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佛经讲解 >> 圣大解脱经讲解 >> 圣大解脱经讲解02 🎬 返回
字体: A- A A+

圣大解脱经讲解02(临时版)

课前开示

藏文传承。

劝听《圣大解脱经》

现在正式讲经文。《圣大解脱经》,昨天前面跟大家介绍了,这部经是非常殊胜,我也劝一些有缘者,如果时间等各方面因缘具足,最好听这个传承,发愿自己将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村落、不同的家庭,甚至不同的人面前传授,对这些人是有利的。我们自己遇到圣解脱法门是非常荣幸的,世间人经常说:“我参加了什么研讨会特别荣幸。”也许是吧,但是我们耳边能听到《圣大解脱经》的声音,眼睛能看到这么多佛菩萨的名号和忏悔方式,心里不断地思维和忆念(这样的法义),这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议,这一点大家应该好好地记住,并且用欢喜心、难得的心、渴望的心来求法。这种求法的心态应该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一切万法都是依靠因缘,故你发什么样的愿就得什么样的果,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我昨天也讲了,《圣大解脱经》(不同的版本中)有些是非常珍贵的版本。像德国的巴伐利亚图书馆有此经藏文的,金子手写的版本,这是很珍贵的。这里面明确地说了是前译的印度班智达至纳莫扎(ཛི་ན་མི་ཏྲ།)和藏地的译师僧人益西得(ཡེ་ཤེས་བདེ།汉地称为智军),他们译出来的。我自己昨天晚上都在想,这个教理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依靠它,能遣除很多疑惑、历史的争论。而且德国的巴伐利亚图书馆始建于1558年,是国际性、权威性的,离现在有那么多年(历史)建造的一个特别好的图书馆,所以这里面的藏译本,很珍贵。同时,我们《大正藏》当中也有《圣大解脱经》,在85卷里面,册数是2871。这编号对学术界的很多人来说,是比较重视的,应该是2871册吧。我们也有必要翻一下这些经典。我刚才说的德国图书馆,可能你们有些不懂藏文,懂的话也是(可以上网浏览这个藏译本),(这个图书馆在)网络上是免费开放的。像敦煌的图书馆没有会员证不一定进得去,也有这种情况。

不管怎么样,现在这个网络时代,一方面非常好,因为以前非常难得的、隔着千山万水的,不同国家的文物馆、图书馆、大学的资料,可以从手机上看,从电脑上也可以看,非常方便;但另一方面,网络和手机的坏处就是,很多人的善根都(被它)毁坏了,年轻人整天玩手机,甚至老年人,很多都那个……前几年我们一些同学,毕业已有三十年了。毕业二十年的时候,我们聚过一次,还算可以,(大家)不算那么年老。毕业三十年的时候(2016年),(大家又)聚了一次,很多同学都是拿着手机,很远地这样看着,眼睛都不好了,只要有一点时间就一直这样看着。(可见手机让)老年人毁坏善根,打发时间,增长贪嗔痴。所以这个时代是最好的一个时代,也是最坏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候,尤其作为修行人,尽量地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尽量地关闭恶趣的门。这一点很重要,在这里稍微讲一下。

《圣大解脱经》在藏地很重视

像《圣大解脱经》,在藏地很多人(用它)做转经轮。以前上师如意宝在有一次讲转经轮的功德时,说过最好是观音心咒的转经轮,《圣大解脱经》的转经轮,以前很多大德做过,法王并没有否认,但也没有讲功德如何大,这方面当时没有说。我们几个堪布回忆的时候,法王应该是非常认可的。因为以前上师的上师--玛尼上师,他也是特别劝大家做大转经轮,还有观音菩萨的转经轮。关于转经轮,我那天跟慈诚罗珠堪布聊天时,他说他家里也有一个像我这样比较大的转经轮,以前做得比较大,因为那个时候印刷(难),他们的纸张是有限(制)。他说那是他们家里最珍贵的东西,WENGE期间一直藏着。有一次,村里面的人看到了,他们家里觉得不安,(想)他会不会告诉上面,一直很担心,但是那个人还算可以,一直没有告上去。后来比较放松以后,一直到现在,我问:“那现在在哪里?”他不太确定地回答:“应该在我弟弟家里吧。”他有几个弟弟,(转经轮)应该在其中一个弟弟家里。

我们那个时候,藏地家里的传家宝就是转经轮、像佛。从个别的家庭,(人们)修行和生活方式中可见,《圣大解脱经》在藏地特别受重视。我昨天说了,在汉地,从敦煌文献的参本中也能发现,自六世纪一直到现在,(此经)不断被部分地方(所重视),但其程度,不像藏地这样上上下下那么普遍,这种情况是没有的。不管怎么样,对《圣大解脱经》,大多数的人也听得懂。如果听不懂,你们心里应该想,这一个小时尽量不打瞌睡、不玩手机,没法控制的分别念,想什么也都可以,我说(要求)不要想的话,你也管不住。可见这个分别念是很可怕的。这样的话,我相信每个人的耳边,传出经文的谛实语、金刚句,非常有意义。

接下来我们继续讲,在王舍城有八万个比丘,三万六千个菩萨,都非常有功德,有各种各样的功德,昨天讲了一部分功德,今天继续讲。

正式传讲

其德高大。如须弥山。智慧深广。犹如大海。

其德高大。如须弥山。这些菩萨的功德、威德、品德是什么样呢?非常高大,功德高尚,无量无边。如果用比喻来说,就像世间的须弥山。按照《俱舍论》的观点,(须弥山的四面由)金子、银子、琉璃、水晶组成,(高达)八万由旬,特别高。此山王超越了所有的山脉,同样地,菩萨的功德、威德,超越了所有的声闻、阿罗汉、世间各种各样的凡夫人。虽然我们看不到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的功德是怎样,除了其传记的文字以外,看不到的。但是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特别了不起的,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传承上师们,我个人也是在一生当中,不算出名的、非常出名的(大德)都拜见过。现在一想,这些上师的威德和智慧真的是超越世间的很多凡夫人,所以他们的威德可以用山王来比喻。

智慧深广。犹诸大海。菩萨们这通达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又深又广。有些人的智慧很浅薄,虽然口头上会说一点,但还是很浅显。有些人的智慧很狭隘,孤陋寡闻,只是懂一部分。现在的有些专家,深度和广度方面,不知道怎么样,每个人情况都不同。但是菩萨的智慧,确实又深又广,犹如大海,用“犹如”可能好一点,因为敦煌译本也是这样说的。(“犹诸大海”中的)“诸”是很多很多的意思。藏文当中也是这样的。个别的字按照敦煌译本的记录,稍微给它补充一下,可能好一点。大家都知道,世间的大海又深又广、深不可测,所以这些菩萨们的智慧也是深广无边。

我们所接触的大德,他们的智慧我们也能看出来,其所造的论典,所讲的法,摄受众生的方便,无法用我们的分别念来衡量。

降伏众魔。摄诸外道。使令清净。

具足诸力。无碍解脱。

降伏众魔。这些菩萨能降伏一切魔众,像魔王波旬,他的一切眷属也可以叫魔众,还有我们经常所说的四魔:蕴魔、烦恼魔、死魔和天子魔。为什么降伏四魔呢?因为对一切五蕴通达为如梦如幻,所以降伏蕴魔;通达烦恼皆是清净,降伏烦恼魔;通达万法是因缘而生,死亡对他来讲也并不可怕,故降伏死魔;通达了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那天子魔的危害也不存在。所以一切魔众得以降伏。

摄诸外道。与空性见解、慈悲行为不符的所有外道,也得到摄受,并且使令清净--让他们得到正知正见,心清净。藏文版本中讲:“使令心清净”,其它版本都是讲“使令清净”。也就说让我们整个心相续得到清净。菩萨们不仅摄诸外道,包括内道他们也会摄受的。

以前玄奘大师开无遮大法会,国王和国家的所有人一起参加辩论,有些说是大小乘的辩论,有些说是内外道的辩论,不管怎么样,最后获胜。像阿底峡尊者,十五岁时通达因明的《正理滴论》,这在宗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也有。尊者十五岁时通达因明辩论的方法,当时外道大师被其降伏,自此尊者美名远扬,名声大震,在世上非常有名。其实阿底峡尊者的故事很精彩,以前法王如意宝经常讲,一讲到仲敦巴和阿底峡尊者的故事,我们中午都吃不到饭,一直讲。法王以前看过《父子问答录》。《问答录》有两个,《弟子问答录》是阿底峡和仲敦巴的对话,《父子问答录》讲阿底峡尊者的故事。很多故事还是比较精彩的。故事可能稍微长一点,也跟大家简单讲一下。

藏地的前弘时期和后弘时期,朗达玛灭佛之后兴盛的佛法叫后弘时期,在这之前叫前弘时期,距离现在大概有一千年。朗达玛灭佛之后,有位名叫努.桑吉益西(གནུབ་ཆེན་སངས་རྒྱས་ཡེ་ཤེས།)的大师示现神通,让朗达玛害怕了,发愿说:“我不害密宗,只害显宗”,后来他毁坏了显宗,却不敢毁坏密宗。此后朗达玛让他的两个儿子来执政,一个儿子统治阿里地区,另一个儿子统治康区等地。整个藏地没有统一,变得零散。当时在阿里那边,是智慧光当国王。

在那个时候,藏地比较乱,说是开金矿,金子特别多。因此有印度人经常到藏地来淘金子,以佛法的名义来要金子。汉地的和尚也经常来,所以僧团中穿白色、黄色、黑色衣服的都有。而且藏地也有本土的宗教,所以穿蓝色和绿色衣服的也有,五花八门的。当时智慧光国王对此有点看不习惯,很想从印度邀请一个精通戒律的班智达来重新整顿藏地佛教。有此想法后,他派了二十一个译师(ལོ་ཙཱ་བ།)去印度学翻译,但是他们当时都得了热病,死了十九个,只有宝贤译师、还有另一位译师(善慧译师)回来了。后来智慧光把王位交给他的侄子--菩提光(བྱང་ཆུབ་འོད།),智慧光自己,则想亲自去印度请(阿底峡尊者)。

当时宝贤译师他们说,在那烂陀寺有特别了不起的一个班智达(指阿底峡尊者),戒律非常清净,显宗弘扬得特别好。当时的那烂陀寺,密宗稍微保密,不是特别的(广弘),宝贤译师也不是特别清楚内在的情况。智慧光听说后,特别想去请阿底峡尊者,于是退位(让他侄子当国王),自己就到了克什米尔,却被当地的突厥王抓了当俘虏。菩提光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去看望他,准备赎他回来。突厥王说:“要么你们藏地的政权交给我,要么给我智慧光的身体等量的金子,我才可以放他。”于是菩提光到处去藏地要金子,后来得到了智慧光整个身体等量的金子,但是头的量(那么多的金子)还没有得到,然后他又去找突厥王交涉。交涉的时候,突厥王说:“那如果只有身体的量(的金子),那我把智慧光的头砍下来,他的身体给你,头我带走,你的金子也给我。”后来智慧光跟菩提光在监狱里见面,智慧光说;“我现在年龄也很高了,如果给那么多金子赎命,不值得。你最好是把金子拿来迎请阿底峡尊者,否则即便给了金子,他也会杀了我的,没有用的。”智慧光要他侄子想办法迎请阿底峡尊者,再次弘扬藏地的佛法。突厥王当场砍了智慧光的头,就这样他为了正法牺牲了。后来菩提光尽力想办法,再安排一些译师(去印度求学)。

在那个时候,有个叫精进狮子的译师,是除了当时的宝贤译师之外,在印度求学过很长时间的最好的翻译家,去了那烂陀寺。后来菩提光国王再派了一些人,拿了好多金子,其中一位叫做慈诚加瓦(ཚུལ་ཁྲིམས་རྒྱལ་བ།),汉文叫戒胜,把他们也派到印度那烂陀寺去。当时阿底峡尊者在那难陀寺很出名,他管教学、又当管家、又当堪布、还管房屋,他的腰间有好多门的钥匙。

阿底峡尊者个子特别高,身相特别庄严。他们到了那里以后,精进狮子一直在那边求学,他对译师们说:“你们最好不要说是来请阿底峡尊者,否则你们的金子可能会被抢走,印度人对藏地本来也有一些看法,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呆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机会,后来没有听精进狮子的话,去阿底峡尊者面前说他们国王为了他是如何牺牲的,问他可不可以到藏地来弘扬佛法。当时阿底峡尊者的语气比较硬,说有两种人会去藏地,一种是喜欢金子的人。(像我们现在去汉地的人也有这样的,有一部分是喜欢钱的,有一部分是度众生的。)但是为金子的话,他出家前是孟加拉国的王子,所以不求金子。还有一种人为弘扬佛法,因为藏地是佛法的边地,但是他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弘扬佛法,他的上师们也不开许,所以不会去。精进狮子也说:“你们都不听我的,现在不是祈请的时机,你们最好以求学者的方式待一段时间。”期间他们来来去去几次又去求。

再过了一段时间,阿底峡尊者开除梅志巴(མཻ་ཏྲི་པ།),梅志巴为了供金刚瑜伽母供酒,在宿舍里有酒瓶,被一个沙弥发现了,去告状。阿底峡尊者没有详细调查,在特别庄严的僧团当中非常严厉地批评,说有饮酒的现象,这种情况无论如何要开除。梅志巴说:“你可能说的是我,我的酒虽然不是我自己喝的,既然你这样说那我只好离开,而我不愿意从门离开,自己走自己的路,就穿墙而过。”这个时候阿底峡尊者才知道,他开除的是一个大成就者,非常后悔,一直忏悔,祈祷很多本尊,天天念祈祷。有一次,二十一度母的其中一位现前给他说:“你造了非常严重的罪业,开除了这么了不起的大成就者。现在唯一的方法,要么你去藏地这黑暗的地方弘法,还有每天要做擦擦,只有这样才有办法。”后来阿底峡尊者得到授记以后,心动了。

那个时候他也离开了那烂陀,到金刚座转绕,那几个求学者又请求,他就答应了,但是他的上师达玛日吉达(དྷརྨ་རཀྴི་ཏ།)刚开始也不答应,因为阿底峡尊者的威望很不一般。后来他的上师也得到了本尊的授记,不得不答应。他们就启程,过了印度和尼泊尔的边界,(在尼泊尔)阿底峡尊者的最好的译师--精进狮子病得很严重,阿底峡尊者问:“为什么你这样,是不是做了错事?”精进狮子说:“我其它没什么错的,在印度的时候,我在一个大师那里求了一些咒语,但是金子不够,只付了一半(学费)。”阿底峡尊者说:“那你肯定是这样原因,为什么我在那你不向我求法,向其他大师求法?”过了一两天精进狮子死了。其他几个译师,像戒胜,他们翻译得很不好,阿底峡尊者当时很想回去,但因为是度母的授记,来到藏地。

他先去宝贤译师那里,开始是说:“你这么了不起的译师,我没有必要过来。”后来像《前行》中所说,阿底峡尊者问他三乘法怎么修,(听到回答后)阿底峡尊者说:“我还是有必要过来,你这个坏罗扎瓦。”又过了一段时间,阿底峡尊者问:“我的翻译死了,你可不可以给我当翻译?”宝贤译师答:“我不行了,我已经八九十岁了,白发苍苍,要闭关为主,好好修行。”阿底峡尊者没办法,后来听说玛尔巴译师(མར་པ་ལོ་ཙཱ་བ།)去过印度,就去拜访他。玛尔巴译师的上师是那洛巴,那洛巴的上师就是梅志巴(མཻ་ཏྲི་པ།)。(师笑)玛尔巴译师听说,阿底峡尊者开除他上师的上师,他肯定不干,特别不满,肯定说活该。

当时菩提光是国王。阿底峡尊者到了藏地以后,刚开始菩提光特别赞叹,很开心,他的想法是把藏地的佛教变成以戒律为主的显宗。但是阿底峡尊者不答应,他要同时弘扬显宗和密宗。国王并不支持,准备送阿底峡尊者回印度,结果到了尼泊尔。本来按照度母的授记,在那里会遇到斯巴嘎绕,也就是仲敦巴(འབྲོམ་སྟོན་པ།),但是一直找不到。后来阿底峡尊者实在没办法,准备返回的时候,遇到了仲敦巴。他们就一起回到藏地。仲敦巴还是很厉害,他的翻译主要是自学的,主要是通过网络,开玩笑。仲敦巴当翻译,阿底峡尊者60岁(1040年)时来藏地,72岁(1052年)示现圆寂,以《菩提道灯论》为主,前面是显宗部分,后面是密宗部分,把显宗和密宗一起弘扬。我们以前也翻译过。后来宗喀巴大师的显宗部分是《菩提道次第论》,密宗是《密宗道次第论》,阿底峡噶当派在整个藏地得以兴盛。因为这个原因,后弘时期的佛教再次兴盛。

作为经常跟度母能像人与人之间一般对话的、这么了不起的大德,在显现上,一生当中的有些行为,也带来很多麻烦;后来到藏地时也发生了一些想象不到的事情。包括看当时的历史,当时的藏地,刚开始像达摩祖师刚来汉地的时候一样,汉地的国王当时刚开始也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任何一个地方,可能有些君主非常支持佛教,有些君主可能支持某个佛教里的显宗和密宗。如果得到他的支持,暂时也得以弘扬;一旦没有他的支持,弘扬的范围不是很广。

菩提心在藏地的弘扬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因为阿底峡尊者在金洲上师那里真正生起了菩提心,以这个原因,哪怕是他一个人,他的力量可以在整个世界绽放。这里讲到摄诸外道,摄诸其他的众生,让他们的心得到清净,像阿底峡尊者那样,从形象看,像人一样的,但实际上是真的得地菩萨。但是在显现上,他们跟我们有些几乎相同的经历。我们个人发了菩提心、学了佛以后,也可能不一定特别顺利。

像阿底峡尊者,在一个时代中非常伟大的一个人。包括现在虽然已经过了一千多年,在每个人的心目当中,依然特别敬仰,而且这种敬仰并不是源于他的名声。他的窍诀一直一代代相传,包括现在全知无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师、阿底峡尊者,祈祷他们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心里可以得到不同的智慧和悲心,这也是菩萨的威德力、智慧力、慈悲力。

具足诸力,菩萨实际上具足各种智慧的力量、悲心的力量、度化众生的力量。世间当中,有时候造恶业方面有强大的力量,但是造善业方面力量很薄弱。但这些菩萨具足很多正面的、摄受众生的、利益众生的力量,并且无碍解脱,自己也在烦恼当中获得解脱,没有什么阻碍。而我们要得到解脱,有时候可能修行上出现很多违缘、身体上出现违缘。周围的环境,包括生活资具方面,有很多阻碍。但是菩萨的力量没有任何阻挡,谁也阻挡不了。这样的一种解脱。

安住不动。念定总持。乐说辩才。

菩萨心常安住,他经常安住在如如不动的法界平等性中,他的正念、禅定、总持都是乐说辩才,也就是说他已经具足了无漏的正念、禅定和不忘陀罗尼,藏文当中是乐于圣教,并且具足辩才。但实际上,乐说辩才,《维摩诘经》当中也有,“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有这样的。意思就是说他的心经常在法界当中不动,具有无漏的、各种念定总持的功德,七种辩才无有阻碍。

四等六度。无量方便。一切法义。无不具足。

四等:四摄的意思,汉文当中叫做四等、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很多汉传佛教解释的是四无量心。藏文当中翻译成六度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还有无量的方便,对一切法义无不具足,不管是胜义谛的法、世俗谛的法,所有深广智慧、方便,无一不具足,一切都具足。正因为他具足所有的功德,佛也没办法衡量他的威德和功德。就像《华严经》中也讲:“菩萨功德无有边,一切修行皆具足,假使无量无边佛,于无量劫说不尽。”菩萨的功德确实是无不具足的,他通达六度四摄,通达一切方便法,通达一切万法的实相,凡是功德、修行都具足,诸佛于无量劫中宣说,也没办法(说尽)。那天《地藏经》里面说佛陀数劫宣说地藏菩萨的功德也说不尽。

随顺众生。转不退轮。示有无智。善解法相。

菩萨始终随顺众生,他们看到众生怎么样能摄受,他们就如是随顺。就像《大方广十轮经》中也说:“有智之人,先观众生,然后说法。”真正有智慧的人,先观察众生的根机,再说法,而不是先说法,再观众生的根机。我们现在,有些先给众生灌个顶,先给他们说个法,过一段时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你这个根机不好。”那就后悔莫及了。

随顺众生,先观察根机,然后转不退F轮。随顺众生以后,应该转F轮,转什么样的F轮呢?有发菩提心来转F轮,还有为众生宣说法藏来转F轮。《华严经》:“常为众生。开阐法藏。是故能令法种不断。”《华严经》中讲了法种不断、僧种不断、佛种不断。其中讲到法种不断的时候,要为众生宣说法藏,这样的话,法种不断。前面也讲过,我们虽然没有像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那样转F轮的能力,《现观庄严论》里面讲发心的时候,转F轮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说了不同的观点。但是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的F轮,一方面拿个转经轮也是转F轮,但是最重要的F轮是心的F轮、不退转的F轮。这个不退转的F轮,用现在的话来讲,要推广佛陀的教育,这个很重要。如果没有学,只是信仰,很容易退转。所以我们要经常劝大家多闻思,这样不容易退。

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学任何知识,只要多下功夫,多花时间那就不容易退转。只是听一两堂课根本没办法。有些人讲“我想见见你,做个供养,照个相……”这些是非常相似的法,没有什么意义。最根本的是,我所传的法,如果符合经典、教义,希望你心里能保存,然后你不断地再传给下一代和其他有缘众生,这样的话,法才能长住世间。以前的上师,他们的心愿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这一代要拼命地把法往下传,像我的话,三十多年来,几乎每天都努力地给大家传法,但是我不知道大家相续当中有多少,不知道以后能不能传给有缘的人。但是一个人也可以,自己所得到的道理,你就可以给哪怕一个人,短暂的时间当中,给他们传授,这叫做不退转F轮。这个很重要。

示有无智。善解法相。示,展示的意思,佛经中经常讲开示悟入。这里指了知有和无的智慧,了知哪些法是有的,哪些法是没有的。以这样的智慧来善解万法的实相。这些菩萨确实具足了知、展示、解释有和无的真理。有和无,世间人没有的东西认为有,有的东西认为没有,比如本具如来藏,但我们都不知道,觉得可能没有;没有的东西,世俗的万法本来没有、因缘具足,但我们认为有,所以我们的智慧是颠倒的。

《入楞伽经》当中也说:“若因缘生法,不得言有无,因缘中有物,愚分别有无。”因缘所生的法,不能说有和无,如果我们认为因缘当中有的事物,这是愚者的分别念假立的“有”和“无”,这完全是错误的。世间人真的很可怜,常乐我净,大家都知道四种颠倒,本来无常的东西认为常有,本来不清净的认为是清净,本来没有的东西认为是有的,本来不快乐的认为是快乐的,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菩萨的智慧不是这样的。

现入三昧。五眼所见。知众生根。

界是错字,应该是昧,禅定的三昧。菩萨入于三摩定的境界,入禅定,开显五眼。五眼所见,就是了知众生的根本。五眼——肉眼了知众生身体的痛苦,天眼了知众生身心的痛苦,慧眼了知一切众生不同的根机,法眼了知一切万法的实相,佛眼对一切万法、世俗胜义的一切都通达无碍。通过五眼了知众生不同的根机。这也是需要先入三摩定,如果没有入三摩定,五眼无法开显。这些菩萨能了知所有的众生的根机。

我们不知道众生的根机。有时候招聘需要笔试、面试,“你跟我说个话”“看看你长相怎么样”,然后老师们打分。如果我们知道众生的根机,直接就知道“你可以”、“你不行”。但是我们不知道众生的根机。

威德无量。盖诸大众。

菩萨的威德、功德无量无边,能遮盖所有世间的大众。世间的大众,他们的价值观是相似的,真正大菩萨的威力、功德,包括他的语言、身相,远远超越世间大众。世间大众根本没法相比。

禅定智慧。以修其心。

菩萨通过长期的禅定、智慧调伏自己的心。有经典中讲:“善调伏心者,则证常乐。”善于调伏自心的人,能证悟真正的、常有的安乐。菩萨确实是用他的禅定和智慧来调伏自己的心。

相好严身。众相第一。

菩萨相好庄严的身相,很多人没办法相比的。世间当中,菩萨的庄严身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需要依靠一个非常庄严的身相。为什么呢?为了摧毁其他众生的傲慢,同时世间人是“外貌协会”的,如果是特别庄严的菩萨,他就生起极大的信心,如果不太庄严,他就会轻视,产生蔑视之心。所以,菩萨有这样非常庄严的身相。

心如虚空。

菩萨的心广大无边,如虚空一样,虚空无有阻碍,很宽广。

世间有种说法:“人之谤我,与其能辩,不如能容。”如果有人诽谤我,我可以跟他辩论,但是还不如容纳,他要诽谤就诽谤,他要说我就说我,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窍诀。

现在的人们是怎样呢?我们看到网上对某个人谩骂和诽谤的时候,他就不断地回应、进行辩论,就这样说来说去、折腾。所以不管是网上也好,当面也好,如果有些人有理由、没理由说你,你就尽量让他说就说吧。当然,心很狭窄的话接受不了,你说一句,我顶一句,最后整个世界都变成地狱了,可能会这样。但如果我们的心不是那么的狭隘,心里面的空间不是那么狭小的话,都可以容纳。

对于大菩萨而言,别人对他的诽谤,他看作是赞美;别人对他的侮辱,他认为这是修行的道用法,这样一来,他的世界也是非常美好的。所以,现在很多人心里很忧伤、枯燥、烦乱,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得到的很多与自己预期的欲望不相合,达不到目的的话,求不得苦,产生很多烦恼、恐怖、担心。

如果我们的心真的是像无上大圆满里面所讲的一样,在光明、空性无二无别的境界当中安住的话,世界上所发生的很多问题就像雪花融入大海一样,全部变成修行和光明法界显示的一种增上缘,除此之外你不会整天苦恼、吵架、打架,互相产生矛盾,不会这样。

所以,以以牙还牙的方式生活,会给自他带来痛苦。如果自己的心稍微放松,实际上对他人也带来放松。如果每个人自己特别拘束,你周围的世界也会用执着的绳索捆得紧紧的,那这个世界不一定很庄严。所以,我们很羡慕菩萨的心如虚空。心本身也是如虚空一样,里面没有任何阻碍,以如如不动的心观自己的心的时候,完全能明白。可是凡夫众生很可怜,没有证悟这一点,而菩萨证悟了这一点。正因为证悟了这一点,哪怕把他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地割下来,他也如仙人入禅定一样,非常欢悦。

我们凡愚和菩萨的差别也在这里。我们每个人在菩提的路上要精进。可能从来没有学过心法的人,什么都很矛盾、很困惑,但我们至少听过大乘佛法非常方广的意义,有时候理论上真正能接受,但实际上,当我们遇到痛苦的时候,刚开始有点难,但慢慢心放松下来也会有帮助的。这就是修行。

多不多?好像还有很多,怎么办呢?再讲一点点。本来是想把这段讲完的,但是好像也没有必要那样赶。

舍诸世间所有色好。达诸法性。

菩萨舍弃了世间当中所有的显色和形色,藏文当中说的是显色和形色。意思是很好的颜色和形状的事物。有时候我们觉得彩虹很好看、衣服很好看,有些被颜色吸引,有些被形状吸引,比如服装,有欧式的、美式的,很好看。世间人被五欲六尘诱惑,心在那上面,一直解脱不了。

但菩萨完全舍弃了世间当中的歌舞、妙色,所有这些都没有兴趣,他享受的是什么呢?很精彩的是什么呢?就是显空无二、远离四边八戏的法界的境界。同住法界,他住于法界,享受最高的思想境界。比如一个人,他真的证悟了空性的话,在他面前有一个特别出名的文工团、艺术团唱歌跳舞的话,他认为这些人是不是发疯了?我安住在我的心性当中,这些都没什么。我听说有些佛教徒的家属非要把他带到电影院去,他到了电影院就一直打坐,因为他不得不去电影院,但是到电影院里,外界的各种现象也动摇不了他,别人看电影,他自己开始坐禅。

要不今天讲到这里吧,不然好像后面讲不完。