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33 重建“心”家园 >> 幸福人生,从心开始-问答-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返回
字体: A- A A+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问答

『2015年6月16日』

(一)问:如果自己没有犯错,却受到别人的怪罪甚至打骂,遇到这种事,应该怎样面对?

答:人生不犯错是很难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刚开始我们都想做一个好人,但实际做起来就会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自己的身语意经常会违背世间的规则、宗教的教义、内心的良知。

当然,你问的这种情况也有——被人误解,或者另有隐情,但不管怎样,都没必要以牙还牙,人应该有一种宽容的心。你看大海为什么能容纳一切?因为它有宽广的功德。如果我们的心足够宽广,即便受到冤枉、被不合理地对待,也毫不执著,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二)问:您说幸福从心开始,但我们都知道,离开学校之后,社会上的勾心斗角比比皆是,如果像您说的那样,从心开始幸福,那是不是一种理想化、不现实?

答:幸福从心开始,它很现实,一点都不理想化。

因为社会的现实是:即便暂时能用贪婪、狡诈、谄诳、欺骗战胜对手、赢得目标,但这些都无法长久。

真正的幸福,的确要从心上来认识,这不仅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也是完全能实现的生活方式。看到不好的现象,就说“我也要干坏事”,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即便大地上人人都在作恶,你也可以做个好人,到一定时候,是会开花结果的。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轻易舍弃美好的品行,要培养善良的心,如果这样做,起初可能会被周围的人误解、歧视、孤立,但长远来看,你会幸福。

其实这个社会并没有你说的那么糟糕,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勾心斗角。如果觉得社会黑暗,自己也去作恶,到头来苦的是自己;反之,如果觉得社会上有坏人也有好人,不管别人怎样,自己还是要善良,这样下去,你会收获很多机遇和资源。

比如被公司聘用,如果你不讲因果、道德、人性,过段时间,从老板、总经理到部门同事,肯定都不敢用你;但如果你坚持底线、良心、诚信,刚开始可能会遇到坏人,但慢慢地,会有更多人喜欢你,不想你离开。

因此在世间,还是要讲“善良”,善良了,幸福就开始了。即便你觉得这很“理想化”,也是有了理想一切才可能实现,对吧。

(三)问:这是一个讲究竞争的时代,社会上的很多书籍都在教我们怎样建立自身优势、打败别人,比如培养人脉、变得能说会道,甚至用一些所谓的“价值观”去欺骗。而大部分人迫于生活、工作的压力,也不得不去提高这些“能力”。我想问,在这样的现实和您说的“从心开始”之间,该如何找到平衡?

答:我说的“幸福从心开始”,并不是要大家不去创业、不去竞争,而是说,就像古人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便这个时代有竞争,有强者和弱者的种种差别,我们身处其中,也尽量不要舍弃自己的良心。同时,在学校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如果把幸福完全寄托在物质上、寄托在外境上,一旦事与愿违,想要的得不到,你会不会绝望、崩溃?

通过竞争,的确能获得更高的薪酬、更快的晋升,对此我完全承认。凭借自己的优势跟同行较量,这种竞争在企业、文化等社会各界都很有必要。包括佛教徒在寺院里,也有激烈的辩论、比赛、考试,这些都是良性、正向的竞争。

不要理解成只要观心就好,落后挨打了也不管,而是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有勇气、智慧和慈悲。现在很多人只关心自己,不关心身边的人,更不用说动物和大自然,这样的人是没有爱的。如果没有爱,没有智慧和信仰,这种竞争对社会和个人都没有利益。

所以,物质能不能带来幸福?有钱会不会让人快乐?暂时来说是可以的,但它并不纯粹,也不稳固,可能刚开始让你有一点感觉,很快又会消失。

比如你今天突然赚了一百万,特别开心,到了明天就会想,这笔钱拿在手上也麻烦,看怎么办才好,于是开始筹划,等过段时间,又觉得一百万也不算多,如果用来投资,说不定能赚到两百万,于是急急忙忙找项目……最初的开心荡然无存,反而让生活更加辛劳。

此时你就会明白,幸福也许有一部分来自金钱,但更重要的来处,还是我们的内心。心如果想得开,什么状况下,你都可以幸福。

(四)问: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很奇葩的人,不懂感恩,也不尊重人。比如有个人向我借东西,我借了,从此她就习以为常,甚至不经允许就拿去用,还觉得我给她用是理所当然的,这让我很无奈、无语。如果您遇到这样的人,会怎么做,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不满呢?

答:的确有这样的人,找你借东西的时候很慈悲,要他还的时候就恨恨的,像是你在抢他的一样。藏地俗话也说:借东西的时候笑容满面,还东西的时候怒目相视。这很不好。无论是借是还,都应该和颜悦色,带着感恩,否则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擅自拿别人东西,甚至做出更多不如法的行为。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会先警告他,跟他说清楚。有话最好当面说,有些人心里很想说,到了嘴边却吐不出来,觉得不好意思、难为情,这是不行的。该说的话应该说,不该说的话就不说。

所以我会直接找他谈话:“你在某个时候擅自拿了我的东西,到现在也没还,如果下次还这么做,我会向领导反映,让这里的人都知道,到那时,你恐怕会不太光彩。”用这样的方式威胁他,相信这样之后,一般的人都不会再拿。

当然,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你也不能认定就是他拿的。我们丢东西的时候很容易到处怀疑,觉得是这个人拿的、那个人拿的。藏地有个说法是,小偷只有一个过失,失主却有一百个过失。为什么?因为小偷只偷了一次东西,失主却可能怀疑了一百个人。在没有充分理由之前,怀疑自己的邻居、怀疑看不顺眼的人,都是不合理的。对这些问题,还要仔细分析。

(五)问:老师您好,我是这里的一名学生,听了今天的演讲,我感到豁然开朗,希望您以后常来!

答:之前我也跟校长、院长他们说,虽然去过很多大学演讲,到今年应该有一百多所了,但来职业学院还是第一次。此行感受很深,我总在想,将来各方面条件具备了,自己也办一所职业学校——当然不可能有这么大规模,像你们的陈董事长,发心真的很大——我想我只能办个容纳一百人的。但刚才又觉得一百人的规模还是太小了,凭我的能力,应该可以办个容纳三四百人的吧……一直在想这些。

所以,一方面今天的缘起很好,虽然我讲得不好,但现场的整个氛围不错,提问也很精彩;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和相关人士都有这个要求,既然如此,我也尽量在因缘具足的时候,还来跟大家一起交流。(掌声)

(六)问:您的话让我受益匪浅,如果想了解更多,有没有好的途径和方法?

答:智悲佛网上有很多内容,包括我讲过的一些课、写过的一些书。通过网络途径来了解,对你们来说可能更好。

(七)问:首先感谢您为我们解答问题!我是一个性格直爽的女孩,有什么说什么,但有时候脾气也很大,尤其当各种问题同时出现时,情绪就会受影响,心烦意乱,以至于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走了很多弯路。所以请求上师为我讲一个比较好的方法,能够让心沉淀下来,走在正确的路上。

答:无论是谁,学生也好、老师也好,包括特别成功的人,都可能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而影响情绪。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某个人遇到变故,一段时间当中,表情、语气乃至整个气色都不对劲,身边人也会关心:“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感觉你心情不太好,吃得不多,睡得也不安稳……”这种情绪方面的影响,每个人都经历过,它很正常。

但我们不能过度情绪化,不要让它影响到生活,当下忍住很重要。有些人没办法控制情绪,就大发雷霆,骂人、打人,甚至做出特别不如法的行为。其实在情绪波动时下的结论、做的事,很可能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因为一时冲动,孩子杀害父母、父母打死孩子,还有人杀了自己的朋友……佛教讲,嗔恨如同毒药,特别可怕。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绪,我们要尽量观心的本性。其实心的本性就像天空,情绪就像乌云,但再大的乌云也无法染污天空。

昨天去监狱演讲的时候,我在二楼墙壁上看到一句话:“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蓝天。”这是美国一位著名诗人写的。我们的心会产生嗔恨的乌云,但心的本性从来都是灿烂的晴空。即便从修行角度,这样说也完全可以。

不要为了那些乌云,做出错误的选择。有些学生遇到不开心,就把气撒在老师、父母、同学身上;有些老师情感失意,无处宣泄,就拿着棍棒打学生;有些父母生意上愁云惨淡,回家就打孩子……这都是人类的愚痴现象。

不管发生什么,要尽量保持心的冷静。在佛教中,这叫修行;在世间,这叫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心性,传统文化中对此尤为看重。刚才院长也说,建立传统文化的教育很重要,当然,传统文化并非百分之百适合今天的时代,有些不用也可以,但余下的绝大多数仍然很好用。

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又只是其中一部分,它最大的好处,是讲了很多做人之道;但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利他”讲得比较少。我对儒家文化深入研究过,发现它对个人圆满、自身修为方面很重视,而对帮助别人,确实没有佛教这么看重。

佛教的大乘利他思想非常珍贵。如果你有这种思想,将来的很多痛苦会自然消失,因为天天忙着利他的人,是顾不上生气、闹情绪的。就像你们的一些老师,时时刻刻想着帮助学生,就很难看到他有什么个人情绪,哪有这个时间啊!

所以,最好的心灵之药,就是利他。

(八)问:在以后找工作的过程中,很可能专业对口的工作我不喜欢,喜欢的工作,竞争又比较激烈,我要怎样从心出发,找到满意的工作和幸福?

答:这个问题,我刚好问过你们的老师:能不能在选择一门主课的同时选修其他,老师回答说是可以的。既然这样,我们都可以学好几门技术,以后一个用不上,还有另一个,即使全都用不上,只要把人文基础打好,也非常管用。

很多本科院校中,学的内容是理论化的,有些专业学到研究生也是这样,不会特别实用。但到了社会上,四年养成的综合素质,会产生一种能力——对各种专业触类旁通。此时,即便你的专业不对口,也可以对新工作很快掌握。

其实社会上的大多数工作,本来就跟学校里的专业不一样,但这并不妨碍你获得成就。像我的本职是出家人,但也在学习建筑、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同样,假设你对环境学没兴趣,或者觉得以后用不上,也可以另选一个喜欢的专业,默默钻研,到一定时候,你喜欢的专业就能用得上。

(九)问:当前大学生毕业后,往往在找工作方面不是很顺利,即便找到了,工作的性质、收入等也差强人意,很多人为此沮丧、失落,这种时候,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

答:现在的大学生,像十多年前的中学生一样多、一样普遍。因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读完以后,大家基本都会考大学,这些年内地大学建得很多,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不过跟澳门比还是差一点,那边中学生毕业后,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直接进入大学的。不管怎样,现在的大学生的确太多了,而且有些虽然顶着“大学生”的头衔,但学问、人品都与之不相符,这样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况且,你所谓的“满意”是指什么?在人生起步阶段,不要把目标放得太高,眼高于顶,而应该从低处做起,慢慢深造。看看俞敏洪、马云这些成功人士,他们的第一份工作,薪水也不高。

很多孩子刚从学校出来,就希望能赚大钱,其实这没有必要。不如先把生活安定下来,哪怕暂时收入少一点,只要这份工作能带给你长远、可靠、稳定的收入,就可以一步一步做下去。实际上作为新人,技术能力、社会经验乃至整个智慧的沉淀和累积都远远不够,现在就要求很高的薪酬,恐怕非常困难。

这也是佛教里讲的“知足少欲”。人要有一种满足感,不能欲望太大了,带着平和的心态找工作,不会很困难的,踏踏实实去做才是关键。

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大家互相不满意:企业、单位觉得毕业生眼高手低,不满意;毕业生觉得用人单位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也不满意。这是一个瓶颈,大家都需要做出调整,找到平衡。

(十)问:人与人相处,为什么会那么难?

答:你问得非常好。人与人相处,要说难确实很难,包括对自己最爱的人,相处到后来,可能不但没有好感,还特别讨厌,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但要说不难,也可以是最融洽的,因为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在彼此观待、依赖、帮助下生存,如果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孤零零地活着,是多么寂寞、痛苦、悲伤。

所以我一再提到,希望学校能多一点这方面的学习、交流,比如开设专门的人际关系课程,因为很多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不会做人,在学校不能被老师说,到了单位也不能被领导说,稍微批评几句就承受不了,罢工、离职、待不下去,原因是什么?他的心从来没有锻炼过。如果从现在开始练习,跟人相处应该是不难的。

像我自己,今年是待在佛学院的第三十年了,三十年的记忆中,没有因为个人的事情和别人吵过架。我觉得这样很好,人和人之间应该可以做到没有隔阂、冲突、矛盾。如果自己的心总在排斥别人,诸多忌讳、斤斤计较,那身边人不管怎么做,的确都很难相处。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很多年轻人共同的问题——人际关系搞不好,对上面的人不懂恭敬、尊重;对平级的人不懂相处;对下面的人不懂用爱心来维护。有些人只看领导脸色,领导高兴就好,其他不管;有些人只关心下属,领导满不满意无所谓,这都是不行的。按理来讲,应该对上下、左右、前后的人,同等地去关心。如果内心有一种爱和慈悲,想着“我要尽心尽力帮助别人”,这样做人并不难。

但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往往成为人际关系最大的障碍。认为自己了不起,不能得罪、不能碰、不能惹……这样一想,就会出现很多痛苦。

不要太自我了,应该用慈悲对待所有人。如果能这样做,你会坚强,会和周围的人都有美好的关系。

这些道理,老师是需要讲的。除了极个别人可能因为前世业力,没办法调伏,大部分学生听了这样的课,一定可以改变。这是学校更重要的职能所在:除了传授外在的技能,还培养内在的人心。

每个学生,也要做好充分准备。社会就像战场,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对手和招数,会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落在你身上,要懂得应对,要披上安忍的铠甲,要全面“备战”。

何况我们还缺少人生经验。经验很宝贵,一般来讲,人到了五六十岁,才会有丰富的经验,它不可能一两天就得到,而要在漫长的人生中积累。当你活到这个岁数,就会知道二三十岁的自己,心态是那么天真、幼稚、可笑,原来做人不应该那样,不应该马上生气、给人脸色,不应该好高骛远、想得太过美好……原来很多地方都没有做对。

所以,如果你现在觉得内心困苦,不妨多看看佛教的书,里面有很多道理,确实能对未来的人生给出指引;如果只把它看成迷信,觉得没有用,这可能会是你的损失。很多时候,并非真的有什么问题无法面对,而只是没有遇到正法,当你遇到正确的方法和教育,生活中很多困难是可以面对、解决的,并没有那么痛苦、绝望。虽然有各种坎坷崎岖的路,但你可以走过去、超越它,直至找到满意的答案。

总之,希望大家多学习、求索,不要把人生想得太简单了。很多事情,你要慢慢思考,才能真正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