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论典讲解 >> 大乘经庄严论密意疏 >> 第四 种姓品 返回
字体: A- A A+

第四 种姓品

无论是三乘任何道首先都是皈依,诚信各自道就是永久脱离轮回苦的解脱道,为此宣说彼道者与趋入彼道者都是认定殊胜皈依处后入道,而不承认三宝是真实皈依处者无有此法的缘分。因此首先宣说了皈依。

随之,有人会想:大小乘虽然同样皈依三宝,但有些是大乘皈依,有些是小乘的皈依,出现三类种姓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了遣除这种疑惑而宣说种姓品。具备殊胜种姓者发无上菩提心,因此随后说发心品。以意乐发心而实行就是修行,所以继发心后宣说修行品。修行前后出现两次,前面仅以分别所了知大小乘修行之差别总说;后面宣说修行品,是真实阐释修行所分的实修。

这般插叙后言归正传。

丁二(种姓品)分三:一、宣说有种姓;二、宣说无种姓;三、以赞叹胜乘种姓而总结此品。

戊一(宣说有种姓)分二:一、以总纲略说;二、广说彼等各自之义。

己一、以总纲略说:

有殊胜法相,相及种姓类,

过患与功德,二喻各四种。

一般来说,种姓有不同,其中大乘种姓为殊胜;种姓之法相;种姓之相;种姓之类别;不苏醒种姓之障碍或过患;种姓之功德;种姓之金喻、宝喻二种比喻。如此八义各自一一也以四种来宣讲。

己二(广说彼等各自之义)分八:一、有种姓;二、大乘种姓殊胜;三、种姓之法相;四、种姓之相;五、种姓之类别;六、种姓之过患;七、种姓之功德;八、种姓之二喻。

庚一、有种姓:

界性及信解,修行异类别,

果异可得故,定说有种姓。

若问:如何看待种姓有不同呢?

如云:“众生界中种姓或界性有诸多种种。”所谓界性、种子、种姓,仅是名称的差别,一切众生界不同种种,有些行贪,如是有些行嗔、有些行痴、行我慢等严重,有些是声闻种姓,有些是缘觉种姓,有些是大乘种姓,各不相同,因此种姓必定有不同。众生贪等各自严重的差别也成为众多种种不同。《毛坷子经》中云:“长宽各一由旬之毛坷子堆中,谓‘此乃声闻种姓众生,此乃缘觉种姓,此乃行贪种姓……’”以如此方式计算各自界性的众生,毛坷子或丸子堆很快穷尽,而众生界尚未穷尽。所谓信解,由种姓或界性使得信解也有种种不同,对一个食物,有些人爱甜的,有些人特别爱酸的,以此为例,信解有无量。就解脱道而言也是,不管善知识宣说也好没有宣说也好,有些人对声闻乘有信心而不信大乘,诸如此类,有不同情况。同样,能不能修行波罗蜜多有差别,解脱之果也有声闻的小菩提、缘觉的中菩提与大乘大菩提的差异,如此四种理由可得的缘故,确定说有不同种姓,如果种姓或界性无有不同,那么因相同的缘故信解等后三种也理应成了无有差别,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成立界性有差别。

庚二、大乘种姓殊胜:

彼善悉超胜,一切及大义,

无尽之因故,是谓种姓胜。

大乘的种姓:大乘的善根作为远离二障之明净因,因此超胜小乘种姓;作为(十)地、(十)波罗蜜多、最终果十力等一切善根圆满之因;成办自利及其余众生利益的缘故作为善法大义之因;即使无余涅槃,但力、无畏等善法乃至轮回际之间不会穷尽。以这四种原因,可说大乘种姓殊胜。以明净、超胜等四种特点的善法,声闻无有,声闻种姓不能作为如此善法之因。

庚三、种姓之法相:

自性与随增,彼为所能依,

当知有无性,功德度脱义。

自性住种姓与随增性种姓两种,前者是所依,后者是能依,以差别有四种。自性住种姓,按唯识宗的观点,从无始时起众生之六处的差别以法性获得,是自性如此,谁也未造未改而具有真实成佛的种子,因为具有这样的种子而承许有成就无上菩提佛果的缘分,比如,石类的有些界性中有金子,有些有铁,有些是铜等界性,为此相互不能转异。此宗承许有三乘种姓,不定种姓、永离解脱种子之断种姓五种。本论也宣说了它的安立,中观宗暂时也不遮破有这样五类种姓,声闻未获得决定寂灭一方自道之果以前,诸佛虽已策励也不能阻止。大欲望者根本不生想舍轮回之意乐时,诸佛也不行持将他们安置解脱道。这种情况必然有,如果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获得声闻缘觉的行者与轮回际无尽期间就有众生,在那些众生期间,虽然有诸多佛陀出世,可也有仍未得解脱的众生,因此唯识的观点从一意趣方面而言并非不合理。然而,众生的心本性不可能离开无生自性光明如来藏,它如同火的热性般是心的法性,这样的法性一切众生不可能没有,为此是承许不存在断种姓者。本论中也以“真如虽无别……”一偈宣说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法性心外心,非光明自性。”究竟义中自性住种姓心的法性明空双运之实相,如《宝性论》中有广说。这些的意义,于此不广述。所谓随增,是真实修行的种姓,安住于自性种姓的菩萨何时遇到善知识,让他发无上菩提心,行持菩萨行,那时就称随增性种姓或真实修种姓。对这两者,仅以差别解释方式,《广释》中说:菩萨种姓者首先入大乘为自性住种姓,菩萨种姓者入声闻乘,因善知识而再入大乘,为真实修种姓。再有,决定种姓者为自性住种姓,不决定种姓者以善知识摄受而决定成为大乘种姓,名为随增性种姓。

种姓就是因之义,为此是指安住于自性住种姓时,它有仅是因的法相,无有果的法相,所谓“有无性”仅仅是从为因的角度宣说的。依于自性住种姓产生随增性种姓,因此随增性种姓观待前者是果,从中产生后面道,为此也是因。自性住种姓是佛陀之力等功德门的因,因为依于它产生道与果。种姓之定义:梵语“够札”,是“革讷”功德与“达绕”度脱的省略词,就是功德度脱之义,因为依此种姓能从发心信解行及十地次第究竟度到佛地的一切功德间。

庚四、种姓之相:

加行前悲心,信解与安忍,

真实行善法,定说种姓相。

种姓之相虽然极多,但归纳起来,任何行者若具足四相,则是大乘种姓,如同以烟能知有火。是指什么呢?1、行持或趋入大乘之前,是指没有发殊胜菩提心之前,行者见到众生痛苦自己生起悲心。2、仅听到大乘深广之法,尽管不了知其义,但自然生起信解。3、听到为利他而苦行也不会生起“这岂能做到”的怯懦想法,而感到稀有,心里能安忍。4、自然愉悦欢喜真实行持六度善法。这四种决定说是大乘种姓之相,不具备大乘种姓是与之相反的本性。

庚五、种姓之类别:

种姓定不定,诸缘夺不夺,

如是若略摄,种姓分四种。

声闻缘觉菩萨三种任意一种完全确定的决定种姓,获得各自菩提而如何行也不得其余菩提,就像石界中有金银等任意界性一样。不定种姓,遇到三乘任何一乘,都可变成那一种姓,就像石界以冶炼及药物的差别而成为金或银、铜一样。如是决定种姓以诸外缘不可夺,即使善知识宣说其他法,也以各自种姓所致就是那一菩提而不取受其余菩提。不定种姓,以外缘可夺,就像白布遇到红色染料等能染上红色一样,遇到善知识,获得决定宣说的道果。如此略摄,种姓的分类有这四种。一般而言是这样,但此处应当认定是决定大乘种姓与以不定缘入大乘两种,因为是讲大乘种姓时。

庚六、种姓之过患:

习惑恶友伴,贫困随他转,

简言当了知,种姓过有四。

虽有种姓但不趋入善行的魔障或过患是:1、长久熏习贪嗔痴等烦恼。2、随罪业的恶友所转而行不善。3、资具贫乏不行善行而造罪业。4、被国王、大臣、盗匪等他人所控制,无有断恶行善的自由。简略而言,应当了知,种姓的过患有以上四种。

庚七、种姓之功德:

久远堕恶趣,能速得解脱,

于彼受轻苦,具悲成熟众。

《注释》中解释说:1、声闻缘觉种姓及无解脱种姓者如果造了五无间等重罪,那么死后会即刻转生到众生地狱,菩萨种姓者即使造了无间罪等业,也是间隔多劫或多年后久远时才堕入恶趣,而不会像其他种姓者那样很快成熟,其原因也是依靠大乘种姓的力量,虽然造了不善业但有惭有愧与后悔而不执为欢喜等,也难以像其他众生一样很快感受不善异熟。2、转生到恶趣时,其他众生需要住到地狱等寿量圆满之间,但菩萨种姓者不需要住那么久,能很快就得以解脱。3、在恶趣处也是仅感受轻微痛苦便能解脱,如未生怨王造了杀预流果父亲的无间业只是感受了线团弹起般短暂的地狱异熟果。4、于恶趣感受痛苦时,也对由业力所感一切众生无有自在而受痛苦,感到悲伤并由这种因而对如我一样的其余众生生起大悲,将他们安置善法令其成熟,如匝哦之女与江布西达的传记。而感受恶趣痛苦非菩萨种姓的其他众生,感受剧烈痛苦并且当时相互生嗔心等。

以上是大乘种姓的四种善妙功德。

庚八(种姓之二喻)分二:一、如金;二、如至宝。

辛一、如金

当知如金类,无量善根处,

智慧具无垢,亦是威力处。

应当了知,大乘种姓如同上品金子种类或界性,比如,上品金子或优质纯金具有作为金子众多之依处或所依、作为金子光明之来源、作为金子无垢之来源、作为金子堪能之来源这四种功德。同样,菩萨种姓,也成为(十)波罗蜜多、(十)地、(十)力、(四)无畏等无量善法之依处,犹如纯金境域或来源作为产生十万两等无量黄金之处。如金子界性中能出现善妙金色、光芒灿烂一样,菩萨种姓也作为无误了知一切法总相自相智慧光明之依处或所依。如上品金类所成的金子无有少许垢染,即使焚烧色泽也变得越来越好。同样,菩萨种姓无有烦恼垢,成为涅槃之依处。如上品金类所成的金子进行锤打也无有破裂、散失等有耐受性,同样,菩萨此种姓,也成为堪能一切欲妙、神通威力之依处。

辛二、如至宝:

当知如至宝,大菩提因故,

大智圣等持,群生利益处。

应当了知,菩萨种姓如同琉璃、蓝宝石、红宝石等至宝种类或界性来源一样,比如,珍宝界或处不作为产铁、碔砆等之处,而作为琉璃、金刚钻石、珍珠等丰富珍宝类之依处。同样,菩萨种姓也不作为声闻缘觉菩提之所依或依处,而是于金刚喻定后无间产生解脱一切障碍大菩提之因的缘故。如同所有至宝颜色鲜明美妙一样,菩萨种姓也以大圆镜智等四智光明成为具足广大智慧之依处。如同上等珍宝类形状圆满一样,菩萨种姓也成为首楞严、虚空藏等殊胜三摩地之依处。如同珍宝源盛产无量种种珍宝或价值无量的最极珍宝作为众生生存之因一样,菩萨种姓成为芸芸众生此世及永久安乐利益之依处。有这四种原因。

戊二、宣说无种姓:

有终定造罪,有尽灭白法,

无解脱分善,善微远离因。

所谓无种姓,也有暂时无有解脱之因而无有种姓与永不得解脱而无有种姓两种。

其一,宣说四种差别:并非永久离开解脱的种姓,但当时似乎无有种姓,不能生起解脱道,因此对低微用否定词,如同只有恶劣的儿子而说无子一样。

若问,那是指什么?

1、有些人,虽然具有大乘种姓,但因烦恼猛烈而始终决定造无间业等罪行,尽管他们有种姓但暂时无有涅槃的缘分,因此相当于无有种姓而安立为无种姓者。2、有些人,被外缘恶知识摄受而以认定业因果解脱不存在的邪见完全摧灭一切白法善根或断绝善根,在没有离开那种见解之前无有解脱种子,因此当时称为无种姓者。3、有些人,唯一为了享受人天等轮回异熟安乐而行有漏善法,但无有以希求解脱意乐摄持的随解脱分善,因此于多劫中也不现前涅槃,为此称为无种姓者。4、有些人,虽有下劣或微少随解脱分善根,但在当时不具备任何能修行福慧资粮威力上面的功德,由此称为无种姓者。以上四种都是,尽管已有大乘种姓,但以强力违缘所执受,因微薄,没有苏醒种姓的缘故,在没有得以转成其他阶段前,长久不会获得菩提,所以是对低微用否定词而称无种姓者。

其二、所谓远离因,与上面四种均不相同,因为永远离开了获得解脱之因而称谓无种姓者。

戊三、以赞叹胜乘种姓而总结此品:

于为利他说,深广之大法,

未知生大信,修行能安忍。

彼等终究时,胜二圆满者,

随增种姓知,菩萨具性德。

由宣说空性法,故为甚深,宣讲(十)地、(十)波罗蜜多、(十)力、(四)无畏等,故为广大,对于为利益其他众生而宣说的深广大乘法,虽然没有如实了知其义,但仅仅听闻便生起极其广大的信解,对修行波罗蜜多苦行能够安忍,以那些因积累二资粮究竟最终时获得超胜世间出世间声闻、缘觉二果的圆满大菩提果,那就是由真实修行善法随增性的种姓中生起,由此可知菩萨具有自性住种姓功德。

生巨德觉树,得乐灭剧苦,

利乐自他果,胜种如妙根。

因为能生长如同树干与花朵般(十)力等极其广大功德的无上菩提妙树,以树荫灭除酷热,令身心安乐。如是为一切众生获得无漏大乐、灭除剧烈痛苦,如同妙树硕果般成熟利乐自他众生果的缘故,殊胜种姓如同妙根坚固不朽一般。

大乘经庄严论中第四种姓品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