生也没有、他生也没有、共生也没有。比如这一朵花,可以观察它的因,因当中产生花不可能有的,以《中论》第一品因缘品中的观察方式进行观察时,根本不可能。依靠自生不可能、他生不可能,依靠自生、他生共生不可能,无因产生更不可能,否则有长期有、长期无的过失。我们通过四生的观察方式、离一多因的观察方式,或者用它的因缘,刹那刹那……如果你说这是用胜义谛的观察方式,非要用胜义理观察吗?那我们用名言来讲,第一刹那的因和第二刹那的因之间有没有相续?如果没有相续,怎么能称为因?其实我们不能说有,如果有,则有常有的过失;如果没有,有断的过失。但因缘具足的时候,可以产生、可以显现、可以毁灭,但这些全跟梦中没有差别。所以,一定要用细微的观察方式,你才知道:原来是由稳固的习气产生的,真正的原理跟刚才荣索班智达对幻化的观察一模一样。

稍微学过一点中观,就可以用胜义理,或者用名言理——刚才刹那刹那的观察方式并不是胜义理,“第一刹那和第二刹之间接触没有?”这是非常简单的名言理,用它来观察时,产生不可能成立。如果产生不可能成立,那正在显现的时候,我们承认是一个稳固习气的显现,但实际上不可能有任何法相。

包括那天用绳子和蛇的观察方式,刚开始认为是蛇,后来发现是绳子,对于绳子,“哦,原来不是绳子,是由很多毛组成的”,进而变成微尘,最后连微尘也不存在,那现在名言中正在显现的法相也找不到。未经观察时,确实“这个是花”,但那天也用人和法来分的,一个是概括的、总的概念,一个是细微的观察,每次认为的这些显现其实是非常骗人的幻术,除此之外,正在显现的时候,它的法相也是得不到的。

如果所取能取之习气断尽,就会消失不见,那时也未去往何处,只是不成为远离所取能取分别之无分别智慧的行境不显现而已,最后如果我们能取所取的这些执著相已经断了,那这些现象都没有了。在圣者的根本慧面前不显现而已,并不是获得了圣者根本慧以后,把这些法都摧毁了。如果这样,就是中观应成派给自续派发的三大太过之一——圣者的根本慧成为摧毁事物的因,会有这个过失,那肯定不是这样的。本身是如此,圣者的根本慧如理如实通达如是的道理而已。在这个时候,实有的瓶子、柱子,不像我们所执著的那样显现。

其实,我们现在正在上当受骗。每个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上当受骗,如果道理上一看,“哇,荣索班智达说的真的是对的。今天晚上回去吃饭也不用了,都是骗人的!睡觉也不用了,都是不存在的!”(众笑)

谁也无法安立“这些显现的刹那相续没有中断、没有灭除”,虽然显现与不显现二者无别是“不存在法相”这一个法相,这里的比喻和意义,我刚开始学的时候觉得有点难,但后来不敢说修行上怎么样,道理上确实很明白:不管显现任何东西,其实正在显现和不显现,在“不存在法相”的本体上完全是等同的,没有什么的。但乃至外缘存在期间显现也是可得的,所以,现实生活当中的这些和五个幻化的比喻,荣索班智达在这里所有格式的用法一模一样。刚开始,我们可能都会觉得“怎么会这样”,比喻方面能想得通;但现实生活当中,对于“只是显现许就完全圆满了它的法相,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可能会有点不相同,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有些人说“你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如果你实在想不通,你拼命再看再看,尤其是《入大乘论》第一品非常重要,要一直看。我相信现在正在讲的时候,很多人都明白了,但如果没有稳固地了解,明年自己看的时候不一定有那种感受。传法的时候,有一种加持力、气氛,马上好像明白了,但再过几年自己去看时,“原来觉得很殊胜,怎么现在看一点感觉都没有,干巴巴的?是不是它的意义已经消散了?为什么这样?”可能会这样想的。所以,你在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深度地了解,以后在任何时候,就好像遇到了一个特别好的、熟悉的朋友一样,马上就能明白。

它无有任何所立外境的其他部分,因此说,诸法如幻、如阳焰、如梦、如影像、如幻化。《中观根本慧论》第七品后面讲到:“诸烦恼及业,作者及果报,皆如幻如梦,如焰亦如响。”其中有四个比喻,意思就是说,烦恼、业、作者和果报,这几个实际上是如梦、如幻、如阳焰、如空谷声。这里还有如影像,和《中观根本慧论》中有不同。

所以,我很辛苦地跟你们讲了,也希望你们很多人能对里面的内容有所了悟。

所以,一切有实法的法相就是如此。具有极其迷乱法相的诸烦恼,都得不到实体的法相。

一切法的法相是这样的话,那迷乱当中更迷乱的贪嗔痴等烦恼的法相怎么会得到呢?是迷乱中的迷乱,根本没有任何本体。这是很容易了知的。

可见,宣说所有烦恼无有所断实体的这些理证,对于承许诸烦恼有所断实体的所有宗派均有妨害,这也并不是说因为与其他宗派相违才有妨害的,而是说各个宗派自己摧毁了各自宗派的观点,比如,如果森林遭受风灾,那么树就成了树的庇护,也不会变得极其有害,如果森林失火,那么树就成了树的杀手,无有庇怙,直到无余遗留。

可见,宣说所有烦恼无有所断实体的这些理证,前面以中观应成派的观点来说烦恼没有任何实体的推理方法,对于承许诸烦恼有所断实体的所有宗派均有妨害,意思就是说,前面所讲“烦恼没有实体”的观点,对他们承认烦恼有实体的观点是有害的,能遮破的。这也并不是说因为与其他宗派相违才有妨害的,并不是说“你们有实宗跟我们大圆满有妨害、跟我们中观宗有妨害”,不是这样发太过,而是说各个宗派自己摧毁了各自宗派的观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们自己以自己的观点进行遮破的。比如,如果森林遭受风灾,那么树就成了树的庇护,也不会变得极其有害,如果宗派承认一切有实,对他们的宗派成了助缘,不会有害。如果森林失火,那么树就成了树的杀手,无有庇怙,直到无余遗留。如果森林有火灾,树就成变了树的杀手,无有任何庇护的地方,最后一棵树都不留下,全部被焚烧无余。同样的道理,各宗派如果承认一个法存在,那就没办法,就像《中论》《入中论》中所讲的一样,全部以空性的理来推翻,自己一点建立的空间都得不到。就像森林失火,树越来越多……最后你的观点都是没有了,所以你的实执再增加、再增加……有些宗派真的是这样。没有学过宗派的有些法师讲经说法时,可以听出来是在增加烦恼,在摧毁烦恼方面起不到什么作用,自己贪嗔痴越来越猛烈,没有意义。

若问:谁会建立自己害自己的那些宗派呢?

不可能吧?只要是有智慧的人,谁自己害自己呢?哪有这样的?

虽然这是诸位受持宗派者以各自无垢智慧所见而建立无有过失的宗派,但在诸位智慧更深更广者看来,就如同浊水般自己已经毁了自己。例如,从前,地花梵天对无死梵天说:“奇哉,梵天汝自诩,极净无垢慧,具慧我所见,句句如浊水。”意思是说,在地花梵天看来,无死梵天以自己智慧所说的一切言词都如同浊水一般自己毁了自己。同样,声闻宗承许诸烦恼有所断实体数目的法相,由此导致进行数目的分类,它已经失去了数目的决定性,如同浊水般失毁了自己承许的实体。唯识宗承许所断实体的法相,进行法相的分类,所以如同浊水般自己已经失毁了自己的观点。中观宗只是说真实与非真实的差别分类,依此就如同浊水般自己已经失毁了自己的观点,并不是说因为与无上密宗相违而有妨害。即便是以无上密的法理有妨害,但耽著而皈依各个宗派者不会有妨害。只能说显现为各个宗派自己毁了各自宗派,无有依处,直至无余存留,为此是说这些过失。

虽然这是诸位受持宗派者以各自无垢智慧所见而建立无有过失的宗派,不管外道、内道,世界上所有的宗派都以最究竟的智慧来建立最无有垢染的宗派。但在诸位智慧更深更广者看来,就像《入行论》里讲的一样,以慧的差别,上上对下下有害。就如同浊水般自己已经毁了自己。如同浊水,已经不干净了;就像浊水一样,自己的观点染污自己。

下面讲一个故事。

例如,从前,地花梵天对无死梵天说:“奇哉,梵天汝自诩,极净无垢慧,具慧我所见,句句如浊水。”以前有一个地花梵天对无死梵天唱了一个歌:奇哉!梵天你自诩有清净无垢的智慧,但以具慧的地花梵天我来看,你句句如浊水一样有过失,是有过失的宗派。意思是说,在地花梵天看来,无死梵天以自己智慧所说的一切言词都如同浊水一般自己毁了自己。

同样,声闻宗承许诸烦恼有所断实体数目的法相,由此导致进行数目的分类,它已经失去了数目的决定性,如同浊水般失毁了自己承许的实体。我们知道,在前面破有实宗的观点时,并没有用中观的观点来破:你们的烦恼,不管是见断、修断,如果有数量,以四谛的方式来观察,到底是多、还是一?最后用他们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依据,把他们自己的烦恼的数目和烦恼的法相这些实体已经破完了。这是有实宗中的声闻宗。

唯识宗承许所断实体的法相,进行法相的分类,所以如同浊水般自己已经失毁了自己的观点。唯识宗承许三自性存在。前文用旋火轮的比喻来分析依他起到底在遍计和圆成实上存不存在,最后用唯识宗自己的观点破自己的观点。

中观宗只是说真实与非真实的差别分类,这是中观自续派,可能破得比较多一点,前面一个是用蛇和绳子的比喻,还有上一节课分析的十四种现象破自续派的真实名言——能起作用和不能起作用,梦中和现实瓶子的比喻等来破的。依此就如同浊水般自己已经失毁了自己的观点。最后自己好像都是对自己的观点有染污,就像浊水一样,自己把自己的观点遮破了。所以,荣索班智达的观点很有意思,不是以中观破所有的观点,而是用他们自己的观点破他们自己,而且用名言来破,不是以胜义谛来观察。这些并不是说因为与无上密宗相违而有妨害。并不是说“与中观应成派相违、与无上密法相违”,没有这样破。即便是以无上密的法理有妨害,但耽著而皈依各个宗派者不会有妨害。这里说,即便是以无上密法的法理有害,但如果自己对自己执著的宗派没有妨害,就都没事,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它耽著而皈依各个宗派者不会有妨害。虽然与无上密法有妨害,只要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得很踏实也没事;但你只要承认一个实有,最后自相矛盾,很容易遮破自己的观点。

只能说显现为各个宗派自己毁了各自宗派,无有依处,直至无余存留,为此是说这些过失。自己的观点自相矛盾,最后毁坏自己,一点依靠处都没有。如果自己的观点很真实地存在,还是有个依处。虽然我不承认你们中观的观点,但是我自己的观点还是承认有一点依处,但因为自己的观点有耽著,就像刚才森林失火时,森林就变成火源,最后一点都没有留下来。

其实,中观应成派自己没有建立一个所许,只是以别人的观点作为理由,进行遮破,最后别人不得不承认中观的应成理。应成派的推理非常尖锐,学过中观的人应该清楚。因此在世间当中确实应该依靠这种方式:哦,不用说烦恼,原来任何法的实相都是不存在的。

学《入大乘论》,首先解脱的障碍是烦恼;但没有认清烦恼,就像有一个敌人,没有认识敌人的话,那他永远害你;一旦通过各种方式、各种宗派的说法来认识烦恼的真相,虽然它会来害我们、突袭我们,但我们随时能认识到,一旦认识的时候,它就很“害羞”地“逃跑”了,跟盗贼一样,认识以后就没有强大的力量,没有认识的话,它自以为很了不起,一直毁坏自他。

所以,《入大乘论》第一品的主要学习目的是要认识烦恼。除了佛教内部以外,如果有其他各宗教、各学派的观点建立烦恼的自相,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同等理来进行观察,最后可以得到真实的境界。

所有的烦恼一个都不留下来,全部都没有了。因此荣索班智达在这里说了这样的太过。

欲求入大乘法理的诸位应当了知诸烦恼并无所断的实体。

宣说诸法等同如幻第一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