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入大乘论讲解 >> 入大乘论讲解39 返回
字体: A- A A+

第39课

荣素班智达·造论

仁波切·翻译

现在《入大乘论》当中正在讲大圆满品,这一品讲到了菩提心的自性、菩提心的殊胜性、菩提心的三十个歧途、菩提心的安住方法四个方面的内容,现在正在讲最后的这一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先引用各种教证,以续部当中和吉祥音的有些教理来讲的。荣索班智达在此论中引用的藏族智者所造的论很罕见,印度只有蒋华西宁的《菩提心修法》,以及藏地吉祥音六个灯当中的部分内容,这说明荣索班智达特别重视吉祥音的论典。

荣索班智达在藏传佛教里面算是造论比较早的一位大智者,前面讲过,他的造论风格比较特殊,与印度的造论风格基本相同。所以,以后有机会的话,也可以看看荣索班智达其他的论著,比如密宗《誓言广解》,大幻化的注释《三宝释》也是很重要的,还有其他比较小的解释,像《文殊真实名经总纲》,莲花生大士《见解宝鬘论》(《见鬘论》)的注释。

现在讲《入大乘论》当中最后的修法,昨天前面讲到心如虚空一样没有任何勤作,虽然没有任何勤作,但像大海波涛一样,里面可以显现种种功德。前面《金刚萨埵大虚空续》当中的道理已经讲完了,下面这句话其实接在前面好一点。

承许果无勤作,与了义经藏中所说“无上大密谁证悟,是无勤果彼成佛”也一致。

以无有任何勤作的方式得果的道理,在显宗了义的经典当中也是承认的,怎么承认呢?无上大密谁证悟,是无勤果彼成佛。(这个教证的来源没有找到)不管是谁,如果你通达了无上大密,这里的大密是无有勤作的、心的自性,无上大密谁通达的话,这个人无勤当中获得佛果。

所以,不仅是大圆满当中讲到了无勤作的道理,而且显宗当中也有。现在研究《入大乘论》的很多智者也说,没有找到这个教证的来源,但实际上在显宗的个别经典当中应该是有的。

这个道理,寂天菩萨在《入行论》当中也说: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显宗当中也说要知道心的奥秘,如果没有证悟心的奥秘,那你想离苦得乐,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我们对自心的本体没有认识的话,那用其他的物质来让你获得快乐,或者让你的生活得到满足的话,只是部分能满足而已;实际上它不能解决大的问题,这个大家应该有所感受。所以显宗对观自己的心也是非常重视。

以大悲利益众生之理,《金刚萨埵大虚空续》中又云:“无分别等性法身,持而不得如水月,普贤如来之游舞,示现阿勒嘎乐深。”法身的自性是无分别平等性,因此如同虚空般周遍一切,于其中如如不动的同时佛陀的一切神变也并非无有,就像虚幻的游戏一样而幻化,持而不得如同水月。以这样的自性,一切众生都安立为普贤如来的庄严,以方便与智慧的甚深行为令得解脱,因此说“普贤如来之游舞,示现阿勒嘎勒深。”其中“阿勒嘎勒”在此指以是普贤如来、是普贤佛母、是无二之义而示现净化调化虚幻世间的事业。“短阿”是指一切无生之义。“长阿”是指行持大悲的事业不间断之义。“短嘎”是能作之义,即以大智慧驾驭一切之义。“长嘎”是令众生由处行于处之义。“拉”是指“拉雅德哲那”,是取与受之义。“革革”,如果另行解说,则从形状方面,如同大象的鼻子,以大悲不舍众生的总持之义;从名词的角度称为“布哲朗嘎”;指以大智慧的总持受持一切法之义;与“拉”结合来讲,是证得甚深方便与智慧的行为之义。依此宣说了如何利生的道理。

以大悲利益众生之理,下面讲以大悲心利益众生的道理,《金刚萨埵大虚空续》中又云:“无分别等性法身,持而不得如水月,普贤如来之游舞,示现阿勒嘎勒深。”得到无勤的果位以后可以利益众生,怎么利益众生呢?续部当中说:无有分别的等性法身,这从空性方面讲的,他在众生界当中可以显现,持而不得,虽然显现,但是没有实体,如水中的月影一样,本性是空性的,自性是光明的,犹如虚空。有些大德说,无生的法身如虚空,无灭的报身如日月,也有这样的偈颂。

智悲双运很重要

普贤如来之游舞,示现阿勒嘎勒深。刚才显现无自性,实际上大悲周遍可以显现为普贤如来、普贤佛母无二无别,显现于众生界当中,这个叫普贤如来的游舞。这是什么样呢?实际上是以智慧和方便双运的方式来现前利益众生,让众生获得解脱,这里阿勒嘎勒指的是甚深的智慧和方便双运。

今天阿勒嘎勒、智慧悲心讲得比较多一点。但是讲得再多,大家要知道,不管在因地、道地还是果地,整个因体果的期间,大悲心和智慧不能舍弃——智悲双运,这个很重要。我们现在虽然没有得菩萨的果位,没有得佛的果位,但是修行不能离开智慧和悲心。如果没有智慧光有悲心,可能这种悲心也成了束缚的因;如果光有一个智慧没有悲心,也是不能利益众生的,也不会成为大乘的修行法。

智悲双运,今天理论上讲得比较多,但实际上每个人看看观察自己,自己相续有没有一点无我的智慧?有没有利益众生的大悲心、救众生的悲心?如果有,今天的课听起来也有感觉,如果你对智慧和悲心都不关注,只关注其他知识,那这堂课对你来讲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是怎么讲的呢?法身的自性是无分别平等性,因此如同虚空般周遍一切,刚才虚空不周遍的也没有,一切法空性平等、不周遍的也没有。于其中如如不动的同时佛陀的一切神变也并非无有,就像虚幻的游戏一样而幻化,幻化师他能显现一切,所以佛陀实际上在无有任何实质的情况下,在众生面前显现种种的相。

《华严经》中亦云:譬如大幻师,示现无量身,如来亦如是,普现一切身。以前也引用过,大幻师能幻变出各种各样的;其实网络世界也是大幻师的幻变,一打开电脑、一打开手机,不管想看什么样的幻变都能在你眼前展现。佛陀也是如此,在每个众生面前显现清净的化身、不清净的化身,以种种形象来利益众生。

但这些显现持而不得如同水月。虽然显现,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的实质,就像水中的月影,虽然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但是没办法捞出来。有些人说,《宝性论》学完了以后对《入大乘论》更有信心,《入大乘论》学完以后对《宝性论》更有信心,这两者相辅相成。确实我们以后大多数的人,如果学相关佛教的课程,应该多学一下般若空性方面,像《中观四百论》《中论》《入中论》,再学一下《法界赞》《入大乘论》。因为《入大乘论》不堕于显宗、也不堕入密宗,不堕于一转fa

lun、也不堕于二转和三转fa lun;它可以说是一个佛教的总纲,可以讲理论也可以讲修行的一部论典,我们要学到这些道理的时候才明白。

以这样的自性,一切众生都安立为普贤如来的庄严,刚才本体是空性的、自性是光明的,本体空性、自性光明让众生安置于如来的庄严,大悲周遍一样,在众生界当中显现这样的妙力,这叫做普贤如来的庄严。以方便与智慧的甚深行为令得解脱,这些众生依靠方便和智慧来让他们得到解脱,因此说“普贤如来之游舞,示现阿勒嘎勒深。”

今天讲阿勒嘎勒,阿勒嘎勒是每天念的咒语,阿勒一般来讲是元音,现在念的咒语当中有十六个元音,“嗡-阿阿额额热热勒勒”,印度和藏文全部加起来有十六个;嘎勒应该是三十四个辅音。元音自己不会表达什么,辅音加上元音的时候才发出真正的音,其他文字也是一样的。藏族的元音只有四个,辅音有三十个,但是印度的加在一起的话,阿勒嘎勒,一般是十六个元音,辅音的话……以前的老师叫pu

yin,好像不是读pu,是读fu。不能说老师的过失……

阿勒嘎勒的功德,我希望你们能记住,因为我们开光的时候,每次仪轨的后面,嗡阿阿额额热热勒勒……那天我们也说了,早上起来的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或者念仪轨以后念缘起咒和阿勒嘎勒,成就修法非常有作用。我以前翻译过的《百咒功德》当中,阿勒嘎勒两者都有。讲了阿勒十六个元音的功德是什么,嘎勒三十四个辅音的功德是什么,都已经讲过了,方便的时候你们最好看一下。

其中“阿勒嘎勒”在此指以是普贤如来、是普贤佛母、刚才讲到阿勒(元音)代表智慧,嘎勒(辅音)代表方便。这里阿勒嘎勒,阿勒是空性,嘎勒是显现,显现或者空性,或者阿勒代表普贤佛母,嘎勒代表普贤如来,这样的意思。

刚才这两者无二无别是无二之义而示现净化调化虚幻世间的事业。下面荣索班智达把阿勒嘎勒以梵文和藏文续结合起来,梵文用声明学进行搭配,为什么是阿勒嘎勒?这个原因,下面阿勒分开讲,嘎勒分开讲。今天的内容还算是比较好一点,不像上一品里面的因明学和声明学,很多人现在听起来有点害怕,一两节课“坐飞机”。藏文没有加上,等会可以给大家看一下。阿勒,阿和勒,藏文当中是这样的,如果懂藏文你们可以看。

阿勒当中的短阿,下面没有小阿琼,这个叫短阿。其实阿勒嘎勒两个有短阿,有短嘎——不讲藏文可能不行,你们不懂的话以后慢慢学再说吧。刚才短阿,是阿下面没有小阿,这个叫短阿。这个“短阿”是指一切无生之义。如果没有加短阿,没有产生的意义,也就是空性的意义。

有时候加下面的长阿,“长阿”是指行持大悲的事业不间断之义。下面的长嘎也是行持大悲事业不间断的意思。

嘎也有一个短嘎和长嘎,“短嘎”是能作之义,即以大智慧驾驭一切之义。嘎也有一个长嘎,下面有小阿的,“长嘎”是令众生由处行于处之义。意思就是,众生从这个处当中又转生到另一个处当中。

我们有些道友经常换班,每年换一个班。今天从这个班跑到那个班,有些半年都没有到,又要申请换班。我那天遇到一个道友,我问:你是哪个班?他说是某某班。我说:你那边待了多久?他回答说已经十年多了,讲考也十年多了,也没有换班,一直十年多了。我说:还可以,你比较稳重吧。这个堪布、堪姆去哪里的话就待那里,哪怕他下地狱也跟着他,一直跟着他。(众笑)

但有些众生可能不是这样的,其实这样换的话,一方面多学一下也可以……以前法王如意宝讲过,如果有清净观,像阿底峡尊者那样依止一百多位上师也是可以的;但是没有清净观或者说想一心一意地依止上师,像仲敦巴尊者也可以的,仲敦巴不理其他人,只理阿底峡尊者。有些人可能喜欢学阿底峡尊者,每年换一个,最后换完了没办法,东看西看,看哪里……也有这种情况。这是什么呢?这个叫长嘎。特别喜欢跑来跑去的人叫长长的嘎、长嘎,以后看到他的时候,“哦,这里有个长嘎”,一看就知道了,原来从这里到那里,经常爱跑的这种人叫长嘎。

阿勒嘎勒当中有两个勒,勒当中把上面的“革革”去掉是一个拉。“拉”如果从梵文当中直接讲的话,是指“拉雅德哲那”,是取与受之义。取与接受的意思,取受的意思。

这个上面有个“革革”,上面有个弯弯的东西,像象鼻一样的,上面的那个元音,“革革”,有两个意思,如果另行解说,则从形状方面,如同大象的鼻子,荣索班智达很会,“革革”像大鼻的鼻子,其实“呀不就”也像大象的鼻子一样,一个是下面往上来,一个是上面往下去的,意思是以大悲不舍众生的总持之义;这是从革革的形状来讲的。

从名词的角度梵语当中革革还有一个意思,称为“布哲朗嘎”,指以大智慧的总持受持一切法之义;其实革革一个意思,从形状来解释是大悲,它的意义是智慧。光一个革革就是智悲双运,好厉害哦,所以不要轻视藏文,每一个词都有这样的意思。像以前的甲骨文,按它的形状,人啊、日啊、月啊。同样,这里自性也有这样的解说。

前面有个拉,把革革加在它的头上,拉和革革结合起来——拉革革勒,前面讲拉是取受的意思,再加上革革,革革有智悲双运的意思,与“拉”结合来讲,是证得甚深方便与智慧的行为之义。阿勒嘎勒,阿的话空性方面,勒的话,空性与前面讲到的智慧方便双运的意思;嘎勒,嘎也是方便的意思,嘎勒是智慧方便双运的意思,阿勒嘎勒有这么甚深的意思。

其实印度的声明学跟藏文的文学结合起来有很多甚深的意义,包括像百字明,或者六字真言、莲师心咒,这些用声明学的意义来解释不是那么简单,“嗡嘛呢巴美吽”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荣索班智达比较精通声明学。每个人自己的专业喜欢显露一下,有些法师,比如以前是学计算机的,“我以前学过计算机,计算机的专业……”有时候在中观里面讲计算机;有些人以前学建筑,讲戒律的时候,“在戒律里面,它是什么意思”,戒律里面也讲自己的专业。

所以荣索班智达在大圆满当中将自己前世当班智达的智慧用上。不过这样也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就知道,哦,原来每一个字的背后还是有很多甚深的因缘缘起。为什么天天念仪轨后面“嗡啊啊额额……”这样念咒语,它的甚深涵义也在里面,但如果把它归纳起来就是智慧与方便,这里说是证得甚深方便与智慧的行为之义。

依此宣说了如何利生的道理。依靠这种方式宣说了如何利益众生。没有智慧方便的话,没办法利益众生。《维摩诘经》当中也是这样讲的,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其实这个内容倒过来,意思一样的,如果没有方便的智慧还是不行的,有了智慧和方便那是真正的解脱。没有智慧,光一个方便也会束缚的,反过来有智慧有方便真正得到解脱。

所以,智慧方便确实很重要。按照《华严经》的观点,有了智慧方便邪魔外道都不能摧毁。我记得《华严经》中云:智慧及方便,所行清净道,乃至千亿魔,皆所不能坏。谁具有智慧和谁具有方便的清净道,那成千上万的魔众也不会摧毁你的。

我经常这样讲,以现在人的语言来讲,方便相当于情商,那智慧跟智商稍微有点相近。有些人真的智商和情商都不错,智慧也很不错,做任何事情、人际关系等方面,善巧方便全部具足;有些虽然有智慧,有特别尖锐的智慧,但是情商不行、方便不行。我这个说法也许没有人说,但我经常这样想,如果一个人两边都具足,智慧和方便都具足,又能利益众生又能自己修行。

有些人做得比较多一点也是可以的,有些学佛的人在短短的人生当中能做一点事情是很好的。做事情的过程当中不是那么简单,可能会遇到种种事情;但是如果你自己完全是一种利他心,即便是有一些冲突,可能很容易解决。

现在很多数学家和科学家经常研究博弈论。所谓的博弈论,不管是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或者在其他商业领域,它有一种搏斗、一种冲突;但是在这个时候如果有智慧,所有的事情在很快的时间能迎刃而解,而且获得双赢,双方得到利益。如果没有这样的智慧,可能两败俱伤。还有一种,可能完全是自私的心,他很低级地想害别人,这样也许可能害不到别人,自己受到损害。

博弈论最高的行为,要么是用一种利他的心来对别人有一种信任或让步;或者我们要寻找,比如我跟这个人之间发生冲突,那我们要找第三方。就像很狭窄的路两辆车碰到了,这个时候如果两边都不让,我指指点点,你指指点点,那可能耽误很长时间,不仅自己没办法通,后面排成队的车辆都没办法过。如果一个人牺牲自己让路,他付出一点代价,但是其他人也过了,最终自己也顺利地度过。

智慧和方便,世界皆需

所以,智慧和方便,在任何一种领域当中都需要。如果有大乘佛教的智慧和大乘佛教的方便,确实带有利他心,带有包容心,带有非常高级的一种解决方式。否则,一般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这样的,我有时候遇到两边的人,实在解决不了的话,我就故意“让他们斗吧”。表面上看,是互相以利他心怎么怎么;但实际上,每个人怀有特别坚固的自私自利的心。那这样的话,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让他们自己消耗时间,斗斗斗,最后看谁累了或者看谁让步了、谁怎么样了。这是一般的博弈、冲突,或者世间当中的矛盾,是比较低级的一种行为。不过现在这个世界,大家从新闻当中也可以看得出来,国家与国家之间,你开始恨我、我开始恨你,你对我说一个特别特别难听的、我对你也说特别特别难听的……其实这样的世界确实比较复杂,如果我们有一个大乘思想的话,那可能互相都让一下。

其实,世界上现在拥有的技术也好、物质也好、资源也好,到目前为止,很多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享用,完全足够。但是,占有整个地球资源的这些人,以种种方法来占领,根本不考虑别人,这样的一种思想或者说这样的一种搏斗对整个人类也是一种悲哀;但这也是凡夫人的自性,这也不奇怪。真正是这样,如果没有大乘佛教的思想,任何一个凡夫人,国与国之间也好、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好,这也是非常正常的。我们看起来,现在世界很复杂,会不会马上发生什么?但实际上,这也是凡夫人的一个自性吧。就像现在的天气,有时候也会有春夏秋冬不断的变化,整个世界、整个地球上所有的万物也会有春夏秋冬那样各种情况的变化;还有我们个人,也会有春夏秋冬各自的变化——这一段时间,“我过得还比较放松、轻松、快乐”,再过一段时间是“我最寒冷的时候”,再过一段时间,“来了春天”等等,人生当中也有春夏秋冬这样的周转。

不管怎么样,如果有了智慧、有了方便,在自己拥有的福报和拥有的福德当中,可以享用自己该拥有的资源;同时,如果具足利他心,他也可以尽情地分享给众生。这是智慧和方便方面,也简单说一下。

紧接着,下面也是《金刚萨埵大虚空续》里的,当中也是这样讲的。

如云:“彼即阿与庄严达,巴与散射分支时,一切世间之行境,显现佛语甚深性。”其中“阿”指长阿,是大悲事业行不间断之义,“庄严达”,是指行持事业,能庄严是指大智慧安住无有戏论的境界中如如不动,所谓“达”是指智慧的自性,“月轮之色”。“巴”是指令一切众生解脱于此二者的本性中。那也并不是另行存在,一切众生的共同行为就是这个,然而在具有宿缘者前,以根基的次第而显现救护,无缘者前也不会显现。虽然不这般显现,但方便与智慧的自性放射分支的同时共同周遍,因此说“巴与散射分支时,一切世间之行境,显现佛语甚深性。”《大鹏续》中云:“观察无有安置大善生,现量不现贪恋而满愿,远离自他导师珍宝藏,宣说无成对境无我悲。”并且说“为境贪相无有回向缘……”

如云:“彼即阿ཨཱ与庄严达ཏ,巴པ与散射分支时,一切世间之行境,显现佛语甚深性。”这个教证,也是下面几乎都有解释。阿、庄严达,还有巴和散射当中,世间当中是怎么行的,佛的甚深境界是怎么样的,下面也讲了。其中“阿”指长阿ཨཱ,前面也讲了,是大悲事业行不间断之义,“庄严达”,是指行持事业,能庄严是指大智慧安住无有戏论的境界中如如不动,刚才阿是大悲行持事业,庄严达主要讲智慧,远离戏论的境界。所谓“达”是指智慧的自性,实际上这种智慧并不是实有的,“月轮之色”。月轮之色,虽然注释里面没有特别详细地解释,但我觉得应该是这个意思,因为刚才前面讲了持而不得如水月,所以月轮之色,指月轮的形色,就像在水中的月轮一样。刚才的智慧,自性就像月轮的形色一样,显而无自性。

阿勒嘎勒ཨ་ལི་ཀ་ལི,阿勒ཨ་ལི,藏文中也是小孩、娃娃的意思。一般炉霍把小孩叫阿勒ཨ་ནུ།,阿勒琼琼ཡ་ནུ་ཆུང་ཆུང་།。藏语当中,有些小小地方的都是不同的,我们色达这边是雅意ཞ་ཞི,炉霍农区那边是阿勒ཨ་ནུ།、阿勒琼琼ཡ་ནུ་ཆུང་ཆུང་།,甘孜那边叫嘎嘎ཀ་ཀ,好像德格还是哪里是布琼བུ་ཆུང་།——小孩,藏地的很多藏语都不同,也可以叫阿勒ཨ་ནུ།,也可以叫嘎嘎ཀ་ཀ,也可以叫雅意ཞ་ཞི,文字当中叫续巴བྱིས་པ།。

以前,我们去甘孜读师范的时候,有一位多吉老师,他每天把“孩子”的不同名词给我们说一遍,刚开始我们很喜欢,“这个老师好厉害,各个地方的语言都知道”;第二次的时候,我们就不觉得稀有了;第三次说时,我们开始有点厌烦。所以,我们法师们知道的公案也好、教证也好,用得太多的话,下面的听众有一点点……所以,我好像是第二次说,以前说过一次;第三次不说了,如果第三次说了,虽然我有老师的传承,但是你们也会生厌烦心的。

阿、庄严达,其实是智慧和方便、智悲双运的意思;巴与散射分支时,“巴”指的是什么呢?这里,“巴”是指令一切众生解脱于此二者的本性中。刚才说“阿”和“达”是智慧和悲心,这里“巴”是指令一切众生解脱于智慧和悲心无二无别的双运当中,大悲周遍的意思。“阿”,相当于本性空性;“庄严达”,自性光明,主要讲智慧,“巴”指令一切众生解脱于智慧和悲心双运的体性中。那也并不是另行存在,一切众生的共同行为就是这个,共同行为、共同行境,藏文当中说行为,实际上也有行境的意思吧。一切众生的行境、一切的一切,智慧和悲心无离无合双运。然而在具有宿缘者前,以根基的次第而显现救护者,在有因缘的众生面前,根据各自的根基、各自的福报、各自的业力,显现你的救护者。有些人面前显现声闻,有些人面前显现金刚上师,有些人面前相续大菩萨等等,甚至可能是一般的一些好的善知识、好的朋友。所以,我们福报真的还是很有差别。虽然每一个众生相续当中都有佛性,也都具足智悲双运,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资源;但因为行为和业力不同,大家最后得的果完全不同。有缘者面前,也可能不断显现善知识。我以前也说过,以前我在放牛的时候、读小学的时候、读中学的时候、读师范的时候、一直到来到这里,一路上全部都是善知识。所以,我自己觉得自己好有福报,一直不断地显现救护者;不然,路上的人全是像现在世间人一样的,像屠夫等各种各样的人,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现在是否还活在人间。

有缘者是这样的,而无缘者前也不会显现。因为自己的福报还是很有差别,如果没有缘份,可能好的善知识擦肩而过,不会有这种显现。《大智度论》里有一段,我觉得挺好的。《大智度论》云:诸佛菩萨功德力,能度一切众生,但以众生无和合因缘故。譬如大火常有烧力,但以薪不近故不得烧,近则能烧。佛菩萨确实可以说是万能的、权威的,但是没有因缘的众生,佛菩萨也没办法度。你看火确实有燃烧的能力,但木柴没有接近它的话,火再怎么样能燃烧都没办法。所以,虽然有些善知识已经住世,但是众生自己没有因缘,没有去听法,没有去接近,那就没办法。很多善知识和高僧大德在住世的时候,那些很近的人都没有去拜见,连一个偈颂都没有听过。我有时候想,像我们色达这边,当时特别伟大的上师如意宝住世,但也许在当中没有结上缘的众生也是有的。无缘者,佛都没办法度,那其他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不这般显现,虽然度不了,也不这么显现,但方便与智慧的自性放射分支的同时共同周遍,这种智慧方便周遍于一切,如来藏周遍于一切,所有的佛性周遍于一切。有时候,我们也可以这样知道嘛,比如学校里该学的知识都有、老师也有,但是特别调皮的孩子到那里去,根本学不到东西——并不是缺少资源、缺少因缘;但因为自己的因缘所遮止,有些特别调皮,甚至到了比较出名的高校去的话,再怎么样,他们都不愿意待,最后什么都没学到,甚至学坏了,有这个可能。

因此说“巴与散射分支时,一切世间之行境,显现佛语甚深性。”后面这三句的意思:慈悲和智慧双运的光芒于一切时中散射,一切众生的行境,大悲也好、智慧也好,或者求福德也好、快乐也好,每个众生都有这个机遇;但是有些没有缘分的没办法得到,这就显现了佛陀语言的甚深性。其他的,包括文学家,他们只是讲世俗谛显现的一些东西,更深奥的缘起性空这样不可思议的因缘道理,任何世间智者都没办法讲。所以,与众不同的,这就是佛陀的伟大之处。

这样的道理,《大鹏续》中云:“观察无有安置大善生,可能是“善大种”,这个教证稍微难懂一点,现量不现贪恋而满愿,远离自他导师珍宝藏,宣说无成对境无我悲。”并且说“为境贪相无有回向缘……”下面也是紧接着解释。观察无有,如果对万法进行观察,都是没有的;安置大善生,安置的话,善妙显现。

菩提心无有现行之法,但能满足一切所需。虽然不缘自他,但究竟利益自他。虽无所成就的对境但生起无我的大悲,虽然以悲心贪爱众生但也无有普皆回向的所缘,这就是“无我悲”。《见解宝灯》中也说:“智慧无住离贪尘,以悲不厌众生界。”《方便智慧明灯》中所说的“众生佛陀实一理,知自心性是佛陀,无何从他所修行,是故亦无所断除,觉悟如是之法理,于无明众普生悲,生起大悲以幻定,亦示利益方便行”的道理也是如此。

菩提心无有现行之法,但能满足一切所需。菩提心没有现量能显现的法,也不贪执,但是它能满足众生的愿。现量不现贪恋而满愿,是这个意思。

远离自他导师珍宝藏,虽然不缘自他,但究竟利益自他。虽然在菩提心当中没有缘自己和他者,但究竟而言,佛陀能圆满自利和他利。导师相当于是珍宝一样,珍宝可以利他,他的自性有价值,故也有自利。

宣说无成对境无我悲,意思是,虽无所成就的对境但生起无我的大悲,虽然没有什么所成就的对境——如果以智慧来观察,生起悲心的对境是不能成立的;但实际上,也可以生起无我的大悲心。无我的大悲心,我们一般很难理解,但确实也有。我看到《大宝积经》中也是这样讲的:大悲利益诸众生,而实无人无寿者,不见众生而利益,当知此事甚为难。大悲心利益众生,实际上,如果用究竟的智慧来观察时,无人相、无我相、无寿者相。不见众生,怎么能利益呢?其实这个道理很甚深,应该是佛陀的无缘大悲心,在这个时候可以安立。《入中论》里有缘众生的大悲心、缘法的大悲心、无缘的大悲心。虽然没有成立一个对境,虽然众生都是如梦如幻的、没有的,但是无我的大悲心是可以成立的。

还有最后一句,为境贪相无有回向缘,虽然以悲心贪爱众生——为境贪相,为了众生,对众生贪爱,但也无有普皆回向的所缘,没有这样的执著,这就是“无我悲”。这样的道理,现在的西方逻辑学,以这样来观察的时候,可能有一点点……“啊?没有众生,怎么会有大悲心?虽贪恋众生而没有所缘,就全部成了颠倒”。我们以分别心来想时,确实“没有按常理出牌”,没有按常规的逻辑,但实际上,这也是很好的一种道理。

打破常规,学会多维观察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想的是一切都按照规则来、按照逻辑来、按照规律来;但实际上,很多都不是真正按照规律来的,有些比我们的想象力还复杂得多。所以,不是所有的事都按我们常规的规律来。

打破规律也是佛的一个特点吧。佛刚开始说“利益众生”——这是一颗悲心,然后说“利益天下的众生”,那个时候,我们觉得有点太大了:所有的众生,我们怎么利益啊?然后说“众生也不缘”,没有什么缘众生的,那现在怎么办?其实每一个道理都有甚深的意义。因为我们只是一个特别渺小的、分别念的境界来决定,“众生是这样的、我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的”,一直是这样来。当这个规则稍微有点打破的时候,我们都受不了。世间人就是这样,“我从小有个理念,我成长以后好好读书,之后成家,过美好的生活……”他有一个他心里的逻辑。但是,当你真正走这条路的时候,也许你考不上,也许你婚姻不成功,中间离婚了,那这时候,你原来的计划已经被打破了。

其实,佛教中说本身有无常、有变化。一方面,我们遵循逻辑、遵循世间的规则;但另一方面,不管是在规律上或者本性上,都会有一些突破或者有一些出格的理论。这方面,我们也要想,对我们的人生也好、对我们的修行也好,不能一味地想着“我从小受着什么教育,我应该是这样的”。一方面,我们遵守我们的教育;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有一点空间,需要多元化的文化或者多维度的观察,这个是有必要的。

下面讲《见解宝灯》,也是吉祥妙音的,其中也说:“智慧无住离贪尘,智慧,智不住三有,以悲不厌众生界。因为他有悲心不会厌烦众生,悲不滞涅槃。”《方便智慧明灯》中所说的“众生佛陀实一理,知自心性是佛陀,无何从他所修行,是故亦无所断除,觉悟如是之法理,于无明众普生悲,生起大悲以幻定,亦示利益方便行”的道理也是如此。众生和佛陀是一个本性、一个道理,自己知道自性是佛陀的话,那就不用心外求佛、心外求法,所以无有所断。如果觉悟到如是的道理,对无明的众生生起悲心,依靠幻化的定,开始示现利益他们,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真正通达了众生和佛没有什么差别,这是一个很殊胜的定解。

总之,证悟了诸法平等性无二者,悲心不会微弱,就如同佛菩萨一样。下乘中所说“愿与修行力,生色身功德”也只是指事业力而已,并不是指无二菩提心之力。《大鹏续》中云:“缘于佛语佛显现,犹如幻师幻图相,出入本智以昏愦,成由彼之根所生。”由缘于微妙法的教典与佛陀的威力中显现生起殊胜的功德都如同虚幻相明明无有而显现或者图相的基底明明无有高低而显现高低,一切都是由能障的一个外缘力而显现的。以有所缘及有出入分别的障碍遮障大本智与昏愦的力量中显现产生功德相,但并不是菩提心的自性功德。无需多说。大圆满中无不圆满正等觉之法。

总之,证悟了诸法平等性无二者,悲心不会微弱,就如同佛菩萨一样,有些人担心:如果我证悟空性了,会不会不度众生呢?肯定不会的,因为我证悟了空性,别人没有证悟,我一定会度他的。意思就是说,了知了空性本体无二,悲心不会减弱的。就像佛菩萨,你看他们证悟了这种空性,我们大乘的这些上师们也已经证悟了空性,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对众生那么慈悲,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以实有悲心不会广大,就像声闻和凡夫一样,如果我们有了实有,悲心会不会更加强烈?那不一定!声闻缘觉还好一点,不害众生;凡夫人当中,有些实执特别厉害,有自私自利的心,那就时时会害众生,不会有悲心的。下乘中所说“愿与修行力,生色身功德”一般小乘都是这样的,显宗当中,基本上整个大乘也是这样。大圆满的下乘,通过发愿、通过六波罗蜜多的修行,以这样来产生色身——化身和报身。也只是指业力而已,并不是指无二菩提心之力。因为下面的产生,实际上是依靠业的力量而得到的,按照显宗的观点是这样的;并不是像无上密宗所讲,以无二菩提心的力量而产生。如果通过修行而产生……我们密宗和《宝性论》中都说自己已经具足了,只不过是把外面的障碍遣除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什么。

《大鹏续》中云:“缘于佛语佛显现,犹如幻师幻图相,出入昏愦障本智,成由彼之力所生。”缘于佛语、佛的显现,可以显现佛的相、菩萨的相,比如我观佛,看到佛的半身相、全身相;如果我念佛经,我缘佛的佛语、佛经或者佛的咒语,这样的话,我也能现前本尊。那这些好不好呢?也好,也不一定很好,这是名言当中的,叫相本尊。按照《大幻化网》当中所说,这并不是本位的本尊,是相本尊,形象的本尊。这个就相当于幻师的幻化、绘画师的图像,因为有出入、昏聩的原因,遮障了本智,由此以这样的力量而产生。如果在颂词上解释的话,就是这个意思。

由缘于微妙法的教典与佛陀的威力中显现生起殊胜的功德——你相续当中产生的等持、神变,或者看到的佛像,有时候我们看到各种,哪怕晚上做个梦都有点执著。我昨天做了一个好梦,所以今天早上一起来就开始执著,每次梦到上师都有点……但其实这是一种障碍,不是很好的。这种殊胜的功德都如同虚幻相明明无有而显现,像刚才幻化的大象,明明是没有的,但在我们面前确实是有的。这是一个比喻。或者图相的基底明明无有高低而显现高低,如绘画师在墙壁上画龙、大象。有些人说:画师把美女画成胖胖的,一笔勾一下就可以;如果瘦瘦的,也是一个笔描一下就可以,全部都在他手里,只要一个笔画就可以了。我们现在经堂里面也有一些绘画吧,有一些画得特别好。我看我们周围有好多唐卡,但你们谁都不看,我有时候觉得奇怪,没有看到谁对他产生信心、祈祷。我巡视讲考的时候,有时候也要拜一下度母、拜一下释迦牟尼佛。这些唐卡,以前我们请的时候,算是比较好的,也不是特别贵的那种。所以,有些画特别形象、很逼真,看到以后也是特别特别入境。但实际上,一切都是由能障的一个外缘力而显现的。依靠画师的因缘、依靠一个幻化师的外缘,或者依靠自己的禅定力和祈祷力而显现,在修行过程中显现什么本尊,也是这样而显现的。以有所缘及有出入分别与昏愦的力量遮障了大本智,从中显现产生功德相,意思是,因为有所缘、出入的分别,还有昏聩的力量,遮障了大本智,从中显现这些功德相。刚才说通过佛语、佛像,能见到一些,不管是梦里面的显现也好、生起次第中显现的本尊相也好,凡是这些显现,实际上也不要太去执著——这个应该是跟我说的。因为这些有有缘的出入分别,还有昏聩的力量——有所知障,有一种愚昧分的障碍,这些障碍遮障了本智。本智本来是无勤的,没有任何造作、没有任何显现,但是在这个当中显现一些功德相。这个并不是特别需要的,但并不是菩提心的自性功德。而且这样显现的时候,实际上并不是菩提心的自性的功德。菩提心的自性功德没有这些戏论,对此无需多说。大圆满中无不圆满正等觉之法。凡是大圆满当中,所有的功德、所有如来正等觉的这些法,全部已经具足了。

这一品已经圆满了。

宣说大圆满教义第五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