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俱舍 >> 俱舍论讲解 >> 俱舍论讲解006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六课

思考题:

1.三种无为法之法相是什么?经部以上有何不同观点?

2.关于三种无为法有无实体,有部与经部有何不同观点?

丙二(详细抉择)分二:一、广说无为法;二、广说有为法。

丁一、广说无为法:

其中虚空即无碍,择灭离系各异体,

抉择灭外非择灭,永远制止未生法。

《小乘阿毗达磨》讲三种无为法,大乘则有八无为法、六无为法等其他说法。颂词字面意思是,上述所说无漏法当中,虚空的法相即无有阻碍;二择灭中,抉择灭就是依靠无间道的智慧远离一切所破,远离所破的这一部分叫离系,离系不是同体而是异体的;非抉择灭是什么呢?永远制止未来的未生法,称为非抉择灭。

按照有部宗的观点,除有为法外,其自体为常有、非因缘所成的法,就称为无为法。这个名词,小乘和大乘都有,但小乘认为,所谓的无为法实有、成实。也就是说,虚空是无碍、实有的法;同样,抉择灭和非抉择灭也是实有的,其中,非抉择灭是让未来法不产生的一种法,就像挡水的水坝一样一直把它们隔开。经部宗以上认为:虚空只是不存在的法,抉择灭就是通过他的智慧远离所断的一种灭法,除此以外无有实体;非抉择灭,只是一个法不具足产生因缘,比如兔角,兔子头上没有生角的因缘,所以称为非抉择灭。

此处首先要了知,有部宗认为:所谓的无为法成实实有。经部以上虽然承认无为法,但不承认为实有,只不过在不同的范围取名为无为法而已。这个问题比较关键。

颂词里讲了虚空的法相,从经部宗观点而言,所谓的虚空分庄严虚空和孔隙虚空。第三品中说:庄严虚空只是须弥山反射在空中的一种蓝色,并不是真正的虚空;孔隙虚空也是没有实体的,只不过将任何法不存在的孔隙称为虚空而已。实际上,所谓的虚空不存在真正的实体。《量理宝藏论》以及其他大乘论典里都是这样说的。但有部宗不这样认为,他说虚空这种无有阻碍的法应该存在,人们可以在里面活动。

抉择灭就是通过智慧再次观察,观察以后再三抉择,比如见道、修道的所断,通过智慧可以断除,也即断除违品,这叫做抉择灭。

一般凡夫相续当中有抉择灭,圣者相续中也有抉择灭。比如我现在通过闻思修行,对以前相续中很严重的嗔恨心再三观察,最后嗔恨心已经灭掉了,这时会得到一种灭法,就是抉择灭。《自释》中有“所得”的字眼,只是不明显,如:“择力所得灭名为择灭。”这只是有部自宗的说法而已,实际相续中的烦恼通过抉择不存在了,除此以外,并未同时得到其他的一种法。

希望大家明白抉择灭、离系、无为法等每个名词,一开始就不清楚的话,可能在传讲《俱舍论》的时候一直坐飞机。《俱舍论》有这种特点:前面的问题全部通达以后,下面再提到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明白。因此,大家对每次遇到的新问题,一定要记住。

颂词当中讲到择灭离系,离系指的是什么呢?通过智慧抉择,远离了所断的这个部分,小乘宗称之为离系。比如一位圣者,依靠修行的智慧,远离了相续中的贪心,贪心不存在的这个部分,称之为离系。有部认为:就像挡水的水坝一样,有一种实有的法将烦恼挡住了,从此以后,在他的相续中烦恼再不会复生。

那所有的灭法到底是不是一体呢?他们认为是异体的。《自释》里面也有,比如苦谛有十个所断、集谛七个所断……每个所断的离系或者说灭法,实际都是分开的。有部宗认为:每个灭法若不是分开存在,会有很多过失。比如苦谛的灭法也是道谛的灭法,那后面的部分就不需要了。因为灭法全部一体,只要断苦谛的所断,其他道谛、集谛的所断也会断除,不需要八十八个所断见道。因此,俱舍自宗认为:每个灭法的本体应该分开。比如通过无我的智慧,断除了相续中的贪心、嗔心、痴心等,所有灭法都是分开的,就像分开的树枝一样存在。这是有部宗的一种观点。实际通过无我的智慧断除所断之后,不可能存在像树枝一样贪心的灭法、嗔心的灭法,但他们认为各个灭法的本体是异体的。

对于非抉择灭,有部认为:非抉择灭不是通过抉择灭除的,而是制止了未生法。

未生法也是有部的说法。有部宗的观点是承许过去、现在、未来三时成实,过去在过去的位置上存在,未来在未来的位置上存在,现在当然是在现在的位置上存在。未来的法无头无尾,就像牦牛放在草原上一样,以无有顺序的方式存在;过去的法有前后顺序,就像商人过路一样,前天的法、昨天的法一直排着队出现。虽然过去的法有一定的次序,未来的法无有次序,但在现在,未来的法以未来的方式存在,过去的法以过去的方式存在。大乘对这种说法并不承认。大家对俱舍毗婆沙师的说法,首先一定要精通,以后在弘扬《俱舍论》的时候,对有部的说法也要清楚。

未来有两种法,一种是可以产生的法,一种是永远不会产生的未生法,就像石女儿一样,非抉择灭就是制止永远不可能产生的法。这种说法还是有点可笑,因为未生法本来都是不能产生的,没必要专门用一个法挡着,本来某个地方就没有水,再砌个水坝有什么用呢?没有用的。但他们的说法就是这样,非抉择灭的作用,就是要挡住未来不可能产生的法。有部诸师认为,未来的未生法如果没有被非抉择灭挡住,未来因缘具足的时候,有可能还会产生,之所以未生法永远不产生,就是被非抉择灭挡住了。

因此,抉择灭要挡住的是什么呢?它的所灭完全是一种有漏法,因为无漏法是不可能被挡住的;非抉择灭的所灭,既可以是有漏的未生法,也可以是无漏的未生法。二者在所灭方面有一点差别。

三种无为法的本体是什么呢?

首先在这里讲,三种无为法包括在无漏法当中。大乘经常讲“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所谓的无为法不像柱子、瓶子等等,不会通过因缘刹那刹那地变化,其本体完全是常有、不可改变的。

虚空的法相:所谓的虚空是指不被色法阻碍的一种常法,因其远离了能障所障并能容纳色法的缘故。大家都知道,法相就是与其他任何法不混杂的定义,比如人的法相是知言解义。虚空实际是不被任何色法阻碍的一种常法,它不仅远离了能障碍和所障碍的法,而且可以容纳一切法,这就是虚空的含义。

为什么安立虚空是无为法呢?释迦牟尼佛的佛经中说,虚空远离一切障碍,可容纳一切色法。主要是根据佛经安立了这种法相。他们认为虚空实有也是有根据的,佛经中说:地水火风四大当中,地依靠水,水依靠风,风依靠虚空。本论第三品在讲整个世界的形成时,虚空中有风轮,风轮上有水轮,水轮上有地轮。有部师说,如果虚空不是实有,整个地轮和水轮也是不能存留,因此,虚空应该实有。但这一点在第三分别世间品里会讲,这只是有部宗的一种说法,实际不能成立。

所谓的虚空,应该是任何法都不存在的,名言上称之为虚空,并不存在一种实法,这是经部以上的说法。既然说虚空的法相是无碍,那它就应该存在,有时候会有这种想法。其实所谓虚空的本体,并非空间有变化的法,如果有变化,它的本体就不是无为法了。

有些人认为:现在这个地方有没有虚空?有虚空的话,在这里放置物品时,原来的虚空存不存在?如果放物品的时候,原来的无碍虚空不存在,是不是虚空变成无常了?如果存在,则无法放置物品了。

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如果承认有部宗所说的那样,虚空是一个无碍的法,实有存在,那在放东西的时候,虚空若没有任何变化,就会成为有碍;如果原本存在的虚空不见了,就会成为无常,会有这两种过失。但我们不承认这种观点,其实所谓的虚空只不过是一切法不存在,就称为无为法,真正的无为法并不存在一种实体,这一点是大乘的观点,也是最合理的一种说法。不管《智者入门》还是《量理宝藏论》、《释量论》,都是这种观点。

现在个别法师讲俱舍的时候,对各宗派的关系没有区分,这样的话,按中观或者唯识的观点,根本无法解释。尤其《俱舍论》的颂词和《自释》的观点也不太相同,如果按照一个宗派的观点,肯定解释不过去,因为颂词是站在有部宗的观点来说,而《自释》的很多地方都是破斥有部的。因此,通达宗派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这里,虚空的法相,就是远离一切能障、所障,可以容纳色法的一种常法。所谓的常法,《量理宝藏论》和麦彭仁波切的有些论典中说,无常法不存在,称之为常法。实际上,好像一根木棒放在那里一样,永远不会改变的真正常法的实体,这个世界上任何人也是找不到。

抉择灭的法相:依靠无间道无漏智慧力远离所破有漏法的一种无为、常有、善事的灭。只要想断除烦恼,不论见断还是修断,都需要一个无间道,依靠无间道的无漏智慧,可以远离一切有漏的法,它必须是通过智慧力来断除所断的一种灭法。比如见道的时候,通过智慧断除相续中见道的所断,断除的部分就称为抉择灭。

那么,所有的抉择灭是异体还是一体呢?五类所断截然分开,同样,远离所断的抉择灭各自也是迥然有别,就像苦灭与集灭互为异体一样。五种所断,也就是见道所断有苦谛见断、集谛见断、灭谛见断、道谛见断,以及修道所断。正如上述所说,这些灭法全部像树枝一样,在一个人的相续中以互为异体的方式存在。

那么,以前没有的抉择灭无为,后来却可以得到,为什么会有无常的现象呢?

有部论师说:从无为法自己的本体来讲,无有任何变化,但在得法上会有无常的显现,这并不是本体上的变化。比如以前有虚空,过一会儿就没有了,只是不同环境中,虚空的得法不同而已。一个人的相续当中,以前没有抉择灭,现在通过闻思修行获得智慧的时候,相续中已经有了抉择灭,只是表面上有一种无常的现象,实际本体并未变化。

非抉择灭的法相:在现今产生的外缘尚未齐全时,能永远制止自己的所破未来一切法产生的一种无为、无障、无记常法。非抉择灭的作用,就是制止未来的不生法,它自己的本体则是无为、无障、无记的常法。

制止的方式:譬如说,获得加行道忍位者,虽然尚未断绝投生恶趣的种子,但因外缘不齐全而获得了灭法。一般到见道时就会断除转生轮回的种子,而在加行道忍位,虽未断除转生恶趣的种子,但已经获得了断绝转生恶趣的灭法,就像挡水的水坝一样,永远不让投生恶趣的种子发芽,这叫做非抉择灭。

非抉择灭并不是通过各种观察得到的,很多《俱舍论》讲义中都安立在一个人的相续上来比喻说明。麦彭仁波切在《智者入门》里说,冈底斯神山不长草、兔角、龟毛等等,这些都属于非抉择灭。有些人认为麦彭仁波切的说法不太合理,《俱舍论》的有关讲义中,全部说非抉择灭属于相续所摄,麦彭仁波切为什么说所有不存在的法都属于非抉择灭呢?其实结合起来很容易了知,上面的比喻虽然是用在相续上,但其他因缘尚未具足的法也可以是非抉择灭,为什么呢?比如兔子头上不长角,如果问有部论师:“原因是什么?”他们说:“这属于未生法,兔子头上永远不会长角。”那是不是现在已经得到了灭法,有没有非抉择灭呢?有部论师不得不承认,应该有非抉择灭,以非抉择灭的力量断除未来的未生法。噶玛巴在《俱舍论》讲义中也讲到两种比喻,一种是种子和种子的芽,未来不产生的种芽应该是非抉择灭;另一种是以相续所摄的法。从这方面来观察,凡是因缘不具足、未来无法产生的法,全部可以称为非抉择灭。

比如眼睛专注蓝色物体心不散乱,此时已获得非抉择灭,也就制止了现今存在的其他色、味、香等于意识中产生。或者有人在我背后打瞌睡,即使睡着了,因为我不会见到他睡觉的刹那,这种情况也称为非抉择灭。因此,背后有人睡懒觉的法,或者美国的任何法……按理来说,这些法如果在我眼前就可以见到,因为不在我眼前存在,对我来说就成了非抉择灭。以上两种情况都属于非抉择灭:一种是即使在眼前,如蓝色物体的味道、香气等,意识没有缘取的缘故,而成为非抉择灭;另一种就是不在眼前的法。

嘉哲论师说:上述三种无为法成实这一点,大阿阇黎是不承认的。大阿阇黎指的是世亲论师。世亲论师自己会不会像有部宗那样,承许无为法全部成实呢?不会承认的。

但有部宗确实承认这种观点,有部宗说:三种无为法实体是成立的,理由是虚空能起到无阻无碍的作用,抉择灭能灭除本身的所破法,非抉择灭可制止本身的所破法产生。蒋扬洛德旺波尊者也是根据有部宗的观点来安立的,非抉择灭所破法指的是永远不可能产生的未生法。相反,如果无为法不存在,那么经中有明说:“无论有为法亦可,无为法亦可,一切法中最胜者即是涅槃。”他们认为:涅槃从得法方面来讲是有为法,从本体方面来讲是无为法。也就是说,涅槃可以包括在抉择灭当中,因为通过智慧抉择以后,在自相续获得了涅槃。有部宗的语调特别高,他说:无为法应该实有,否则,所谓最殊胜的无有也会不存在,涅槃也就不存在了,恐怕这是前所未有最下劣的语法了。

但是经部宗说:你们不要这样说,没有知识的人经常会自己对自己说这些所谓的道理,实在非常可怜!经部论师答复说:并不是说无为法不存在,而是说其实体不存在。无为法的名言概念可以存在,《中论》等大乘论典中经常说“涅槃是无为法……”,但像你们有部所说的实有法并不存在。

有部宗经常承认实有的法,就像现在唯物主义和有些观点一样,他们始终认为微尘、原子、原子核、夸克等,很多法实有存在,其实这种说法完全不能成立。

原因是什么呢?虚空只不过是远离了有阻碍的所触而已,抉择灭仅仅远离了自己的所破,非抉择灭也只是一法在因缘不具足的情况下未生而已。

所谓的虚空无有阻碍这一点,是我们的自宗,对此大家应该记住,经部、唯识、中观宗全部可以这样承认。佛经中也说,虚空的名言应该存在,它以什么方式存在呢?就是无有阻碍的法,这一点称之为虚空;所谓的抉择灭,仅仅是远离了自己的所破,比如获得见道时,见道所破的烦恼,贪嗔痴等全部已经远离,这一部分称之为抉择灭;任何一个法,在因缘不具足的情况下没有产生,以此称为非抉择灭。

大家对宗派与宗派之间的说法,有为法、无为法之间的差别,分得清清楚楚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