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大学演讲 >> 27 为什么TA不懂你 >> 与人沟通的智慧-问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 返回
字体: A- A A+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问答

『2014年6月13日』

(一)问:既然无我,是谁在六道中流转?

答:佛教所说的“无我”,意思是:“我”在胜义谛中不存在。

什么是胜义谛呢?就是用最究竟的智慧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此时“我”是不存在的。但没有运用这种智慧观察时,也即在暂时现相中,“我”存在,六道轮回也存在,“我”造善业就到善趣,造恶业就到恶趣了。

打个比方,这个瓶子,用肉眼去看时,它是存在的,能够盛水;但如果用显微镜观察时,会发现只是一堆微尘,瓶子杳无踪迹。

与此类似,不加观察时,“我”似乎存在;而详细分析时,“我”就消失了。

所以,要明白“我”在哪些场合存在、哪些场合不存在。

(二)问:在生活中,有的人做了善事反而遭人误解、非议,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答:你提到的问题很现实,在当今社会,好人有时不一定能得到认可。藏传佛教中有这样的格言“犹如居住毒蛇处,灯火再亮不发光”,意思是在恶人的群体中,好人不一定会得到赞许。

但是即使整个大地充满恶人,我们还是要保持一颗珍贵的善心,因为从长远的角度看,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古代或是现代,善良的人最终都会得到好报。即便这个果报今生没有成熟,当善良的人辞别此世时,内心会非常坦然安稳,不会有丝毫遗憾与悔恨。

很多人年轻时因为不懂因果,做了很多恶事,到了晚年才幡然醒悟,那时又后悔莫及,所以年轻时就培养一颗善心很重要。

(三)问:顺治皇帝曾说:“莫到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生如此无常,我很希望能精进地学习佛法,但是由于身处红尘,需要处理世间的学业以及很多琐事,请问如何平衡修行与做世间事之间的关系?

答:确实如《顺治皇帝出家偈》所说,“孤坟多是少年人”。对于这一点,很多年轻人意识不到,反而认为:“我不会死,死的是老年人”,但实际上看看每天的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的比比皆是。

作为年轻人,一方面要了解无常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抽出些时间观修无常。人在年轻时有种无常感,对死亡提前作些准备,非常有必要,但是也不需要放弃世间的学业,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

不过现在很多年轻人好像根本不愿谈及死亡,而且不理解佛教为什么总是讲死亡,有些人还认为这些有关死亡的教言,是神话、是谣言。其实现在英国的小学和中学都在推广佛教,因为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观察,发现佛教的生死学非常合理。

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避免的,如果能提前有所准备,到时就不至于惊慌失措。当然,也没有必要因为修学佛法就放弃很多该做的世间事情,可以在做这些事的同时,将佛法的修行坚持下去。

(四)问:作为学生,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很多人并没有能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而要回头寻找宗教信仰时,又对宗教知之甚少。处于这种尴尬境遇中,该怎么办?

答:马克思主义跟宗教并不矛盾。

我以前写的《佛教科学论》,就引用了马克思的话:“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

从一些历史资料可以推断:对于现在的宗教信仰,马克思不会排斥的。马克思年轻时的婚礼在宗教殿堂里举行,说明他曾入于宗教。后来马克思的思想传播到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被吸收和推广,但即便是现在俄罗斯的总统普京也信仰宗教。

尤其现在是一个思想非常开放、包容的时代,佛教不会抵触非宗教信仰者,而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对每个人的宗教信仰和爱好,也不可能排斥的。只不过在学校里,为了达到有些思想的统一,而要求大家都学习马克思主义。

其他国家的学校也是类似的情形,比如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也不提倡教师个人有宗教信仰。

我曾询问美国的一些教授:“你信不信仰宗教?”他们都非常敏感,三缄其口。为什么?因为他们如果说自己信仰基督教,就会担心非基督教徒的学生对自己印象不好;如果说信仰佛教,又担心非佛教徒的学生对自己心存芥蒂。

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善巧方法来变通,比如把佛教当作文化来研究,这在任何场合都无可厚非。而佛教的确是一种文化,那在研究的过程中,你信不信它呢?看你自己,有人是很信仰而去研究,也有人是不带信仰而去研究。

所以,可以把佛教当作一种文化去研究。

(五)问:现在社会上流行手上戴佛珠,但如果没有佛教信仰,戴佛珠有用吗?

答:手上戴佛珠的人,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信仰佛教而戴佛珠,比如藏地的很多人都拿着佛珠。我也有一串随身戴了很多年的佛珠,是1997年花两块钱买的。

一种是不信仰佛教,只是把佛珠作为一种装饰品来佩戴。有些人到西藏去旅游,看到一串水晶或紫檀手珠,觉得很好看,就买了戴着。这样戴着不一定有很大的作用,但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喜欢戴佛珠也无可非议,就像有人喜欢红色、有人喜欢白色一样。

(六)问:藏地的一些寺院变成了旅游景点,对此您怎么看?

答:现在到藏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寺院可能也遭到一些干扰。包括我所在的佛学院,去年国庆以及今年法会期间,人流如织。我当时也担忧本来非常清静的佛学院会不会变成喧嚣的旅游景点。

但是藏地有一个好处——冬天特别寒冷,所以一到冬天,很多旅游的人就望而却步,即便去了也不敢久留,这无形中成了对藏地寺院的一种保护。

不过总体上看,目前藏地的寺院基本没有遭到特别大的破坏。众人集聚于某处,一般都是因为有利可图,而藏地没有可供开发的众多工业、商业资源,所以一段时间之中不会遭受外来的过多影响。

(七)问:您为什么会走上出家这条路?

答:我的出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我从小就很想出家,要读小学时就不想去,打算直接出家,但因为我的弟弟不愿读书,后来我就代替他去读书了。

读中学时,我又很想出家,于是升学考试时故意不考好,但不小心又考上了师范学校。(众笑)确实是这样的,我当时答题时故意写错很多,但可能藏文成绩稍微好一点,结果又考取了。

读师范时,我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愿望,因此接近毕业时就毅然出家了。

前段时间在北京的一个访谈节目《少有人走的路》中,我也被问及为什么出家以及出家至今的经历,当时我也谈了一些,你方便时也可以看看。

(八)问:现在处于末法时代,您觉得此时的佛教应该如何发展?

答:按照佛教的历算来分析,现在靠近末法时代,还不是真正的末法,属于佛教的形象期,这一时期持续五百年。

我感觉现在的佛教不但没有隐没,反而有兴盛之势。如今年轻人、知识分子中研究佛教的人日益增多,原因是什么?就是佛教跟其他宗教有个不共之处——具有严密的逻辑智慧。因为这一点,佛教完全不会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而且对于人们心中的种种困惑,可以给出圆满的答案。对此爱因斯坦曾经大加赞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也说所有宗教中他最认可佛教。

现在政界的一些上层领导,还有文艺界、学术界的很多人,都从正面认识和推广佛教。这是一种善举,为什么?因为佛教的精神一旦弘扬开来,人人都能活得很快乐、很清净。

我并不是要宣传佛教,像一些公司推广产品那样,而是感觉现代人很需要佛教的智慧——如果具备这种智慧,至少不会活得那么挣扎与痛苦,很多生活难题可以轻松解决;相反,如果没有这种智慧,人生的路会走得比较艰难,最后也会以失败收场。

所以,在座诸位有机会时应该多了解佛教,即便你不感兴趣,或者想要否定佛教,也有必要先对它作一番观察,否则毫无根据地盲目排斥,不是理智之举。而且如果你觉得佛教不好,也要分析到底是佛教的教义不好,还是个别佛教徒的行为不好?不应将二者混为一谈。

其实我完全可以负责任地说,佛教的教义百分之百是纯洁无垢的。但佛教徒是否都纯洁无垢呢?不一定。佛教徒中,不论在家或出家身份,有一部分非常优秀,有一部分也比较腐败,甚至非常不如法。就像现在社会中的人也是三教九流、参差不齐。但个别佛教徒的不如法行为,不能算在佛教头上,对此要辨别清楚。

(九)问: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有什么区别?

答:二者的教义没有很大差别。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弘扬到藏地时,与藏文化融为一体,衍生出不同教派;弘扬到汉地,也与汉文化接轨,出现了禅宗、净土宗、华严宗等八大教派。

其实不论藏传还是汉传,都是大乘佛教——都需要发菩提心,都能成就佛果。

而暂时的方法上,二者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藏地,很多寺院非常重视闻思修行。而在汉地,信众们非常重视吃素,寺院的建筑非常辉煌,很多人对烧香比较看重。

总之,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虽然在细微的习惯、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却是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