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入大乘论讲解 >> 入大乘论讲解31 返回
字体: A- A A+

第31课

荣素班智达·造论

仁波切·翻译

今天我们继续讲《入大乘论》,现在正在讲第五品——大圆满品,前面讲了十几种,到底十二还是十三种到最后再看吧。大概有最重要的十多种大圆满通过数目来宣说,比如说五大、六明点等等,其中现在讲三十种歧障,昨天前面二十三种歧途已经讲完了,接下来讲七种障碍。

七种障碍:

今天开始讲七种障碍,分两个三种,还有后面一种,大概这样分。七种障碍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讲:

染污的三种障碍:

第一方面,有染污性的三种障碍:

第一、菩提果的自性另行无有,以染污所障,如云:“易难染故难,现量不现遍,虚名说谓此,金萨无表诠。”菩提藏的自性另行无有,无所勤作,因此容易证悟。由于染污所障而没有证悟,因此难以证悟。它如同虚空界一样,就是“现量不现遍”。自性远离相的名言,因此,“虚名说谓此,金萨无表诠”。

第一、菩提果的自性另行无有,菩提果的自性,其实众生自己已经本来具足,没有另行存在,但是以染污所障,虽然每个众生都有自性,但是因为被客尘染污。在《普作续》第三十品不没胜幢品当中这样讲的,如云:“易难染故难,现量不现遍,虚名说谓此,金萨无表诠。”

菩提藏的自性另行无有,无所勤作,因此容易证悟。这样的菩提心的自性,实际上我们是一直具足的,没有任何勤作,而且每一个众生都自己已经具足,所以说很容易证悟。因为众生不需要在别的地方寻找,每个众生只要内观,就像大圆满愿词里面讲的一样,本来住故不依勤作修,亦不观待根基差别等,自心简易难信之秘密,愿以上师窍诀力见之。很难信的心的秘密依靠上师的加持而证悟,特别特别容易,很难信的。因为每个众生都具足,并不是在遥远的地方,佛就是跟众生住在一起、睡在一起。

由于染污所障而没有证悟,因此难以证悟。但是很多众生都不知道,也是很难的,而且被客尘遮障,难在哪里呢?因为被染污的缘故特别难以证悟,虽然已经具足,比如有些人很有钱,但是钱存在银行里面,然后密码忘记了。所以,有再多的钱也无法遣除你的贫困。

它如同虚空界一样,就是“现量不现遍”。如果没有证悟,你的现量识面前不会显现的;虽然像虚空界一样遍于一切,但是一直见不到。

这样的法性,其实世俗当中来看是一种虚名而已,没有什么的。因此,如果真正要表示它、真正要见到它,不要说一般的人,连金刚萨埵佛以表诠的方式来给你指点这也是非常难。真正心的本性或者自然本智,它的本体没办法依靠各种方式来给你诠表,这是很难的。

所以那天不是讲嘛,维摩诘居士和文殊菩萨对话的时候,文殊菩萨说,你说我们大家全部都说得不对,你自己觉得怎么样呢?当时维摩诘居士“默然无言”四个字,因为他没办法说,如果要真是能说的话,他肯定会说的,但是没办法。所以,自性远离相的名言,因此,“虚名说谓此,金萨无表诠”。即使金刚萨埵佛也没办法。

《坛经》中云: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自性也没办法有一个其他的方式来见到佛、得到佛,如果你产生起心动念,那这是大笨蛋、大愚痴。所以,如果真正要观察它,或者真正要得到实质也是没办法的。

虽然这样的自性每个人都已经具足,但是它的本体很难证悟。有时候我们经常求大圆满、求禅宗,经常得到最高的这些法,得过灌顶、得过教言;但是现实生活当中自己的相续经常与法背道而驰,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所谓的证悟,所谓的明心见性,一方面需要前世积累资粮,另一方面也需要智慧和福报,不然确实人人都去找,不一定能找到真正的境界。

就像世间人每个人都想发财,都要去赚钱,但真正能赚得到钱的,无勤当中得到,或者很有财富,那可能也是极少数人。赚钱容不容易呢?一方面讲是很容易的,对有福报的人很容易,他稍微上个网,去股市稍微操作一下,几十万、几百万、几个亿全部就出来了;如果没有福报,你越进去越穷,你原来本来有的放在股市里面,过一段时间全部就没啦,有的也没有了。

修行人也是一样的,说容易也很容易,有福报的人,上师稍微指点一下,听了几堂课也许真的大彻大悟。但没有福报的人,不要说这辈子,还有很多世都没一定能开悟。甚至更没福报的,依靠僧团、依靠甚深的法也很容易造业。有这种情况,所以,说容易也容易,不容易也不容易,跟世间人赚钱比较相同。

第二、宣说由染污所障之故需要善知识来指引,如云:“此同一切道,自性住众生,凡夫染迷故,如医寻觅药。”虽然是自性,但由于被染污所遮障而不识本来面目,比如,虽然药自性是治病的,但寻找那药的就是医生,同样,虽然众生是自性解脱,但由于染污而不知如此,需要善知识来指引,因此要依止殊胜善知识。

第二、宣说由染污所障之故需要善知识来指引,刚才前面讲了,我们本性已经具足,很容易;但是它被实有的执著染污所遮障。染污前面讲了,从第一品开始染污烦恼到底有没有实有的本体?后来确实如梦如幻,没有真正染污的本体。虽然没有本体,但确实给我们遮障,那这样的遮障还是需要善知识来引导。《前行》里面引用过一个教证,如果没有上师的话也没有佛,千劫的佛也是依止上师而来的。汉文的原文我背不下来,你们自己背。

《普作续》第三十品里面说,如云:“此同一切道,自性住众生,凡夫染迷故,如医寻觅药。”这种自然本智或者法界清净,不管是佛也好众生也好,共同的一个本性的道;佛面前也没有特别的“优惠”,众生面前没有特意地去损减,是共同的一个道。也就是说,这样的自性住于所有的众生,清净法性或者自然本智,或者菩提心,或者如来藏的自性、光明,从佛到众生或者所有众生都有如来藏。刚才讲了,你们发心谁都会有专业,因为有如来藏的资源,只要有如来藏都可以发心。我每天课的着重点有点不同,当然不需要所有的人发心,但有一部分人发心确实很重要。有如来藏,但是凡夫对无的东西执著为有,不干净的东西执著为干净,常乐我净迷乱的执著,所染污的缘故不见真相。

就像医生,本来药自己有治病的作用,但如果医生没有把它搜集起来,没有进行配方、搭配,可能光是有一些药,不一定能……这个比喻很重要,真的依止善知识才能起作用。山上的草木其实都是药,大多数的药都是在大地上生长的,但如果没有专家、没有医生配制、合剂,那我们怎么知道怎么治?同样的道理,所有开悟的法,其实在《大藏经》、论典当中、高僧大德的全集里面都有,分散居住;但如果没有善知识引导的话,你都不知道怎么对治烦恼的疾病。

虽然是自性,虽然每个众生的自性是清净的,但由于被染污所遮障而不识本来面目,比如,虽然药自性是治病的,这些药分别长在各种神山、湖泊,或者岩石当中,或者是草,或者是一些金属物,或者一些其他种种的东西,但寻找那药的就是医生,但是搜集那些药、搭配那些药的是医生。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医生,一方面众生不知道是药,先不认识,即使认识,但你怎么搭配,怎么对症下药,不知道的话没有用。有时候我们自己去开个药其实不太好,我也有这个毛病,头痛的时候这个开一下,那个开一下,但是我也不专业。如果我心情不好的话,给我开个这个,但其实医生再怎么差,他还是可以看一下。

因为现在医生越来越少,病人越来越多,这样的话医生也是越来越累,累的时候看病已经……我也理解,最后好像医生自己都已经奄奄一息一样的,确实有点累,看到病人的时候都模模糊糊的。在这个时候病人也没有信心,“他累成这个样子,他会不会专注啊?他问的问题也不是很专业,很可怜的样子……”。真的,我们看现在大城市的医院里面,医患关系也比较复杂,但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有些医生非常优秀,真的是像菩萨一样。人很老了,自己身体也不好——一般医生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原因是不是经常看病人,然后病人的病传染到他身上?虽然他一直给别人治病,然后他自己的身体也不好。有些法师也是这样的,天天给别人讲课,但是自己烦恼很深重的,也有这样的。可能医生身体不好,法师讲得很好。

不管怎么样,没有医生药也没办法辨别。学院当中不管男众、女众,好多医生还是很辛苦的,特别感谢!确实你们有些默默无闻很多年了,我年轻的时候你们就一直发心,发得很好;现在还没有圆寂,还在发菩提心,还是很伟大的。(众笑)自己没有生病的时候不知道医生的伟大,自己生病的时候一般不观想佛菩萨,而是经常观想医生,病好了以后又忘了医生,这是一般人的做法。所以,你看有病的人如果没有医生确实是没办法的。

同样,虽然众生是自性解脱,但由于染污而不知如此,需要善知识来指引,因此要依止殊胜善知识。因此在这里要求大家一定要依止殊胜的善知识。《父子合集经》中云:若非依止说法师,毕竟世间无出离。如果没有依止很好的说法师,毕竟在这个世间当中很难得到出离。“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很难得到。这里也讲了,看起来好像自己具足自性,不一定需要善知识的引导,但确实没有善知识的话,好像有些方便方法很难得到。

以前有一个叫石头希迁禅师,他当时去六祖那里,回来的时候有些人问:“你这次得到什么呢?”他说:“也没有得到什么。”“那你去依止干嘛,你去见六祖干什么?”他说:“我知道了‘不需要得到什么’的道理”。

你依止善知识以后,不一定像显宗所讲的一样,就得到了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东西背回来了。虽然最了义的自性光明,本来众生无增无减的方式已经具足;但是如果没有依止上师善知识,确实依靠自己的自力、慧力很难开悟。

这里并不是说依止善知识是染污、是障碍,这里讲的是为什么要依止善知识?因为依靠依止善知识,我们心性当中被染污的要遣除;如果没有遣除这也是一种障碍。这样一种“无所获得”的道理,没有依靠善知识来得到,这也是一种障碍。

华智仁波切说:耽著对治也应舍。如果执著对治法也是应该舍弃的。所以我们即便执著的,比如修菩提心、依止善知识,这些暂时来讲是不可缺少的;但最终这种执著也要舍弃,意思是这样的。这里并不是因为依止善知识要舍弃,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有染污的缘故,通过依止善知识来舍弃这些染污,或者舍弃这种耽著法,耽著对治的实执。

第三、大乐无有偏向,以染污而显现偏向器世界,显现偏颇有情世界。如云:“了知境大乐,真如净世界,彼集诸方光,四方隅上下,不定彩虹色,真现部之别。”大乐无有偏向与偏颇,显现为偏向的一切是大本智的大游舞庄严,但是以染污而显现为器情世界。所谓的“彼集诸方光”是指不成立一切而偏堕显现似乎成立成立,而现为器世界。所谓的“彩虹色”,是无有各自分开而显现各自决定决定,现为有情世界。总之,一个基显现为清净世界与不清净世界,其中显现为不清净是指,“由染污所遮障”。这种道理在经藏中也有宣说,器情所摄的一切世界无不成为佛刹土,所化相续也有两种,调柔有情与骄慢有情,调柔有情是指菩萨,骄慢有情是指凡夫与声闻。为了调化调柔有情,而加持显现完全清净的世界与受用圆满身。为了调化诸骄慢有情,加持显现不清净的世界与贫穷卑下佛陀。世界以坏劫毁灭也是这般加持以它调化。甚至令众生烦恼的八万四千烦恼、四魔也无不是诸佛在成办佛陀的事业。共同经教中提及,器世界与有情世界是以众生业力而形成的,但是显现为这两种相并无差别,也无有显现的所依基,只是显现之缘,佛陀的大悲与众生的业力二者成了共同也是合理的。显现本身也同等成为清净解脱与束缚的缘,因此依照这两种道理来建立也显然合理。如果按照合理的智慧无欺如是建立真实,那么如大悲加持就成了真实。

第三、大乐无有偏向,以染污而显现偏向器世界,每个众生具足无为法的大乐智慧,本来大乐智慧没有什么偏颇、没有什么染污,每一个众生和器情世界的自性是无离无合的。可是因为有了染污法的原因,他在显现上,一个是偏向于器世界,东南西北上下,四方四隅,也有智慧的清净的器世界,也有分别念的不清净的器世界;也是因为染污法的原因,显现偏颇有情世界。有些因为智慧而显现的像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和眷属一样的清净显现,还有像六道轮回一样不清净的显现。

在《普作续》不没胜幢品当中这样讲,如云:“了知境大乐,真如净世界,四方隅上下,如果我们了知了大乐智慧,整个外境、器情,如果了知连痛苦的名称也没有的大乐自然本智,那所有的真如,或者一切现象都是清净的世界,彼集诸方光,那么这样的清净世界就像极乐世界一样,四方四隅放大光芒,非常清净,包括琉璃的光、金子的光,四方四隅、上下,也是一样。东方不动佛的世界,南方宝生佛的世界,东南西北四方四隅都可以显现清净的刹土,这是针对清净刹土讲的。或者,如果你不了知这样的道理的话,可能四方四隅也显现不清净的世界。讲义里面是清净的世界,但是也可以现不清净的器世界。

下面讲,不定彩虹色,意思就是说,如果能了知有情世界的话,在有情世界当中也不定的显现种种的、各种各样的有情世界。这些有情世界从清净方面来讲,真现部之别。”比如说五部如来的差别法,与众不同的差别,比如说东方金刚萨埵金刚部,还有中方如来部,南方宝生部,西方莲花部,北方事业部,五部的刹土;如果没有认识到的心的本性,可能东南西北也显现各种不同众生的世界。

下面解释,大乐无有偏向与偏颇,显现为偏向的一切是大本智的大游舞庄严,但是以染污而显现为器情世界。大乐本体自己没有什么偏向,主要偏向显现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器世界,一个是有情世界。不管怎么样,一切都是大智慧的自然游舞,或者说大游舞的庄严;但是如果心被烦恼所染污的话,那显现为器世界。

这是什么呢?所谓的“彼集诸方光”是指不成立一切而偏堕显现似乎成立,而现为器世界。刚才讲到,器世界有两种情况。被染污以后本来是不成立的——器世界包括现在的喇荣也好,或者世界各地每个人居住的处所,器世界本性上不存在,但是在显现上似乎是真的;就像晚上梦中的器世界一样,真的有这样的世界。这个叫做显现为器世界。

所谓的“彩虹色”,是无有各自分开而似乎显现各自决定,现为有情世界。因为染污的缘故,本来没有各自分开;但是因为有染污的缘故,似乎好像显现有情世界。有情世界的人也好、动物也好,你也好、我也好……一方面,佛教徒听了这么殊胜的法也是挺好的,尤其在上课的时候,大家专注的时候好像各个都像勇士、勇母一样特别清净;下来以后,又开始“这是你的事情,这是我的事情,今天我很不开心,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呢?你知道吗?这个人特别特别坏,我很想把他狠狠地揍一顿,但是我好像现在也不敢。不敢的原因是什么呢?你知道的,因为我胆子比较小,所以……”有情世界也是,虽然没有本体;但是下来之后又各自你我他、民族、家庭、种族、各种各样的,这个叫有情世界。

总之,一个基显现为清净世界与不清净世界,这句话很重要。总而言之,众生面前所显现的还是有一个假立的基,它显现器世界和有情世界。不管是中观也好、大圆满也好,前面也讲了,所有的显现只有一个显现许的基,这是我们显现的基础;清净的世界也是依靠它而显现,不清净的世界也是依靠它而显现。

其中显现为不清净是指,“由染污所遮障”。显现为清净,因为了达它的本性而显现的,这个大家也应该知道,有了这样的一种现基,这在无上密法当中很重视。一般来讲,高僧大德们,尤其是讲大圆满,先讲本基,然后讲基现,最后基现是怎么样迷乱的?众生不认识它而迷乱,而佛认识,最后迷乱的基现怎么融入本基?看起来似懂非懂,但这实际上很重要的,任何一个理证来推翻很难。确实很重要。

这种道理在经藏中也有宣说,这样的基现在显宗的经典当中也有提过,这个道理在经藏当中也有宣说,器情所摄的一切世界无不成为佛刹土,就像学过的《维摩诘经》,心净国土净。螺髻梵王跟舍利子辩论的时候,螺髻梵王看到的全部是清净的,舍利子他还不能看到,后来慢慢依靠佛的加持显现。但其实佛加持也好,不加持也好,万法的本性就是这样的。

其实这样的道理显宗也提过,荣索班智达经常用显宗的教理来印证密宗不可思议的道理,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显宗了义经典的依据就是密宗,那如果密宗所提到的道理完全跟显宗相违的话,要么是密宗是佛法,要么显宗是佛法,其中只承认一个。但实际上究竟的密意上没有任何相违,只不过是直接给显宗有些众生他讲无上瑜伽的道理肯定没办法接受,所以就像上阶梯一样一步一步给他讲,原因是这样的。前面也讲了,显宗里面提是提过,但是没有讲怎么修行,怎么转为道用的方法没有讲一样,显宗了义经典当中也是有。

所化相续也有两种,调柔有情与骄慢有情。调柔有情是指菩萨,骄慢有情是指凡夫与声闻。而且在显宗当中所化相续也有两种,一个是调柔的有情,还有一个是傲慢的有情。调柔的有情指的是什么?显宗当中也讲了,密宗当中也讲了,其实众生当中一个是调皮的,一个是不调皮的,比较可爱的。一个是特别傲慢的有情。

调柔的是谁呢?调柔的就是菩萨,从一地到十地的菩萨,这些菩萨真的行为很寂静,修法也是特别精进。虽然他相续当中根据层次不同,有烦恼障和所知障,但是他毕竟这么长时间当中修学圆满,非常调柔。求学者当中,有些发了菩提心的人,刚开始很野蛮;但是慢慢还是很调柔的,依靠外相上的行为也可以观察出来,他是比较调柔的。

还有一种傲慢的有情,傲慢的有情就是我们可怜的凡夫。凡夫人是很傲慢的,自己什么功德都没有,但是特别傲慢。有一点点知识,有一点点财富,有一点点相貌,有一点点特点、功能,或者专业知识,说话也好,走路也好,包括有一些眼神、姿态,各种方面经常不断地给别人指示自己的不共特点。所以凡夫人,还有声闻也有自私自利的心,他也比较傲慢。

都是佛陀的加持

为了调化调柔有情,而加持显现完全清净的世界与受用圆满身。为了调伏刚才调柔的有情菩萨,对得地以上的菩萨,佛加持显现完全清净的世界以及受用圆满身。显现的世界也是清净的,像极乐世界或其他清净刹土的世界,这是专门“培养”菩萨、调柔众生的,就像我们有些高级班一样,比较调柔——我说的高级班不是指讲考班啊,不然你们又傲慢起来了;我说的高级班,和世间当中很有学问的、级别比较高的知识团体一样。为了调化诸骄慢有情,加持显现不清净的世界与贫穷卑下佛陀。就像我们的娑婆世界,佛也是显现比较贫穷。像释迦牟尼佛,每次都是托钵乞食,连穿的鞋也没有,吃饭也是一顿一顿去化缘,身体虽然比我们还高一点,但是身相也比不上其他清净刹土的佛陀——这是专门给我们这些不清净的凡夫和声闻众生示现的。不仅是佛的显现,世界以坏劫毁灭也是这般加持以它调化。意思是,佛陀还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现,包括世界当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无常——世界最后以七火一水来毁灭,其实这样的毁灭性,也是佛陀为大家示现一切都是无常,也是一种加持。

所以,我们有时突然出现一些变化的时候,大家不要想“请佛加持,让我恢复如初,你看我电脑上全都没有啦,佛加持啊”——现在有些人遇到一点点不悦意的事情,就马上祈祷佛陀;但毁灭性的东西也许是佛亲自给你的加持,让你观修无常。

我看到空海大师——应该是日本真言宗的祖师,他写的《即身成佛义》中说:加持者,表如来大悲与众生信心。佛日之影现众生心水,曰加。行者心水能感佛日,名持。行者若能观念此理趣三密相应故。加持,表如来的大悲和众生的信心。就像佛的日光影现在众生心水中,这个叫加;行者自己的心能感应到佛的日光,这叫做是持。总的来讲,行者如果能真正观修此理,则跟佛的三密相应。一般唐密当中经常用三密相应,身口意相应,这个叫做是加持。

加持,藏文当中是“辛拉”,“辛”有给予的意思,“拉”对他有一种接受或者植入,有这个意思。加的话,把佛的大悲心给予众生,就像日光给予在水里面一样;持的话,自己接受,众生接受佛的日光。

加持、加持,很多人经常说“给我加持一下、加持一下”。去年讲到鸠摩罗什经常用什么词表示加持?当时他用的另外一个词,叫什么?哦,对,威神力,加持力是威神力,但这个好像只是一种力量。鸠摩罗什翻译的时候经常是威神力。刚才我说的空海比较早,他对加持的解释也比较好,与藏文当中的“辛拉”比较相应。

加持是什么呢?就是即使出现无常,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调化。甚至令众生烦恼的八万四千烦恼、令众生烦恼的四魔也无不是诸佛在成办佛陀的事业。前面引用《维摩诘经》的教证已经说过了。

如果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可能比如说,那佛对你示现的包括无常也好,什么都好,也是一种加持。我们有些人对上师很有信心,即使被上师批评了,也认为“这是对我的加持”,然后改正自己的烦恼;有些没有信心,哪怕上师给你讲个教言,也会产生邪见。

禅宗的一个教言说:如果证悟的话,即使土石,也能利益众生、成办佛的事业;如果没有通达,即便佛陀,也不一定对你有利。如果你有信心,哪怕是一块石头,它也会给你带来利益——佛加持过的石头也好,或是什么,都可以利益你。如果没有信心,即使亲自见到了佛陀,亲自见到了莲花生大师,亲自见到了荣索班智达……可能你当时看到的真正的荣素班智达是有头发的,不知道个子怎么样,拉萨人——在荣巴那边,是拉萨人,是个藏族人,不知道那个时候藏地的卫生、条件怎么样,都不一定。原来法王如意宝去尼泊尔的时候讲过:如果没有信心,即使当时亲自见到莲花生大师,也认为他只是行为比较糟糕的一个瑜伽士而已。

所以,所谓的加持,有些人说“你给我加持加持”,但一点信心都没有的话,也许这个加持,你会以另一种方式来理解,有可能的;如果有信心,不一定非要给你加持,非要给你灌顶。确实,哪怕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一些有缘的上师,前辈的大德们也依靠他的文章、他的书而马上开悟,像这样的显现也非常多。

所以,这个方面大家也应该知道,佛调化的方式各种各样,甚至可能我们面前显现无常、显现一些不顺利的事,如果你知道这是佛的加持、上师的加持,很好的。我们学《修心七要》的时候,一切都看成是上师的加持和佛的加持,这样才对。不然,“今天我路上很顺利,上师的加持”“今天路上很不顺利,上师好像没有加持,三宝没有加持。我今天念了,但是一点都起不到作用,很不顺利”;“我今天心情很好,是佛的加持”“我今天心情不好,佛没给我加持”——也许今天你心情不好,真正是佛给你最强力的加持。

共同经教中提及,器世界与有情世界是以众生业力而形成的,像《入中论》《俱舍论》中引用过很多教证。但是显现为这两种相并无差别,刚才佛的大悲显现也好,或者众生的业力显现,其实这两个不但不相违,也没有什么差别。也无有显现的所依基,只是显现之缘,不管是佛的慈悲力显现,还是众生的业力显现,这两个没有一个真正实有所现的基。如果有一个所现的基,倒是可以的,但只有一个显现的缘。佛陀的大悲与众生的业力二者成了共同也是合理的。意思就是说,刚才显现的缘是佛陀的大悲和众生的业力,这两者都可以变成显现的缘,没有一个实有的东西。比如我有一碗酸辣粉,一个人觉得这是特别好吃,一个人觉得特别难吃。但其实,在酸辣粉上面,没有一个好吃的、实有的东西,也没有一个难吃的、实有的东西。但这个显现许,是好吃的因缘也可以,是不好吃的因缘也可以。刚才讲了佛的慈悲和众生的业力,其实两个都起了因缘的作用,但是这种因缘也没有自性。

所以,在这里有很深的一个道理,大家也可以想。我们所有清净的显现和不清净的显现,没有一个实有的东西,并没有像其他宗派所讲的一样有个造物者,没有这样的,但确实有显而无自性的一种因缘。中观里经常讲缘起空性,这种因缘是有的,不管是显现清净的世界——像极乐世界,有一个清净的因缘;不清净的也有,来源就是众生的业力和佛的慈悲。

为什么《定解宝灯论》讲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所见?原因也是这样的,如果有一个共同所见,那共同的所见到底清净还是不清净?肯定是不合理的。一碗水,到底是水还是脓,还是铁水?这样也不行。

或者是现在不同众生的业感,这里很难说。但至少两个口味不同的人,像刚才讲的,一碗酸辣粉,一个说特别好吃、一个说特别不好吃,那到底是好吃、还是不好吃呢?只是有一个显现分,显现上有这样的因缘,显现的基上也有能显现的;但实际上,基上面没有一个好吃的东西或者不好吃的东西。如果有,那应该好吃的是合理的,不好吃的是不合理的,以这样来分。但实际上,每个众生从业感来讲,对自己来讲,“这是正确的,确实不好吃,我不想吃。因为不好吃,我都没有怎么吃。”“因为好吃,我全部吃完了。特别好吃,我下一次还要吃。”好吃的时候是一阵“咂咂咂”,是这样的;不好吃的时候,“咂……”。一般不好吃的时候,就吃一点叶子,这说明不好吃,这里吃一点点、那里吃一点点;哇,好吃的时候,像有些人一样,一大口一大口地吃。但好吃、不好吃,本基上没有什么差别。同样的,清净和不清净,也是缘于众生的业力和佛陀的慈悲,都是合理的。

显现本身也同等成为清净解脱与束缚的缘,因此依照这两种道理来建立也显然合理。你说不好吃,也合理。现在有些做饭的人,如果跟他说“今天的不好吃”,他会说“这是你们的业力现前”,其实他是有道理的;“今天很好吃”,“这是你的智慧显现的”,这样的话,他说的有非常深奥的意义。如果按照合理的智慧无欺如是建立真实,那么如大悲加持就成了真实。如果按照合理的智慧、无欺显现这样建立的话,佛陀的大悲算是正量。佛陀和众生,哪一个合理?从净见量来讲,肯定是众生的业力不一定合理,佛陀的慈悲显现、智慧的部分是合理的。《定解宝灯论》里面有嘛,一个是从众生的业感方面,各自为正量;还有上上为正量、下下为非量,这样来讲,肯定是佛陀的智慧和加持是正量,这个是真实的。

前面把这三种障碍已经讲完了。

没有以瑜伽行义所摄而以烦恼束缚之疾所困的三种障碍:

这三种障碍没有被瑜伽的三轮体空的智慧所摄持,显现为被烦恼所困。是什么呢?

一切瑜证伽行归纳起来就是三种。第一、为了供养圣者,以游舞庄严的坛城的方式作会供回向。

为了供养三根本、护法、本尊、上师、空行,以各种供品以普贤王如来的坛城游舞方式,以普贤云供的方式来供养的话,供养是合理的;但供养没有被三轮体空所摄持,而是以一些执著摄持的话,这是障碍。可能每个都有这样的道理。

刚才说瑜伽士的证悟所归纳的有三种嘛,这里把第一、提在前面,虽然藏文当中是这样的,但是,第一、为了供养圣者……这样是不是好一点?跟汉文的逻辑一致,前面有个三种,这是第一个。到时候再看看。

第二、为了利益众生而行如海事业。

息增怀诛,为了利益众生,一会修息业、一会念解缚咒、一会念金刚萨埵、一会念“嘿嘿帝察帝察”,还有过一段时间共修极乐法会阿弥陀佛的咒语,在此之前还有闭关。

人生无常,好好闭关,学会修行自理

昨天跟堪布、堪姆们也讲了,闭关的时候,我希望,如果自己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好好闭关。全学院那么多僧众一起闭关,以后也很难说有这样的机会。今年主要是念阿弥陀佛,总共修三年,今年是闭关修的最后一年,明年以后可能有其他的。

人生都是无常的,我现在有个特别强烈的想法,想好好地闭关修一段法,其他好像……在自己人生末尾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采访我:“你有什么想的?”我可能没什么想的,但如果死的话,可能有一种遗憾:虽然遇到了那么好的上师、那么好的法、那么好的因缘,但是自己好像表面上看“我要利益众生、我要翻译、我要讲课”,依止上师这么多年了,一直遇到这么殊胜的大乘法,但真正去修的话,可能连十天八天都没有,修得很少。原来想每年闭关七天、一百天,发过很多愿,但一直不能实现。确实我个人表面上看来好像是翻译,“这个论也很重要、这个法也很重要,他们知道多好啊”,有这样一颗比较强烈的心;但对个人来讲,是一个特别大的损失。所以,我个人今年很想好好念阿弥陀佛。去年疫情的时候,一百万还是念了一部分,但没有念完,本来想今年继续,但好像有些事情怎么样安排时间都有点困难,生命无常。

所以,我闭关确实有点困难,但你们有一些自己各方面条件具足,包括各个部门的发心人员是可以的。其实发心很重要,但如果想闭关的话,看由其他一些全职人员暂时来代替也可以。现在我们学院也不需要其他很多财富、福报,关键是,当真正要离开这里的时候,大家有一种解脱的把握,或者至少修过一点法,这是很重要的。

我个人确实现在唯一的想法,如果我离开人间的话,临死的时候,有一个人来采访我:你今天要死了,你有什么遗憾?我说:其他什么都没有,我这辈子足够了,遇到了这些那么好的法,其他我也不贪任何财物,什么都不贪;但是唯一的,可能修行方面没有……如果我真正认真地,不耽误时间,有一段时间修行的话,可能会有一点点进步,自己有这个把握。有时候晚上好好祈祷,有时候稍微白天闭关,好像自己的觉受这些方面生起的稍微快一点。自己应该并不是没有任何佛缘的人,但有时候也没办法,像我的话,真的不是佛的慈悲加持摄受,应该是众生的业力显现、业力所感。

所以,我想我们很多人过一段时间因为有闭关,大家各方面心里做好准备。我看到很多道友都是开始天天手机上“买机票怎么样好?今天机票怎么又涨了?这个火车票怎么样?好像动车好一点吧。那个宾馆看能不能再讲一下?”有些老年人眼睛也不好,也不太会在电脑上操作。但老年人住在世间的时间应该不会多的了,应该为来世做一点准备;尤其是弥陀法门那么好,每年我们都是九月份的时候,大家一起共修。其实早年的时候,我每年都不缺的,但后来好像不知道破坏了什么缘起,每年都是……前几年有一次好像还可以,三十万遍都好好地念了。一出去的时候,心里想:没事,我出去的时候照样可以念。但是一出去就没什么想的了,也没啥感觉,从这里一离开以后,好像不用念了,“学院是不是在念?对,他们在念,我不用念了”,我有这样的邪念。所以,一般出去的话,没有办法;如果在这里,至少会把三十万遍念完。当然你们自己看,我也没什么强迫的,随缘,我现在心胸很宽阔的,就像大海和虚空一样。

刚才不知道讲到哪里去了。不管怎么样,事业也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摄持;否则,如果以烦恼束缚,也会变成障碍的意思。

第三、为了能产生福德资粮而供养上师与发放布施等,不舍一切福德事而真实摄持行持,是所应行,但如果成了烦恼的束缚,那么就说为障碍。

第三、为了能产生福德资粮而供养上师与发放布施等——六波罗蜜多、供养上师三宝,不舍一切福德事而真实摄持行持,是所应行,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摄持,这样是应行的。但如果成了烦恼的束缚,那么就说为障碍。如果以烦恼而束缚,那么每个都成了障碍。

这三种的词义容易理解,因此不分别解说。

这三种的词义都比较好懂,因此,荣索班智达这里就不讲了,可能他引用了很多教证,也有点累了,这里《普作续》也没有用,到最后一个的时候又引用了。(师笑)

我看这也是《普作续》三十品里的最后一个偈颂。他基本上用了里面好多的偈颂,不是全部用,前面三十个当中,大多数是中间隔几个颂词,又引用一个,《普作续》原文中是这样的。

最后一种是以增损圣教所摄的障碍,如云:“故于教真如,彼事成障碍,如是分别彼,彼则无所得。”圣教就是指菩提心菩提果的自性是最殊胜的所依基,因此说“教真如”。“彼事”指为了获得、证悟真如,有无的心、发动声音的功用这一切都是障碍,如同大海随风而动。所以,如果自住本身的自性,那么自住于大乐同时不会以分别获得它。这就像水与火,如果不改造,则自澄清、自明亮,无论如何行持都是自己遮障自己,同样,如果证悟了心无本性,那么不需要改造,改造也不得所作能作的本性。如果不了知,那么如何励力改造也只是前后分别念更换而已,如同白云黑云二者都遮障虚空一样。

最后一种是以增损圣教所摄的障碍,如云:“故于教真如,彼事成障碍,前面讲了,真正的自性叫圣教,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实有,就成了障碍。如是分别彼,彼则无所得。”如果我们分别圣教也有相,不管是文字也好、语言也好,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得不到真正的自性。圣教就是指菩提心或者菩提果的自性,是最殊胜的所依基,因此说“教真如”。颂词中的“彼事”指为了获得、证悟真如,而我们经常看到的有无的心、发动声音的功用这一切都是障碍,如同大海随风而动。这些都是障碍。我们对一般语言文字,这个文字是有的、这个文字是没有的,这个语言是有的、没有的;或者这个语言要发出来通过什么样的部位,如果这些去操作或者去执著,则都是障碍。就像大海被风吹动、随风飘动一样,不是大海平静的本来面目。

所以,如果自住本身的自性,那么自住于大乐同时不会以分别获得它。因为它的大乐不可能被其他染污获得,通过其他方式、用分别来获得是不可能的。这就像水与火,如果不改造,则水是自然澄清、火是自然明亮,无论如何行持都是自己遮障自己,就像世间当中的水和火,如果再去动摇——水不断动摇,可能不行的;火不断动的话,火就灭了,不可能,自己已经把自己遮障了。同样,如果证悟了心无本性,心本来没有本性,那么不需要改造,改造也得不到能改造所改造的本性,改造也不得所作能作的本性。其实这样的改造,能改造和所改造的本性是得不到的;再怎么改造,能作所作这样的本性也得不到。如果不了知,那么如何励力改造也只是前后分别念更换而已,如同白云黑云二者都遮障虚空一样。如果真正的本性没有懂,一会安住一下、一会放松一下,那前面的动念稍微遮止,遮止以后又继续产生后面的念头,那其实这是前后的分别念稍微动摇或者是稍微转换一下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更多的。

禅宗当中也是这样讲的,分别念如同白云、黑云,都是遮障虚空。在无垢光尊者的《实相宝藏论》中也引用了很多,包括金子的手铐和铁的手铐,两个同样都是束缚。白云和黑云都是遮障——白云代表善,黑色的云代表恶,只要有执著,从最究竟的意义来讲,一定会遮障,没有什么实质。

如是三十种歧途障碍及断除歧途障碍也是在宣说菩提心的自性,也是在宣说菩提心的安住方便。

刚才讲了三十种歧途和障碍,要断除歧障,实际上也是宣说菩提心的自性。因为没有三十种障碍和歧途的话,自性就显露出来;就像水晶后来没有垢染的话,水晶直接显露一样。如果障碍全部都没有了,那怎么样安住都可以,大家也是很明白的。

这以上已经讲了三十种歧障。

所说的“三种定是”,是普贤如来,是普贤佛母,是无二。这三者是摄集五大的窍诀,证得凡所显现均是普贤如来的游舞,因此说是普贤如来。凡所显现也是不成立自本体,因此说是普贤佛母。它也不成立两种法相,显现本身无生,无生本身显现种种,大悲加持持续不断。这三句也摄集大圆满的一切意义。

前面的大科判中,所说的“三种定是”,一切诸法是普贤如来,一切诸法是普贤佛母,是无二。三个决定是这样的。这三者是摄集五大的窍诀,前面讲大圆满的时候,讲了五大和六明点,五大分为五个。因为五大是喜欢戏论者,这“三大”是喜欢略说的人。证得凡所显现均是普贤如来的游舞,显现全部是普贤王如来,因此说是普贤如来。凡所显现也是不成立自本体,因此说是普贤佛母。这里的普贤如来和普贤佛母,普贤如来代表显现,普贤佛母代表空性。它也不成立两种法相,显现本身无生,无生本身显现种种,大悲加持持续不断。我们经常讲的是大悲加持相续不断,也就是普贤佛父佛母双运,其实是显空无二的意思。如果按照显宗说法,现即是空,空即是现。《定解宝灯论》云:现见空时即显现,现时即空生定解,此乃经续与窍诀,一切深道之根本。正在显的时候空,空的时候显现,如果对它生起定解,这是显密所有经教和窍诀的根本。如果我们也通达这样的道理,我们不能想佛父佛母双运是两个人融合,不能这么想。这三句也摄集大圆满的一切意义。刚才五大里面也可以说摄集了大圆满的所有意义,如果再喜欢略一点,那显现即是普贤王如来,所显的对境是普贤佛母,一个是显、一个是空,这两个显而无自性,这是无二——在《大幻化网》当中以其他名词代替。

所以,所谓的双运也好,普贤佛父佛母这样的显现也是一种表相,代表空性、代表显现;并不是世间的男女或世间的阴阳,如果以这些来表示,不一定通达究竟的意义。所以,从正面来了解佛法真正的、本来的意义,这很重要。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