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六祖坛经讲解 >> 六祖坛经讲解13 🎬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十三课

思考题:

【知识类】

1、众生的般若之智本无差别,为什么在证悟快慢上有天壤之别?

2、“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中,“大云”“日光”“风吹”分别比喻什么?这句原文是为说明什么问题而作的比喻?

【修行类】

1、空性法门明明是可以令人了脱生死的深广大法,为什么有的人遇到后却变成了他的灾难?请以比喻加以说明。

2、寺院的佛像不就是供人参拜的吗,为什么又说求外在的佛是错?

【生活类】

1、你看过《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这本书吗?谈谈你对《金刚经》的认识。

2、你觉得“缘起”一说是否为迷信?在你自身上是否出现过因某个“缘起”的好坏而导致某事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如果想要入于甚深的法界——般若三摩地,一定要持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通过对《金刚经》的读诵、学习、修行,一定会获得无量功德,这个道理上节课已经以比喻说明了。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

如果是至高无上、根基极好的显宗大乘人,或者是密乘根基的最上乘人,听到他人言说《金刚经》的加持,般若空性的威力,迟早都会心开悟解、大彻大悟。一定会认识心的本来面目,同时对一切万法了如指掌。

缘起

我在之前讲了《金刚经》的功德,期间休息了一个多月,今天紧接着讲。我原本想把这一段话讲完,但不知道当时是什么因缘,没有讲完这一段。

今天再看,觉得这样也很好,也许是一个缘起。说起缘起,我倒并不是把一切现象都称为缘起,我们藏地的很多老年人,在生活习俗和习惯中,口口声声说很多缘起,有些是民间传说,我不太相信,但有些,后来在生活中去观察的时候,发现确实有一些甚深的意义。

藏传佛教的很多伏藏大师,就是依靠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缘起,抉择未来的事业,如果缘起被破坏,他的很多事业是无法弥补的,这种现象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以前上师如意宝取伏藏是到一些殊胜的圣地,在普通寺院、城市里,上师没有取过伏藏,历代伏藏大师大多数的伏藏都是在圣地取的。我们作为上师身边的人,每一次随上师到圣地,尤其到一些神山时,对什么都要说好。

比如上师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本来天气很差,但是大家很怕破坏缘起,“啊!天气很好很好。”(众笑)比如说上师在某个圣地传法,问大家,“今天人多不多?”本来人不多,大家却回答说:“人很多很多。”法王非常聪明,“你们故意为了创造好缘起而说妄语,有什么用呢?”也会这样说。但不管怎样,要在这方面注意,不得不注意,有时确实会因话语不慎,破坏一些缘起。这在法王的传记中有,有些没有立成文字,但在经历中有。

所以,不能认为一切都缘起不好。有些道友,这样做也说缘起不好,那样做也说缘起不好,“在上师面前磕头缘起不好”“不磕头缘起不好”“你的碗空了缘起不好”“衣服这样穿缘起不好”……这是依自己的分别念乱说的,事实并非如此。

而有时候我也承认一种缘起。比如说前面我讲到这一段的中间,期间我们放假了,我也外出了一次。今天紧接着上节课讲,这一段只剩几个文字,当时本该讲完。我想这是不是一个缘起?我不是确定,是有疑问。因为去年我著了两本书,一本叫《苦才是人生》,一本叫《做才是得到》。出版商和很多佛教徒常说,现在像《苦才是人生》那类的书籍比较多,很多人都在写,需要更深的佛教书籍。

《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

大概在法王讲《上师心滴》时,我曾讲过《金刚经》,前后整理了两三种不同版本的讲义,如《金刚经注疏》《金刚经讲记》,后来我考虑再三,觉得有必要做《金刚经注疏》。按原来的理路,以现代的口吻,又添加了一些我平时讲课的内容,包括微博和博客里有关空性方面的感言等结合在一起,去年着手整理,今年出了一本书——《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曾经玄奘大师翻译的名称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我当时讲的时候,觉得凭借自己小小的智慧,对《金刚经》还是有一定的感悟。可能在座的部分道友也听过,我当时参考了世亲论师和无著菩萨的讲记,但主要参考的是莲花戒论师的讲记,将汉地玄奘大师和鸠摩罗什大师等六大译师所译的版本进行比较,对古今中外的很多讲义都进行了对照。因为那时不像现在这样忙,学院的事情没有那么多,所以,我每天都在非常认真地对照。我在《金刚经注疏》的后面写了一些偈颂,也说了一些大话。后来觉得现在的社会已经变为国际化,虽然感受到了此经的超胜,但是言词上不能不注意措辞。因此,讲记的定稿,改成了任何宗派、任何根基的人,都非常适合的语言。

我今天为什么讲这些呢?因为这本书刚刚注册了出版社的书号,在各地印得也非常多。我昨天晚上刚刚看到第一本纸质书,有一个居士给我拿来的,本来封面等一直是我们在电脑上设计排版。我问他从哪里买的,他说是从网上,我们学院道友们还没有拿到。其实内容上与以前的讲记差距不大,但是它的特点是,用现代浅显易懂的语言,来阐述般若空性的意义。

现在人们虽然懂得一些简单的法语、真理,比如怎样将痛苦转为道用,但是仅懂得这些并不深入。我特别希望大家懂得用般若空性的境界来压服、根除烦恼,这非常需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不共的加持和威力,同时,我们作为一个凡夫人,逐渐能以这部经为门径进入菩萨的境界,因此我才如是希望。

《苦才是人生》,我并没有想到会那样受欢迎,依靠传承上师们的加持,起到的作用出乎意料。《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最近刚刚出版,听说再次印了很多,也许其中有一些甚深般若空性的加持。

其实当时我讲的时候自己也非常激动,我又发现了一本藏地特别珍贵的《金刚经》的公案,并作了翻译,即是《金刚功德经》。你们可能还记得,当时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谁问我念什么经好,我都说念《金刚经》,我就是这样一个对法本方面比较激动的人。

之前我讲完《释尊广传》后,大概在一年中,别人问我看什么书,我都让他看《释尊广传》。我讲了前行,大概是讲完一年之内,谁问我要看什么书,我又让他看《前行引导文》。我自己觉得这个法特别好,对别人肯定有利益。所以,一段时间之内,我也要求大家,不管谁都要看《金刚经》。

六祖大师也是依靠《金刚经》而开悟的,前面讲过,他当时听到别人念《金刚经》的声音,以这个缘起拜见了黄梅五祖,依止了八个月。后来有一天,五祖为他击碓三下,他知道这是半夜三更独自到祖师处的意思。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祖师用法衣蒙住窗户,就像密法里的独传窍诀那样,给他传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处开悟。

所以,从汉地历史上讲,它是像藏地的《系解脱》和大圆满一样非常容易使人开悟的经典。我们作为佛教徒,知道除了文字以外,还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力量,佛教中称之为“加持”。加持是有缘者的信心,加上传授者不共的智慧和发愿的产物,因缘聚合时,加持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昨天特意在微博上发了《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有人对我说:“您不要宣传,出版社要发财了,您故意宣传没有必要。”我当时说:“只要对众生有一点利益,其他都无关紧要。”《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出版社卖38元,其实这只是一杯咖啡的价钱,如果能得到利益,对城市里的人来讲,这些钱可能不算什么;如果没有得到利益,那就不值得。

我好像在故意宣传某些法本一样,但实际上也不是。我现在的心态,与我刚来学院时的心态完全不同。以前我刚来时,如果在法本上出现我的照片,会觉得特别惭愧,批评很多道友。那么现在呢?比如说这个法本,去年他们说法本的封面一定要放我的照片,后来我想到,如果对别人有一些利益,虽然我很难看,但是脸皮厚一点,照片放在封面也无所谓。因为有些世间人有各种各样奇怪的心态,只现出半边脸,他可能觉得这个怪人很好。

那天我在机场看到一个人,他看到机场书店在卖《苦才是人生》很惊讶,“啊?这个光头也在写书,这到底是什么人啊?我买一本。”然后他在买书,我在他的背后悄悄地笑(众笑)。

不管怎么样,如果可以通过正理来感化他人,我觉得抛头露面也无所谓,别人怎么评价我,相当于空气一样,一会儿就无踪无迹了。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受众者的心灵有所改变。

我想,这次《金刚经注疏》的新版与大家见面,好像是有一点缘起,也许有,也许没有,如果没有,算是分别念也可以。但有时候我确实不得不信。

哥伦比亚咖啡

我还要给你们讲一个缘起。有一次我在微博上发哥伦比亚咖啡,第二次我在课堂上也说过哥伦比亚咖啡,但是那时我没有具体讲,今天我第三次讲这个真实的缘起,因为缘起很奇妙。

我去年在五台山发愿念一万遍《大自在祈祷文》,我先给自己暂定了一个数目。离开五台山回到北京,在机场只有我一个人,初步发愿的数量刚刚完成,心想:我要观察一下缘起。在飞机场很累,打算喝咖啡,我看了一下,问服务员这是什么咖啡?她说是哥伦比亚咖啡,我就点了这个,之后就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函。

最初哈佛北岸学社对我作了邀请,我们这里很多人都知道,当时我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因为在这边办手续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没有完全答应。但是后来我想,今年的发愿与哥伦比亚的咖啡,还有大学的邀请函,好像特别吻合,很奇妙,就答应了,相关的资料也都准备了。一切准备就绪,我在课堂上点到为止地提了一下,害怕出违缘,没有说得很清楚,你们有些人可能记得,有些人记不得。

第一次的缘起,我发微博时,很多人劝我不要喝咖啡,对胃不好等等;第二次点到为止地提,道友们可能也没有懂得;第三次,我今天不得不说。这次去美国,主要是去哥伦比亚和哈佛,其中哥伦比亚是主要邀请方。

那天我在北京的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办理签证,受理签证的人是一个美国人,我要把邀请函和护照交给他办理。(一般他们不高兴就不给办签证,原来法王去美国时,我也去过成都领事馆办签证,幸好他看到出家人就给签。)当时有好几个大学生和老师,他看了一下,有点不高兴,不但不签,而且又加盖了一个章,一年内都不准他们出去,然后就忙其他事情了,好多人伤心至极。我也有点着急,我看他对每个人的答复都不同,有时态度还不错,让对方等一下就可以,有时他也会说:“过十天再说。”

我那天把邀请函和护照递给他,他看了一下让我等一等,我想是不是不能通过了,他说:“电脑正在工作中,您稍等一下。”我等了一会儿,他又看了看邀请函,说:“哥伦比亚,真棒!”他很快答应了。这是一个缘起。

这次我去哥伦比亚讲学,又喝到了这种咖啡。当时,那节课的翻译是一个藏族人,叫多杰,我们提前碰头,把当天所讲的内容概括性地给他说了一遍。快要上场时,我说很累,想喝杯咖啡,有一个道友端过来的也是这种咖啡。我说:“这很奇妙啊,那天我喝的也是这种咖啡,看来这是一个缘起,我要喝。”他说:“您等一会儿讲课的时候,一定要讲一下这个缘起。”我说:“这个不能讲,这些老外,真正的佛法都不承认,一讲缘起他们更容易睡着,我今天绝对不能讲。”

所以,在他们面前我没有讲,在你们面前……也许你们也不承认,其实我也不太承认,这种缘起可能带有迷信,但是迷信的背后也有一种如幻如梦的现象。也许你们越来越云里雾里。

般若明灯

下面我们继续讲课。依靠《金刚经》确实可以开悟,因为它是般若波罗蜜多法,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遇到它,都有开悟的因缘。以前我们学《般若摄颂》的时候,也引用过一个《般若经》的教证。比如说一个人在森林中迷失方向,他在黑暗中寻找出路,最后当他看到灯火时便知道,离开了森林,会到达城市。同理,在生死轮回中迷失的凡夫人,遇到般若法门时,说明已经有解脱的希望,轮回的此岸即将结束,到达涅槃的彼岸。

在座的人,《金刚经》《现观庄严论》,或者现在讲的《六祖坛经》,都是甚深的般若法门,表面上看,我们听到这些般若法门是一种偶然,实际上,这确实是大家共同行持善法的必然因缘。我并没有觉得,我们今天聚集于此只是因为巧合,而应该是大家长久以前种下的因缘。当你遇到空性法门,确实值得深思,并且要珍惜,在这辈子短短的人生中,你千万不能舍弃空性法门,否则将再次迷失就很可怜!比如说在非常茂密的森林尽头,你即将离开森林到达城市,但是你转而再次进入森林,那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归途?

在《毗奈耶经》中讲,我们的智慧,有时会依靠恶友而蒙蔽,有时会依靠恶劣的环境而蒙蔽。所以,在座的道友,如果你经常与具足正知正见的佛教徒为友,在寂静的地方闻思,你的智慧、善根会越来越增上。如果不是这样,你前有的智慧会逐渐蒙蔽,新生的贪嗔痴烦恼会增上。《毗奈耶经》里还讲,比如说一个人本来有很多的智慧和潜能,如果与学工巧明的人接触,工巧明的习气会增上,其他习气会渐渐淡化;如果你依靠一个学医方明的朋友,那你的潜能会在医方明方面得以发展;如果你依靠世间中非法的人,比如说和一个吸毒的人接触,你又会向这个方向发展。我们凡夫人的成长方向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和接触的人也很有关系。

因此,我特别希望大家以后依止有正知正见的人和善妙的环境,这种般若空性智慧的法本也要经常伴随自己,这非常重要。

此前说,若最上乘的人,听到《金刚经》,可以获得开悟。那么依靠《金刚经》该如何开悟?开悟的方法完全是依靠外在的书本呢?还是自己有开悟的因缘呢?最根本的因缘,是自己拥有。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

我们虽然是依靠《金刚经》来开悟,但般若智慧是自己本有,如果我们没有般若智慧,多少个《金刚经》也是全无办法的。《金刚经》是佛陀根据人的思想和根基安立的文字,所以,自然本智的佛性本有,用智慧观照自己,同时,《金刚经》是智慧的妙现,认识自心本性,可以不借助任何文字。

为什么禅宗到最后不需要立任何文字呢?因为本性不需要依靠文字,也本就无法用文字来表示。那是不是不需要文字呢?也不是,到最后不需要,但初学时需要。密法也是如此,到最后明心见性时不需要文字。所以佛陀也说,我从来没有说过任何法。但在此之前,初学者还是需要的。

以下对自性和文字之间的差别,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比喻。

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譬如天上降下雨水,表面上看,雨水是从天而降,其实并非是天人所赐,或者说天空也不是单独积着很多雨水,与地下和大海没有任何关系。不管是佛经、现代科学还是世人的观念,都认为龙王居住在大海,所有雨水的来源是龙能兴云致雨。所降之雨能利益一切众生、草木,有情、无情都蒙受润泽,而且渐渐积水成川,并逐渐与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也是如此。

佛经中也是这样讲的。佛学包罗万象,天文学、人类学、地理学……任何一门学问都囊括其中。佛经中讲:天上降下的所有雨水,是从大海而来,现在一些天文学家和学者也这样认为。从月球上看地球,它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蓝色星体,整个地球70%是海水,30%是陆地,陆地是嵌在大海中,陆地上的很多水都源于大海。

我小时候的自然课本里也说,大海的气体腾到虚空中,接触冷空气后变成雨水降下来,原来我和同学们都怀疑,有这个可能吗?大海在哪里?我们那里也看不到大海。但现在,我坐飞机时常会想到,原来学自然时不理解的事物,如今理解了。原来云并不是很高,很高的地方连云都没有,大海的水气遇到冷空气时便凝聚成水滴,逐渐形成云,慢慢变成雨,因此,雨水其实就来自于大海。

同样,《金刚经》等般若文字全部是外显的文字,是我们自己的般若妙性——内心明智的般若大海,显现成《金刚经》。依靠外在的雨水滋润万物,依靠《金刚经》滋润我们的心,《金刚经》其实就是从我们原来本有的智慧中出现的,与我们本有的般若妙性,与我们的明性之智无二无别。

用自然科学的比喻,来说明文字般若与自性般若的对比,这个道理,大家应该深深地思维。文字般若与自性般若之间的差别,用海水和雨水的比喻已经说明了,这非常重要。我们平时看到法本时很欢喜,其实法本是我们智慧的自现,这种自现佛陀了知,所以,佛陀根据众生的智慧自现立成文字留给我们,提醒我们依靠文字般若了悟自己本有的自性。

雨水最后与大海融入一体。非常希望依靠法本的因缘,令我们的心完全开悟。有时候迷茫漂泊的众生,很需要一种特殊的加持、点拨和指示,否则,只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安慰,不一定能解决生死大事。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

既然依靠般若空性可以开悟,那么是不是所有人听《金刚经》等般若法门后,全都当下开悟呢?不会的。

天上降下雨水,可以滋养万物,雨过天晴,整个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但是磅礴大雨,对小草和小树来讲,可能会是一大破坏。善知识们,你们要知道,般若空性法门,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接受,有些人看了《金刚经》以后,还可能会生嗔恨心。

我曾经讲《金刚经》时,听众比较少,现在出了书,读者会比较多。如同小草小树一般根基的人看到后,可能会对空性法门指指点点,对空性法门不理解,对密法不理解,甚至诽谤,这种人特别多,非常可怜。此处也讲,有些劣根者,闻到《金刚经》《般若经》这类能够当下断除烦恼的顿教法,相当于本来很小的草木,不像参天大树那样根深蒂固的根基,它就在地皮表面扎了一个小小的根,如果雨水特别大,它自然会崩溃瓦解,永远也不能再生长。我们常看得到,一经雨水拍打,小花小草就死了。有些小孩童也在降下大雨之后,发现好多花都不堪风雨,再也无法恢复原貌,无论怎样对它说:“你醒过来吧,求求你!”但它已经死了,再也无力回天。

同理,有些根基不好的人得到了人身,值遇到甚深的般若空性法门时,实在无法接受。世间上成千上万对大乘佛法和密宗诽谤的人,用正理来诽谤的见所未见。到目前为止,有些人对大乘佛法各种攻击,但他绝对不敢与你面对面地辩论,完全以非常严密的逻辑进行辩论,他没有这个勇气。只不过他自己的根基低劣,无法接受,善根不能显露,这种现象相当多。

根基恶劣的人就是如此。如果根基不太好,也不要刚学佛法就学般若,比如学《现观庄严论》“中观六论”这样的般若经典,包括念《心经》《金刚经》,对一般人来讲很困难。《经观庄严论》和《入中论》中也讲了,如果你前世有般若空性的境界,当你拿到般若法本时,会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欢喜心。

汉地有些人的根基真的很好。曾经我写《智海浪花》时,调查了汉地125位知识分子,里面有很多人都是看到《金刚经》之后,莫名其妙地生起无比的欢喜心,然后开始每日读诵,他自己也不明所以。汉地众生与《心经》和《金刚经》确实有特殊的因缘,好多人以此而进入佛门,甚至以此而开悟。不懂中观的人看到里面的内容,觉得一会儿说有,一会儿说没有,一会儿说是,一会儿说不是,让人迷惑。但是很多人对这个法门很有信心,前世如若有善根,今生稍微因缘成熟时,可能很震撼、很惊讶,致使全身都会微微抖动,遇到大乘佛教,有特别强烈的感应。但一些根基不太好的人,遇到这些法门后,自己和他人会彻底毁坏。

总之,在讲了《金刚经》的功德之后,此处又讲了这种法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部分比较好的庄稼能接受雨水,雨后会成熟得很快,但是对小树、小草来讲是一种灾害。同理,对于根基不太好的人来讲,求大法也是一种灾难。

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

本来劣根者的般若智慧,与大智慧的人没有差别,为什么闻法不能开悟?

前面讲了,像小树、小草般的人,他们都有如来藏、般若智,他们的般若智慧与大根大智之人的般若智慧不是没有差别吗?那为什么闻到《金刚经》,有的人会像小草遇到骤雨一样立刻被毁坏呢?每个众生都同样具有如来藏,为什么遇到空性后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六祖半夜三更在祖师前听一堂《金刚经》就立即开悟了,有些人听了好几堂课,不但不能开悟,反而执著越来越大,如果真的都有如来之智,为什么这样呢?

般若之智本来都有,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两种规律:有一种稍微利根者,借助一个因缘当下开悟,汉地有、藏地有,在其他地方也有;而有些,虽然佛性上没有差别,但在轮回流转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差别。

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

本性上虽无差别,但是因为众生的因缘不同,恶劣根基之人,相续中我和我所执的邪见非常深厚,贪嗔痴等根本烦恼以及随眠烦恼根深蒂固。在显现上,贪嗔痴和我执、我所执,相当于是乌云密布,令日光暂时无法透现。只有遇到狂风把所有的云雾吹走,日光才能重现,但是如果没有遇到狂风,就会一直被覆盖。

同理,世间凡夫本来都有如来藏,但是没有遇到善知识和教言的狂风,自性的日光难以显现。

《涅槃经》中也讲:“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一切众生本来都有佛性,但是因为无明烦恼的遮蔽,就像太阳被乌云遮蔽一样,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遇到这种像狂风般的因缘,自己的本性无法昭显。所以,遇到善知识和教言确实很重要。

故而,本性上可以讲,众生在具有如来藏方面没有任何差别,但是暂时被各种障碍覆盖,有些障碍又非常深厚的原因,才暂时不能解脱。

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

般若智慧本来没有大小之分,只因一切众生自性的迷和悟不同而已。

每一个众生从般若智、如来藏方面,没有高下,一模一样,只是有些智商高、有些智商低,但所有众生在本性上都没有差别。如果非要说差别,有一部分众生是迷的,有一部分众生是悟的,这种差别我们显而易见。

就拿世间人对钱财的执著来说,有些人对钱财看得很淡,他有一定的悟性,所以,钱财不会给他带来痛苦;有些人对钱财特别执著,钱财就会给他带来非常大的痛苦。因此,自性上了无差别,外境上也无有差别,只不过自己执著的深厚有一定的差别,感受的痛苦也不尽相同。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里说:“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凡夫和圣贤完全平等、无有高下,唯一的差别是心垢,如果心垢灭了,获得证悟易如反掌。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不难发现,比如说世间中的两个人,一个人对感情特别执著,一个人对感情非常淡漠,他们同样经历伴侣离开或死去的事情,对这个没有执著的人来讲,离开就离开,无所谓,对他毫无影响;但另外一个人没有这种悟性,会特别痛苦,马上就呼天抢地了。

那天有一个人说:“我在两三年中死去活来。”为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就死去活来。其实不需要死过去又活过来,如果他对世间任何万法稍微有一点悟性,就不会有这样的痛苦和执著。

因此,世间的一个简单比喻就可以说明,本来般若之智没有高下,只不过是众生的迷和悟之间的差别。

那么迷和悟是怎么分的呢?

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我们的心很迷乱,一直求外在的佛。尤其是根基不太好的人,他认为在另外一个地方有相好庄严的佛,或者有些人把佛看成世间神、造物主等等,在他方遥远的地方寻找佛。这是不了义的,从自己的心上寻找才最究竟。外寻的人根本没有领悟自己的本性,称为小根者。人天乘、声闻乘都是从外寻觅证悟。密法和大乘佛法是怎样的呢?它是从内心中寻找佛,不往外修。只有从自己的正见中寻找的时候,所有的烦恼、客尘、我执、邪见,才不会染污你。完全安住在自心之中,会见到自心的本来面目。

这是密宗中最殊胜的方法!因此,如果你想通过逻辑推理,从正理上说明禅宗的道理,密宗非学不可。密宗中不说千经万论,只学《大幻化网》或《文殊真实名经》也会明白,原来在禅宗中并不明显的道理,在密宗里已经用非常简单的语言直指。

那么,我们刚开始学佛、求法时要不要外求呢?这是必要的。因为那时我们的根基还不成熟,昨天我也讲到需要依止上师。到了最后,就会感悟到,自古以来高僧大德们成就的路也是如此,那时会在内心中有所顿悟。

我经常在想,汉传佛教有个别人怀疑密宗的即生成就不合理,认为不可能有那么快,其实这是对禅宗法门也全然不知的缘故,如果了知,密宗讲六个月成就,或者三年、七年成就之说,六祖是八个月就成就了,与密宗中六个月成就的说法只差两个月。如果从世间角度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可能有点说不清楚,但是有时我们需要一种感性,这种证悟,完全用世间逻辑无法推理。

大学里的个别老师也很可怜,他们很想研究佛教,但是他们只有理论、没有修行。所以,天天都像个考古学家,只在文字上研究,即使他们很努力,却收获不大。以前我去欧美的时候,当时有个专家头发还没有白,一直在努力研究藏传佛教,现在头发已经花白,还在努力着,看起来很不错,但是现在还没懂。我当面也对他说:“你的精神很可嘉,可是缺少实修实证,如果没有实修实证,完全将各种各样的书本作为手段,到处询问、四处参访,不一定完全知道。”所以,佛教中还需要内心的祈祷,理性和感性都需要。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

善知识,如果于外境上不去耽著,于内心上也不去执著,内外无执,通达空性,来去自由。

就像《经庄严论》中讲的一样,菩萨因为没有任何执著,所以,在轮回中像入花园一样来去自由、没有痛苦。因为已经完全证悟空性,对万法都没有执著,这时再进入六道轮回,就像入花园一样。显现上他有来去,但他的内心不像我们凡夫众生一样,凡夫众生在轮回中患得患失,而菩萨显现上虽然与世间人一起生活,但他来去都自由,他想走的时候便圆寂离开,想来也可以变成众生立刻现前,在六道轮回中非常自由自在。

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因为菩萨已经除去了所有执著,对一切世间和出世间、胜义和世俗都通达无碍。能修成这样,便与《般若经》里所讲的完全没有差别。

《般若经》中讲,显现上一切如幻如梦的现象暂时存在,但是本性上,一切现象无来、无去、无外、无内……我们何时完全证悟内外不住的空性境界,在轮回中也可以去留无意,但却没有任何谛实的执著,这是我们很多凡夫众生非常钦羡、向往的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如是通达,我们虽然暂时获得了一些方法,相当于止痛片一样,临时压制痛苦,就像很多佛教文化,可能暂时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要解决乃至生生世世的大问题,还是需要有能断的《金刚经》《般若经》这种般若空性智,来斩断种子,种子彻底毁坏时,我们才能完全解脱。

其实,末法时代的众生,很需要般若空性法门,虽然众生是一代不如一代。正如《付法藏因缘传》中讲,佛陀对弟子们说,当我涅槃之后,人的根基,第一天与第二天的比较起来,第一天的殊胜,第二天与第三天的比较起来,第二天的殊胜,一天不如一天。佛陀涅槃距今两千五百多年,那时证果的人那么多,那时成就者的智慧,与现在的我们比较起来,我们确实在证悟等各方面都难以企及,但是现今世界我们的根基,与再过五千年以后众生的根基相比,我们还是很幸运的。

现在多数人能接受这些法门,自己不能把它当作世间课程那样来对待,我觉得要对法本提高重视,不能听完课就抛到九霄云外,而是应该把这些法本当作永恒解决大问题的一个最珍贵的工具,如果我们这样对待,依靠文字般若,能解决我们自身非常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